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93700000033

第33章 为学之忍(4)

《北京参考》多方换位思考:社会上从“尊老”角度讲,总提倡媳妇换位思考,站在婆婆角度和立场来想想。如何让媳妇心服口服地接受这些观点呢?唐登华:“社会上越崇尚什么,越说明缺少什么”,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引起婆媳关系紧张的主要责任还在于婆婆一方。当然,由两个岁数和经历不同的女人构成的婆媳关系确实非常复杂,从她们心理的相容度来说也是比较低的。更由于她们需要分享一个男人的爱(内涵不同,但都是爱),所以客观上构成了她们的矛盾。儿子孝顺母亲是应该的。但是,尊老与孝顺的概念、孝敬与尊敬的概念不完全相同。对于年轻的儿媳妇来说,还需要针对家庭的具体情况和老人的个性特点,运用一些生活智慧来协调婆媳关系。毕竟,年龄越大,社会适应能力越差,要老人改掉几十年形成的习性很难,作媳妇的懂得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局外人”也应该换位思考,不要只讲尊老。毕竟,婆婆是过来人,她也曾经是媳妇,知道自己是媳妇时,最需要和最关注的是什么。

《北京参考》婆婆媳妇落河先救谁:有个故事讲的是妻子问丈夫,“如果我和婆婆同时掉进河里,你先救谁?”生活中,应该怎么讲述真实的故事?唐登华:对于女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大聪明的提问。妻子是希望丈夫回答先救她而不是婆婆。但是,如果“笨丈夫”回答说,母亲只有一个,老婆可以再娶,他要先救母亲而后救妻子时,妻子的心里会怎么想?所以,现实生活中,媳妇不应该问丈夫这样的“傻问题”。“婆媳关系”并非对立关系。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没有对错,也无须追究对与错。一切不和谐的因素都是人的心理起的作用,也都可以靠智慧来化解。

读书之忍

1.读书与阅世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然而,人并非天生就是会思想的动物,如果缺少了后天的培养与学习,再聪明的人也不会有思想。而学习,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读书与阅世。

读书是重要而必须的。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可以说为人人享受最基本的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培养和发现人才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之所以必须接受学校教育,是因为人类已经创造和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我们不可能都从实践中获得,只有通过接受教育这一有效途径来掌握,这是毫无疑义的。进一步说,一个人即便是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之后,其学习的过程也并没有结束,而将是伴随其生命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在现代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人一旦停止了读书学习,也就意味着缺少了生存竞争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安身立命。

读书让一个人面向了知识世界,也让人充分感受到了个人的渺小与浅薄。于是理解思考、谦虚谨慎以及精益求精,才可望被学习者当作一种品质和境界来追求。因此可以说,一个人的骄傲与自满,或者说狂妄与自大,都是因为他背离了知识世界,面向了愚昧和无知,以致最终成为“无知者无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衣食无忧却从不读书而“面目可憎”者,其实并不鲜见。

人是社会中人,应知社会中事。因此对一个读书人来说,当然面临着一个“阅世”的问题。读书人常犯的毛病不是嗜书如命,而是回避现实社会。表现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显然,这样的读书态度是消极的,是有害无益的。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一个知识分子也好,一个读书人也罢,其根本的出路就在于积极地融入、认真地体察和大胆地呐喊,以此来充分体现作为一个知识者的社会良知。

也就是说,一个读书人不能只为读书而读书,而是要尽可能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适时的人性关照与人文关怀。只有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努力透视大众生活,了解百姓生存状态,才能阅读好“社会这本大书”。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道理就在于此。

书本知识虽然来源于社会实践,但并不表明我们阅读了书本知识,就能了解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恰恰相反,我们只有读好了“社会这本大书”,才能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如果一切都是唯书为上,其后果只会是走向本本主义的死胡同。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划依样画葫芦一般。况且被记录在纸上的思想,不过是像在沙上行走者的足迹而已,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些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很显然,哲学大师所要澄明的是,读书与阅世,两者相辅相成,互为验证,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对此,清末大学者严复也有自己的深刻见解:“读书是阅古人之世,阅世是读今人之书。”

读书与阅世,或者说阅世与读书,它们仿佛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共同证明了一枚硬币的存在与币值。简言之,读书有如阅世,阅世也如读书。故而我们有必要学会“在读书中阅世,在阅世中读书”。

2.读书方法

科学家培根的“酿蜜法”: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单只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光会在肚里抽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蜜。

巴尔扎克的“反问法”: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

巴甫洛夫的“循序渐进法”: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

狄慈根的“重复法”:“重复是学习之母。”

叔本华的“读名著法”:用宝贵时间专读伟人的已有定评的名著,这些书才是开卷有益的。

爱因斯坦的“思考法”: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思的“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朱熹的“单一反三”法:单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鲁迅的“摹仿法”:会摹仿绝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飞这“会摹仿”的。“会慕仿”又加以有创造不是更好的吗?

梁启超的“分类法”:每日所读之书,最好两类:一类是最熟的,一类是涉览的。

胡适的“四到法”:读书要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郑板桥的“好问法”: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进露。故其落笔晶明洞彻如观火观水也。

邓拓的“积累法”: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顾炎武的“新旧法”:每年用三个月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

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大学问家、思想家、教育家,是我国古代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在读者、著书、讲学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全面而对后世影响很大的读书方法,即《读书之要》,其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朱熹作为一位大教育家、大学问家,对读书犹为重视。他曾说:“为学之道,莫先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这句话阐述了做学问首先要弄清道理,而弄清道理的关键在于读书。朱熹不仅重视读书,而且,犹为重视读书方法,即在有效的时间里如何才能提高读书效率。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读书之要》。

循序渐进“循序”指必须遵循所读之书内容的客观顺序和读者的主观能力、条件,按此而规定读书进程;“渐进”指像流水盈科而后进、音乐成章而后达一样,量力而逐步成熟。换言之,要求读书必须符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而不能好高骛远。

熟读精思朱熹继承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认为思考是读书治学之根本,读与思是读书学习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朱熹曾强调:“学与思须相连,才学这事,须使思量这事合如何。”(《朱熹语类》卷二十四)因此,读书只读不思,必是死读,即使能记住,仍不是自己的东西,更不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只思不读,纯系空想,成天想入非非,一事无成。

虚心涵泳朱熹认为,读书应虚怀若谷,善于领会作者所创设的主旨,志于作者的意愿,不可先入为主,更不能穿凿附会。他要求读书时必须保持公正的态度,独立思考,坚持新的见解,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切已体察读书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起来,真正领会作者之意;同时,又要以所读之书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或在生活中检验其是否属实。值得注意的是,朱熹主张的实践,都是以指自我的心性道德修养而言的道德行为的实践。

著紧用力指读书要振作精神,抓住不放,既要刻苦、肯用气力,又要有恒心,坚持不懈。朱熹以“撑水上船”和“抱鸡卵”作比喻:撑着小船逆浪而行,是“一刻不可缓”的,稍有松紧,就会一退千丈;孵卵如果抱抱停停,时冷时热,肯定孵不出小鸡来。同理而论,读书治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读书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效果不佳。

居敬持志所谓“居敬”指读书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朱熹要求读书治学作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之中,以“心到”为最重要。“持志”则指读书必须坚定志向,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以顽强的毅力求其实现。

朱熹逝世后,他的学生将他的读书经验归纳为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即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朱子读书法”。

3.读书有艺术

巨人是山。有的山崇高威严,令人心生畏惧;有的山秀丽和美,使人不惮亲近。林语堂应该是后者。他的学问做得博大精深,却又不失常人的质朴平易。作为在一段可以预见的历史时期里事实上无可企及的大师,他从来没有严肃出一张盛气凌人的扑克面孔,端出一副咄咄逼人的大师架势,让没学问的别人难堪,觉得高不可攀,有压迫感。

在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中,读书的艺术无疑属于华彩部分,这也是我最觉喜欢的部分。为此不揣浅陋地作了一番归纳:

读书的本旨。“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向来称为清高……所以读书向称雅事乐事。”倘若“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写讣闻,做贺联;或为当文牍,抄账簿;或为做相士,占八卦;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

记问之学不足为师。“书上怎么说,你便怎样答,一字不错,叫做记问之学。”“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学堂所以非注重记问之学不可,是因为便于考试,如拿破仑生卒年月,形容词共有几种……事实上与学问无补……要用时自可在百科全书去查。又如罗马帝国之亡,有三大原因,书上这样讲……然而事实上问题极复杂。有人说罗马帝国之亡,是亡于蚊子(传布寒热虐),这是书上所无的。”“读一部小说概论,到底不如读《三国》、《水浒》;读一部历史教科书,不如读《史记》。”

社会是个大学堂。“整个世界就是大学堂,在学校里能学到的东西不如从校外所见所闻能得到的知识;只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一部字典在手,凭自修,什么学问都能学到。”林语堂在教会学校读书读到大学,三十岁在北大教英文时忽然觉悟自己对中国文、史、哲各科的知识还不如他对西方同类学科了解,由而发愤自修,乃成大师。

他对女儿的教育亦取此道。他什么地方都带女儿去:去中国馆子叫条子(卖艺兼卖身的女人);去瑞士滑雪;去意大利探火山口;去法国下“地狱”娱乐场;去美国百老汇……他“觉得我们什么都应该看看,”“出门、走路、看戏,也乱看乱学,文学乎,不文学也。”

“社会是个大学堂,根本不必读大学。”女儿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富有的父亲果然不要她上大学,要她踏入社会做事,念“文学所取材的人生”。这选择的结果是女儿后来成为美国耶鲁大学的中文教授、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著名作家、翻译家。

喜欢是学问的泉源。“读书人每为‘苦学’二字所误。”“人生快事莫如趣,而且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由趣字得来。”“读书本来是至乐的事。”“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

女儿们在美入学学不到中文,林语堂便和她们一起读书:

“笑话得很,一点没有定规。今天英文,明天中文,今天唐诗,明天聊斋——今古奇观、《宇宙风》、《冰莹自传》、《沈从文自传》,当天报纸。忽讲历史,忽讲美国总统大选,忽讲书法,都没一定。”

地理书只看清地图,余者考前再念,及格则已。“而且看电影上各地风景就是地理。”

同类推荐
  • 读《金刚经》学生活

    读《金刚经》学生活

    我们一切的痛苦,一切的烦恼,一切的争斗都源自于不接受,对不对?天气热了,我们偏偏不接受,所以就痛苦;人要离开了,我们不接受,所以痛苦;衰老是不请自来之有,我们偏偏拒绝,不接受;做生意赔钱,不接受……总是不接受。
  •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信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信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信者,人言也。言无反覆、诚实不欺,是为信。
  • 生存博弈术:获得绝对生存优势

    生存博弈术:获得绝对生存优势

    本书对博弈论模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理论联系实际,为读者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或者选择时,提供最佳的决策,以获得最大化利益,从而进一步让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都发生质的飞跃,为自己的人生走向提供另一种可能。
  • 发现自我与设计自我

    发现自我与设计自我

    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外、北科大这几所京西毗邻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们,策划并执笔编撰了《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青年素质教育读物。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本系列图书1999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历经四次修订改版而持续受到欢迎。十年后的这次全新修订,历时一年有余,对各个分册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增加和删改,使之结构更为合理、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活泼,以期成为当代青年素质教育领域具有持续生命力的经典读物。
  • 和老板玩心理战

    和老板玩心理战

    职场如战场,其中不可避免有员工与老板的对手戏。作为员工,最关切的事情就是如何赢得老板的赏识,获取更多的薪水。有道是“上兵伐谋”,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得先赢得老板的心。
热门推荐
  • 挽一帘墨云琉璃:血染倾城

    挽一帘墨云琉璃:血染倾城

    前世,她,以亲为尊。他们想要一个没有力量的御辽师,她散尽一身修为;他们望那最高的地位,她背上弑君的骂名:他们要铲除异己,她有冠上叛友的臭名。。一切的牺牲却换来了背叛,原来这只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陷阱!原来自己只是一个的可悲的棋子!今生,定将所受痛苦一一偿还!他,亲人遭奸臣谋害,侥幸逃脱魔爪,便一手创造魔域,誓为亲人报仇。在人前,他是不可一世的冷面魔王;在她的面前,却是孩子气的纨绔子弟。当她遇到他,他撞见她,一路打打杀杀,她的身世渐渐浮出水面。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苏东坡徐州断案记

    苏东坡徐州断案记

    这是长篇小说《苏东坡断案传奇》的后续篇,写的是苏东坡在徐州任上的断案故事,由七个故事组成。因为之前苏公断案故事的出版权、网络信息权、影视版权等已签有合同。为区分开来,新故事暂命名《苏东坡徐州断案记》。作者QQ:402852641
  • 恰好认识你

    恰好认识你

    她还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打破以往的魔咒了,但那一瞬间的反应,让她不得不再次接受这个现实:安若瞳,即使你再多做心理准备,即使你再想把自己献给萧梓航,都跨越不了你是性冷淡的事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剑问乾坤

    剑问乾坤

    一副身躯两种体态,半身为新人类的肉体,半身皮囊之下为亡灵的亡魂。征途之上,他会成就属于他的传说。真爱,修道悟理,成就传说。路过的,就当是打发时间,翻翻娱乐一下吧!
  • 一骑红尘妃子笑霸道王爷别嚣张

    一骑红尘妃子笑霸道王爷别嚣张

    Ohmygod!世界第一霸道总裁居然草率的与一个想杀她的人结婚了!我一定不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可惜,非常可惜啊!枕边人居然还是把她杀了。可是,运气要不要这么好啊!居然在死的那一刻灵魂被可耐的命格仙君招走了.然后命格仙君作死的告诉她,一切都是他搞得鬼。我觉得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之后,命格仙君给她安排好了一个很好的身世……什么!青楼女子算好吗?作者一定是故意的。(好吧,我是故意的)。不过,看我湘澜姬如何玩转小小的青楼与妖孽的王爷陛下。早安,我的王爷陛下,今天要干什么呢…………
  • 生化末日之旅途

    生化末日之旅途

    我本来有一个完美的生活环境,一直不好好的珍惜。一直觉得这是多么的差多么的坏。直到它们的到来,我后悔了。只有好好的活着才能真正的对得起自己和死去的家人。。
  • 诡灵公寓

    诡灵公寓

    某些普通人看不见的东西,开始对我产生一种说不出来的狂热。有富豪为死去的女儿举办阴婚,但新娘脖子扭断了也没和新郎对拜。而我看见,女尸对我笑了……此后,我的身边怪事连连!
  • 两性的战争(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两性的战争(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本专栏讨论的问题都是最常见但又争论不休的问题,比如“男人真的比女人好色吗?”、“女人既然在性交中也可以获得快感,为什么就不像男人那样对性来者不拒呢?”、“为什么男人想约炮往往要费尽心机,而一个女人只要想约炮就有数不清的男人在恭候?”、“男女之间的相互审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女人的审美真的是被男人操纵了吗?”、“女人和男人上床,为什么大家总觉得女人吃了亏?”……通过这本书,男人和女人都会增加对自身的了解,也都会增加对异性的了解,从而在今后处理两性问题的时候更加从容不迫。离开这个靠惯性活着的世界,到未知的世界看一眼吧。
  • 初唐夜行

    初唐夜行

    武德七年,天下初平。李渊本认为历史会按照自己预设的方向发展,即使兄弟间偶有不合,但却不能也绝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轨迹。但这一切美好的愿景却因为一场意外的造反尽成泡沫!这一场造反被一个无人知晓的小人物平定。他,建成大唐独有的特种任务兵,战时作用堪比唐骑!他,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一跃挤入大内高手之列!他,促成李唐贞观盛世,似乎一切与他无关,却处处可见他的影子。一名边境战士,在和一伙毒枭战斗中被俘,本以为生命已尽,却不知这才是生命的开始!李唐王朝因为他的到来注定会更加多姿多彩!
  • 时空猎人之坐拥天下

    时空猎人之坐拥天下

    仅用本文纪念曾经与公会兄弟们一起玩游戏的时光,那是一段快乐却又小有遗憾的时光。【ps觉得本文无聊的可以去看晴天已写百万的玄幻小说,千古帝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