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30200000003

第3章 唐蕃战争

在世界的最高处有一个民族,他们像雄鹰一样,用自己的坚韧和激情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当他们从高原俯冲下来时,世界都为之而震惊。

一、唐蕃战争的两个战场

唐玄宗时期(713—755年),唐蕃战争仍主要集中在河陇和西域两个战场上。两个战场相互策应,但仍以河陇一带为主要战场。在剑南一带也不时有一些较小规模的战争发生。在河陇战场上,自李敬玄兵败青海之后,唐没有使用从青海长驱直入吐蕃的战略,但也没有采用像秦汉以来常用的修筑长城、分兵把守关口进行防御的方法,而是依靠一系列的坚固据点,比如军镇,相对集中一定的兵力,实行机动化防御,并伺机进行反攻,逐步扩大控制区域。吐蕃则以河西九曲(今青海东南黄河曲流处)为后勤基地,不断进攻河陇一带。

二、唐蕃战争中的主要战役

(一)开元二年的唐蕃之战

开元二年(714年)八月二十日,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等率领10万大军兵临洮州,随后又攻打兰州(治子城,今甘肃兰州)和渭州(治襄武,今甘肃陇西县东)的渭源县(今甘肃渭源东北),战后获得大批牧马。唐鄯州都督杨矩曾经想请赐吐蕃河西九曲之地,如今蕃军以此作为战争据点,频繁发动进攻,于是悔恨自尽。朝廷派摄左羽林将军、右骁卫将军郭知运、陇右防御使薛讷率领属将王晙、杜宾客、安思顺前去抵抗。

十月,吐蕃又一次向渭源发起进攻。唐玄宗李隆基下诏欲亲征,一次发兵10多万,马匹4万前去作战。初十,薛讷率领大军到达武街驿(今甘肃临洮东),向吐蕃军发出反攻。陇右群牧使王晙则从另一路率领2000兵马奔袭20里外的大来谷口,与薛讷大军里应外合,并肩作战。吐蕃大将坌达延在此驻扎有10万兵马。王晙精选勇士700人穿上吐蕃服装,兵分两队,连夜偷袭蕃军。在前队的士兵杀至营中后大喊,后队则在五里外擂鼓吹号角助威。吐蕃军以为唐军主力赶到,来不及思考,惊恐之余,相互残杀,死者上万人。

王晙此次获胜后,再次选精兵勇士乘夜偷袭吐蕃军。吐蕃军接连被攻,心里的最后防线已被攻破,随后乱作一团,此时薛讷也率兵赶到,两军前后夹攻,大败吐蕃军。唐军乘胜追杀蕃军至洮水(今甘肃临潭西北),又在长城堡(在今甘肃临洮境)展开激战,大败吐蕃军,斩首1.7万多,截获牛羊120多万头。

蕃军被逼走投无路,誓死反击,将薛讷军先锋、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郎将王海宾包围起来,而唐将嫉妒其战功,迟迟不肯发兵增援,最终他们拼死在战场。待薛讷率大军赶到后,吐蕃全军覆没,横尸遍野,血流成河,土蕃大将六指乡弥洪被俘。此次战争,唐军前后共杀吐蕃军数万人,夺回其所掠羊马。

这一战,唐朝大将王晙谙熟“兵不厌诈”,两次突然出击,化装夜袭,最终以少胜多,夺得最后的胜利。

(二)开元十五年的唐蕃之战

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唐蕃边界一线战事不断,先是吐蕃军在九月不断骚扰瓜州、长乐(今甘肃安西西),企图阻止唐与西域的交往。

随后吐蕃赞普与突骑施苏禄围攻安西城,回纥瀚海司马护输为父亲承宗报仇,杀害了唐河西节度使王君。搞得河陇(即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含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地区人心不安。于是唐任命朔方节度使萧嵩任河西节度副大使等职。萧嵩奏准以建康军(今甘肃高台西南)使张守珪任瓜州刺史。张守珪到任后,马上组织全城军民日夜加固城墙,准备作战。

十月,吐蕃大军再次逼近,城中军民内心惶惶。张守珪认真分析敌情后,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应该硬拼,应当以智取胜。于是张守珪在城上饮酒作乐,吐蕃军见此情景,疑其有诈,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撤兵回营。张守珪趁机纵兵追杀,大败吐蕃军。战后,唐朝在瓜州设立都督府,张守硅为都督。

这一战,张守珪再度适时地上演古老兵法“空城计”,再建奇功。

(三)开元十七年的唐蕃之战

此后,经过多年作战,唐大力巩固了河陇一带的防务,自开元十七年(729年)后转而发动一系列主攻战役。

开始,吐蕃军占领唐朝管辖地石堡城后,即派重兵把守,并把它作为前沿阵地,屡次发兵,攻打并骚扰陇右、河西等地区。唐朝把它视作是心腹之患。

唐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唐玄宗命信安王李祎、朔方节度使与河西、陇右地区驻防将帅共同商议攻城大计。但诸将均以石堡城不但道远,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果孤军深入,恐怕遭覆灭,应该从长计议作战计划。李讳则以为,石堡城是一个军镇据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必须短时间内夺回,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为国捐躯他亦在所不惜。

三月二十四日,李祎果断采取远距离奔袭战术,日夜兼程奔杀石堡城。由于来得突然,吐蕃守城官兵一时大乱,死伤人数过众,石堡城再次落入唐军之手。唐玄宗于是把石堡城改为振武军,驻兵设防。从此,唐河西和陇右地区连成一片。吐蕃军接金城公主连战败,国内一时哗然,于是吐蕃再次派使节求和并愿意联婚,吐蕃于是远嫁金城公主从中周旋。唐亦也答应了吐蕃的要求,送给他们诗书。

开元十八年(730年),双方约定以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为界,并在甘松岭(今四川松潘境)及赤岭互通来往。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蕃在赤岭树碑作为纪念,双方边将均参加了这一庆典。

李讳

这一战,唐军趁敌不备,出其不意,远距离奔袭,夺取了重镇。

(四)天宝六年的唐蕃之战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吐蕃攻打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北部),小勃律向唐求救。唐玄宗派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出击吐蕃。唐军深入吐蕃一直到青海西,大败吐蕃军。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将杜希望先后占领了吐蕃的新城(今青海门源)、河桥(今甘肃临夏)等地。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吐蕃再次攻占了石堡城。

天宝八年(749年),唐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率军奋战,夺回了石堡城,又派兵驻扎在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以西。天宝九年(750年),唐军又攻占吐蕃树敦城(今青海共和南)。

天宝十二年(753年),哥舒翰再次向吐蕃发动进攻,攻克其洪济、大漠门(均在今青海共和南)等城,九曲部落被俘获,并一举夺取了吐蕃东进的后勤基地。

天宝十三年(754年),唐蕃分界线已向西推进至青海湖以及黄河河曲以西一线。至此,唐在与蕃的战争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唐在河陇战场上已占了明显的优势。

在西域战场上,唐蕃双方仍经常远程作战。如开元二年(714年),吐蕃从小勃律进入西域,向北行数千里,与突厥连合攻打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开元十五年(727年),吐蕃赞普亲自作战,绕道河西西部,攻陷瓜州(治今甘肃安西东南),又与突骑施连合攻打安西(今新疆库车)。

吐蕃国王又将公主嫁给小勃律王,小勃律及其周围20多个国都归附吐蕃,此后不再向唐朝贡。唐几任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数次派兵讨伐,都没有取得胜利。

于是在唐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敕令高仙芝任行营节度使,率领步骑兵万名前去征讨。大军由安西(今新疆库车东郊皮朗旧城)出发,经过100多天行军至特勒满川,然后兵分三路,命疏勒守捉使赵崇砒率3000骑兵从出北谷出发,调遗守捉使贾崇权从赤佛堂进军,高仙芝与中使边令诚从护密国进入,约定在七月十三日辰时吐蕃所据地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部喷赤河南源附近)会师。

当时吐蕃在连云堡中有驻军千人,又在城南15里处以山为栅,有驻兵八九千人。吐蕃军没想到唐军会突然到此,十分惊恐,依山作战,滚木孺石一齐发出。高仙芝命郎将李嗣业为陌刀将,率陌刀手从险处上山,与吐蕃军大战,从辰时至巳时,大败吐蕃军,斩5000多人,俘虏1000多人,其余的都落荒而逃。中使边令诚认为已经深入敌境过远,所以不敢再前进,高仙芝于是让边令诚率羸弱士兵3000留守连云堡,自己亲率大军继续前进。

3天后,行至坦驹岭(在今克什米尔西北境巴勒提特之北),距下峻岭40多里就是阿弩越城。高仙芝担心士兵害怕艰险而不敢下岭,就先派20多个骑兵身穿胡服,扮成守卫阿弩越城的投降者,并假称娑夷水(一名弱水,即今克什米尔西北吉尔吉特附近印度河北岸支流)上的藤桥已被砍断,吐蕃援军根本无法过河。高仙芝假装闻讯大喜,于是带上士卒下岭向阿弩越城进发。又过了3天,阿弩越城守卫军果然派人前来请降。

第二天,高仙芝进入阿弩越城,派席元庆将军率1000多骑先行。席元庆俘虏了小勃律许多大臣,惊慌中小勃律王和吐蕃公主逃入石窟。高仙芝随后到来,斩杀死心依附吐蕃大臣中的数人,然后又急令席元庆派人去砍藤桥。桥刚被砍断,吐蕃大军就赶到了,但面对湍急的河水,他们束手无策。八月,高仙芝俘虏了小勃律王和吐蕃公主后班师。

这一时期,唐在西域依附安西、北庭所辖各军镇,命令当地土著,或攻或守,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控制范围。吐蕃起初是和后东突厥汗国及突骑施等(主要是和后者)联盟,并一起同唐进行了多次较量,他们争夺的重点是在安西四镇及北庭一带。后东突厥及突骑施逐渐衰落后,唐蕃争夺的重点又转移到葱岭以南地区。先是吐蕃取得了一些胜利,后来唐朝大举反攻,反败为胜。

雄健的唐军

天宝六年(747年),高仙芝攻下小勃律后,附近曾依附吐蕃的20多个小国又重新归附唐朝。天宝九年(750年),又攻破了依附吐蕃的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

天宝十二年(753年),唐将封常清又先后攻破了大勃律(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和西域东部要道上的播仙(今新疆且末)。唐在与吐蕃的战争中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至此,唐也发展到了顶峰时期。

(五)广德元年的唐蕃之战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调陇右、河西、西域等地的精锐军队东援。吐蕃军队又乘虚而入,当地守军力抵抗不过,河陇、西域之地先后被吐蕃所占领。

唐蕃战争的主战场被迫东移到今宁夏、甘肃东部、陕西以及四川西北部,唐蕃双方由以河陇、西域两个战场互相策应改为由今陕甘宁一带和今川西北一带两个战场互相策应。吐蕃多次长驱直入唐境,唐都长安也处于吐蕃的威胁之中,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军攻入唐都长安13天后撤退,并立即重新调整部署,准备再次进攻长安一带。

唐朝叛将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为报私仇在第二年八月,带回纥、吐蕃军10万攻取奉天(今陕西乾县),又分出2万多人从灵武(今宁夏永宁西南)进攻邠州,代宗李豫令郭子仪及诸将率军赶赴奉天。

九月,郭子仪奉命驻守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二十日,郭子仪命其子朔方兵马使郭晞率一万大军援救邠州。二十六日,仆固怀恩前军抵达宜禄(今陕西长武),郭子仪派右兵马使李国臣率兵援助郭晞,郭晞与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于宜禄打败蕃军1000多人,活捉蕃将多人。

十月,仆固怀恩又引回蕃军到达邠州,白孝德、郭晞闭城闭门不战。数日后仆固怀恩及回蕃军再次进逼奉天,京师长安戒备森严。唐守城诸将请求作战,郭子仪不答应,他认为仆固怀恩等深入唐地,欲求速战,不能逞其愿。唐军应避其锋芒,严阵以待,使联军以为唐军惧战而放松警戒,这样就可破敌了,如果立即出战并且失利,则军心必然涣散。

于是下令敢言战者必斩!十月初七夜,唐军出兵数万于乾陵以南列阵。初八天还未亮,广布旗帜形如10万大军。仆固怀恩及回蕃联军已在乾陵北列阵20里,并准备袭击唐军,忽然看到唐军有备而来,大惊失色,还没有交战就撤退了。郭子仪忙命郭晞率步兵5000,骑兵500从西南面猛攻蕃军。郭晞兵少,白天与蕃军相持不战。当蕃军夜间放松警惕时,郭晞派精锐骑兵3000人夜袭其营,杀死联军1000多人,生擒80多人,夺取战马500匹,俘虏大将4名。

十三日,联军攻打邠州东门时失利,十四日,郭晞军在南原与联军交战时,连战连捷,大败联军,追杀至数十里。二十一日,联军渡过泾水逃走,邠州之围被解。

这一战,唐军避敌锋芒,闭门不战,乘敌不备,夜间突袭,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一时期,唐朝从内地大量调兵到边境防御吐蕃。吐蕃军多在秋高马肥时发出进攻,因此这些军队被称为防秋兵。唐朝虽然在战略上采取防御态势,但最终还是以战争来打败敌军,采用的还是依托坚固据点,以守为攻的战略方针,实施机动防御,并伺机反击的作战方式。

(六)永泰元年的唐蕃之战

唐永泰元年(765年)正月,唐派四镇行营节度使马璘兼南道和蕃使出访吐蕃。三月十九日,吐蕃假意派使臣和唐军谈派使臣到唐廷侦察军情,唐代宗诏宰相杜鸿渐、元载等招待吐蕃使臣,在兴唐寺会盟双方达成协议。五月,唐代宗派郭子仪督统河南道节度行营、出镇河中(治今山西永济)。

唐蕃会盟碑

九月,仆固怀恩引诱回纥、吐蕃、奴刺、吐谷浑、党项羌等30多万(一说数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南下;党项帅郑庭、任敷和郝德等从东路攻打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并限期从华阴攻下蓝田(今陕西兰田),以堵住南路;北路由吐蕃大将赞摩、尚结息、马重英及回纥军一起从泾州(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邠州(治新平,今陕西彬县)、凤翔府攻取奉天、醴泉(今陕西礼泉北),向唐京城长安进逼;回纥在吐蕃之后,仆固怀恩率朔方兵20万作为后援;西路由奴刺、吐谷浑等率众攻(今陕西周至)。

声势浩大的吐蕃等三路大军压境,唐京城异常惊恐。郭子奏请唐代宗,说仆固怀恩等这些骑兵,其飞如燕,来者不善,不可轻视。请派诸道节度使各出兵扼守冲要。二十一日唐代宗下令亲征,派中使追回淮西节度使李忠臣驻兵东渭桥(今西安城西北)、检校太子太保李光进驻守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河南节度使郝庭玉、镇西节度使马璘驻扎便桥(今陕西咸阳渭桥)。时马璘与蕃军游骑400多人在武功东原(今陕西乾县境)相遇,于是派50名精兵偷袭蕃军游骑,大败蕃军。将军李日超、军容使骆奉先驻扎熬厘,凤翔节度使李抱玉驻兵凤翔,同化节度使周智光驻兵同州,鄜坊节度使杜晃驻兵坊州(治今陕西横陵南),唐代宗亲率六军驻屯在禁苑亲自督战。

北路吐蕃军打到邠州城下,唐守将白孝德闭城严守,蕃军数日攻城不下,又率兵10万攻取奉天,唐朔方兵马使浑、讨击使白元光驻守奉天,蕃军刚开始扎营,浑就率精兵200人突袭蕃军,身先士卒冲入敌阵,俘虏蕃将一人,杀数十名蕃军后又杀回城中,所率人马无一伤亡,这使唐军精神大振。蕃军攻城数日不下,伤亡甚从,于是收兵回营。浑再次乘蕃军戒备不严,夜闯蕃军军营,杀1000多人,生擒500多人,缴获许多驼马器械。

唐蕃前后交战200,唐杀伤蕃军1万多人,斩5000人、生擒160人、缴获马1242匹、驼115头,夺取器械、幡旗共3万多件。蕃军在奉天作战时失利,当时又遇大雨不止,只好转移军队攻打醴泉。党项等向西进攻白水(今陕西白水西),向东进攻蒲津(今陕西朝邑西),焚烧同州官府和民房,然后撤兵。

同月二十八日,蕃军疯狂掠夺奉天、醴泉等地数万百姓,然后向西撤退。所到之处,焚烧房屋,毁坏庄稼。同州守将周智光率兵在澄城(今陕西同州境)北截阻蕃军,双方展开激战,周智光取胜。

十月初一,蕃军退兵至邠州,途中与回纥军相遇,双方齐兵东进。初三,一起攻打奉天。初八,蕃回联军合围泾阳(今陕西泾阳东南)。郭子仪命诸将严守不战,傍晚,蕃回联军撤退后驻扎于北原(今陕西泾阳境)。

初九,蕃回联军又到泾阳城下挑战,突报仆固怀恩暴死,蕃回为争夺盟军之主而反目为仇,于是分营驻扎。郭子仪看准蕃回发生矛盾这个时机,于是派牙将李光瓒等去游说回纥,希望与回纥联合回击吐蕃。为博得回纥的信任,郭子仪身先士卒,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去见回纥酋长,直到约成而还。蕃将尚结息得知回纥大将药葛罗与唐军联手,于是半夜率兵沿旧路向西撤退。药葛罗得知后率兵追杀,郭子仪也派白元光率精骑支援。

十五日,在灵台西原打败蕃将尚结息率领的10万大军,蕃军将士被杀近5万人,生擒近万人,被蕃军驱赶的士女4000人获救,缴获马、牛、羊、驼无数。十八日,唐与回纥联手又在泾州东部大败蕃军,蕃军终于惨败而归。

这一战,唐军在各要道设防,采取夜袭、离间突袭之法,最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七)建中五年的唐蕃之战

大历三年(768年),吐蕃再次发出进攻,目标是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唐朔方骑将白元光奋起反击,在灵武外围歼灭敌人两万。同时唐将李晟迂回敌后,从后方奇袭吐蕃后勤基地定秦堡(今甘肃临洮境内),焚毁屯集物品,吐蕃不得不撤围退走。

郭子仪孤身入蕃营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泾原兵埋怨朝廷赏赐不够,在长安发起叛乱,拥立曾任泾原节度使的朱泚为首,攻占长安,唐德宗李适见势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陇右留后韦皋速派亲信求见,建议德宗应该请吐蕃军来协助平息叛乱,德宗同意,并两次派使臣向吐蕃求助,口头承诺平息叛乱后将北庭、安西之地割让给吐蕃,并每年赠送彩绢1万匹。

建中五年(784年)七月,吐蕃派兵帮助唐平定朱泚叛乱。事后,唐宰相李泌等反对割地给吐蕃一事。德宗无奈不再提向吐蕃割地一事,而只满足他们的彩绢需求,吐蕃大怒。

贞元二年(786年)八月二十日,吐蕃大相尚结赞率兵大举进攻陇州(治汧阴,今陕西陇县东南)、泾州(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宁州(治定安,今甘肃宁县)、邠州(治新平,今陕西彬县)等地。毁坏农田、抢夺人畜,唐西部边地动荡不安,州县守城备战。

九月,吐蕃派游骑攻打好时(今陕西永寿西南好峙河镇),十九日唐京师戒备森严,德宗再次准备逃离长安以避蕃军锋芒。大臣齐映声泪俱下,请求德宗驻守长安,准备抗敌。德宗于是下令命河中节度使浑率军1万。华州节度使骆元光率大军8000,神策将李升昙、左金吾将军张献甫等驻守咸阳,以防备蕃军攻入长安。西平王李晟派部将王佖率领精兵3000埋伏于汧城,命王佖放蕃军先锋过汧城,袭击其中军主力。王佖依李晟计而行,最终大败尚结赞。

十月初七,李晟派王佖率领5000步骑偷袭摧砂堡(今宁夏固原西北)。十六日与蕃军2万相遇,激战后蕃军败退,唐军乘胜追击至摧砂堡,摧砂堡守将扈屈律悉蒙等7人被杀,焚烧蕃军粮草后撤兵。尚结赞率残军从宁州、庆州(治合水,今甘肃庆阳县)向北撤退,十七日在合水县北驻扎。唐邠宁节度使韩游瓌派部将史履程夜袭蕃军,蕃军早有防备,唐兵被杀数百人,蕃军趁胜追击史履程,蕃军没有想到韩游瓌在乎川(今陕西太白附近)列阵策应史履程,派人潜伏在西山击鼓,蕃军追兵闻声大惊,慌乱中丢弃所掠东西而逃。

十一月二十五日,蕃军进攻盐州(治今陕西定边),唐盐州刺史杜彦光非常害怕,于是派人送牛马、酒肉犒劳蕃军,甚至拱手让城于蕃军,自己却移兵到鄜州(治洛交,今陕西富县)。

十二月,蕃军又进攻夏州(治岩绿,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夏州刺史拓跋乾晖被迫率众弃城东逃。随后又攻打银州(治今陕西横山东),攻克麟州(治新奉,今陕西神木北),最后退守鸣沙城(今宁夏青铜峡西南黄河东岸丰安故城)。当时正值冬春交季,蕃军粮运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牲畜死亡严重,驻守灵、夏二州的蕃军出现了物质上的危机,于是改变战争策略,派使臣与唐和好,并愿意归还灵、夏二州,要求重新盟会,修改界约。德宗没有答应,随后命骆元光和韩全义率领步骑兵1.2万人与邠宁守军会合攻取盐州,又令马燧率领河东军攻打蕃军腹背。

这一战,唐军知己知彼,大胆出击,集中优势兵力,直攻其精锐,采取正面强攻与背面偷袭相结合,一举夺得胜利。

随后又派兵袭击吐蕃后方的摧砂堡(今宁夏固原西北),大胜后烧其积聚,吐蕃军被迫向北撤退。

(八)贞元十七年的唐蕃之战

唐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十八日,吐蕃军再次发动战争,首先攻打唐盐州(治今陕西定边)。二十九日蕃军又攻克麟州(治新秦,今陕西神木北),杀害刺史郭锋,毁坏城郭,在俘获城内居民及党项部落属民后撤兵。唐德宗派敕命剑南节度使韦皋从东南线向吐蕃纵深进军,迫使蕃军兵力分散,使西北边地的军事压力缓解。韦皋即派部将率步骑兵2万兵分9路并进,向吐蕃所属地维、松州(治嘉诚,今四川松潘)、保(治今四川理县北孟屯河中下游)、老翁、栖鸡城等地发动进攻。

九月,韦皋派镇静军兵马使陈洎等率兵1万人出三奇路,威戎军使崔尧臣率兵1000从龙溪石门路南进军,维、保两州兵马使仇昱和保、霸两州刺史董振等率兵2000向吐蕃维州城进逼,北路兵马使邢砒及诸州刺史董怀愕等率兵4000进攻吐蕃老翁、栖鸡等城,都将王英俊高倜等率兵2000向故松州进逼,陇东路兵马使元膺及诸将郝宗等再次率兵8000出南道邛、雅、黎等路。又令御史大夫韦良金、邛州镇南军使带镇兵1300随后,三部落主赵日进及雅州经略使路惟明等率兵3000向吐蕃偏松(即维州)等城发出进攻,黎州经略使王有道率三部落主郝全信等兵2000从大渡河通过,逐渐深入吐蕃界,行营兵马使何大海、韦义与儁州经略使陈孝阳等率兵4000进攻诸济城(今四川西昌境)、昆明(今四川盐源)。

从八月到十二月,两军多次交战,唐军击溃蕃军16万,先后攻取蕃军城池7座,军镇5座,烧毁堡垒150个,斩杀1万多人,俘6000多人,受降3000多户。

这一战,唐声东击西,由西线防御转入东南线主攻,使蕃军毫无心理准备,失去了大片控制区,这是自“安史之乱”后唐军第一次在南线交战中取得的大胜利。从此,吐蕃失去了对今四川西部的统治权。

这一时期,唐和吐蕃都很重视对方的同盟。起初是吐蕃联合回纥、南诏攻打唐,后来唐瓦解了吐蕃与回纥、南诏的同盟关系,并北和回纥,南通南诏,西结大食、天竺,从四面攻打吐蕃。从此,回纥女服吐蕃再也无力组集大军攻举唐。

从唐穆宗至唐末(821—907年),唐蕃战争已接近尾声。此时吐蕃已进入衰败时期,大食、回鹘等的战争已经占用了其大部兵力,再加上其内部矛盾日益加剧,已无力东进。唐朝也由于内有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外有与南诏等的战争威胁,也无力西进。于是双方在穆宗长庆年间会盟结好之后,除偶有边境骚扰外,一直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至于宣宗大中元年(847年),在张义潮率领下河陇汉人驱逐吐蕃之战,具体地说已不属于唐蕃战争的范围了。

三、唐蕃之战的影响

唐与吐蕃的战争,对当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唐蕃战争中,双方运筹帷幄,灵活机动,适时地使用了长驱直入,直捣军心,诱敌深入,一网打尽,机动防御,伺机反攻,避其精锐,击其懈怠,伏击迂回,远程奔袭,夜间偷袭等战略战术,这在战争史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怛罗斯战役7

这是8世纪东方的两大超级强国的直接交锋,也是世界历史上出现过的东方超级强国间的唯一一次碰撞。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了未来的文化格局。

一、怛罗斯战役的历史背景

因为两次艰难的远征而在西域获得极高声誉的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被吐蕃和阿拉伯称为“山地之王”。高仙芝的胜利是中国唐朝时期在中亚的扩张到达顶峰的标志。这个时候的中国是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伊塞克湖地区和塔什干地区居民的宗主,以及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并控制着帕米尔山谷地区。高仙芝在库车驻地上的所作所为就好像他是中国在中亚的总督。

当阿拉伯国家发生内战,750年4月首都大马士革被攻占,阿拔斯王朝建立的时候,高仙芝正忙着对付吐蕃,吐蕃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以后,高仙芝便开始决定对阿拉伯的势力采取对抗手段了。

因为阿拉伯帝国的压迫,中亚诸国都已向阿拉伯臣服,其中的突骑施虽然曾经对抗过阿拉伯,可还是败亡了,于是阿拉伯在中亚的统治地位得到迅速恢复。高仙芝想摧毁阿拉伯的统治,便借口石国(昭武九姓之一)没有蕃臣礼节,而对石国发动了战争,事实上这场战争的目的是打击阿拉伯在中亚的统治势力。

高仙芝攻打石国是为了与阿拉伯再次争夺河中地区。高仙芝他决心利用阿拉伯改朝换代而河中叛乱的千年不遇的好机会。将阿拉伯的羽翼剪掉,并一步步地恢复唐朝在岭外地区的政权。

天宝十年(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时,献上他擒获的突骑施可汗、突厥酋长、石国王以及师王。这说明,以高仙芝为主的西域反攻已经获得初步胜利。

然而对于高仙芝想恢复唐朝的中亚势力而采取的行动,阿拉伯帝国必然会进行反击。同年终于爆发“怛罗斯战役”,此战唐朝和阿拉伯都必需要经历,是因为唐朝如果想恢复在中亚的统治就必须打败阿拉伯,而阿拉伯如果想完全控制中亚也必须打败唐朝才行。

二、战役前双方实力对比

(一)兵力对比

唐朝军的主要情况是:主将高仙芝,副将李嗣业,别将段秀实,拥有安西都护府两万汉军、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的1万人的兵力。怛罗斯之战尽然使高仙芝动用了安西都护府80%以上的兵马,这充分说明高仙芝欲打败阿拉伯的决心有多大。唐军虽然是骑兵和步兵混合的部队,但其中步兵也都有马的,行军时以马代步,战斗才下马作战,战斗力非常强大。

呼罗珊总督阿布

而阿拉伯军的的主要情况是:主将是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阿布,其下有一名大将叫齐雅德·伊本·萨里,拥有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4万人的兵力,再加上阿拉伯的控制地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几乎全部属国的10多万兵力,总计有15—20万的兵力。阿拉伯联军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而对于军队作战能力来说,呼罗珊不仅是阿拉伯历代经营的军事重镇,同时也是阿拔斯王朝起家之地,因此呼罗珊骑兵的作战能力不言而喻,当然是在阿拉伯帝国中是数一数二的。

(二)地理方面的对比

就地理方面来说,高仙芝要翻山越沙漠,经过长途跋涉才到达战场,而阿拉伯却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作战,在补给和情报等方面当然具有绝对优势。

阿拉伯人的生存环境

(三)兵器对比

唐军在兵器方面的情况是:1.步兵都使用陌刀,威力非常大,肉搏时候威力是一样的大,有史书记载李嗣业使陌刀肉搏时的情景:“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2.骑兵则是轻重两个兵种相结合,通常用的是马槊,而近距离肉搏时使用横刀,这种横刀现在被称作“唐样大刀”,中国锻造横刀的技术在当时来说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中国锻造的横刀锋锐无比,而且步骑两用,这一技术后来被日本学去,成就后来世界有名的“日本刀”;3.唐军的铠甲不仅轻巧,而且防御力也很大;4.唐军最具优势的武器是成熟的弩,唐军有4种不同射程的弩,即射程450米的伏远弩、射程345米的擘张弩、射程300米的角弓弩以及射程240米的单弓弩,这样在不同范围都能对敌人造成威胁。

唐军兵器——马槊陌刀

明光铠

而阿拉伯军队显然在这些方面逊色不少,但他们的马匹却是世界上最好的马种,占有绝对优势,唐军是不可能与之相比的。

三、怛罗斯战役过程

中国在中亚的势力在石国被高仙芝灭亡以后得到了一些恢复,阿拉伯将河中所有属国的部队联合起来,准备对高仙芝的进攻予以反击,高仙芝得知后在天宝十年(751年)四月,率军出西安,打算先发制人。

唐军翻高原,越沙漠,历经长达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以后,于七月终于抵达阿拉伯的控制地怛罗斯,并对怛罗斯城进行了围攻。因为阿拉伯人早已有了进行反击的准备,知道唐军进攻的消息后立刻组织了10多万人的大军,赶赴怛罗斯城,并在怛罗斯河两岸与唐军展开了决战。高仙芝指挥之下的唐军是非常善战的,凭借步兵的强弓硬弩,唐军曾一度很占优势,而唐军的骑兵也曾一度整个压住了阿拉伯的骑兵,可还是因为阿拉伯联军的庞大数量,唐军最终还是没能取得胜利。

到了战斗的第五天,形势突然间变了,唐军战斗到傍晚以后,突然唐军的葛逻禄雇佣兵发生叛变,他们从背后将唐军的步兵包围,并切断了步兵与骑兵之间的联系。阿拉伯联军乘机出动重骑兵向唐军的中心突然袭击,高仙芝最终惨败,安西两万人的精锐部队,只有几千人逃了出来。高仙芝阿拉伯骑兵在收拢残兵以后觉得不甘心,还企图进行一次反攻,副将李嗣业将其劝住最终放弃。阿拉伯人因为对唐军惊人的战斗力印象深刻,并没有进行乘胜追击,只是加强了他们在中亚的霸权。

到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呼罗珊部队出现混乱,阿拉伯只能忙于平乱,对遥远的中国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中国也因为“安史之乱”,而国力大损,也只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斗。

葛逻禄雇佣兵在“怛罗斯战役”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他们的叛变是这次战役中的转折点,而他们之所以叛变,是因为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有交易:如果葛逻禄人帮阿拉伯人打败了唐军,那么阿拉伯就不会反对葛逻禄人在两河流域附近的扩张。

“怛罗斯战役”之后安西都护府的损失惨重,精锐部队几乎损失殆尽,然而盛唐时期的恢复能力是非常强的,才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就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了在吐蕃控制下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并取得了胜利,这表示安西精锐部队的实力已基本上恢复了,倘若不是因为安史之乱,安西精锐部队仍可以与阿拉伯人较量一番。

此次战役的结果就是中亚被阿拉伯帝国完全控制,并进入整体伊斯兰化的进程。除此以处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结果,那就是中国的造纸术从此传到西方,而撒马尔罕成了阿拉伯国家的造纸中心,也因此促进了西方文明的快速发展。而“怛罗斯战役”并不是唐朝退出中亚的原因,“安史之乱”才是,因为即使这次战役取得胜利,只要有“安史之乱”,唐朝一样会从中亚退出,这个结果是必然的。

同类推荐
  • 史记一日一得

    史记一日一得

    翻开历史,你会发现,我们的许多故事其实古人早已演绎过!甚至同样的故事我们依然在演绎,依然那么投入,那么有激情。路是人走出来的,开始的时候无疑布满荆棘坎坷,也正因此,我们从没嘲笑过前车之覆,我们鄙夷的是重蹈覆辙!人生不能彩排,你想让你的人生少走一些弯路吗?你想让你的人生演绎得更加精彩吗?亲爱的朋友们,面对着喧嚣的世界,你不妨暂停脚步,倾听一下来自历史的声音;汲取一下司马迁在《史记》中所给予我们的人生智慧!也许,你的人生从此就别有了一番洞天!
  • 我们发现的那些事

    我们发现的那些事

    在同一个群里在同一个地球我们总能制造出或发现那些好玩的事。
  • 叱咤风云之潜龙在渊

    叱咤风云之潜龙在渊

    三千金甲御林,五千精甲白羽,看一代双子将星纵横沙场。五绝四真,中原九剑,唯我明教,武林称王。中州帝皇,西部天王,南蛮之主,东北六旗,国乱纷纷,战火不断。江南闺秀,漠北双花,今生今世,不离不弃。然将军难免阵前亡,二十功名尘与土,不过黄粱梦一场。二十年后再临紫禁,功亏一篑,为之奈何?愿做一散人,笑傲天下而不入。
  • 笑林记趣

    笑林记趣

    《重庆旧闻录1937-1945》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丛书内容并茂,许多珍贵历史图片、史料属首次公开发表,对于我们了解和感受那段特殊的历史,走进那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解读这座充满传奇的城市,无疑是一套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的丛书。
  • 中国历代兴亡鉴

    中国历代兴亡鉴

    对于这部著作,我没有象许多人在叙述他们的主题并加以润饰时惯常那样使用铿锵的章句、夸张而瑰丽的语言、在外表上炫人耳目的东西或者装饰品。因为我希望我的著作如果不赢得称誉则已,否则只应是由于其内容新颖和主题的重要性而受到欢迎。
热门推荐
  • 宇宙时间规划星途

    宇宙时间规划星途

    宇宙的空间是有限还是无限的呢?宇宙的时间又是谁在操控着?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容纳,星球、外星生物、人类都在其中。没有人可以预知宇宙的时间尽头究竟是什么时候,却无形中时间是被规划了,还是永无止境?
  • 天路仙行

    天路仙行

    神州大陆自古便有仙,各大灵山福地均有求仙问道之宗派,可自三千年前至今未曾有一人得道。少年林靖泽于一神秘洞窟中服食一枚金色丹药,从而开启了他求仙问道之路。天路之上,强者林立妖魔纵横。弱小的他是否能逢凶化吉,拨开那数万年的迷雾?这一切的一切,仿佛从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踏苍穹越九霄睥睨万千宫阙,立天地饮黄泉看我天路仙行!
  • 边伯贤,你我之间

    边伯贤,你我之间

    他们是青梅竹马,但他为何却成了害死她父母的凶手,五年前她带着恨离开了,五年后她带着仇恨回来了。
  •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殊陆战:喋血尘埃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殊陆战:喋血尘埃

    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9月18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 重生之神之遗诏

    重生之神之遗诏

    这是一片元素充斥的大陆,没有元素亲和力的人注定无为,然而,如此可怜的少年还被人穿越占据了身体,一百年后,宿主已经成神,少年的神识得以苏醒,宿主决定补偿他,并送他返回原来的时空废柴依旧是废柴,这一次……
  • tfboys之四位公主和王子

    tfboys之四位公主和王子

    四个性格不同的公主和王子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男尊女贵之一夫难求

    男尊女贵之一夫难求

    男女比例15:1是个什么概念!满大街跑的都是男人,丑女大妈都成了抢手货,天下再无剩女。只要是母的,在南邵都金贵的不得了,何况重生的她,这个罪臣之女还是个大美女。她不是良家,也不是妇女,她要做南邵第一剩女!男人怎样,我一个都不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醒龙

    醒龙

    他,从黑暗中来,双手沾满了血腥!横行霸道,校园内外所向披靡!手段铁血,黑道之上掀起腥风血雨!本性风流,身边众多美女环绕,于花丛中闲庭信步,流连忘返!
  • 洛神歌

    洛神歌

    一曲洛神悲歌道尽万年恩怨情仇,爱恨两茫茫。回首间,痴念望断,韶华褪尽。看红灯绿柳,却是别家少年,青春正年华。
  • 这是个VR网游小说,我说真的

    这是个VR网游小说,我说真的

    本来10万字完结的结果给弄成这样不管怎么样,我都会把它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