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17600000008

第8章 尊重是家庭教育的基础(4)

智慧点拨: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想要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栋梁之才,但是很少有父母愿意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小,不需要有自己的主见,包括他想吃什么,想玩什么,想喜欢什么,都要由父母做主。父母更多的时候是在教育孩子,而没有想过要去了解孩子们的看法,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真正在想什么,更没有遇事就去问问孩子意见的习惯。

事实上,孩子在年幼时,就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了。例如,他们会选择与自己喜欢的小朋友玩,而拒绝父母指导定的伙伴;他们会自己动手拆掉布娃娃的外衣,为她重新缝制自己喜欢的花布衣。他们喜欢自己做主,也期待父母能和他们商量或是征求他们的意见,给他们言论上的自由。很多时候,父母应当做孩子的听众,耐心地听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完,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帮助孩子。

可惜的是,很多父母关心更多的只是成绩,而忽视了去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烦恼,时间长了,很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另一方面,长期负面情绪的积累得不到有效的宣泄,还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日益孤独、冷漠。

在孩子的心里,家庭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港湾。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在外面找不到信任的人诉说,只好独自闷在心里,待回到家再向父母倾诉。孩子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孩子在倾诉的过程中,不满的情绪获得充分的宣泄,从而使身心恢复常态;二是孩子的一番倾诉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对于前者,父母只需静静地坐下来认真倾听即可;对于后者,父母就要认真思考一番,用自己比较丰富的人生经验去指导孩子怎么解决问题。

孩子在学习或社会活动中获得了好的成绩,也会回家向父母诉说。孩子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让父母与他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并且获得父母的赞许。这时,父母要认真对待,对孩子表示祝贺,并鼓励继续努力。父母甚至还可以搞个家庭活动,以表庆祝。

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话语权,而不要有想要操纵孩子的企图,更不要期望孩子根据自己所要的去做。例如,有的父母假借倾听之名,想要达到孩子用功学习的目的,结果孩子在感到威胁之余,不仅不会领情,还会表现出防卫的姿态。因为孩子会很快就察觉到父母操纵的企图,认为父母想要改造他,即使父母不是直接的控制,仍然足以使孩子的独立性受到威胁。

在与孩子交流时,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不要轻易打断或否定孩子的话。当孩子为某些观点与父母进行争辩时,父母千万不要顾及自己的面子,斥责孩子“顶嘴”,要给孩子充分的辩解机会。当孩子与他人争吵时,如果没有肢体的接触,父母也不要立即去调解纠纷,可以在旁聆听和观察,看他说话是否合理,是否有条理。这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大有益处。

孩子有话语权,也有沉默的权力。当孩子不愿意谈他们的心事时,父母应该尊重孩子,不要强迫他立刻说出来,而应等他自己想说的时候再倾听。父母不要用唠叨去打扰孩子,在一段时间的沉默过后,孩子会主动把感觉说出来,父母不必操之过急。

孩子在遭遇到比较大的挫折时,有时会用哭泣的方式来宣泄情感。父母应允许孩子哭泣,切忌要求孩子停止,更不能用打骂等方式来威胁孩子,因为这样做会使孩子把心中的悲伤积累起来,时间一长,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而当孩子尽情的哭泣过后,情绪就会逐渐平静下来。

不过,需要提醒父母们注意的是,如果孩子表现悲伤的方式比较极端,如长时间烦躁不安,情绪出现异常,或者用过激的其他行为方式(如暴力)去发泄,那么除了要尽力安抚孩子外,还应及时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细节指导:

如果能倾听孩子诉说一次,那么你与孩子的距离就会拉近许多。父母如果希望与孩子的关系更融洽、更亲密,就应当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并想方设法让孩子向你倾诉。

第一步:把手头的事情先停下来,静静听孩子倾诉,父母作为倾听者所给予孩子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在倾听这一刻,父母的心理应该是一张白纸,对孩子所说的东西不妨先全盘接受,而不是急着用自己的想法加以评判和批驳。

第二步:孩子有时会说出一些令大人听起来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话,这时父母不要急躁,父母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谈话,等一等,听孩子把话说完,或者说,听孩子说出全部事实。

第三步:父母尽量少给孩子提出指导和意见,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而父母仅仅做一个倾听者,并对孩子的分析和判断做简单的引导。

11.尊重孩子的叛逆

家教故事:

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次访谈节目里,台湾歌手齐秦讲述了自己叛逆的青少年时期。那时他喝酒、打架,半夜三更才回家,一回家就习惯性地跪在地上等着父亲的鞭子和训斥。但这种体罚,对于齐秦已经失去了任何意义。

但有一天,齐秦打完架回家,像往常一样跪着等待挨骂,却发现父亲只是背对着他说了一句:“去睡吧。”

齐秦内心一下子受到触动,从此便改邪归正,踏上了音乐之路。

当父亲发现责骂和体罚都不能奏效时,改变了教育方式,也改掉了小齐秦的坏习惯。

智慧点拨:

不少父母都有这种感觉,自己原本乖巧的孩子一到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越来越“叛逆”了。无论父母说什么话他们都不爱听,做什么事情都和父母对着干。父母对此感到很困惑:我的孩子怎么了?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了?

出现这种“叛逆”现象是孩子自我意识增强的一种表现。自从离开襁褓以后,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他们迫切需要摆脱父母的监护,摆脱所有“规矩”的束缚,因而事事不再信赖父母,喜欢按自己的想法做事,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他们虽然幼稚,却过早地想用自身的行动来向父母证明“我长大了”,当他们的这种愿望未能实现或是一些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采用一些过激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主张。例如,父母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孩子偏偏只挑荤的吃;父母让孩子好好学习,孩子偏偏故意把书扔进厕所……心理学家把孩子这个阶段称为“叛逆期”。孩子经历叛逆期是一件正常的事,事实上,每个父母也都是从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有些父母已经忘记了当时的感受,所以也无法理解孩子现在的逆反行为。

一般来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两次“叛逆期”。第一次叛逆期出现在3岁左右,这时孩子的独立意识已经开始发展了,他们对成人的要求绝不会“照令行事”。第二次叛逆期出现在17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已经广泛与社会接触,渴望独立、渴望完全自由的心理异常强烈。当孩子处于叛逆期时,如果父母的看法或做法与孩子不一致时,两代人之间往往会爆发出激烈的冲突。

在孩子处于叛逆期时,父母要正确疏导,培养孩子成长为心理健康、独立性强的人。放任自流和高压政策的做法都是不对的,有可能导致孩子步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正是树立人生目标和积累知识的黄金阶段,父母自然不能放弃对孩子的管教,这是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父母要在这个特殊时期引导孩子走上正途。

父母也不要因为孩子的某些行为偏离了航线,就实行高压政策,硬性阻止孩子的行为。这种高压行为只会引起孩子的不满,使他们更加叛逆。心理学家曾经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做过研究,他们发现,越是被一些条条框框限制的孩子,逆反心理就越严重。他们通常爱乱发脾气,喜欢责怪他人。他们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父母放弃对他们的管制。而那些在家庭中能享受到自由的孩子,反而更能体谅和理解父母的苦心。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是尊重自己的。让孩子得到尊重后,再和孩子讨论该怎么做,而不是规定孩子怎么做。当孩子与父母的意见相左时,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让情绪左右自己的言行,否则会因言语过激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只会进一步刺激孩子,使其逆反的心理进一步得到强化。

如果孩子的逆反行为是合理的,父母不应制止,因为合理的反抗行为有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反,那些百分之百顺从、事事依赖、丝毫没有反抗精神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有性格软弱、处理事情优柔寡断,迟迟不敢做出决定。

细节指导:

孩子的种种叛逆行为,并不是表示对父母的厌恶,而是出于独立的需要。父母应该以冷静、民主的态度,在心理上对孩子多加以关心和爱护,不能强行压制,以免矛盾激化。

⑴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要妄加干涉,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如果需要孩子必须遵守的规则,也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如“一定要这样”或“不许那样”等,而要以平等的态度,征询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留出选择的余地。

⑵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要求是否合理,语气是否容易接受,如果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要求,就不至于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感到无所适从,也能更懂得尊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⑶少命令、少说“不”。经常命令孩子,会让孩子感到太受控制和约束,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经常地否定或者对孩子说“不”,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增强固执的强度。父母应分出轻重缓急,平时不要轻易命令,也不要轻易说不。

⑷用语言和行为鼓励孩子。常用口头赞扬、满意的表情,拥抱加以赞扬鼓励。及时肯定孩子的恰当行为,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坚持的,什么是不应该坚持的,从而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巩固。

12.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教故事:

有一位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专家在一次去农村调研时,遇到了一位孙姓老大爷,得知他的儿子和儿媳长年外出打工,两个孙子便一直由孙大爷照看。但与其他留守儿童存在厌学、逃学的现象不同的是,孙大爷的两个孙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大孙子考上了广州的一所医科大学,小孙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

教育专家对他充满了敬意,就询问他教育的绝招。孙大爷笑了,说:“我哪有什么绝招,我只不过让孩子教我罢了。”之后,他道出了自己教育的秘密。原来,孙大爷并没有读多少书,要指望自己教孩子,那只是笑话。但如果不管,由着孩子瞎混,他又很担心孩子会学坏。他就想了一个办法——等孩子们上学读书的时候,他就开始跟着他们一起学。

两个孙子每天从学校回来,孙大爷都让他们把老师讲的跟他讲一遍,然后孩子们在做作业,他也在旁边做作业,弄不懂的就找孩子们问,孩子们弄不懂的就找老师问。就这样,两个孙子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学习的劲头当然大了,他们的学习成绩慢慢就成为了班级第一,年级第一了。

多少年坚持下来,孙大爷跟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两个孙子考上了大学,孙大爷也由文盲变成了有文化的人,会读书看报,而且经常阅读一些老年健康方面的书籍,学到了不少的养生知识。

智慧点拨:

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所谓“前喻文化”就是新一代人向老一代人学习才能生存;“后喻文化”即老一代人需要向年轻一代学习,社会才能进步;“并喻文化”是两代人互相学习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在前喻文化中,整个社会的变化十分迟缓微弱,人们从未奢望、也根本不可能设想自己的生活能和父辈、祖辈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在他们眼里,生活的意义是既定的,前辈的过去就是他们的未来。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尤其是“并喻文化”正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教育不再是单纯以训导、教诲为特征,而是两代人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例如,孩子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会比家长、老师更早、更多地获得信息,当孩子对事物的感知与家长和老师传授的知识发生冲突时,他们会大胆或无情地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进行评价或批判。

在“并喻文化”中,人们同时也怀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即每一时代的成员其行为都应以他们的同辈人为准,特别是以青春时期的伙伴为准,他们的行为应该和自己的父母及祖父母的行为有所不同。个人如果能够成功地体现一种新的行为风范,那么他将会成为同代人的学习楷模。

这种“并喻文化”的产生,与亲子两代人各自的身心特点有关,更重要的是由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造就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⑴社会变迁加剧,新事物和新规则层出不穷,年长一代往往茫然无措,而年轻一代则能顺应自然、运用自如。例如,在国际乒联制定乒乓球比赛的新规则后,令一些原本十分优秀甚至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球员无法适应,却让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新手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⑵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孩子没有传统和经验的束缚,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正如一位教育专家说的:“牛顿花了一生才发明的物理定律,现在的大学生一星期就学会了。”

⑶与同学、同伴的交往是孩子获取各种新知识和新价值观念的途径之一,这样,父母看起来是和一个孩子打交道,实际上是在和一群孩子甚至是一代孩子打交道。

⑷电脑的普及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影响,使孩子第一次能够从父母、老师以外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正如米德在文章中这样总结的:“如果说过去存在若干长者,凭着在特定的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经验而比青年们知道得多些。那今天却不再如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网络技术、信息获取能力等方面都已超过父母,并且开始在信息技术、文化消费和娱乐方式等方面影响着父母,出现了“孩子教父母”的现象。

在上面故事中,孙大爷成功教育的绝招就是他向孩子学习。他用实际行动给孩子做出了爱学习的榜样,鼓励孩子学习,而且在家里形成了平等、互相学习的氛围,也鼓励了孩子的自信与独立思考,这是创造性学习的基本品质。

细节指导:

⑴多与孩子沟通,在新知识方面虚心向孩子学习。

⑵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

⑶在家庭生活中多征求孩子的意见,甚至可以干脆由他们去做主。小到买何种饮料、早点、服装,大到购买家电的品牌、尺寸、型号,甚至到孩子自己的专业和前途,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⑷坦然接受代际冲突,因为每一代的生活经历都将与上一代不同,不可避免会出现代际冲突。

同类推荐
  • 和儿子说的知心话

    和儿子说的知心话

    青春期复杂多变,每个男孩心中都或多或少地装有秘密,却又无从获取开启秘密之门的钥匙,所以,这个时期的男孩需要一个能与自己说悄悄话的大朋友;而父母面对儿子的变化和疑惑,很想帮助他,有很多话想对儿子说,但有些话却难以启齿。这种状况使得青春期男孩与父母之间迫切需要架起一座交流沟通的桥梁,而《和儿子说的知心话》正是这样一个纽带。
  • 培育孩子

    培育孩子

    作者希利尔毕生从事中小学教育,是美国杰出的教育家。《培育孩子》乃希利尔毕生心血的总结和整理,他提出的很多教育方式值得家长思考。书中反对家长对孩子放任自由的教育方式,从习惯训练、社交训练、讲故事训练、肢体训练、韵律艺术、自由玩耍、手工训练和职业性培养、信息知识掌握训练等八个方面,着手于儿童教育的核心,全面而贴切地讲述了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是家长们值得信赖的参考书。
  • 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本书根据孩子成长发育的心理特点,结合当代家庭教育的具体情况,以专家的视角和观点,就广大父母最关心的指导孩子阅读时和孩子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 现代育儿与教子全书

    现代育儿与教子全书

    新的生命意味着新的使命的开始。作为父母,当你满怀欣喜地凝视着孩子的眼睛时,你一定觉得,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了。新的生命代表着新的希望。这个新希望从个体离开母体开始,到他张开双臂蹒跚而行,谨小慎微的每一步都让初为父母者惊叹不已。然而,父母的责任也随之而来,从此,父母便要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
  • 做孩子的私人医生

    做孩子的私人医生

    本书依据孩子成长的规律,针对许许多多困惑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从保健、心理、急诊、生理这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产生的原因,循循善诱,提出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帮助广大青少年解除困惑的方法。
热门推荐
  • 道斩凡尘

    道斩凡尘

    三千红尘滚滚,一世凡尘斩道。红颜命不薄,我自笑天地。落花带血泪,半生浮名散。
  • 再问苍穹

    再问苍穹

    世界崩溃,宿敌相聚,是敌是友,是真是假,亦难分辨,唯独初心不变,只为苍生。
  • 魔动九州

    魔动九州

    一头流传于神话中的‘神魂’,传言它具有附体灵物的能力,而得到这个灵物的人或兽,将会获取无限的能力……魔法历三三五年,晋升斯提斯迈德魔法中部的西蒙帝国平民子弟——雷诺,却在抵达碧空岛的第三个周末,初次看到了那枚充满神秘魔力的吊坠……
  • 24K纯金爱情

    24K纯金爱情

    女孩为了寻找自己的哥哥而来到了一个等级制度的贵族学校,而在学校内女孩别分邂逅了校园内的最高等级王子,而她的哥哥到底在没在这所学校呢?而女孩最终会选择谁做自己的纯金恋人呢?而且迷样校园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呢?
  • The Man Who Could Not Lose

    The Man Who Could Not Lo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道校草:甜心小公主

    霸道校草:甜心小公主

    1.希望大家喜欢这个作品。2.霸道校草撞见自己一见钟情的女孩,三番五次的逗她,kisskisskiss....3.请多支持哦!
  • 永恒巫王

    永恒巫王

    地球纪2039年天灾降临宇宙重演诸天大能拼死反抗最终超脱诸天大能因此陨落频死前强行吧万界之心打入洪荒时期一块碎片的地球至此万界融合
  • 狐狸梦

    狐狸梦

    本书虽然是以童话风格所写,但是所阐述的都是经济学关键性的原理,和当代前沿的经济学争论热点问题。这是一个人情脉脉与人欲难填并存的世界,亦是现实社会的翻版。在这个隐喻的动物王国里,作者表达了极其深刻的理性洞察和永不泯灭的童心。
  • 我的死神王妃

    我的死神王妃

    她是冥王唯一的爱女千叶,最好朋友的意外消失,让她和父亲有了很深的矛盾。赌气去人界追鬼,没想到看似简单的人界却不那么好混!先是捡了个什么毛头小王子,紧接着又和他的哥哥们认识。这些人一个比一个不好惹。尤其是像冰山一样的他,是在比谁更冷么?!那她就和他比比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英雄联盟之斗战无双

    英雄联盟之斗战无双

    “云蝶,你……”“从今天开始,我叫云挽音。”……“恭喜,你们战队现在是LPL新贵了。”“你知道的,我想要的不只是这个。”……有关电子竞技的故事,这里将王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