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50700000043

第43章 受皇上“推毂礼”的大将军(1)

建文帝无颜面对他的七姑母大名公主。

大名公主领着她和李坚惟一的儿子五岁的李庄,一大早儿就跑到了太后那儿。她找太后,实则是要通过太后来找皇上。当他随太后派来的太监赶到清宁宫时,看到大名公主的眼睛红红的,而太后的眼里也充满了泪水。很显然,大名公主已经得知李坚被燕军擒获的消息了。

“你的七姑父到底怎么了?”太后劈头便问。

那时候已经传来了李坚的死讯,但死因不是很清楚。有说李驸马不堪忍受燕军侮辱,而自缢于客栈的;也有说李坚不肯投降,燕王在酒饭中下毒将其毒死的;还有说李坚因羞而怒,因怒伤身,暴病亡于赴北平途中的。因为这些说法都还未被证实或证虚,所以他也只能回答说,“七姑父大概已被关押在北平的牢里……”

于是大名公主就哭了。边哭边问:“他是不是已经……不好了?”

“没有没有!”他矢口否认。但不敢正视大名公主的泪眼。他猜度大名公主或许也得到了李坚的凶信儿,这是到宫里证实来的呢。

建文帝语无伦次地安慰了大名公主几句,便借口有急事儿逃走了。他把他的七姑母交代给了自己的母亲。他听到母亲劝慰大名公主的头一句话便是:“放心吧!燕王是你的亲哥,他不会难为着驸马的!……”

其实他也真有急事儿,这急事儿便是召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大臣。针对耿炳文在真定以及雄县、蓟州的失败,商议下一步对付燕王的策略。说实在的,他真没想到,耿炳文这个洪武朝的元勋宿将,竟会在几天的时间里,一气丢掉六万兵马,损折了几员大将。而且,战场上的失败又引起了朝臣的“物议”。有些人便质疑他的“削藩”政策,认为燕王起兵造反,乃是“激而生变”——是朝廷“刺激”藩王而发生的变故。其中一位叫康郁的监察御史上奏章说道:

臣闻人主亲其亲,然后不独亲其亲。今亲王,亲则太祖之遗体也,贵则孝康皇帝之手足也,尊则陛下之叔父也。乃竖儒偏见,对藩王疑虑太深。于是周王既窜,湘王自焚,齐、代又相继被废。为计者必曰:‘兵不举,则祸必加’。实则朝廷激之变也。今燕举兵两月,前后调兵不下五十万,而一夫无获。将不效谋,士不效力,徒使中原赤子,困于转输,民不聊生,日甚一日。臣恐陛下日后必有噬脐之悔矣。伏愿陛下鉴察,兴灭继绝,释齐、代之囚,封湘王之墓,还周王于藩,迎楚、蜀为周公,俾各命世子持书,劝燕罢兵,以慰宗庙之灵,笃亲亲之谊,不胜幸甚!

这封奏疏表面上指斥的是齐、黄等“竖儒”、“为计者”,实际上连他也给一起责备着。他读时心跳面赤,冷汗淋漓,手足也一阵冰冷,一股无名火儿直窜顶门。他把康郁的这份奏章狠狠地摔到齐泰、黄子澄的面前:

“你们看看,这个康郁,他都胡扯了些什么!”

那时候在乾清宫里的只有他和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他们首倡“削藩”,力主“伐燕”。他们当然不会怀疑自己。他们都将义无返顾。但是,耿炳文的大败,无疑给朝中那些反对“削藩”的人,制造了口实,抓住了把柄,搞得大家都极狼狈。他们必须承担“前后调兵,不下五十万,而一夫无获”的责任呢。

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相继看了康郁的奏折,又羞又怒又愧。慌忙向皇上请罪。皇上哼了一声,摆摆手,让他们平身。

皇上压住火儿,决定不跟康郁计较。将那份奏章置之高阁,此后再没了下文。

皇上说:“找你们三位来,是快想想办法。耿炳文乃宿将,一向很能打仗的,不想而今竟一败涂地。你们看,如何是好?”

黄予澄认为皇上没必要那么焦灼、忧虑。他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何足忧虑?依臣之见,陛下可速调天下之兵,若得五十万,四面围攻北平,燕王必成擒矣!”

“五十万!”建文心里一跳。五十万可不是个小数目。他又征求齐、方的意见:“你二位以为如何?”

齐、方也同意进行第二次征伐。五十万兵马虽是不少,但好在经过了洪武朝的治理,目今边陲安定,狼烟未起,这正是平定叛乱的好时机。正如方孝孺所说的:“当此国家全盛时期,士马精强,兵甲饶富,取之不竭,用之有余。区区北平一隅之地,焉能抵全国之力耶?”

建文一看他们都很乐观,便受到慰藉与鼓舞,愁眉立时舒展开了。决定立即调集五十万兵马北伐。随之商议将帅的问题。皇上问他们:由谁来代替耿炳文为将呢?

兵部尚书齐泰从怀中掏出那本常备的小册子,一页一页地翻阅着,斟酌着。然而黄子澄似早成竹在胸,抢先发言道:

“臣以为曹国公堪以将任。如用李景隆,陛下无虞矣!”

“什么?李景隆?”齐泰大摇其头。他毕竟比黄子澄更了解军界的情况。他认为李景隆“能文不能武”,没有什么令人信服的战绩;平素与将士们相处的不好,同僚们对他颇多微词。“曹国公”爵位虽然显赫,但那是岐阳王李文忠的福荫,不能说明其人的实际本事。五十万大军的主帅,可得慎重呢!

建文见齐、黄二人意见相左,他自己也便没了主意。便又问方孝孺:“希直先生你看呢?”

方孝孺这位鸿儒平素与武臣们极少接触,仅仅是朝会时彼此点点头打打招呼而已。相比之下,他对李景隆还真比较熟悉。李景隆给他的印象是身材修长,眉目清秀,顾盼有神。朝会时的举止雍容而优雅,一看就有大家风范。太祖在世时就曾夸奖过李景隆的风度。说来也巧,就在数日前方孝孺曾与李景隆有过一次雅会。那是某位大臣的寿诞,他们前往贺寿。并一起欣赏优伶在堂会上演出的戏曲。其间他与李景隆闲聊时,李景隆忽对他说道:“学生曾拜读过先生的大著,甚得教益呢。”他当时一愣,问景隆:“不知是哪本拙著?”景隆说:“是先生的《孝经诫俗传》第一卷。”方教孺便不免有点诧异;自然也暗自高兴。他真想不到他的书还会有这么一位读者!于是二人便交谈起来。交谈的过程中则又发现,这位曹国公别看是武将,然而博览群书,通晓典故,称得上儒将,这样的人在军界真堪称凤毛麟角。当下便有相见恨晚之慨。现在见皇上征求他对李景隆的意见,便不假思索地说:“曹国公吗?臣以为可也。”

“如此,那就是李景隆了。”建文说。

说起来建文帝对李景隆的印象也还不错。这倒不是因为李景隆的气质、风度讨人喜欢,也不是因为其“好读书、通典故”。主要的原因,还是去年李景隆曾持了他的密诏,赴开封逮捕了周王。这事儿办得漂亮。这事儿一可证明李景隆脑筋灵活,善于机谋;二可证明李景隆忠诚可靠。所以,他也相信李景隆是对付燕王最合适的人选呢。

不过,建文帝认为齐泰的意见也有一定道理。为将帅者,“三军之司命”也,他必须具有威权,一呼而百应;如连部下都镇不住,还谈什么败敌呢!为避免这种情况,建文帝打算通过自己的手给李景隆树立威权。他要给予李景隆特殊高的礼遇。他希望将士们都能懂得:“连皇上都如此敬重李将军,我们还有什么话说呢!”

八月三十日,建文帝为李景隆举行了隆重得令人惊讶的遣将仪。

这回的遣将仪跟上回对耿炳文的遣将仪迥然不同;同洪武朝历次的遣将仪也不一样。方孝孺、黄子澄这两位大秀才,煞费苦心地钻研了古代帝王命将出征的仪礼,他们发现,那时的仪礼虽不豪华,却隆重而气派。比如汉高祖拜韩信为将,那的确是“拜将”,皇上在拜将坛上向大将军行拜礼。又据《史记》引《兵法》云:“古王者之遣将,跪而推毂。”即是说,帝王可跪在地上,为坐在车上的大将军推车轮!其礼遇之高,不可思议啊!惟其如此,方能突出大将军在军队里的权威。也惟其如此,大将军才能做到“军令如山倒”。所以方孝孺、黄子澄建议建文帝也对李景隆行“推毂礼”。建文帝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建议。

这回的遣将仪,虽没有如汉朝那样单独筑“拜将坛”,而仍在奉天殿举行,但是增加了一些过去没有的内容。比如,除去照例授予大将军节钺外,还特授一柄“尚方宝剑”,赋予其专事征伐,便宜行事,不用命者斩的权力。还赏赐了惟皇帝才能用的“通天犀带”和玉圭。在玉圭上,建文帝亲笔写下了“体尔祖迹,忠孝不忘”八字,这是希望李景隆能如其父辈那样,创出辉煌之战功。

按照原来的礼仪,大将军接受节钺后,暂时授以执事官,然后俯伏在地,再拜皇帝,出奉天殿。伺候着皇帝离开奉天殿,回宫作息,大将军才得以到午门外召集所部将士,建旗帜、鸣金钟、正行列、擎节钺……这一回作了改革。是由皇帝亲手授大将军以节钺后,君臣携手出殿。辨天殿丹陛之下,皇上请大将军登御辇。然后皇上仿效古代的“推毂礼”,亲自为大将军跪推车轮。这是整个仪礼的中心环节,也是高潮。

于是,李景隆——那个乳名为“九江”(因生于九江,故名)、浑身上下无一条伤痕的大将军,在天地神祗的注视下,在文武群臣惊愕的目光里,他高踞于御辇,而天子为他推着车轮,缓缓地沉重地走向午门……

人们由此而联想到周文王为姜太公推车的故事。据说,周文王每推一步,则意味着其“国祚”持续一年。周文王推了若干步。他觉得累了,也觉得敬礼姜太公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便停止了推轮。他喘息一下,借以擦擦汗。后来,当姜太公向他泄露了“天机”之后,他跌足长叹,后悔自己没多坚持一会儿,以便使“国祚”再延长若干年……

那么现在,坐在御辇上的李大将军和跪在地上为其推轮的建文帝,有没有数着皇上走了多少步呢?

在这样一个庄严的时刻,那个对“周礼”甚有研究的方孝孺先生,感动得泪水把胡子都给打湿了。他相信这样的“遣将仪”,必会给国家带来永远的安定局面。这将是一劳永逸的行为……

燕王好能睡呀。

他睡眼朦胧着,看到有月光铺在榻前,下意识地就摸枕边的剑。一摸却摸着了女人的头发。他吃一惊。弄明白了,这是徐妃的头发。原来是在自己的家里。

此时完全醒来了,看到月光透过雕花格子窗棂斜斜地射进来。听了听,也还刚刚入更。他又迷糊了,以为这是刚刚躺下就又醒来了。恰好徐妃被他揪了头发,也就醒了,坐了起来,黑暗中亮亮的两只眼瞪他。于是他问:

“你也还没睡着?”

徐妃扑哧笑了:“我倒是没睡着。你可是好睡呢!”

“啊?啊啊……”他想起来了。他是中午喝过了庆功酒,然后回到后宫午睡。午睡之前稀里糊涂又跟徐妃在温柔乡里颠鸾倒凤,结果一直睡到现在。这是多长的午觉啊!

他是昨天回到北平的。在真定,他原想乘了第一天的大胜,一举消灭耿炳文的军队。然而耿炳文退入城中闭门坚守,再不出战。他连续攻城三日,效果极是不佳。他的将士们士气受挫,普遍显出了倦态。他考虑到耿炳文尚有九万人马,又兼城池坚固,粮草充足,若长期对峙下去,吃亏的必定是他。所以只好班师凯旋了。

回到北平,免不了摆庆功宴,大赏三军。而就在宴会上,他又获得两条消息:一条消息是从广宁和大宁传来的。道衍告诉他,七月里他在北平挑起“靖难旗”后,朝廷担心辽王和宁王响应、勾连,便命令二王离藩赴京,以便加以控制。辽王老老实实奉诏渡海,辗转出了京师,据说已改封到荆州。而宁王却抗旨不从,仍旧呆在大宁。建文帝当然很生气,下旨削去了宁王的三卫,以示训责。第二条消息是从永平传来的。据永平守将郭亮禀报,江阴侯吴高和都督杨文率辽东军,按朝廷统一部署,作为耿炳文军之“偏师”,近日突然包围了永平,正做着攻城的准备。……这两条消息尚未来得及咀嚼、消化,更未来得及回味。说真的,只是喝过三五杯酒他就醉了。醉醺醺地回到床上然后就……现在,这两条消息又清楚地从心里浮上来,他真得细细地品咂品咂呢。

说起来辽东真是他的一块“心病”。所谓“心病”,指的是驻藩大宁的宁王朱权和广宁的辽王朱植。尤其是宁王,号称“带甲八万,革兵六千”,军力极是雄厚。其所属的朵颜三护卫,皆骁勇善战。往昔他偕同宁王出塞北巡时,朵颜的骑兵给他留下过强烈印象。令他大为歆羡。如果宁王与他不睦甚或为敌,那这威胁可就大了。所幸宁王与他的关系还不错。彼此间常有来往。如今宁王虽未公开地响应他,参加“奉天靖难”大军,但从其不奉朝廷诏令,仍呆在大宁这一点来看,宁王至少是态度暖昧的。所以燕王现在就有一事萦绕心头:能否将宁王拉拢过来,或者控制住他?如何将宁王的朵颜三卫为我所用,至少不与我为敌?……

徐妃看他的样子,知道不会继续睡下去,便披衣下床,亲手给他端来一碗银耳枸杞汤。其实,似这样的活儿应该是宫女们做的,但她效仿孝慈高皇后对待太祖的样子,衣膳之类事体,每每躬自省视。而这也是他一直敬重她的原因之一吧。

“你要去哪儿?”徐妃问。

他想了想说:“不知道衍睡了没有……”

徐妃说:“下午他找过你两回呢。”

“是吗?那他一定有重要事情。我找他去吧。”

接着,徐妃唤过一个叫作“狗儿”的太监,让他提着灯笼,陪燕王去道衍的住处。“狗儿”年轻伶俐,还有点武功底子。此人以后还在战场上立过大功——后面还有他的故事呢。

道衍的住处是在存心殿东庑房里。内外两间,外间用于起居,内室摆了床榻。窗上黑着,也不知睡了没有。狗儿蹑手蹑脚去推门时,却听得里面有人发话了:“谁呀?请进来吧。”

同类推荐
  • 王阳明为臣智慧

    王阳明为臣智慧

    《王阳明为臣智慧》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王阳明的权谋与智道,研究并探讨他的思想理论,通过王阳明做官时的韬光养晦、荣辱不惊、居安思危、中庸之道等各个方面,告诉了读者如何左右逢源,并建立一个强大的人脉网,如何在危机来临时应对自如等等,进而在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王阳明为臣智慧》还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王阳明在仕途之路上的种种遭遇,深刻剖析了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王阳明的权谋之道,而且也看到了在王阳明的影响之下,他的众多弟子与同僚们因与王阳明的接触而发生的仕途上的转变。
  • 杜甫传

    杜甫传

    这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的绝笔之作。全书11回,讲述了“诗圣”杜甫曲折潦倒的一生。由于作者善写武侠,尤其擅长讲故事,而杜甫的生平又与作者自身的身世很有相似的地方,因而这部书写得相当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力。
  • 比尔·盖茨一生三件事

    比尔·盖茨一生三件事

    本书叙述了比尔·盖茨,一个计算机天才一生的三件事。简而言之,谋人、谋势、做老板。这就是比尔·盖茨的智慧核心,世界首富的成功箴言。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洞察盖茨智慧的窗户,诠释他传奇的人生,破译他成功的密码。
  • 蒋介石宋美龄在重庆的日子

    蒋介石宋美龄在重庆的日子

    抗战初期,蒋介石国民党对日作战是积极的,正面战场的忻口、凇沪、徐州、武汉等会战就是证明,宋美龄也亲上前线慰问伤兵,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做出了特殊贡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宋美龄则从自已所代表的美英派大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向蒋介石施加影响,对外外交折冲,继续推动抗战。蒋介石、宋美龄这对抗战期间的“第一夫妇”;就是在重庆这座中国的战时首都,度过艰难的抗战岁月,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丰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因曾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王安石所处的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交困,而统治者又因循苟且,不思振作,这是一个弊端丛生、孕育变革的时代。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王安石经过自身的努力,不仅以一个文化艺术的多面手,而且以一个杰出的改革家而彪炳史册。
热门推荐
  • 太上洞玄灵宝上师说救护身命经

    太上洞玄灵宝上师说救护身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卡之界

    卡之界

    木凡意外觉醒了能力之书,得知了《回生》的存在,毅然踏上了复活母亲的路途,前路渺渺,在这个满是卡片的世界中收获了众多友谊,也渐渐得知了自己身世的秘密……究竟他能否如愿以偿找到传说中的《回生》呢?敬请期待《卡之界》连载这是一个幻想的卡牌世界!
  • 侠骨柔情

    侠骨柔情

    人各不同,这也许是这个世界最有趣的事情。相貌、习惯、气质等种种不同,还不过是表面,人心之不同,才是根本。金庸小说中的《天龙八部》,就是写入心不同的名著。王语嫣人美情美,是天人中之女子。萧峰豪迈磊落,如同神龙。貌美而善妒之秦红棉当然是阿修罗……种种人的不同在其不同的心,而种种人的命运也无非是他们自己的心做造作的后果。“既种业因,必有业果”,叶二娘哭求无用,虚竹刚刚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而父亲就受罚并自杀,这一切的事情的前因,实际上不仅仅是早埋伏于山洞偷情时刻,而是早埋伏于那和尚和少女的心中了。
  • 八荒寂灭诀

    八荒寂灭诀

    孱弱少年,身负血海深仇,却无法手刃仇人。上古神器,等待千年,终于迎来了它宿命中的主人。八荒圣君神秘传承,五大超级门派的虎视眈眈,太古禁地的无尽危机,惨淡的真相背后却是惊人的阴谋。究竟谁可以窥探武道尽头?肉身不死,神识不毁,跳出轮回,绝非虚言!
  • 呆萌娇妻:无赖,你滚开
  • 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

    正是因为年少所以轻狂,正是因为年少所以无知。青春总是参杂着许许多多的故事。缘分很奇妙,它让林杳和沈墨寒相见、相知、相爱、相守。还记得林杳和沈墨寒的第一次遇见,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行李箱。然而林杳与沈墨寒相遇的那一刻,缘分便已把他们两个人拴在了一起,但是命运的道路总是坎坷,布满荆棘,他们能终成眷属吗?.........
  • 暗黑破坏神毁灭与重生

    暗黑破坏神毁灭与重生

    一个普通的阳光少年丁楠,真的如同梦境一样穿越到了暗黑世界,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传奇神话。一种全新的感觉,被赋予特殊的使命,暗黑世界需要他的拯救,墨菲斯特、迪亚波罗、巴尔的原罪灵魂需要他来释放。跟随着丁楠,你将会亲身经历一段恍如梦境的奇幻之旅............小骨の一号著请多多支持!
  • 梦的渡口

    梦的渡口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如果有一天你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此时回头再看这一生感悟是什么
  • 新潮涌动(1910-1919)

    新潮涌动(1910-1919)

    本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晚清时期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面。
  • 西藏自驾游

    西藏自驾游

    十年前,张起灵走了,吴邪变了,认识吴邪的人都在感叹,吴邪仍在不见天真。十年后,张起灵回来了,吴邪又变了,虽然不太可能像十年前那样,但是按照黎簇的话说,曾经危害人类生存安全的蛇精病已经蜕变成了普通人,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的变化,对此吴邪表示,黎簇开门,收快递。黎簇表示吴老板,我什么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