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27600000011

第11章 陆战队鏖战贝莱奥森林 远征军马恩河大显身手

1917年11月3日上午,时任美国陆军第1师师部参谋的乔治·马歇尔,正驱车行驶在去往法军指挥部的路上。

两个月前,第1师奉潘兴将军命令调到西线安维尔地区,同一个有实战经验的法军营并肩战斗。与其说是战斗,不如说是与敌人比赛耐心。在一片泥泞不堪、令人讨厌的沼泽地上。纵横交错地布满了铁丝网,把美、法军队和德军分开。尽管双方的大炮每隔几个钟头发射一定数量的炮弹,但双方好像约好的一样,打炮时都避免给对方造成伤亡。这些厌倦战争的士兵,不希望再互相残杀了。

不仅如此,美国大兵们还奉上峰指示,尽可能久地避免制造麻烦,严禁他们从战壕超过无人区的第一道铁丝网去进行突袭。

然而,这一命令却没有及时下达给刚调进该防区的美军炮兵,炮手们杀敌心切,在地图上圈出了敌人的位置和地形后,架起大炮,对着目标就是一顿猛轰。

这次炮击打得德国人措手不及,恼羞成怒,随后,他们得知这是初来乍到的美国人干的事,便立即采取了报复措施。

马歇尔正为此事而来。没等他的车拐进法军指挥部的大门,法军参谋部成员亨利·博尔多将军便急匆匆地迎了出来。

“你听说了吗?”他用法语喊道,“第一批美国人被打死了。”

在这位将军的陪同下,马歇尔马上开车来到了美国步兵旅旅部。他在那里了解到,大约清晨4时,德军炮兵对准美军一个炮兵群的防御枢纽密集射击,造成3名美国兵死亡,12名以上受伤。就在马歇尔了解情况时,旅部报务员截获了德国政府的每日无线电公报。公报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在对莱茵—马恩运河以北美军防区一次成功的袭击中,14名北美人被俘。

他们这才认识到,这不止是一次炮兵弹幕射击,更是一次敌军反击美军的行动。在马歇尔的建议下,他和法国将军决定出发,把已经发生的事情查清楚。他们把汽车停放在团部,穿过错综复杂的交通壕进入美军阵地。在爬过一堆倒塌了的战壕和德军炮击的弹坑之后,他们很快到了被敌人用爆破筒炸开的一个铁丝网工事缺口处。在无人区的另一边,有一条窄路通往后面,德军袭击得手后便从那里撤回他们自己的战壕。

在战壕正面的另一个缺口处,战斗的痕迹犹存,这次战争中首先阵亡的3个美国人—下士格雷沙姆、列兵思赖特和海的尸体,刚刚从他们倒下的地方抬走,其中一个人的喉咙被割断了。

看到穿着美国步兵军服躺在泥地上的3名阵亡美国士兵尸体,似乎使博尔多将军第一次了解到,美国人确实正在法国土地上战斗,他两眼含泪,神情十分激动。他们穿过战壕爬回团部后,马歇尔知道,法、美军队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分别时,博尔多将军紧紧地拥抱了他。

第一批阵亡将士的名单传回国后,极大地激发起美国人民的参战情绪。同时,威尔逊政府动员众多演说家、作家、艺术家、演员和学者,进行了美国历史上最庞大的宣传活动。德军被描绘成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是企图掠夺欧洲并将统治扩及西半球的敌人。后来,这股反德情绪扩展到所有的德国事物和德国人身上,一时间,许多州禁止教授德语和用德语做礼拜,德国泡菜改名为“自由泡菜”,德国风疹改名为“自由风疹”,更有意思的是辛辛那提规定酒吧间的小吃部停止供应德国风味的椒盐卷饼。

此时,鲁登道夫已入主德国总参谋部多时。作为一个早已功成名就的战略家,鲁登道夫当然知道美国参战以及席卷全美的战争热潮对德国意味着什么。因此,他力争在美国运够充足的兵力之前,结束在欧洲的战事。恰好此时俄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政权,宣布退出战争,使得德国有可能把主要兵力由东向西作大幅度调整,在俄国仅留下几个师,监督把从乌克兰掠夺来的谷物,源源不断地运往德国。

德国最高统帅部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取得胜利的唯一希望是在1918年发动一场速战速决的陆战,如错过这一年,美国人的参战势必会影响战争进程。

1918年,面对德国人即将发动的强大攻势,协约国首脑迫切希望美国增派更多士兵。但从1917年12月到1918年1月,他们眼睁睁地看着37个师还在美国本土组建和训练,同时又仔细研究了美国远征军的派遣计划,他们对眼前的状况颇感不安。

协约国担心美国是否有能力装备和运送一支独立的野战军队,还怀疑美军指挥官和参谋人员是否有能力组织和指挥这样一支部队去抗击身经百战的德国人。实际上,协约国是想把美国部队分别编入法国和英国的现有军队编制之中。

在同美国谈判混编要求之时,协约国手中拥有一些强有力的“本钱”,这就是英国拥有的航运能力和法国拥有的各种装备。

英法两国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立场,从军事上讲是不无道理的。他们的士兵打现代战争的经验比美国人要丰富得多,他们可以派出精通业务的军官和十分熟悉大部队调度的参谋人员来指导美军。而且不管怎么说,美军需要依靠他们来提供火炮、航空兵以及其他种种支援。毫无疑问,美国新兵学会打仗的最好办法就是到那些有经验的师里去服役,因此用某种形式将美军结合到盟军中去就能加快战争的结束,减少人员的牺牲。出于这样的分析,英法军方领导人认定潘兴不会反对。

但是潘兴偏偏反对这样做。他认为,如果人家以一种难以忍受的恩赐态度来对待美国人,美国人难道还会以他们原有的热情和决心去战斗吗?如果美国政府默认美国兵无力单独与德军作战这样一种看法,那么美军的士气会是怎样一种状态呢?与厌战的英军和法军结合在一起不会把美军也弄得厌战和泄气吗?如果美国费了那么大的气力,却没有美国军队在战场上出现,那么将来在和谈之时美国又能起到多大作用?

也许换一位别的司令官,很可能少给人一些难堪而取得同样的结果。潘兴这个人即使在情绪最佳时也是不易相处的,而他在为一支独立的美军而力争时,更是又敲桌子又说刺耳的粗话。法英两国政府有时企图越过潘兴而直接胁迫美国总统作出让步,因为他们感到威尔逊的态度比较和缓,而且对具体的军事问题并不计较和关注。然而威尔逊总统在原则问题上没有让步。法国总理乔治·克列蒙梭多次想要福煦元帅设法迫使潘兴调离,但福煦却怕激怒美国人,始终不敢张口。

更令美国人感动和自豪的是,尽管英国人一直怀疑将一支独立的美国作战部队运到法国去有何用处,但是潘兴仍然顽强地进行着准备工作。他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支有着自己的战区的美国野战军。在这段难挨的日子里,潘兴为实现上述目标,陆续做出了几项重大的决定。

在编制体制上,潘兴确定一个美国师必须拥有979名军官和2.7万名士兵,加上保障部队,总兵力约为4万人。而当时英、法、德等国每个师的正式编制是1.2万人,霞飞元帅在美国宣战之初访问美国时曾建议美国采用同等规模的编制,因为欧洲军官们认为1.2万名战斗人员是一名将军及其参谋人员所能指挥的最大兵力。潘兴对此不屑一顾,他坚信:为了使美国师具备进行持续作战的能力,确保它们不至于像英、法的师那样经常踌躇不前、无功而返,40个美国师就必须相当于其他任何大国的80个师。后来证明,潘兴的这个决定是很有远见的。

紧接着,潘兴又在训练方面花费了一番气力。他在法国建立了一些参谋和作战军官学校对美国军官进行训练,以弥补美国国内陆军院校系统所授课程的不足。各军办的学校既训练部队指挥官,又训练士兵。另有一些其他学校为各军的学校培训教官。还有为陆军各参谋部门、供应部门以及各兵种开办的专门学校。这些学校在培训战时人才、提高军官素质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不久便在战场上反映出来。

与此同时,由于战前实行死板的论资排辈的晋升制度,潘兴发现很多美军师长的年纪偏大,其体力、精力都难以适应旷日持久的堑壕战,因此,他毫不留情地将那些不符合健康条件和其他条件的人清除了出去,而代之以一批“敢作敢为的武士型人物”。

经过这番整肃,美国远征军的编制更加合理,指挥人员更加精干,其战斗力明显提高。为此,潘兴不无自豪地宣称:“事实是我们的官兵肯定要比那疲惫不堪的欧洲人优秀得多。盟军的高级军官对我们训练不足的参谋人员和高级指挥官时有贬词,我方人员对之忍耐已久……现在我已用相当强硬的语言告诉盟军,我们对此种受辱地位已不能继续容忍,因此我希望不再听到此种胡言乱语。”潘兴讲这番话的时候,正值协约国节节败退、全面吃紧之际。1918年2月,鲁登道夫倾全德国之力,在西线集中了178个师,共计123万步兵、2.4万骑兵、5500门重型野战炮和8800门轻型野战炮来对付协约国一方的173个师,共计148万步兵、7.4万骑兵、6800门重炮和8900门轻炮。在空军方面,协约国约比德国强3倍。但德国在步兵师中装备的武器,如机关枪、迫击炮等,要比协约国强得多。为了抵消飞机数量上的劣势,德国空军使用了大范围的机动战术,在需要的地方集中使用他们的飞机。

数量上处于劣势的德国步兵,以先进的战术弥补了兵力的不足。他们发明了堑壕对垒战中的渗透战术,以步兵营或者比营稍小的单位,组成突击渗透部队。这些部队均由一些战斗经验丰富、年轻力壮的精干人员参加,按预定计划,在战斗开始前利用协约国防御部队的间隙和薄弱部分,突入到协约国防御纵深之处;战斗打响后,由大部队向正面之敌发起攻击,而渗透部队则从后面切断其防御体系,再夹击已成孤立据点的前线防御阵地。这一战术运用说难并不难,说先进也未必有多高明,只不过在训练有素的德军官兵出色的运用下,才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德国参谋部于3月20日发起了代号为“米夏埃尔行动”的进攻,旨在打击协约国防御柱石英军。在这次战役中,德国再次使用了毒气。在第一天的进攻中,渗透战术发挥了作用,德军突破了英军的第一道防线,迫使英军退到索姆河一线。同时,德军另派出一个师,径取法国首都巴黎,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后备力量而中途返回。

这次代号为“米夏埃尔行动”的战役,共进行了8天,德国突破了协约国防御阵地,在英国远征军的防线上嵌入了一块长40英里、宽60英里的突出部,英军伤亡16550人,被俘7万人,被缴获野战炮1100门,甚至英国阵地上没有来得及运走的200万瓶威士忌酒,也成了德国人的战利品。法国军队则损失了7.7万人。协约国吸取了这次失败的教训,建立了单一的指挥部,对参战的协约国军队实行统一指挥。在法国总理的提议下,协约国一致同意,4月14日,法国的福煦将军被任命为在法国作战的所有协约国军的总司令。

德国依然幻想着早些取得战争的胜利,决定不给协约国部队以喘息之机,随即于5月27日在佛兰德发动了攻势。为了分散敌人的防御力量,同时决定在另一个叫做谢曼德达姆的地方,采取佯攻。此时,协约国已经研究出对付德国人渗透战术的弹性防御战术,即改变过去那种把主要兵力放在防御阵地前沿的做法,而是只把约1/3的兵力放在防御阵地前沿,另外2/3放在防御纵深,一来可以防止被德军更多地杀伤,二来可以有利于向被德军渗透的地方实施快速机动。

但在德军发起进攻之后,担负谢曼德达姆地区防御的法军指挥官迪歇纳,却机械地照搬过去步兵教科书上的防御战术,把重兵放在前沿,致使德军的渗透战术再一次取得成功。进攻开始不到一个小时,德军就突破了布满守军尸体的防线,朝法军的后方挺进。

按照德国统帅部的原计划,这里的进攻只是牵制性进攻,前进到一定距离之后,在防守空虚的佛兰德发起主攻。但没想到担任佯攻的部队由于法军的指挥错误而进展如此顺利,鲁登道夫立刻随机应变,更改了原计划,命令德军在谢曼德达姆的进攻由虚转实,继续挺进。几天之后,势如破竹的德军又推进到几年前他们败走麦城的地方—离巴黎只有37英里的马恩河畔。

法军的撤退,使巴黎又一次暴露在德军的大炮射程之内,这时,潘兴将军率领的远征军奉命前来阻止德军的前进。美军的两个师(相当于4个英、法军师)乘火车火速赶到战区,与德军展开激战。这是美军的第一次独立作战,久经沙场的德国军队被初出茅庐的美国远征军击退,德军受到了沉重的心理打击,不得不于6月6日结束了攻势。

美军中表现最出色的要数第2师的第4海军陆战旅。在一个名叫贝莱奥森林的地方,当时守卫这一地区的法国军队已经撤退,并劝告正开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也同他们一起撤退,但率领这支海军陆战队的美军指挥官威廉上尉却颇具美国西部牛仔风度,他一边骂着粗话,一边指挥他的弟兄们夺回已被德国人占领的防线。

经过3个星期的苦战,海军陆战队以重大的伤亡代价终于夺回了这片森林。连与他们作战的敌人—德国士兵,都不得不佩服他们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称他们是“鹰犬”。在这次战役中伤亡的美军第2师9777人之中,就有5338人是参加这场战斗的海军陆战队战士,可见战斗之惨烈。

为了表彰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英勇事迹,法国政府命名这座已被打成秃山的森林为“海军陆战队森林”,现在这片森林又重新长起,并在名义上归美国政府所有,成为纪念一战中在欧洲大陆阵亡美军将士的一处胜地。

小试锋芒,初战告捷,这一切令英法两军对美国人刮目相看。为加强对各自为战的各师的控制,潘兴成立了军司令部,并命令马恩河突击部的几个精锐师统一行动,准备参加法国最高司令部计划在7月中旬发动的反攻。潘兴开始意识到,法国的将领不过如此而已,他担心他们在法军中“暂时借用”美军师的形式会变为永久性安排。所幸,当7月18日协约国的埃纳—马恩河反攻开始后,美国远征军终于得以以主力部队的姿态出现。

在美军编制内作战的8个美军师发动了多次进攻,将德军赶回沿埃纳河和维斯尔河一线的防御阵地。与此同时,重整旗鼓的英国远征军也发动了一系列惩罚性进攻,并一直延续到9月初。

8月8日,处于守势的德军开始全线崩溃,人力和财力均感疲乏的德国统帅部,在国内动员了青少年和年纪较大者加入战斗也无济于事。而协约国一方,包括坦克、战斗机和轰炸机在内的新生力量,正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前线。德军意识到,不要说胜利,就是争取到比较有利于德国的停战谈判也不可能了。

鲁登道夫在其日记中写道:“这一时期是德军暗淡的日子。士气已经今非昔比,敌人缴获了许多对他们来说有无可估量价值的文件。退却中的部队每当遇到一个新近开来投入战斗的部队,就向他们大声疾呼:捣蛋鬼,你们在拖延战争!军官们丧失了左右他们的士兵的能力,听任自己被推着走。形势随着更多的美军参加进来,必然会越来越不利。”

处于这种有利的环境,美军官兵更是意气风发,越战越勇。在突破德军的防御工事中,美军首次使用了爆破筒。爆破筒外形是一根长铁管,内装三硝基甲苯药,工兵用它来爆破阵地前的蛇腹形铁丝网。美国步兵还随身携带了钢丝钳和锋利的钢斧,这些用来对付防步兵障碍是最合适不过的。

有了这些器材的帮助,美国士兵如虎添翼,突破德军防御阵地的速度大大加快。美国人这种讲求实用和创新的做法,引起了东道主法国人的好奇,数百名法国军官参观了士兵的现场操作之后,都不禁啧啧称赞。也有不服气的法国军官说,美国人之所以比法国人的速度快,主要是由于美国人腿长脚大。

美军还在战场上使用了一种口径为12毫米的猎枪,为了携带方便,美军统统把枪托锯短。这种猎枪的口径比德国步兵用步枪口径大一倍,非常适合于短距离内短兵相接的战斗。这种猎枪过去只是在美国国内用于狩猎。德军在吃尽苦头之后,宣称美军使用这种武器违反了《日内瓦公约》,但杀得性起的美国兵哪里会顾及这一套?依然我行我素。

在全线反攻的形势初见端倪的时候,潘兴宣布美国第1集团军即将投入战斗,同时把第1集团军所属的5个法军师、15个美军师集结在埃纳·马恩河战场西南的圣米耶尔突出部附近。

潘兴不仅打算一举削掉这个突出部,而且一旦德军抵抗不力,便对梅斯当面的德军主要防御阵地发动猛攻。

协约国此时却另有打算,在英国远征军胜利的鼓舞下,黑格元帅建议对德军形成一个巨大的“压缩”包围圈。包围圈的一翼为英国远征军,向东横扫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另一翼将是美第1集团军和法国军队,向北穿过默兹河和阿尔贡森林区。如果协约国的第一右翼部队能突破德军的5道防线,并杀开血路穿过大约40英里的无人区,就能切断色当和梅济耶尔的德军主要铁路供应干线,迫使德军沿崎岖的阿登地区两侧后撤。由于法国的福煦元帅没有其他高招,便采纳了黑格的建议。潘兴同意重新部署他的部队,准备在9月底发动默兹—阿尔贡攻势。

这将是美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行动。60万名美军和4000门大炮从60英里以外的地方调往前线。战线之后储备了4万吨弹药和同等数量的其他补给品。单单此项调动就足以证明美军参谋班子的计划和后勤管理的技术水平已达到欧洲同行的水平。

在一间四周挂满透明地图、炮兵火力计划和部队序列表的作战指挥室里,潘兴批准在默兹和阿尔贡森林之间发动一场3个军(9个师)规模的进攻。法国部队将在森林西部和默兹河东部支援美军部队。中路的美军将作为主力,长驱直入穿过蒙福孔山插入德军在罗马格提和库内尔的第三道防线。左翼军将扫荡森林和埃尔河谷进抵格朗普埃,这也是德军第三道防线中的一个主要堡垒,右翼军将占领库内尔和默兹河之间的地区。这次进攻预计在8英里宽的地带展开,突破德军主要防线。

9月26日,美军第1集团军发动了美国远征军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进攻。在3个小时密集的弹幕射击之后,步兵一波又一波冲向第一批指定目标。美军的这次攻势一直持续到11月11日停战协定签订才停下来。然而这次攻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突击部队中仅有4个师进行了激烈战斗,还有4个师根本没有与炮兵密切合作。虽然右翼军完成了大部分任务,但中路和左翼军很快就被困在密林和深谷之中,或者在开阔的丘陵地带受到机关枪和密集炮火的猛烈射击。经过两天的艰苦进攻,美军未能攻到德军防御的主阵地。双方在原地又苦战了两天,形势仍未改观。与此同时,德军将6个增援师紧急调到格朗普埃—罗马格涅—库内尔防线。

10月1日,潘兴承认原计划失败,并动用了美军预备队。

他下定决心,既不能丧失美军的独立性,也不能放弃美国远征军艰苦作战赢得的左右战争进程的影响力,因此,在10月份,他又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

新的攻势于10月4日开始,由于潘兴派出了几个最有战斗经验的师。德军的增援部队也同样是身经百战的劲旅,两军短兵相接,奋力拼杀。由于美军拥有占压倒优势的炮兵的支援,阵地一个个被攻破,德军的主要堡垒崩溃了。

在东线和西线,其他美军配合齐头并进的法国军队,向勃朗峰和默兹河东部高地等坚固支撑点推进。美军通过几次事先不做炮火准备的夜间突袭,突破了德军防线。

由亨特·利格特中将接管的美国第1集团军杀开一条血路,突破了克里姆比尔迪斯泰隆防线。从11月1日起直到停战前的一系列进攻中,这支部队连战连捷。在默兹—阿尔贡战役开始阶段,潘兴便派遣由罗伯特·布拉德中将率领的美军第2集团军,在靠近梅斯的地区开辟了另一个战场。

11月6日,美国第1集团军抵达了色当附近俯视默兹河的高地,对德国的铁路线进行了炮击。第1集团军的几个师在色当东面强渡了默兹河。与此同时,第2集团军在11月10日~11日也取得了有限的进展。在部署于美军第1、2集团军阵地之间的几个法国师的配合下,潘兴的集团军群攻破了色当和梅斯之间的整个德军阵地。

同时,英国远征军给了北路德国集团军群以沉重打击,迫使德军退向莱茵河。在同一时间里,同盟国在意大利、巴尔干和巴勒斯坦的薄弱防线也都土崩瓦解了。德国政府面对全球范围的惨败和奥地利、土耳其的倒戈背盟,不得不接受了停战条件。

11月9日,兴登堡正式会见德皇威廉,告诉他,德国军队已没有力量保护他,并劝说德皇退位,前往荷兰避难。德皇威廉接受了劝告,在48小时内宣布了退位,代之以一个共和国行使国家权力。1918年11月11日,法国时间清晨5时,停战协定签字,11时,响起各国的第一批礼炮,鸣响101发,宣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战后,德国人顽固地认为,打败他们的是国内的反战革命运动和前线的英国。协约国将领们也把自己在1918年大批美国远征军到达前线时那种如释重负般的感觉忘得一干二净,反而极力贬低美国对于最后胜利所作出的贡献。这些看法均过于偏颇,有失公允。可美国人要想夸大自己对胜利的贡献,当面临以下事实时,大概也不会那么自吹自擂:在战争中,美军只阵亡11.2万多人,而俄军则阵亡170万人,法军阵亡138万人,英军阵亡90万人。虽然美军参战的确是晚了些,但他们来得也许正是时候。

因此,一个公正的说法应该是,在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人类浩劫的过程中,美国人做出了他们应有的贡献。

同类推荐
  • 中国特种兵之火线对阵

    中国特种兵之火线对阵

    我曾经是一名战士,我喜欢用战士这个名称,因为是我的战友的牺牲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战士。我只忠诚于我的团队,忠诚于我的国家。不管任何国家,任何名族,威胁到我的国家,我将用我的鲜血和生命来捍卫我的国家的尊严。
  • 天鹰传说

    天鹰传说

    这是一个故事,关于天鹰,关于战士,也关于生死!这是一个传说,关于情谊,关于信念,也关于传承!平凡!普通!却历经蜕变!成功?失败?却留下传说!这就是天鹰,你可以不知道,但他却应该被铭记!
  • 土匪的女婿

    土匪的女婿

    中日淞沪会战之时,留学生贺明华从海外回国参加抗战,却因为和飞龙寨的土匪结下的不解之缘,成为了土匪的女婿。他凭着机智,消灭日军特工队,抢夺日军飞机,并率领着土匪和日军英勇战斗。虽是短暂的,却在土匪们心中留下了光辉的印象。他的英勇经历让一个美丽的女人为他苦守一生,相隔半世纪的深情让人唏嘘涕泣。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见证的是天荒地老不变的真情……
  • 默色山河

    默色山河

    多事之秋,王朝正如将亡之蝉。群雄并起,天下谁人可夺其鹿?诡策莫誉,兴亡皆是血海尸山。陌上花间,何处才是心安归处?
  • 零号军规

    零号军规

    他,曾经是一个军人,但是他不得已脱下了军装,从此以后,他就是一个不穿军装的军人。穿不穿军装,他的心中都有一条军规,那就是:零号军规。
热门推荐
  • 黑执事之永恒羁绊

    黑执事之永恒羁绊

    夏尔本体变成了女生,然而傲娇的性格一点都没变,连腹黑的执事先生都拿她没办法“小姐,我们来练习跳舞吧。”“小姐,你已经踩到我的脚三次了...”新增人物,希望大家喜欢
  • 誓约者

    誓约者

    一块石板,一个时代。(讲个故事,仅此而已)
  • 仓促天涯

    仓促天涯

    那一场我们的走过,谁来书写。那一场我们都经历过的懵懂无知,让发生的一切来书写。天涯的尽头,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我们也走不到尽头。只是,有些事我们还需经历。
  • 嗜血女王:王子你别想逃

    嗜血女王:王子你别想逃

    天真的她,嗜血的他,两人相遇,欢喜冤家!她来历不明,一个被抛弃而又失忆的孩子。他身份尊贵,皇族最正统的嫡亲血脉王子。两人相爱了,却遭到无数反对。她当年流离失所,父母惨死,哥哥失踪!罪魁祸首竟然是他!当知道真相的她会怎样选择!家族还是他?
  • 竹马君!许你深情无畏

    竹马君!许你深情无畏

    某天。”仲忆宸,我饿了!“于是某宸立刻去做饭。”仲忆宸,我渴了!“某宸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去给颜夏榨果汁。”仲忆宸,我想睡觉!“某宸抱住颜夏,在“这个可以有。”“竹马君,朕许你深情无畏!”阳光下,她还是她,骄傲的她。但当谎言揭穿的瞬间,颜夏失望了,他没有做到……
  • 冷心女王爷:王爷要拐窝边草

    冷心女王爷:王爷要拐窝边草

    时光的交错,让她回到了从前,在这个女尊的世界里,成为了当朝女王爷。是追寻回家的路还是徜徉在这异世?身陷温柔,不解总是的那一抹风情。假装糊涂,不愿的是卷入异世的是非。美男环绕,倾城笑颜掩饰不住心中的寂寞。蓦然回首,心中的男子一直在身边无悔的守侯。
  • 暗火摇曳

    暗火摇曳

    三个男人与五个女人纵横交错的情感纠葛,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将这个世界笼罩在暗火摇曳中。他们如同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一样,无处不在的只有另类。谁才是他们各自的最终归属,读完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每一个男人爱上的女孩都是前一个的化身,他们渴望从现实的女孩身上找到从前女孩的影子——以此成就十全十美的爱情寄托。但是,如此追求的完美,只会让我们的爱变得那么辛苦,那么无力……
  • 火影忍者之龙使

    火影忍者之龙使

    你相信华夏神龙一族的传说吗?敖天望,神龙一族的小皇子在入世历练之时竟被时空裂缝吸入。醒来后居然来到了....火影世界!对着火影剧情熟悉无比的天望,将如何玩转火影世界?尽在本书之中!【本书尊重原作,根据完结版火影忍者写的同人,当然会加入一些个人原创剧情,不过主线不会变!希望喜欢的人多多收藏!】【向岸本大大致敬!】
  • 幻影前锋

    幻影前锋

    凌萧,11岁那年暑假去西班牙旅游时,一次误会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让他进入拉玛西亚青训营,结识了梅西。他被巴萨认定为是和梅西一样的天才,难而一个月后,他并没有留下,而是和家人回到了祖国。六年后,当梅西开始闪耀世界足坛时,考入国内某大学的凌萧他的命运又将如何呢?本书纯属虚构,里面的一切都是为了剧情发展的需要,切莫对号入座。
  • 天纵魔尊

    天纵魔尊

    自古以来,正邪不两立,邪不胜正,正临天下;但是,这一次,因为天道逆转,魔王转世,魔道横行,所有仙派都不知不觉中了魔,修习起魔道道术,就连一向非常正宗的佛门,也一夜之间突然转为魔佛,天地一下子黯然.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位面上,魔道降临,一个仙派弟子,华天宝,意外中得到了魔胎,从此,踏上了魔道,修成绝魔,癫魔,魔尊,圣魔...甚至可以模仿天道,替天行道...恶魔时代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