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49600000009

第9章 身世之谜(8)

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准备效法皇父雍正密立皇储时,身边有皇子三人——大阿哥永璜,十四岁,庶出;二阿哥永琏,七岁,皇后富察氏所出嫡子;三阿哥永璋,两岁,也是庶出。乾隆以二阿哥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且其名是皇父雍正在世日亲自定的,“永琏”二字已隐寓承接宗器之意,遂密定元后嫡子二阿哥永琏为皇太子。谁承想永琏九岁夭折,乾隆立嫡梦初次破灭,又急切盼望皇后富察氏再诞贵子,皇后不负期望,乾隆十年(1745年)佛诞日生下了七阿哥永琮,乾隆又打算密立永琮为皇太子。未及亲书密旨,正式履行秘密立储的程序,七阿哥又两岁痘殇。这件不幸的事竞发生在乾隆十二年的除夕之夜,因此,对乾隆震动极大,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向王公重臣剖白自己的心迹,为此特降旨先说自己心里原想让皇七子永琮承接神器,下面则是深切反省自己一再立嫡失败的教训,且听乾隆的自白:

复念朕即位以来,敬天勤民,心殷继述,未敢稍有得罪天地祖宗,而嫡嗣再殇,推求其故,得非本朝自世祖章皇帝(顺治)以至朕躬,皆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岂心有所不愿,亦遭遇使然耳。似此竟成家法,乃胰立意私庆,必欲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

基于自身痛苦的经历,“必欲以嫡子承统”,而竟因此而得罪天地祖宗,使元后嫡子连遭夭亡,是己之必欲行之事,而竟违天意不能行,这对乾隆心理的打击该是多么沉重呵!三个月后,皇后富察氏病逝于东巡齐鲁的路途上,乾隆彻底断了以元后正嫡承继皇位的“非分”之想。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乾隆在立嫡这件大事上,几乎重复走了他的祖父康熙的故辙,只不过康熙在立嫡的过程中所受的磨难更多、心理上所受的打击更为沉重而已。

康熙的生母佟妃,并不受年轻的顺治皇帝宠爱,当然顺治也不喜欢皇后。第一个皇后是蒙古人,被废掉,续娶的皇后还是蒙古人,仍然不惬于心,皇帝热恋的是皇贵妃董鄂氏。古语有云:“母爱则子抱。”顺治不爱佟妃,年幼的康熙也遭到皇父的冷落,刚一出生就抱出宫外,交由乳母抚养,以致康熙到了晚年还不胜悲凉地回忆说:“世祖章皇帝(顺治)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康熙既庶出,其母又不为皇帝眷爱,因此,当顺治病危时,并未打算选择他为皇位继承人。幸亏康熙有一个慈祥而卓有见识的好祖母——孝庄皇太后,她坚持要顺治指定康熙为太子。据说在这关键时刻,西洋传教士、被顺治尊为“玛法”(满语,受人尊敬的老者)的汤若望表态支持皇太后,遂一言而定天下万世之大计。康熙从自己痛苦的经验中,认识到立嫡,且早立嫡的必要,在三藩之乱方兴,天下汹汹之际,下诏册立刚一岁多一点的皇二子、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此时康熙年方弱冠,春秋正富;而胤礽不过是襁褓中不谙人事的婴孩!日后胤礽暴戾淫虐,康熙虽心有不满,但勉强包容三十余年,直到发觉胤礽有谋害自己的举动,才狠下心废黜太子。宣谕胤礽罪状之时,康熙悲愤交加,痛哭仆地。太子废后,康熙终日不得安寝,时时涕泣不已,身心受到了极大摧残,以致精神恍惚,心悸盗汗,手颤头摇,疾病缠身。及太子再立再废,康熙又经历了一番更痛苦的折磨,身体竞虚弱到了“非人扶掖,步履难行”的地步。

从表面上看,康熙、乾隆这祖孙俩对立嫡的痴迷确实有悖常理;他们的立嫡之心何其急迫,当不能如愿时,情绪又何其凄惨沮丧!但透过这些现象,便不难发现,康熙和乾隆同是庶出,生母都不见爱于皇父,在继位的途路上也都有一番周折。由于这压抑在胸中的共同的隐痛,使他们认定,只有立嫡,且早立嫡,才不会使幼年的噩梦重复出现,而这对后世子孙,对社稷国家都至关重要。人间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只有当他们心血为之枯竭,或意识到上天不允许他们一意孤行时,才悲愤地无可奈何地放弃自己的初衷。

纯孝之子

下面再来谈谈乾隆对自己生母的亲情,以及他那异乎寻常的报恩之心。

从名分上讲,雍正的嫡福晋、皇后乌拉那拉氏是乾隆的嫡母,但皇子时代的乾隆似乎和她没有建立起亲密的母子之情,现在能够见到的乾隆写给她的惟一的一首诗题为《恭祝皇母圣寿》:

蓬莱晓日照金扉,糺缦云成五色辉。

觞捧六宫趋彩仗,嵩呼四海仰慈闱。

琼筵恭进仙人膳,文锦欢呈玉女衣。

叼沐恩勤逢令节,年年拜舞庆春晖。

诗中虽有“春晖”、“恩勤”之类字样,但缺乏感人的真情,完全是应景文章。至于皇贵妃年氏、齐妃李氏这两位对乾隆来说也是母亲辈分的妇人,在他的诗文中则从未提到过。年氏去世较早且不论,李氏之被乾隆冷落,似乎与李氏所出的皇三子弘时与乾隆不睦有关。倒是五弟弘昼之母,后来被尊为裕贵太妃的耿氏,乾隆对她有相当深厚的感情。耿氏生下皇五子弘昼之后,也和钮祜禄氏一样称“格格”,也和钮祜禄氏一样,直到雍正即位,才摘掉“格格”帽子。据说,在雍邸生活那段时间,钮祜禄氏母子与耿氏母子是同住在一座院落的。在乾隆的异母兄弟中,五弟弘昼与乾隆同一年诞生,而且都生在雍王府东院“如意室”西里间,日后兄弟二人的感情也比较融洽。由于以上原因,乾隆比较敬重耿氏。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七月和亲王弘昼去世时,子孙弱小,耿氏已八十有二,乾隆在《临和亲王府第酹酒永言志痛》一诗中特别说道:“弱质儿孙怜汝偝,高年妃母养予申。”后半句是安慰五弟之灵:“你的年高老母,我当代为申养。”

相形之下,乾隆对其生母钮祜禄的感情则极为深厚,在生母面前,乾隆皇帝真称得上纯孝之子。

天子富有四海,乾隆以天下养皇太后的事迹,《实录》中多有述及。诸如刚即皇帝位,即尊钮祜禄氏为崇庆皇太后,此后凡遇大庆典,必加上徽号;每有巡幸也多奉皇太后同行,太后一生随乾隆南巡三次、东巡三次、幸五台山三次。此外,谒东、西陵和秋猕木兰更每年必至;特别是太后六十、七十、八十圣寿,乾隆进九九寿礼,凡亲制诗文书画、如意佛像、金玉古玩,以至西洋奇珍,无不具备……所有这些大事,《实录》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关于乾隆与生母的关系,《实录》还记录了乾隆制止母后干预外事的事件。

雍正皇帝从突然病剧到去世,不过一两天的时间。关于他暴卒的原因,当时便有不少传闻,不免通过太监、宫女流入宫中,传到太后耳中。刚继承大统的乾隆得知后,立即给太监、宫女等下了一道严厉的谕旨,内称:

凡国家政事,关系重大,不许风闻妄行传说,皇太后闻之心烦……凡有外言,不过太监等得之市井传闻,多有舛误。设或妄传至皇太后前,向朕说知此事,如合皇考之心,朕自然遵行,若少有违,关系甚巨,重劳皇太后圣心,于事无益。尔等严行传谕,嗣后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终难逃朕之觉察。或查出,或犯出,定行正法!陈福、张保系派出侍奉皇太后之人,乃其专责,并令知之。

谕旨尽管如此严切,但日后仍有宫监向太后传递外间消息。有一次太后与乾隆偶尔言及顺天府东有座将颓圮的庙宇,应当设法修葺一下。乾隆当面虽唯唯称是,心里却很警觉,以太后深居宫中,是不可能了解外面哪里有废寺的。遂召谕随侍太后的宫监,告诫他们再遇到类似情形,当委婉奏止。有的太监偷偷把悟真庵的尼姑送进太后所居宫中,还违制导引太后之弟入苍震门谢恩,这些都受到乾隆的饬责。乾隆之所以如此,主要是鉴于历史上外戚干政的教训,但他也是出于对母亲的爱护,不愿意她受到某些太监的蛊惑。显然,《实录》之所以记载这类事件,目的在于昭示后世子孙恪守家法,因此,很难从中发现乾隆母子之间的真实状况。

总的看来,清代官修史书,以及稗官野史之类,都很少有研究乾隆与皇太后之间关系的材料,倒是乾隆所写的诗中,大量细致地倾诉了自己对生母的真情实感。如果说乾隆在《实录》等官书中是个正襟危坐的圣主偶像,那么,在御制诗中,他才稍稍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使后人得以窥见他那深邃而幽秘的内心世界。乾隆一生倾心所爱的女人只有三个:结发妻子孝贤皇后、生母崇庆皇太后和最小的闺女十公主。当然,这虽说都是对异性的爱,但内涵又有区别。乾隆写给亡后孝贤的诗有上百首,是他所写的数以万计的诗篇中最见真情的佳作,就数量而言,写孝贤的诗却比写生母的诗差得远。乾隆写生母的诗有二百余首,这是包括乾隆最敬爱的皇祖康熙在内的所有人都无法与之比拟的。其中自然有不少应景之作,但乾隆在诗中,也仅仅在诗中,才尽情地抒发了心底里对生母的真情。乾隆的精神世界十分丰富,他的感情非常细腻;就其个性而言,他又是个能爱能恨、敢爱敢恨的人。他的爱是深沉的,慷慨的,但又是十分吝啬的,凡不爱的人,他绝不表示一丝一毫的温柔之情。“诗言志”,即使对乾隆皇帝也完全适用。用乾隆的御制诗来探索乾隆与皇太后之间的真正感情,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完全可靠的。

钮祜禄氏被尊为崇庆皇太后时已四十四岁了,膝下只有乾隆一子,而她老人家又是十分喜欢热闹的人,乾隆怕她有孤独寂寞之感,居大内深宫时,则奉太后住在慈宁宫,而因常驻御园,因此特将与圆明园咫尺之隔、皇祖最喜欢的畅春园作为太后的郊园。每年新正前,先接太后回宫过年,灯节前返回圆明园,住在乾隆为皇子时所居的长春仙馆。及年事已毕,大约在正月末,太后回驻畅春园。此后,春天御园中芍药、山桃开放,夏天福海中荷花红白相映,龙舟竞渡,秋天香山枫叶似火,冬天北海银装素裹,照例举行的“冰嬉”,乾隆都要奉迎太后出来观赏,这些情景在乾隆诗中屡屡述及。即使母子不在一起的时候,乾隆仍念念不忘想法孝敬高年老母。

夏初喜雨,御园菜畦中新韭一片嫩绿,乾隆想到的是母亲喜食韭菜,于是亲手剪下滴着露珠的“香芽”敬献皇太后;秋日园中桃、藕成熟,乾隆又将时鲜果品盛在玉盘里恭进太后。在记《藕》的小诗中,他还借物巧喻说:“愿以心虚承色笑,还将丝缕拟恩慈。”冬天南苑行猎,乾隆仍惦记着母亲,想让她老人家尝尝新鲜的野味,《南苑获野禽恭进皇太后》一诗说:“山禽味洗洁,飞骑进慈宁。”外省臣工觅到新异之物,乾隆先呈母亲玩赏,《闽中鲜佛手贡到,恭进皇太后》一诗说:“封题更进瑶池上,佛手堪供佛手擎。”乾隆以太后是居“瑶池”的“西王母”,所以说“佛手堪供佛手擎”。这样的小事都很能表现乾隆对生母发自内心的一片孝心,不像是出于“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目的而挤出来的虚伪之作。

乾隆日理万机,但稍有闲暇,总要去畅春园去看望母亲,以此诣畅春园问安诗在御制诗集中比比皆是。《诣畅春园即事书怀》一诗开首两联是:

还宫有事忽逾旬,返跸询安诣畅春。

虽是言传恒悉豫,究之色养不养不如亲。

《论语》记述有一次子夏问如何尽孝,孔子回答:“色难。”意思是奉养亲长时,最难的是发自内心的愉悦颜色。乾隆诗句说的是,自己十余天没去畅春园问安了,虽说宫监、侍卫们已转述太后安好,但终究不能代替自己亲自去太后跟前“色养”。太后年逾八旬之后,乾隆问安更频,他胸中总有一种不忍说出的预感。太后去世前两年乾隆所写的《诣畅春园请皇太后安》一诗中记述了这种心境:

行时庆节始而终,驾返前园恒御宫。

半月光阴消已速,千春奉养愿无穷。

十年前率弗介意,近岁来何频切衷。

惧不忍言仍是惧,吾夫子语佩诸躬。

当然,乾隆的频频往问太后安,以及屡见于诗章的问安诗,自然有垂范臣民、教育子孙的内在涵义,乾隆在诗中也不讳言去畅春园问安是“敬承孝治尊家法”,不过,人们还是可以从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出乾隆那发自肺腑、无法矫饰的纯孝。

乾隆与皇太后共同生活的最后日子,大概最能体现出情深意笃的母子亲情了。太后直至耄龄,仍体强身健,不用人扶掖。乾隆则处处小心,对母亲可谓体贴入微。往年太后从圆明园启銮赴避暑山庄时,第一站驻汤山行宫,次日驻怀柔县,以后便按程而行。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秋狝,皇帝特别关照,自怀柔县以下,凡有昔日皇祖康熙旧建行宫之处,都要停下来让圣母憩息,沿途还要准备轻软肩舆御行,使圣母旅途中更舒适。乾隆还命制作一柄玉鸠头方竹杖恭进太后,为此还写诗说:

鸠杖由来养老传,其相方行更宜然。

温如在手资双步,移以随身助大年。

四面削成不逾矩,一枝卓立却殊圆。

扶携代我供晨夕,万六春秋食履绵。

同类推荐
  •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将为广大读者重现历史的风云际会,再现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鲜活生动的刘邦。阐释帝王的是非功过,为读者呈现一幅壮美的传奇画卷。
  • 刘邦

    刘邦

    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帝王。崛起于乱世,啸命豪杰,南征北战,终胜西楚霸王项羽成就开国帝业。身为汉高祖,刘邦摒弃自身弱点,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与民生息勤俭治国,为后世基业夯定坚固的基础,最终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强盛王朝。本书用通俗灵动的语言,讲述了刘邦从出生到驾崩的传奇一生,情节波澜壮阔,令人欲罢不能。
  • 我和爸爸丰子恺

    我和爸爸丰子恺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了丰子恺这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的生平事略。
  • 大唐鬼才:李贺传

    大唐鬼才:李贺传

    这是一部在结构上不同寻常的人物传记作品。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解构传主的一生,而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篇着重写了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得隽、举进士因讳遭毁、任职奉礼郎等决定人生命运和走向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下篇以李商隐为向导,通过对李贺姐姐的走访,引出李贺的外貌长相、个性特征,进而系统地追溯出其家世背景、成长环境、人生际遇、命运结局等。作者把李贺生平事迹、性格命运同介绍李贺诗歌的名篇佳作紧密结合,在诗歌中寻找重要的人物或事件,更着重分析了李贺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才华,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李贺的天纵奇才和悲惨命运。作品语言优美,充满感情,深具画面感。
  • 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

    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

    张箭,男,1955年生于成都。1978年夏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读本科,1982年夏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应届考取川大世界中世纪史硕士研究生,1985年夏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分配在川大历史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今合并为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研室)工作。
热门推荐
  • 永生神魂

    永生神魂

    偏远村子走出来的少年阴谋、诡计、恩怨、情仇如影随形一朝入魂,一世不宁当他历经千辛站在世界之巅,脑中浮现的还是她的笑颜
  • 都市之涅盘重生

    都市之涅盘重生

    他从小就是一个懦弱胆小的人,本来以为能安心过一生,却什么人都欺负他,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无法挽救,他悲痛欲绝,一道闪电,劈向了他……本书有点小幽默,小暧昧,小激情,希望和你的胃口~~~
  • 冷酷男的腹黑女友

    冷酷男的腹黑女友

    “喂,喂,请问你是?”叶怡涵又在做梦了,还被老师罚站,ohmygod罚个站还能穿越,穿越不是小说中发生的事吗?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啊?啊啊啊啊啊
  • 艾涧诗草

    艾涧诗草

    70后诗人在改变当代诗歌的面貌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关于当代诗歌的新的问题。他们的写作会让我们重新反思当代诗歌的起点问题,也会促使我们考量不同的诗歌路径的问题。此外,对当代诗歌的代际关系,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新的不同以往的挑战。这套诗系,或许能让人们从更多的侧面了解70后诗人是如何出牌的。
  • 校草太霸道,招架不住

    校草太霸道,招架不住

    【1v1,宠文】他说:练好一身功夫是为了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够保护她,把厨艺练好是为了不让她以后不饿肚子,学会撩妹二十八招是为了让她觉得每天都像在热恋中。以后他每天对妻子做的三件事“宠!宠!宠!”
  • 少年与君

    少年与君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没有言情的情爱温柔,没有玄幻的奇幻修仙,这个故事中每个人都是主角,而我们的时雨只是儿时无助又无惧的影子罢了,谨以此书纪念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本书的题材是我的一个梦,做过很多次的梦,一个我都不知道结果的梦…
  • 乾坤破晓

    乾坤破晓

    缤纷魔法、澎湃斗气,已经成为了过去!在这里无数的战斗职业等待大家揭晓!我们不光要男女之间的爱情,我们还要兄弟之间的友情。我们不光要枯燥无味的修炼,我们还要引人入胜的剧情。
  • 狂人纪

    狂人纪

    从小到大,我都把自己定义为狂人,很多人不解,问我是轻狂?还是猖狂?每每听到这些问题,我都很不爽,老子一共也就读了两年书,懂个屁啊!不过我还是喜欢“狂人”这两个字,一来笔画少嘛,二来,我是个粗人,粗人不好听,还是狂人好听些。至于怎么狂……就刚才,我拿着菜刀唰唰唰,一个看起来很了不得的人给我弄趴下了,后来才知道,那货居然叫——神仙!这名字了不得啊,回头给我儿子留着用…………这是一个狂人的故事,也是一本慢慢翻开的笔记。
  • 千舌舞

    千舌舞

    一个荒落的深山,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一座废弃的军马场。支教教师唐九月,一次喜宴之后,被好友赵喜悦告知了一个骇人的秘密。此后,赵喜悦神秘失踪,生死未卜。紧接着,带血的神秘县报、洒落一地的舌头、老马场里的鬼魅、床底的黑骷髅、山林里的逃犯都与这个小村子缠绕在一起。友情、认知、信任一切都被打乱,唐九月几次试图接近真相,却如抽丝拔茧,越陷越深。灵魂的肮脏,也许真的需要明亮的鲜血来润洗,怨恨浸染了夜色,谁会是那个一直站在她身后的嗜血人……她,能否打破荒村的咒怨……
  • 混元妖神

    混元妖神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大陆在这里只有强者为尊;在这里弱者是要被淘汰掉的,在这里不知生存者人类一种生物除了人类还有数之不尽的妖兽,他们互相残杀每天在为自己的温饱而发愁每天都在担心是否会被杀掉,只有努力修炼才可以成为强者,而在修行中是划分等级的人和妖兽一样都分等级。人类等级换分为九级分别为。灵体,灵者,灵师,凡尘,空海,法祭,入神,涅神,神王。当然在这个大陆不只有修行者这一角色当然还有驯兽师,炼药师,炼器师,他们之间也有高贵之分通常炼药师是最高贵的其次是炼器师,驯兽师。人类介绍完轮到妖兽了而它们他们之间的等级划分就比人类简单多了从一级到九级一级最弱以此类推越是往上也是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