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93500000016

第16章 糊涂处世篇(1)

传统处世之道

一、重德的思想

处世之道及其行为方式是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思维方式与文化个性的重要表征。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处世性格,这种性格由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和特定的文化传统所铸就,反过来深刻影响社会大众的观念意识和行为方式,进而强化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性。

重德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点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本主义”的伦理型文化或称“德性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人是“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德性被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也是人格尊严的体现。中国人因而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指作为行为主体的主观的、为我的规范)。孔子倡言“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并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建构起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规范体系。老子亦言:“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进而“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作为中国文化的两大主干,儒家主张的“三纲领”(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提倡的“修道积德”,都是以道德实践为第一要义,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精神。

在以道德修养为旨趣的“德性文化”范式的制约与影响下,中国人的处世观念及其行为具有浓重的尚德特征,具体表现为二个层面:

(一)处世做人,贵在有德中国人的所谓“处世”,首先是要“做人”,故“为人处世”不可分割,“做人”即是立身处世。而“做人”的要义在于,人的行为必须合乎“人”应该具有的道德规范,做人就是以道德律己,以道德待人。对为人“缺德”的评判,是中国社会生活中甚为严厉的谴责。在具体的做人之德上,古人有“九德”、“三达德”、“五伦十教”、“四维七体”、“六德”、“八德”等多种说法。其主要范畴有“仁爱孝悌”、“谦和有礼”、“诚实正直”、“光明磊落”、“襟怀坦荡”、“精忠爱国”、“克己奉公”、“重义轻利”、“言行一致”、“知恩图报”、“忠厚善良”、“廉正俭朴”等等。这种以“做人”为处世前提与基础的处世观念,无疑渗透了重德主义精神。

(二)与人交往,以德待人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尚德倾向,不仅表现为突出“做人”之德,而且在于强调人际交往的道德性,主张人际之间应当是“正其义不计其利,谋其道而不计其功”,与人相处,贵在以德待人。其具体表现为:

1.宽厚待人中华民族一向以待人宽厚为美德,日常生活中的“宽容大度”、“宽宏大量”、“忠厚长者”等道德评价,就是这一品德的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实际运作中,待人宽厚包括:“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不以己所能病人,不以人所不能愧人”;“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等等。“大著肚皮容物”待人,自然能得人心,这就是“宽则得众”的含义所在。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由孔子最早提出。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著名命题。吕坤更宣称:“肯替别人想,是天下第一等学问。”这种被称为“恕道”的待人之德,其要点在于“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一种与人为善的德性。

3.让中国人历来以让为处世美德。在家庭内部,“孔融让梨”式的礼让被极力倡导,妇孺皆知;在名、利面前,古人赞美“君子无所争”的风度和“不贪为宝”的高洁品格;对待人际纠纷,先贤主张“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处世让一步为高”。一个“让”字,可化解纠纷,和谐人际关系。

4.以诚相见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十分看重“心诚”,由此有“待物莫如诚”的古训。古人认为:诚的功效有二,首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其次,以“实言实行实心”待人,“无不孚人之理”。而这一点正是“以德服人”的重要内容。故“开诚心,布公道”,往往能化解矛盾,消除成见,沟通感情。

5.守信用,重然诺其基本要求是“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言行一致,讲究信用。“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百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成语,以及孔子所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名言,生动显示了信用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

6.有恩必报与“施恩不求报”在人际交往中,多有施惠与受惠的情形,中国人将受惠后必加报偿作为一种道德铁则。早在《诗经》中便有“无德不报”之说;《史记·范雎传》亦曰:“一饭之德必偿”。这种报偿不能是一对一的,而应是“报大于施”,诚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受惠而不报偿,便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为众人所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的报恩观念一方面强调“负恩必须酬”,另一方面则要求施者不求报,所谓“我有德于人,不必望感”,“施恩慎勿色”,“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此处所表现的,正是中国文化传统对道德行为的褒扬。

7.“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人际交往,常常因利益冲突或理解错位产生怨怼。对待对方的怨恨或怨言,中国人主张采取宽厚的道德精神。老子提出“以德报怨”之说,力主“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种宽宏无垠一以善待之的包容,不仅体现于文化精英的论说中,而且深刻体现于“宁人负我,无我负人”、“宁受人毁而不毁人,宁受人欺而不欺人”、“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等人生格言与“唾面自干”一类成语典故之中,其道德意味不言而喻。与“以德报怨”相并驱,中国还有“以直报怨”之说。所谓“以直报怨”,即以正直的态度去回报他人对你的仇怨,“其人贤,不以仇而废之,其人不肖,不以仇而庇之,是非去取,各当其实。”“以直报怨”和“以德报怨”虽然对“怨”的态度不同,但其间贯彻的道德精神是一致的。

诚然,在世界文化史上,没有哪个民族的文化不要道德或不讲道德,但像中国这样把道德在文化价值体系中抬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并贯彻于做人处世的社会行为之中,形成显著的民族文化特征,确实是罕见的。

二、贵和尚中难得糊涂

贵和尚中,是中国人处世性格的又一显著特征。

“和”与“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它们虽然具有哲学上的意味,但立足点仍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并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法与处世观念。

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论述中,“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以人际之间的和睦、和平、和谐,以及社会的秩序与平衡为价值目标。民间广为流传的“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家和万事兴”、“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等俗谚,以及流播千古的“将相和”、“兄弟和”、“姑嫂和”等历史美谈,便反映出以和谐为取向的社会心态趋势。中国人的贵和取向与自身的生存环境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农业宗法型社会,乡土社会稳定的生活秩序,聚族而居的血缘亲情,以及在落后生产条件下对互助协作的寻求,正是“和为贵”处世观念的现实基点。

中国古人所推崇的“中”,既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态度与方法,又是一种做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儒家又把尚中与贵和联系在一起,《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的关联,“和”包含着“中”,“持中”就能“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和”观念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积淀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特有品格,并造就了中国人处世性格的鲜明特点:

以“贵和”而论,中国人把“和为贵”作为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极力追求人际之间的和睦、和平与和谐,“和”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标所在。以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各守本分互不干涉、“井水不犯河水”也是为了“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谋求对立面的和睦共处是一种“和”;尽量避免正面冲突,遇到矛盾分歧“和稀泥”,保持表面上的和谐一致又是一种“和”;为了保持“一团和气”,人们可以忍气吞声、口是心非、委屈求全;为了求得和乐平安,人们倡导“冤家宜解不宜结”,“相逢一笑泯恩仇”。

作为实现并保持和谐的手段的“执中”,应用于为人处世,则表现为凡事讲求适中,毋过亦毋不及,适可而止,恰如其分。正如中国传统处世箴言所说:“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这些代表性言论,充分表现了传统处世之道中的中庸精神。正是因为具有“在观念的世界里和行动的世界里都不把事情弄到极端”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中国人几乎“在思想上对所有过激理论,在道德上对所有过激行为”产生“厌恶”。“凡持极端说的,一经试验,辄失败;而惟中庸之道,常为多数人所赞同,而且较为持久”。

总的看来,贵和尚中能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带有浓重的人情味,较为稳固持久,对社会具有良性功能。但其负面效应亦不可忽略。对“中和”气象的崇尚与追求,在消解、缓和正面冲突的同时,又导致了人际之间不满情绪表达的间接性和模棱两可、表里不一的市侩习气,人际之间难以形成坦诚轻松的交往风格。更为重要的是,对“中行”品格的推崇和执着,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助长了不求进取、反对冒尖、无所作为的保守心理,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匮乏。

三、中西思想的调和

近世以来的思想家在比较中西文化时,几近一致地发现两者性格存在着重大差异。严复分析中西处世性格的不同为:“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陈独秀则指出:“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位。……西洋民族性恶侮辱,宁斗死,东洋民族性恶斗死,宁忍辱。”西洋重人为,中国重自然;西洋人之生活为外向的,中国人之生活为内向的;……西洋重竞争轻道德,中国重道德轻竞争。

依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学说对人事现象的类分,从严复到李大钊等思想家所指出的中国人的处世性格,如内向、含蓄、忍让、自谦、守静,等等,具有鲜明的阴柔偏向,而这一特点的形成,无疑与静态的、封闭的宗法农业社会的社会结构以及小农业经济结构休戚相关。

中国人处世性格的阴柔偏向,着重表现于如下几个方面:

(一)贵柔老子论说此种处世哲学的道理是:“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弱胜刚强”,例如水是天下至柔,却能驰骋于天下之至坚,这就是柔弱之妙。做人如果像水一样,具有柔软、谦虚和蕴藏力量的素质,就会无往而不胜。老子的处世智慧深刻启迪中国人,使中国人“知退”,“能柔”,笃信“太强必折,太张必缺”。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生动描述中国人的这一处世性格说:中国人使用的笔是有柔性的毛笔,用毛笔写字画难,但练就之后,会写出比硬性钢笔优雅漂亮得多的字,这个柔性是中国人心性的象征。这是对中国人贵柔的文化个性的贴切比喻。

(二)不争常言道:“好胜者必败,恃壮者易疾,渔利者害多,鹜名者毁至。”民间有“三不争”、“五不争”之谓,“三不争”是“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五不争”即“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饰人争名,不与简傲人争礼节,不与盛气人争是非。”不争,便可无怨无尤,无失无败,其结果是“静能制动”,委曲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少取反能多得,“夫惟不争,是以天下莫能与之争”。

(三)能忍中国人尚忍、能忍的处世品格世所公认。以“忍”为主题的哲言警句广泛流行于传统社会的各个阶层并为人们所奉行:“人能百忍自无忧”,“小不忍则乱大谋”,是生活的一般性原则;“忍为家训”,是大家庭中和睦共处相安无事的保障;“忍辱至三公”,是封建官场的生存秘诀;处于逆境或遭受挫折之时,要以忍来应付危机,“忍一言,息一怒,饶一著”,“以退为进”,不胶着于一时一事,“好汉不吃眼前亏”,“大丈夫能屈能伸”;遭遇强暴怒火升腾之际,须“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免得“莫大之祸,起于斯须之不忍”。民间有“惹不起躲得起”的说法。遇事忍耐能化弭冲突,故曰“百战百胜,不如一忍”。

同类推荐
  • 优雅女人三件事:会说话、会交际、会理财

    优雅女人三件事:会说话、会交际、会理财

    《优雅女人三件事:会说话·会交际·会理财》针对现代女性的生活现状,围绕女人在人生中最实用的三大本领即说话、交际和理财,详细介绍了口才、社交和理财对于女人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提供了有效实用的提升口才、社交和理财技巧与能力的方法途径,适应每一位渴望幸福的女性的要求,启发女人做一个说话办事游刃有余、理财投资样样拿手、家里家外独当一面的聪明女人。
  • 总在心中牵挂你

    总在心中牵挂你

    本套作品精选了中外最具启迪性的各类故事,并采取归类排列的方式进行表述,同时透露出每一篇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故事是美文的表述,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哲理,使广大读者容易理解,也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 培根哲理随笔(感悟与求知书坊)

    培根哲理随笔(感悟与求知书坊)

    本书稿辑录了培根的经典哲理随笔,结合鲜活的现实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积极进取,成就幸福人生。
  • 女人的弱点——影响女人一生的100个缺点

    女人的弱点——影响女人一生的100个缺点

    本书像一个温柔和善的老师,教会女性怎样面对职场种种难题,生活中的种种困扰,给当代女性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家庭以启示。
  • 人一生要懂得的说话办事全集

    人一生要懂得的说话办事全集

    该书本着“实用、方便、新鲜”的原则,以中外大量有关资料和丰富多彩的语言为基础。掌握了这些说话的方法和技巧,你会是一个成功的人。在任何场合,面对任何人,你都能做到从容不迫地说,潇洒自如地说。让你说得痛快,他人听得舒心。让你在爱情上找到甜蜜,在经济上找到财富,在事业上找到成功!
热门推荐
  • 仙之新元

    仙之新元

    连接大罗天仙界与凡界之间的仙门被毁,凡界的仙元之力日益稀薄,修行难以维继,但黑暗的一页也是新的开始,全新的修炼方式造就了趋向职业化的修士——擅长暗杀潜伏的鬼仙、精通阵法占卜的玄仙、利用法则的法仙……
  • 十世轮回:魔妃不要太猖狂

    十世轮回:魔妃不要太猖狂

    我表示简介小白--”临潼,你说你哥怎么就这么蠢?“君临童瞪大眼睛,额这不好回答啊”我哥....我哥....“”恩?你能说他不蠢吗!我教了他这么久他居然连一个都没学会!“君临潼默默表示他不过想和你多呆一会==吃你豆腐罢了!“君临天,我说你不要缠着我了!我是不会原谅你的!啊。。。你干嘛。。唔!”璃夜瞪大了眼睛看着君临天印上来的唇,“小东西,你说你原不原谅我?”不就弄坏了她一副山水画吗,至于么、、君临天很无奈
  • 智慧谋略文库·古今商贾智慧谋略文库

    智慧谋略文库·古今商贾智慧谋略文库

    本书内容共十部分,包括:市场调查、市场开发篇、市场竞争篇、企业形象篇、产品决策篇、价格决策篇、产品促销篇、营销网络篇、营销管理篇、营销服务篇。
  • 学会涵养心性的小窗幽记

    学会涵养心性的小窗幽记

    这是一本深深蕴藏着文化魅力的书,它来自独具魅力的中国古代经典读本,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符合当下的解读和挖掘。它既有适应当今社会商业发达的一面,又有引导人们在内心回归传统的一面。其读者是对国学感兴趣,同时需要国学在现实中给予自己指导的人们。本书的一大特色就在于版块划分,它编排清晰,内容丰富,是普及国学、引导人生的标准读本。
  • 妖道经之半山烟雨

    妖道经之半山烟雨

    生与死,仙与妖,本是天道准则,无人可改,但是,若这天道本身有了问题,那这一切,又会怎样?一部似乎无关紧要的秘籍,一条精彩纷呈的成仙大道。
  • 溺宠娇妻:小野猫,不许逃

    溺宠娇妻:小野猫,不许逃

    传闻中禁欲冷漠的祁氏帝国总裁,被偶然间闯入的小野猫撩动,从此欲罢不能。某天,酒吧里,有个不知死活的男人想要占她便宜,见状,一记飞踢,目光凌厉到杀人于无形,“我的人你也敢碰?!”
  • 藏地密码8

    藏地密码8

    国外一些大探险家深信,喜马拉雅雪人居住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某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那里,极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圣地香格里拉。喜马拉雅雪人能找到去香格里拉的路,捉住了雪人,说不定就能让雪人带路去香格里拉。
  • 信仰之名——阿波罗传说

    信仰之名——阿波罗传说

    房间里的神秘人并不是兰登的顶头上司,也不是卡修斯,而是凯瑞,他还活着!简单交流过后,兰登和霍姆斯明白了一切。正当三人在希腊旅游散心时,一队武装分子从天而降,光天化日之下劫走了太阳神阿波罗的雕像。正当兰登一行人调查这个离奇之案时,罗伊找到了他们。原来,波塞冬号在海底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 梨花漫天:拐个师傅做夫君

    梨花漫天:拐个师傅做夫君

    一朝穿越,板凳还未坐热呢,不对,是根本没坐,就被一群老头扔下来诛仙台。幸好,王母娘娘是我家干妈,保留了神脉不说,还赐了个随身空间。(金手指超粗壮)尹梨诗自从三岁见到自家师傅后,其他美男一律看不上眼,日日夜夜想着怎样扑倒自家师傅,“师傅,我扭到脚了!”某师傅听到后,就地擦药,某女趁机揩了几把油;“师傅,我闪到腰了”某师傅看到后,横腰抱起,某女又趁机吃了几块豆腐……“诗诗,你到底要干嘛?”师傅终于破功发飙。“师傅,人家只是想你和人家双修罢了”某女撒娇道。“那你不早说,为师等好久了。”纳尼!(本文还有花绝小师弟和虚影的基情为副线,而且花影恋笔墨挺多的接受无能请不要看,绝对不要喷同性恋,绝对!)
  • 凉夜

    凉夜

    一起组织内部杀人案,使得林玉和穆遥这对昔日搭档再度合作,在紧张危险的寻找幕后黑手的路上,却有无数的秘密被挖出,令人心惊胆颤。同居两年的丈夫,沉默寡言,小白脸一枚,此刻身份却扑朔迷离。相识百余载的搭档,昔日恋人变陌路人,只因种种证据指向他。精灵古怪的好友,从小就是恶魔一只,这当头却搅出不少事端来。是巧合?还是阴谋?是真情?还是假意?白芍组织里的同行一个接一个,按照奇异的顺序离奇死去,下一个是你是他还是她?命悬一线的时刻,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这茫茫红尘,该握紧谁人之手?这凉夜之中,又可有命定之人?(本文并非恐怖小说,就是猪脚身份特殊的都市小言,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