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99600000002

第2章 一湖涛声忆初逢(1)

2012年6月26日星期二晴

这注定是一个将被我一生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我背着简单的行囊,向一个名为太湖大学堂的地方而去,随身携带的是: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支录音笔、几件换洗的衣物和几本书。那是为口述历史和创作传记而准备的图书,计有《宫女谈往录》《胡适口述自传》《曾国藩》《季羡林口述历史》《变革社会中的人生与学术》和三卷本民国人文史诗著作《南渡北归》。

上午9时15分,我如约和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著名历史学家、口述史学家谭继和先生在他家中见面,请教有关口述的问题。谭先生得知我要去江苏做南怀瑾先生的口述,非常高兴。他谈到上次我做的南先生关于四川的口述非常好,他在发表前专门就那篇文章向何郝炬和章玉钧做了汇报,大家都很感兴趣,在《当代史资料》上发表后,引起了非常好的反响。

谭先生接着说:南先生是海内外人所共仰的大学者、大宗师,在儒、释、道等诸多领域造诣精深,有大成就,他的口述非常重要,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历史,都有重要意义,一定要认真对待,严肃治史。希望你这次去南先生那里,静下心来工作。同时,要特别注重两个问题:一是请南先生谈他的重要学术思想之缘起,二是要请南先生谈重要学术活动的组织。这是其他学者容易忽视的问题。谭先生说,他以前就一直想做有关恩师徐中舒先生的学术思想整理,由此可见,这个内容之重要。

随后,谭先生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自己的重要学术著作《巴蜀文化辨思集》,签名后,托我送给南师。

10时40分,去成都双流机场。

12时10分,飞机起飞。

坐在飞机上,看着舷窗外的云卷云舒,我心潮澎湃,今日之行仿佛还在梦中。过去,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竟已成真。此时,飞机托起的,不仅有我的体重,更有巨大的喜悦。

15时50分,抵达上海虹桥机场。

17时50分,抵达太湖大学堂。在七号楼总台,我刚一报名字,服务员就说:你就是王先生!房间已经为您准备好了,就在6211房间。随后,南师的学生牟炼打来电话,说马上到餐厅吃晚饭,南师已经在等着了。我匆匆放好行囊后直奔餐厅而去。

南师一袭白衣,精神矍铄,正在与同桌的人说话,不时传来欢笑声。这时,牟炼告诉南师:国平来了。南师高兴地对我说:来了好,路上还顺利吧!然后让我坐下来吃饭,我在李传洪先生身边选了个位置落座,左边是少林武术大师王洪欣。

晚餐桌上。南师仔细询问路上的情况,并非常热切地询问寻找做川菜的家常菜厨师的事宜。早在一个月前,曾在四川待了十年,喜欢吃川菜的南师便让人发短信给我,希望在都江堰市找两位会做家常菜的乡下老太太,来太湖大学堂做川菜。可惜事不凑巧,这么简单的事情偏偏还没有完成,老太太们都觉得太远了,不肯来。南师听说后说:没事,慢慢找。

晚饭后,闲聊至9时,南师对我说:国平啊,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家人啦,你在这里不要客气,跟在自己家里一样。你刚来,很累啦,先休息几天,我们开始口述,好不好?

南师取下拐杖时又说:你初来这里,可以到处走走,附近的几个小镇都是江南名镇,有时间的话,可以慢慢地去看看。

回房间的路上,王爱华告诉我:国平,你很有福气啊,你住的6211房间,正是老师初来太湖大学堂时住过的房间,老师把他以前的房间腾出来给你住,说明老师很看重你啊!

听了爱华姐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欢喜,已经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此时此刻我内心的那一份感动。

爱华姐告诉我,房间里的很多家具,都是老师自己设计的,包括床的长度与宽度、书桌的高度、椅子的弧度、窗户的样式等,都是南师一手一脚亲自测量,绘制设计图纸制造而成。

靠在床上,虽然有些疲倦,我却久久难以入睡,在太湖轻柔的涛声里,我与南师第一次相见的场景又浮上了心头……

那是2011年9月2日。

在得知要见南师之前,我不胜欢喜,特地连夜赶制了一本画册《都江堰市灵岩寺百年影像》,书中收录多帧老灌县及灵岩寺照片。其中既有清宣统元年(1909年)英国植物学家、摄影家尔尼斯特·亨利·威尔逊先生拍摄的《都江堰》,清宣统二年(1910年)德国建筑师、摄影家恩斯特·柏石曼先生拍摄的《灵岩寺藏经洞》,亦有民国六年(1917年)美国摄影家西德尼·戴维·甘博拍摄的《灵岩寺千佛塔》,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加拿大著名学者文幼章拍摄的《灵岩寺摩崖石刻》……更有我的同事、青年摄影家何勃于两天前(2011年8月31日)拍摄的《灵岩寺新景》多帧,春夏秋冬,尽在其中。

不算很厚的画册里,却装着近一百年的悠悠岁月。

当时还带有一部《维摩精舍丛书》和《未进山门先一笑——20世纪40年代佛学大师袁焕仙、南怀瑾在灵岩寺的佛事活动》书稿。

9月1日夜,抵达上海,心不能静,夜难成寐。

2日午饭后,乘车去吴江太湖大学堂。

车行平稳,未近太湖,我心已荡起无数涟漪……

2日晚上6时许,终于见到了我仰慕已久的南先生。

先生慈眉善目,精神很好。手持拐杖,而几乎不拄。着灰色对襟装。虽九四高龄,仍脚步轻盈,有大家风范,却无大家倨傲。

主宾落座,在座者除南师外,还有终南山的一位住持等十余人。一听说我们来自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南师非常高兴,他说:我在成都华西坝待了八年,当年我还在灌县的灵岩寺学佛,原来灌县的县长萧天石是我的老朋友。大家不用客气,到了我这里就是不吃白不吃。来,抽烟喝酒,好摆龙门阵嘛。

听了南先生一席话,大家都笑了起来,拘谨气氛一扫而空。

说到四川,说到灌县,说到灵岩寺,南师的话匣子一打开,他就深深走入了回忆,娓娓道来,为我们轻轻展开了一帧民国时期四川的风土人情画卷……四川人的幽默和仗义、川西坝子的宁静与富庶、灵岩寺的云烟和书声、青城山的剑侠与滑竿、朋友们的热心和真诚,被先生一一从记忆的唱盘里拣了出来。

而南师的记忆力之惊人,也是我始料不及的。讲述六十年前的往事,先生如数家珍,仿佛那些人和事就发生在昨天。我想,不为其他,只因为先生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深深地想念着成都,想念着四川,想念着那一段匆匆而又珍贵的在川十年。

南师说:四川、重庆我都待过,川西、川南、川东、川北都去了很多次。原西康、云南、贵州的边境都是出土匪的地方,我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土匪头子……我在四川待了近十年,成都的五老七贤,有几位是我的老朋友,其中有个七十多岁的刘豫波老先生,他的一个小砚台都还在我手里。四川的朋友是那么值得怀念。

南师讲到了四川的文化,他认为:四川文化一大景观就是,喝喝茶,打打麻将,摆摆龙门阵。然后又特别补充道:一个文人必须到过四川,一生才不会有遗憾。

说到四川人的性格,南先生立即跷起了大拇指,说:四川人非常讲义气,真痛快、真义气、真耿直,袍哥大爷讲的是:你哥子,我兄弟,你不吃,我怄气。

南师说:四川人很幽默,而且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歇后语,连抬滑竿的都有一套。以前我们上青城山就坐的滑竿。然后,南师又给在座的其他人讲什么是滑竿,原来滑竿是过去四川地区人们代步的主要工具。滑竿起源较早,是简易的轿子,因用滑溜溜的竹竿绑扎而成而得名。滑竿制作简单,先砍两根2米长的斑竹,在两端各绑上60厘米的短杠作为抬肩,中间用竹片和绳子编成软扎,前面系上一个脚踏就成滑竿。滑竿轻巧灵活,大道小道皆可行走,尤其适合川西地区。南师说:譬如前面抬滑竿的师傅报一声天上一个亮,后面的就应地下有个水凼凼。前边的说左边立起大,后边的讲让它不会说话,意思是左边有一头牛。前边的说下下坡,后边的就讲慢慢梭,意思是下坡的时候,不能走快了,要慢慢儿地梭下去。我以前记了一大本子四川话。譬如叫花子要饭,遇到有狗对他叫,他就会说黄狗白犬你莫咬,你我前生命不好,意思是,你叫什么嘛,我们都是前生做错了事,我变叫花子,你变成狗,都是命苦。

四川人也喜欢民间文学,我们以前在川南乡下旅馆,幺店子,一碗豆花,一碗海椒,门口挂个旗帜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也有小二会站着喊未晚先投二十八(宿),鸡鸣早看三十三(天)的歇后语。这些我以前都记在本子上,现在老了,都忘了。哎呀,四川人太幽默了。还有人说半夜起来贼咬狗,拿个狗来打石头,从来不说颠倒话,阴沟踩到脚里头。

同类推荐
  • 铁血宰相——俾斯麦

    铁血宰相——俾斯麦

    《铁血宰相·俾斯麦(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马尔萨斯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马尔萨斯

    世界上名人千千万万出“名”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新发明、新理论造福于人类而英名远播、流芳百世;有的因地位显耀、政绩卓著、战功赫赫而威震四海、世人敬仰;有的则因暴殄、反动而臭名昭著、遗臭万年等等不一而足。
  • 风华是一指流砂:张爱玲文传

    风华是一指流砂:张爱玲文传

    她说自己的生命如同内部爬满虱子的华丽袍子,她也曾为了一个男人低到尘埃里去,开出花来。她是被定格在民国的女子,在人们的印象里,她永远处在那个响着百乐门舞厅的靡靡之音,流过倒映白渡桥与夕阳影子的黄浦江的旧上海,穿着艳丽的旗袍,抬起下颚,用冷静而疏离的目光看向人群。她是繁华外一缕青灰的月色,她是物欲与情感撞击之后的残骸,她是堪称传奇的民国女作家,她是独一无二的——张爱玲。这本《风华是一指流砂:张爱玲文传》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青年茅盾的人生旅程,可以称得上是有声有色。亦文学亦政治,他都满腔热忱,也都有过精彩时刻。但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一茅盾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他拉开了与政治的距离,专心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 甘地自传

    甘地自传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世人尊称为“圣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国大党领袖,20世纪非暴力主义倡导者。生于吠舍家庭,信奉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1947年印巴分治,甘地为没有实现印巴统一而深感遗憾。1948年1月30曰,甘地在晚祷的会场被一名极端的印度教徒枪杀。
热门推荐
  • 停留一光年的纯白

    停留一光年的纯白

    林夏,记得苏年送我的白玫瑰吗?记得。他说,这代表最纯白的爱情。顾末,其实白玫瑰的花语是——死去的爱人。
  • 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

    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

    这是我写的第一本书,是回忆我的小学生活,女主的原型应该就是我吧。。。小学,有酸有甜,是我无法忘记的。这本书,送给小学里那个陪我训练的男生,送给我自己,也送给拥有同样青春的你们。。。
  • 我养了只小虎妖

    我养了只小虎妖

    为毛别人都是老爷爷护体,一经战斗,就牛逼得不行,扮猪吃虎,而我却只有一只萌物,非但没用,反倒惦记着我的肉,时不时咬我一口。为毛别人都是各种神器,而我却只有一把砍柴刀,有个屁用,遇上各种神装备的对手,还不直接玩完。我本平庸,废物一个,昨晚,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有一位自称为南科狐律(多么奇怪的名字)的家伙找上我,说想将我的光辉事迹给写下来。为此,我只想做两件事,其一便是赶紧回去洗手间,整理一下我的仪容(虽然我已经够英俊了),毕竟,要上书了,总得包装一下是不,给读者和编辑大大留下一个好印象。其二嘛,便是随手在路上捡一块板砖,将那人给拍死,至于原因,有N个,概不详述。
  • 健康排毒一本通

    健康排毒一本通

    《健康排毒一本通》针对现代人为毒所困扰的现状,逐一剖析来自于环境、食物、压力及人体自行产生的各种毒素,从简单的日常饮食、运动人手,全面详细地介绍各种排毒方法,让您轻松掌握一些日常或专门的排素技巧,给您的身体创造一个洁净、通畅的内环境.打造一个健康的排毒系统.有效地排除体内的毒素,让您的每一天都充满活力!科学研究发现。人体内的毒素只有20%可以通过排便的方式排出。其余80%的毒素存在于人体内。人们仅靠自然的生理方式,很难排除体内的毒素,不知不觉中便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中毒症状。
  • 我有游戏金手指

    我有游戏金手指

    那我有几条命?李川风问道。一条,小黑答道。那我要是挂了怎么办?小黑曰,有我的指引,只要不做死就不会死。李川风曰,那我要是想装B怎么办。大哥我替你装,你就死不了!滚球,劳资泡个妞,装装X还要你替呢,你咋不说我XXOO你也要替了,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 (世界我知道)欧洲——波兰

    (世界我知道)欧洲——波兰

    本书内容包括:山河湖海话波兰;美丽富饶的国土;江山如此多娇;欧洲“天府之国”;波兰两宗宝——煤与琥珀;这边风光独好;大海的明眸:海眼;欧洲野牛的乐园;女巫山——圣十字国家公园等。
  • 僵尸情话

    僵尸情话

    楚飞的女朋友死后,他一直想念着她。沉浸在伤痛中不能自拔,在遭遇僵尸之后,一切,发生着改变。
  •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华科技故事

    中华科技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灿烂辉煌,成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本书力求通俗易懂地向广大读者较为系统地介绍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创造。本书以故事为叙述主线,以时间为序,简要勾勒出中华5000年科技发展史的大致轮廓。所选故事均围绕中华科技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成就展开。
  • 巨奖

    巨奖

    他原本是一个蚁族,但是运气却不是一般的好,无意中捡到的一张彩票让他中了一份巨奖,有钱的日子的确很好,但是钱多了,麻烦也多了,社会的现状,周边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他要去慢慢处理的。看一看这是怎样一份巨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