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65900000019

第19章 獬豸驯养的方法(3)

他曾经上书弹劾当朝宰相宋庠,指出宋庠为官不正,平庸无能,贻误国事,有负圣恩。这几条理由举出的证据十分有力,不容辩驳。而且包拯并没有像一些怀有私心或是为政治集团服务的御史一样将宋庠推向绝路,只是要求皇帝免除他的宰相职务放他回乡养老而已。包拯的弹劾奏章一上,宋庠心服口服,而且他惧怕包拯那种不说服皇帝誓不罢休的劲头,赶忙请求免职并马上离开宰相的位置。

另有一次,包拯上书弹劾宋仁宗所宠爱的张贵妃的伯父、担任三司使(负责全国财政与赋税的官员)的张尧佐,指出他平庸无能,靠着张贵妃的关系才得到皇帝的重用,若让他长期担任此官职将误国误民。包拯的上书中明确谈到仁宗皇帝因为宠爱张贵妃才重用张尧佐,这种大胆指责皇帝的做法在当时在绝无仅有的。但仁宗皇帝没有因此怪罪他,反而为此十分为难,既怕真的撤换张尧佐让贵妃不高兴,又怕不予理睬惹怒包拯等大臣与社会舆论。仁宗最后想了一个办法,在上朝时和大臣们商议,准备把张尧佐外放去做节度使,但包拯等大臣依然不同意,认为张尧佐的才干也做不了节度使。

仁宗见大臣们不肯让步,自己也很没面子,怒道:“你们不仅仅是要说张尧佐的任命问题吧?我让他去做节度使,节度使不过是一个粗官,不需要什么太大的才干,你们还争什么?”

包拯和其他大臣据理力争,回答道:“节度使这个官,我大宋的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都做过,恐怕不是陛下所说的粗官。”

仁宗见大臣们以自己的祖宗作为说辞反驳,一时语塞,无法回答大臣们的诘难。包拯见仁宗自知理亏,便继续上前进谏,言语慷慨激昂,不由得仁宗不同意他的观点。

退朝以后,仁宗皇帝回到后宫,心里非常憋气,见到张贵妃,就斥责她:“你只知道让自己的伯父做节度使,你知道我朝中有包拯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御史吗?”可见,仁宗皇帝对包拯的敬畏。

作为皇帝的臣子,包拯能够忠于职守,不盲从于皇帝个人的意见,这种桀骜不驯的品格,和传说中那个只服从天命惩奸锄恶的獬豸倒是十分相似。

魏阉毒手斩獬豸

明朝天启年间,皇帝宠信太监魏忠贤,让他控制宫内的事务,并执掌朝政。魏忠贤将政治玩弄于股掌之上,凡是不利于他的,都予以铲除;凡是效忠于他的,都加以扶植。

作为一个宫内的宦官,魏忠贤完全清楚自己的处境:并非前朝大臣,也没有任何功绩,只是凭着自己对皇帝的谄媚才获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所以要巩固自己的权威,就一定要利用御史,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爪牙。

当时,许多朝臣和魏忠贤结交,有的不惜屈膝求荣,甘愿成为他的义子。但当时在朝野颇具盛名的东林党人却丝毫不买他的账,还连连上表要求皇帝处治他。东林党人周宗建上书给天启皇帝,指出魏忠贤的不忠不贤。这道上书长达千余字,全篇挥洒淋漓,字字充满正气,尤其是指斥魏忠贤弄权误国的那句“千人所指,一丁不识”,让所有阅读过这篇奏折的人都深为震撼,连魏忠贤本人见到这句话都大惊失色,出了一身的冷汗。这道上书,标志着东林党人与魏忠贤的对抗从一般的朝野议论发展到政治上的水火不容。魏忠贤当然不甘示弱,他一面布下爪牙暗中监视东林党人;一面通过自己在宫内的关系向皇帝告状,说大臣们藐视朝廷,借指责他魏忠贤来影射天启皇帝昏庸无道。

天启皇帝朱由校本人性格比较懦弱,而且懒散不喜处理朝政,加上他对国家情况的一无所知,所以他很轻易就相信自己身边的亲信,把政务基本上都交给他们处理。他的乳母客氏与魏忠贤早有勾结,他们合力阻塞皇帝的视听,皇帝对外界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他们和他们的手下所作的汇报,使皇帝失去了判断是非的能力。

尽管如此,天启皇帝听说那么多大臣反对一个宦官,虽然不知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是觉得很奇怪,也没有马上作出任何处理,只是象征性地将上书的周宗建罚俸三个月,想以此平息事端。

但是东林党人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希望皇帝能够彻底查办魏忠贤。于是,左副都御史(御史机构的副长官)杨涟也上奏章揭发魏忠贤的罪行。他在奏章中陈说利害,指出了魏忠贤的二十四条主要罪状,有理有据,不容质疑。在他上奏之后,东林党人纷纷上书给皇帝要求惩办巨奸魏忠贤,短短数日之中,就有一百多道上书论及此事。

魏忠贤得知东林党人上书的消息,十分震怒,他收买了刺客去刺杀杨涟,但杨涟临危不惧,令刺客为之感动,毅然中止了杀害杨涟的行动。于是,魏忠贤只好再次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请求天启皇帝为他做主。

魏忠贤及其党羽给东林党人安上了一个结党营私、藐视朝廷的罪名,而且也言之凿凿。皇帝被他们蒙蔽已久,对魏忠贤也是百般安抚,于是下令将三百余位东林党人或免官,或夺回封号,或禁锢终身,剥夺了他们参政议政的权利。之所以没有将他们就地正法,是因为皇帝觉得杨涟等人还算忠臣,而且也听到过一些杨涟等人酌事迹,不想草菅人命,加上皇帝天生懦弱,怕真的有阴司地狱的报应,所以对杀头的事情能免则免。

天启四年,被贬官的东林党人杨涟和左光斗离开京城准备回乡。

谁知魏忠贤又设下一道奸计,想查处他们贪污受贿的证据再制造罪名。可是结果令魏忠贤大为失望,杨、左二人离开京城时,行李物品甚少,也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简直和普通的游人差不多。但魏忠贤岂能善罢甘休,命令手下将已经回乡的左光斗、杨涟、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魏大中等人逮捕,押解到京城审讯。

这些东林党人被送到北镇抚司审问。北镇抚司向来以酷刑逼供著称,这次接到了魏忠贤的指令,更是对杨涟等人大刑伺候,要求他们供认出自己贪赃枉法收受巨额贿赂的罪行,并责令他们在限期之内交出赃款赃物。

这些人都以清廉为世人所称赞,贪污受贿的事情根本就是捏造,但公堂之上是不容分辩的,如果不承认自己有罪,就要严刑拷打;如果承认自己确实贪赃枉法,就要交出一大笔所谓的赃款,也是他们根本交不出的。

这几个人就在北镇抚司经受了多日的折磨,审讯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几人被棍棒活活打死。

看到奸佞当道、贤良受诬的事实,杨涟悲愤不已,在公堂上对同时被逼供的家人说:“你们回家之后,告诉我的孩子们,不要读书,读书也是对谁都没有用处的!”

但这番气话救不了他们,东林党人要求释放他们的上书也被魏忠贤扣下,皇帝并不知晓,于是杨涟和左光斗、魏大中私下商量:

“照现在的情形,如果我们不承认他们所问的罪状,肯定会被打死,那样我们的冤屈也永远不能昭雪了,我们不如先招供,以此作为权宜之计,等到离开这里,将案子交给法司定罪的时候,我们再行翻供,并在公堂上说出魏忠贤对我们严刑逼供、残害忠良、打死我们同僚的事情,法司有我们的好友,一定不会冤枉我们的。”

杨涟的想法,如果是在政治清明的时代,也许是行得通的,因为按照明朝的律法,审讯得出的结果最后都要交给法司定罪发落。而且,他作为御史机构的副长官,对国家的办事程序十分清楚,相信像他们这样的国家二品大员的案子皇帝不会不过问的。左光斗和魏大中听了杨涟的建议,也觉得可行,然后三个人就分别招供了自己“贪污受贿”的罪行。

但是,魏忠贤不会给他们任何的机会翻供。他们招认之后,就要求他们马上交出赃款,可是这三个清廉如水的大臣根本没有那么多钱。于是,魏忠贤就指使审讯者严刑逼问三人究竟把赃款藏在哪里或者用到何处了。

三人越是说不出,动用的大刑就越残酷。这时,他们才知道自己已经没有生还的机会,便傲然领死。

最终,他们被公堂上的棍棒打死,死状惨不忍睹。杨涟死后,用刑者还怕他装死,又用铁钉贯穿了他的耳朵,用沙袋压在他身上,三天之后才上报说杨涟拒不交赃受刑死去,当时他的尸体已经溃烂流出脓血了。魏大中则在死后六天,尸体才被人从牢中拖出,遗体已经腐烂,上面的蛆虫遍布全身。

魏忠贤用这样残忍的行为向东林党人示威,但东林党人并未退缩,而是更猛烈地抨击朝政、揭露他的丑行。他便继续搬弄是非,令天启皇帝相信那些东林党人依旧在攻击皇帝,便拆毁了江南的多处书院,杀害了大批的东林党人。

东林党人的悲剧在于,他们认为御史的天职就是惩恶扬善,大臣的天职就是辅助君王“亲贤臣,远小人”,但是丝毫没有想到作为朝中的獬豸,他们如果不能讨驯养者的欢心,就难以保全自己的身份,甚至生命。

做一个桀骜不驯的獬豸,需要付出代价,有时候是身家性命。

在古代,为军队驯马的人对烈性马的驯养方法就是:先使用自己的骑术去驯服马,让马可以听从自己的使唤;如果不成功,就用强力慑服马.去除马的野性;如果依然不成功,就只能放弃驯服这样的烈马,把它杀掉。因为这样的马如果被敌军获得并驯服,战斗力一定会超过己方的马。

把这种思路推而广之,意思就是,不驯服于自己、不能为自己所用的,无论是宝马还是贤臣,最后都要予以处决。魏忠贤显然深谙此道,对于不能为自己所拉拢、利用的东林党人,就进行了血腥的清洗。

反过来说,东林党人即使再桀骜不驯,只要触怒了驯养者和希望驯服他们的人,就会受到迫害,这些桀骜不驯的獬豸,最后只能哀叹生不逢时含恨而逝了。

每个人都有他的弱点,无论你已经多么强大,也有你的弱点可能被对手发现。隐蔽起自己的“树叶”,去寻找对手的“树叶”。人生就是一个控制与反控制的过程你不控制别人,就要被别人所控制;你不厘定自己的人生轨迹,那别人就会“帮你”设计一个人生轨迹,他会把你引到什么方向呢?

同类推荐
  • 唐密真经

    唐密真经

    此爱情真龙伏藏,无上瑜伽巨型神话史诗真经《真龙伏藏·唐密真经》共分十部500万字由诗歌和白话著成,为爱情真言圣典佛经神话,故事以真龙和神龙无上绝对的真经爱情为主线,出场神话人物10000人,其中男神7000人,女神3000人,共计1万神,总统摄显密一切佛经圣典和所有宗教一切显密体系的所有神话,封印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大型爱情故事:详述法界不同根性神佛妖魔,为了自己神圣的爱情阴阳大战的真经故事,揭示宇宙真理,人生生老病死轮回真相,歌颂无上绝对纯粹正确美丽的爱情价值观,此爱情神话伏藏出世,乃众生之福以利万世万民。在此网站布施驻站第一部真经圣品,以积个人无量爱情功德福报。
  • 明末第一镖

    明末第一镖

    一个小人物、因为一场意外回到了明末,不会发明超时代的科技、只有一知半解的历史知识,和一点热血、一心只想带着自己亲朋如何逃离乱世~~~~。
  • 史上被封杀的卧底事件

    史上被封杀的卧底事件

    战争不仅是勇气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智慧与智慧的争斗。“上智为间”,“用间”是对人的智慧和勇气的综合考量。据记载,在古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二世的碑铭中,已使用了“间谍”一词;古代印度的谍报理论比较发达,在《吠陀经》和《政事论》中都有论述;希腊人对间谍的使用历史悠久,很早就发明了一种称之为“天书”的密码通信;被尊为历代兵家之祖的孙子在战争中非常重视间谍的作用,他在《孙子兵法·用间》篇中写道:“故用间有五: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问,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 力挽大唐

    力挽大唐

    美人如云,万般感情,猛将如斯,战场上见高低,谋士诡计,看我一一破解,我就是黄巢的侄子,看我如何抱着黄巢大腿,走向人生的顶峰。绚丽的打斗,媚眼如丝的怀中美人,大气磅礴的战争布局,最重要的,在这里,你热血,你澎湃,你激动,看我横扫神州,踏遍天下。******************************************500人超级书友群:180279072
  • 明末清初那些事儿

    明末清初那些事儿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主要体现在宗室乱政、奸臣弄权和宦官专政三个方面,这些势力集团,是中国历代为世人所痛恨的腐朽势力。他们僭越弄权,互相利用,残害忠良,这些直接导致了大明王朝政权的分崩离析和内部的朋党林立,也是以后党派攻汗,农民起义乃至王朝覆灭的根源。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由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王朝。从明朝的灭亡到清朝的崛起和兴盛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王朝的覆灭往往正是新的王朝建立。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历朝历代概莫能外。此书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史事,衷心希望它的出版能让你更多、更准确地看清明末清初间君臣以及义军的诸多举动背后隐藏的玄机。
热门推荐
  • 故都星辰

    故都星辰

    从小体弱多病但意志坚强!与天争命从家里一无所有经过他的努力变身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富贵一族
  • 那些人那些生活那些故事

    那些人那些生活那些故事

    转眼即逝,很多故事都会留存在我们心中。用文字表达自己那份最深的感触
  • 不灭不败

    不灭不败

    剑技?魔法?在这片大陆上拥有无限的可能,自成一宗的流派?还是相互融合的神技?只有强者为尊!
  • 异世妖娆世子妃

    异世妖娆世子妃

    当云兮潆决绝的她穿越到懦弱的她身上……他的命运是否被改写
  • 空间·边缘·对话: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论

    空间·边缘·对话: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论

    本书为西北民族大学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配套经费赞助项目。全书分为三部分:世界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汇集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专业学术论文20多篇,从文本的角度深入解读有影响的世界文学作品,并结合中国文学研究的成果从比较文学的视野展开,有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
  • 郎骑竹马来,青梅很坏他很乖

    郎骑竹马来,青梅很坏他很乖

    【全文免费】她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两人从小一起玩到大!第一次开始学习多音字时,她弱弱的问道“卿哥哥是不是代表要亲哥哥呢?”某腹黑男回答道“没错!”无意中亲到他时,他一整天不理她。无奈之下便答应让他吃她一回,当初不当回事。可是等18岁时刚洗完澡走进卧室,某男顺势将她压在身下。“你……你要干嘛?我头发还没吹干!”他在她耳边说道“我要吃掉你!”
  • 逸山少年

    逸山少年

    那一年,魔宫派出十余名资质上好的年轻少年,潜入正道领袖剑门门下,其中有一个少年,名字叫云弈。
  • 走·调

    走·调

    《走·调》是廖隽嘉首部旅行文学随笔集。分为“法国篇”和“肯尼亚篇”两部分。法兰西之旅沿着法兰西的红酒之旅路线展开,经过了兰西亚、博纳、阿维尼翁、卡奥尔等几个不太出名的小镇,从细微之处透视法国田园风光,体验了更原生态、更真实的法兰西生活。肯尼亚之旅则记录了非洲土著音乐背后的故事。
  • 从新来过:我一直爱你

    从新来过:我一直爱你

    叶沫决绝的留下一个背影,他伸出手去,却没跟上他。三年后的再见,叶沫的计划,唐琦的愿望成真。再次回到以前,是否能抓住爱情,重新来过、
  • 魔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