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97300000052

第52章 君临天下(1)

刘秀府前,数不清的百姓将士跪成一片,艰禹眼合热泪,手擎表书,盛赞刘秀体恤百姓,泽厚天下,当顺民心愿,称帝为尊……刘秀矜持片刻,颌首微笑——三十一岁的刘秀面南为君了……

朱浮退下。刘秀当即写书信一封,遣使赴渔阳,向彭宠表示歉意。随后率军离开蓟城,继续南行。

耿纯、吴汉、马武等串联诸将,共思劝进。耿纯执笔,连上表都写好了,正想寻个机会呈上。刘秀下令启程,诸将只好整装上路。

大军过范阳,来到顺水河边。顺水一战是刘秀北击诸部以来败得最残的一仗,几千汉军将士战死,尸骨至今仍暴露在荒野之中。刘秀令大军停下,眼含泪水命将士收尸骨、埋棺木、起高陵、坚石碑,整整忙活了三四天。汉军营中,弥漫着悲愤的气氛。这种时候,当然不便向萧王上表,耿纯急得心头冒火。

汉军终于再次启程,行至中山城。耿纯受诸将之托,当众向萧王上表。刘秀接过细看,表曰:

汉遭王莽,宗庙废绝,豪杰愤怒,兆人涂炭。王与伯升肯举义兵,更始因其资以据帝位,而不能奉承大统,败坏纲纪,盗贼日多,群生危蹙。大王初征昆阳,王莽自溃,后投却郸,北州弭定;三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据土,带甲百万。言武力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惟大王以社稷为升,百姓为心。

刘秀看完,面露愠色,怒视耿纯。耿纯吸取马武的教训,不待他开口,便说道:

“大王龙虎之威不该对耿纯一人而发,此表乃诸将之意,耿纯只是代为呈上。大王若不信,可以当面质问他们。”

刘秀将目光转向诸将。马武、吴汉为首,诸将齐声说:

“耿将军所言极是,我等早有劝进大王之意,请天下为念,早即尊位。以利征伐。”

刘秀怒容逝去,长叹一声,说:

“诸位的心意,我何尝不知。只是如今贼寇未平。赤眉势众,纵横三辅;绿林狡黠,挟更始号令天下。我四面受敌,为什么非要急欲称尊呢?”

耿纯一听,萧王之言有松动之意,如果再进一步相激,说不定就能成功。于是趋步上前,亢声道:

“耿纯一向奉君如父。君父面前不说假话。当初耿某自毁宅园,率宗族宾客归随大王。就是指望大王能成大业,耿家可封侯拜将,光宗耀祖。如今大王婉辞众望,令宗族计穷,皆有去意。”

刘秀动容。是啊,当初耿纯焚烧宅院,令宗族宾客坚定信心跟随自己。那份忠诚之心足以令天下人感动。耿纯说的是大实话。耿氏追随左右,不就是为着光宗耀祖吗?

诸将见萧王沉默不语,知道耿纯的话起了作用,纷纷上前力劝。耿弇制止住乱嘈嘈的声音,进言道:

“耿将军说得是。天下士大夫别亲戚、弃乡土,背井离乡,归附大王,甘冒矢石,其正固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所志。如今,功业即定,天下亦应,而大王滞留时日,违背众意,不肯正位称尊。士大夫望施计穷,尽有去意。耿弇恐怕大众一散,难以复聚。时不可留,众不可逆,大王何苦自失众心。”

刘秀蹙额沉思,半晌才说道:

“诸位言之有理。不过,称尊之事,非同小可,请容我三思。我们现在还是赶路南归。”

诸将见萧王答应,便不再多说,准备起程。耿弇与耿纯、吴汉、马武私议,说:

“长安更始帝乃刘汉宗室,虽然为绿林诸将控制,且多有失政,但名正言顺。大王有称尊之意,忌惮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决心难下。”

马武一听,着急地说:

“那怎么办?难道要等到打进长安,把刘玄拉下宝座,大王方能称尊?”

耿弇摇头:

“那倒不必。大王要三思而后行,言之有理。我们也不便再力劝,惟今之计,只有请孟津将军冯异和前将军邓禹来劝大王。他们两个是大王最倚重的左膀右臂。大王每有大事必定请教二人。”

耿纯拍手叫道:

“不错。只有冯异和邓禹有办法劝大王称尊。伯昭,马上派人送信给两位将军。”

吴汉、马武也表示赞同。计议已定,由耿弇分别给冯异、邓禹各手书一信,派人悄悄送往孟津和河东。

据守河东的比阳王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率十多万兵马,乘邓禹不备,突然出击。邓禹的兵马都用在包围安邑的战场上,战线太长,来不及收缩迎敌。王匡、成丹、刘均的十多万兵马直冲大阵,一下子把大阵冲得七零八落。邓禹慌忙应战。骁骑将军樊宗拼命厮杀抵敌,却被抗威将军成丹、河东太守杨保中郎将弦强和几十名长安将士围住,身上多处负伤,力战至死。双方一场大战,直至日暮天晚,王匡见邓禹兵马逐渐聚拢,才鸣金收兵。

邓禹巡视战场,见大阵被毁樊宗战死,悲愤难抑,这一仗是西进关中败得最惨的一仗。军师韩歆一边命人收敛樊宗的尸体,一边劝慰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不必难过。据说明公已平定河北寇贼,回师南下。我们趁夜撤回请命明公,再调集兵马,攻河东不迟。”

邓禹恨声道:

“不,如此惨败,我们有何颜面去见明公,传令下去,收编安营,就地待命。不报今日之仇,邓禹誓不为人。”

韩歆吓了一跳,力劝道:

“兵法最忌意气用兵。如今我大阵遭毁无所凭依,将士新败,兵无斗志。若不趁夜撤兵,明日长安兵马再次攻来,后果不堪设想。”

诸将也劝说道:

“军师言之有理,请将军三思而后行。”

邓禹不听,令将士安劳歇息,准备明日迎战。

韩歆与诸将提心吊胆过了一夜。次日辰时,不见河东兵动,过了午时,仍不见敌营出战。邓禹调兵遣将,重新布阵。见众将疑惑,方说道:

“诸将士放心,今日敌营不会出战。”

众将惊讶,齐声问道:

“将军何以知之?”

邓禹笑道:

“今日乃祭亥。王匡用兵,讲究吉凶,六甲穷日,不宜出兵。所以我断定敌军不会出战。”

将士们闻听,无不钦佩主将英明,心中乃安。邓禹趁机慨然说道:

“萧王此去,捷报频传;孟津将军守河内,不但孟津稳固,而且纵横河南地,相形之下,我军进展缓慢,诸位愿与我共建大功吗?”

将士们齐声答道:

“愿意!”

“好!”邓禹双目闪光,激昂地说,“今日不战,明日必有一场血战。我军虽败,但元气未伤,收缩战线,足以应敌。我大阵已毁,无所凭恃,惟有拼命杀敌,死而后生,才可克敌制胜,诸位有信心取胜吗?”

“有!”

雷鸣般的声音答道。

“好!明日出战,听我号令,不得妄动。今晚歇息,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又是一夜过去,天明卯时,王匡果然下令进攻,长安兵马铺天盖地冲向邓禹兵营。五百步、二百步,汉军营中毫无动静。王匡觉得奇怪。长安兵马以为汉军已弃营而逃,争相抢功,进攻队形大乱。

近了,更近了。汉军营帐帷幕突然倒地,露出一排排拈弓搭箭的弓箭手。一声钲鼓鸣响。无数箭矢几乎同时射向猝不及防的长安兵马。冲在最前面的被射落马下。战马受惊,掉头往回跑,把后面的人马冲乱。

邓禹传令:

“杀!”

积弩将军冯情、车骑将军宗歆、建威将军邓寻、赤眉将军耿诉、军师将军左于与军师韩歆,祭酒李文、李春、程虑等各领所部,如狂风一般,卷向敌军。长安兵马刚刚获胜,正在洋洋得意地进攻,以为汉军不堪一击,突遇反攻,惊慌失措,阵脚大乱。

前军败退,冲乱后军,乱作一团。

王匡大惊,急令抗威将军刘均、河东太守杨音、中部将弥强拼命抵抗,力图稳住军心,挽回战局。刘均、杨音、弥强一边喝住败兵,一边上前迎战。

冯倍、宗歆、左于、邓寻、耿诉等人按照邓禹的交待,擒贼先擒王,挥戈纵马,直冲刘均、杨音、弥强三人。冯惜、宗歆接住刘均,左于、耿诉围住杨音,邓寻独战弥强。长安三将被五名汉将逼得手忙脚乱,再也顾不上喝止败兵了。不多时,身边的兵卒全跑光。只剩下他们三人与汉军撕杀。战不及数合,冯惜大喝一声,斩刘均于马下。杨音、弥强一见大惊,一个愣神,双双被左于、耿诉、邓寻斩首。

邓禹率轻骑乘胜追击,王匡兵败如山倒,再也无力回战,只顾狂奔逃命。邓禹占据整个河东,获兵甲辎重无数。安邑不战而降。遂拜祭酒李文为河东太守,置属县令,加以镇抚。

邓禹正欲向萧王报捷,忽然,军卒亲报:

“启禀将军,萧王军中来人了。”

“人在何处?快快请进!”

军卒退出,不过多时,引领一裨将进来。邓禹迎上前去,施礼道:

“萧王有何训谕?”

裨将慌忙还礼,笑道:

“小人不是萧王使者,邓将军不要多礼。”

邓禹一怔,愠怒道:

“你到底是什么人?”

“小人是大将军耿弇麾下,奉耿将军之命特来下书。”说着,双手呈上书信。

邓禹疑惑不解,接过书信,细看之后,哈哈一笑,说:

“萧王之意,我自知之。回去告诉耿将军和诸将,让他们放心。我有办法让萧王如他们所愿。”

裨将告辞而去。邓禹在帐内思索良久,正欲召集探马行动。忽然,军卒又来报告。

“禀将军,营外来一位书生,自称叫强华特来拜见。”

邓禹又惊又喜,一拍几案道:

“看来是天助明公成此大业。”忙亲自出营相迎。

大营外,站着一位袍衣冠带的儒士,果然是强华无疑。只是岁月无情,当年的翩翩少年如今变成了儒雅的中年人。

邓禹未出营门,便施礼疾呼道:

“强兄,果真是你!”

强华看着衣甲鲜明的邓禹,显然已不敢相认,直到邓禹来到跟前,才恍然大悟,趋前迎上还礼,惊喜地说:

“仲华贤弟,真的是你。看这大将军的气派,哪儿看出当年太学生的影子,难怪愚兄一时认不出来呢。”

“强兄也是一样嘛,如今也是一代名家吧!”邓禹说笑着,请强华入帐细谈。

两位阔别多年的学友相逢,自然有说不完话,叙不完的情。邓禹命人端上酒菜,两人对酌。邓禹说:

“真是天助我也。小弟正要派人潜入长安打探强兄的下落,不想强兄就来了。”

强华笑道:

“大将军找我这一介腐儒,有何要事?”

“明公……”邓禹突然停住,笑吟吟地注视着强华,问道:

“强兄专程来我军中,有何要事?”

强华狡黠地笑道:

“不是专程,而是巧遇。愚兄是从长安去河北投奔刘兄,不,应该是萧王,恰巧路过河北,听说贤弟驻军在此,便来相见。”

邓禹惊喜道:

“强兄去河北,是为明公?”

“贤弟派人寻我,也是为明公?”

邓禹点点头。

“诸将共请劝进,无奈萧王不肯。所以问计于我,我便想到强兄,不知强兄能否……”

强华笑道:

“愚兄正是为此去见萧王。天机不可泄露,贤弟毋须多言。咱们喝过这杯酒,愚兄就动身去河北。”

邓禹满心欢喜,举觥说:

“来,为天下,为萧王,也为咱们今天的相逢,干!”

刘盆子被拥立为汉室天子,赤眉军果然军心稳定,士气复振。御史大夫樊崇传令向西再进。几十万大军挑着龙旗,浩浩荡荡,直扑高陵。

比阳王王匡败回长安,闻听赤眉军抵高陵,慌忙召集淮阳王张卬、穰王廖湛、平氏王申屠建等绿林将领,私下相议说:

“如今河东已失,赤眉紧逼,长安孤困,不久必灭。咱们该想想退路方是。”

淮阳王张卬长叹说:

“事到如今,哪里还有退路。除非投降樊崇或者刘秀,或许还有生路。”

穰王廖湛气呼呼地站起,愤然道:

“同为反王莽而起,咱们也是条汉子,凭什么要投降他们。谁再言投降之事,我第一个不答应。”

王匡一边劝解,一边责怪说:

“穰王何必动怒。同为绿林弟兄,所以我方把大伙召在一起,商议对策。更始帝这块招牌罩不住咱们了,咱们也没必要陪着他进棺材,宜另作打算。”

平氏王申屠建抱拳道:

“看来比阳王早有打算,不知可有良计?”

“良计算不上,不过,我有些想法,不知诸位赞同不赞同。”王匡说道,“我们不如纵兵掳掠城中,只要有钱财,到哪儿都可以立身。之后弃更始东攻南阳,还归绿林山。即便不能成功,还可以潜入湖池,做个逍遥自在的强盗。也比在这儿为刘玄陪葬强过百倍。”

王匡刚说完,廖湛第一个反对,说:

“我绿林军反莽而起,本为百姓。如今纵兵掳掠,等同贼寇,如何忍心。”

王匡笑道:

“廖兄弟真是憨直可爱。我们纵兵掳掠,抢的都是官宦、富足人家,为富不仁者。寻常百姓一无所有,抢什么?有什么忍心不忍心的。”

廖湛笑了。诸将纷纷表示赞同,申屠建说:

“比阳王所说固然是一条极好的退路。不过,弃更始帝而去不足取。不管怎么说刘汉的招牌名正言顺。以在下愚见,不如劝说更始帝随行。”

张卬、廖湛及随王胡殷等将一听,纷纷赞同申屠建的意见。王匡止住乱嘈嘈的议论声,说:

“你们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刘玄是刘汉宗室,好容易当上皇帝,岂肯舍弃皇位,跟着咱们上山为王、入水为寇?”

“形势逼迫,他亦无路可走。”申屠建坚持己见,说,“未曾一试,怎么知道行不通?”

张卬等人支持申屠建的主张。王匡一人不便坚持。于是议定,共人劝说更始帝。

河东丢失,赤眉逼近,长安震动,更始帝再也无心在宫中享乐,慌忙召来右大司马赵萌问计。赵萌说:

“长安危困,惟有诸将同心协力,共拒贼寇,方可转危为安,请召集诸将,商讨拒敌之计。”

更始帝临朝,召见诸将,共议御敌大计。王匡、张卬等按照前议,齐劝更始帝放弃长安,退保南阳。更始帝勃然大怒,不等他们说完,便打断道:

“朕今日召见诸卿,本为共御贼寇,以保社稷。你们竟说出这种话。朕是汉皇天子,不是山贼水盗,既便战死,也不能对不起列祖列宗。比阳王,河东丢失,朕并未加罪于你,奈何今日也说出这种话?”

刘玄的言辞严厉,前所未有。诸将明白,皇帝当然是依仗赵萌的支持。王匡的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却不敢顶撞,跪地请罪说: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宦官传

    中国古代宦官传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宫中专用宦官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制度。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历史上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宦官传》本书讲述了“秦朝宦官赵高、东汉宦官张让、唐代宦官李辅国”等等一些宦官的故事。
  • 大唐鬼才:李贺传

    大唐鬼才:李贺传

    这是一部在结构上不同寻常的人物传记作品。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解构传主的一生,而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篇着重写了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得隽、举进士因讳遭毁、任职奉礼郎等决定人生命运和走向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下篇以李商隐为向导,通过对李贺姐姐的走访,引出李贺的外貌长相、个性特征,进而系统地追溯出其家世背景、成长环境、人生际遇、命运结局等。作者把李贺生平事迹、性格命运同介绍李贺诗歌的名篇佳作紧密结合,在诗歌中寻找重要的人物或事件,更着重分析了李贺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才华,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李贺的天纵奇才和悲惨命运。作品语言优美,充满感情,深具画面感。
  • 使徒保罗传

    使徒保罗传

    这本《使徒保罗传》由吴涤申编著,为“认识圣经丛书”之一,讲述了使徒保罗的生平事迹。全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传奇人物保罗、保罗入道历程、保罗第一次传道、保罗第二次传道、保罗第三次传道、传道罗马、最后的日子、保罗书信、保罗的影响、保罗秘事。
  • 民国课堂:大先生的情书

    民国课堂:大先生的情书

    民国时期的通讯、交通尚未发达,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热望却已挣脱了千年的束缚,家国的动荡、分别的漫长,让他们只能通过慢腾腾的邮车给热恋的人捎去安慰,也捎带了小小的烦恼。书信年代的恋爱似乎总是如此,缓慢悠长,情节波折,而又偏偏动人。品鉴大先生们的情书,品鉴一个时代的浪漫风流。
  • 三分归晋

    三分归晋

    中国历史真正迷人的地方在哪里,有人从不读史,但却读魏晋风流。有人说:让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魏晋:魏晋风流是人格精神与现实方式的统一,是时尚生活的历史写照。
热门推荐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 偷星吸血同盟会之寒玖再临

    偷星吸血同盟会之寒玖再临

    古老的歌谣再次响起,命运的轮盘再次转动。吸血鬼的暗夜陷阱,虹之力的腐化堕落,亲生妹妹的神秘失踪。寒雪月能否力挽狂澜,拯救岌岌可危的世界?(不喜勿喷)
  • 异界之魂破苍穹

    异界之魂破苍穹

    天龙大陆,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谁的法器能震慑八方?谁的神兽能呼风唤雨?攻城拔寨,靠的是实力!速度!有瞬移的快吗?攻击!能一击必杀吗?时间!你可以静止吗?看一介热血少年,如何携本源圣器,坐拥百万城池,驰骋七界!
  • 弃妃难求:王爷靠边站

    弃妃难求:王爷靠边站

    她本是他明媒正娶的王妃,大婚那夜他却当着众人的面要验她的身,她悲凉一笑,没想到自己的贞操不是由自己的夫君来验却是以这样屈辱的方式。也就在那一夜,她由王妃被贬为侍妾,他的美妾三千,却个个要致她于死地。可怜她腹中的骨肉却无辜被他认为是和别人珠胎暗结。他心爱的女子稍有偏差他便算在她头上,她何其无辜不过是一缕幽魂。他亲手将有毒的茶让她饮下只为了替他心爱的女子试药,不顾他在她体内种下的寒毒。而背后那绽开的一朵圣洁睡莲却是一道生死符,只为那残忍邪佞的男子致惑的恨意纠葛……
  • 万纵天神

    万纵天神

    两个生活在不同时空的少年被冥冥中的那条细细的命运直线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但是在他们心中都只为了一个目的而活着,在黑暗中夹缝求存寻找着那所谓的光明,他们像是被世间遗弃的孤儿我是召唤师也是被召唤者我为我自己而活如果你想打败我,或者杀死我,那么请允许我踩过你的头顶
  • 小小穿越记

    小小穿越记

    她,白小小,乐观开朗,古灵精怪,清秀可人,穿越之后人见人爱,虽然偶尔会有恶作剧,可遇见她的男人们都情不自禁都甘之如饴,司空玉,风姿如谪仙的样貌,眼里见的,心里念的只有她,只为她痴狂,阎玺,冷酷的魔教教主,他的世界里住满了她,单单为她而疯狂,左奕,天下第一富商,名义上的未婚夫,对她一见钟情,再见倾心还有很多极为优秀的男子,究竟故事情节将会如何发展?
  • 弑者无罪

    弑者无罪

    异能者:肉体异变。魂行者:灵魂醒觉。生化铁血:无限毒素。重装武力:半机械强兵这是一个疯子妄图统治天下的故事,这是一个弱者屠戮人间的传说。万恶之下,弑杀无罪。黑暗流异能小说开山之作。
  • 水晶之恋:记住我一直都在

    水晶之恋:记住我一直都在

    她,夏琳月从小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凭借全国第三名的成绩进了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圣林学院。却在这个她憧憬着美好的地方遇见了他,因为有他,她的生活开始翻天覆地地变化了……
  • 城市狩猎

    城市狩猎

    《圣经》上说人有七宗罪,骄傲、嫉妒、愤怒、怠慢、贪婪、饕餮、淫欲。当这些罪恶被这座浮躁的城市掩盖之后,人们活在浮躁和罪恶之中。一群生活在城市之中的鲜为人知的罪兽,就像是地狱使者一般出现了。它们再不是神话,再不是鬼魅,而就活生生地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荒废的老屋、破旧的楼房、潮湿的下水道、阴暗的地铁隧道,这些都是他们的栖息地。
  • 一世孤止

    一世孤止

    三千年前,妖界,天界,人界,三界大战,混战中一只白狐把妖王关进了九妖塔,妖界落末,孤寂的妖王等待了三千年,等待白狐给他一个解释,三千年后,她果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