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23500000012

第12章 浮梁古县衙

去浮梁古县衙纯属偶然。出差途中,原计划夜宿景德镇。车行市区途中,见公路边有路标指示——浮梁古县衙12公里,遂向同行宣传鼓动,决定改宿浮梁县城。

其实,我对浮梁不甚了解,仅仅知道历史上它曾经是一座商贾云集的古老县城,而这一点知识,也仅仅是来自白居易的那首《琵琶行》。当年,白居易从长安“谪居卧病浔阳城”时,在那“浔阳江头夜送客”的船上,邀请一位“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听她弹唱“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不幸遭遇,其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哀怨。由此可见浮梁的存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千年古城,帝制已废,县衙犹存,岂能不去顺路寻访?

浮梁县衙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一年(公元817年)。浮梁县衙历经岁月风雨,战火烽烟,几经损毁,又几经修茸。现在保存下来的是清朝道光年间重修的建筑格局。浮梁地处赣、浙、皖三省交通要道,自唐朝以来就是茶叶、粮食、瓷器等农经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其中上缴的茶叶税收,在唐朝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三。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原属浮梁县下所治。因为是国家重要的税赋源地和经济特区,浮梁县官高配为五品。虽然官位高配,我们看到的浮梁县衙,还是按照清朝县级衙署的规制设计建造的。不仅如此,现有的浮梁县衙外观雕刻朴素,未施朱漆,内部办公设施也很平常。究其原因,在浮梁有“官不修衙”的说法。其一,在豪华精美的衙门中公务,难免会使上司对自己产生腐化奢侈、贪图享乐的嫌疑;其二,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县太爷不是终身世袭,一经委任,随时走人,花巨资修建豪华衙门,不知自己能享用几时;其三,修建衙门的费用是地方税收支付,而不是上级财政拨款,花自己口袋的钱,自然要有所算计。浮梁县令“官不修衙”的思想还是很朴素的,我们且不要去过多地研究其动机是否正确和高尚,仅就其实施的效果来看,应该是符合民意的。

封建君王对地方官员的勤政廉政,从来都是有管理约束和要求的。这些管理思想,也体现在衙门的设计规制上。浮梁县衙的主体建筑,设计建造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沿中轴线,依次是照壁、八字衙门、仪门、大堂、二堂和三堂等主体建筑。中轴线两侧,分布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办公区域,整体结构布置紧凑,保持对称格局。

浮梁县衙的首部主建筑叫照璧。雪白的照璧上画有蝙蝠、官帽、莲花组成的饰纹图。上部画有倒挂的蝙蝠,寓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蝙蝠下画的是一顶官帽,寓意“造福为上,为官次之”;照壁下部画有莲花,寓意“出淤泥而不染”。照壁在我国古代建筑理论中的功能是阻挡内外视线,聚气聚财,它被置于衙门前的主要功能则是起“整顿吏治,境界官员”的作用。朱元璋对贪官曾采取严打政策,官员贪污钱财达60两银子,即被处死,死后还要剥其皮,充以草制成皮囊,置于其办公地点,以教育后来继任者。晚年,他发现这样做不足取,后下诏废除此刑,钦定在衙门的照壁上绘上一幅“犭贪吃太阳”图画,以警示衙门内的官员,贪婪将是如此下场。

浮梁县衙的大门呈“八”字左右展开。“八字衙门朝里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句话现在看来也不尽然。因为县衙门右侧按照规制立有一面大鼓,百姓击鼓喊冤,县官就必须升堂断讼。当然,这需要喊冤者的勇气。按照规定,击鼓者在县官升堂时,必须先挨上五十大板,以检验其伸冤的底气,防止百姓随意上访。升堂断案后,如果伸冤者不满意,还可以继续上诉,交由上级衙门继续审理。

仪门位于县衙大门和大堂之间,是官府的第二道门。仪门中间的大门通常不开,只有在新官到任第一天,或迎接上级官员时才打开。仪门东边的小门是官员日常出入之门,又称之生门。旧时处决犯人从仪门西边小门出去,又称为死门,走西门或上西天就是由此而来。

大堂是县令发布命令,举行重大典礼和公开审理大案、要案的地方。大堂正上方,照例悬挂有“明镜高悬”的牌匾。县令端坐太师椅后的墙上挂着“海清日晏图”,寓意坐在太师椅上官员应该明如日月,清似海水。

二堂是县令处理一般案件的地方。浮梁县衙二堂的庭院中,左右各栽了两棵枣树,据说这也是按照规制栽种的树。枣谐音“早”,日日见枣(早),是在提醒衙门中的官员为政要勤勉。枣花虽小,并非名贵,但是朵朵有果,这也是在提醒县衙中的官员,虽然官小位卑,但是要脚踏实地,做好事、办实事,事事有结果。

三堂是县令日常办公和起居的地方。一些机密案件也是在这里审理。三堂之后是县令眷属日常起居之所和丫环、仆人所居之室,其中有后花园供官员在政务之余赏心悦目。以生活区域看,封建王朝对地方官员,恩威并重,该给的待遇,该提的要求,应该是明明白白的。

如果说浮梁县衙的建筑规制,表现了封建王朝对地方官员勤政廉政的警醒和为官执政的希望,那么县衙中随处可见的楹联,又充分体现了地方官员的官吏文化修养和精神价值追求。古县衙的大量楹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幅。一幅悬挂在县太爷办理最重要工作的大堂前:“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另一幅书写在三堂中,上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道一官无用,地方需要一官”;下联是“吃百姓的粮,穿百姓的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驻立在此副楹联前,吟诵数遍,引起胸中几多共鸣,遂以此楹联为背景,留影以自励。经考证,这副楹联的作者,是康熙十九年间,河南内乡知县高以永撰写。作者身为地方官员,能有此感悟,并能以如此朴素、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内涵,令人景仰。这副对联由中原传入江南,被浮梁县衙置于县令日常办公和起居之处,也说明了为官者的精神价值追求,是有共同认可的方向。据说朱镕基总理也很欣赏这副对联,他对楹联中所阐述的官和民的辩证关系,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江泽民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当地领导汇报工作中,引用了这幅对联,立刻引起总书记的注意,他后来还请中央办公厅核查此联来自何时何地、出自何人之手。

浮梁县衙中轴线两侧的厢房中,陈列着一些衙门实物、资料和图片展览。其中有一份关于清朝县官的俸禄资料,引起了我们兴趣。资料介绍,县官的年收入有三部分组成:一、基本薪俸70两银子;二、养廉薪600~700两银子;三、仓耗、火耗节约提成。在浮梁这样的朝廷税赋重要资源地区,有了仓耗、火耗节约提成的政策,规规矩矩地做好地方官,合法的收入也是可观的。此外,还有一些资料介绍了吏部对地方官员的选拔、使用、交流、考核的办法和规定,说明封建王朝也认识到“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历朝历代的执政者,面临的艰难问题之一,就是干部的管理。

曾经管辖景德镇的浮梁县,现在已风光不在,名气小于景德镇,且属于景德镇市管辖。因此有人说,浮梁古县衙的存在,记载着浮梁这座千年古城历史上的辉煌。对此,我并不苟同。我认为浮梁古县衙的存在,是中国历史上官吏文化的一个符号。想象当年那些县衙中的地方官员,他们每天进出之时,俯仰之间,与之相对视的那些建筑物、楹联、花草树木等,一定会对他们为官的品格和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没有去考证当年从仪门正中走进浮梁县衙的官员,最终有多少从东门顺利走出,又有几人从西门走向西天。但是,我们应该承认,构建一个产生清官廉吏的文化环境,对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是必需的。历尽沧桑县衙在。这其中一个简单的道理似乎是不变的:“莫道一官无用,地方需要一官”,问题是需要什么样的官,最终将是人民的选择。

同类推荐
  • 天行健

    天行健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了1954年由第四军医大学与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后的第四军医大学历经风雨沧桑的五十年发展历史。
  • 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丁立梅十年经典散文自选集完美收录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80余篇上百篇文章被设计成语文考试现代文阅读材料,连续十年被选作中考试题丁立梅十年经典散文自选集,分为“幽幽七里香”“初心”“住在自己的美好里”“追风的女儿”“爱如山路十八弯”“时间无垠,万物在其中”“人间岁月,各自喜悦”等八辑,收录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80余篇。丁立梅文笔细腻,清新温婉;作品清新,意境隽永。在看似平淡寻常的小场景小事件中,传递着爱与感动。带你细品用音乐煮出的文字,用文字感怀温暖的人生。上百篇文章被设计成语文考试现代文阅读材料,连续十年被选作中考试题。作者简介丁立梅,笔名梅子。江苏东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音乐煮文字。
  • 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本书是一本评金庸武侠小说人物的主题系列散文集,作者用她那闪耀着刀锋般光芒的语言,写那么虚无又真实的女子和男子。写女子,则写她们坠入爱情瞬间的绝美样子,写她们在爱情面前的温柔和坚定,以及一切玲珑剔透的小心思。写男子,那些让人喜欢的男子,则用更喜欢的笔调写他们;不喜欢的,也不故意曲笔,而是庖丁解牛一般,画出他们的原本,把厌弃或者包容的权利,交给读者。
  •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

    本书里的美文可以说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文章的题材五花八门,不少是谈草木虫鱼、风花雪月的,可即使如此,也具有丰富、生动的意义。原因何在?就在于这些草木虫鱼、风花雪月打上了作者的精神印记,成为这些名家人格的艺术象征了。从这样的文章可以读出作者独特的生命理解、人生态度和思想信仰。
  • 人畜之间

    人畜之间

    动物为了繁殖后代,只对同类有性要求。让它们对人类的“性趣”,是人类培养出来的。不知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许多人一一中国人外国人都有,总觉得人民币的坚挺“挺”得有点悬乎。议论最多的是中国产品的出口受到遏制,数额急剧减少。我亲眼见到的是,因为人民币的坚挺,把大量中国人“挺”出了国门,坚挺着下巴和肚子到东南亚去旅游。
热门推荐
  • 人仙战争

    人仙战争

    或许,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人人都可以在科技的帮助下修仙。但是,当力量打破秩序后,未来会美好吗……这是人和仙的一场旷世之战,这是人类科技对抗仙人法术的力量竞技,这也是傲慢与偏见的争吵……李正辛是一个修真界小白,他一路磕磕绊绊的走着修真路,被羞辱,被戏弄,被坑骗,被利用……都是常态。但是他重来没有退缩过,因为他看到没有人能一帆风顺的生活,更何况是一级一路血的修真界。他想回家!回到他叔叔给他描绘的、那梦想中的幸福家园。但是,亲人朋友的情义,门派责任的枷锁,人类强横科技力量的阻挡,道义与信念的冲突……都成为他想回家的掣肘。他该如何选择?还是,闯(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 两仪化诀

    两仪化诀

    两仪者,阴与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悟两仪之道者,可融化天地万法,可衍化无穷武技,纵横天下无敌……林丹的人生从得到一本《两仪化诀》开始改变……
  • 当一个好兵

    当一个好兵

    《国与家》我把忠诚刻在那块坚硬的岩石上我将荣誉铺在那抹柔软的草地上烈火烤熟了我本不宽阔的肩膀子弹刺透了我以为坚硬的胸膛让我倒向祖国的方向我渴望祖国母亲的臂膀让我倒向家的方向我想看到远方的爹娘
  • 轮回孤岛

    轮回孤岛

    这个世界已然不是自己所能理解的地方,充满了破败与萧条,可怕的怪物在四处徘徊着。要活下去,就只有鼓足勇气,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与同伴们度过重重困难,探寻这个世界最深处的秘密······最恐怖的永远不是那些怪物,而是难以预料的人心。
  • 刑气大陆

    刑气大陆

    这里有宛如天籁的笑声,这里有宛如幽鸣的哭声,这里是属于刑气和军魂的世界……疆域无边,刑气之巅,造就天动之名。黑旗军魂,撼天彻地,成就义薄云天。......★新书等阶划分:刑徒,小天动,小刑客,大刑客,刑圣,大天动,刑宗,大刑祖,刑仙,无量境----------------------------------------------------★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票,谢啦!!o((≧▽≦o)
  • 云端经济学

    云端经济学

    作为商业传播领域的资深职业经理人,作者常年在各个城市上空往来穿梭,养成了在飞机上思考和写作的习惯。多年积累便有了这本8000米高空的经济学随笔。作者认为,方法论要比观点更重要!这本书所做的是引导思考,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我们打破思维的墙,不固守成规,在云时代有效地助推经济发展。
  • 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

    天地之间有大道。大道者,天地之本义,万物之变化。天下大道无数,得大道者,可以通古今,堪世事,知天人,识万法,乃至得永生。故事发生在公元7000年后,人类创造极辉煌的文明,但一场积重难返的灭顶危机逐渐降临,众多仁人志士寻求天地大道,欲要力挽狂澜,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究竟人类是否能完成自我救赎?
  • 闻一多散文、诗歌

    闻一多散文、诗歌

    《闻一多散文诗歌》收录了闻一多先生的数十篇散文和诗歌精品,非常值得一读。闻一多,现代著名诗人,开创格律体的新诗流派,是中国现代诗歌历史进程中重要的阶段性人物之一。闻一多的作品。炽热的情感、完整的意象、和谐的音律凝聚成一种不可多得的沉郁的美,犹如一张张重彩的油画,耐人回味。
  • 圣旨降临:王爷丫鬟一台戏

    圣旨降临:王爷丫鬟一台戏

    他,浮云国的王爷,人前他是个贤王,救济穷人,为皇帝出谋划策,可只要在府中,就无时无刻的欺负着他的贴身丫鬟慕锦颜。她,穿越前是个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的千金大小姐,却只因为一次放纵自己后玩出人命,很倒霉的穿越成了一个受到浮云国楚王爷压迫的受气小丫鬟。自从慕锦颜莫名其妙的成为王爷的贴身丫鬟后,每天都要对他重复的做那几种事情,就是服侍他起床、穿衣、看书、练武、日子久了,这位不自立不更生的王爷更加离不开她了拜托,什么,还要服侍他,睡觉,圈圈叉叉,算了,还是放过她吧......,她虽说是从二十一世界的新新世界穿越而来,却也不是生长在那种开放式的家庭,未婚陪睡她可做不来的,还是找别人吧自从发现这个坏王爷对她起了另一种想法后,她是能逃多远逃多远,就算在他身边,她也将自己伪装起来,绝不多说,多做一件事对于他的讨好,她完全不屑,对于他的欺负,她更丝毫不服输,还有他那个小妾,要鄙视,要欺负,统统都放马过来吧,她可不怕
  • 文道诛仙

    文道诛仙

    一本算是同人的小说,但是剧情却有我自己的一些想法,不看好的兄弟,请默默离开,喜欢的,留着一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