登陆注册
16972200000005

第5章 昆虫的防御

昆虫在大自然中属于弱者,它们为了防止受到外界的侵害,利用伪装、释放化学毒素等手段进行自我保护。

昆虫在大自然中生活,它们所处的环境十分复杂,许多鸟类甚至昆虫的同类中的食肉者都是它的敌人。为了防止受到侵害,它们有一种巧妙的防御手段,就是利用自身的形态和颜色进行隐蔽。

竹节虫无论从外形还是颜色都像竹子,它趴在竹子上,人们很难将它认出来。枯叶蝶不仅长得像枯树叶,连翅上的纹路都像树叶的脉纹。这种使自己的体色和形态都与环境背景十分相似,把自己隐蔽在环境之中不被敌人发现的现象叫做“保护色”,也叫“拟态”。昆虫的这种巧妙的伪装保护了自己免遭不测。

还有另一类的拟态:即一种昆虫对另一种昆虫或动物的模仿。一些无毒的昆虫,为免遭伤害,模仿那些身上长有毒针、毒刺、毒素等有毒昆虫或具有恶臭、味道不好的昆虫的长相,从形体到色彩都模仿得极像,使食虫的动物分辨不出真假而不敢吃它们。例如一些无毒的蛱蝶摹拟有毒、具有恶臭味的斑蝶,就连翅上的颜色斑点都很像,并且它们往往还和有毒的斑蝶混在一起。

斑蝶

有些昆虫具有与保护色和拟态完全不同的自卫方法。它们身上携带着各种“化学武器”,如毒针、毒腺、粘液、毒雾、臭气……在遭遇敌害时释放出来,能有效地进行防御。这些昆虫利用口器咬,利用刺螫,用毒针把有毒的化学物质注射到入侵者体内,迫使敌人放弃进攻。凡是经过蚁穴和蜂巢的人都会知道它们的厉害。斑螫虫具有一种能使人起泡的毒液。

马蜂窝

还有一些昆虫既不会拟态又没有“化学武器”,但它们体内有毒,于是以身着鲜艳的色彩和醒目的花纹,将自己装扮成凶恶的样子,告诫敌人:我有毒!使敌人不敢吃它们。这就是昆虫的又一个自卫的手段——警戒色。

有警戒色的昆虫身着各种艳丽的颜色和花纹,尤其一些漂亮的甲虫具有紫色、蓝、绿等闪着金属光泽的颜色。如闪着绿色的铜绿金龟子,闪着紫或蓝光的叶甲等等。

马蜂的警戒色

有一些昆虫在遇到敌害时装出张牙舞爪的样子,吓跑敌人。比如有的螽斯(即蝈蝈)当发现敌害时摆出一副恫吓的姿势,往往很有效果。

还有的昆虫用突然出现的眼斑来吓唬入侵者。有的蛾类栖息时双翅叠于背后,用栖息场所的颜色加以伪装,一旦伪装被识破时,它突然展开前翅,露出后翅上两只非常醒目鲜艳的大眼斑,这一突然的变化会把来犯者吓跑。鬼脸天蛾幼虫许多蛾的幼虫都用身上的眼斑做武器,警戒自卫。一种天蛾的幼虫在遇到敌害时,使用增大血压来胀大前端,露出带有大眼斑的“头”,其实它真正的头在下面,很难找到。

暗藏毒箭的蜂

蜂子螫人,谁都知道。难道蜂子喜欢去螫人吗?为什么那些养蜂的人不怕蜜蜂呢?有时,他们连面罩和手套也不戴,就敢检查蜂箱,一群群蜜蜂围着他飞,甚至不时地停在他身上、手上,却不螫他,其实这并不是因为他生来不怕螫,也不是蜜蜂不敢螫他,而是由于养蜂人了解蜂群的习性,不去有意无意地惹恼蜜蜂的缘故。暗藏毒箭的蜂子蜜蜂是蜂类里面最和善的,这也许是人们经过几千年饲养的结果。工蜂整日忙碌于花间,采集花蜜花粉、筑巢、酿蜜、哺育幼蜂,过着勤劳的集体生活。蜜蜂既不去打扰别的昆虫,更不会去捕捉别的昆虫,所以它是不会主动去攻击的。当你触动了它的时候,自卫的本能就会毫不客气地给你一“钩子”。这个钩子就是它的自卫武器,叫作“螫刺”。螫刺平时缩在肚子里,用的时候才猛然伸出来,在刺入的同时注射一股毒水,真像是暗藏着一支“毒箭”。黄蜂非洲的野蜜蜂经常遭到兽类的袭击和人类挖蜜的骚扰,逐渐形成易怒的性格,稍有惊动就群飞自卫,甚至见人就追,痛螫不放。后来为了改良养蜂业,这类蜂种被引到南美,不慎飞逃了一些,在荒野里筑巢繁殖起来,竟成了震惊世界的“杀人蜂”,以很快的速度向北蔓延。这些杀人蜂在南美洲制造了多起震惊全球的杀人案,而且,除了人外连其他的动物也不放过。专家们预测,这种蜂群扩散的能力每年为二三百千米。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终于研究出训服这些杀人蜂的“工具”来,杀人蜂的祸害才得以制止。

并非所有蜜蜂都螫人

蜂子并不是都螫人,因为螫刺是由产卵器变成的。所以只有雌蜂才可能螫人。蜜蜂的工蜂全部都是雌性的,所以这就是我们所遇到的蜜蜂都可以螫人的原因。蜜蜂很爱护自己的武器,不到必要的时候不轻易使用。因为它的螫刺上有倒钩,插进人的皮肤里就拔不出来了。而蜜蜂挣扎飞去,就会损伤了自己的器官,一般也活不成了。

马蜂螫起人来比蜜蜂要厉害得多,这不仅是因为它的个儿比较大,主要是马蜂的性情凶恶。当你稍微一靠近蜂窝,守在蜂窝上的马蜂就立刻警惕地盯着你,扇动四翅作出准备攻击的姿态。马蜂如果你不立刻躲开,它就会向你发动突然袭击,这时再跑也来不及了。马蜂追起人来从不轻易放过,一定要螫完才返航。如果捅了马蜂窝,在群蜂围攻之下,不挨几下子是很难收场的。怪不得人们常把惹恼了性情暴躁的人时比作“捅了马蜂窝”呢!

除了马蜂以外,还有细腰蜂、果蠃蜂等等很多的蜂子都有类似的武器。和蜜蜂的“一次性”不同的是这些武器可以长期使用,螫刺产不脱落。由于这些蜂子都是以捕捉小虫为食,所以它们的武器不仅是为了自卫,还是猎食虫类的工具。

身披毒刺的毛毛虫

一提到毛毛虫,不少人会想到“洋辣子”。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身上长刺的虫子是让人厌恨的。洋辣子的名字是说它会“刺”人;也有管它叫“白刺毛”、“八角虫”“扁刺蛾”等名称,总之,都是形容这种虫子身上有毒刺,能够刺人,而且刺了很疼。用昆虫学的专用名词来说,它就是刺蛾的幼虫。

洋辣子

刺蛾的种类很多,绿色的青刺蛾、黄色的黄刺蛾,还有褐刺蛾、白刺蛾等等。各种刺蛾的幼虫也不同,青刺蛾幼虫是黄绿色的,两头各有四个大黑点,也就是四丛黑刺毛,其他部分有枝状的刺(简称枝刺)。刺的下面连有毒腺,一碰到它,小刺的尖就断掉了,毒水也随着流了出来,就如同挨蜂子螫了似的,当时虽然很疼,但过些时候毒水失去作用就不疼了。然而被洋辣子刺过的地方,过好几天还是又痒又疼,越抓越疼。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洋辣子浑身长着刺毛,虽然有些刺毛的本身没有毒,对人体没有化学刺激,但是刺毛上面有许多小倒刺,扎在皮肤里不容易拔出来,并且越使劲抓挠,刺毛越往里钻,所以说越抓越痒也越疼。这种机械刺激不是一般药水所能解决的,最好是被刺后马上用胶布或用伤显止痛膏把刺毛粘出来,或涂些氧化锌钦膏。黑刺蛾洋辣子的刺是人人讨厌的,因此也起到了自卫作用。身披毒刺的毛虫还有不少种类,像枯叶蛾和毒蛾的幼虫,也是常见的大毛虫。松毛虫是专门危害松树的虫害,身上也有一些黑色的刺毛,扎到手上疼得很。它们长大变蛹时,还把这些刺毛贴在自己做的茧上,一动它就会扎一手小刺,疼不可言,用镊子一根一根的很难拔净。有一些毛虫,它们的毛软的,虽说并不刺人,也无毒水,但接触到皮肤时会引起过敏反应。这与不同人的生理反应有关,有时是相当严重的。

虽然大多数的毛虫都是无毒的,用手去拿也没关系,但往往使人望而生畏,同样起到了自卫的效果。

冒牌的“蜂子”

蜂子仗着它有毒箭,大模大样的来往花间,到处飞翔。别说人们不愿意去动它,就是鸟儿也不愿意自找麻烦,挨它一“钩子”。这正是许多昆虫的形状都像蜂子的缘故。

蝇类有的像蜜蜂、有的像马蜂,还有的像细腰蜂……在花上贪食花蜜的蜂蝇,样子和颜色都像蜜蜂,可是它幼虫不是生活在蜂巢里,也不吃花蜜,而是吃脏水坑的大尾巴蛆。幼虫专吃蚜虫的食蚜蝇也有不少种类像蜂子。幼虫生长在熊蜂巢中的熊蜂蝇,不但体型和颜色像熊蜂,而且在不同地区的熊蜂蝇体色的变化也和熊蜂是一致的。冒牌的蜂子蜜蜂由于采集花粉,所以后腿粗大而多毛,这是我们所熟悉的。可是有一种食虫虻,并不采花粉,后腿也粗大多毛,再配上身体和翅的颜色,和蜜蜂简直真假难分。马蜂的颜色大部分是黄和黑的,不少蝇类也是这种颜色,有的肚子基部变得很细,就和蜂腰相似,还有的连飞时发出的“嗡嗡”声也和马蜂差不多。

像蜂子的昆虫不只是蝇类。桑树上有一种叫虎天牛的害虫,它虽然是天牛,但是触角并不太长,颜色是黄的,有褐色的条纹,简直和大马蜂一样。它常在桑树干上爬来爬去,有时混在马蜂群里就更分不出来了。冒牌的蜂子蛾子和蜂子的样子谁都知道相差太大了,可是透翅蛾却与众不同。它的翅又狭又小,上面没有多少鳞片,几乎全是透明的,很像蜂子的翅;再加上身体的颜色和斑纹也是黑的和黄的,很像暗藏毒刺的马蜂。有的透翅蛾飞的时候还发出响声,就更像蜂子了,所以透翅蛾白天并不藏起来而到处飞翔。

吃叶子的“枝子”

桑树上有一种大害虫叫桑尺蠖,是专门吃桑叶和嫩芽的肉虫子。它全身灰褐色,长大了有50毫米长,头很小,胸部的3对足靠得很近,细长的腹部只有两对腹足长在身体后边,所以走起路来总是把腰弯得高高的,一拱一拱地移动。桑尺蠖幼虫白天,桑尺蠖不活动,只用腹足紧紧握住树枝,身子挺得笔直,一动也不动地向上斜伸着,就像是桑树的小枝子一样。不要说不知道桑树上有这种害虫,就是特意去寻找它,也很难发现;有时一条桑尺蠖就在眼前还看不到。当你的手偶然碰着它,一截“枝子”突然扭动起来,这才暴露了它的“身份”。

桑尺蠖成虫

桑尺蠖无论颜色、形状以及静止时的姿势,都很像树枝,就连它的腹部第一节和第五节背面长的一对小突起,也和桑枝上常有的小突起一样,有着伪装的效果。

桑尺蠖像枝子,当然也是昆虫自卫的一种方式。许多种尺蠖由于具有模拟枝子的自卫方法,所以一旦遭遇不测时,也会摇身一变而安然无恙。

像树枝的昆虫很多,最使人惊奇的要算竹节虫了。它的身体细长,很像竹子。

竹节虫

竹节虫种类很多,有绿色的,有褐色的,小的只有10几个毫米长,大的可以有30多厘米。它们生活在温暖的地方,多在树林中,有的为害棉花等作物的叶子。大多数竹节虫不但身体细长,而且六条腿也是细长的,停在树上极易和树枝混淆,从而起到了自卫的效果。

竹节虫模拟树枝的动作是各种各样的,常见的有这样两种:一种是当它受惊时,把两条腿叠放在一起,向前直伸,形成了“小枝”的尖端;另一种是用前足和中足抓住树枝,头和前胸以及触角都紧贴在枝上,后足和身体的其他部分都向上斜举直挺着,像根树枝子。这两种不同的隐蔽方式,都要求前足左右靠得很拢,以便向前直伸,所以竹节虫的前足腿节基部一般都是弯的,向内凹的部分正好把头部让开围起来,严密地组成一个整体,非常巧妙。

会旅行的“叶子”

叶修是竹节虫中特殊的一类,它的身体不是细长的,而是又扁又宽。叶修它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地区的树林里,我国云南、贵州、广东和广西也有,海南岛上叶修较多。这种昆虫体长80多毫米,鲜绿色,腹扁平,向两侧扩展像叶片的形状,六条腿也是扁平的,好像一片片小叶子。最有趣的是雌虫的一对前翅平放在身体背面,上面有主脉、侧脉和许多网状的小脉,完全像一张叶子,难怪人们叫它“会旅行的叶子”。

枯叶蝶是生物学中常用来说明拟态的一个著名的例子。枯叶蝶这是因为它停下来的时候把四翅合竖在背上,无论从哪面看,都非常像一片枯干的叶子。飞翔的枯叶蝶很容易被发现,因为在翅的正面有鲜艳的红褐色斑纹。可是它一停下来,立刻把翅合拢,完全蔽盖了翅的正面,而反面的颜色是黄褐色或暗褐色的,很像枯叶。翅的形状也恰似叶片的样子,前翅端部像叶尖,后翅末端像叶柄,两者之间有一条黑褐色的条纹连贯起来,形成了“叶片”的主脉,由主脉上还斜伸着几条侧脉;更奇妙的是翅上还有几个圆斑,就好像枯叶上生有霉斑一样,真是惟妙惟肖。

枯叶蝶在我国南方山地分布较广,四川峨眉山盛产这种蝶。它常出没在悬崖峭壁下,溪涧流水旁,追逐飞舞,一受惊扰,立刻飞到丛林里,停在树干上或藤葛上隐蔽起来,完全起到了自卫的效果。

有趣的是它停下来时,常常是头向下方的,后翅的“柄”紧贴着枝干。既然模拟枯叶,当然要枯萎下垂,看来考虑得很合乎常情。

能活动的“鸟粪”

树枝上、树叶上、岩石上和瓦片上常常有一堆堆的鸟粪。有的已经干了,有的还是湿的,这些鸟粪一般是不引人注意的,甚至鸟兽和蚂蚁等也不去理会它。可是自然界中无奇不有,有些昆虫却模拟了这些废物的形象而保护着自己。像鸟粪的昆虫还不算少,最常见的是凤蝶的小幼虫。凤蝶是蝴蝶中最大最好看的一类,它的后翅多半拖着尾巴状的突出物,飞起来很优美。美丽的凤蝶凤蝶的幼虫多半是芸香科植物的害虫,南方柑橘树上最多,在北方花椒树的叶子上面常常可以找到。它们从小到大都吃叶子,可是却不容易被发现。因为大的幼虫都是鲜绿色的,混在绿叶中很不易看到;而小的幼虫很像鸟粪,也不被人们注意。

凤蝶的小幼虫体长由几毫米到20毫米不等。颜色是灰白带褐斑,贴在叶子上很像一堆鸟粪。如果你用手指去触它一下,马上有一对杏黄色的肉角从头的后边伸出来,并且还有一股酸臭味,这就是凤蝶幼虫共同特点。柑桔凤蝶幼虫白桦树上有一种钩翅蛾,它的小幼虫也和鸟类一样,不但体形像,更妙的是它的颜色有深有浅,深的像鲜鸟粪,浅的则像干鸟粪。但是这种幼虫稍大一些,体色又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它不再像鸟粪而非常像白桦树的花了。

专门危害牲畜的马鼻蝇,身体是灰褐色的,上面有黑色瘤状突起的白色斑点。它停住的时候和一般蝇子不一样,把翅向下紧贴在身体的两侧,使体背完全露出来,很像一堆鸟粪。它停留的地方也正是那些常有鸟粪的石头和木板,所以更不易与真正的鸟粪区分。

甲虫里还有不少种类也是粪便的模仿者,它们甚至就像昆虫的粪便。比如瘤叶甲的身体就和其他叶甲很不一样,它是圆筒状的,身上有许多瘤状突起,触角和腿都紧紧地缩起来,藏在身体特有的甲槽里,颜色是黑色或褐色的,完全和毛虫的粪粒一样,一粒粒地粘在植物枝叶上,毫不引人注意。谁知它正在那里危害植物的叶片,而突然一粒“虫粪”又移动起来。

涂脂抹粉

“涂脂抹粉”,对昆虫来说,既不是“美容术”,也不是“粉墨登场”,而是自卫的一种手段。涂的脂,抹的粉,也主要是由自己体内分泌出来的蜡质和胶质等分泌物。它不是只往“脸”上涂,而是全身上下都要涂抹。这种现象在蚜虫和介壳虫中极为常见。

蚜虫

蚜虫也叫腻虫或蜜虫,是一类很普通的害虫,几乎在各种植物上都能找到它们。但不是所有的蚜虫都涂脂抹粉,而只是其中的一些种类。像危害苹果树的苹果绵蚜,危害甘蔗的甘蔗蚜,在杨树和榆树上做虫瘿(昆虫刺激植物而形成的虫子包叫虫瘿)的许多种绵蚜的有竹子上的竹粉蚜、桃树上的桃粉蚜等,都是满身被蜡丝或蜡粉覆盖着的,而这些蜡质物是由身上一定部位的蜡腺慢慢分泌出来逐渐形成的。

也有一些蚜虫不是全身覆蜡,而是另有作法。例如危害豆类的豆蚜,就是从它腹部第六节背侧面的一对腹管中排出球状的小粒,这些小粒中充满了蜡质的血细胞。有人推测,这种小粒能够把正对它进攻的昆虫的口器粘住,因而起了自卫作用。

介壳虫简称蚧,也是种类和数量很多的一类害虫。介壳虫它们大多数都能分泌蜡或胶。危害柑橘的粉蚧,满身涂着一层白色的蜡粉;枣树上的龟蜡蚧,背上扣着很厚的一层蜡壳,像个乌龟似的。梨圆蚧、桑白蚧等介壳虫的分泌物和脱下的皮一层层套叠起来,就像蚌壳一样,非常牢固地把自己保护起来。介壳虫蜡质分泌物不只可以保护自己,而且常用来保护第二代,在它产卵囊,保护它产下来的卵粒。由于介壳虫能分泌蜡质,往往给我们用药防治这些害虫时增加了许多麻烦。

涂脂抹粉的现象在蜡蝉类中也是极常见的。蜡蝉有的成虫有蜡,有的幼虫有蜡,还有的把蜡涂抹在产下的卵块上,各有不同。涂脂抹粉的办法甚至在蛾类中也被采用。榆树上有一种凤蛾的幼虫,是比较大的肉虫子,长大了有40多毫米长,全身都沾满了白色的蜡粉,就像刚从麦缸里钻出来似的。秋天在榆树上很容易找到它,远远一望就可以看到满树的白虫子,目标虽然很显著,但是鸟类却很少去啄食它,这也许正是它涂脂抹粉所产生的效果吧。

泡沫包身

夏天,在田野或公园里,常常可以看到杂草上有一口口的“唾沫”。是谁这么不讲卫生吐的呢?而且为什么都恰恰吐在草上呢?

原来这不是什么唾沫,而是一种叫沫蝉的昆虫变的把戏。沫蝉也叫泡沫虫或吹泡虫,它之所以有这些名字,是因为它在幼虫时期总是分泌很多泡沫,把自己整个包起来生活着。我们只要把泡沫拨开,就可以看到下面有只六条腿的虫子,它的嘴像针一样插在所停的植物里,这就是泡沫蝉的幼虫。沫蝉当你把它身上的泡沫弄下来以后,这个幼虫就开始吸吮植物的汁液,并立刻从肛门里分泌出许多液体来,这种分泌物中含有尿酸盐和酶,酶把由腹部末端蜡腺分泌出来的蜡质分裂和冲洗,再加上它的呼吸作用,腹部不停地抽动,就形成了许多泡沫,逐渐又穿上了泡沫衣被。这种泡沫包身的办法能使沫蝉幼虫期避免了许多敌害,安全地生活在植物上。

巢沫蝉是和沫蝉相近的一类昆虫,它常在树枝上做成一个坚固的石灰质的巢,巢有筒形的,也有卷起来像螺蛳形的,幼虫就躲在巢里分泌泡沫自护。巢沫蝉多见于药树和朴树上,在印度恒河棉区是棉花的大害虫。

呕吐出血

人们在捉蝗虫和蚱蜢的时候,都会有这种体会,就是它被擒后立刻从嘴里吐出许多黑水,弄得很脏。这种黑水是它消化道(肠子)里吐出来的一些液体。许多昆虫都有这种本领,这可以比做呕吐。至于与用出血的办法来御敌,蚱蜢就完全不同了。昆虫的血充满在它的体腔里,而且也不一定是红色的,常见的有黄色、白色和绿色。这些血实际上就是它的体液。

灯蛾类的蛾子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常由胸部背面分泌出几滴液体来;瓢虫是由腿上分泌出一滴滴黄色液体来;许多昆虫都能分泌或者喷出有味或有毒的液体小滴,阻止鸟类来吃它们。叶蜂幼虫受惊的时候,有的由肛门分泌出液滴;有的却把直肠翻出来,看起来达到分泌液滴的效果;有的叶蜂幼虫甚至在身体末端长有与液滴相似的黄斑。叶蜂幼虫杨树上有一种蛱蝶,它的幼虫吃杨树叶子,化蛹的时候头朝下吊在树上。这种蛹是淡黄白色的带小黑斑点的,但是它的背面中央有一个琥珀色的半透明突起,这个发亮的突起很像液滴,再加上突起两旁的体节是弯曲的,看起来就好像蛹被啄破了似的。这种蛱蝶的蛹由于模拟敌害不能吃的液滴,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昆虫的敌人是谁呢?

答:昆虫是这个地球上数量和种类最多繁殖又快的动物,如果它们的敌人很少,那么将来这个地球上只能任由它们主宰了,然而,在自然并没有选择昆虫来做主宰者。于是,昆虫就招来了很多“敌人”。昆虫的“敌人”主要是鸟类或它们的同类中的食肉者,也有些脊椎动物以虫类为食。昆虫的住所读前3秒钟多数昆虫都会自己营造一个适合自己藏身和生存的住所。昆虫的住所常常是它们取食的副产品。

当我们穿梭于各大中城市的时候,最令我们难忘的就算是那一栋栋高楼大厦了,有些楼房甚至可以用直入云霄来形容,所有这些高楼大厦中都离不开我们伟大的设计师和建筑师。然而,人类的伟大工程只是地球某些建筑的一点缩影而已。人类设计建造的高楼大厦更伟大的我们还要看看昆虫,昆虫才是最了不起最伟大的建筑师,它们使用的建筑材料是泥土、木材、植物纤维和分泌的丝、蜡、唾液等。它们的建筑工具就是自己身上的颚和足。昆虫建筑的住所五花八门,有的简单实用,有的复杂而精致。我们说它们最了不起最伟大,不是因为它们的建筑是不是比人类的还要高大还要宏伟,而是它们的建筑连人类都想不到,要不是它们的建筑,人类至今未必能设计出这样五花八门的精美建筑来呢。

胡蜂窝

胡蜂大多用木浆的纸状材料建它的巢。巢由六角形的小室构成。蜂王刚开始建巢时只有一个蜂房和几个小室,由一个柄连在树或建筑物上;随着群体增长蜂房扩大,增加更多小室以饲育幼虫,使群体逐渐增多就增加蜂房层,悬挂在原蜂房的下面,这样一层层的增加形成一个很大的胡蜂巢。

蜜蜂的蜡巢是大家最熟悉的,由许多六角形小室构成。巢在野外是垂直悬挂的。而家养蜜蜂是在养蜂人给提供的外壳内建的。美丽的蜂房蜜蜂的蜡巢为它们提供了保护,它们在巢内养育后代、贮存食物和越冬。

蚂蚁是著名的宫殿建造专家,它们可以建造各种各样的宫殿式的蚁巢。蚂蚁群体里的居室就像蚁巢迷宫,由于居住着成百万只蚂蚁,里面空气温度升高后就升到穴顶圆盖形的空间,空气从这里先进入粗管,然后转入侧面隆起的细管里,在这里进行空气交换,排出污浊空气,导入新鲜空气,起到空调作用。例如白蚁巢内一般中间是蚁王、蚁后和它们的侍卫居住。围绕这间王室有许多狭长的房间,中间都有通道连接。蚁巢厚厚的外墙上有许多通气孔,还有某种排水装置。

卷叶的昆虫把树叶卷成圆筒状,藏在里面连吃带住。卷叶的无翅蟋蟀,把叶子切好包在身上,再用口器缫丝“缝合”后躲在里面睡大觉。香蕉卷叶虫石蛾幼虫在水里用沙石、贝壳、细树枝等各种材料建造藏身的房子,它就带着这个活动房屋到处寻找食物。蓑蛾幼虫住在自己建的胡萝卜形、宝塔形等各种形状的房子里生活。

蜜蜂也会像胡蜂那样建造漂亮的房子吗?

答:当然不会。一般人工养的蜜蜂人们已给它们做好了蜂巢的外壳,蜜蜂们只需要建筑内部构造即可;而对于野外的蜜蜂,它们常常以树上的洞或山坡上的老鼠洞作自己的蜂巢。

同类推荐
  • 能力培养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能力培养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常说,人要有能力,并且能力要越强越好。那么能力需要怎样培养呢?快来看看《能力培养指导》。本书搜集了大量有关于能力培养的散文,其中包含了很多生活鲜活的故事和实例,富含哲理又发人深省。包括《对朋友要豁达大度》、《乐观能驱走黑暗和困难》、《从孤独中寻找力量》等。
  • 最受网络追捧的新寓言:蜗牛的桃花

    最受网络追捧的新寓言:蜗牛的桃花

    本书是一本寓言集,既适合低幼儿阅读,也适合青少年阅读,采取寓言(含故事、诗歌、戏剧、曲艺等)这一既传统又富有活力的形式,阐释人生智慧,开拓思维方式,增进情商培养,激发奋斗精神,同时对生活中、社会上所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了善意的嘲讽和抨击。
  • 艾晚的水仙球

    艾晚的水仙球

    本书讲述了70后如何长大的故事。主人公艾晚是个70后。她成长于青阳小城一个普通的多子女的家庭中。她的童年辛苦而压抑,但是我们可以想像,一旦她长大,她有了一双会飞的翅膀,一切的成长经验都会成为她的财富。
  • 中华美德——不平则鸣

    中华美德——不平则鸣

    本书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的其中一本。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 婴幼儿0-1岁智商潜能激发

    婴幼儿0-1岁智商潜能激发

    本书介绍了0~1岁婴儿智商和潜能开发的方法,包括:婴儿智能开发、胎教影响胎儿智能、充足的营养培育婴儿智能、婴儿智力潜能开发游戏等。
热门推荐
  • 星月离尘

    星月离尘

    星月,一个暗居幕后离尘,一个寻求自我是欢喜还是,充满暗斗?(本文少打斗,无热血,非一般修真文,谢)
  • 佛魔纪

    佛魔纪

    当佛祖的圣徒遇上恶魔的化身黑暗与光明已经一线之隔心灵的正义与邪恶便错综交替圣徒之名的他可与佛携手普度众生,更可与魔为伍掀起腥风血雨
  • 一球入梦

    一球入梦

    “哇,柳荷你弄疼我了呜呜”“哇,柳荷你抢我东西呜呜”“哇,……”“憋回去,不然扁你。”“哦。”柳树是新世纪的新新娘娘腔,只因为一个梦而痛改前非决心做回真男人,拼搏,努力,奋进,身边始终有最可靠的伙伴随行,变强,变强,不断地变强,他要用篮球的小球玩转地球这颗大球,登上最大最闪亮的舞台。让世界为他疯狂。(PS:书友群193097719,有看这个故事的就进来交流交流吧。
  • 《浮华若世》

    《浮华若世》

    如果可以,在一开始时我就不应该选择逃离如果可以,我宁愿选择放手两代人的恨,牵扯了四个无辜的年轻人仇恨使一个女人变得心狠手辣。有人说既然恨得那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很呢她却说不恨,我又能做什么前尘往事,蓦然回首,是否还有那个一直愿意守候的人
  • 邪武风云

    邪武风云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前世默默无闻,今生又会何去何从?天地七圣是否有一席之位?身体中的封印究竟是什么?为何天道想要至自己与死地?前世的默默无闻,今生是否能够成为这一世的神圣主宰!
  • 切,不就是......

    切,不就是......

    我们去哪里啊~......你敢说随便,我就切了你!......(^_^)随便┑( ̄Д ̄)┍
  • 杀手出击,废材九小姐

    杀手出击,废材九小姐

    本书讲述的是一位现代杀手穿越到古代后发生的种种古怪的事,也让这个冷血无情的女主有了感情,发现了爱情。
  • 新生之风的传奇

    新生之风的传奇

    他是一个带着前世记忆出生的人,他创造了一个传奇。
  • 爱丽丝漫游奇遇记

    爱丽丝漫游奇遇记

    故事叙述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从兔子洞进入一处神奇国度,遇到许多会讲话的生物以及像人一般活动的纸牌,最后发现原来是一场梦。本书出版之后即广受欢迎,儿童和成人都喜爱这部作品。这部童话以神奇的幻想,风趣的幽默,昂然的诗情,突破了西欧传统儿童文学道德说教的刻板公式,此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走遍了全世界,并且反复再版至今。至今已有超过五十种语言的译本,上百种不同版本,以及许多戏剧、电影等改编作品。
  • 六月灼灼

    六月灼灼

    乔卓说,林六月啊,就是夏日的阳光,从没有云朵的天空投射而来,刺伤了他的双眼,也沉沦了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