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9100000016

第16章 智读毛泽东诗词·军事智慧(7)

据说,当年率领工农红军过六盘山时,毛泽东一边给身边随行人员说古论今,一边观赏着六盘山的风光山色。在越过一道山卡之后,他转过身挥手招呼同志休息,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习惯地用右手摘下帽子,伸开双腿,一边歇息,一边眺望远方:“这真是个好地方,以后可以好好地写一写。你们看,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飞,六盘山的景色多好啊……”词章还没有正式发表,就已经在陕甘宁边区流传开了。

14.菩萨蛮大柏地

菩萨蛮大柏地①

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②,

谁持彩练当空舞③?

雨后复斜阳④,

关山阵阵苍⑤。

当年鏖战⑥急,

弹洞前村壁⑦。

装点此关山,

今朝⑧更好看。

【语词注释】

①大柏地:位于江西瑞金城北60公里的一座小镇。

②赤橙黄绿青蓝紫:雨后常出现彩虹,虹会呈现出美丽的颜色。

③谁持彩练当空舞:是谁拿着这样的彩色丝带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呢?这里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战斗胜利后的欢悦心情,“练”指的是白色的生丝织品。

④复斜阳:天空中再现将要落山的太阳,见温庭筠《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⑤关山阵阵苍:“关”即古代在交通要道或边境出入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这里指关隘山岳,见《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雨后的黄昏中落日或强或弱,忽明忽暗或射到或者射不到,关山的颜色也忽明忽暗,呈现出一阵阵苍翠颜色。

⑥当年鏖战:“当年”为1929年,“鏖战”即紧张激烈而艰苦持久的战斗,见《新唐书·王翊传》:“引兵三千,与贼鏖战。”

⑦弹洞前村壁:指穿透了村前的墙壁,见唐代杜甫《绝句》:“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

⑧今朝:本意指的是今天早晨,在这里面引申为如今,见《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抚今追昔】

该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目前所见有一幅手书,无标点符号和标题。

1929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当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主力下山,意图将敌军引离井冈山。在这一年的大年夜,国民党赣军独立第七师刘士毅部尾追到瑞金,又气势汹汹地尾追到大柏地。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不利,直至2月11日,才得以在大柏地痛歼赣军刘士毅两个团以打破危局。当时,毛泽东命令一支小部队边打边退,逐渐将敌主力诱入了大柏地。早已隐蔽在此处的红四军主力突然向敌人的主力发动攻击,经过数小时激战即获得全胜。这次战役俘获敌团长萧致平、钟桓以下800余人,并缴获大批武器,这是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创建之始。

这首词是毛泽东1933年重经大柏地时所作,作者当时的感觉是:“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陈毅当年向党中央所作《关于朱毛红军的历史及其现状的报告》中说道:“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的战争。”1930年秋,王明从莫斯科回国,并于次年取得党的重要领导权。1932年10月,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指挥下,中央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免去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会后,毛泽东“暂时请病假”,去做地方工作。“毛泽东服从组织决定,来到福建长汀福音医院休养,临走,他对前来看望的周恩来说:“前方如有急需,可来电,我即来。”

毛泽东在福音医院休养到次年1月,随后即到瑞金主持中央政府的工作。一个月之后,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迁至苏区,同时“苏区中央局在福建反对所谓‘罗明路线’,3月又在江西批判邓小平、毛泽东、谢唯俊、古柏,这些斗争实际上都是对着毛泽东的。”毛泽东这次旧地重来,已是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之后,临时中央也已被迫迁入中央根据地,蒋介石又在部署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了。面对这样的局势,毛泽东感到忧心忡忡,但其诗仍不失豪放品位。

1933年上半年,毛泽东在根据地内普遍开展了“查田运动”,巩固了土地革命的成果,加强了根据地建设。同时还“抓紧时间阅读马列著作,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他就是在这一时期读的。”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他始终保持乐观精神。后人曾填《渔家傲》一阙云:“七字联珠难再遇,斜阳雨后拈温句。旧地重来秋几度,天无语,关山阵阵青如故。漫道路长嗟日暮,闻鸡久听南天雨。遥指当年鏖战处,穿庭户,弹痕点点从头数。”

【智读笔记】

纵观近现代中国历史,最初是资本主义的野蛮的非正义侵略打断了中国自身发展的历史轨迹,冲击着独成系列的文化传统。中国第一次遇到了与其完全不同的强大的威胁着生存的文化,并发生了剧烈的冲撞,这又同中国社会内部守旧和革新两股力量交织在一起形成文化大冲突。当时的中国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固守已有传统、拒绝西方文化;抛弃传统文化全盘西化;大胆地面对新文化,在冲撞之中接纳吸收,完成对自身的改造,如凤凰在烈火中得到新生。

前两条路历史已经证明走不通,只有后一条路才是通向独立富强的道路,这是国际列强所无法阻挡的,革故鼎新以政治之变革首先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后进一步吸收和借鉴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的文明成果,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中国,这就有个中西文化结合的问题。毛泽东天才地将己的路,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思想框架。

其实在很早以前,毛泽东就意识到独立的历史和时代价值。当时新民学会有一个争取湖南“独立”的纲领,这个团体对北洋政府感到厌倦,认为湖南和北京脱离就可以迅速地现代化。这事实上包含了诗人青年时代对中国社会的了解。纵观以往的历史,很多名人仅仅由于生前未发表的著作的公开,就可能被后人重新解释。比如说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此后又被伯恩斯坦等长期隐匿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前苏联和德国整理出版,“马克思第二次降世”、“两个马克思”的观点迅速播散,从风仆仆的斗士到愤世嫉俗的道德家,马克思至少是多了一副面孔。

此后,马克思在1879─1882年间阅读柯瓦列夫斯基、摩尔根等人类学著作时所做的笔记和摘要公开发表,结束了对资本主义批判的主题,转而对行将毁灭的古老文明的崇高忧思缅怀的“第三个马克思”降临现代世界,马克思成了经济学家、革命家、道德家、人道主义人类学家、浪漫主义者。而当毛泽东生前从未公开的读书笔记大量公开面世时,这个毛泽东还是那个毛泽东,从早岁笔记到暮年语录,其思维方式的人生哲学极为连贯,正如《大柏地》的作者同当年新民学会的青年俊杰在国家独立问题上有着过程上的前后一致。

诗人豪情依旧,在运筹帷幄中调整和变化的仅仅是策略、手段、方式。“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何等的超然!“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革命浪漫主义豪情与杰出诗人的战斗激情浑然一体,情、意、境、理融汇贯通,气势如江河奔腾。“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诗人在昭示共产党和红军是民族革命的先锋。他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深知“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王鞭”,何况“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还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那是一定的了。

诗人的题材广阔丰实,其高尚磊落的胸襟也反映在诗作中,蕴藏着睿智深邃的人生哲理。因为“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种大我的品位着实有着永恒的超越意义。

15.五律张冠道中

五律张冠道①中

1947年

朝雾弥琼宇②,征马嘶北风③。

露湿尘难染④,霜笼鸦不惊。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⑤。

踯躅⑥张冠道,恍若塞上行⑦。

【语词注释】

①张冠道:诗人在陕北转战中经过的一条道路,1947年3月,胡宗南指挥国民党14万余人,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3月18日晚,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撤离。

②弥琼宇:弥漫在天空玉宇之中。

③征马嘶北风:战马在北风中长鸣。

④尘难染:尘土难以沾染到衣物。

⑤须眉等银冰:胡须和眉毛就如同白冰一样。

⑥踯躅:也即徘徊不前。

⑦恍若塞上行:就如同在北方长城内外行走一样,这里指张冠道的自然环境如同塞外,暗含环境艰难军情紧急之意。

【抚今追昔】

该词最早发表于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版《毛泽东诗词集》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两周之后,毛泽东就飞抵重庆,就和平建国问题同蒋介石谈判。当年10月10日,“双十协定”签署,可是次年6月,国民党军队就进攻中原解放区,撕毁了国共两党的停战书,内战全面爆发。毛泽东制定了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为主的方针,经过8个月的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迫使国民党放弃了全面进攻的计划。而国民党于1947年上半年将进攻的重点放在山东和陕北。当年3月,胡宗南奉蒋介石之命,纠集34个旅25万人准备从南、北、西进攻仅有2万人防守的延安。

战前,毛泽东坚持自己留在陕北与敌人周旋,提出“东不渡黄河,北不过长城”。与此同时,决定刘少奇、朱德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到华北开展工作。叶剑英、杨尚昆主持中央后方委员会,转移晋绥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则率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留在陕甘宁边区,指挥全国各战场的军事行动。3月13日拂晓,敌人分兵两路同时自宜川、洛川一线向延安发动进攻,保卫延安的部队依托既设阵地,节节抗击进攻的强敌。国民党空军出动45架飞机对延安实施轰炸。彭德怀急调新四旅一个团守卫延安机场,准备歼灭空降兵,并劝说毛泽东尽早撤离延安,而毛泽东说自己要做最后撤离延安的人。

3月18日晚,毛泽东随最后一批中央机关人员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延川、清涧、子长、子洲、靖边等县,此前毛泽东强调: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敌人进入延安,就要分开兵力,这样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消灭,“要告诉同志们,少则一年,多则三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当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以主力一部强渡黄河,向大别山进军,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

毛泽东的预言实现了,一年之后的4月21日,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毛泽东在致电西北野战军中说:“去年三月十九日国民党匪军占领延安的时候,我们就断言,这种占领将标志着国民党匪军的失败和中国人民的胜利,一年多来的一切事变,充分地证明了这一断言。”

该词创作于诗人撤离延安之后不久,毛泽东对敌我双方的了解深刻,他认为陕北是革命老区,群众条件好且地理条件独特,回旋余地很大,安全没有问题。但敌人是否完全遵从于我军的调度,是否最终被我军打败,还要等待时日来验证当初的判断。

【智读笔记】

谈及解放战争的胜利,似乎不能忽略此前的延安整风,其主旨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学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自从1937年9月,经过10余年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试验田”。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毛泽东集中研究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民主制度。《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文件法规以及民主制度对很多问题都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由于实行廉政,边区民主空气浓厚,人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这时的边区到处充满奋发有为、积极进步的盎然生机,而国民党统治区却是萎糜颓废的情景,“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这是国民党区域的特色之一。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中国解放区的特色之一。”因此陕甘宁边区代表着中国的前途和希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了宝塔山下,极大地充实了革命力量。

“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他们的思想中、行动中,没有丝毫消极态度。他们完全不怕困难,他们像生龙活虎一般能够征服一切困难……这种精神对于那些一遇困难就唉声叹气的,就缩手缩脚的人们,对于那些办事不认真,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人们,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这种精神下,延安同志们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的。他们对于他们所领导的延安全县人民群众的情绪、要求及各种具体情况是充分了解的,他们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他们有很好的调查研究工作,因而他们就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群众的艺术,他们完全没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与党八股”。诗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从党的最终的奋斗目标出发,号召全体党员干部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正是依靠这些精神,党领导人民群众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战争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和人民关系。为此,当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毛泽东指出关键在于国共两党的合作。

“十五年来的中国政局,国共两党的关系是决定的因素。1924年到1927年的两党合作,造成了第一次革命的胜利。1927年两党的分裂,造成了10年来的不幸局面。然而分裂的责任不在我们,我们是被迫转入抵抗国民党压迫的方向的,我们坚持了解放中国的光荣的旗帜。现在进入第三个阶段了,为了抗日救国,两党必须在一定纲领上进行彻底的合作。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这个合作算是成立了,问题在于双方承认一个共同纲领,并在这个纲领上行动起来。”“我们正在提议改造政府机构和军队制度。为应付当前的紧急状态,我们提议召集临时国民大会。这个大会的职权,应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由它决定救国方针,通过宪法大纲,并选举政府。我们认为抗战已到了紧急的转变关头,只有迅速召集这种有权力而又能代表民意的国民大会,才能一新政治面目,挽救时局危机。这一提议我们正在向国民党交换意见,希望得到他们的同意。”

同类推荐
  • 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

    看着一本小书渐渐成形,心头荡起异样的感觉。曾经以为能写书出书的人,都天然地靠文化近些。其实,这年头的文化渐行渐远渐无书。不由地想起马未都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过的话,“现在的书大都是伪书”。《一心不乱》不是别人捉刀的假书,不是盗版书,只因为骨子里虚荣,只因为我总是私下里盘算,心乱如麻,它将不可避免地带有伪书的色彩。
  •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80封信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80封信

    快意恩仇的男人对女儿是如此温柔,即便身处牢狱也关心备至传授知识。一句“亲爱的小文”包含多少父爱!大坐牢家李敖给女儿的80堂趣味英文课。快意恩仇的大男人写给小女孩的80封温情亲子信。来自监狱,最有趣、最温情、最寓教于乐的感人家书。
  • 铁屋中呐喊

    铁屋中呐喊

    这本书不是宽容的,它可能会得罪一些老前辈;这本书也不是成熟的,它通篇充满了反叛与偏执。然而让我们一起重温鲁迅先生的教诲吧——“以为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每一本书,从每一个人看来,有是处,也有错处,在现今的时候是一定难免的。”
  •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一枚钉子前进

    一枚钉子前进

    汉语诗两大精髓是意象化与音乐性,这从“神韵”两字中就可以体会到。意象化有共同的语言学、超语言学、逻辑语言哲学基础,音乐性的资源更是储藏在丰富的汉语自身,汉语新诗完全可以传承古典诗歌既要吸收异质又不能丢掉自我,既要有非凡的智慧,还要有更多“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作一句空”的人共同努力。我相信这样的努力不会白费。
热门推荐
  • 霸爱成瘾:一吻总裁误终身

    霸爱成瘾:一吻总裁误终身

    因为和一个凤凰男相亲,沐娇不但见识了什么叫直男癌,还白捡了一个霸道总裁做男朋友!明明说好是隐婚,为什么每天都要和总裁去头条上秀恩爱!更没想到的是这个总裁还有两副面孔,平时一本正经的高岭之花,一到晚上就化身野兽没完没了。“禽兽!”沐娇悲愤欲绝。“我这是用身体来证明我有多么爱你!”某野兽无耻道。
  • 掌天帝缘

    掌天帝缘

    这个世间,个人能做到的事只有一部分,要想称雄称霸你的手中要有一支让所有的人颤抖的利器------道兵
  • 长生的猪

    长生的猪

    万物有灵,皆可长生。所以夭者,失其本性也。
  • 白狐传说

    白狐传说

    她奄奄一息,他说你不会死,她果真好好的活了下来。他说,以后你只能呆在雁回阁,她疑惑之下亦听从了。就连她最最要好的小青,他也将之禁固起来,她……忍了。他说,不准跟魔族之人来往,她气鼓鼓的,却阳奉阴违了。她为毛神马都要听他的呢?她才不听!他教她很多很多东西,却并不让她有任何用武之地,从开始起,她便没有细想他为何会待她与别人不同,她懵懂的以为,他对她动了情,却不想当一切秘密被揭开,她会那样怒不可遏。原来一切都是一场阴谋,既然如此,那便仙挡诛仙,佛挡杀佛……新书首发,求各位亲支持,谢谢……
  • 气场:气场决定成败气场改变人生

    气场:气场决定成败气场改变人生

    本书内容包括:做你自己,才能有自己的气场;王者心态诞生王者气场;让气场步步飙升的心灵拓展术;气场圈决定人脉圈;气场力等于影响力、气场富了,你就富了;,拥抱成功人生等。
  • 滟夫人:色遍天下

    滟夫人:色遍天下

    前世不谙世事,此生色胆包天。头发要整,脸也要整,她才知道做人娘亲做个主母是多么不容易。不知是否技太差漏洞百出,早有人知道这鹤发鸡皮老妪是绝艳妖娆的她,于是三个绝美妖孽找上门来!
  • 盛宠之佳妻袭人

    盛宠之佳妻袭人

    十年后,那个人回来了。骆雨笙站在那个人的面前,看着比十年前更加成熟的他,强忍住内心的思念和爱意。那个人一点点的靠近她,打动她。骆雨笙会回到那个人的身边吗?他是商场上只顾利益的冷酷商人,她是职场上的励志丽人,他们就这样再次重逢。长路漫漫,追妻路漫漫。爱情本就是世界上最纯粹的东西,无论发生过什么,彼此相爱的两个人终究会跨越时光重新在一起。“老婆,我们有证了……”“嗯,然后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实施造人计划了?”某男暧昧的暗示,解开衣扣,对她露出古铜色的肌肤和性感的腹肌。骆雨笙顿时蒙了。传说海龟程少温文尔雅,从来都是正经的人。传说海龟程少换女人换衣服,还说不和身边的女人扯证。果然,传说不可信。眼前这个和她扯证并且满嘴黄話的人,绝对不是传说中的海龟程少!
  • 消失小事

    消失小事

    两位男主到处游历,各处发生的一些残心虐恋。一只清心寡欲,却异常护短。一只重情重义,却异常贴心。两人携手走天下~~看遍江河秀丽,人间百态。相濡以沫,最后相忘于江湖
  • 默默侠骨情

    默默侠骨情

    明末红丸迷案,万千诡奇疑云。时局波澜壮阔,江湖暗流涌动。痴情梁上君子,苦恋暴走魔头。妖女面具之下,匿藏倾世容颜少年巧得神功,斗破乱世群雄。执念天下苍生,不料人心无常。爱别离,伤心头,难为一笑泯恩仇。守情谊,逆天行,尽在脉脉侠骨情。
  • 一本书读通中国文化(最新版)

    一本书读通中国文化(最新版)

    《一本书读通中国文化(最新版)》从天文科技、民族服饰、古代政制、饮食文化、诗词杂赋、中医养生等十三个方面以全景而广泛的视野展示中国文化,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知识堆砌书,而是一幅绚丽多彩、深入浅出、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文化知识的篇章。书中包括名家的经典论著、真实的感人故事、通俗的知识讲解等。全面而又深入的介绍和展示文化的由来、发展、变化及影响,使读者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