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22400000009

第9章 城市教育开阔视野

1923年秋,一向信奉“教育至上”的端木蕻良的父亲曹仲元对家人们说:“地是死的,人是活的。”于是,他便毅然果断地卖掉了八十亩土地,送十一岁的端木蕻良随着他的二哥到天津去读书了。这是端木蕻良第一次有机会离开他的科尔沁旗大草原,也是他第一次尝试到了城市生活的滋味。只是,这个初出茅庐的草原之子,在一开始就受到了挫折。

当时端木蕻良信心十足地满以为自己能和哥哥们一样,顺当地进入南开中学。但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入学考试失败,结果只能委委屈屈地转入了美国美伊美教会办的汇文中学。汇文中学虽然也小有名气,但是档次明显要比南开中学低一大截。校长叫伊文思,教育思想保守,提倡念“孟子”,主张教“四书”。对此,端木蕻良感到十分沮丧。好在天津是文化发达的地区,离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也很近。那时鲁迅、胡适等都在北京。端木蕻良就利用了这个机会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每天还可以阅读当天的北京《晨报》。端木蕻良最喜欢的是《晨报》副刊,对于那上面经常刊登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他感到非常新鲜,总是忍不住怀着极大的喜悦来欣赏。《晨报》副刊上的作品,也是端木蕻良爱不释手的,那里面经常刊登鲁迅的文章。同时他还阅读了《语丝》、《创造》、《奔流》等杂志。

在汇文中学读书的端木蕻良虽然不是南开的学生,但由于他的哥哥们在南开学读书,所以端木蕻良就可以和他们一同“住在南开寿康里”。平时端木蕻良除了到汇文上课以外,其余的时间就都泡在南开了。他“在南开大操场上跑圈,和南开义塾小学生踢野球,冬天,南开还有滑冰场,夏天,到墙子河、八里台去游泳,秋天,还可以到同文书院的水塘钓鱼……”

住在南开的这段时间里,端木蕻良常常利用南开的图书馆查读新书,并参加南开的许多活动,其中包括一些激进派的聚会。不少名人常常到那儿去演讲,端木蕻良记得他当时还听过改革家梁启超的讲话,这给端木蕻良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他又读了很多文学作品,其中有叶圣陶的《火灾》、《稻草人》;对“文学研究会”中的茅盾、叶绍钧、郑振铎等人的作品也很喜欢。而特别推崇的还有郭沫若,他甚至能把郭沫若的长诗《女神》一句一句地背下来,并且从中获得浪漫主义的情调的感染。当时,南开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剧团,演的都是文明戏。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端木蕻良开始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化,对耿济之翻译的托尔斯泰的《复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主人公那种贵族气质、忏悔意识深深地打动了端木蕻良,并引起了他的共鸣。在这部具有震撼力的俄罗斯小说里,端木蕻良仿佛看到了他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家庭。种种相似,直接地勾引起身处异乡的端木蕻良,对自己那个在科尔沁旗草原上的古老家族的思念和梦幻。日后,端木蕻良自己说:“五四运动以来,在我生命史上,印下最深刻烙痕的两部书,一部是鲁迅的《呐喊》,另一部就是托尔斯泰的《复活》。”

端木蕻良在20世纪80年代接受香港记者潘耀明的访问时说:当时他的思想是非常倾向鲁迅的,对胡适等人不感兴趣。他特别欣赏鲁迅那种对人的真实刻画,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抨击。虽然蔡元培他们也写什么“劳工神圣”的文章,却没有说出劳工怎样神圣,也没有提出解决的方法,因而端木蕻良认为这些文章很浮泛。同时,他还对文学研究会在20年代初期提出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口号很赞赏。

在天津,特别让端木蕻良感到兴奋的还有刚刚开始繁荣起来的电影。天津这个北方商业城市,在20年代就已经拥有几家不算小的电影院了。南开中学的礼堂也经常放映电影,其中除了有美国好莱坞的无声片还有德国片等。那儿还曾经放了一个暑期的美国西部打斗片,晚年的端木蕻良还记得片名叫《狮面人》(Lion Man)。第一部对端木蕻良有感染力的电影叫《难兄难弟》,是根据《捕鲸》的小说改的。故事不惊险,演技也平淡无奇,可是其中所歌颂的资本主义冒险精神却深深打动了端木蕻良。那时候被端木蕻良认定为最有艺术魅力的女演员是葛丽特·嘉宝,嘉宝主演的《琼宫恨史》和《大饭店》等都是端木蕻良久久难以忘怀的。在端木蕻良的心目中,甚至认为嘉宝创作的艺术形象是和卓别林一样,给予他许多超出电影本身的,超出银幕以外的东西。卓别林当然是端木蕻良最喜欢的了,因为卓别林使端木蕻良懂得了什么是艺术。以前端木蕻良认为,喜剧或滑稽戏的那种浅薄的“逗乐”和生捏硬造的“噱头”都是和艺术挂不上钩的。但是,自从看过了《城市之光》和《淘金记》以后,端木蕻良就再也不愿放过看卓别林电影的每一个机会了。那时候,端木蕻良还接触了不少的苏联电影和德国电影等。

可惜好景不长,端木蕻良在天津只读了两个学期的书,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了,赋税、兵役的灾难再次落到了东北土地上。弃农经商的曹仲元当时在南满车站开了个信托交易所。然而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又加上日本人资本的挤撞,曹仲元的交易所实在维持不下去了,被迫关门。曹仲元的交易所倒闭之后,再也无力继续提供端木蕻良的学费。端木蕻良就读的美国教会学校,相当于一所贵族学校,收费极其昂贵,端木蕻良便不得不辍学回到东北老家。

1924年,襟怀里鼓胀着大城市先进、现代自由空气的端木蕻良,只身回到了他的东北老家——昌图。可是他立刻意外地发现,他苦苦思念的故土竟是如此闭塞落后。他已经无法适应那里陈旧的学校教育系统,再也没有办法回到县城学校去读书。于是,他就待在家里自学,一待就是近三年。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端木蕻良吞虎咽地大量阅读。这些书籍多数是留在南开的二哥,把自己读过的书从天津再寄给他的。其中包括报纸杂志,特别是新出版的文学作品。二哥寄来的《晨报》和端木蕻良的年龄似乎有些不相称,但却是他最感兴趣的。端木蕻良承认自己是早熟的。他说:当时《晨报》的合订本几乎成为他的真正的教科书了,至今他都记得《晨报》有本纪念册上,刊登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如春、夏、秋、冬和拉奥孔等。端木蕻良常常带着一大包书报杂志到他家西边的西河沟两岸的密林里去读,那地方十分安静“没有人,樵夫不会和你碰头,打雀的啸子你也不会听见……”炎夏里的一天。他“躺在那一棵倒在水面的树上”一口气读完了鲁迅的《呐喊》。

从端木蕻良的这段生活可以看到,虽然端木蕻良那次在天津仅仅待了两个学期,但这短短的两个学期使他接触到了现代进步的自由思想,尝试了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新的生活经验就好像是在他的生活中打开了一扇窗户,一扇可以通往新世界的窗户。从这扇窗户里渗透出来的风使端木蕻良受到了新世界的洗礼。因此,当端木蕻良再次回到他的科尔沁旗大草原的时候,他已经和当年那个不是倾听母亲的故事,就是钻在父亲的书房里面偷书看的小男孩不一样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端木蕻良开始练习写作,“今天写写这个,明天写写那个,诗都写上了,他的第一篇小说《真龙外传》就是这个时候写成的”。写的是一个耳朵不灵的长工,以及这个长工悲惨遭遇的故事。听说这个故事有着鲁迅《阿Q正传》的痕迹。这一年是1924年,虽然这部小说仅仅是端木蕻良的习作,并没有发表,而且最后丢失了。但这毕竟是他创作的第一个中篇,当时端木蕻良仅十二岁。

那时,端木蕻良的二哥还希望他能成为一个画家,把上海友正书店出版的珂珞版画册寄给了他。于是他就把这些名画家的作品作为蓝本,认真临摹,潜心研究,画过国画和版画,还学过剪纸。

闲散的时候,这个地主的儿子便走出自己的大宅子,来到那片厚实的土地上,和那里纯朴的农民们在一起。这是他第一次如此用心地去观察、注意农民们的生活和劳动,了解他们朴实的思想感情。秋天,在一片金色的收获当中,骄阳贪婪地啮啃着佃户们的皮肤,吸吮着他们的汗水。当那滚烫的土地同时炙炽着端木蕻良和佃户们赤裸的脚板的时候,在“农夫们耕耘时所唱的歌子里,他已不只是觉得好听,而且还体味到了其中的哀鸣;从牧童的芦笛,牧羊女的小曲中,他能品尝到其中所含的世态、人情,从中了解到他们的憧憬、追求”。通过和这些“黔首愚氓旷夫怨女”的接触,渐渐地,东北农民们的欢乐、痛苦、希望,甚至他们的习俗、传统以及传说、谚语、谶语、牧歌一直到他们的图腾信仰和跳大神,都点点滴滴刻印在端木蕻良的心际之中了。“他和农民的交谈,已经感受到是一种艺术乐趣,体味到通俗语言之美。这也是他后来要创作《红良》四部曲,以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迷恋之情,并在小说语言上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所在。”

了解东北农村实况、熟悉当地风俗人情、深入农民情感生活,是端木蕻良这一时期最大的收获,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素材,也为他小说语言的活泛性奠定了基础。端木蕻良离开家乡以后又重新回到家乡,其中产生的距离感使他更真切地看清了他的家乡,加上他在天津接受的新思想和俄罗斯文学的影响,端木蕻良的视野变得广阔起来,眼睛里的那片土地顷刻间输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这活力缕缕丝丝和端木蕻良的身心相连,终身无法割断。因此,端木蕻良说自己活着好像是专门为写土地的故事来的。这仿佛是在仿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因为托翁曾声称把自己“年轻时代的爱情”都奉献给了俄罗斯的普通农民。

端木蕻良回忆起那几年在家自学的日子认为对自己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他说:“如果那几年我不在家,就不能了解当时东北的情况。那时我只有十几岁,正是我吸收力感染力最强的时候……”

同类推荐
  • 铁托

    铁托

    约瑟夫·布罗兹·铁托(JosipBrozTito,1892年5月7日-1980年5月4日),前南共联盟总书记、主席、前南斯拉夫总统、南斯拉夫元帅、南斯拉夫联邦的缔造者、坚定的共产主义者。1913年在奥匈帝国军队服兵役。1915年4月在一战中被俄军俘虏并带到俄国。1917年6月在俄国鄂木斯克加入共产党。1919年,与佩拉佳亚·贝卢斯诺娃结婚并一起回到南斯拉夫。1934年4月,改名铁托。12月当选南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年赴苏联,以“瓦尔特”的名字在共产国际工作,并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6年离开莫斯科赴维也纳参加南共中央领导工作,11月被任命为中央组织书记。
  •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的少年时期是在国土沦陷、外族欺压的痛苦中度过的。钦宗赵桓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王朝宣告覆灭,中原地区沦人敌手,此后不久,山东地区也被金兵攻占。辛弃疾从记事起,就目睹金统治者对其占领区内的汉族人民实行残酷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
  • 邓肯自传

    邓肯自传

    本书是现代舞创始人,美国舞蹈家邓肯自传,在自传中阐述了她对生活的态度.
  • 我的父亲邓小平:激情年华

    我的父亲邓小平:激情年华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怀着一份赤子之情的邓小平的一句经典。作为邓小平的女儿,毛毛的这本书真实、生动地记述了邓小平先生政治生涯乃至整个中国政治历史中一段重要和艰辛的经历。这本书记录着他对工作的执着,对子女的关爱,也体现了一代领导人的光辉风采。这部书对了解邓小平先生、研究邓小平理论和认识今天的中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凌绝天宇

    凌绝天宇

    十多年的养父转眼成为自己的灭族仇人,他的复仇在仇人隐藏的强大实力下土崩瓦解,命悬一线,及时赶到的少女保护了他,面对少女无声的眼泪,他自废经脉,用传送符离开了那里,爱哭的小萝莉,腹黑的强大老师……少年的命运也因为他们而渐渐发生改变……
  • 末世边缘的彼岸花

    末世边缘的彼岸花

    “我,可以喜欢你吗?”黑色长发女孩抬头看着那张熟悉的脸我该怎么回答。。。卡厄斯问自己道阿馨。。你要我,怎么回答。。。他静静趴在那个躺在冰棺女孩的旁边,期待的眼神落在她身上。“阿馨。。你,醒来好吗?”
  • 天字号菜鸟

    天字号菜鸟

    假想有一天,你正在“正常”的玩着游戏,却突然被天降蓝光包裹住,请问你会做何感想?我不知道你会怎么想,但我们的小主角确实没有任何的想法——因为晕了。自昏迷中醒来,菜鸟开始了晋为帝尊的征途······PS:本书会有点网游的成分,但绝不是网游文,这点可以放心~~
  • 潜能:唤醒你心中沉睡的巨人

    潜能:唤醒你心中沉睡的巨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沉睡的巨人——潜能,大自然赐给每个人以巨大的潜能,但由于没有进行各种有效的训练和开发,每个人的潜能从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 柳絮漫天飘

    柳絮漫天飘

    我从来不明白承诺的意义和作用,现在,我知道了,因为你,我觉得承诺是一件我终身想为你做的事,虽然我能为你做的明显比其他人都多,但是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我,欧阳文骐,要对你的全部负责,血液,心脏,身体,情绪以及灵魂......
  • 君心念邪

    君心念邪

    我不是好人却也不是坏人,我亦神亦魔,虽有二者血脉,在二者眼中我皆是异类,所以我要变得比他们更强大,同时要凌驾于二者之上,我只会做我想做的事,而我要做的就是,逆天改命,逆天弑神,用手中的剑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
  • 生天道

    生天道

    陡壁难行,止于心。披荆斩棘,只争绚烂瞬间。即是天意,便要翻云覆雨。无谓永恒,甘做最亮流星。
  • 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

    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

    这是一本介绍经济学大师及其思想精华的图书。它虚拟了18堂神秘课堂,邀请威廉?配第、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等18位经济学大师逐一走进课堂,讨论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18个话题——土地、农业、自由、价值、需求、分工、危机、资本、复苏和调控等。在授课的过程中,听课人与大师们还有互动和交流。虽然,那些大师们是带着“任务”前来授课的,但他们可不是如此“听话”的嘉宾,还会时不时说些自己的趣闻、趣事,如果你喜欢听这些方面的故事,可千万别错过了。
  • 神医驾到:腹黑小公举

    神医驾到:腹黑小公举

    她是21世纪的神医,而她却是潇家最强的小天才!21世纪的沈诺雪穿越到小天才潇诺雪的身上剧情大变!!!原本只会杀人的她救得了母亲!调戏得了魔王!谁不服就来单挑啊!
  • 电磁炉石传说

    电磁炉石传说

    主角韩凝是一位科研人员,但行事我行我素,惹怒研究所高层,被踢出研究所。但他带走了有关最新电磁应用的所有资料,后回家做饭时炸锅,玄武应声出现,将他带去了亚玄大陆,他会遭遇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