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01500000021

第21章 民族、历史、朝代(1)

中华民族与龙

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中国的大地被称为“龙的土地,”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不但全世界的华族都熟悉“龙”这种形象,各种肤色的外国人也从“龙”这个标记中知道它和中国的密切联系。这些事情,真可以说是十分微妙了。

然而什么是龙?哪里有龙?

一般人心目中的龙,和考古学家、生物学家心目中的龙,完全是两回事。

龙在中国这片大陆上,上古时代,的确曾经有过古生物学家心目中的“龙”,山东的莱阳、云南的禄丰、黑龙江的嘉萨等地,新中国成立后都曾发掘过完整的恐龙化石。我国是保存完整恐龙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

然而洪荒时代这些曾经在亚洲大陆上纵横逞威的大爬行动物,和今天人们心目中的腾云驾雾的龙完全是两回事。恐龙生长在“中生代”距今1亿年以上,那时不但还没有人类,而且连人类始祖的猿类也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在这个时期,只出现一些有袋类的哺乳动物。等到原始人类出现的时候,恐龙早已在地球绝迹,只在地层里留下它们骸骨的化石罢了。

那么,本来在生物界全无踪迹的中国式的龙,在古代人们心目中究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到了今天,仍然到处都可以看到“龙”,龙的雕刻,龙的绘画,龙的器皿,龙的装饰,龙的旗帜。端午节划龙舟,元宵节玩龙灯。中国人都认为自己是龙的后代,有一首歌曾风靡了台湾和大陆,名字就叫《龙的传人》。“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严格地说,这是一个历史学、民俗学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最精辟的,无过于闻一多先生了。他的3篇作品《伏羲考》、《龙风》和《端午考》有力地解释了3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龙的形象是怎样形成的?龙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为什么这样有势力?它后来为什么又变成了帝王的符瑞?

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指出,龙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总之龙是一个本来不存在的各种动物的混合体。

龙的传说历史久远。从殷契甲骨文出现结构完备的“龙”字,迄今已3000多年,而出现龙的图案和传说就更早得多了,它可以一直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文化。相传在“感天而生”的上古时代,有女登感“神龙”生炎帝、附宝感“北斗”生黄帝、庆都感“赤龙”合婚而生帝尧的故事。除了神龙、赤龙外,属于伏羲氏系统的还有长龙氏、居龙氏、降龙氏、潜龙氏、上龙氏、水龙氏、青龙氏、白龙氏、墨龙氏、飞龙氏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龙氏”,与后来《山海经》中所说的“龙身而人面”、“人首蛇身”的诸神,实际上都是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族徽图腾。这种“炎裔黄胄”之说一直流传到今天。

从龙的造型中,我们可以揣摩到中华民族在形成过程中的斗争和联合,以蛇为图腾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逐渐形成华夏大氏族。它的图腾也兼取被融合、吞并了的其他氏族、部落的图腾,譬如:鸟图腾、马图腾、鹿图腾、牛图腾、鱼图腾等。最后拼合成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龙”,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龙”体现着华夏各氏族、部落的大融合、大团结。“龙”具有着无限强大的生命力,变幻莫测,气象万千。上可腾云驾雾,下可遁地入海,它无坚不摧,不可战胜。它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无可估量的创造力的象征吗?

龙的形象,已经越过历史的门限,跨进现代社会来了。现在,这么一个头角峥嵘、矫健活泼的龙的形象,不但已经成为中国人的象征,而且,进而跨越国界,成为全地球华族人士的符号。过去,神话在支配人,现在,人在欣赏神话。过去,人匍匐在龙的图腾之下,现在,龙的形象增添了人间的生活情趣。

“中国”探源

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5种不同含义:①京师,即首都;②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③中原地区;④国内、内地;⑤诸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自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都自称“中国”,彼此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严格地说,古代“中国”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当然,历史上的“中国”不等于今天“中国”的范围。我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他们的国号都不叫“中国”。

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把“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在北京。

中国的别称

赤县、神州:赤县、神州之称,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苟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邹衍的人,他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

华:古同“花”,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对华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自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作华。《左传疏》:“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另一种说法是:“华”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还有一种说法,华是由我国古称华夏省简称而来。“华”作为中国的简称,历史悠久。

诸华:由于周朝人自称为华,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许多诸侯国,就称作诸华。晋代杜预为《春秋左传》作的注解上说:“诸华,中国也。”

中华: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即中国,“华”是华夏族的简称。唐代韩渥诗:“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和“外国”对用。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的总称。

夏:在古代有“大”的含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后来人们就常用“夏”来称呼中国。

华夏:商朝时,由于实行了裕民政治,政治与文化都比以前有所进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商称臣。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

诸夏:此称类似“诸华”,开始是指华夏民族各诸侯国,统一以后用来称呼中国。

中夏·方夏·函夏:都是有关中国的代称。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此后,中夏即指中国。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禹城·禹迹·禹甸:相传古代洪水滔天,大禹治水造福于世,据说,禹治水后,依山川形势划定九州,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禹城、禹迹(大禹治水,足迹遍全国)、禹甸(“甸”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九州:源于大禹治水划定九州的传说(另有一说是尧分九州)。九州,相传夏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淮南子·地形》又载:中国古代设置9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弁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嗣后,九州便泛指中国。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来的还有九域、九有、九土、九区。宋代绘制《九域图》即中国地图。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郊祀志》记载:“禹牧九州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区:晋朝文人卫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成,燕歌以咏。”

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周围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把外国叫作海外。

“汉族”探源

关于汉族的形成问题,一直是一个在争论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下面的说法,仅供参考。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汉族的先民,经历夏、商、周三代长期发展,至春秋战国,已形成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体,以与周边各族相区别。尤其战国,七雄兼并,共称“诸夏”。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诸夏的事业,又出现了“秦人”的族称,直到汉代,匈奴、西域等处各族,仍称中原人民为“秦人”。汉继秦而兴,巩固并发展了秦开创的统一国家,前后传400余年。汉以后,周边各族即以“汉人”称呼中原人民,逐渐的,汉族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百世不易的族称。

由上可见,汉族是因汉朝而得名。它是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形成统一的、稳定的民族,复经秦汉以来2000余年的繁衍生息,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与文化,得以发展成为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众多人口的民族。

由于中国自秦汉以来,虽经过统一、分裂、再统一的多次反复,然而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发展为更高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长期的历史发展,实际上已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内在联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这种客观存在的内在联系才发展成为各民族人民的自觉的认识,汉族与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发展,成为我国民族关系的显著特点。

中华民族名称歌

有人将我国56个民族的名称编成一首很有韵律的诗歌,易读易记,琅琅上口,十分有趣:

汉满傈僳景颇壮,高山普米锡伯藏。

毛南布依维吾尔,仡佬仫佬蒙古羌。

乌孜别克俄罗斯,保安独龙京东乡。

哈尼彝苗鄂伦春,裕固朝鲜傣阿昌。

鄂温克水德昂怒,基诺赫哲土布朗。

塔塔尔白回土家,达斡尔畲黎珞巴。

拉祜纳西塔吉克,哈萨克佤瑶撒拉。

我国民族五十六,柯尔克孜侗门巴。

满族人为何称旗人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奋、勇敢的民族。原聚居于“白山黑水”的祖国东北。

其源流可追溯到先秦时代的“肃慎”,战国以后称“挹娄”,南北朝、隋唐时,相继称“勿吉”、“靺鞨”,至宋、辽时又名“女真”。

到明朝末年,女真分成海西、建州、野人3个部分,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始爱新觉罗氏,年轻时经常往来于抚顺的马市,又曾多次到过北京,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并且有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以遗甲十三副起兵,把分散的女真统一起来了。

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废除“诸申”(即女真)旧称,改族名为“满洲”。满州系满珠转音,梵称曼珠师利,汉语为吉祥,崇德时达赖班禅献丹书,称曼珠师利大皇帝。现在称满族是满洲族的简称。这就是满族名称的由来。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为了扩大军事力量,改牛录制为“固山制”(即旗制),设黄、白、蓝、红四旗,旗皆纯色,各旗仍以牛录额真率领。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又重新建立了八旗组织,以初设四旗为正黄、正白、正蓝、正红,又增设镶黄、镶白、镶蓝、镶红四旗,合为八旗。努尔哈赤指定其弟子八人分统八个旗。每旗属下均为本旗固定旗民,旗民都有固定的旗籍。

到清世宗时,由于生产的发展和部落的南迁,随着辖属的蒙古人和汉人来归的日益增多,除改进原有八旗外,又增编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而构成了清代军事上八旗制度的整体,从而大大加强了军事力量。这就是八旗建制的简略过程。

满族人入主中原,建立清政权和统一全国,八旗的军事力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清朝实行了“国语骑射”、“旗民有别”的政策,对于凡属八旗的人,无论旗籍、住址、挑兵、选官、诉讼都自有体制,与一般人民不同,满族人日常亦不说是满族人,而自称“在旗”。因而人们就把都有旗籍的满族人,以“旗人”相称。

回族为什么称回回

回族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有着悠久历史的回鹘人,唐代迁往葱岭以西,和中亚、西南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伊朗人、伊拉克人、阿富汗人以及中亚其他各族人在融合过程中,遇到成吉思汗西征,他们又被送回“中原”故土,这些回鹘人的后裔回到了“老家”,故称“回回”。第一个“回”字,代表回鹘人的“回”;后一个“回”字,表示他们从西方又“回”到了中国。那种回族族源外来说的观点是错误的。

四次民族大融合

同类推荐
  • 兽王·战兽隼狼

    兽王·战兽隼狼

    沙祖为了在谈判桌上获得胜利,手段百出,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军队的频频失利令他决定孤注一掷,密谋将东西联邦政府的谈判组成员杀得干干净净,这样一来东西联邦政府群龙无首,很有可能就此被沙祖扳回局面。一时间,沙祖身边集中了苏尔、黑鹰王纳特和独孤霸三大超一流高手,并由加利亚城城主金铎率众强者围杀东西联邦政府的护卫队和保镖队。千钧一发之际,兰虎挺身而出,与隼狼合体……
  • 西点军校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西点军校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本书从理想、意志、团队、自信、忠诚、热情、自制、进取、服从、正直、胆识等方面来讲述有关西点人的故事,希望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能够从中领悟到一些走向成功的方法。本书故事精彩,文字浅显易懂,很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
  • 2011年中国儿童文学精选

    2011年中国儿童文学精选

    孙建江、张洁主编的《2011年中国儿童文学精选》精选了2011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品。《2011年中国儿童文学精选》包括了:树的屋子、星空之上的孔明灯十三岁的故事、查明查干那面的枫叶、亲爱的皮匠爷、飘扬的红领巾二毛子、父子、男儿身上三盏灯单车的传奇、五巴见到小鬼子、夜街、转学生日记蓝皮书第133页、多出一个昨天花野昼梦、时空直通电话花香深处的房子等内容。
  • 严己宽人(中华美德)

    严己宽人(中华美德)

    本书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的其中一本。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 四小孩探险记

    四小孩探险记

    很久很久以前,有四个小孩儿,他们的名字分别叫:薇兰、史林白,盖伊和赖内。
热门推荐
  • 夜绾繁华:倾世一梦

    夜绾繁华:倾世一梦

    曾经,她们手拉着手许下诺言,要做一辈子的好姐妹。然而,时光荏苒,岁月不再,她们都早已不是曾经纯真善良的样子,儿时多少欢歌笑语都同那道她最不愿回忆起的选择题埋葬。——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久的利用。——你如何比得上我前程似锦,一树繁花?一条不归路,多少人的血泪铺就;一步一个脚印,步步惊心,宁愿做一只高高在上的孤独的金凤凰,冷眼观望树下一群麻雀嬉戏打闹。通往的是权利的巅峰,得到了许多,然而失去的又是什么?寒夜青丝绾繁华,倾世不过梦一场。
  • 龙荒古道传

    龙荒古道传

    弱冠少年,遇异事,穿越至一方古界。命途多舛,兄弟恩,儿女情,远古恨,今世缘。凭坚韧不拔之志,取原罪之躯,夺七宝神器,戮四方所恶,只为求还乡之路。步步前行,却发现,这不只是自救。
  • 我和我兄弟的七界

    我和我兄弟的七界

    一个是一代魔将自爆后的灵魂转世,带着上一世的先天元丹和修行记忆,在人界书写何谓牛逼哄哄;一个是仙界十大宗派继承者被父母掐死后的死后轮回,重生超级大家族里成为一个好色世子,以小雀雀发誓要成为七界嫖圣。迷魂凼里的万世魔皇大咒,将两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结为兄弟的两个家伙在一起能做什么?星际最恐怖的海盗军团是他们的打手、人界最冷酷的血影刺杀者联盟唯他们之命是从、大举入侵人界的丧尸军团被他们狠狠地爆了菊花、闯轮回界破轮回大阵盗取万仙万魔元丹、赴灵魂界杀灭三千六百不死军团……【请求大大们的支持,收藏、鲜花、票票,怎样牛逼怎样砸吧!】
  • 青春校园:三大公主PK三大王子

    青春校园:三大公主PK三大王子

    她们是豪门世家的千金有着深厚的友情,个个都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而且个个都是天才,博士。可是却被自己的爹地妈咪骗回国说要她们圣樱学院读书,说是要她们在圣樱学院里面找个男朋友,没有办法之下的三千金只好答应。在去学院的第一天,就和圣樱学院的三大校草给杠上了。
  • 凯喵源兔游世界

    凯喵源兔游世界

    缘-命运纠缠的丝线,不管身心何处,总能牵引着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
  • 非你不娶:邪魔宠仙

    非你不娶:邪魔宠仙

    23世纪幻组织的头头,科学界闻风丧胆的鬼手,更是顺手牵羊界的个中好手,集千本事於一身的美少女,竟因插错线整个身体被送到幻化大陆,莫名其妙的穿了过来,竟然还要被骂废物?垃圾?花痴?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颜色就开起染坊来了,造一台自家迷你版小坦克轰你个稀粑烂,神兽竟然一个比一个萌!呆!傻!嗷嗷...别诱惑姐,姐是个萌物控,桃花滚滚来,挡也挡不住,骨头里也冒美男,什么灵魂体?找骨头?还要姐去挖几大种族的祖坟,这不等于要成为世界公敌的节奏吗?好,你牛!你是造物主他老大,连骨头也要占别人祖坟的贡台,虽然姐不是盗墓者,看着你的淫威下只好改行顺手牵骨头了,就这样夜琉璃开启了她在幻化大陆的顺手牵骨头生涯。
  • 绝声

    绝声

    淮南阁是名动江湖的第一大门派,而阁主萧殊是名动洛阳的人物。孟善八岁那年见到了萧殊,萧殊这个名字起的委实贴切,殊容绝秀,故生而名殊。那时候孟家恰遭灭门惨案,江湖人士趋于两个利益,一为《绝声》,二为染玉,于是便杀了孟家上上下下六十六口人。从此她的愿望只有报仇。而他们的故事,就从报仇开始。
  • 我的幻想游戏

    我的幻想游戏

    这是改编自一款失败的游戏策划案的小说。游戏人生,娱乐自我。
  • 唐诗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唐诗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陨石之歌

    陨石之歌

    《陨石之歌》是作者一批散文和短篇纪实文学的集锦。押题篇《陨石之歌》的主人公是一位出身军人之家的普通战士,但他却在未来战争的浩渺星空中流连忘返,包括在高烧状态的梦中……一篇篇探索未来战争的论文让专家们不能不刮目相看。他是我军新一代军人精神结构与境界的活标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