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政治工作必须加强对环境氛围的营造与建设,营造优良的内外环境,环境熏陶,就是指在对象周围设置某种情境、氛围,引导对象去体味、感受,使之受到熏陶、陶冶。这是做好政治工作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方法。抓典型,树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一个传统方法。
所谓环境,是指人们生活周围存在并给人们以某种影响的客观现实,也就是指人们全部活动所处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一、政治工作环境概念
军队政治工作环境,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在工作活动中,必然要和周围环境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并受其影响和制约。我们把对军队政治工作主客体行为产生正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称之为军队政治工作环境。
二、营造政治工作环境的方法
营造军队政治工作良好的内外环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近强远弱,加强对单位内部环境的营造
各类环境及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与思想工作主客体空间距离和思想联系的远近,呈近强远弱的特点。而单位环境是官兵工作、生活的直接场所,离他们距离最近;本单位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领导作风、部队风气、人际关系、工作生活条件等),与官兵的思想联系也最为密切。因而,一般来说,环境影响的诸因素中,本单位环境对官兵思想影响的强度较大。优化内部环境,能减少消极落后影响的强度,增加积极影响的力度,使干部战士在良好的环境里工作,学习与生活;优化内部环境,能使思想工作在较为理想的环境中进行,提高思想工作的效果;优化内部环境,还能为周边环境的调控起先导作用,并为社会大环境的最终优化做出贡献。因此,对环境调控要从本单位自身做起,立足于营造良好的军营“小环境”。
2.综合治理,全方位营造
军队政治工作环境的广泛性特征告诉我们,环境系统对思想工作的影响,不是通过一种环境和一种因素起作用,而是各种环境及所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在对军队政治工作影响较为强烈的环境及因素中,既有单位内部环境,又有军人家庭环境和部队驻地环境等;既有政治、经济因素,又有文化、自然因素等。因此,环境类型的多样性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军队政治工作对环境的营造,不论是其内容的确立,还是力量的发动和手段的运用,都应树立系统思想,善于通盘考虑,坚持综合治理、全方位营造。
从内容看,坚持综合治理、全方位营造,能够提高政治工作的整体效益。环境对官兵思想的影响主要来自本单位环境、军人家庭和社会环境。这种影响的渠道不同、调控的内容也必然不同。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有时是单个的,但多数情况下具有同时存在共同影响的特点。这就要求政治工作要坚持部队、家庭、社会三方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益。从力量看,坚持综合治理、全方位调控,能调动军内外各方力量,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共唱“一台戏”,形成对环境调控的合力。要实现整个环境系统的优化,单靠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唱独角戏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军内外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调控手段来看,坚持综合治理、全方位调控,能使军队政治工作与其他手段相配合而产生“共振效应”。实践证明,政治工作并不是万能的,单靠思想工作手段营造环境,很难完全遏制其消极因素的影响。因此,还必须善于运用组织调节、物质奖励、经济处罚、法纪制裁、道德规范等各种手段综合调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环境的优化。
3.兴利除弊,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任何事物都是正反两方面的统一,世界上绝对没有纯而又纯的东西。军队政治工作环境的影响因素也是一样。环境系统中的各种因素都是优与劣、好与坏、积极与消极、有利与不利的辩证统一,并且在不同环境中这些良莠并存的因素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如在本单位环境中,有的领导作风正派、关心群众,有的却品行不端、贪赃枉法;在军人家庭环境中,有的亲属支持干部战士在部队服役,有的却拖“后腿”;在军人社交环境中,有的老乡鼓励干部战士积极上进,有的却教唆其违法犯罪;在部队驻地环境中,有些单位对拥军工作态度比较积极,有的却寻找各种麻烦。如此等等,这些良莠并存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转化的。针对这一特点,军队政治工作对环境的营造,要坚持兴利除弊。兴利,可以使环境中的健康因素得到进一步发掘、弘扬和利用,促使不良因素向好的方面转化,带动整个环境系统的优化。近年来各部队开展的评选“军人好妻子”、“五好军人家庭”、“拥军妈妈”、“拥军书记”等活动,就产生了很好的兴利效果。特别是对“好军嫂”韩素云这位典型的宣扬,在优化军人家庭环境中,起了很好的“轰动效应”。除弊,可消除化解环境中的消极因素,使消极因素逐步减少,健康因素增多,有效地巩固发展兴利效果。如各部队对违纪违法现象的根治,对官兵家庭困难的解决以及合法权益的有力保护,对驻地文化市场的联防联治,都是具体的除弊措施,对环境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坚持兴利除弊,是营造政治工作环境的重要任务。
兴利除弊,一要坚持兴利与除弊的统一。利弊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往往是利中有弊,弊中有利。政治工作不能简单地给某种环境因素贴上“利”或“弊”的标签,不能把兴利和除弊绝对地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政治工作环境的营造要在兴利中注意除弊,在除弊中积极兴利,使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这样才能加大调控力度,增强调控效果。二要坚持以兴利为主。兴利和除弊绝不是并列的,必须以兴利为主。因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和先进政党领导的军队,决定整个环境的健康因素始终占主导地位。消极、落后因素处于次要地位。坚持兴利为主,就能对政治工作对象形成连续正强化,在单位内部创造一种积极健康的环境氛围,并客观上起到除弊作用。因此,政治工作在对环境的营造中,要善于从正面思考问题、树立正面典型,用兴利来抑弊,以促使环境的优化。
4.有主有次,根据具体情况重点调适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本质,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对环境也是如此,不能采取四面出击、一线平推的办法,而应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抓住对部队政治工作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进行重点调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环境调控中,究竟哪些因素是主要因素,哪些因素是次要因素,应根据不同人员、时间和地点作具体分析。
人员不同,环境对其影响和主次因素不同,对环境调控重点也应不同。政治工作的对象,既有军官,也有士官、士兵,有男同志、女同志;在资历上也有差异,有的刚入伍,有的已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即便同样的身份和资历,但他们的经历和与外界的联系也往往不尽一致,所有这些情况决定了影响他们思想行为的环境因素主次必然不同。这就要求政治工作要根据人员的不同情况,抓住重要因素进行调控。
时间不同,环境影响的主次因素不同,对环境调控重点也应不同。官兵的思想和行为,不仅每时每刻都受着客观环境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官兵思想的主要环境因素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政治工作对环境调控,必须依据这种变化了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控,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官兵在和平时期容易受到“酒绿灯红”环境的影响,战争时期主要面临的是苦与乐、生与死的环境考验。政治工作对前者要加强精神文化环境的调控,增强官兵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能力;对后者,要大力宣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创造“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氛围,保证战争胜利。
地区不同,环境影响的主次因素不同,对环境调控重点也应不同。驻边防部队,由于气候恶劣,生活艰苦,政治工作应重点加强对物质环境的调控。驻特区部队容易受腐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政治工作应把优化文化生活环境作为调控重点,坚持用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占领官兵的业余时间和精神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