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01000000023

第23章 论语(1)

在2500年前的一个遥远的朝代,夏商周的文化沃土孕育了集上古三代文化之大成者,一位垂宪万世的至圣先师——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杰出的导师和代表。由他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形成以及发展有着极其重大、极其深刻的作用和影响。

两千多年来,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一直是统治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的发奋求知精神是激励国人奋发的楷模。孔子献身教育的精神,弟子三千,群贤毕至的教育成果和一整套的教育理论对中华民族教育的形成、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公元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西方文化名城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在宣言中,这些当代科学、医学和文学的顶尖级巨匠们以不容置疑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告:“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西方的学者们一直将孔子、耶稣、释迦牟尼并称为“世界三圣”,以赞扬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对世界文化思想教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而树立的丰碑。作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孔子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他的思想既是历史的,又是世界的。自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则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在今天已被公认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是影响中国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等最深远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判断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依据,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尺度。

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这本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的佳作,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一直是中国人的国学必读书。据《宋史·赵普传》记载,宋初宰相赵普读书不多,只读了一部《论语》,但因其读得深透,学以致用,政绩颇显。他曾对宋太宗赵光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后人津津乐道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就源自于此。

《论语》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由于历代思想家对《论语》进行了无数的阐释和发挥,使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论语通译》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读着它,你会恍然以为自己正置身孔子弟子之中,聆听孔子的教诲,并不会感到太多的时空和语言的隔膜。

《论语》囊括了孔子思想的精华,反映了孔子的天命观、道德观、政治观、教育观,被儒家学者奉为圭臬,其影响绵延了数千年。

【写作背景】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岁。他的弟子辑录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保留了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

作为儒家经典,《论语》自问世以来,便被儒者奉为圭臬,其影响绵延了数千年。《论语》不仅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它共分20篇,却只有数千言。然而正是这数千言,囊括了孔子思想的精华,反映了孔子的天命观、道德观、政治观、教育观,处处体现了孔子通彻人生的大智慧,可谓是言简而意深远。

【内容精要】《论语》是我国散文最初的一种形态,多以三言两语为章,其大量文句逐渐演变成了格言和典故,还有许多精彩的语言经过长期的凝练或沿用已成为今天常见的成语,如三思而行、过犹不及、见贤思齐等,广为人们所熟知,至今仍然保持着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其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治国之道。如《论语·学而》中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就是说为政者应敬业而守信,节约用度而爱护人民,在农闲时合理使用人力,不耽误农时。又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是指如果用法律去强制百姓,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他们犯罪,但是治标不治本,远不如使百姓具有羞耻之心,从而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孔子认为德育的主要内容是仁和礼,因此他主张“为政以德”。

二、文化教育。孔子在《论语》中提纲挈领地指出文化的重要作用:“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此语意为如果一个没有文化基础的民族建立的国家,就算它曾一度兴盛,灭亡后也没有根基可供它再度崛起,反不如虽暂时无国而文化永存的民族,还有机会可东山再起。孔子的“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观点点出了教育应注意普及,为师者自应充实自己并用爱心去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此外,孔子还非常重视文学的政治和教化作用。如“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可算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了,它对后代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和文学批评都有很大影响。

三、学习态度和方法。如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此意为学习应脚踏实地,不应有半点虚假,否则就算瞒尽天下人也瞒不了自心。“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指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说明了学思双行的重要性。

四、个人修养。如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可为知也。”这是指应多完善自己,如若不为人所知,就要多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而不要怨天尤人。

上述四点不过是《论语》之一斑,而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思想的闪光点,领略到孔子的大智慧。

【地位影响】东汉时期,《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到了明清两朝,规定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而且要“代圣人立言”。这一来,当时的读书人都要把《论语》奉为“圣典”,背得滚瓜烂熟。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这种影响波及全世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言,泛众爱,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从教《论语》说到读《论语》

自古以来,《论语》在中国是人所皆知的一部经典。中国古代并无所谓“哲学”,大家只知道《论语》是记载儒家圣人孔子的为人行事以及思想的一本书。以前《论语》是人人必读之书,今天时移世易,就是连大学研究院里的学生也不一定会认真地把《论语》从头到尾看过一遍。此中可观世变。

学生不爱读《论语》,甚至闻之色变,其中一个原因好像是他们觉得《论语》是一本枯燥乏味的书,虽然不至于要扔进茅厕里,但是毕竟此书与我何干。《论语》对有些读者来说,也许的确是枯燥乏味,但是,枯燥与否,其前提应该是读者必须先把书读过,才能凭自己的阅读经验做出判断。现在,我们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大都相信耳食之言,人云亦云,实在令人生忧。

现代人读《论语》,往往喜欢参考现代译本,我个人认为这是一大错。理由很多,不过其中一个很明显的理由就是,要认识一个人,最好是自己亲自跟他本人交谈沟通。因此,要认识孔子其人,最好还是直接跟他交谈,或者退一步,请教他的门人。道听途说往往并不可靠,而且很可能只是问道于盲。

直接阅读《论语》,亲自认识孔子,我们一生只有一次这样的宝贵机会。如果我们一开始读《论语》就找来什么权威指导,那么,不管我们所依赖的中介可靠与否,我们“觌面”孔子的机会就会因此而付诸流水了。权威的意见往往剥夺了我们直接聆听孔子说话的机会。如果我们误信耳食之言,那更是得不偿失。换言之,要认识孔子,最好还是自己去读《论语》。要读《论语》,最好就是看《论语》原文。

同类推荐
  • 新生活:胡适散文

    新生活:胡适散文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诺贝文学奖候选人胡适的散文集,《新生活》《信心与反省》《文学改良刍议》《差不多先生传》等经典尽入本书。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其散文具有较高的学术及文学价值,非常值得人们阅读。为适应当下读者的需求,本选集对我社2001年版的《胡适散文》进行了整理并重新出版。本书保留了原版对散文的分类方式,删除了一些比较艰深难读的篇目。
  • 绿叶对根的怀念

    绿叶对根的怀念

    “失去家园的人,将在何处安身?”这积于岁月,发于无端的感慨,与荷尔德林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无意中构成了精神意义上的一问一答。尽管一个是文学界公认的大师,一个是身边的普通朋友,但有条秘密通道,似乎一直在中间沟通着这些共同漂泊的灵魂。或许,正是这种不懈的求索,唤醒了我们血液里骨髓里的故乡情结。
  • 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是一部全面细致介绍中国古文化的书籍,它综合了中国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种类繁多的各类型文化,就其历史起源、发展走向、文化特色、重大影响,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人文风俗、语言特点、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描写。《元曲精品鉴赏》是此丛书中的一本。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本文搜集大量元曲,并且针对每一首元曲进行赏析。包括《元好问——卜居外家东园》、《王和卿——咏大蝴蝶》、《〔南吕〕金字经——卢挚》等。
  •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品读。由雅瑟主编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精选唐宋八大家散文193篇。其中:韩愈39篇,柳宗元35篇,欧阳修32篇,苏洵11篇,曾巩13篇,王安石21篇,苏轼32篇,苏辙10篇。每篇散文均有翔实的注释和精辟的鉴赏,以及后人的点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使读者尽览八大家散文的概貌和精髓。
  • 自吟自悟话古诗

    自吟自悟话古诗

    我国素以诗的国度而著称于世。诗歌是历千百年而不衰,深为人们所喜爱的文学体裁,也是我国历代文学史中一份极为宝贵的遗产。它就像耀眼的明珠,镶嵌在中国文学这顶皇冠之上;如同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弹凑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仿若盛开的鲜花,穿越时空,送来缕缕清香。
热门推荐
  • 四域录

    四域录

    普通人一样不平凡。世界因平凡而美丽,让我们拥抱平凡
  • 倾国恋之六宫无妃

    倾国恋之六宫无妃

    她,宰相之女,魅惑妖颜,锦衣玉食。从小便接受各种教育,武艺,用毒,医术,制香,无一不精。只因小时候他的救命之恩,从此念念不忘,凡事尽善尽美只为把最完美的自己奉献给他。他,一国之主,权倾天下,俊美无双。他从不对女人产生感情,后宫三千只是为了发泄。可是,那个宰相之女,他的皇后,慢慢走进他的视线,他宁愿舍尽天下,也不愿让她受一丝一毫的委屈。(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男人那点心事

    男人那点心事

    本书共十一章,讲述男人为人处世的技巧,主要内容有:好人好在嘴上、努力为自己增值、与领导巧“周旋”、良朋即是良师、做个“交际赢家”、紧握手中权力等。
  • 冷妖狂:狐妃好难宠

    冷妖狂:狐妃好难宠

    第一世,他是人间的殷纣王,而她,则是红颜乱世的苏妲己!第二世,他是妖界的天狐王,而她,则是穿越到妖界的小狐妃!第三世,他是跨国企业的大总裁,而她,则是不起眼的高中女生!她穿着三点式在海中游泳,却被卷入了海底深深的漩涡!醒来之后,她莫名其妙得睡在一只六尾狐的怀里……
  • 霹雳同人之踏足山川

    霹雳同人之踏足山川

    生于微末之景,几度春秋;不灭六时之中,生死由我。看淡人间七情,忘川还渡;只问剑下争锋,不饮黄泉!秦三原本是一位成长在社会主义下的三好青年,在命运之手的操弄下,穿越至苦境变成一株摸不清过去与未来的纯善小灵芝。他只身一人,却牵动了万千势力,最终立足黑暗,在旅途中寻找自我,与友人一起,替自己所处的世界在“白莲政权”与“天下止武”间寻找第三条出路!本文开头慢热,请耐心看完第一卷,如果不够耐心,直接跳到第三卷也是可以的。第五卷进入霹雳剧情。预计最迟写完万界为止,新剧还在看,多谢诸位道友支持!
  • 未开的花如泪落下

    未开的花如泪落下

    朦朦胧胧的天空里飘着细细的雨浓浓的夏季里也有了淡淡的凉意静静翻看手机里的短信记录少有的喜悦慢慢消失在心里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没有了你的背影喧闹的城市里却有了我的孤寂慢慢删除手机里的短信记录莫名的伤感悄悄侵袭整个身体没有一种邂逅是一个人去触及没有一种幸福是一个人去争取没有一种缘分是一个人去放弃却有一种回忆是一个人去回忆这个七夕也只是一个周末而已这段没有标点符号的文字是我曾经的一段回忆。记得那是在一个雨天,我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用诺基亚6220c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的。我将它命名为《未谱的伤感情歌》。关于爱情的故事,其实每个人心里总会多多少少的留存那么一两件。平凡人的爱情,或许更容易打动平凡人的心。
  • Hello!我的竹马王子

    Hello!我的竹马王子

    去欧洲学习了六年的米苏浅被妈妈催回中国订婚,而对象就是她妈妈闺蜜的儿子,也就是她的青梅竹马尹凌风,本应很幸福的,可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他们之间又会擦出什么火花呢?
  • 洪荒妄古

    洪荒妄古

    你想看恐怖故事么你想看唯美鬼故事吗?你想了解那个不为人知的世界嘛本书欢迎你灵异杂谈杂谈故事不同感悟也不同希望大家能以一份看待平常故事的那样去看待这本书其实那个世界还是美好的……………………6
  • 宁渡岛之夏

    宁渡岛之夏

    严修一因为父母在车祸中丧生,来到宁渡岛唯一的亲戚家生活。宁渡岛中学四个好友主动走进修一,五个人终日形影不离。但在好友方莫死后,各自带着负罪感的大家像失去了友情的连结物一样也不经常在一起了。修一不告而别的打击也使得剩下的朋友感到悲伤。但,忽然有一天,修一回来了,带着失去记忆的躯干回来了。
  • 应天路

    应天路

    漫漫修行路,应天应景应人生。怎么样的路才是该走的路,随我一起踏上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