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73500000029

第29章 2006惩治腐败 任重道远

他们会记住一段沉重的教训

他们会嗅到悲剧的火药味

他们会看到人世的残酷

但我不是上帝

我从他们中间走过

恍如一名长者

———阿斐《那群孩子的童年》

在2006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一家三口对答式的蒙族民歌《吉祥三宝》,让人们心中涌出一种久违的温馨和感动。《吉祥三宝》后来之所以被广泛传唱,就在于它传递了“爱与和谐”这一当下全社会深切关注个主题。

有人说,这首犹如天籁之音的民歌,是对和谐社会的一种民间呼唤。

“和谐”,一个充满了东方智慧的名词。自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以来,如今,这个词语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国的各个角落。实现社会和谐,创造美好生活,更是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近年来,党和政府紧紧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

这其中自然包括住房。

2000多年前出自中国思想家孟子之口的“居者有其屋”,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传统生存梦想。然而,2000多年后的今天,“房奴”一词竟成了年度最流行的词汇之一。这如何不令人感慨?

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国楼市经历了最惊心动魄的一年。宏观调控政策频频出台,使一向被认为有赚无赔的房产生意变得难做起来。房产商们第一次开始紧张,老百姓也第一次发现房价涨得没那么快了。曾经吵得不可开交的泡沫问题似乎有所沉寂,炒房投机行为也收敛了不少,楼市似乎也平静了一阵子。

但是,连这种迹象也仅仅是昙花一现。

2005年涨幅放缓的房价在2006年初再度飞涨,第一季度北京房价同比上涨14 。8%,深圳上涨20 。62%,广州上涨14%。很多大中城市的房价强劲疯蹿,房地产投资再度升温,楼市在短暂的平静后又恢复了曾经的狂热。年初几乎是房地产开发商赚得盘满钵满的“好日子”。

京沪的房地产大鳄一个个赤膊上阵,用最高的分贝喊涨,异口同声地说:2006年房价高速上升势不可挡。

过快上涨的房价和一些房地产商的“坦率”,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声讨,民怨已渐成沸腾之势,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政治压力。

在“国八条”出台一周年之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5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简称“国六条”),标志着房地产新一轮调控帷幕再次拉开。“国六条”延续了“国八条”的调控思想,但更偏重于“结构调整”,其措施也更具操作性。12天后,国务院办公厅以十分罕见的速度发布《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被称为“九部委十五条”,对“国六条”进一步细化。“九部委十五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土地供给无法大增的情况下,试图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入手,在套型面积、小户型所占比率、新房首付款等方面作出量化规定。其重点是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须占开发建设总面积70%以上。引人注意的是,监察部赫然名列其中。

这一政策一出台,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国六条”是因为政府想为老百姓干点好事,以90平方米来限制开发商造豪宅涨房价。而开发商却根本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这一政策是市场经济的倒退,户型和套型应该由市场和消费者决定,政府制定强制性的标准不可行,会导致产品的趋同化,甚至导致产品的积压。开发商普遍采取了观望态度,甚至进行了抵制,并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向政府施压,要求取消这一政策。而现实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典型的做法是,开发商按规定报建,但设计房子时就预先在两套小户型中间不设承重墙,售楼时对买房者声称“打通了就是一套170平方米的大房子”。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也默许了开发商的做法。

开发商的过激反应并没有改变决策层的政策导向,一系列暴风骤雨般的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出台:国土、金融、税收、建设等九部委的“国15条细则”、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165号文件、细化招拍挂及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范围的166号文件、建立土地监察制度、限制外资准入的171号文件、对二手房交易征收个人所得税的108号文件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金融方面,央行于2006年4月28日和8月19日两次加息,幅度都是0 。27个百分点,银监会于7月22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的九条措施,严控房地产信贷风险。9月5日,新华社全文播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针对各大城市“以地生财”的发展思路,提出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将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缴入地方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这被视为国家叫停各地“土地财政”的先声。

调控的步伐一波紧似一波。2006年,九部委组成的调控大军在六个月中,出台了不下13个房地产调控政策,囊括了住房结构、土地管理、税收、信贷、反腐败等各个环节,几乎已发动起所有相关部委。

应该说,政府的意图很清楚,就是要抑制房地产商的投资热情,稳定房价。

但是,房价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上涨的脚步。

2006年10月,北京以10 。7%的涨幅领先全国。这是自2005年7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开始公布以来,北京房价连续上涨的第15个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2006年全年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5%。单从数据上看,调控效果非常有限。

宏观调控已经进行了四年啊!

以紧缩信贷为主的“121号文”为标志,房地产宏观调控从2003年拉开序幕。然而如同闹剧一样,在开发商的质疑声中,国务院办公厅随后出台了“18号文”,首次提出把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致使“121号文”没能执行下去,当年房价暴涨。充分反映出在本轮调控初始阶段,由于对市场是否偏热吃不准,政策左右摇摆不定。

2004年,随着宏观经济调控的全面展开,政府在楼市调控上铁了心,大力紧缩地根和银根,可市场并不买账,稍做调整后反弹得更快更高。于是,全面性、综合型、高强度的“国八条”出炉了。随后的事实表明,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依然快速上涨。

没想到,从2003年到2006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严厉,年年试图调控房价,结果是出台一个政策,房价就涨一轮,再出台一次再涨一轮,涨到今天,所有没买房的人都在“望房兴叹”,房价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这究竟是因为政策效果存在时滞,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有人将其归结为税收力度、加息力度不够,有人认为是地方政府执行不到位,也有人认为是政府低估了市场的需求,更有人将其归结为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究其原因,更多人认为恐怕还得从政府方面找。政府出台了那么多的政策,整治房地产市场的决心也是人尽皆知,政府既没把错脉,也没开错药,为何还要从政府身上找原因?因为,不少房地产病的“病源体”就在政府身上。政府下不了手,药效老是打不到病灶上。

这一观点得到了官方的印证。2006年11月30日,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北京就公开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对政策的认识存在一定差距,这是一些地区落实政策不坚决、调控措施不到位的重要原因。”

2006年,在怨声载道的网络地产论坛上,出现了一个新词———“房奴”,真可谓一词包罗万象,又满含酸楚。只要你想买房子,很自然就搭上了这时尚的词汇。“年轻白领,工作不久,存款不多,基础不牢,为了安家,东拼西借,贷款不够,家长来凑。”有91%的人购房用了按揭,其中31 。8%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越过此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也就是说,现在超过三成房贷族沦为“房奴”。

在新加坡,85%左右的居民都住在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中,剩下的房子爱怎么涨就怎么涨,反倒对国家有利。在很多人眼中,政府本就应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保障性住房,面向高收入者的商品房则按市场规律运作。

但是在中国,到2006年底,还有65%的地级以上城市、91%的县级城市未公布住房建设规划。尚有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目标责任制,19个地级以上城市没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

很多人想租住廉租房却不知道哪里有这样的房子,很多人需要经济适用房却总也排不上队、买不了房。在北京,经济适用房早已变味,中低收入者买不到,买到的因为生活不便同样怨声载道,更有许多经济用房成了租用房。

夹在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之间的中等收入群体该买什么样的住房?国家财政能否负担起大量的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该寿终正寝还是继续保留?这些问题仍在争论不休却没有明确答案。

关注房地产走势的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在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了解与判断,在于政府还会推出什么样的政策。如果顺着2006年房地产市场政策思路,那么今后房地产市场会围绕着改变房地产发展模式、调整产品结构这个大思路进行,那就必须生产更多民众有支付能力的住房产品。

然而,和任何方面的调控一样,政策效果总有一个“时滞”,即使是良药也不可能马上见效。2006年,尽管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下降,但规模依然偏大;商品房供给结构仍然很不合理,大户型的高档商品房开发比重过大;北京、深圳、广州、呼和浩特和大连等城市房价还在顶风大涨;不仅开发商,而且不少地方政府甚至阳奉阴违,政策执行力度如蚁拳击象,可见,房市的调控,还任重而道远。

公众在思考房价高涨原因时,大多把矛头指向地方官员的政绩观、开发商的利益图谋和购房者的被逼无奈。其实,在畸高的房价中,有一个重要的成本往往被大家忽视,那就是腐败成本。

“有公章之处,就有滋生灰色成本的可能。”房地产是管制最严、与政府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业,无论是卖地的官员,还是融资的银行以及审批的部门,贪腐势力总有机会层层伸手。房地产业也因此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中最能展现权钱交换关系的典型领域,官员的腐败与开发商的暴利,如同魑魅魍魉一样沆瀣一气。

从2006年4月开始,国家八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权钱交易的专项行动。迄今为止,已有多名副省级官员先后落马,既显示了中央斩断官商勾结链条的决心,也为房地产业的腐败成本做了生动的注解。

有人说,几乎每一宗房地产的腐败案例,都是一个官商勾结的商业贿赂生态标本。我们不妨对其内幕进行一次盘点式梳理。

2006年6月22日,原安徽省副省长何闽旭被中纪委“双规”,随即被撤销副省长职务。

其一落马,就有人断言,何闽旭出事恐与房地产有关。在池州市房地产项目、基础工程建设红红火火的同时,何闽旭与房地产商们过从甚密,在当地几乎是尽人皆知。

经中纪委调查,事实果然如此。

2000年7月至2004年3月,何闽旭在担任池州市委书记时,为池州某房地产公司在贵池市委、市政府大院土地开发、拆迁、规划方案审批、工程竣工验收等事宜上提供了帮助,先后11次收受该公司总经理孙某给予的钱款,共计人民币134万余元。何闽旭还曾为安徽欧华公司在项目引进、商品房销售、城市建设拆迁、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免等方面提供了帮助,先后向该公司董事长詹晓荣索贿8次。其中,2006年3月,何闽旭向詹晓荣一口气索要了100万元。2002年至2004年4月,何闽旭为安徽和泰房地产公司获取153亩国有土地开发使用权和变更建设规划等事宜提供了帮助,先后17次收受该公司董事长王和平人民币202万元。

房地产商是何闽旭最大的摇钱树!在何闽旭的受贿金额中,与房地产公司有关的就达530余万元。

先前落网的安徽省另一位原副省长王怀忠,也利用职务之便,为一些房地产公司在解决开发用地、拆迁安置、减免城市建设配套费等活动中,大肆收受贿赂。

随后被抓的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王昭耀,在担任安徽省委副书记期间,曾接受安徽多家房地产商请托,为这些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提供帮助。在被指控的44项受贿事实中,有24笔受贿数额超过 10万元。

官商勾结已成为房地产业的潜规则,是这个行业获取暴利的基础,房地产已成为腐败的“重灾区”。从征地拆迁到土地出让,从缴纳土地出让金到调整用地性质,从规划审批到项目选址,从调整容积率到产权登记,几乎每个环节都存在着权力寻租和官商勾结,都不难寻觅地方高官的影子,部分基层官员敛财已达“疯狂”程度。业内人士普遍的说法是,开发商要想做一个楼盘,各主管部门的“菩萨”都要拜,一路拜下来的费用占到楼盘总成本的3%~5%。不言而喻,有些地方政府不积极支持公开房价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掩盖其中的腐败成本。对此,有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房地产的产业链有多长,权钱交易的食物链就有多长。

在2006年6月的5天时间里,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经历了人生大逆转。6月6日下午,这位主管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副市长还在参与调研北京市古都风貌保护。6月8日,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组委会成立,他被宣布出任组委会主任。而6月9日,关于他生活腐化的群众举报材料出现在有关会议上,令与会的中央高层领导大为气愤。当日,刘即被“双规”。6月11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认为,刘志华的问题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影响恶劣,决定免去其北京市副市长职务。当日新华社的报道称,鉴于刘志华的行为已违反党纪、政纪,中央纪委、监察部决定对其立案审查。

刘志华落马的导火线竟是一盘长达60分钟的录像带,录像的男女主角正是刘志华和他的一名情妇。2005年10月,北京市国土局以未在约定的期限里付清全部地价款为由,宣布收回公寓和酒店主体结构建筑已基本成型的“摩根中心”。随后“摩根中心”以“朝阳区大屯北顶村项目”的名义重新进入土地市场招标,并被北京首创集团与广西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以17 。6亿元收入囊中。而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的情妇是首创集团下属公司的股东,操作所有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正是刘志华。于是“摩根中心”的背后老板出了“狠招”:用录像带揭露刘志华堕落奢靡的私生活,直接将其扳倒。

2006年7月13日上午,江苏省召开全省环保大会,江苏省委、省政府等主要领导悉数出席,江苏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武龙作为省人大领导还在会场第一排就座。下午5点左右,王武龙被中纪委来人带走。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王武龙因严重违纪,收受贿赂,并干扰纪检部门办案,已涉嫌犯罪。

王武龙出事并不意外。凭借他的权势,其弟王文龙也成了房地产商人,王文龙与南京益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白松关系非同寻常,而益来公司曾在南京市开发“金陵御花园”等高档地产项目。这些项目都集中于玄武湖附近和南京中心地带,南京房地产界对这些地块的竞争非常激烈。益来公司能以低价顺利拿到土地,坊间传言与王文龙巨大的个人活动能力密切相关,而王文龙的活动能力无疑来自于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的王武龙。

其实,王武龙受贿来历已久。1995年初至2002年4月,王武龙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规为江苏金大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减免土地出让金、土地置换手续等事宜提供帮助,九次收受该公司负责人朱某的237万元。1997年初至2006年6月,王武龙为力联集团有限公司承揽工程、缓交土地出让金等打招呼,先后八次索取或收受该公司负责人翟某贿赂445万余元。

2007年元旦前夕,齐鲁大地降下入冬后第一场雪。天寒地冻中,一条新闻却很热:杜世成被免职了。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也倒在了房地产问题上。杜世成涉嫌与2003年发生的崂山违法批租土地大案有关,杜在青岛任职期间鼓吹“房价不能倒”的谬论,导致官商勾结腐败大案频发,房价疯涨。杜的儿子插手青岛诸多大型工程建设,并参与倒卖土地,帮助一些房地产公司修改规划,从中收取贿赂。杜还帮助他的外甥田某,在青岛即墨区低价甚至无偿取得29平方公里的用地,经营建设和旅游项目。

杜世成案还牵涉一个女房地产商李薇,她以行贿者身份出现在判决书中。相关司法资料显示,自2003年至2006年间,经时任青岛市长、市委书记杜世成的帮助,李薇控制的公司在青岛的房地产开发、重大工程招投标等领域斩获颇丰,杜本人亦因此获得170万元回报。在2003年底至2004年初,李薇依托杜世成帮助,购置青岛八大关的两幢别墅,仅差价获利已逾千万。

当地老百姓说,从2000年起主政青岛的杜世成,留下的一个另类“政绩遗产”是,不到7年时间房价翻了几番,一些楼盘价位突破每平方米万元,小小岛城居然积聚了800多家房地产企业。在此人倒台之后,回眸当地接连出现的土地腐败案,品味其房价不倒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杜书记就是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托”!

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司法部门官员,本身与地产业等经济领域不搭边,但在查处的贪官中却不乏他们的身影。个别“能量”巨大的官员,甚至曾经左右过某个地区的房地产业,2006年6月12日被抓的天津市检察院检察长李宝金,落马前在天津市房地产界的影响就非常大。

虽然检察院的事务与商业扯不上关系,但李宝金主动在天津市搞“职务犯罪超前预防”,检察院由此介入到土地拍卖、招投标、政府采购等经济领域。天津市一位法学专家分析说,检察院有审判监督权,可以监督法院,有立案监督权,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对某个案子立案;还有司法执行监督权,监督司法局。也就是说,检察院的权力涵盖了公、检、法、司各个领域。

因为李宝金滥用这些权力,为房地产商们“遮风挡雨”,天津的房地产商都争先恐后地想结识李宝金。民营房地产企业天津浩天集团的董事长王小毛与李宝金就过往较密,两人有着复杂的权钱交易。最后,甚至发展到很多人买房子都要想方设法找到他,因为“只要李宝金给房地产商打声招呼,到手的房子比市价便宜将近1000元/平方米”。

一系列高官腐败案显示,房地产能够满足地方官员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房价快速上涨最终带来的是税收增长,同时房地产发展能提升城市形象;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官员也通过权力寻租满足了私欲。这其中的症结不解决,房价调控效果将大打折扣。

反腐风暴中,腐败官员一个接一个地落网,显示了中央斩断官商勾结链条的决心,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房价持续快速增长,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房,既容易造成房地产泡沫,也给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埋下隐患。中央果断出台了调控政策,但首次调控政策成效甚微。在第二次调控政策出台时,中央特别强调检查和问责制度。但是,一开始,许多官员仍无动于衷,默许房价逆势上涨。直到2006年6月份开始,腐败官员纷纷落网时,他们才恍然觉醒,立即行动,加大了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力度,这对房价理性回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反腐风暴的震慑下,那些平常与开发商过从甚密的官员,必然会有所收敛以避嫌疑,这也将给开发商心理上带来影响,摧毁他们强硬拉抬房价的精神支柱。

不过,在全国房地产业高温不下的环境中,消除房地产腐败依然任重道远,而且,消除房地产腐败的根本也有赖于对各级管理部门权力资本化的有效抑制。正如有学者所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而中国房地产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房价,而在于权力资本化的发生频率与速度能否减缓并变得温和。

在市场环境并不完善的房地产领域,有的企业走旁门左道,发不义之财,令人发指;有的企业始终“做政府所想,为百姓所需”,受人尊敬。

2006年,张玉良统帅的绿地集团已成为上海滩最大的本土房地产企业,全年房地产开发面积500多万平方米,销售收入接近150亿。就在这一年,张玉良给集团提出一个战略目标:用五年左右时间进入世界500强。

14年前,张玉良连做梦也不敢想。

1992年5月,上海市农委的一纸任命书和2000万元启动资金让住宅办副主任张玉良下海了。面对任命书,张玉良也犹豫了好几天,但最终还是弃官从商,开始了绿地的创业历程。

当时,几乎所有生意人都热衷于做贸易,既简单又来钱快,但张玉良觉得这生意不长久。也有人建议他,在市中心开发商品房,房价高,利润大,但张玉良觉得资金投入太多,风险太大。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玉良读了一本介绍印尼华侨林绍良发家史的书。林绍良是当时的印尼橡胶大王和首富,在印尼政府最需要的时候,大面积地种植橡胶,为此他得到政府的低价土地。他明知种橡胶不赚钱,但他为印尼橡胶国产化做出很大贡献,从此他的事业似芝麻开花节节高。

林绍良的创业史,无疑启迪了张玉良。

“当时我就形成了一个观念———企业要做政府想做的事情。把政府导向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才会有大发展。”张玉良说。机缘巧合,1992年上海第一轮的大规模市区旧区改造开始了。市区旧区改造,需要大量的动迁房提供被动迁的市民居住。张玉良觉得,为市民提供动迁房,正是一件“政府想做的事情”。

他拿到了近郊三个动迁项目———上海浦东六里镇一万多平方米、宝山大华原大场镇一万多平方米、普陀区桃浦镇五万多平方米的动迁房。

2000万元的启动资金,显然不足以同时开发这三个项目。那时公司刚起步,不可能有银行给他贷款。从市级机关下海的张玉良,第一次感受到“游戏规则”的改变。他学着去求人,学着用真情去感动人。他终于说服了几家企业与他一起参建、合建动迁房。两年后这三个项目完工,绿地公司获得了2000多万元的净利润。

正是旧城改造这个特别复杂、需要人脉、需要耐心和投入、也是利润巨大的项目,让绿地集团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也成就了绿地的伟业。

张玉良的经商潜质就此开始显露,他没有急于扩大投资,而是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以房养绿、以绿促房”的口号,从1995年到1997年,绿地公司每年都毫不犹豫地拿出四五千万元资金建设城市公共绿地。像他们出资建设的浦东陆家嘴中心绿地、外滩滨江绿带、延安路江苏路绿地广场、上海科技馆外环境绿化、上海体育场外环境绿化等都已成为这个城市的标志性绿地。免费的大规模公共绿地建设,不仅为政府排了忧解了难,更让“绿地”在上海市民中树立了良好信誉和口碑。

张玉良高明的“舍得之道”,让绿地集团快速发展,在2001年就进入了上海房地产企业前三名。也就在这一年年底,沉寂多时的上海房地产市场开始升温,但张玉良却出人意料地作出了一个“异地开发”的决定。

当时,上海大规模城市改造已显雏形。一大批外地和外资房地产公司开始进军上海。对于外地和外资房地产企业来说,抢占上海核心市场,再以此强势进军长三角,是它们扩张全国、攻城略地的关键一步,于是上海成了房地产企业各显神通的主战场。

竞争压力骤然增强之时,张玉良已经敏锐地嗅到了“血腥味”。相比外资和民营企业,在资金实力、决策程序、机制体制方面,国有企业背景的绿地集团已不占优势。但绿地这些年来在上海积累的品牌美誉,依然是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

2001年12月,绿地率先走出上海,正式启动第一个异地项目———南昌“滨江豪园”,由此打响了全国扩张的第一枪。此后,绿地集团先后进入了全国19个省近30个城市,跨地区之多居同行之首。“异地开发战略”让绿地集团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到2005年,绿地在7个城市的销售收入开始突破10亿元。

恰恰就在这段时间,上海开始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正当同行们纷纷收缩战线,准备苦捱“严冬”之时,绿地仍保持着每年30%的增长率,在同行中一直名列前茅。连续三年,他们是上海地产企业50强之首。2005年,他们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已上升到第一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249位。

2008年,绿地的版图已经扩展到全国19个省近30个城市,房地产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在建项目数量超过50个。绿地人“做大做强、辐射全国”的战略已经跃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继万科之后,张玉良公开宣称绿地将于2009年销售突破500亿元人民币,成为第二家计划进入“500亿军团”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绿地正朝着他们既定的冲刺世界企业500强的中期发展战略目标阔步迈进。

17年前,领导的意图只不过希望找一个能干的人,带领一班人马,来解决当时绿化资金缺乏的问题,肯定没有想到却催生了一家日后想要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

2006年

● 4月26日,深圳市民邹涛在网上发表《关于发起“不买房行动”致全社会的公开信》,号召市民3年内持币待购,不要买房。

● 5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根据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六项措施,即“国六条”。

● 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被称为九部委“十五条”,对“国六条”进一步细化。

● 5月30日,国土资源部发文,从即日起,中国一律停止别墅类房地产项目供地和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并对别墅进行全面清理。

● 5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九部门制定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的37号文件。

● 6月19日,北京市工商局下发“民宅禁商”文件。

● 7月,由建设部、商务部等六部委共同签发的《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意见》尘埃落定,对境外企业持有房地产的方式及外商投资房地产作了严格的规定。

● 7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住房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强制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

● 9月5日,新华社全文播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被视为国家叫停各地“土地财政”的先声。

● 9月5日,路劲宣布以不超过9亿元的代价收购顺驰中国55%的股权,后来又将股权增加到接近95%。路劲至此成功完成了一场蛇吞象的并购案。顺驰中国的地产扩张计划也随着收购而改变。

● 富力地产(2777 。H K)2006年度年报显示,富力地产营业额达到101 。87亿元,增幅达74%,毛利润和经营净利润分别暴涨110%和135%,成为新晋的“百亿豪门”地产“航母”。

同类推荐
  • 实话实说谈保险

    实话实说谈保险

    本书介绍了各种保险的功能、用途、特点和好处,内容着重在于人寿保险,对象是未买保险的人、已买保险的人和卖保险的人。
  •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新模式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新模式

    在金融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宣讲了很多年,但像包头市商业银行那样,真正能把客户服务做好的中小城商行却并不多。确实,构建金融服务新模式是对原有金融服务的发展,在某些环节甚至是彻底地颠覆。这确实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我们中小城商行需要变革体制、调整人员、转变观念但是,中小城商行要生存就一定要改革服务模式。没有新的服务模式,中小城商行的广大客户就会流失,中小城商行最终就要死亡
  • 保险和保险法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

    保险和保险法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

    黄英君同志所著《中国保险业发展中的理论探索与研究》一书以中国保险业发展中的保险理论与实务为研究对象,紧密围绕保险业发展这条主线,对当前保险理论界、业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本书融会了他近几年来潜心学习、探索、研究和深入调研的成果,是对商业保险理论与实务、保险法、政策性保险等领域的较为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 刺桐梦华录

    刺桐梦华录

    本书分为“过程:中古闽南的经济周期”、“空间:闽南的区域系统”、“结构:闽南经济的交易成本分析”三部分,共11章。
  • 男人要懂经济学

    男人要懂经济学

    《男人要懂经济学》涵盖的经济学现象比较广泛,绝大部分都是用事例在说明经济学中的现象,包括经商、职场、投资、生活等方面,很多人在掌 握了一定的经济学知识以后,无论是做事还是生活,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也就是说,正确且开明的经济学知识 ,会帮助你生活得更好。
热门推荐
  • 至尊厨仙

    至尊厨仙

    天下万物,皆有灵。炼药,丧材之本灵。食,可保灵,亦可固本培元。民以食为天,仙亦当以民为本。
  • 夫君,你节操掉了

    夫君,你节操掉了

    飞机上睡一觉醒来就穿越了?穿了就穿了,只是为啥别人穿越不是王妃就是皇后,再不济也是个官家小姐豪门千金,为啥她穿成个乡野小村姑?住的是春天漏雨冬天刮风的破茅屋,身边还围着一群如狼似虎自私势力的极品亲戚。苏梓筠抬头无语问苍天,这穿越是谁设定的?你给我滚出来,保证姑奶奶不打死你!一时手贱救了个命悬一线的神秘男人从此却被无耻纠缠上?“筠儿,昨日没有伺候好你,不然我们今日换个姿势再来一次?”某殿下食髓知味将那张倾城妖孽的俊脸凑过去恬不知耻的说道。某女一巴掌朝那张帅的人神共愤的脸挥过去:“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剧情毁灭者之旅

    剧情毁灭者之旅

    如果你看到青青草原上的狼族与羊族和睦共处。请不要怀疑,这肯定是某个无良的家伙随心而为。如果你看到刘昴星(中华小当家)与远月学园的学生(食戟之灵)切磋厨艺。也不要惊讶,这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恶作剧。如果你看到喰种(东京食尸鬼)能吃上着拥有美食细胞的食物(美食的俘虏)。毋需置疑,这肯定又是他在破坏剧情呢。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在父母怀里撒娇的鸣人、厌恶海贼与海军,并嚷嚷着要当上冒险王的路飞、纳兹也...成龙历险记、龙族、剑灵、鬼泣、刀剑神域、斩赤红之瞳、秦时明月、死神、七龙珠...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结局,一切尽在剧情毁灭者之旅。
  • 香途迷路

    香途迷路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不为众人所理解的孤独的人。一名学生放学回家,入睡之后,;离奇的进入另一个空间,他是否能创造一片天地,又或者是全身而退,还是,迷失于其中呢......
  • 唯我刀圣

    唯我刀圣

    易明心里本来着急万分,正在考虑是否自己独自一个人跑去找爷爷,忽然听到有人带自己去接,心中顿时高兴起来,紧绷着的小脸像鲜花一样绽放。
  • 极品魔君

    极品魔君

    起源大陆有一种神奇的宝物,叫做神通种子,人们吸收种子,得到各种奇异的能力,以各种强大的法印释放神通,焚天灭地,无所不能。21世纪青年魔术师魂穿起源大陆,成为任人欺凌的病鬼少爷,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上古魔功,至此灭仇敌,得秘宝,遇美女,好运连连,成就了一段不朽的的魔君传说。什么?跟我比结印速度,呵呵......你先结着我睡一觉去。魔术师就是任性。
  • 皇子不邪恶

    皇子不邪恶

    只因一块破玉,她穿越千年?只因诡异天相,他被指不详!这都是这块玉引发的“惨案”啊?是神马缘分,让活泼可爱的她遭遇冷峻霸道的他!同是穿越事件的受害者,他居然要她补偿?摆脱,邪恶皇子,你真当我是好欺负的小羔羊?
  • 编辑小语

    编辑小语

    本书为“鄞州作家文丛”之一,是一部散文作品集。本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者在《梁祝》担任编辑工作的七年中所写的编辑后记、编辑随记等;另一部分主要是一些应人应时的应约之作。本书是作者对自身编辑工作与文学生涯的一次梳理与总结,富有真知灼见,亦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 鬼氏家族

    鬼氏家族

    曾经儿时的伙伴们分开了,而他们再见面后,又会发生什么?
  • 校草大人被嫌弃:真是个扫把星!

    校草大人被嫌弃:真是个扫把星!

    单纯的她因豪门水深被迫出逃,在姐姐的帮助下转进如江贵族高中。因为受到了两大帅哥的特殊待遇,被校友虐死。她向姐姐提出转学,姐姐笑了半天,告诉她“不行,你的桃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