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31100000005

第5章 清平定“三藩”叛乱之战

运筹帷幄,为统一而战——平定“三藩”叛乱之战是清康熙时消除南方“三藩”割据势力、实现国家统一的战争。

一、“三藩”的由来及危害

清朝初年的“三藩”指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他们都是本为明末降清的战将,各自拥占一方,对清的建立有着极大贡献。于是清政府在建立自己的中央政权之后,也对他们论功行赏,分封为王,作为清政府控制南方边远地区的藩篱。他们各自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三藩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设立税卡,私行铸钱,圈占土地,掠卖人口,鱼肉百姓,对中央政权造成了威胁。

对于初建立政权的清政府而言,连年的征战以及建国初期的财政是十分紧张的。从顺治朝开始,军费开支浩大,每年入不敷出。以顺治十七年(1660年)为例,国家正赋收入银875万两,而云南一省就要支出银900多万两。倾全国之财力,尚不及一藩之需求。及至康熙初年,清政府依然赤字累累。国家钱粮,大半耗于三藩。

作为三藩之一的吴三桂坐镇云贵,掌管一方文武官员兵民事务,总督、巡抚均“听王节制”。集地方的军政大权于一身,“用人,吏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为了达到世代割据一方的目的,他公然将中央委派的官员“指为外人”。大量招养门客,建立自己的地方小政府,并将自己的势力遍置于水陆要冲,严密控制。甚至还向全国选派官吏,称为“西选”,一时出现了“西选之官几满天下”的情况。

吴三桂除同另两藩互通声息外,又“岁遣人至藏熬茶”,通使达赖喇嘛,“奏互市茶马于北胜州(今云南永胜)”,力争西藏上层分子的支持。耿、尚二人也是尾大不掉。

吴三桂通使达赖喇嘛

“三藩”都有着雄厚的兵力。以吴三桂为例,云南一方有旗兵53佐领,绿旗兵10营。耿精忠和尚可喜也分别占有兵马15佐领和六七千绿旗兵,总共10余万人。如此巨大的军费开支,都是国家来负担,以至于形成天下财赋大半耗于“三藩”的势态,清财政面临巨大的危机。“三藩”割据势力的膨胀,严重威胁清朝政府的中央政权,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二、清平“三藩”的举措

康熙年间,清政府开始逐渐对“三藩”采取了种种限制的政策,特别着重限制其中势力最为强大的吴三桂,先是收回其大将军的印信,然后同意他辞去云贵总管一职,罢其除吏之权等。这些措施在表面上看来似乎解除了吴三桂的势力,但是实际上加深了双方矛盾,根本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康熙亲政之后,开始把“三藩”的问题作为继鳌拜之后的重点来处理。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乘着尚可喜请求告老还乡的机会,康熙拒绝了以其子尚之信承袭爵位的请求,同意他告老,同时令其尽撤藩兵回籍。同时受到触动的还有吴、耿二藩,他们也向上提出请求,要求撤藩,目的是试探清廷的态度,同时在私底下积极准备叛乱。当时朝廷内大多数人认为一撤藩,势必引起叛乱,反对撤藩。只有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刑部尚书莫洛等少数人主张撤藩。康熙力排众议,他认为:“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决定先发制人。于是同意吴三桂和耿精忠所请,下令撤藩。

撤藩令一下,吴三桂即于当年十一月间在云南发动叛乱,发出征讨檄文指斥清廷“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声称要“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蓄发易衣冠,旗帜皆白色,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打起“反清复明”的旗号,以笼络人心。吴三桂军很快攻进湖南。不久,广西将军孙延龄、提督主雄、四川巡抚罗森、提督郑蛟麟等相继叛乱。次年三月,耿精忠随即也在福建发动叛乱。半年之内,清政府的滇、黔、湘、川、桂、闽六省全部丢失。康熙十五年二月,尚之信在广东发动叛乱。接着,战乱扩大到赣、陕、甘等省。

“三藩”相继叛乱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朝震动。大学士索额图提出杀掉主张撤藩者的头,取消撤藩令。达赖喇嘛也暗助吴三桂,提出“裂土罢兵”。康熙皇帝却说:“撤藩出自朕意,他们何罪之有?”这就坚定了主张平叛大臣的决心。对于这种情况,康熙采取的方法是,先对其他叛乱分子采取招抚拉笼的手法,暂时停撤耿、尚二藩,暂时集中主要力量打击元凶吴三桂。下诏削夺吴三桂的官爵,将其罪状公之于众,杀其子吴应熊。军事上急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统率八旗劲旅前往荆州,与吴军隔江对峙。又命西安将军瓦尔喀率骑兵赴蜀,大学士莫洛经略陕西。命康王杰书等率师讨伐耿精忠。又命副都统马哈达领兵驻兖州、扩尔坤领兵驻太原,以备调遣。

康熙命各军全力打击吴三桂

对吴三桂的征讨战争开始之后,清政府方面立刻暴露了很多缺点,对战事准备不充分,八旗子弟兵毫无斗志等。湖南守将慑于吴军的来势凶猛,很多地方很快就被攻破了。派到武昌、荆州的八旗兵不敢渡江前进。与之相反,吴三桂军方面却屡屡得手。吴三桂多年来养精蓄锐,兵强马壮,先声夺人,虽然如此,但是其内部也有致命的弱点。首先,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明亡的重要因素,又以复明为旗号,难以取信于人,百姓渴望安定统一,吴三桂得不到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援;其次,其军队内部无法形成整体,不相统属,心志不齐,难以持久。

清廷把湖南作为主战场,先集中兵力坚决打击湖南的叛军,然后辅以陕、甘、川线和江西、浙东东线,三个战场相互配合,把叛军分割开。江西的军事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水陆皆与闽楚接壤,决计固守。耿精忠发动叛乱时,清廷部队就有效地割断了耿、吴叛军的会合。对于西北方面,清廷则采取稳定策略。陕西提督王辅臣,态度暧昧,时叛时附,摇摆不定,甚至杀害了陕西经略莫洛。康熙以极大的耐心争取他,表示“往事一概不究”,极力安抚,终于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把王辅臣争取过来,保住了陕西,使吴三桂打通西北的阴谋未能得逞,中国部队得以腾出兵力增援南方。又利用耿精忠同郑经的矛盾,多方招抚耿精忠。不久耿归附清廷,清收复福建。尚之信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被降服,广东的局势稳固了下来。由于康熙处置得当,吴三桂失去了外援,军事上完全陷于孤立。这样,从康熙十五年(1676年)起,战争的优势逐渐转到清廷部队方面来了。

清廷将陕西、福建、广东局势稳住后,便将重点转移到湖南方面。清军从荆州江北和江西两方面展开进攻。重点是从江西方面迂回间道破袁州,然后又自醴陵攻萍乡,乘胜直追长沙,改变了整个湖南战场的局势。吴三桂匆匆率领松滋等长江湖口前线的驻军转回长沙,以图全力拒守。此时,清廷乘吴军全力固守长沙而湖口各路守备空虚之机,自荆州渡江进攻,吴军全线溃败。

康熙十七(1678年)年,吴三桂方面的战争形势更加严峻。势穷力竭的吴三桂仍然企图负隅顽抗,于三月在称帝,并定国号为“大周”,改元为昭武,改衡州为定天府。吴三桂坐困衡州,最后在同年八月,抑郁病死。余部部将迎吴三桂孙吴世璠即帝位,改元洪化,退居贵阳。当此之际,吴军已部众涣散,军心不稳。

清廷乘势对吴军余部发动进攻,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派大将军察尼分水陆两路并进,直攻岳州。他认为“岳州为湖南咽喉要地,必此地恢复,则长沙、荆州之兵始能前进”,“规定湖南,在此一举”。清军攻占岳州后,湖南局势急转直下,常德、衡州等地,相继为清军攻占,湖南全境基本平定,同时收复广西。

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军连续攻下汉中、成都、重庆,收复四川,然后转而挥军由湖南进攻云贵。

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清军先收复贵州,然后开始进军云南。二月,赖塔率师由广西抵云南。九月,清将赵良栋率师从四川进至云南,三路军队会合,共同围攻昆明。而此时,被清军俘获后发给银粮返还原籍的苗族兵将,纷纷加入清军。十月,昆明城中,粮尽援绝,南门守将开门迎降,吴世璠服毒自杀,云贵悉平。平定“三藩”叛乱战争至此结束。

三、清平叛“三藩”的意义

这次中央对地方的反叛势力的平定,不仅在于避免了一次国家的分裂,消弱了地方割据势力,更在于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抗御外敌的能力。清廷在此次战争之后便彻底取消了藩镇制。此外,此次平叛战争的胜利,有利于割据地区的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从而促进了边疆和中央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康熙皇帝

在这场战争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民心所向。“三藩”发动的叛乱,其目的是与清廷划江而治,制造国家分裂,这不符合民众的意愿,其失败也就是必然的。而清朝平叛则是维护国家的统一,符合民众的愿望。

在这次战争中,作为最高领导人,康熙皇帝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他指挥有方,处置得当,集中力量打击重要敌人,临危不乱,谨慎地对待战局的变化,因而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君臣得失之道

    中国历代君臣得失之道

    本书不仅把正鉴、反鉴、侧鉴、明鉴、暗鉴等合而为一,而且使其成为一部可供人生大用的实用典籍。集各种经典案例并解其中深道,力图举一反三,化为已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读史的根本目的在于一个“用”字。权掌握于人,人如何用权为政,自是一个重要问题。历史上之败臣,都有一个通理,即以权谋私,以权图利,结果把自己逼上一条绝路。这叫败于权。此等教训已经司空见惯,为何不能根除?领导学始终都刻有“正大光明”四字,做不到这一点,就会走入阴暗狭路。比较那些一生为国的真正忠臣、能臣,他们肝胆相照。
  • 锦绣帝国

    锦绣帝国

    遭受磨难?那只是变强的小插曲。在这里朕只想说一句:朕不死,尔等只能为臣……
  • 穿越三国之逐鹿天下

    穿越三国之逐鹿天下

    现代小人物穿越成三国一个悲剧的富二代…………………………曹操:天下人皆骂我残暴,直到袁术出现,他们才知道我有多么的温柔。刘备:我以仁义待你们,你们却为何纷纷投奔残暴的袁术?我不明白,我真的不明白!孙权:夺吾嫂,掠吾妹,暴徒袁术,我与你势不两立!大小乔:大胆袁术,焉敢对我姐妹如此粗暴~~……袁术冷笑:暴君明君,后世自有定论,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们,都给我闭嘴吧
  • 边城伉俪

    边城伉俪

    唐代天宝年间,在京城长安曾经一度流传着逊位老皇帝离家出走的传说,一段时间曾经闹得京城沸沸扬扬。实际上,逊位老皇帝出走确有其事。原来,马嵬坡事变使玄宗痛失爱妃。安史之乱平息后,玄宗皇帝心灰意冷,无心国事,禅位于太子李亨,孤身独居。忽一天,自马嵬坡失踪的七公公突然来到玄宗面前,述说当年马嵬坡事件情景。原来当年被绞死的乃是贵妃娘娘的贴身丫鬟珠儿。七公公和五公公携娘娘改扮成民女逃离军营,几经辗转,定居于大诗人王昌龄的谪贬之地、湘黔边陲的龙标县城。一晃十年过去了,如今,七公公又带着杨贵妃潜入京都与玄宗皇帝秘密相会,经过反复斟酌,玄宗皇帝决定带着杨贵妃秘密出走,开始了他们的隐居生活……
  • 金戈下的盛世

    金戈下的盛世

    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从来都不是什么皇位。赵祯一直都希望,这个古老而可爱的民族,能够一直带着昂扬的面貌,不屈的灵魂,永远永远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巅。他们能够一直自信,一直自尊。他们敢爱敢恨,他们不去阿谀,不去讨好。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换取丰收的喜悦,他们用自己的血与肉守护着这片文明。没有八国联军,没有甲午海战。犯我强汉尊严者,虽远必诛。虽远必诛。
热门推荐
  • 冲破至高界

    冲破至高界

    一个天生神体因无人识破被人当废材般欺辱!在百般无奈下离家上山发泄心中的不甘,却不想误入古阵,得奇功遇神龙笑傲天下!为了一个万年预言,灵魂深处惊醒,杀仇人,追寻爱人!最终冲破至高界,掌管宇宙!
  • 晨曦的星辰

    晨曦的星辰

    没错,男主就叫叶良辰,但此良辰非彼良辰,这个良辰他日是不会有重谢的。。终于有了回到地球的希望,小辰辰决然的放弃了悠闲自得的生活,踏上了一条艰辛的道路。然而辰辰并不孤独,神经大条的二货晨曦,贱到要死的二喵,坑徒弟的模范师父瞳绫,哎呀,这注定是个热闹的故事呦
  • 魔枭神主

    魔枭神主

    吞尽世间苦楚,成就无上巅峰。魔神间游走,缔造一代魔枭神主。
  • 魔晶兵王

    魔晶兵王

    华夏一个无名小兵杨智升,突然发现自己是百世善人的转世,而且还拥有了神器元素魔晶珠,可以将魔晶里面的能量施放到个个装备内部,和加持自身,使自己或装备拥有各种奇特的能力,我们且看他如何利用魔晶珠争霸世界
  • 须弥永生录

    须弥永生录

    这是一个灵力创造的世界,一切人兽花鸟,风月山川,全部都是由远古时期的神灵创造。灵力衍生的世界,缔造了命运下宿命的相逢。边陲之地归来的勇者,与他带回的神秘少年,将引发一场巨变。
  • 时光无转

    时光无转

    两个女孩不停的寻找爱和温暖,最终却失去了所有希望在生命中失去了所有温暖,她们不停得问从头再来会怎样、、、
  • 至尊天凤:花落期

    至尊天凤:花落期

    【女强】有风云起,花落止。一声凤鸣,一朝换取,是龙是凤,无人得知。是高贵冷艳,还是低贱肮脏。是认贼作母,是为师弑母,母上何人?掀开一场阴谋诡计,她怒起风云,以何人祭母上亡灵?全部。这场风雨是她所掀起,不管别人愿不愿意,这是她的世界,她要何人死,那人就必须死!
  • 异世九阳魔尊

    异世九阳魔尊

    一代牛人忽然在尚武的异界觉醒了,从此,被人排挤的文弱书生成了习武奇才。凭借这个大陆所没有的先进武学理论,凭借邪恶的吸星大法,逍遥异世,唯我独尊。不求霸占多少领地,只求没有人能阻拦自己踏上这片大陆的任何一片领地。且看他如何踏上异世巅峰,成为一代魔尊。
  • 探索神秘的大自然:变幻莫测的大自然

    探索神秘的大自然:变幻莫测的大自然

    有一个词语“沧海桑田”,原意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地运动着,因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沧海桑田”的变化,在地球上是普遍进行着的一种自然过程。
  • 醉剑道

    醉剑道

    十万“镇”字封体,怨力横生,修不同体系,铸就剑身。大道无常追及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