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3400000012

第12章 万神庙与卡拉卡拉浴场

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帝国之内到处透露出繁荣向上的气息。众多新建工程反映了古罗马人在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伟大成就,其中拱券技术的使用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也是罗马人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

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和风格以及某些建筑的功能和规模等,都与拱券结构关系密切。正是出色的拱券技术的大量运用才使罗马建筑无比宏伟壮丽。万神庙和卡拉卡拉浴场就是古罗马拱券技术的典范之作。

超越时代的建筑杰作

欧洲人有句谚语:“光荣归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

公元1—3世纪,古罗马帝国进入全盛时期,其建筑也进入繁荣阶段。在这一时期里,古罗马帝国频繁开展重大的建筑活动,并且大部分集中在罗马本城,从而为这里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建筑遗产。与此同时,随着战争和征服的不断拓展,罗马人从地中海沿岸分布于希腊、小亚细亚等地区的希腊化国家吸取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并凭借罗马帝国较高的生产力加以改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建筑成就,并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

罗马人大量继承了希腊的建筑艺术,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经过了拱券技术的改造,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不断的实践中,罗马人的拱券技术越来越成熟,较之以往的梁柱结构,他们建造的大跨度的拱顶和穹顶大大拓展了建筑内部的空间,使人们的许多活动可以从室外转移到室内进行。著名的万神庙就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制形式,是罗马人在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方面的代表之作。它拥有古罗马时期最大的穹顶,并且以其惊人的设计比例、庞大规模,成为古罗马建筑中最重要的丰碑。

万神庙是古罗马时期重要的建筑成就之一,它原建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阿格里巴时代。公元前31年,屋大维的副手阿格里巴(公元前63—前12年)率领罗马舰队在阿克提姆岬打败马克·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的军队。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公元前27年,阿格里巴下令建造了一座庙宇。公元80年,这座庙宇被大火焚毁。公元125年,哈德良皇帝下令对这座庙宇进行重建。

[知识雨滴]哈德良(Publius Aelius Hadrianus,76—138):古罗马皇帝,117—138年在位,继图拉真为帝。他奉行谨守边境的政策,与安息缔和,还试图取消罗马和罗马行省间的差别。在公元122年去不列颠巡游期间,他下令建造“哈德良长墙”。曾派兵镇压犹太人起义,公元135年攻陷耶路撒冷,强迫犹太人迁徙异域。他提倡法学研究,奖励文化艺术。

哈德良是图拉真的继承人,酷爱建筑。在重建万神庙时,他叫人在新庙柱廊的山花上刻上了“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的字样,意为“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这段文字让后人们误以为庙宇的柱廊是阿格里巴时期遗留下来的。直到1892年,人们才发现柱廊所用砖头的印记都在公元125年左右,这才证实整幢建筑其实都是哈德良时期修建的。

[知识雨滴]图拉真(Marcus Ulpius Trajanus,53—117):古罗马皇帝,98—117年在位。生于西班牙。公元91年任执政官,公元97年由皇帝涅尔瓦收为养子。他在位期间大力扩张疆土,113年出征东方,占据亚美尼亚,渡过底格里斯河,攻陷安息都城忒息丰,抵达波斯湾。回军途中死于小亚细亚的西里西亚。他在位时的罗马版图最为广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达两河流域,南至非洲北部,北到多瑙河与莱茵河一带,地中海为帝国的内海。经济空前繁荣。

重建后的万神庙又叫“潘提翁神庙”,是继希腊神庙在神庙艺术领域的又一发展。万神庙作为祭祀众神的圣殿,来源于希腊人信奉的多神教。在希腊,每种神都有自己的神庙,如雅典娜神庙、宙斯神庙等等。罗马的宗教信仰基本上承袭了希腊,但在伊特鲁里亚文明的影响下,罗马人把诸神集中起来供奉,即在一座神庙内设多个圣殿,供奉不同的神。因圣殿较多,所以罗马万神庙的主体平面呈圆形,拱券结构为万神庙创造出宏大的内部空间。

万神庙的建筑结构简洁明了,半圆球状的大穹顶是它最精彩的部分,同样也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个穹顶直径达43.3米,高度也是43.3米,是自建成后到1436年间最大的穹顶。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穹顶是天宇的象征,所以在建造这个穹顶时,人们特意在它顶部的中央开了一个直径为8.9米的圆形大洞,寓意为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相融相通。站在神庙之内的正中央,抬头仰望天花板上的圆形大洞,犹如一只凝视宇宙的眼睛。

由于穹顶四周没有一扇窗户,所以这个圆形大洞也是万神庙内唯一的采光点。光线通过它从穹顶顶部泄下,并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而改变角度,给人一种非常神圣庄严的感觉,十分符合宗教建筑的特征。而且,声音在巨大的穹顶之内回荡,空间的共鸣性骤然增大。当人身处其中,就像处于厚重的围壁的包围之下,只感到一种恒定宏阔、神秘肃穆的超然力量和持续性的压力。

关于万神庙的这个大穹顶,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是用砖和混凝土制成的,建在第二层上面。后来人们在修复这座神庙时才发现,大穹顶里并无砖砌的骨架,整个建筑都是用混凝土浇灌而成的。在当时,罗马人使用的混凝土以那不勒斯附近的天然火山灰为原料,再混入凝灰岩等多种骨料。在建造穹顶时,人们将比较重的骨料用于基座,往上逐渐选用比较轻的骨料,到顶部时只使用浮石混杂多孔火山岩。另外,穹顶的厚度也在逐渐减小。穹顶根部的墙体厚达6.2米,到顶部时已减少到1.5米。这样穹顶就不会因为无法承受自身的重量而坍塌。

另外,穹顶也不是建在第二层上,而是像一顶扁而浅的无檐帽建在第三层上。由于二三层之间的构架衔接十分严密,而且外表装修细致,所以才给人以整个大穹顶的错觉。如此大胆的空间处理,在西方建筑中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

万神庙内部的艺术处理也是非常成功的。这个从外观上看比较封闭的拱顶结构,其实在内部是由门廊和神殿两大部分组成。门廊宽34米,深15.5米,由两排共16根柱子组成。每根柱子都由整块的花岗石制成,高12.5米,底部基座的直径为1.43米。门廊后部则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神殿。神殿内的大理石地面上有格子图案,并在中间稍稍突起,这样当人站在神殿中央向四周看去时,地面上的格子图案就会变形,进一步给人造成一种空间宏大的错觉。

万神殿的内部空间虽然单一、有限,但是十分完整,几何形状单纯明确而和谐。难怪建筑史家说这是“把古希腊的回廊移进了室内”的结果。

同古罗马时期的其他建筑一样,万神庙自建成后也经历了时代的洗礼。公元609年,拜占庭皇帝将万神庙献给罗马教皇博理法四世,博理法四世遂将其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这也是今天万神庙的正式名称。万神庙是罗马第一座转化为基督教教堂的异教神庙,它也因此逃过了中世纪的劫难。在中世纪,庙内的大理石和穹顶上的镀金青铜板虽然屡次被盗,但最终又都被重新寻获。在文艺复兴时期,万神庙以其高超的建筑艺术成为众多意大利建筑师们研摩借鉴的对象。1435年,罗马元老院宣布对其进行保护。

直到16世纪中叶时,万神庙才受到了真正的破坏。当时罗马教廷准备重建圣彼得大教堂时,教皇乌尔班八世下令将万神庙门廊天花板上的镀金青铜板拆下来熔化,用来建造圣彼得大教堂主祭坛上的天盖以及圣安琪儿堡垒的80门大炮。此外,为了仿造其他中世纪时期的教堂,乌尔班八世还下令在万神庙门廊两侧建起两座钟塔。他的这些行为引起了罗马人的强烈不满,当时流行着一句拉丁谚语:“巴波里没做的事,巴波里尼做了。”“巴波里”(babari)在拉丁语中是“野蛮人”的意思,而“巴波里尼”(Barberini)则是乌尔班八世的姓氏。

后来,人们在为意大利第一位国王埃马努埃莱二世建造陵墓时,特地熔化了圣安琪儿堡垒的一尊大炮用来做墓地的装饰,象征性地夺回了万神庙的[知识雨滴]埃马努埃莱二世(Vittorio EmanueleⅡ,1820—1878):也称维多利奥·埃马努埃莱二世。撒丁王国国王(1849—1861),意大利王国国王(1861—1878)。起用加富尔为首相,强化国力。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9年联合法国反对奥地利,次年利用加里波第的红衫军远征,将意南部并入撒丁王国,1861年建意大利王国。1870年解放罗马,完成意大利的统一。

青铜。1883年,万神庙门廊两侧的两座钟塔也最终被拆除。直到今天,万神庙仍然是意大利的一个教堂,定期举行弥撒以及婚礼庆典等活动。

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古典建筑和谐构造的完美典范。它影响到整个西方建筑史的发展,许多市政厅、大学、图书馆和其他各种公共建筑物,都曾模仿或借鉴过它的这种圆厅加柱廊的设计,比如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圆形大厅、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等等。

古罗马的休闲娱乐中心

罗马人将拱券技术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到公元1世纪中叶,又出现了十字拱。十字拱实际上是为了摆脱承重墙的束缚而提出的方案。十字拱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从而使建筑的内部空间更为开阔。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顶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十字拱和拱券平衡体系的成熟,把罗马建筑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卡拉卡拉浴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卡拉卡拉浴场是卡拉卡拉皇帝为了祭祀医神艾斯库累普于公元206年开始兴建的,第二年投入使用。这座浴场是当时罗马的第二大浴场,可同时容纳1600人使用,即使在今天,这也是一个颇为可观的数字。

在古罗马时代,为了追求生活享受,奴隶主贵族们开始兴建豪华的公共浴场。在提供洗浴服务的同时,这些浴场还是大型的体育和娱乐休闲场所。

[知识雨滴]卡拉卡拉(Caracalla,188—217):罗马皇帝,211—217年在位。生于卢格杜努姆(现法国里昂)。公元211年,他与其兄弟帕布里乌斯共同继承王位,后来杀死其兄弟,独掌大权。他公开依赖军队而疏远元老阶层,又在日耳曼、多瑙河一带及东方四处征战,当他准备发动对安息人的战争时被刺身亡。他于212年颁布公告,恩赐所有罗马居民为帝国的自由民,给与公民权,以此驰名。

里面增设了演讲厅、音乐堂、图书馆、交谊厅、棋牌室、画廊、商店、小吃铺、健身房等,极大满足了人们各方面的休闲娱乐需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设施越来越完备,内部装饰也越来越华丽。很多浴场的地面和墙面都贴着大理石板,镶着马赛克,绘着华丽的壁画,壁龛里和靠墙的装饰性柱子上陈设着各种精美的雕塑。后人曾在浴场的废墟中发现很多珍贵的艺术品、雕塑和镶嵌画。

在当时,人们来到公共浴场也不仅仅是为了洗浴,还有社交的目的。这是因为在罗马帝国时期,奴隶制度日益发达,大批自由小农破产,成为无业游民。但是他们又是国家的公民或者是退伍的老兵,这个群体的意志对皇帝的废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历任罗马皇帝对他们都采取收买笼络的政策,以生活上的补贴和丰富的娱乐生活来安抚他们。公共浴场的兴建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古罗马人洗澡时喜欢边洗边蒸,蒸洗结合,而且特别讲究按摩。当时的公共浴场门票很便宜,一个普通公民可以买一张票,然后在浴场中消磨一整天。这样,游手好闲的人就有了打发时光的好去处。各种身份的人在浴场里聚会、聊天、谈生意、做买卖,浴场的生意也非常兴隆。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描述一个罗马人的享乐生活时曾说:“(他)白天睡觉,夜晚以办事、寻欢作乐消磨。怠惰是他的爱好,他以此成名。别人要以勤奋劳作才能达到的一切,他却以骄奢淫逸的欢乐来完成。”而公共浴场就是过这种日子的首选场所。

[知识雨滴]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约55—约120):古罗马官员和历史学家,历任保民官、执政官、行省总督等职。主要著作有《历史》和《编年史》,记述了从公元14年奥古斯都(屋大维)之死到公元96年图密善皇帝之死这一期间的罗马政事和宫廷要闻。他还著有《日耳曼尼亚志》和《阿古利可拉传》,是研究古代日耳曼人和不列颠的珍贵资料。

卡拉卡拉浴场可以说是古罗马众多公共浴场中的一颗明珠,其规模仅次于比它早建约100年的迪奥克莱齐亚诺浴场,但它却是古罗马最富丽堂皇的一座浴场。除了沐浴设备外,里面还有运动场、图书馆和花园艺廊等,各个阶层的人聚集到这里,日日享乐,夜夜笙歌。而如今,它只剩下了基础部分和第一层部分。

卡拉卡拉浴场生动再现了罗马人高超的拱券技术。它长375米,宽363米,两侧的后半向外突出一个半圆形。它的核心温水浴大厅就是横向3间十字拱,其重量集中在8个墩子上,墩子外侧有一道横墙抵御侧推力,横墙之间跨上筒形拱,这样既增强了建筑的整体性,又加大了大厅。温水浴后面是热水浴大厅,穹顶直径35米,这在罗马也是不多见的。

浴场的内部空间简洁而又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冷水浴、温水浴和热水浴三个大厅串连在中央轴线上,两侧的更衣室等组成横轴线和次纵轴线。主要的纵横轴线相交在最大的温水浴大厅中,使它成为整个浴场中最开敞的空间。轴线上空间的大小、纵横、高矮、开阖交替地变化着,不同的拱顶和穹顶又造成空间形状的变化,这使浴场的内部空间流转贯通且变化丰富,形成了各种拱顶之间的平衡体系,摆脱了承重墙的结构。对于古罗马人来说,这是他们在建筑上所取得的空前成就。

古罗马的浴场用水和城市居民的饮用水都是从附近的山上通过建在拱门上的高架桥运来的。今天,这些高架水桥的遗迹在罗马乡间甚至市中心依然随处可见。可是在公元6世纪,围攻罗马的哥特人破坏了罗马水道,大型公共浴场从此废弃了。即使是现在保存得比较好的卡拉卡拉浴场也已经是一座废墟,它中间的热水浴大厅已经完全坍塌了,完全不见当年的繁荣。但是,在那高高耸立的危墙残拱上,当年那雾气缭绕、靡靡终日的豪华气息还依稀可辨。

[知识雨滴]罗马水道:古罗马为供应生活用水而建造的大型引水渠道,在古罗马本土及其殖民地均有。至公元100年前后,首都罗马已建有9条水道,总长90余千米。水道穿山越岭,遇低洼处筑石砌拱券渡槽。现存法国尼姆的罗马水道原长40千米,现存约270米,渡槽最高处距离地面约48米。

总之,古罗马的建筑在古希腊建筑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大的突破和发展,尤其是对拱券技术的运用和发展,都是值得后人肯定和学习的。虽然这些建筑不可避免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狭隘性和功利主义色彩,但仍不失为人类建筑史上可圈可点的伟大篇章,让人回味无穷,让人浮想联翩。

同类推荐
  • 思想课堂-婚姻笔记

    思想课堂-婚姻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太原历史文化

    太原历史文化

    本书从历史建筑,历史名人,历史文化等方面介绍了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市。
  • 中国民间文学史

    中国民间文学史

    本书内容涉及神话,民间故事,史诗,民间谚语、谜语和歇后语,民间小戏,民间传说,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等。
  •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神秘异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藏、神农架、新疆、楼兰。让读者畅游在这异域风情之中。
  •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回顾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回顾

    海上丝绸之路是1840年之前中国通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它由两大干线组成:一是从中国通往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二是从中国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南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把世界不同的文明连接起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中外人民的友谊,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并对整个人类文明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上丝绸之路涉及港口、造船、航海术、航线、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民间的商品贸易、外贸管理体制、货物流通、人员往来、文化传播、民俗信仰等众多方面,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由于各国学者都在关注这个领域,所以,它又具有鲜明的国际性。
热门推荐
  • 鬼物:我的老师是夫君大人

    鬼物:我的老师是夫君大人

    十八岁生日宴上爷爷莫名带我来到了钟离家的境地,他让我带上了一个神奇的镯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误入了冥界,我终于见到了我梦境中的男人,早上却又躺在床上,这究竟是梦还是现实??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新来的历史老师,也就是梦里男人是一只鬼,喊我娘子,还说我已经是他的了??
  • 旧闻新知张爱玲

    旧闻新知张爱玲

    本书第一部分是对20世纪40年代上海小报中有关张爱玲内容的爬梳、搜集、整理,有文章80多篇,涉及张爱玲的爱好、趣味、性格等方方面面。这些文章大多不是对张爱玲作品的赏鉴、批评和研究,而是以报纸媒体的立场,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对张爱玲的个人生活、好恶以及他人捕风捉影的言谈进行议论,展现出市民社会视野中的张爱玲形象。本书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内外张爱玲研究界的研究状况作一梳理、归纳和考辨、分析,并以综述的方式对张爱玲研究中的分歧、论争进行总结。本书第三部分是张爱玲的年谱简编。张爱玲的年谱编纂一直有人在做,但是一般还显简略。
  • 塞纳河终曲

    塞纳河终曲

    到遇见陈洛宇,储希才相信世上真的有“一见钟情”。卢森堡的小木屋里,陈洛宇唱着跑调的《今夜无人入睡》。在机场的候机大厅,储希大声哭喊:“我不是你的垃圾场。”他说想要给她一份干净纯粹的爱,可沉重的现实却终究让她一再受到伤害。时光。沉静。长河......
  • 云纹石镜

    云纹石镜

    古仙界遗址、空间碎片、奇门洞府、储物空间来去自如。宝贝我的、仙法我的、灵药我的......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我能穿梭,就是任性。
  • 网游之疯狂炼金

    网游之疯狂炼金

    他,是孤儿无父无母,在孤儿院长大。她,同为孤儿,却病魔缠身。他为了她,走进这陌生的网游界,又该何去何从?单挑?我有炼金魔龙,谁来谁死!攻城?我有傀儡部队,悍不惧死!城防?我有魔晶大炮,来者不拒!抢怪?我有千万炸弹,谁抢谁死!
  • 天地大盗

    天地大盗

    他是天生地养的一只老鼠,因为前世不愿意接受佛主的恩惠甘愿躲藏到尸娃洞中修炼。但是他赢得了佛主让他随意拿取天地间万物的本事的承诺。玉帝因为害怕他来世出生以后,让他修炼的尸娃洞所在的隘口镇大旱三千年。玉帝想要直接饿死他,可是谁知道他的命运天地都已经注定,同为天生地养的玉帝拿他也没办法,让他逍遥在三界,演绎了许多欢乐,悲伤,搞笑的故事。
  • 八荒神王

    八荒神王

    八荒世界是一个强者林立的世界,这里有修炼灵力的灵武者,也有修炼念力的念能使。自从古元神战后,众神陨落,自此八荒世界不再有神王,亦无人知晓成神秘密。然而千年后一个叫九夷的人打破桎梏,成为神战后唯一神王独霸一方,无人是其敌手,直到几百年之后,一个叫余越的少年横空出世······新书上传,求收藏
  • 首席大小姐

    首席大小姐

    她养母去世当天,在灵堂遭养父和弟弟的凌辱,重生!逆天而行!黑养父,虐渣弟,泡男神,带球跑!命运大翻转
  • 踏咒前行

    踏咒前行

    以为是个宝贝结果......身负诅咒,说多了都是眼泪,且看王炎是如何改写命运走向远方......
  • 千般易淡,子宁不嗣音

    千般易淡,子宁不嗣音

    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不会再像从前那样轻易的把最深的感情说出口恨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将所有的一切就那么随意的写在脸上也许,我们都过早的学会了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