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59300000034

第34章 大众歌手

说北宋词,柳永(生卒年不详,约在980 —1053之间,据唐圭章、蔡厚示、李国庭等推断),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家。可这 “大家 ”那时候大家都不大喜欢他,首先是最最 “大家 ”———皇帝老儿就不喜欢他,然后是晏殊、欧阳修、苏轼等 “大家 ”也不喜欢他。宋仁宗读了他的《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后颇气恼:如此漠视体制的尊严,把政府放在什么地位?于是亲自拿笔把柳永的名字从科举榜上勾去,还说了一句颇下流的话:“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这是吴曾《能改斋漫录》上的记载。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艺苑雌黄》上的记载大概是另一版本:

柳三变 ……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日与儇子纵游倡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从他自称 “奉旨填词”,可见这家伙确是不大严肃。但这也是那 “颇好词 ”的仁宗皇帝大家逼的。我则有些喜欢这种调侃神圣的气质。中国的知识分子,惯于在体制的框架内追寻自己的位置,三月无君,惶惶如也,柳永敢于宣称 “浅斟低唱 ”的体制外生活强于体制内的地位名声,也算是有勇气与见识。这也就使他与其他 “知识分子 ”———士大夫们拉开了距离。

他把 “政府 ”的尊严不放在眼里,政府当然也排斥他:

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相府。晏公曰 “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张舜民《画墁录》)没官做,当然要找政府,但当时政府首脑是晏殊,晏殊虽亦作曲子,却不喜欢柳永的曲子。两者的区别,即在于晏词雅,柳词俗。当时后来,骂柳词俗的人很多, “格固不高”、“韵终不胜”、“杂以鄙语”、“词语尘下”(陈振孙、李之仪、李清照等人语)。

“彩线慵拈伴伊坐 ”是晏殊举出的例子。全词如下: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恹恹倦梳裹。天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是 “小女人 ”词。自温庭筠至五代,这类 “小女人 ”心理,“小女人 ”形象就一直有,但柳永是登峰造极,为什么?因为前人是小令,寥寥数语,无论是刻画心理,还是描摹形态,都点到为止,而柳词则是慢调,他尽有铺叙工夫,转折腾挪,点染描画。温庭筠一句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十个字,在柳永这里,改变成了整个上阕五十个字。他多了心理刻画,多了情态描摹与环境烘托,“绿”前多了 “惨”, “红”前多了 “愁”,“酥”前多了 “暖”,“云”前多了 “腻”,难怪晏殊把 “针线闲拈伴伊坐 ”记成了 “彩线慵拈伴伊坐”,“彩”写线之色,“慵”则写人之情态,晏殊记错的地方,正是他对柳词特征把握很正确的表现 ———如果让晏殊来写模仿柳永的词,他会写得比柳永还柳永呢。问题就在于,晏殊他们拒绝这样写,因为他们有士大夫的 “雅”的坚持。而柳永没有这样的坚持,他就是 “俗”,并且决绝到底,俗到家了。他体现的是大众的、世俗的审美眼光。在此词这样的一个女性形象里,我们看不到什么象征,我们也不会产生什么更宽广的联想,是的,柳永不要象征,也不要我们联想,他就是要直白地、露骨地写一个小女人的心态,并且没有什么社会指涉。他甘心就这么浅层次。或者说,在他的词里,表层之下,没有深层。他不用比兴,他只要赋———只要铺叙,描摹,直抒胸臆。在这样的词里,他不言志,不载道,只言情,而且是代他人写情,揣摩一般人的一般化情怀,而不是特殊的个体感受。可以说,他是作家中最没有道德的 ———我的意思是说,他的作品处在道德与不道德之间的那种状态:他自觉地不去承担道德的重荷,虽然他并不赞成不道德,实际上他可能意识到了这样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在爱情上,道德是一个尴尬的角色,它不能不在场,却又不能时时在场,它必须适时地回避。它固然不能受到破坏,但不破坏它的前提是:当爱情发生的时候,它可能需要适当的回避。

实际是,柳永的风格,是由于他写作的目的决定的。在他的《乐章集》里,大多数作品都是为歌妓写的,“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叶梦得《避暑录话》),他的作品有点像命题作文,更像是为人订做,他是面向市场的,是由歌妓们唱给客人听的,而这些客人,比照一下今天KTV包房中的常客,显然是不雅的,是文化水平不高而享乐欲望极强的。所以,他《乐章集》中的东西,大都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的歌词:抒发的是大众情感、公共感受,而不是个性体验,他要的是有更多的共鸣者,是要搜刮大众人人心中所有、人人能理解的东西,把它变成歌词,然后再得到他们的喝彩。应该说,柳永在这一点上很成功:他的歌 “声传一时”(《避暑录话》),“传播四方”(《能改斋漫录》),上至禁中皇家后宫,中至文人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贩夫走卒,甚至在西夏也有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的大名。他是那个时代通俗文艺的代表。而他偎红倚翠,在“秦楼新凤,楚观朝云 ”谋生涯的生存方式,也并不比吃体制饭的文人们下流 ———他自己养活自己,没有靡费纳税人的钱。

柳永当然也有受人称赏的作品,那恰恰是写他自己个性体验的作品。如《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当是写他自己的经历。他离开京城开封,与情人分别,从那难舍难分看,离别当有不得已者在。柳永由于没有生计,他总处在奔波之中,这种状况,会让人心理常在伤怀之中,更何况要与情人分别,又更何况在那冷落清秋时节,傍晚时分,秋雨之中!

他放笔而写,尽情发露,显豁直率,酣畅无余,并且还大胆坦率,毫不遮掩,全不理睬那传统的含蓄蕴藉、哀而不伤、温柔敦厚的教训。有场景描写、动作描写、情态描写,还深入到人心,有心理活动描写,有直说,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更多的是曲曲折折辗转腾挪,在赋体中平添波澜。陈匪石《宋词举》中说他有 “并句一转 ”的手法:“对长亭晚”,— ——方珍惜此时,却又已 “晚”,须动身了;“骤雨初歇”———骤雨突来,可以留人,却眨眼又 “歇”;“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帐饮 ”却又 “无绪”,“无绪 ”却又 “留恋”,“留恋 ”却又 “催发”,“执手相看”的,却是 “泪眼”,离别要叮嘱的,却是 “无语凝噎”,这种句法,不仅使平面的铺叙有了曲折姿态,更是写出了人生处处存在的压抑感、催迫感,是与他的生存状态与生存感受一致的。

不仅有转折来生姿,还有 “点染 ”来生色,难怪这首词有如此的十分姿色。刘熙载《艺概》云:

词有点染。耆卿《雨霖铃》“念去去 ”三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 ”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

点笔明确显豁,是意脉所在;染笔则濡染烘托,乃气氛所系。这是他对白描手法的发展。他的语言是俗白的,但意脉却是曲折有致的。如果和前人小令相比较,我们发现,前人小令描绘的情境,往往是片断的、瞬间的,静态(特定状态)的、单一的,蓄势待发而未发的,又是嘎然而止的,是对情境的描摹,对某一特定情感状态的描摹,我们可以称之为 “描情”。而柳永慢词对情境的描绘,则往往是连串的、链条的、发展的,有情节有过程有结果的,延伸的、多重的、曲折多变又一泻无余的,是对情境的叙述,对情感发展的叙述,我们可以称之为 “叙情”。

柳永也有很士大夫文人化的东西,比如他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其中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就被苏轼称之为 “唐人佳处,不过如此”,这就是他的雅词了。可见,他不是不能作这种雅词,“使能珍重下笔,则北宋高手也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但他的特色,正在他的俗词,这些词派定了他歌手的面目。而他在铺叙上的功夫,发展慢词的功劳,又奠定了他在词史上的地位。把周济的话加两个字倒正合适:使能 “珍重 ”下笔,则北宋少一高手也。

他的名声,使他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你可以在趣味上不喜欢他,也可以像晏殊那样利用自居体制高处的有利地位排斥他,使他生活困顿而得不到 “政府 ”的承认,把他排除在士大夫的 “圈子 ”外,但他在民间,创造了奇迹。这种奇迹是无所凭借的。一个科考得意的人,其成功是在既定的框架内爬得高,其光环得之于体制的褒奖,包括相应的职位以及由此而得的物质报酬 ———俸禄。而他的成功,是个人的成功。他的光荣来自民间,来自布在人口的他的歌词。这种成功,在那样的时代往往是有名无实的 ———有名声而不实惠。柳永后来为了谋生,还是得改名换姓地去考试,然后得一屯田员外郎的小官职,此时大约五十五岁左右,已是暮年,最后贫病而死,是歌妓们凑钱安葬的他。但他的名声,还是使人有些眼红。苏轼曾批评秦观学柳七作词,秦观予以否认,但秦观词有柳七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而东坡自己,在作了一首得意的词时,想到的,仍是柳七: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至少透露了两个信息:一是苏轼是把柳永看作词坛上的人物甚至对手的,被东坡这样的人看作对手,这是莫大的荣耀,也可见东坡虽然不喜欢柳永,但也在内心里不得不承认他的实际影响,不得不承认这个巨大的存在,甚至对柳永巨大的名声有些复杂的情绪。其二,这个故事说明,柳苏之间的区别,在于风格上的不同。但从这个善讴的幕士举的例子来看,苏词与柳词风格不同者,是为《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词,而这样的词在苏轼全部词作中,数量极少。并且,这种风格的词,此前已见于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可见,从总体上讲,苏词对柳词的否定,不在于所谓豪放旷达对婉约细腻的风格上的否定,两者的区别在于:当柳永甘心 “媚俗”,以俗文学为自己的使命而基本放弃传统文人的营生 ———诗歌的创作(柳永现存诗歌,只有清代厉鹗在《宋诗纪事》卷十三中,保存的他的三首诗及断句一联),并把词向俗的方向发展而去时,苏轼以正统文坛盟主的身份,自觉地加以抵制,并以自己的创作影响,试图把词拉回 “诗”的轨道上来。在苏轼那里,词与诗一样,变成了言志的工具,是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工具,而不是文化市场上的商品。在东坡笔下,词之所以无所不能,正是因为词变成了诗。而诗,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它更多的不是大众赏爱的文艺形式,而是文人称心如意的、顺手的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宣泄自己压抑情感的工具,是文人们沟通世界表白自己的窗口。所以,它往往是很私人的,是私人的情感,私人的思想,私下的非议或诽谤,它不像俄罗斯的诗是属于广场的,中国古代的诗歌,更多的是属于朋友之间的,是邮筒的、是酒席的、是夜话的。而作为歌曲的词则是属于大众的、市场的,一句话,公共的。有意思的是,私人化的诗,其道德承担却是公共的,是作者表达自己道德立场、政治态度、人生境界、价值判断等等的工具。而大众化的歌词,要表达的,则恰恰是个体的情感体验。

从花间 “用资羽盖之欢 ”的小众,到柳永的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 ”的大众,总之,这是一种公共产品,它讲究的不是事件的个性化特征,而是情绪的共性化,它要揣摩的、写出的,是人人心中所有而又人人笔下所无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招来喝彩。所以,走市场的柳永,其词走的是 “曲子词 ”的路。而欧阳修迄苏东坡乃是使词回到 “诗”的路上来,力图使词也如诗一样,成为士大夫文人的精神手杖。因此,东坡等人的词是让人读的,柳永的词是让人唱的,柳永虽 “词语尘下”,却是 “协音律 ”的,而“不协音律 ”的东坡词,则已不再是词,只不过是长短不一、“句读不葺之诗 ”罢了,李清照对苏轼词所作的价值判断当然可以讨论,但她对苏词的 “事实判断 ”却极是正确。

同类推荐
  • 菊花禅

    菊花禅

    本书是一本绝对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它散发着草木香、胭脂香,又氤氲着晚风细雨的清凉,和年少情怀的幽寂惆怅。长长短短的句子里,既有张爱玲式的才情飞扬,又有李清照式的闲愁悠悠,文风孤绝清艳。作者通过唯美、感伤而灵动的语言,或叙述与胭脂口红有关的成长过程中的细节,或对某种草木的描述与解读中,牵引出一段段青涩晶莹、暗香隐约的少年情怀。
  • 一路林红

    一路林红

    以文情并茂的短故事,带领读者遍访欧亚美洋非五大洲。以企业高管的眼光和文学的情怀,细腻温婉、诙谐幽默的笔触,诠释中西方文化。以充满哲思、怡情怡景的人生感悟,编制成绚丽多彩、姹紫嫣红的人生大片。《一路林红》是作者路琳根据她多年在世界各地的游历,用足迹和心情写就的作品。文中记述了在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上与一件红风衣的奇缘;在夏威夷海滩与英俊飞行员偶遇,并再次巧遇飞越基拉韦厄火山;在北海道雪域邂逅一只野红狐而那红狐却温顺地在她身边坐下对眸……
  • 不如相濡以沫

    不如相濡以沫

    《不如相濡以沫》是一位曾经是白领、后来退居家中做全职主妇的女人所撰写的猫咪故事。长达十几年间,作者收养十数只无家可归的猫咪,悉心照顾它们的同时发现它们的美德,解读它们的心语。这些拟人化的猫每一只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脾气。它们恋爱,友爱,有自己的理想,它们在这个世界的缝隙中从容地活着,只因为这个世界总会有一个懂得猫语的人。《不如相濡以沫》中猫的故事背后有悲情有怜爱,有对生命的深度理解和慈爱之心。关爱小动物正是是国民素质更加全面的一种体现--拿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时光,看见另一个生命体在阳光下从容度过一生,这会是一件多么舒心的事情啊。
  • 解放烟台

    解放烟台

    1945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处在最后胜利的前夜。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延安向全国军民提出“全国的任务是配合同盟国打败日本侵略者”。
  •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作者经历坎坷,选择用童话和诗歌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的渴望和追求,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生活的希冀。这部小辑由两部童话及百余首诗歌组成。其中的《寻找幸福的小蜘蛛》是一部童话,讲述了一只孤苦伶仃的小蜘蛛,历尽千辛万苦寻找传说中快乐森林的故事。故事中,坚定、勇敢、智慧并富有爱心的更为深切的理解与感悟。在作者看来,小蜘蛛的种种愿望、每次面临苦难后表现的乐观及战胜困难的决心都是其发自肺腑的心声,也可以说是其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战胜困难的另一种写照。
热门推荐
  • tfboys:千玺的可爱女友

    tfboys:千玺的可爱女友

    点进作品的朋友我都知道,几乎都是易烊千玺tfboys的粉丝,包括我也是。虽然我写的是易烊千玺的作品,但我是团粉,有点偏千。其实我这个人很好说话的,我明白你们都是因为我写小说写易烊千玺的污了,简单来讲就是易烊千玺根本不是这样的。你们谁的心情我都能理解,毕竟我写这部小说有时候自己都看不下去,心想为什么会写呢?后来才发现我不是易烊千玺的文章就根本写不出来。不过,由于这部已经完结,不能再更改了,在这里我很抱歉,不能把名字改掉了,对不起。
  • 重生之未央

    重生之未央

    三十岁的李未央重生回到了12年前,此时的她只愿山常青、水常绿、心常安,和家人过着平淡温馨的生活。
  • 不忘初心之方得始终

    不忘初心之方得始终

    天道已灭,初心不灭。末日降临,人类受辱。人类全面反击。
  • 天照阻击战

    天照阻击战

    1940年,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准备第二次访问日本,迎回日本的天照神器。流落在满洲国的前教导总队军官、新京(长春)街头的地痞流氓、街道派出所的年轻警察、歌舞厅的大牌歌女、靠行骗日本女人为生的风流骗子、日满亲善思想浓厚的世家少爷,为了阻止日本神器踏上中国土地,各自扮演了历史舞台上属于他们的小小角色。
  • 悟道成空

    悟道成空

    十六岁,是每个人的分水岭!在这个年纪,每个人都会接受一个仪式的洗礼,从而激发出一股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力量。这种力量有高有低,而他则是…………………
  • 佞王蛇妃

    佞王蛇妃

    她因一场莫名其妙的穿越而来到了这个历史上所没有记载的时代。她有着现代人的思想、古代人的身体、女娲族的使命,却终究躲不过人仙魔共有的爱恨嗔痴。本想在这乱世中寻着一个清净之地过她的神仙生活,无奈各个都找上她。“什么?要我跟你回去?没门!我墨兰纤可不是那种你想要就要,不要就甩开的女人。”“什么?你要我做你的魔妃?做梦!我虽然是女娲后人,可是也不会做你的魔妃!”“什么?你喜欢我?……很抱歉,我心里已经有人了,容不下别人了……”冷傲不羁的帝王,紧追不舍的魔王,痴心守护的天使,她究竟会选择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短篇小说会

    短篇小说会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动物,植物,个体的人都会成为这部作品里的主角。万物生长,谁会被理解。既然都这么寂寞,谁也不会不合群。作品标签纯属无奈,请勿相信。
  • 探索未知-遗传简介

    探索未知-遗传简介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流苏奇缘

    流苏奇缘

    忘情的姜凌,苦守的千雪,意冷的月神。他们的两生两世,早已冷却的内心等候的还有多少波澜。
  • 盘灵古域之皇者时代

    盘灵古域之皇者时代

    腹黑皇兄相继逼宫,展开烈日灼心般神域王位争夺战。六皇子被贬入凡间,化身凶猛神兽。灵力灵兽器魂食人战斗家族纠纷令他应接不暇。一场艳遇使他与混世妖女展开一段人兽禁断。再度掀起华人一口气阅读狂潮。看落魄皇子能否转世为人,成为盘古大陆王者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