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01500000006

第6章 文字、语言、文学(1)

普通话和方言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不等于北方话或北京话,它也吸收了其他方言中的成分,比任何方言更丰富、更完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白话文学和“官话”的传播,使其规范逐渐明确,影响日益扩大。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普通话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发展。

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字形与读音的联系不很紧密。因此,学说普通话必须注意正音。

语音的差别显而易见,不言而喻。词汇上、语法上的差别也很大,如普通话说“赶集”,在广西方言中则说“赶圩”,前者说“你先走”,后者则说“你走先”。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各有其特点。

现代汉语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等。它们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逐渐形成的,因而它们都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频繁,方言的交际作用逐渐缩小。但方言研究仍是一门学问。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比如,古代汉语有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研究现代方言里入声的情况就可以了解入声逐步发展以至消失的过程。方言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构成及其特点,更好地贯彻我国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规范化的政策。方言研究对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史、文化史等科学的研究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这一基础方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全民族使用的交际工具,北方方言在诸方言中威信最高、流传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因此,普通话是方言的高级形式。方言则是某一特定地区人们所使用的交际工具。普通话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从各方言中吸收营养,从而使其本身更丰富,更好地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

中国八大方言

现代汉语除普通话以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方言。这些方言是汉语共同语的一个地域分支,并不是同普通话并立的独立语言。

汉语的方言可分成8区:

1.以北京话为中心的北方方言区:分布在长江以北汉族居住地,长江以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海地带,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四省,湖南西北一带。使用人口约64000万,占汉族总人口70%以上。它是汉语共同语的基础。中国人口这么多,地域这么广,语言这样一致,在世界上是少见的。

2.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吴方言区:使用人口约7700万,分布地方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浙江大部分。

3.以长沙话为代表的湘方言区:使用人口约4600万,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4.以南昌话为代表的赣方言区:使用人口约2200万,分布在江西、湖北东南一带。

5.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区:使用人口约3700万,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湖南、四川两省也有少数说客家话的。

6.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区:使用人口约1100万,分布于福建省北部和台湾的一小部分,南洋华侨也有说闽北方言的。

7.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区:使用人口约2800万,分布于福建南部,广东的东部潮州、汕头一带以及海南省的一部分、台湾省的大部分。南洋华侨有很多是说闽南方言的。

8.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方言区:使用人口约4700万,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外华侨很多是说粤方言的。

汉语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也表现在词汇、语法等方面。一样东西,不同地方,名称不一样,如“玉米”、“棒子”、“苞谷”、“苞米”、“苞黍”、“珍珠米”等。北方话说“要看戏吗?”江浙话说“阿要看戏?”

方言将同普通话长期并存,但为了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更加紧密的交流,必须大力推广普通话。

双声与叠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家长给小孩取的名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其中的奥妙是他们巧妙地利用了汉语普通话中双声与叠韵这一独特的语音形式。

我们管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叫做双声。例如:美满,声母都是m;慷慨,声母都是k。叠韵则是两个字的韵部相同。例如:从容,韵母都是ong;优厚,韵母都是ou。

现代汉语语音响亮、优美,富有音乐性,这是因为元音在音节中占主要地位,乐音比较多,语音响亮悦耳;辅音中清辅音多,又使得语音柔和动听。此外,双声与叠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以说,双声与叠韵是汉语语音的一个显著特点。

恰当地运用双声与叠韵,可以使语音和谐,悦耳动听,富于音乐美。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里运用双声与叠韵的例子屡见不鲜。《绿》中有这样几句:“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湿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仿佛”是双声,“奇异”、“宛然”是叠韵。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双声与叠韵的妙用。

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优势,但也有一部分纯粹双音词,即所谓“连绵字”。而连绵字的绝大多数是由双声叠韵构成的,例如:流离、踊跃、邂逅、参差等属双声;崔嵬、扶苏、芍药、逍遥等属叠韵。需要注意的是,古今南北的读音不同,两字是否双声与叠韵,须依时、地条件而定。

押韵

唐玄宗时,节度使安禄山举兵造反,独霸一方,自封为皇。

安禄山喜欢作诗,有一次,他寄了一盒樱桃给儿子怀王庆绪,并作了一首诗:樱桃一篮子,半青一半黄,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贽。

下臣提意见说:“大作写得高妙,但如果能改为‘一半与周贽,一半与怀王’,那就押韵了。”安禄山发怒说:“混账!我儿怎么排在周贽之后?”

这则小品载在明朝笔记小说《五杂俎》中,它反映了安禄山的专横跋扈,说明了遣词造句,特别是押韵在诗文中的重要。

押韵又叫合辙。合辙是押韵的通俗说法,比喻用韵好像车轮宽度同辙迹完全一样。所谓押韵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中,有的句子或所有句子按照一定规律使最后一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例如: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这样用近似的乐音在不同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反复出现,可以使句子显得音调和谐,抑扬顿挫,易说、易唱、易记。在诗歌、戏曲、曲艺唱词和儿歌中用韵,能从语言上增强艺术效果。

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押韵有悠久传统,但旧诗韵脱离口语较远。我们现在说的押韵,是指根据普通话的语音来押韵的。十八韵就是根据现代北京语音的音系把同韵可以相押的字归纳成的18类,这可以作为押韵的依据。普通话韵母和十八韵有对应关系,要把韵押得恰到好处,必须学好普通话。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因此,用韵必须服从内容,不能为了凑韵而损害内容。押韵时,还要注意语言规范化,韵脚要用得贴切自然,不能生拼硬凑,乱用词语。

妙用双关

我国长篇著名小说《红楼梦》里很多人物的命名,都是运用谐音的方法。“甄士隐”、“贾雨村”就是谐的“真事隐”、“假语存”。作者通过谐音双关,暗示人物的命运:“英莲”自幼被拐,命很苦,确实“应怜”;小乡宦之子“冯渊”,被活活打死,平白“逢冤”。

“双关”是一种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造成言此而意彼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一语双关。上面所说《红楼梦》中一些人物的命名,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又如毛泽东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飚直上重霄九”句里的“杨柳”,字面意思是指杨花柳絮,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直荀二位烈士及其忠魂。作者在这里妙用双关,含蓄而深情地颂扬了二位烈士崇高的革命精神不死。在民歌、民谣、歇后语中运用谐音双关的更多了。常见的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二是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两种有联系的意义构成的双关。《红楼梦》第八回黛玉奚落宝玉和宝钗的话就属于这一类。宝玉欲饮冷酒,宝钗极力劝阻,说喝冷酒身体受害,于是宝玉“便放下冷的,令人烫来方饮”。看到这番情景,黛玉便借丫鬟给自己送手炉的事一语双关地说道:“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哪里就冷死我了呢!”丫鬟进行解释,黛玉便又趁机接下去说道:“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这里黛玉表面上是嗔怪丫鬟,实际上是在讽刺宝玉和宝钗。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句中“黑洞洞”,表面意思是说光线很暗淡,而实际上是指当时社会的黑暗。“碰壁”,表面是说走路碰在墙壁上,而实际是比喻遭受的挫折、打击和迫害。

双关运用得当,能收到一箭双雕、婉转含蓄、耐人寻味的效果。唐宪宗素来很喜爱柳公权的书法,一次闲谈,宪宗问柳公权:“你的字为什么写得这样好?”柳公权意味深长地答道:“用笔在乎心地,心地正,那么笔法就正。”宪宗的态度本来比较随便,但听了柳公权的回答后,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他默默地想,柳公权表面上是在谈论书法,而他真正的意图是用书法之道规劝我治理国家要心地纯正呵!

运用双关必须意义明朗,不能过于冷僻、晦涩。必须使读者能够根据生活经验,上下文的交代,自然地体会到它的含义。否则,势必造成歧义,引起混乱。

甲骨文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而今天我们所能认识的最古的汉字当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

甲骨文虽说是最古的文字,发现它却还不到100年。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没有人知道这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挖掘出来的甲骨,不是被毁弃,就是被当做“龙骨”卖给药材商。直到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才有一个姓范的古董商带了一些有字甲骨到北京,给著名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看。王氏鉴定甲骨上的古文字是“三代”古文,便让古董商给他收购,从此,甲骨就进入了“古文物”的行列。

甲骨文与汉字对照

王懿荣不仅第一个发现了甲骨文,而且也是他第一个将其时代断为商代。商代崇尚迷信,凡祭祀、征战、田猎等,常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并在其上刻写占卜时日、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和占卜结果。这种文字发现于殷墟(殷王朝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又大都和占卜有关,所以也称为甲骨卜辞或殷墟卜辞。

研究甲骨文,释字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在早期甲骨研究中,贡献最大的是孙诒让、罗振玉和王国维。1904年,孙诒让著《契文举铡》,对甲骨文加以考释。1928年后又作了多次发掘,先后出土达10余万片,单字总数在3500个左右,其中一半以上已可以识别。

这种文字的特点是线条细瘦,多直少曲,结构不定型,象形性强。但文字结构已由独体趋向合体,而且有了带表音成分的形声字,是相当发达的一种文字。现在通行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逐步演变而来的。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构成方块符号,所以一般也把汉字叫做“方块字”。

甲骨文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历史和古代文化的珍贵史料,而且还以它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文字著称于世。自从甲骨文发现以后,就引起各国的极大兴趣,成为世界各国博物馆的珍贵藏品。

汉字的造字法——六书

汉字是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逐渐创造的。它的造字是有规律可循的。

关于汉字的造字规律,古代有所谓“六书”的说法。“六书”是周代晚期到汉代时人们分析了周代以前的造字的方法而归纳出来的6种条例。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的“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象形,就是用线条画出物体的形状,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如:水、日、月、山。这种用象形的方法造字是汉字最早的造字方法。这种造字法的局限性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事物根本无“形”可“象”,于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指事字和会意字。

指事,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上简单的指示性符号而创造新字的方法。一般是用一两个抽象符号,或用一个象形符号再加上一个抽象符号来表示一个新的字义。如:上、下、本、末。指事只是一种辅助性的造字法。因为只有极少数的意义才能用指事的方法表示出来,所以汉字里的指事字很少。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符号拼合起来表示一个新字的造字法。如:从、众、休、苗。会意字一般都是合体字。它以象形为基础,但还是满足不了需要,于是就出现了形声字。

同类推荐
  • 海上探险

    海上探险

    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面对海洋世纪的呼唤,中华民族复兴的愿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与海洋的联系更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密。恩格斯说过,航海事业根本与封建制度格格不入。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指出,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陆上权力做强者,其国力常占做胜。
  • 花季飞扬

    花季飞扬

    本书收录的优秀作文,题材广泛,作者们从不同角度采撷生活中的浪花,表现了作者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对成长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对家乡的赞美等。
  • 台风防范与自救

    台风防范与自救

    台风,因其威力无比,危害巨大,曾使全球无数国家和地区遭受重大灾害,让无数人丧失生命。近年来,影响我国的“云娜”“海棠”“格美”“桑美”等台风,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乃至伤痛。本书系统地回答了有关台风的若干问题,包括台风的成因及利弊,影响全球尤其是我国的台风概况,典型的台风和飓风事例,台风的监测、预报和防御,台风的分析研究等。并且告诉少年儿童如何去防范这种灾难,如何在一场台风中保护自己。
  •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国王皇后的故事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国王皇后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国王皇后的故事》、《王子少年的故事》、《公主千金的故事》、《官员商人的故事》、《庶民百姓的故事》、《能工巧匠的故事》、《女人儿童的故事》、《魔鬼妖怪的故事》、《动物植物的故事》和《生灵怪象的故事》等10册童话故事,其中包括安徒生、格林、豪夫和王尔德的作品,也包括了世界各国许多民间童话故事, 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相信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能够启迪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情趣、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智力,成为广大父母和少年儿童们的良好读物和收藏品。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信:贞信不渝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信:贞信不渝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编者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巅峰阅读文库》。这本《信(贞信不渝)》(作者于永玉、董玮)是其中一册。《信(贞信不渝)》收录了《祁奚大公无私以信用人》、《商鞅变法立杆为信》、《鲁冠球靠信誉起家》等故事。
热门推荐
  • 孤香

    孤香

    落后的乡村,复杂的家庭环境,违背伦理的感情世界。兰恬儒一步步陷入感情的涡流,挣扎着,呐喊着,向世界宣示自己的清白。然而,越是想证明什么,就会越理缺词穷。
  • 麻凡故事汇

    麻凡故事汇

    世间因果善恶,谁人能分得清?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也有值得同情的过去!故而世间总是维持在一个相对持平的状态。可是有人偏偏却要化身正义,灭尽世间邪恶。然,否极泰来!“怨恨”之风刮起,人间霍乱不断,五界风云并起。天地间将再次迎来新的洗牌!故事从一个叫做麻凡的少年说起。麻凡有一颗不服输的“少年心”,一直以“我命由我不由天”来标榜自己。十年苦修,两年低调之后,成为人间六门第一人,“名动天下”。随后为了阻止鬼界的鬼物闯入人间作乱,与众师兄弟“闯鬼界”“历生死”,就在众人陷入生死抉择的时候,麻凡终于不再隐瞒自己的真实实力独自深入鬼界深处大战鬼王完成任务并顺利带众人返回人间。
  • 古调成曲今调成伤

    古调成曲今调成伤

    10年磨一剑,一剑成曲,一剑成伤....
  •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在社会法治化的进程中,法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世人所瞩目。这种现象的发生源于法学教育自身的巨大价值的存在。本书以法学教育价值为研究视界,以高素质法律人的培养为线索,集中地探讨了法学教育传授、整合与创新法学知识,训练和提升法律技能,养成和改善法律思维方式,培育法律职业道德,培植法律信仰等方面的价值。
  • 只怪公子太妖娆

    只怪公子太妖娆

    皇长子厉戎:“父皇!儿臣求娶一心只为情,不为利,哪怕林家三小姐久居深闺不谙世事,儿臣愿照顾一世!”她揉揉惺忪睡眼:“我勒个去!”南岛国太子剑指城墙,眼神邪魅:“林洛曦,我要你看着兵临城下,整个出云国的边境因你而败!这就是你负我的代价!”她弯眉一笑:“我什么时候许过你?”众人都看出是她不是他,偏偏死木头就是不明白!既然你不娶,我自己约!(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衣然如初见

    衣然如初见

    温温和和,滋润人心。三生三世,不离不弃。
  • 本元

    本元

    “我有完美技巧!”“华而不实。”“我有极道神兵。”“依仗外物,终是下乘。”“我有极致法则。”“犹如泡沫,伸手即破。”“你有什么?”“绝对力量,破除一切。”
  • 神州志

    神州志

    神州大地,五帝神秘失踪。一枚奇特的戒指却把另一世界中的荀昊然带入到神州大地上。“双鱼玉佩”事件、1983年中泰灵异大师斗法、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俘虏……别人靠神通秘籍修炼,荀昊然却靠完成一个个任务升级,且看我们的主角如何在这异世中一步步走向巅峰。
  • 第一嫡女

    第一嫡女

    再次醒来,她重生为唐家嫡女,从暗夜杀手到废柴的转变。这一世,她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当废材小姐展露锋芒,惊才绝艳,让惹她的某男吃不了,兜着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水心集

    水心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