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23700000037

第37章 生死以求真如旧宅——罗汝芳之生死智慧(4)

圣人词婉而尽,皆深答之,而子不察耳。其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欲其事人者事乎鬼。盖以鬼即人也,所谓“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者也。其曰:“未知生,焉知死?”欲其知生者知乎死,盖以死犹生也。所谓发扬昭明,焄蒿凄怆,百物之精而神之著者也。当时,子路亦已了了,故不复问。《罗汝芳集》,第19页。罗汝芳在此的观点是:孔子不答鬼神之问,并不是否认鬼神的存在,相反,正是要求人们以事“人”之礼以事“神”,也就是说,“鬼”即人也。而“祭神如神在”,“事亡如事存”也正是以“神”与“亡”的存在作为前提的,否则为何要人们去“祭”和“事”呢?而“未知生,焉知死”之说,亦非人们平常所理解的——人们只要知道“生”之事,而“死”之事是不需要关心的意思;而是说,知其“生”者方可知其“死”,因为“死”犹如“生”。要理解这一点,还需要仔细探讨罗汝芳《祭麻城耿封君》一文,他说:死生之事为大也。死生事大,故其说不可以不知也。夫均是人也,人均是心神、形骸也,然或等蜉蝣,同草木,朝而赫赫以生,夕而泯泯以死者;又或出入造化,生而不恃之以生,死而不随之以死者。此无他,其说之或知或不知,斯其事所以为有为无也。昔夫子告季路以生死矣,第曰:知生。告季路以人鬼矣,第曰:知人。盖谓死无非生,而鬼莫非人也。夫知死无非生,则古即今,今即古,而万世斯一矣,知鬼莫非人,则明亦幽,幽亦明,而三才斯统矣!人能以吾最贵之灵,生生之德,而统夫三才,一夫万世,则盈天地间固皆我之心神,亦皆我之形骸也已。而他又复何说,又复何求也耶?《罗汝芳集》,第659页。这是罗汝芳为耿定向之弟耿定理而写的祭文,其中谈到有些人生而之死,也就死了;而另一些人也是生而之死,却能够死而非死,此是何理呢?关键在人能否“悟”。当人们深刻地体悟出“死”即“生”、“鬼”即“人”,则把天、地、人三才统而为一,超越时间与空间而存在着,那又有何生死、幽明之分呢?此“统而为一”的即“生生之德”。这就牵涉到罗汝芳对“仁”之意义的特别释义上。在罗汝芳看来,孔子所言“未知生”之“生”,不能仅仅理解成生命、身体之“生”,此处之“生”,即“仁”,即“生生”之理。所以,人之“生”是“生生”之道的表现;人之“死”不也是“生生”之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吗?这就叫做知“生”即“生生”之道,也就知“死”之理了;反之,不知“生”即“生生”之道,又如何能够知“死”呢?此为罗汝芳所谓“死犹生”的意思。这样一种说法,把死亡的神秘面纱一把揭开,让人们无需再由困惑于死而恐惧于死,且由此而能直面人生的诸多问题。罗汝芳还曾经运用其关于生死乃昼夜的理念安慰那些对死亡伤感者,其效果相当显著:师过泰宁,士友毕集。会中言有一年高士夫疾垂危而咸为感伤者。师曰:“诸君不必过伤,死生昼夜常事耳。”在坐改容问曰:“死生昼夜,古实有此语,然夜可以复昼,而死则岂能复生?”师曰:“诸君知天之昼夜果孰为之哉?盖以天有太阳,周匝不已而成之者也。心在人身,亦号太阳,其昭朗活泼,亦何能以自己耶?所以死死生生,亦如环如轮,往来不息也。”有一年高者抚掌笑曰:“不佞平生常以此系念,从今闻此,稍稍放心矣。”《罗近溪师行实》,《罗汝芳集》,第850页。在罗汝芳看来,天地之所以会从“昼”而转为“夜”,是因为太阳周转不息;而良知灵明之“心”之于人,犹如太阳一般。其变化不居,昭朗活泼,周转不息,所以,人由“生”而之“死”,如环如轮,往来不停,故而亦可以“昼夜”论“生死”。

其实,罗汝芳这种颇带神秘色彩的安慰之所以有效,乃在于一般人恐惧死亡,实是害怕死亡让自己丧失了一切,而且是永远的不可挽回的丧失。而“死生,昼夜也”的观念正说明了人死不等于一切都归于“没有”了,生命乃在宇宙天地间周流不息。这就给对死亡充满恐惧者以极大的心灵慰藉,而罗汝芳这种似乎玄学化的生死观就有了实用的价值。所以,立于人之形神相依、死乃形亡而神存的生死本质论的立场,罗汝芳提出了人们“生”与“死”的价值目标,是为生死价值论:盖人之生死,乃一团神理,出于帝天,所以《易》谓“帝出乎震”,又谓“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既曰帝之出、神之妙,则文之在帝左右也明矣。但此有个大头脑,周公后咏文王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则我之则,即帝之则,而帝之与我,原非有二也。文王一生“无然畔援,无然歆羡”,故能保合帝心,所以生则入圣,死则还虚,新天之命,作人之化,其神与帝一也。《罗汝芳集》,第290—291页。这是说,人之生死,都是出于天意天则,人们只要顺之而行,“生”则应该以成“圣”为人生最高理想,“死”则以回归宇宙本源“虚”为最大的价值。这即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之境界。相反,“若人以己之心思而辗转于躯壳,想度而迟疑,晓了而虚泛,则理每从于见得,几多涉于力为。生也而难望以入圣,殁也而难冀以还虚,其人将与凡尘为徒焉已矣。”《罗汝芳集》,第287—288页。这是说,当人们屈从于躯壳的束缚,孜孜于物欲之获取,则生不能入“圣”,死也不可还“虚”,生无价值,死则彻底消为尘土,这就枉为人之一生了。“圣”者,“道德之极至也。”生则成“圣”,无疑给世人立下了崇高的人生奋斗目标,人们为之努力,做一个“好人”,由立德立功立言而可以超越死亡,则在面对必死之结局时,可以心安坦然,回归于“虚”。所以,罗汝芳认为,人们都应该执持“畏死求生之心”,汲汲于“理会性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达到延续性命于无穷的人生之求。罗汝芳云:若知危病之家之求医乎?仓皇急遽,西走东奔,旁询其故,则曰:

为救性命也。夫性命二字,生死系焉。孔子曰:“人之生也直,枉之生也幸而免。”孟子曰:“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哀哉为言,盖吊其虽生而已死也。今须持畏死求生之心,以去理会性命,便自精神百倍,而圣人地位,方有可望矣。故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又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看他此段精神,方是与危病求医者,同其汲汲,所以能起死回生,而续延寿命,亘万古而长存也。《罗汝芳集》,第173页。“畏死求生”不是世俗所谓“怕死胆怯”,而是“生”而有责任意识、担当观念,要做一个道德高尚者,做一个为民请命、为国分忧者。如此,必可精神百倍,惜命惜生,完成自我在人世间的担当。在罗汝芳看来,人们生前的志向若坚定,能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则必然续延寿命。此寿命不仅仅是人们的自然寿命,更指其立德、立功、立言而传之久远达到的精神生命的不朽。所以,有弟子“问:长生之事,若孔孟,则似未尝言及,何如?罗子曰:孔孟未尝言,而实未尝不言也。观其谓‘朝闻道,夕死可矣’;谓‘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夫曰‘夕死’,曰‘夭寿’,则死固死矣;曰闻道而可,曰修身以立命,则死固不死矣。未尝不死而实未尝死,未尝不生而亦未尝生。孔孟之言,所以为平易中之神奇、深远中之浅近,非若后人之拘方执见,物而莫能化也。”《罗汝芳集》,第69页。罗汝芳认为:既然谈到“夕死”、“夭寿”,可见,是人都不免会死,此为“死固死矣”之意;但是,为何夫子又会说“闻道”便“夕死”亦可呢?因为闻道就可以“立德”,而美德行可以传之久远,以至永垂不朽,故而人虽百年后必亡,然此“死”无疑于“不死”,是谓“死固不死”。而孟子所云人们可以无论是“寿”还是“夭”皆不贰心者,也是在修身立命的基础之上,此亦是“立德”,故而也能达到“死固不死”。既然如此,人们为何还要为生而之死痛苦、悲伤和焦虑呢?但要获得这种死之坦然,人们必须在“生”前努力不辍,立德立功立言,终则死而后已。“死固不死”的观念于是成了罗汝芳生死智慧的核心理念,也是他自己面对生死之关能够坦然以对的精神资粮。生死价值论具体到现实个人的生死实践,罗汝芳仍然奉行儒家“以身殉道”的基本观念。孟子曾经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四书集注》,《孟子》卷之七《尽心上》,朱熹集注,岳麓书社1985年3月版,第459页。这是说,为了道义的实现,人们应该也必须全力以赴,哪怕是面对死亡的胁迫亦不可动摇。罗汝芳曾听说一个人为孝而死,众人有议论,此未免太过了。他感叹而言:死生亦大哉!孰不于朱生难之。是故莫难于死,又莫难于孝而死,而尤莫难于从容冠裳而了无顾惜以死也,则又恶论其过与弗过也。且过与弗过,亦难以迹论也。古谓臣死忠,子死孝,女死贞,士死知己,何兹四者皆当一死哉。盖其根诸中者深至,感诸外者迫切。忽忽不自有其躬者,时也,亦势也,发诸性天而莫可自已者也,此惟身当其际者知之而能以论之左右前后之人也哉。今执左右前后之见以律身,当其际者之心则过。弗过也,信乎其难言矣,况古今急于亲而死者非一人,然圣贤往往表著经传而未之或过者,诚见夫其势迫、其情切、其迹虽过而有不能自已者也。故如朱生者即无他行而其笃孝若是亦盖事定矣。《近溪罗先生一贯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86册,第390页。可见,朱生其人是为了尽孝且正衣冠而从容走向死亡的,在罗汝芳看来,其行为的价值是不容置疑的,岂可以论其“过”与“弗过”呢?无论是臣死于忠,子死于孝,女死于贞,还是士死于知己,都是其人生价值的实现,是死得其所,故而其死亦是有价值的。当然,如果人们能够真正体认“死固不死”之理,则为道义而死就更有信心和决心了。罗汝芳以“形神”论“生死”,以德行传之久远而超越生死,终至提出“死固不死”的观念。这是从建构生死本质论出发,形成了生死价值论和生死的工夫观。

同类推荐
  • 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

    本书前半部分包括美国的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以及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半部分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方面。
  • 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

    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

    本书从六个方面,即海外华侨与近代中国、创建组织、舆论宣传、经济援助、武装支持以及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海外华侨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介绍了海外华侨在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等革命组织以及宣传革命思潮、捐助并参加武装起义等方面的贡献。
  • 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

    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

    本书说明了毛泽东长于宣传鼓动,善于沟通协调,事前调查研究,事后总结经验。阐明了他的处事原则、处事风格、处事方式等内容。
  • 党的优秀儿女

    党的优秀儿女

    林祥谦(1892—1923年),福建闽侯人,“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1923年2月7日,林祥谦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31岁。
  • 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手册

    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手册

    在时下,全国各级企业都以学习中央的安全生产与管理精神为契机,掀起了安全生产的学习与教育高潮,确保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持续稳定地发展。
热门推荐
  •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

    生命的意义在于有所梦想,梦想不是无所作为的憧憬,是执著一念,是无怨无悔,是永不言败活着因为梦想而努力,生命因为有梦而精彩。有梦有什么过错,只是有行动力的人把梦当成一个事业,没有行动力的人把梦当做一个自我消遣的游戏,青春过完了,日子过得太具体了,梦也就磨损完了。我有一个梦想,你呢?
  • 一顾倾城

    一顾倾城

    顾倾城,知县的掌上明珠,却一夜之间失去父母,沦落青楼;萧奕然,本是当朝太子,却被叔父陷害,失去皇位,在救了她后,她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他。他因故送她进宫,她殊不知这是一场阴谋……易瑾灏,翊国九皇子,在那次相遇后爱上了她,他为她甘心放弃王位,却不想一场更大的阴谋在上演……
  • 一木通天

    一木通天

    天宫里的炼丹童子很忙的,一心要在炼丹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所以砍柴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根本不屑于做,所以幸运刘海有幸成了天宫砍柴的苦力。“上面”要的木头有点硬,所以报酬也“很硬”。这是一个樵夫砍柴的故事,以砍树卖柴换取报酬。只不过砍的树有些不一样,收柴的人也有些不一样……刘海说:“炼丹有什么了不起,比砍柴强吗?说白了就是一群烧锅炉的,老君也是……”
  • 苍凉的萌生

    苍凉的萌生

    颓灰的世界,被吞噬的不是熹微的日光,是一片苍凉的萌生!
  • 哑墨

    哑墨

    瑟瑟耳鸣,萧起萧落,风中墨言书,倚亭凉。《哑墨》煮茶凉泼茶香侯君至古意春秋,与君共味烟雨。《味》古戒,因戒不去古意,故以此为名。平日里喜好把味古词古句,但囫囵吞枣,大有些不求甚解,还望志士莫笑拙劣,不吝赐教,指点一二,戒,自虚心求教,自知不足,欲弥。
  • 独宠俏后

    独宠俏后

    因为悬崖边那次不慎失足,就让她误入了一个莫名的朝代,并且一醒来便危机四伏:首先她的身份是一个战败国献上的贡品公主,与一个冰冷且毫无情感的古代帝王能有什么结果呢?等待她的究竟是什么?面对机关四伏的后宫,那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圈套。那无休止的女人斗争,她是否会成为帝王的宠妃?
  • 倾城灭世:勾珏

    倾城灭世:勾珏

    执子手,偕白头待一壶清酒滚烫,醉梦一生握一人之手相思,此生不渝
  • 你我三世缘

    你我三世缘

    迷离的身世之谜,千古的秘密策划,是守护,是陪伴,生与死之间,亲情与爱情,一场旷情缘即将上演。
  • 超能回收站

    超能回收站

    回收二手导弹、核弹、机甲、星际战舰、各类废弃星球、类人族美女……量大从优、收够就走!另:出售全新星际领先导弹、各类顶尖技术、半神神格……数量有限,预购从速!雷仁高呼,外星人人傻钱多,速来啊!穷‘屌’丝的逆袭路!求收藏!求推荐票!
  • tfboys之相约薰衣草

    tfboys之相约薰衣草

    他说:“莫雨兮,我,王俊凯会用一生的时间来对你好。”她说:“王俊凯,一辈子不长,不短,可是有你就好。”时间转变,他结婚了,结婚的对象不是她,可却在吻新娘时说了:“莫雨兮,我爱你!”“莫雨兮,如果重来一次,我还要爱上你。”“王俊凯,如果重来一次,我不要一个人孤独离场。”爱不重来,相约熏衣草,等待爱情的到来~这里是夕夏,我第一次写文,新人报道,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