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00200000002

第2章 赋、比、兴的生命力(1)

艺术性很高的诗几乎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其最重要、最常见的传统方法。阅读、欣赏古代诗,往往先要了解它是如何运用这种表现方法的。

赋、比、兴手法滥觞于《诗经》,其诗篇,或用赋、或用比、或用兴,或比、兴结合运用,为诗歌增添了艺术感染力。以后,这些表现方法被仿效,代代相因,成为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段。

所谓“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这种解释中可以发现这一表现方法的两个特点:一是铺陈,二是直言。铺陈,就是铺开来叙述描写客观事物;直言,就是直接把话说出来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铺陈和直言有时难以区分。为了说明问题,分别举例如下。先介绍铺陈。《诗经》中运用了多种多样的铺陈,达到了“体物写志”的目的。

首先,情景的铺陈,指对某种特定的景物,或抓住一点反复渲染,或从不同角度加以描绘,以突出所要抒发的情感。如《郑风·风雨》诗: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中的铺陈手法,给后世诗人以极深的影响。屈原在《离骚》中,为表现自己不顾路漫修远,上下求索真理的精神,则从天上写到地下,铺陈开来,笔锋所向,潇洒自如,汪洋恣肆。汉赋则将铺陈的手法推向高峰,但也走向极端。有不少诗人极尽铺陈之所能事,在描述某种景物时,上下左右、天南地北地尽力铺陈,扑朔迷离,令人目不暇接。

再介绍直言。直言就是“直书其事”。《诗经》中运用直言的方式进行描写的诗很多,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

首先,直描情状。这种描写,将一个人的举动直接说出,同时也直接写出一个人的思绪。如《周南·卷耳》第一章写道:“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个怀念远行丈夫的妇女。她采卷耳,采了又采,但总是采不满浅浅的“倾筐”,由于她思念远行的丈夫而心不在焉。于是,她索性把筐和菜放在大路旁,神思驰往远方。思妇的这种情状被直接描述出来。又如《周南·汝坟》第一章:“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诗中的“我”是个想念远役丈夫的女子,她沿着汝水的堤岸,将枝条砍了个精光,也没见到丈夫的影子,愁得像清早缺了口粮。诗中直接描述了她的行动和心情,十分感人。

其次是直抒胸臆。这种叙述直接表达一个人的胸怀和爱憎情感。如《邶风·柏舟》第一章:“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遨以游。”这是一个受压抑、被迫害者的自诉。她就像飘荡在河流中的一叶小舟,无依无靠。因而直接诉说自己怀有深忧,而心烦意乱难以成眠,这种苦闷即使是饮酒遨游也不足以排解。又如:《邶风·式微》第一章:“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这是劳苦人直接呼出的怨诉。他对天黑了还不能回家,为了老爷在夜露中干活很不满。

再次,直写人物。这种描写是用第三人称,直接写出人物的肖像、行动、对话、心情和一些其他的人物表现。和直描情状与直抒胸臆的不同点在于,后两种情况多以第一人称,或就是描写作者自己。因此,直写人物具有旁观者清的叙述特点。如《卫风·淇奥》第一章,歌颂卫武公的文采品德的诗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中说,卫武公是个有文采的人,像被工匠雕琢过一般,他庄严、大方、轩昂、堂皇,令人难忘。又如《郑风·女曰鸡鸣》,这是一首直接用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的诗。仅以第一章为例:“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诗中的妻子不直接叫丈夫起床,而说“鸡叫了”。她怕惊醒丈夫的酣梦,又只能叫他起床。从睡梦惊醒的丈夫以问作答“天亮了!”当妻子肯定地告诉他已是黎明时,他立即表示要去打猎。寥寥数语既表现出妻子对丈夫的温柔体贴,又写出丈夫的勤劳与责任感。

最后,直叙事件。《诗经》有一些叙事诗,尽管它们的篇幅不长,但是却直接叙述了一个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或历史事件。由于篇幅所限不再附全诗。如《豳风·七月》,这是现存文史材料中最早、也是最完整地记述农民辛勤劳动、生活困苦的农事诗。《卫风·氓》叙述了一个古老的,至今仍重演着的爱情生活悲剧,即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诗中叙述一个少女被男子追求,终于结为夫妻。她甘贫操劳,三年如一日,换来的却是因色衰爱弛而被抛弃的悲惨遭遇。在《大雅·生民》中,叙述周人的始祖后稷的业绩。这首诗是关于后稷神话的最早、也是最完整的记载,充满神话色彩。

《诗经》中直言的表现手法不仅上述四种,都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影响。

总之,《诗经》中运用以铺陈和直言为主要特征的赋写成的诗很多,对后世的创作影响很大。

所谓“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广言之,就是把某种景物或事物明显地比作另外一种事物。简言之,就是比喻、比拟等。但是作为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法,比喻、比拟并不是“比”的全部,还包括象征、寄托一类的手法。《诗经》中的“比”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首先,设比言志。这种手法是在修辞手法借喻的基础上,要通过设比的形式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种道理。如《剧风·相鼠》中的“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诅咒无礼仪之人。如《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诗句,说明男女相互交往,情深谊长。再如《小雅·伐木》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指出只有得到朋友的帮助,才会和乐而安宁。又如《小雅·鹤鸣》中的诗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在说明其理如同举贤治国一样。这些设比言志的诗句,已成后人的至理名言。

《诗经》以后的诗人,对设比言志的手法不仅袭用,而且有发展。汉代无名氏所写《古诗》云:“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意思是说,甜瓜生于苦蒂,二者不可分;甜枣也往往是生于棘刺,而且总连着荆棘。指出好的东西往往同坏的东西纠缠在一起。曹操《短歌行》末四句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的是高山并不满足它的高,深海并不满足它的深;周公吐哺求贤,群贤毕至,表示了曹操自己求贤多多益善的心情。唐代诗人杜甫《望岳》一诗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古传诵。人们往往不是取原诗的意旨,而是把写景抒情转化为借境明理,因此令人格外喜欢。宋代苏轼名诗《题西林壁》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者把看山的体验化为人生的哲理,说明看问题不要陷于主观境地,不同的视角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些诗中的某些情感和道理逐渐成了人生的真谛。《诗经》中设比言志的手法为后代诗中寓哲理乃至哲理诗的写作奠下基石。

其次,托物咏怀。这种表现手法在《诗经》中有各种形式。无论是将人物化,还是将物人化,都要抒发某种情怀。

《魏风·硕鼠》是《诗经》中托物咏怀的名篇。诗中将贪婪、残酷的剥削者喻为害人的大老鼠,以抒发对统治者的怨恨之情,同时表达了渴望寻找“乐园”和“乐土”的理想。《豳风·鸱鹄》一诗,托禽鸟之言,将残暴的统治者喻为鸱鹄,诉说自己所受的迫害,表示了自己的不满情绪。

自《诗经》开始,比的运用就成为古典诗歌,尤其是民歌的重要特色和优良传统。汉乐府《怨歌行》中“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将团扇人格化,以表示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被玩弄的悲惨命运。曹植的《七步诗》云:“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这首诗中,曹植把哥哥比作豆梗,把自己比作豆子,借用这个比喻,来指责哥哥对他的迫害。曹操的名诗《龟虽寿》将托物咏怀的诗歌表现手法巧用到了可夺天工的地步。诗中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者深知神龟有“竟时”、腾蛇为“土灰”都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但仍以志在千里的老马自比,将自己晚年不服老、要主宰自己命运的雄心壮志,具体而又形象地表现出来。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诗道: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在诗中,作者自比石灰,借人格化了的石灰表示自己不怕烈火焚烧,经得住考验,即使被烧得粉身碎骨也不屈服,要像石灰那样,留得清白在人间,充分表现出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大无畏精神和高洁的情操。

再次,修辞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比喻的种类繁多,比喻用具体的常见事物表达那些不很常见的事物,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便于人们理解。这类比喻在《诗经》中最为常见,不胜枚举。这些比喻在每篇诗中,视当时的情、景、人、事的具体情况,贴切地运用,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效果。

独句型比喻情况最多,如: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邶风·燕燕》)意为:远望看不见她,泪珠儿像雨一样下。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庸风·君子偕老》)

意为:从容的举止,端庄的面貌,山一般的静穆,水一般的明耀。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卫风·伯兮》)

意为:自从哥哥去东方,头发乱得像蓬草一样。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秦风·小戎》)

意为:我想念的那个心上人,温和得就像玉一样。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大雅·云汉》)

意为:提心吊胆,像防霹雳和雷霆。

这种独句的比喻,或以物喻物,或以物喻人,随手拈来。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句子短小,有些形象化的比喻未能展开,影响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为了强化比喻的效果,《诗经》中还运用了不少的重复型比喻,即在一首诗中的不同章节里,进行只换个别字的重复性的比喻。如:

《王风·采葛》的三章中,分别写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三个重复的比喻,将“月”换成“秋”,又换成“岁”,逐步增加了时间的长度,用以表示诗人和意中人别离之后的相思苦,日甚一日,度日如年。

《王风·大车》在前面两章中,也运用了“大车槛槛,毳衣如焚”,“大车哼哼,毳衣如蹒。”两个重复比喻,强调大车来了,穿细毛袍子的男子来了。他的情人正准备和他大胆私奔时的激动心情。

《郑风·有女同车》的每章前两句用的也是重复比喻:“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它通过作者描写和他同车出游的女子,脸庞像木槿花一样美丽,暗示出这对青年男女出游时的快乐。

《齐风·敝笱》一诗,为了讽刺鲁桓公和文姜的厚颜无耻,带着大批随从一起回国,用了重复比喻。“齐子归止,其从如云。”“齐子归止,其从如雨。”“齐子归止,其从如水。”这种重复比喻配合诗中要表达的感情,加重了语气。

同类推荐
  • 做一个全能班主任

    做一个全能班主任

    本书所包括的班主任实用案例除了部分内容是班主任如何教育学生外,还包括班主任工作中的其它诸多事项,如何写班主任计划、如何与学校领导沟通、如何与科任教师配合、如何学习各种先进理念、如何处理好班集管理与学生生活等问题也包含其中,内容广泛、全面,以实用为主要旨归,都以案例的形式来体现;全书案例既注重实用性.也注重事例和事迹的真实性和现实性。理论提示、案例过程、案例反恩相结合。还有一些班主任可学的经验和心得,多出自一线教师的真实收获。
  •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英雄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英雄故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法制教育一年级(上)

    法制教育一年级(上)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青少年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 感恩故事大全集:无障碍阅读学生版

    感恩故事大全集:无障碍阅读学生版

    程帆主编的《无障碍阅读学生版:感恩故事大全集》精选经典佳作,篇篇震撼心灵。言简意赅的阅读感悟,拨动你的心弦。丰富、精美的插图,非凡的视觉享受。父爱、母爱、亲情、真情,是人世间最美的情感。当你翻开《无障碍阅读学生版:感恩故事大全集》,你会被或真情流露、或清新流畅、或委婉含蓄的作品感动:在文字的流淌中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愿你与我们一起在阅读中感受世间真情,聆听人间大爱,拥有感恩之心。
  • 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教你学同义词反义词(上)

    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教你学同义词反义词(上)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热门推荐
  • 绝世神医:倾城召唤师

    绝世神医:倾城召唤师

    【作者学生党,欢迎跳坑】一代神医,却穿越到异世大陆,看我如何脚踩敌人的鲜血,登上这最高峰。疑云一层层被揭开,却发现家族的错误另有隐情,以一己之力拔起庞大的敌人。这样的她,却又为他沉沦。看他们如何斗翻天下,成为全界第一!!!(桉子不定时更新请见谅,不要着急哦~)
  • 风云变幻之暗龙

    风云变幻之暗龙

    一个名为暗龙的组织在默默的保护着星月帝国,主人公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成长,勇猛,忠诚,可靠是他信念
  • 千金食治

    千金食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高之塔

    最高之塔

    这是一个关于少年少女们围绕着名为【世界之巅】的塔相遇而发生的故事(其实我不知道该写什么)。
  • 珵玉南归

    珵玉南归

    天界上古圣物玉衡现世,并聚集了众仙的仙灵之力,仑南大陆必定为争夺玉衡而乱···伴着异象出生的轩辕公主竟然天生痴傻,人造人竟是公主在异世界的分身,玉衡被催动,两个灵魂被融合后又会发生什么···
  • 龙之国度龙腾凤舞

    龙之国度龙腾凤舞

    一个从山沟里出来的少年,携带着父母留给他的玉佩只身来到华夏国,华夏国因为多年前的一场变故,让整个天地充满了灵气。但是,地球只存在着北半球,南半球变得扑朔迷离。杨林为了探索这个世界的秘密却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秘密......
  • 幻尊魔戒

    幻尊魔戒

    “咦,这个戒指蛮特别的嘛”上官阡看着手中的戒指,不料这个戒指却自己套在上官阡的手指上“.....这个戒指会自己认主不成?”上官阡好奇的看着戴在手上的戒指,不经惊讶起来上官阡不知道的是此戒不是不是普通的戒指..............他不知道的是,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 人庐

    人庐

    生活是什么?在李守善看来,生活就是煮豆南山下,醉卧浮云间的平淡与真实。然而造化总是弄人,最简单的愿望总是遥不可及。李守善只是想做个普通人,然而几经周折,他还是不情不愿地入了修行。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事已至此,那么就要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少年。。。
  • 小舞的慢递时光

    小舞的慢递时光

    老天爷有时也调皮,不垂怜单舞这老实巴交的小丫头不说,还专挑这软柿子上下左右来回捏搓,把人家里震得七零八落,把人耳朵撞成弱听,把人画画的手弄成神经损伤,还把人家最爱的男人送给了韩国女人……最后终于把人给整毛了,指天大骂:你都把我霉尽了,有种你来个大发的!不然,吃了我的吐出来,拿了我的还回来!谁说老天眷顾柔弱?分明就是一欺软怕恶的主!请看单舞、赵正男揣着一封慢递走进爱情的幸福时光全文已完成,持续更新……求包!
  • 继室当家

    继室当家

    结庐南山下,机杼伴书声一女一少年,情满香草屋二八少女,被迫嫁入顾家冲喜,病夫随即撒手人寰,扔给她一个身世扑朔迷离的少年继子。宅斗激烈,她不得不远与少年继子赴南山脚下的偏远山村织绣裁剪卖衣裳,书声琅琅办私塾。重返云城斗顾家,踏上京城解宿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