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2600000013

第13章 北京文人的书房

也许,该谈谈我所认识的北京文人们了,该谈谈北京文人的书房了。

关于书房,梁实秋先生说过:“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书香是与铜臭相对峙的。”他接着又补充道:“书房的大小好坏,和一个人读书写作的成绩之多少高低,往往不成正比例。有好多著名作品是在监狱里写的。”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他例举了宋春舫在青岛的揭木庐、周作人在北平八道湾的苦茶庵以及闻一多、潘光旦等大学问家风格迥异的书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令人心神向往,向往于那翘檐明窗下隐去的一代名士风流。

半个世纪过去了,文人的身份、文人的心态乃至文人的价值,在倾斜的天平上屡经修改,惟独书房在文人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一如既往。它依然是心灵之鸟寄托的穴巢,是冶炼精神钢铁的熔炉,是远离尘嚣的个人主义王国和抚摸天堂的捷径,是独钓寒江雪的旷古渡口。所以说要想了解一位文人的内心世界,最好去他的书房,他的心事正如他的藏书,是不轻易向路人展览的。

在北京,老一辈文人中给我印象尤深的,首推汪曾祺在城南蒲黄榆的书房。那是临街的一座塔楼第十二层的一套两居室,西向的小房间辟作读书、写作的场地。一架学生式的单人木板床,一张过时的朱漆写字台,一只供客人坐的绿绒布旧沙发,仅此而已,剩下的就是布满案头枕畔的书了。几年前我坐在那只旧沙发上,采访汪曾棋——北京的青年文人们一般尊称其“汪老”,关系更亲密的则可直呼“汪老头”(不是“老汪头”)——汪老和我交谈,说起某个精彩的典故,还不时从书架抽出一本古籍查阅以作佐证。这是一位治学极严谨的老人,我估计他写文章时也经常这样调兵遣将。我们交换烟抽,我的是万宝路,他的则必云烟无疑——他曾有“宁减十年寿,不忘红塔山”的山盟海誓。我啜了一口盖碗茶,肯定是龙井。汪曾棋的书房虽不乏名烟好茶,却并未见什么古董、玉器、字画,桌上的文房四宝也是普通货——这大大出乎我意料。估计这些他全装在脑子里吧。读汪曾棋的文章,却是字字珠玑。我当时正痴迷于《蒲桥集》,从书名可知全是汪老在蒲黄榆的书房写下的——蒲黄榆远近无大水,故只有一座新建的立体交叉桥、一座旱桥,也聊胜于无吧!这间房子是有福的,一个绝顶聪明的大脑曾经在屋顶下呼吸,而那么多的美文都是从这个脑袋里诞生。我也是有福的,因为我曾经在这间房子里做客。

看过汪曾棋的书房,依此类推,可以想象出张中行的书房、王蒙和刘心武的书房(我下面提到的邱华栋是刘氏“绿叶居”的常客),乃至钱钟书的书房。钱钟书自称姓了一辈子钱,故不为钱所惑,但对书却情有独钟。精神富翁的书房。两袖清风的富翁。

在我认识阿坚之前,就知道阿坚的书房了。那是北京城里惟一不上锁的书房,主人不在家的时候,也可登堂人室,也有烟酒相待,这简直堪称传奇了。在卧佛寺的青春诗会上,我和阿坚一见如故,所以分手时,他在小纸片上给我留了地址,我举到眼前细看:西单玉米胡同甲5号。再路过西单,便想到找阿坚。阿坚难找,玉米胡同难找,我七绕八拐,穿过无数条明清风格的胡同,才找到那根“啃不动的老玉米”——原来是快废弃的死胡同。按门牌号码在一座灰蒙蒙的四合院前站住脚,推门进去,发现西厢房果然没上锁,喊了两声“阿坚”没见回答,便遵照规矩果断地闯进去了。从外面看破落得像70年代的防震棚(或牛棚),进门后眼睛一亮,四堵墙全是书架,写字台破旧得估计是乡村小学用过的,但上面按秩序摆有法国威士忌、北京二锅头、通化葡萄酒和青岛啤酒,供来客根据各自口味选用,烟则是阿坚一贯抽的骆驼。桌上的留言是:主人暂外出,请客人自由。空白处已有几批等不及的客人潦草的书法,某某来过了之类。其中包括我熟识的邹静之的签名。我今晚没节目,便斟了半杯洋酒坐等阿坚,同时浏览书架上阿坚的收藏。这酒鬼读书真够杂的,好在他写诗也颇有李白之风。

这就是阿坚的书房,比一辆面的大不了多少,且又是解放前的老房子,天花板上有蜘蛛网。地面是红砖砌的,凸凹不平。除了书与烟酒,惟一的值钱东西怕算是床头的一台松下音响。即使这样,敢于将房门敞开也接近于魏晋风度了。常有朋友来西单逛商店逛累了,便找到阿坚的书房歇脚。阿坚经常不在家,但客人却从没断过。书偶尔也少过几本,但十天半月后又不知被谁归还原处了——文人中虽出现过孔乙己,但也仅限于窃书店里的书,而不会在朋友书房中夺人所爱,何况这又是充满友好与信任的书房。酒瓶里的水位每天都在降低,但经常还会多出几瓶酒或半条烟来(是被免费招待过的朋友下次来时自愿回报的,而且不留名姓)。阿坚的书房不上锁,简直近似于乌托邦了,主人和客人都会写诗,觉悟也都很高。朋友们来这儿借烟、借酒、借书、借光,据传说还有没住房的新婚夫妇来这儿借床的——反倒把主人反锁在门外了,阿坚蹲院子里足足抽了半包烟,那柄顶门的老铁锹才被挪开。阿坚的书房是人间神话,举世无双。

关于书的痛苦至少有两种,即爱书却买不起书和买书却没地方摆书。段华就被后一种痛苦深深困扰。段华最好的一篇文章是写孙犁的,写孙犁的芸斋。但他本人想象中的书房,至今还是空中楼阁。段华住报社的集体宿舍,而且和某位山东大汉合住一间。段华块头小,不占地方,但他那些藏书太占地方了。我穿过筒子楼堆满杂物的黑漆漆的走廊,找段华的书房,而段华正在楼梯拐角用煤气罐做饭。寝室实际是由两张床构成的,两位主人割江而治:段华的床铺至少有三分之一堆满了书,床下也塞满用麻绳打捆的书;另一位老兄倒对书看得很淡,但很明显是体育爱好者,半堵墙上挂满拉力器、羽毛球拍之类,甚至还有一柄未开刃的鳄鱼皮鞘鬼子刀,就差贴一幅“武运长久”的墨宝了。星期天,段华去院子的太阳地里晒受潮的书,花花绿绿摊了三层台阶,傍晚收回时发现少了本欧文·斯通的《梵高传》。段华在公共汽车上被偷了钱包倒很豁达,这回丢了本《梵高传》却心疼得想跳楼。四处给朋友打电话:“谁有《梵高传》,高价卖给我。”因为新华书店几年前就脱销了。跟段华借书比借钱难,他就像怕别人爱上自己老婆一样怕你看上他的某本书。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段华没有金屋藏娇。段华老是梦见单位分房子,段华老是梦见让超载的藏书住在新分的房子里,自己却花钱住末流旅馆。书比人更需要有个家。

段华好歹还有半壁江山,小说家邱华栋则连个门儿都没有,只能在小说中找家了。华栋大学毕业托运行李,共10箱,除一副旧铺盖卷,其余全是书。9箱书坐火车横穿半个中国,浩浩荡荡来北京了。邱华栋率领他的兵团在北京城里四处流浪。华栋的书房是露天的,就像吉普赛人的马车是敞篷的。华栋来北京租房子住,平均每年搬三次家,每次都雇一辆平板车运书,自己骑自行车跟在“板爷”后面,满头大汗,一副拖家带口的样子。厂桥、怀柔、劲松、方庄、红庙,地图上的好多居民区都曾是他的流动驿站。前一次搬家给书打的捆,绳还没解开呢,又要搬家了,于是索性把书成捆成捆地堆放,房间永远像烧炭党的秘密军火库。华栋自己,已经出4本书了,今年又将同时出3本书。华栋买书、读书、藏书,自己也写书、出书,可惜没有女朋友,没有红袖添香。华栋对爱情要求太高,我劝他:“别太清苦了,不妨找个过得去的先凑合吧。”这位来自新疆的小伙子一脸迷惑:“你的意思是要我骑着马找马?”不愧是游牧民族的后裔,连谈论爱情都套用草原上的理论。这番对话发生在华栋的临时书房里,没有凳子,我俩各坐在一捆书上——中间摆酒、茴香豆和羊肉串的桌子也是用书摞起来的。

关于北京文人们书房的话题,是永远说不完的。在这样的时代,怎样抑制住浮躁,而保持精神上的清高与超脱?我无法正面回答。我只知道,假若命运开一个天大的玩笑,使我这文弱书生堕入牢笼,如果善良的狱卒不仅送来一日三餐的粗茶淡饭,还能供应散发油墨香的新书——我肯定不至于饱受度日如年的煎熬。铁窗纵横,制约不住思想者放飞的衔泥之燕。监禁的岁月,也会被我改造为鸟语花香的书房。这,已是我就读书之乐所能打的最荒诞的比喻了。如此假设一番,我油然地产生一种悲壮。

假如自我囚禁,不得不求助这铜臭利熏的世俗环境中洁身自好的最佳良方,那么清贫朴素的书斋生涯,则是文人一砖一瓦精心构筑的单人牢房了,空中楼阁,遗世独立。精神的扩充与加固,足以构成抗衡物质压力、抗衡人世间一切威胁利诱的防御工事。一卷在手,心静自然凉,胜似雄兵百万……我相信在喧嚣的世界上,在世界的角落,有许多座这样青灯黄卷、宁静肃穆的单人牢房。我相信在茫茫人海中,有许多位这样孤军奋战的服役于美神的囚徒,被美判了无期徒刑的幸福的囚徒。

同类推荐
  • 聊将锦瑟记流年:黄仲则诗传

    聊将锦瑟记流年:黄仲则诗传

    在《聊将锦瑟记流年》中,安意如以她那一贯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对于黄仲则诗歌和人生经历的精辟评析,并将其与秦汉以来最优秀的诗人、最经典的诗词作对比,真实重现诗歌圣子不世出的才华、悲惋曲折的一生。
  • 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

    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

    抗日战争初期,在我国北方,中日两军曾进行过一场抗战初期规模最大的战役——太原会战。这场会战虽已过去了数十年,然而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直到今天才随着《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作者的笔被披露:一向闭关自守的土皇帝阎锡山举起抗日的大旗;毛泽东看好山西;平型关下林彪让世人大吃一惊;最高当局首次下令处决“作战不利”的中将军长;郝梦龄忻口战死,成为中日交战后第一个血洒疆场的军长;南口之战,平型关之战、忻口之战、娘子关之战、太原守城战,每一仗都洒尽了英雄血。作者亲临旧战场,听数十位亲历者畅谈,以纪实文学的形式第一次描述了这场宏大而壮丽会战的全程全景。
  • 莫言讲演新篇

    莫言讲演新篇

    本书从属于《莫言美术馆系列》由莫言发起,汇聚了“当代最富影响力的美术家、收藏家、设计家,以文字表达对艺术的感悟、思考与创作中的得失。描写了艺术如何既偶然又必然地改变了他们生命的道路。”这是延伸在美术馆之外的修辞空间,是感知艺术创作的“现身说法”。而莫言心声系列正是其中的一套书,包含《莫言散文新编》、《莫言讲演新篇》、《莫言对话新录》三本。小说之外的莫言,思维睿智、谈吐文雅。文章在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中阐述作家莫言的思想情感。本次收录丛书完整展现了小说之外的莫言。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
  • 挑灯楼夜话

    挑灯楼夜话

    本书汇集了百余篇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多彩,以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散文、故事、诗歌、小品、报告文学等多种体裁予以呈现,是作者毕生心血之所集。
  • 生活之甜系列:很老很老的童话

    生活之甜系列:很老很老的童话

    本书是“生活之甜”系列丛书之一,全书所收录的老童话,不是老生常谈的身边故事,而是一个个富有正义感和冒险精神的神奇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什么是真善美,让他们更健康的成长。
热门推荐
  • 千国艳后

    千国艳后

    因亲人的背叛,变得心狠手辣。她是一个小国家的女皇,心中却有宏图大志,盼望自己能一统江山,因此借助于一
  • 你好梦

    你好梦

    这是充满青春气息的故事,女孩子林君妍在高中生涯的生活。这里有她憧憬的迈入理想的台阶也有对朋友的全新认识,对青春懵懂感情的理性对待。这是一个理科全能学霸,英语烂成渣渣。这个女孩开朗大方,相貌出众。这个女孩有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别人的包容。此乃21世纪女汉子与“女神”双料是也。
  • 异能特工

    异能特工

    有一段青春荡气回肠,有一段经历刻骨难忘。一个普普通通甚至有些懦弱的少年,在得到异能之后,发生了惊天的转变。且看,他怎样在一次次曲折离奇的经历中成长,又怎样,凭借自己强大的能量,逆转世界的战况!总领天下?我没兴趣,我今生最大的牵挂,只有她。得此佳人,足享吾生!
  • 九幽寂元

    九幽寂元

    “太阳系是宇宙的灵魂垃圾倾倒之地,月球只是灵魂记忆清洗器,被它清洗过的灵魂,永远都出不了太阳系,哪怕你是一名修为高深的修仙者。”这是一个濒死的外星人所说的话...PS:若是觉得满意,请投出宝贵的推荐,若是不满意,请指正作者不足之处。万分感谢!
  • 九天世界之天武风云

    九天世界之天武风云

    一万年前天武大陆,魔族入侵生灵涂炭,武修陨落无数。大能者为制止浩劫不惜以身化巨石封印魔族通道。才得以保证大陆一万年的太平。
  • 马后炮

    马后炮

    农民工刘傲因祸得福得到最新研制出的“拯救美女校花”系统,从此过上牛掰、刺激又烦恼的幸福生活。古有防火防盗防师兄,今朝谈情说爱防逆推;纯洁校花,明星天后,靓丽警花,白衣天使,婀娜空姐,冷艳总裁,美女教师,漂亮女主播……不救不好,救了更烦恼,美女,我只要处的!
  • 旧爱新欢:总裁宠妻无度

    旧爱新欢:总裁宠妻无度

    第一段感情,她爱的单纯而认真,却不幸被人拆散,恩爱情侣分道扬镳,第二段感情,她爱的小心而隐忍,却最终逃不过离婚的命运,丈夫的软弱无能,校友的阴谋算计,婆婆的恶意刁难,上司的肆意报复,让她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难以脱身。身为孤儿的她,举目无亲,孤立无援,绝望寻死之际,他突然出现,如天神般拯救了她……
  • 塑造孩子爱心的情感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塑造孩子爱心的情感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塑造孩子爱心的情感故事》讲述了红包里只有一元钱、走过泥泞、感激、圣诞快乐等情感故事。
  • 那些年的约定

    那些年的约定

    这部书是写给tfboys和四叶草家人们的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O(∩_∩)O谢谢
  • 基础设施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基础设施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基础设施产业是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在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时,如何处理竞争与自然垄断的矛盾?本书基于沉淀成本理论和补偿理论,提出必须先依据沉淀成本的规模与沉淀的程度,区分哪些环节具有较强的自然垄断性,哪些环节自然垄断性已经弱化,并深入探讨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