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42300000027

第27章 八观——八种审察人才的角度(3)

答说:“他们看臣的眼神很严肃,而且很快地走过,必然知道臣已发现了他们的隐情。”

战争进行到最后关头的时候,赵襄子已经岌岌可危,于是派宰相张孟谈以朝见智伯为名而私会韩、魏二人,劝说二人联合攻智伯。

计谋既定,张孟谈又朝拜智伯出来,正被智过在辕门外遇见。智过就进去见智伯说:“魏、韩两家将有变化。”智伯问:“怎么呢?”智过说:“我刚才在辕门外遇到张孟谈,他显得很矜持并且显得很得意。”

智伯说:“不对吧?我已与魏桓子和韩康子约好了,打下赵后就三分其地,他们一定不会欺骗我,你不要瞎说。”

智过出来后总是放心不下,就去拜见了魏、韩二人,回来对智伯说:“魏、韩二人色动意变,一定将不利于大王。不如现在收拾他们!”

智伯说:“我们兵驻晋阳已三年了,早晚就要攻下赵而分享好处,怎么能有其他的心思呢?你不要再说了。”

智过说道:“如果不杀,就快去拉拢他们。”

智伯问:“怎么拉拢呢?”

智过说:“魏桓子的谋臣叫赵菱,韩康子的谋臣叫段规。这两个人是都能改变他们君主的意见的。大王应当与他们约定,破赵后就封二人一人一座万户的城池。这样,魏、韩二人之心可以不变,而大王就得到了您所想要的了。”

智伯这个花岗岩脑袋仍然犹豫不决地说:“破赵后要三分其地,现在又要分给他们两人各万户之城池,那我得到的就更少了,不能这样!”

智过见自己的话智伯又不听,就逃走了,并改姓辅氏。

张孟谈听说了,就去见赵襄子说:“我在智伯的辕门外遇见了智过,看来他对我有了怀疑。他进去见智伯,出来就改了姓,所以我有这样的怀疑。今天晚上如不攻智,必有后患。”

赵襄子点头,派张孟谈去见魏、韩二人,晚上杀散守堤官兵,放水淹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被水一冲,一阵大乱。这时,魏、韩两支军队从两侧围攻,赵襄子率军队正面迎击,大败智伯军队,活擒智伯。

察颜观色

齐桓公上朝与管仲谋划讨伐卫国一事,退朝回到后宫,一个从卫国来的妃子见到他,下堂拜了又拜,替卫国国君请罪。

齐桓公问他为什么如此,妃子答道:“我看到君王进来,趾高气扬,好像有讨伐一个国家的志向,见到我,大王的面色变了,这说明是要攻打卫国。”

第二天齐桓公上朝,见到管仲作了个揖,然后请他进来。

管仲问:“君王放弃攻打卫的打算了吗?”

齐桓公忙问:“仲父,您怎么知道的?”

管仲说:“君王的拱手礼很恭敬,说话缓慢,见到我好像面有愧色,于是知道了。”

齐桓公与管仲谋划讨伐莒国,计谋没定,国内已有流传。齐桓公十分奇怪,将此事问管仲,管仲说:“国中一定有圣人。”桓公感叹地说:“白天雇来干活的人中,有一个拿杵舂米,眼睛向上看的人,我想就是他吧!”

于是吩咐专迎宾客的人,按礼引他进入朝中。

管仲问:“你说过要讨伐莒国了吗?”

他回答:“是的。”

管仲又问:“我没宣布打莒国,你为什么擅自说要打莒国?”

他回答:“君子善于谋策,小人善于揣测,这是我自己猜到的。”

管仲问:“我没说打莒国,你怎么能臆断?”

他回答道:“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脸色:悠闲自得、宴享喜乐的时候,是钟鼓之色;愁闷悲伤、清静无为的时候,是丧服之色;勃然奋发、踌躇满志的时候,是兵戈之色。那一天,我望见国君在城台之上,脸色踌躇满志,这是兵戈之色。国君嘴动而不发声,所说的是‘莒’的口形;国君举手臂而指,指的方向与你所说的都同样是莒国。我私下猜测现在我们周围未臣服的小诸侯国只有莒国,所以这样说。”

人如果内心有所想法,就一定会在外表上有所表露,不过因为修养和个性而程度不同而已。因此,通过察颜观色能知道人的心思,是因为人的心气虽然隐藏在内心深处,但可以通过人的脸色去把握它。

三、品质与名声是否相符

——何谓观其至质,以知其名?凡偏材之性,二至以上,则至质相发,而令名生矣。是故,骨直气清,则休名生焉;气清力劲,则烈名生焉;劲智精理,则能名生焉;智直强悫,则任名生焉。集于端质,则令德济焉;加之学,则文理灼焉。是故,观其所至之多少,而异名之所生可知也。

【智解】

有才的人,性格中一般包含两种以上的品质,这些品质之间可以相互促进,从而使他们因此获得美好的名声。

比方说,骨骼坚挺加上气质清朗,就产生“美”名。

气质清朗加上体力充沛,就产生“威”名。

智力发达加上义理精通,就产生“能”名。

聪明直率加上坚强诚实,就产生“任”名。

上面这些品质,再加上端正的品质,就产生“德”名。

如果再加上好学勤奋,就成了大方之家,一种既有内修,又能外用,可以弘道的人才。

人身上有多少种品质,加起来可以知道他会得到什么样的名声了。

一般说来,名声和内在是相符的。三国时期,诸葛一家三个儿子,性格品质高下不同,就有不同的名声:诸葛瑾和他的弟弟诸葛亮,以及堂弟诸葛诞,分别挑选一个国家服务。人们说:蜀国得到诸葛亮是得到了一条龙,吴国得到诸葛谨是得到了一只虎,魏国得到诸葛诞是得到了一只狗。

但是,俗话也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人为的吹捧炒作,也确实能让一些人直上青云,甚至唬住全世界。

【事篇】

王莽的本性

生于公元前45年,卒于公元23年,当了十五年新朝皇帝的王莽,是近两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人物之一。有人称他是改革家,有人斥他为复古狂。有人把他比做“周公再世”,是忠臣孝子的楷模;有人把他看成“曹瞒前身”,是奸雄贼子的榜首。有人赞他救世主,有人骂他野心家。有人说他虚伪奸诈,有人说他坦荡无私。褒他的,最出名的是胡适之,甚至封他为一千九百年前的“社会主义者”;贬他的,最有才的是白居易,说他“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王莽的大半生,都在扮演着谦谦君子的角色。他的演技之精湛,演出之精彩,风靡了当时西汉年间上至皇帝百官,下至万民百姓所有的人。

首先,他摈弃了家中上百的奴婢仆人,号召家人过清苦平淡的生活。并亲自侍奉着早寡的母亲和嫂嫂,教育亡兄留下的侄儿。

在社会上,他广交各方名士,仗义疏财。并拜道学名儒为师。

他对其他叔父也很孝顺,同时百般殷勤地结交当世英豪,这些人都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好话,他的官也越做越大,然而他官越大,地位越高,做事就越谨慎,待人也越谦虚。他还把皇帝赏赐的车马衣物都送给宾客,甚至卖掉自己的财产赈济穷人,家中一件多余的东西都不要,以至不少名士投奔他,朝中权臣都愿意和他交往。当权的人称赞他,说客游士到处宣传他,此时他的名声甚至超过了他的几个叔父。

他的君子形象开始悄然成形。

在暗地里,他拼命巴结王氏集团的高层人物。一次王凤生病,王莽“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月余”,殷勤功夫做到十足,使王凤大为感动,认为他比自己的儿子还亲,便提出封他为新都侯。此时,在野的儒学名士们一起为王莽叫好,说他的种种行为乃“世之楷模”,不明真相的百姓也纷纷拥护他。

哀帝即位后,外戚丁、傅两家的势力潮水般的涌入朝廷,王莽的仕途出现了波折,他采取韬晦之术,上书辞职,退居新野,闭门读书,俟机东山再起。一次,他的儿子杀了一名家奴,王莽大发雷霆,要他儿子自杀偿命。在那混乱的世道,人们对王莽的举动充满好感,奉为楷模。王莽在新野三年,上书为他鸣不平、要他重返朝纲的官吏就有一百多人。在舆论的压力下,他又回到了京城。这时荒淫无度的哀帝做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王莽又成了国家最高权力的执掌人。

没几年后,王莽便爬上了大司马的高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阴谋逼死了唯一的政敌后,王莽终于大权在握。王莽先立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小皇帝做傀儡。但其后没多久,他便忍不住正式称帝了。

此后,王莽的真实人性彻底暴露。改新制,戮群贤,把那些支持过他的知识分子统统杀的杀,流放的流放。大搜民财,他家的黄金一度达到六百多斤。强征民女,使后宫妃子达到四百个之多。终于在一十五年后,被起义军攻破城池,枭首示众。

四、从动机看人的作为

——何谓观其所由,以辨依似?夫纯讦性违,不能公正;依讦似直,以讦讦善;纯宕似流,不能通道;依宕似通,行傲过节。故曰:直者亦讦,讦者亦讦,其讦则同,其所以为讦则异;通者亦宕,宕者亦宕,其宕则同,其所以为宕则异。

【智解】

看人的动机,可以认识他的所作所为与心中所想是否表里一致。由于人的感情、言行受人主观意识的制约,有些人就用“假面孔”掩饰其本质。“依似”之人,只有善的表象而无其实质,因其某些表象与偏才相似,若不深入观察剖析,就会将“依似”之人误为人才;反之也会将偏才视为乱德的“依似”之人。

比方说,正直的人,嫉恶如仇,而好攻击他人;而邪性的人,也喜欢专门攻击善者。两者皆具“攻击性”,看来一样,但实质截然不同。前者为的是铲除邪恶,后者为的是公报私仇。所以,必须认真观察,找出“攻击性”背后的动机,才能分辨出两者不同的本质。

洒脱通达的人放纵,放荡的人也放纵,同为放纵,原因却不一样。

有的人轻易向别人许诺,看上去很有能力,实际上收不到一点儿效用,只会添乱。

有的人表面上很顺从,看上去挺老实,背地里却固执已见。

有的人手中掌握很大的权力,看上去像是滥用权力的奸臣,实际上他为国家作出了很多贡献。

有的人非常聪明但不外露,看上去似乎很愚笨,实际上他却很精明。

有的人具有博爱的胸怀,看上去这种有非常空泛,但实际上这种爱非常深沉淳厚。

有的人爱讲真理,说实话,看上去总是在遣责别人,实际上他非常真诚,都是为了别人好。

所以我们要认真观察,辨别清楚“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掌握真实情感的“正”与“反”。

【事篇】

生死的动机

一般说来,苟且偷生为人不齿,舍身取义难能可贵,然而,事情往往不像表面上这样看起来黑白分明,偷生与舍身未必就有高下之分。看事看人,莫只就结果滥下评判,得看看动机。下面的故事就是“死了容易活着难”的写照。

晋屠岸贾攻赵氏于下宫,杀了赵朔、赵同、赵括,灭了赵氏家族。赵朔之妻是成公之姊,有遗腹子,逃入成公宫中藏匿。没多久,分娩生下一男婴。屠岸贾听说之后,在宫中搜索。赵夫人将儿子放在布劓中,祈祷着:“你如果哭出声,赵嗣就完了;如果你不出声,赵嗣就保全了。”等到被搜索的时候,婴儿竟然未发出声音。脱逃之后,原赵朔的门下客公孙杵臼问程婴说:“保存赵家孤儿与牺牲性命相比,哪一项较难?”程婴说:“牺性性命较容易,保存孤儿较难。”公孙许臼说:“那难的给你办,容易的由我来。”于是就找来别人家的婴儿,包上花色的襁褓,躲入山中。

后来程婴向将领们说:“谁能给我千斤黄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在哪里。”将领们很高兴的答应了,并带领部队随着程婴攻打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假称说:“小人啊!程婴。以前不能为下宫之难牺牲,与我共谋藏匿赵氏孤儿。如今纵使不能抚养他,难道忍心出卖他吗?”于是他抱着婴儿,叫喊着说:“天啊!天啊!赵氏孤儿何罪,请让他活下去,就只杀我公孙杵臼吧!”将领们不同意,杀了杵臼与孤儿,却不知真正的孤儿还活着。

程婴带着孤儿,一起藏匿在山中,一住就是十五年。后来晋景公生病,经过卜筮,认为是在事变之后不顺者作祟。景公就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仍在,就说:“事变之后,只有赵氏宗族被灭,国人哀痛,所以征兆显现在龟策上,请国君想想办法。”

景公于是召见赵武(赵氏孤儿)、程婴,要他们拜请将领们,将领们于是回过头来攻击屠岸贾,并灭了他的家族,景公也让赵武恢复原有的田邑。等到赵武二十岁,成人了,程婴就告诉赵武:“以前下宫之难,我并非不能牺牲,只是为保全赵氏之后而苟活,如今你已复位,我将到九泉之下回报赵宣孟及公孙杵臼。”

赵武边哭边拜,恳求说:“我愿受苦至死以报答您,您竟忍心离我而去?”

程婴说:“不行,他们认为我可以完成大事,因此先我而死,如今我不回报,他们在那边会不安心,认为事没办好。”于是就自杀了。

五、爱心也是一种智慧

——何谓观其爱敬,以知通塞?盖人道之极,莫过爱敬。然则,人情之质,有爱敬之诚,则与道德同体;动获人心,而道无不通也。何则?敬之为道也,严而相离,其势难久;爱之为道也,情亲意厚,深而感物。是故,观其爱敬之诚,而通塞之理可得而知也。

【智解】

看一个人对他人的爱敬态度,可以推断他为人处世成功还是失败。

“爱”和“敬”是最高的道德,同时,若是以功利的眼光来看,也是最高明的手段。《周易》中认为天地之间阴阳力量的互动就是道德,而“谦让”则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手段,这个“谦让”,就是爱敬。

掌握“爱敬”这门功课的办法是“诚”,人们都很精明,用来欺骗的“爱敬”最终不会成功,只有来真的,才能有效。

爱敬到了极至,据说可以感动天地,这样看来,获得别人的信任更是小事一桩,就可以在为人处世方面一帆风顺。

爱和敬两者之中,“爱”属于情感,“敬”属于理性,若是“敬”的成分重,就只能招致那些理性至上的人物,这些人虽然很有能力,但欠缺了人情味,容易有流弊;“爱”的成分重,容易得众人之心,而且那些被感化的人很愿意为你做事,能得到最大的帮助。

同类推荐
  • 知足常乐:人们忘了放下也是一种幸福

    知足常乐:人们忘了放下也是一种幸福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幸福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一个成熟的人应该自己掌握幸福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自己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这样的人就是知足的人,就是能放下一切无谓的烦恼的人。
  • 让心每天开一朵花

    让心每天开一朵花

    《让心每天开一朵花》以小故事的形式,深入透彻地阐述了人生中的梦想、成长中的坚强、情感中的美好、品质的优秀、心态的平和等各个方面,为你的人生增添欢乐和智慧,让你的人生更加充实和丰盈,让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在生命中的每一天。这世界越来越喧嚣。有些人笑得前仰后合,有些人哭得泪雨滂沱,有些人发得金玉满堂,有些人栽得焦头烂额?离奇的剧目日复一日地在身边上演,尘土飞扬的嘈杂时常遮掩了我们的视听。假如笑声落在酒杯里,溅起的也许是醉人的欢乐;但是,两行热泪落进去呢?你是否还能以明媚的心情去对待生命与生活
  • 你想赢吗

    你想赢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诗句为我们编织了一个巅峰的梦想。想赢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虽然很多人不愿说出口,但却在内心里不断地告诉自己,赢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
  • 吸引力法则(上)

    吸引力法则(上)

    吸引力法则是一种自然法则,它是客观的,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接收你的思想,然后以生命体验的方式,把这些思想回放给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善于运用吸引力法则,你就会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它在发挥作用时,不仅所有美好的事物会被吸引过来,那些不太美好甚至丑恶、有害的事物也会被吸引过来。如何只吸引好的、摒弃没用的和有害的事物?这正是你能从本书中学到的秘密。只要你能把书中的这些法则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你就能改变一切。
  • 按西点的方式做事(Ⅱ)像西点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按西点的方式做事(Ⅱ)像西点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本书深度挖掘西点军校做事的核心精神,如西点校训(责任、荣誉、国家),西点训条(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都将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去深思,去学习。
热门推荐
  • 碧空之海

    碧空之海

    如果……你的未来,是被规划好的悲剧,你愿意么?意外,却是注定的邂逅,掌控冥寒的女孩,少年开始了被规划的命运;虚无,天劫的破灭之后,轮回开启的少女,推动宿命棋局的一切起始。暗银的零无,阴阳的天轮;幽影的死局,因果的轮回……“命运之轮,或许它的确存在,由无数的因果,编制出无数的现实。可是,在这场碧色的棋局中,只有悲伤的未来,那么……就干脆让一切归零,重新走出一条颠覆命运的道路吧!”……嗯,重心在另一边书上,本书不会进宫……一周保底三更没空的话只有两更……
  • 两个世界的被救赎

    两个世界的被救赎

    一个穿越来的灵魂两种文明间的碰撞这是一个关于两个世界被救赎的故事
  • 高原动物探索大百科

    高原动物探索大百科

    本书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高原动物辑录成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哺乳类动物,鸟类动物,爬行、两栖类动物和水生类动物等,将知识的趣味性、实用性贯穿始终,不仅可以满足广大读者对知识的需求,更能够激发读者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 超觉醒时代

    超觉醒时代

    夜枫为了给姐姐夜雨治疗双眼,乘坐飞船来到了人类的第二家园,位于本超星系群深处的诺亚星系,当夜枫终于借助了拉克丝的力量来到了诺亚星系之后,故事才刚刚开始……右手空间之力,左手审判之力!在这个人类超觉醒的星际时代,夜枫就是神!能力级别:觉醒者(自身觉醒)/调整者(使用魔石)LV1—LV5
  • 英雄联盟之帝国荣耀

    英雄联盟之帝国荣耀

    一直以来特别热衷于英雄联盟的英雄背景故事介绍,但没奈何实在太过于破碎,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想以盖伦的第三人称视角,全面描写英雄联盟的大历史背景故事,以及各式各样英雄的恩怨情仇。我是洛神奈何,在做着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谢谢!
  • 绝世妖孽:废材杀手四小姐

    绝世妖孽:废材杀手四小姐

    前世是杀手的她,任务完全后居然被自己心爱的男友杀害。满怀怨恨的她再次不幸的穿越,还是在的一个毫无战斗能力废材身上。想起自己前世的威风,在看看现在的自己,萧幻真的欲哭无泪了。就在这时,遇见了他.......
  • 女人靠什么获取幸福

    女人靠什么获取幸福

    福,始终是女人最大的守候。没有女人会拒绝幸福,也没有女人会放弃幸福,不同的女人有不同的幸福,不同的女人追求不同的幸福。无所事事的穷人说,有钱就是幸福;而匆匆忙忙的富人说,有闲就是幸福。在女孩的眼里,幸福是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骑着白马的王子带着她飞到遥远的森林,手里拿着玫瑰花,嘴里说着甜蜜的话;在结了婚的女人眼里,幸福就是和孩子、丈夫在一起,其乐融融,周末全家一起出去旅游,丈夫下班回家后坐在一起聊聊天。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女人对幸福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妖凰临世

    妖凰临世

    “她已经深入骨髓,溶于血水,就算是敲碎我的骨头,抽干我的血液,也深深烙在我的灵魂里,永生永世,不可磨灭”她,看遍人情冷暖,今生,为守护心中的一片净土,一步步走向强大,一双芊芊素手挑起乱世风云,任何阴谋诡计都阻挡不了她的决心。他,从地狱归来,冷血无情,世间万物不得入眼,唯有那一抹纤细的身影烙在心头,于是,他步步紧逼,侵入她的心,霸占她的人。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神灯传奇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神灯传奇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冷歌

    冷歌

    她生性孤淡,看惯世间红尘,繁花似锦,云卷云舒,可谁人知她心中所向?他冷面冰川,踏过万里河山,天涯海角,四角八方,可谁人知他心之所想?她出生富贵,却因生母凄凉,备受冷落,常与欺负,她叹世间不公何待其?他诞于皇室,却因势力孤立,唯装疯傻,盖过他人,他养精蓄锐为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