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3000000029

第29章 文史典籍(1)

1.中国文字的起源新探

文字的出现是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密切相关。

我国殷墟的甲骨文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文字,这一点已毫无异议。所以,与其说殷墟甲骨文代表着中国文字的成熟,不如说其反映着文字载体的突然改变。众所周知,殷商国王十分重视记录、祭祀和占卜,而从事这些工作的巫师习惯于将文字刻画在甲骨上。虽然刻画甲骨文,不如“笔”书文字方便,但“笔”书文字或经日月磨损而踪影全无,或因载体腐朽而荡然无存,惟甲骨耐蚀、刻画深刻,方使大批甲骨文得以重见天日。

然而,文字发展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中国文字的起源应远在殷墟甲骨文之前,这一点已被不断涌现的考古发掘资料所证实,并得到国内学术界的公认。至于具体起源时间,目前尚有不同认识,几乎所有的中国和华裔专家都认为,良渚文化的多字陶文和龙山文化的丁公陶文已是文字,甚至是相当成熟的文字,只是对它们与古汉字的渊源关系等方面有些不同看法。而郭沫若、于省吾、李孝定和李学勤等著名专家则明确指出,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陶文或距今约4500年前的大汶口陶文即为中国文字的源头。他们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认同。

研究文字起源的学者认为:最早的文字应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图画,另一个是记号。而后者是更早的。由这两个来源所造的字就是象形文字和指示字。

根据考古学家发现,我国最早用刻画符号记事产生于仰韶文化早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300年)。在它之前的老官台文化(公元前6000年前后)产生了彩绘符号,这些彩绘符号画在一些钵形器的内壁,大约有10余种,有的似连续的水波或折线,有的只是单位的符号。这些彩绘符号都具有一定的记事意义。而图画文字最早则见于大汶口文化晚期。

大汶口文化分布在山东省、江苏北部、河南省东部一带,它显示了新石器时代当地原始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状况。大汶口文化的居民在前人刻木、结绳记事的基础上,开始使用了一种刻在陶器上的最初文字。大汶口文化中使用的陶文,时间上早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从笔划形体上看来,甲骨文又继承了陶文的某些造字的方法。那么,陶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吗?

在蚌埠双墩遗址(距今7000多年)出土的陶器上,多数刻画有符号,其符号、图画及含有符号的组合图画计有70多种,其中,除有相当数量的简单符号外,尚有鹿、网、阜、丘等六七种符号与甲骨文相近。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该遗址的刻画内容不仅丰富,而且含义明确,有关猎猪、捕鱼、网鸟、养蚕、种植等刻画内容,都可组成一幅幅“连环画”,此外,尚有若干特别重要的组合符号。所有这一切,都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绝无仅有的。

初步研究发现,双墩遗址捕鱼“连环画”中,鱼表示为一种简单而抽象的符号,业已摆脱了象形写法,而与这一符号组合成叉鱼含义的“刺”的符号,则与甲骨文和金文的“刺”字写法大体相似,这种“巧合”难道是偶然的吗?需要指出的是,双墩遗址虽已发掘了3次,但由于某些原因,至今未能找到遗址的居住区和墓葬区。既然仅灰坑就出土了如此丰富的刻画符号,其居住区和墓葬区所蕴藏的资料理应更加重要。鉴于此,等到双墩遗址得以全面发掘的时候,将会获得更系统、更丰富的刻画符号资料。中国文字起源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正期待着双墩遗址的进一步研究和发掘。

2.《孟子》的作者是孟子吗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或子居,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先秦著名思想家。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的。自从中唐韩愈著的《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惟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孟子》一共7篇,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此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然而,关于《孟子》一书的作者,历来有多种说法。

一、孟轲自著说。《孟子》的最早注释本,是汉代赵岐的《孟子章句》。赵氏在该书的《题辞》(即序)中说:“孟,姓也;子者,男子之通称也;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元代何异孙对此所作说明是:“《论语》是诸弟子记诸善言而编成集,故曰《论语》,而不号《孔子》。《孟子》是孟轲所自作之书。”宋代朱熹也从文章风格的匀称一致上,力证该书出自孟轲之手,他说:“《论语》多门弟子所集,故言语时有长长短短不类处。《孟子》疑自著之书,故首尾文字一体,无些子瑕疵。不是自下手,安得如此好?”清代阎若璩和魏源则从有无记述孟轲容貌上推断,《孟子》应为孟轲自著。阎氏在《孟子生平年月考》一文中说:“《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魏氏在《孟子年表考》一篇中云:“七篇中无述孟子容貌言动,与《论语》为弟子记其师长不类,当为手著无疑。”

二、弟子辑成说。唐代韩愈首先提出这一论点,他在《答张籍书》中说:“孟轲之书,非轲自若。轲既殁,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此后,宋代晁公武、清代崔述又补充了3条理由。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认为,《孟子》书中称诸侯都用谥号,“夫死然后有谥,轲著书时所见诸侯不应皆死”。崔述作《孟子事实录》认为,《孟子》所讲的历史事实和地理位置往往不合,“果孟子自著,不应疏略如此”。崔氏又认为,《孟子》对门人乐正子等都称“子”,“果孟子所自著,恐未必自称门人皆曰子。细玩此书,盖孟子门人万章、公孙丑等所追述,故二子问答之言,在七篇中为最多,而二子书中亦不以子称也”。

三、再传弟子辑成说。清代周广业认为,“此书叙次数十年之行事,纵述数十人之问答,断非辑自一时,出自一手”,是孟轲以其说传授于乐正子等,然后由乐正子及其门徒编辑成书的。

四、师生合著说。此说主张《孟子》由孟轲口授,其弟子万章、公孙丑整理成书。宋代朱熹、清代魏源是主张孟轲自著的,但都认为有孟子的弟子参加。朱氏指出:“恐是其徒所见,孟子必曾略加删定也。”魏氏也说是万章、公孙丑二人口授而笔之书。此外,《史记》中提到孟轲:“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今人杨伯峻认为,乐正子等皆称子,而万章、公孙丑不称,只能证明万章和公孙丑二人参与整理成书;《孟子》中提到的诸侯,死于孟轲之后的是梁襄王和齐宣王,但也仅后数年,万章、公孙丑整理时,当然要用谥号,从而进一步肯定了师生合著说。

诸说各有依据,但从争辩情况来看,似乎第四种说法较能为人们所接受,也更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3.《墨子》为何人所作

墨子(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宋国人,长期居住在鲁国。他的成就主要凝结在《墨子》一书中。由于此书存在纷繁驳杂的情况,哪些篇章属于墨子,哪些篇章系他的门人弟子作品,历来是一个悬而难决的问题。

有一种说法是从内容来看,《墨子》一书可分5组:从《亲士》到《三辩》7篇为墨子早期著作,其中前3篇掺杂有儒家的理论,应当是墨子早年“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痕迹。从《尚贤上》到《非儒下》的24篇为一组,系统地反映出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主体部分,《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6篇,专说名辩和物理、光学等内容,前人因其称“经”,定为墨翟自著,实际是后期墨家作品,这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的珍贵资料。

据《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记载,《墨子》是宋大夫墨子所作。但令人生疑的是,部分篇章涉及的史事时间跨度很长,而且很多篇章中有“子墨子曰”,其语气系他人引用墨子的言论而作为立论依据的,可见,《墨子》是间接反映墨子的思想,而不是墨子自己的作品。

到了晋代,隐士鲁胜为《墨子》中称“经”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4篇作注,并合称为《辩经》,认为这4篇是墨子亲自撰写的作品。

近人胡适在确定《尚同》、《尚贤》、《兼爱》、《非攻》等11篇章为墨子作品的前提下,提出《经》上下、《经说》上下和《大取》、《小取》6篇,是称为“别墨”的后期墨家的作品。其主要理由是:《经》上下等6篇与《尚同》等11题的篇章文体不同,理想不同,尤其是《小取》两称“墨者”,他人撰写的痕迹明显,很可能是惠施或公孙龙的作品,或者出自惠施、公孙龙同时代人之手。

胡适的学说一提出,就遭到梁启超、张煊等人的批驳。梁启超、方授楚等将《墨子》中的篇章分成5组:第一组为《墨子》卷一中的《亲士》、《修身》等7篇,因篇中杂有“甘井近竭,招木近伐”、“太盛难守”等道家语,故不是墨子作品;第二组为卷二至卷九《尚贤》、《尚同》等11题,每题3篇,应当有33篇,现仅存23篇,在流传过程中已有亡佚,这一组文章应当是墨家分为3派以后的作品;第三组为卷十、卷十一的6篇,其中《经》上下、《经说》上下,是墨子亲作,或其弟子记录墨子口述,《大取》、《小取》是后学所著;第四组为卷十一中的《耕柱》和卷十二、十三,是墨子言行的记录,体例与《论语》相近,是墨子弟子们辑录的,也是研究墨子事迹的第一手资料。第五组为卷十四的《备城门》、《备高临》、《备梯》等11篇,专讲守城技巧与城防制度,其制度与秦相近,这是研究墨家军事学术的重要资料,是在秦国的墨家弟子的作品。由此看来,《墨子》断非出自墨子一人之手,而《经》上下、《经说》上下应是墨子亲作。

王廷洽作《论〈大取〉、〈小取〉》、《〈墨子〉新探》,又提出6类的分法,其中把《大取》、《小取》归为一类;把《经》上下和《经说》上下也归为一类,力证两《取》不是墨家作品,批评将两《取》混同于《经》上下和《经说》上下的说法违背逻辑原理,肯定作为全书精华的《墨经》确是墨子的代表作。

所以,《墨子》究竟为谁所作,各家有各家的说法,这个问题难作定论。

4.《山海经》出于谁之手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18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此书来源甚古,但作者是谁,至今疑莫能定。自汉代以来,大致有4种说法。

一、作者不明说。最早介绍《山海经》一书的,是西汉的司马迁。他在《史记·大宛传》中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表明该书作者不明。

二、大禹、伯益说。大禹、伯益是离今4000余年,即公元前21世纪的人物。最早提出这一说法的是西汉时的刘歆,他在《山海经表》中说:“已定《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上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接着,《列子》中记载说:“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东汉王充在《论衡·别通篇》中说:“禹主行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所不至,以所记闻作《山海经》。”《隋书·经籍志》云:“萧何得秦图书,……后又得《山海经》,相传以为夏禹所记。”记述虽有差异,但认为《山海经》系夏禹或与之同时的伯益所作,却成为历来的普遍看法。

三、出于众人之手,作于战国,成于西汉说。宋代的朱熹在《楚辞辨证》中首先提出,中国古代的神话集中于《楚辞》的《天问》篇中,《山海经》是根据《天问》而作。王应麟进一步引述朱熹的观点,认为“《山海经》记诸异物飞走之类,多云东向,或曰东首,疑本因图画而述之。古有此学,如《九歌》、《天问》皆其类”。(古代《山海经》确有图画,晋郭璞曾为《山海经图》作《赞》,今《赞》尚存,图已佚。)明人胡应麟说:“余尝疑战国好奇之士,本《穆天子传》之文与事,而侈大博极之,杂传以《汲冢纪年》之异闻,以成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观书中载夏后启、周文王及秦汉长沙、象郡、余暨、下隽宿地名,断不作于三代以上,殆周秦间人所述,而后来好异者又附益之。”今人袁珂则确切地说明:“以今考之,实非出一时一人之手,当为战国至汉初时楚人所作。”并且提出:“除《海内经》四卷是作于汉代初年而外,其余均作于战国时代。”应当是一部长时期的集体合作的著作。

四、近代许多学者提出《山海经》作者的新假说。卫聚贤《山海经的研究》和蒙文通《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等文认为,根据书中地名、物名、神怪图像,以及称书为“经”、“藏”等的说法,推断此书很可能是从印度至中国各地的一路记录。而这一记录者,就是战国时墨子的学生、印度人随巢子。这样,又为《山海经》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探索思路。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山经》的成书较早,约在战国初期;而《海经》的写作则要晚至秦或汉初。它可能是综合各种口头传说材料,陆续编成的。然而,《山海经》的作者究竟是谁?流传的来龙去脉如何?成书于什么时代?这些问题,仍有待新的论证。

5.《离骚》是否为屈原所赋

《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全诗2000多字。它是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华,采用楚国方言而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诗中想像丰富,文辞优美,堪称我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对历代的文学创作影响极大。它的作者,自西汉司马迁以来,都认为是屈原,似乎没有什么疑义。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于楚国贵族。屈原生活在战国后期的楚国,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完成转化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带来的大分化,由战国初期七雄争霸的局面发展形成了秦、楚、齐三强鼎立的格局。其中,秦国由于改革比较彻底,国力比较强大,齐国地处东方,战争破坏较少,比较富庶,但国力并不强大。楚国虽是南方大国,而且历史悠久,但保守势力较大,也远远落后秦国。尤其是公元前316年,秦惠王用司马错之计灭了巴蜀以后,楚国所处的地位就更加被动了。屈原面对楚国的衰落,希望革新图强,但受到当权者的排挤,遭到流放。后来,楚国都城被秦国攻陷,屈原怀着悲愤的心情,跳入汨罗江殉国。传说这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后来人们就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凉人崛起

    三国之凉人崛起

    汉失其鹿,谁人逐之。凉州大马,横行天下。霸西州虎视中原,凉人少年志问鼎。幽幽羌管,奏一曲豪杰勇士共谋江山。道一句:凉人悍勇,天下英雄谁人敌?
  • 大明圣皇

    大明圣皇

    昔日的兵王,灵魂穿越到了崇祯十六年,皇太极嗝屁的那一天六个月后,闯王李自成攻入京城七个月后,吴三桂放满清鞑子入关战火即将席卷天下……为了不留金钱鼠尾,为了不给鞑子做奴才,为了性福的活下去,兵王开始了浩浩荡荡的造反征途!时间如此紧迫,有着能够制造穿越火线中武器这一金手指,新生兵王能否实现人生道路上的华丽逆转?且看大明圣皇……(*^__^*)新书劳烦各位看官先收藏,有推荐票的请投给本书,拜谢!
  • 万物为刍狗

    万物为刍狗

    一个平凡的公司司机,一断离奇的车祸,让他重生于东汉末年。在人命如草芥的乱世注定了他无法平凡度日,是拉起大旗主宰乱世还是辅佐明主平定天下?一切都是命运使然。
  • 狄仁杰之金人疑云

    狄仁杰之金人疑云

    横跨两个朝代的老人,从大理寺丞到武周时期的当朝宰相更是在去世之时让一代女皇武则天叹息“朝堂空矣”,所讲之事便是检校千牛卫中郎将李元芳与武周神探著称的狄仁杰的故事。延载元年,狄仁杰年事已高,然而边境以及蛮夷正策划一个巨大的阴谋,武则天此时也是帝位稳坐不由得大兴土木先是修建了明堂又建了当之无愧古代第一高的天堂,落成之时诸国皆来朝见然而一些怪事渐渐出现....
  • 异时空之辉煌中华

    异时空之辉煌中华

    小混混姜商跟着几个精英偷渡到了清末,从此,开始了他的辉煌一生。本书YY,且与历史不尽相符,请原谅。
热门推荐
  • 鬼话斋聊

    鬼话斋聊

    改编自聊斋志异。一部充满友情,亲情,爱情的灵异恐怖故事。每周日更新两回
  • 快穿之拯救耽美文男配

    快穿之拯救耽美文男配

    “男配大人,我喜欢的是你,跟我走可好?”“这位小姐,真是抱歉。”轻轻一笑,“你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呢。”“这没问题啊,我可以为了你而改变!”语气带着几分急切,“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嗯……温柔娴淑的、活泼自然的、高冷沉默的、魅惑动人的……”“咳咳……虽然有点难度,但是还在我能接受的范围。”“真是抱歉,我忘了补充最重要的一点——我喜欢的是男人。”一脸可惜。“??!!”坟蛋,那谁给我粗来,给我把话说清楚!!
  • 绝色狂妃:天才九小姐

    绝色狂妃:天才九小姐

    她22世纪的隐居已久的神医,却被自己最信任的朋友出卖,她是风云国将军府上九小姐,却被自己的亲姐姐推向山崖,当她成为她,虐渣男,欺庶姐,看她如何扭转乾坤,一手遮天!可是为什么缠上了某位妖孽?某妖孽:“娘子,要亲亲。”某女:“滚!”某妖孽:“好,娘子我们滚床单吧!”某女:“……”能不能在不要脸一点。
  • 李小龙传人现代生活录

    李小龙传人现代生活录

    一个发大宏愿要让中国武术重新屹立在世界最高峰的少年,当他的身体内忽然多出李小龙的灵魂,他会何去何从!是否还记得中国散打王者被K1格斗KO的悲痛,是否还记得中国功夫被人戏称杂技的无奈,是否还记得奥运竟然没有中国功夫这个项目。。。。。。看中国功夫拳打跆拳道,脚踢空手道,什么柔道,剑道,拳击之流通通见鬼去吧!这是一本绝对雄起的书,其中涉及黑道,电影,K1格斗,美国黑拳,附带一只藏獒为藏獒世界第一猛狗正名的历程!绝对好看,好看绝对,没别的要求,就要推荐票跟收藏!完本保证!
  • 小魔女的爱情魔咒

    小魔女的爱情魔咒

    他,是玩世不恭的邪魅少爷。而她,是中了真爱魔咒的小魔女。两人相遇,什么?要我做你奴隶!那要看你的实力了,三场pk,胜者为王如何?夏浅轻蔑一笑,心想,和我pk,呵呵,虐完后不要哭哦
  • 炽焰传

    炽焰传

    万年前恶魔与其它种族发生了一场大战,最后恶魔赢得了胜利,他的虚荣心使抹去了人们的记忆,他开始像人类撒谎,人们把他当神一样崇拜着......阴阳交,万物生,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四象,生命开始周而复始,万年前的战败的故事渐渐在一个小人物的眼前揭开面纱,于是他开始和万年前的唯一存活者坚定起了属于他们的信念。
  • 鬼影迷踪之黄金冢

    鬼影迷踪之黄金冢

    一个宝藏,一个流传了上百年的传说,一个道教世家,牵起了一连串惊险的冒险!
  • 双灵记
  • 仗剑灭灯传

    仗剑灭灯传

    一盏灯在上古黑暗中被冉冉点起,一代代掌灯人持灯傲视神州,一个不明真相的少年为了尊严走出问道一步,卜算、道诀、情爱、妖兽,这是个不仁天地还是温暖世间……
  • 那样芬芳

    那样芬芳

    幼年境遇悲惨的荣芬芳跟着妈妈从贵州山区逃回上海老家,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不久,一次意外又使她不幸成为一直帮助着她的邻居林老师一家的“扫把星”。若干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芬芳偶然与林家兄弟重逢,三人的生活轨迹重新交织在了一起。在往事的羁绊与命运的牵引中,哥哥林超成为芬芳生命中的第一个爱人,却做起了富家女的新郎、从此跃上枝头;弟弟林越浑浑噩噩当北漂,和芳千里相隔却互相扶持,两人在大风大浪中终于找到真爱,却被芬芳女儿身世的真相阻挡在幸福的彼岸。三十年的社会变迁中,泛黄的老上海滩变成了光鲜的国际大都市;在人性的回归中,两个破碎的家庭冲破爱恨、走向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