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92000000011

第11章 绿色流域

绿色流域标志

绿色流域,全称是“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和推广中心”,该组织是在云南省民政厅注册成立的非营利性民间环保团体,成立于2002年10月,创始人是于晓刚。

该组织成立后,致力于提供社会服务(知识和技术),支持和倡导良好的开发和保护流域的决策,是集科研、教学和实践为一体的组织。扎根我国西部社区,以实施山地流域管理、提升民众流域意识、推动大众参与为宗旨,为我国流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拉市海流域治理项目

拉市海是一个水域面积约1000公顷的高原湖泊,位于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之间。流域的汇水面面积为26560公顷。流域四周环山,中间低陷为盆形坝区。坝区的中央即为高原型湿地——拉市海。拉市海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环境成为候鸟理想的越冬栖息地。拉市海周围的山区还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天然林。长期以来,丰饶的拉市海流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物产,包括:木材、药材、牧草、鱼虾、海菜花等多种资源。此外,拉市海还具有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净化水质、进行环境教育、科学研究等作用。

拉市海流域主要生活着两个民族,纳西族和彝族。彝族人口约500万人,居住在流域的上游汇水区,这一地区的森林植被对整个流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生活在高寒山区,农耕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他们主要依靠林业和畜牧业为生。然而自1998年以来,长江流域实施了天然林禁伐和退耕还林,山区彝族群众的生计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另一个民族是纳西族,纳西族人口约一万人,主要依靠农业和水产业为生。过去,纳西族依靠拉市海肥沃的良田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居民们丰衣足食。

然而90年代初,丽江市政府在拉市海实施了跨流域调水工程,1998年拉市海正式向丽江古城供水,为了充分供应下游丽江古城的景观用水,拉市海筑起大坝蓄水。就这样,拉市海在为下游城市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从一个自然潮起潮落的天然湿地变成了一个人工控制的水库,给拉市海流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森林大面积退化和渔业资源急剧衰退。拉市海的居民们几乎无鱼可打,他们为了从有限的土地获得更多的产量,开始使用更多的农药、化肥,导致水质恶化和一些水生动植物的消失。另一方面,修筑水坝又淹没了居民们的耕地,坝区居民的生计日益窘迫。

拉市海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出现反映出治理的危机,即:一些政府部门看重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决策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基层民众的流域权利和自然资源管理的经验,从而导致整个流域开发中数量最为庞大、利益关系最为密切、承担生态保护成本的原住民无法参与到流域决策中,也无法享受到保护和开发的利益。流域的综合治理,必须依靠流域范围内的所有利益相关群体共同协商,制定科学的流域治理规划,才能实现流域的善治。

2000年,在于晓刚的努力下,拉市海终于得到了美国乐施会的资助。同年7月,“绿色流域”进入拉市海,与当地政府及其他各相关部门协商成立了拉市海流域管理委员会,并负责实施拉市海社区参与式流域管理项目。这是中国第一个以乡镇为基础的流域管理委员会,它成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在流域管理议题上信息共享、互相沟通和协商决策的平台。流域管理委员会下设流域管理办公室,负责执行和协调流域管理委员会所提出的计划和项目,举行流域管理委员会会议,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

“绿色流域”希望通过社区资源管理和扶贫项目,帮助被边缘化的村民获得粮食和生计保障;通过社区参与式流域管理,当地村民组织的能力得到提升;在流域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参与和协商机制,使政策决策过程肩负弱势群体的利益;倡导可持续流域管理,使流域资源的利用向可持续和更公平的方向发展。

2007年7月6号,拉市海流域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了由乡政府、香港乐施会、绿色流域、湿地管理局等多方利益群体参与的绿色流域战略规划会议。会议上各利益相关方相互交换了意见和建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流域治理规划提供了保证。同时,乡政府对民间NGO有了更多的认识和认同,促进了流域治理项目的开展。

2007年9月13日,拉市海流域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了乡政府主要领导、流域办工作人员、水利局、湿地管理局、渔民代表、绿色流域项目人员参加的流域管理会议,针对如何加强拉市海渔业资源管理进行了商讨。此后又多次召开会议,确定了取缔非法网具方案,制定了渔业资源管理办法。这几次流域管理委员会会议的召开,为拉市海渔业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见。

此外,“绿色流域”还与多个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了合作:

“绿色流域”与丽江市林业局、农业局合作,共同出资开展替代能源项目,在西湖村支持72户村民修建了三位一体沼气池;不仅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而且切实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

“绿色流域”与玉龙县生物创新办合作,开展了高寒山区中草药种植项目,帮助拉市海上游的彝族山区建立新的可持续的生计模式。

“绿色流域”与拉市乡农科站合作,开展了多次有针对性的果树种植技术培训。

“绿色流域”与玉龙县水利局合作,在拉市乡成立了丽江市第一家民间灌溉管理组织——农民用水户协会。一年后,经验得到推广,在全县16个乡镇共建立了45家农民用水户协会。

参与式社区灾害管理项目

我国属于亚洲和全球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全国50%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等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地区,常年受灾人口在2亿~3亿人次,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损失极重。2008年元月,暴风雪席卷中国,21个省(区、市)数千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111亿元。2008年5月12日,四川等地发生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000亿元。加上南方地区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使得2008年中国灾害问题凸显,灾害的影响十分巨大。

“绿色流域”在拉市海实施了多年的参与式流域管理项目,一方面旨在解决当地流域保护和百姓生计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流域管理示范倡导中国小流域善治。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绿色流域”已经关注和着手治理流域面临的灾害。如,近十年以来,“绿色流域”协助常年受洪涝灾害、泥石流、滑坡困扰的丽江市玉龙县拉市乡西湖村村民建立了流域管理小组,发动群众植树造林、治理滑坡、改造河道、建拦沙坝、发展薪柴替代能源等,使西湖村生态安全大大增强,村民灾害管理的能力大大提升。2008年春季雪灾,“绿色流域”赶赴当地山区彝族村寨救援,并在香港乐施会的资助下与地方政府合作,帮助该地彝族社区进行了灾后重建。

2008年8月,“绿色流域”申请了世界银行第二届中国发展市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2008年10月21~22日,该项目在北京国贸会展中心进行了展示与答辩,并最终从100余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2008年世界银行第二届中国发展市场援助项目,获项目资金人民币17万元。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南都公益基金会“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的支持下,“绿色流域”联合四川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于2008年8月29~31日在受地震灾害影响的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了《灾害社会影响评价、灾害管理规划研讨班》。研讨班期间,40多家NGO通过分享和交流,初步了解和掌握了该方法,并打算在社区重建活动中进一步实践。

2008年12月,“绿色流域”在拉市海的彝族社区及纳西族社区开展了参与式社区灾害管理规划。他们帮助当地少数民族村民认识到他们所面临的灾害和灾害的影响,讨论应对灾害的措施和计划,协助社区制定灾害管理制度。2008年年底,应民政部中国减灾中心邀请,“绿色流域”完成了对四川德阳市农村社区减灾能力建设方面的调查研究。知识链接

参与式社区灾害管理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广大公众的参与,建立一个能抗灾害风险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这一目标,赋予了参与救灾、减灾和备灾工作的NGO更大的责任和更高的要求。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对灾害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价,深入了解社区需求,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社区灾害管理和可持续社区重建规划;同时,与社区居民一起讨论他们应对灾害的措施和资源,协助社区搭建一个减少灾害和脆弱性的社区灾害管理组织结构。将来一旦有灾害发生,社区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效地对社区灾害进行管理。中国流域面临灾害的挑战,“绿色流域”正努力把参与式流域保护和社区灾害管理相结合,集研究与实践为一身,在构建抗风险、可持续的流域社区方面体现民间组织的价值。

参与式社区灾害管理项目在2008年11月~2009年10月期间,通过对四川省、陕西省和甘肃省地震灾区实地考察后,对积极参与灾后重建的NGO和社区组织进行了每省约2~3天的“灾害社会评价与社区灾害管理规划研讨班”。瀚海沙

同类推荐
  •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绿色生活与环境科学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绿色生活与环境科学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不可思议的可怕现象

    不可思议的可怕现象

    本书汇集了大量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乃至今天还存在的怪异现象,并对这些现象尽量予以分析推理。然而很多现象囿于科学局限,至今仍无法破译。书中对有些现象虽不能予以满意的答复,但却可以给人以极大的想象余地,从而也能激发读者的探索心里。
  • 回眸技术进步的辉煌(科普知识大博览)

    回眸技术进步的辉煌(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舰艇:海中雄狮

    舰艇:海中雄狮

    《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舰艇:海中雄狮》一书教你用专业的眼光看兵器,是一部关于军用舰船知识的普及读物。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美国、日本、意大利、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等国家的战列舰、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两栖舰、潜艇等。全书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故事性强。
  • 站在巨人肩上-从牛顿谈经典力学

    站在巨人肩上-从牛顿谈经典力学

    本套《站在巨人肩上》丛书,共30本,每本以学科发展状况为主脉,穿插为此学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些杰出科学家的动人事迹,旨在从文化角度阐述科学,突出其中的科学内核和人文理念,增强读者科学素养。
热门推荐
  • 虐文短篇集:痴念

    虐文短篇集:痴念

    唯美却让人心碎的短篇古风虐恋文集,痴念之中的爱恨交织,相爱相杀得宿命,错过之后的痛苦,明明完美的初见,却美到让人心碎……【皆为本人原创】谢谢观赏
  • 青衣手记

    青衣手记

    千百年来,在中原盗墓界,我们陈家有一个“青衣氏”的名号,据说可以欺神骗鬼,横穿黄泉,也有人说,陈氏先祖是从地狱深处潜逃的亡魂,终有一日,地府会找来索命…….
  • 末世之最强姐姐

    末世之最强姐姐

    完美神妃之苏姐姐处女人妻之虞姐姐班花丫鬟之宗姐姐外加身具金手指的男主都市言情的标配成员乱入了末世面对日益强大的凶兽咱们真的还要慢慢暧昧吗?
  • 鬼忆记

    鬼忆记

    年轻时的我,开始只想单纯了解自己的身世之谜。却料想不到,被卷入一个千年的谜团。似乎有人特意引导我走上这条道路,又似乎有人暗中阻止我。千年的暗流将我卷入其内,无法脱身。追寻古人的痕迹,探索生与死之谜。无论古今,当一个人拥有极致财富与权力,那他还会追寻什么......
  • 张院士趣谈整形与美容

    张院士趣谈整形与美容

    本书由德高望重的整形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张涤生教授亲笔撰写。张院士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以轻松、活泼、通俗、风趣的笔调,介绍了现代整形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叙述了多种常见畸形的原因和整形矫治的手术方法,展示了珍藏多年典型的整形病例图片。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作为城乡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现代整形与美容医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亦可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阅读参考。相信,不论您以何种心态阅读这本书,透过书中的文字和图片,它都能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 五行奇侠

    五行奇侠

    “自古以来,世间修炼之士层出不穷,各种修炼法诀千奇百怪五行相生亦相克,天地不灭气永存。”白小凡偶然得到一本记载着从未有人修炼过的法诀古书为解开自己身世之谜,白小凡踏上了寻亲之路。然而到最后,他发现这一切都与天有关!正与邪到底谁对谁错?天地大劫突降临,一剑修成五行剑。逆转乾坤天地变,仙魔只在一念间!
  • 舞女孤魂:纨绔子弟别嚣张

    舞女孤魂:纨绔子弟别嚣张

    她是纯洁的新生儿,骄横跋扈他是精灵古怪的纨绔子,满腹黑线他与她的相遇,腹黑与跋扈的碰撞,冤家路窄的戏码上演但,他与她的相遇却是最不该相遇的相遇她说:此后,我只为你舞......
  •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世说新语>名句》是一本双色图文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为底本,精选了六十六则名句,分为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治家劝学等各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是教育部指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同时,《世说新语》记述的奇人趣事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鲁迅就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我们以名句+故事+插图的形式出版,帮助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获得“三分钟轻松阅读,一辈子受益无穷”阅读价值。
  • 远古的征服

    远古的征服

    一个普通打工仔陈大虾在一次下班的途中偶然被一股奇怪的闪电击中...醒来后他发现来到一个陌生的远古世界!参天的大树,茂密的丛林,凶猛的远古野兽,淳朴的族人,残酷的部落吞并,为了生存,陈大虾带领着他的原始族人一步一步,兴修水利,筑城修路,牧渔种养,发展工业...慢慢地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华夏帝国。这个时候,他却发现这个世界上一个个强大的势力接二连三的出现。“蝴蝶效应吗?”凶残的游牧匈奴骑兵...身披铁甲的罗马重装骑兵...马其顿方阵兵...无坚不摧的波斯象兵...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和陌生!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 学生年代

    学生年代

    小学时,他努力地想分清楚男女,结果却成了流氓。初中时,他努力地想成为妖怪,结果却成了人妖。高中时,他努力地想不受人欺负,结果却成了校霸。大学时,他努力地想维护正义,结果却成了罪犯。其实,在学生年代,他是最纯真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