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23500000025

第25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北枕长江水,东临鄱阳湖,襟江带湖,是大自然的造化。登含鄱口远眺,水依山而显神韵,山临水而显灵气,山水辉映,神灵相济,浑然为一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千百年来,庐山引无数仁者、智者竞折腰。他们来山中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雄才、志趣,为庐山浓妆淡抹,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在这色彩斑斓的人文光彩照耀下,你会发现庐山那朦胧幽静的山水美景,并不是庐山秀美的内涵。而她那绿荫摇曳中的禅水长流,她那磅礴云海中的日出日落,她那乱云飞渡中的横峰侧岭,才是庐山最有魅力、最有价值的美。

(一)

庐山,集古今中外六种宗教于一山,因而有人称它为宗教山。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佛教。

“自古名山僧占多。”可是,中国最初著名的寺院都是建造在繁华的城市。这样不仅方便社会上层人士礼佛,而且有利于得到权贵者的支持和宗教影响力的传播。这种情况直到东晋年间,因为一位高僧和一座山的偶然历史机遇出现了转折。东晋高僧慧远,为避战乱离襄阳计划去广东罗浮山。当他途径庐山时,庐山的幽深空灵感动了他胸中的佛主旨意。于是,他变更计划,率众弟子入庐山建造东林寺,并创立因修行方法简捷易行而独树一帜的佛教净土宗。慧远在庐山36年,以其清新的禅风,一扫庐山的沉闷与寂寞,他修禅弘法,收授门徒,译经释典,撰文立说。一时间庐山上下,丛林鹊起,袈裟如云,以东林寺为核心的庐山名扬大江南北,与长安齐名,被公认为当时的中国南北两大佛教中心,而东林寺也成为中国寺院走进山林的代表。

其实,慧远不仅仅是一个博通多识的虔诚高僧,他更是一个充满政治智慧的宗教人物。在庐山,他牢记恩师道安的“不依国主,则法事不立”的教诲,凭借自己兼通儒、释、道的广博才识和在上层人物中的影响力,穿梭于东晋朝廷权贵之中,协调世俗与空门,沟通政治与宗教。他得到当权派的认可,为佛教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消除了政治障碍。他以诗交友,以文会官,深得广大文人和士大夫的欢迎和敬重,形成了一个以东林寺为基地、以文人士大夫为主体的佛教研究中心。同时,他注重修行,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行动为弟子做出表率,培养了一批学识俱佳、能独挡一面的传播净士宗教义的高足。慧远高僧在庐山虽然拒绝出山做官,不介入政事,摆出超脱世俗的姿态,但是他敏锐观察,准确把握山外社会的政治气候,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广博学识,终于使东林寺成为高僧云集、文人荟萃、名冠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无限青山行不尽,白云深处老僧多。”东林寺是为始作俑者。

庐山,云雾缭绕之中,除了佛教外,还有源自中国本土的道教和从西方传来的基督等教派。道教徒最早来到庐山,他们扛秦皇汉武祭拜庐山之大旗,在庐山为道教摇旗呐喊,书写了庐山宗教史的首篇。他们以神为体,以空为宅,道合无为,欲将庐山营造成一个寡欲清净的道家神仙之庐。然而,无可奈何花落去,以至于清代戏曲家李渔在庐山废弃的简寂观仰天长叹:“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话佛说尽,谁识得三千妙谛,出我先师”。基督教是挟帝国主义列强势力进入庐山的。传教士李德立不仅巧取豪夺,将西方的别墅规划到庐山上,而且使基督教势力在庐山甚嚣尘上、不可一世。教堂十字架后的触角延伸到庐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然而,随着帝国主义列强被赶出中国,庐山上的基督声音日渐衰落,风光不再。除了基督教外,近代在庐山传教的还有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岁月沧桑,星斗变换,当年各领风骚的六大宗教将它们风格各异的建筑遗迹留在了庐山,如今老树新枝,重显生机。信奉神灵的人来到庐山,看香火袅袅,听梵音阵阵,于是他们心中油然共鸣,哦,庐山,宗教山,神灵的伊甸园。

近代学者胡适上庐山考察东林寺后曾这样评说道:“东林寺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胡适当时的评说,经过社会历史检验,应该是言之有理。因为佛教目前在中国、在庐山,仍然是影响力最大的宗教。推而广之,对传播在中国土地上的其他宗教,如果要生存、要发展,胡适的评说不知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

(二)

庐山,苍润高逸,秀出东南。自古以来吸引着众多文人雅士来这里挥洒文采,寄托情志。然而,面对同样的山水,因为他们的思想志趣、观察角度各不相同,他们笔下的庐山是完全不同的风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白居易由山里山外的气候差异看到了人世间“别有一番天地”的理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在山中看到的是哲学。“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是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第三次登庐山时写下的。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他眼中的庐山就是山水之美,可是他把山水的气势与悠然流自胸中的感受交融得大气磅礴、浪漫飞扬。1201年后,当代伟人毛泽东来到庐山,他从众多吟咏庐山的诗歌中独独挑出李白这四句诗,亲笔书赠庐山党委诸同志。后来,毛泽东又书写这四句诗送给痛失爱人的儿媳刘松林,籍以安慰。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个富有个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许诗人对庐山灵性的感悟是相通的,毛泽东初登庐山即诗兴大发:“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与李白浪漫的山水诗歌不同的是,毛泽东作为一个大政治家,他笔下的庐山不仅有山水田园,更有领袖的治国理想,他把这种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庐山风景的动静、虚实结合得如此清新,让我们读之,一咏三叹,品味无穷。

中国的文人雅士不仅喜欢寄情于山水,而且还有隐居在山林的爱好。其中,生于庐山、卒于庐山的陶渊明独树一帜。青年时代的陶渊明曾读书明志要“大济苍生”,他也曾五进仕门,后来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辞去彭泽县令回归庐山。在庐山,他“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过着隐居生活,没有了官禄,生活要靠自己的劳动,于是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田间劳作虽然比较艰辛,庄稼种得也不好,但是心情看来还不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与仕位上的物质生活相比,陶渊明隐居乡里穷愁潦倒,有时甚至需要靠借贷来维持,但是恬静悠然、高雅淡泊的庐山似乎暗示了他对桃花源里的理想世界的追求,于是,在他的笔下一个新的诗歌流派诞生了。陶渊明不仅开创了田园诗派,为中国文化开创了一个新的审美领域,也将中国文人的隐逸文化推向了顶峰。

中国的士大夫历来推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说陶渊明归隐庐山是独善其身,朱熹在庐山办白鹿书院应该是兼济天下了。

白鹿书院源于南唐时代的庐山国学。南唐中主李璟登基前曾隐匿庐山筑台读书6年,他登基后,“未尝一日忘庐山”,在白鹿洞建庐山国学是他回报庐山的礼物。然而随着短命南唐的灭亡,庐山国学也在兵火中灰飞烟灭了。直到南宋,朱熹出任南康知军时,他开始了白鹿书院的修复工作。他首先申奏皇上得到恩准,然后不辞辛苦地去筹措院田,修建院房,制定学规,聚集名师高徒于洞中讲学。朱熹亲自制订了白鹿书院《学规》,提出了书院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章程,他把《学规》中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中,他探索用新颖独特的教学形式来落实和推进这种教学实践。他呕心沥血,默默耕耘,把学院作为他理学教育的示范和试验基地,从而把白鹿书院带上振兴之路,冠嵩阳、岳麓、睢阳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同时《学规》也为中国封建教育的最高法则。直到现在,《学规》中规定的五个学习程序,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仍然受到众多学子的推崇。

南康知军官位并不显赫,朱熹在此位置也仅仅是为官三年,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不在于官位,而是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文化、教育、传播三位一体密不可分,泱泱五千年文明中国的厚重文化底蕴离不开文化的累积、教育和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说,庐山是中国的一座文化高山,并没有丝毫的拔高。

(三)

庐山的恬淡灵逸在大自然岁月的轮回中亘古不变。然而,活跃在她的风景中的历史人物,却在不断地消散和聚合。庐山的史卷翻到了近代。近代的庐山上翻卷更多的是中国的政治风云。1895年,一个叫李德立的英国人依靠大英帝国的强权向腐朽的清政府施压,“租借庐山牯牛岭之东长冲谷999年”。此后,18个国家按照李德立的规划,在牯岭先后建起了近千座别墅、宾馆,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政治人物走进了庐山。1926年12月4日,北阀军总司令蒋介石第一次登上庐山,他与国民党要人住在一家叫做仙岩饭店的宾馆里开会。4个月后,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屠杀共产党人的“4.12”政变。“4.12”政变三个月后,还是那家叫做仙岩饭店的宾馆,中共领袖翟秋白、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等一行九人在这里举行秘密会议。会后,中共领导“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击国民党的第一枪。从此,庐山卷进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漩涡。

与仙岩饭店相比,牯岭长冲河畔的“美庐”别墅名气更大。因为掩映在庐山绿荫深处的“美庐”,在更辽阔的时空领域中,见证了国共最高领袖的政治风采。

“美庐”曾经是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他在这里创办庐山军官训练团,制订围剿中央红军的计划。后来,他又在这里与中共谈判,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他在这里酝酿和决断对日全面抗战:“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决心。”后来,他虽然被迫离开庐山去重庆,但是,他在这里发出的历史强音,最终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后,踌躇满志的蒋介石又回到“美庐”,他在这里规划建设国民政府的“夏都”,他在这里8次接待美国特使马歇尔对国共两党的调处。后来,调处失败了,内战爆发了,而他也永远地告别了庐山。蒋介石一生中有20余年与庐山有关,他在庐山的政治活动和日常生活主要在“美庐”里,他情有独钟这个夏都行宫。当他离开了深深眷恋的“美庐”时,他在别墅院内的一块天然裸露的岩石上题刻了“美庐”二字。美丽的别墅,美好的庐山,美妙的时光和佳人。岩石上的“美庐”两字凝固了蒋介石的无限怅惘。蒋介石,有人辱骂他是独夫民贼;有人尊崇他为民族领袖;有人称赞他为追求基督信仰的民主捍卫者。众口虽然纷纭,盖棺尚未定论。但是,有一点评价应该是一致的,蒋介石是一个非凡的人!

蒋介石离开庐山十年后,中共领袖毛泽东第一次登上庐山。他在这个清凉世界里召集中共的高级领导人开“神仙会”,不知安排会议住宿的人是否有意为之,毛泽东不经意地走进了“美庐”。刚在“美庐”歇下,毛泽东就开始读《庐山志》,之后,他在二楼居室蒋介石当年使用过的雕花檀木书桌上,一气呵成了那首著名的《七律·登庐山》“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毛泽东对庐山的喜爱,以及他理想主义的激情洋溢在他的诗歌中。由于中共领导内部民主机制的缺陷和中共领袖性格上的缺陷,这次庐山会议不仅偏离了预定的目标,而且毛泽东和他共同开国的功臣、战友彭德怀彻底分手了。两年后,毛泽东又一次来到庐山,他在这里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工作会议。这一次,毛泽东入住新落成的芦林一号。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规划中的“夏都”总统办公室、中央大礼堂就集中在芦林。毛泽东虽然白天在芦林一号工作,晚上依然住在“美庐”,工作之余游览庐山风光。这一次毛泽东在庐山住了两个月,充裕的时光,轻松的心情,壮丽的风景,毛泽东不由得又诗兴大作,“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波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的情怀,一个理想主义、一个革命斗士的情怀,跃然于纸上。毛泽东说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二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1970年8月,毛泽东第三次上庐山,他准备在这次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逐步结束文化大革命,恢复国家秩序。然而,他的法定继承人公然违背他的意志,坚持设国家主席。自信永远不会被击败的毛泽东震怒了,他在庐山又一次击败了对手。然而,毕竟年事已高,又是与法定继承人的分道扬镳,毛泽东从此衰老了许多。下山后,他再也没有机会登临庐山了。

“美庐”是中国唯一一幢国共最高领导人都曾经住过的别墅。徜徉在这里发现,“美庐”不仅是政治活动的场所,也是政治领袖温馨的家园。宋美龄在这里种下了她所喜爱的美国凌宵花,蒋介石则从奉化老家专门移植了他所喜爱的竹子。宋美龄是在宁汉分裂蒋介石下台的失意之时嫁给他的,她相信蒋介石终有崛起之时。她说蒋介石对她就象是温柔的词客,而蒋介石也因为她皈依了基督教。他甚至感叹道,有了美龄女士的爱,才让他知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美庐”至今还保留着宋美龄早期的三幅油画作品,画中风景一幅是庐山,一幅是南京莫愁湖,一幅是浙江溪口——她夫君的故乡,每一幅画都是她心境的写照。还是在“美庐”,毛泽东在这里秘密会见他20多年没有见面的前妻贺子珍。那一夜,我们不知道毛泽东在“美庐”内是如何思绪万千,但是我们知道,兴奋的贺子珍一夜未眠,与陪同她的老朋友水静不停地讲述她与毛泽东曾经的患难岁月。第二年夏天,贺子珍坚持再上庐山,她又一次来到“美庐”,她心有所思,喟然长叹:“毛主席爱庐山,他还会来的。”

庐山,掩映在绿荫中的近千座别墅,与周边山水树林浑然一体、迷雾朦胧,是一部尚未编印成册的近代中国政治画卷,“美庐”仅仅是其中最经典的一座。在老别墅中阅读百年风云人物的活动,品味其中的一件件趣闻轶事,一丝感触悄悄爬上心头:哦……庐山,中国的政治山。

初登庐山,匆匆行走在山水寺庙之中,感觉到它和中国的其它名山并没有根本的区别。再登庐山,细细品味那些老别墅,我感受到这些老旧房子的魅力,不在于它的建筑和风景,而在于别墅中主人的故事。后来,在庐山中行走,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与这座大山有关的那些历史人物,是他们把遗迹留给了庐山,把故事留给了游客,把评说留给了历史;是他们赋于庐山以灵魂、生命、独特的魅力,淡泊恬静的庐山也因此变得如此丰润和神秘,足以让天下名山为之倾倒。在庐山,最常见的风景是阳光和树木,每当太阳悄悄地把霞光投进林木花丛下的山径上,每当山风轻轻地伴着你从林木花丛中穿行而过,眼前,林木摇曳,光影散乱,仿佛是一片绿海、一片幻海。我喜欢在这绿色的幻海中行走,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庐山是什么山?宗教山、文化山、政治山……我探索,我审视,但我仍然不敢评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同类推荐
  • 冬季恋歌

    冬季恋歌

    诗歌集《冬季恋歌》,全书共收集作者诗歌65余首。作者对家乡、对母亲、对童年、对爱情的深切怀念,每一丝都撩动着人的心绪,每一缕都触动着人的灵魂。特别是对爱情的描绘,由期待,到感受,到怀念,到疼痛,再到坚信,每一个细节都像铺在雪地上的丝绸,美丽而忧伤。
  • 林徽因诗文集

    林徽因诗文集

    全面收录了林徽因各个类型的作品,以及她与当时名人的往来书信,以呈现林徽因充满性情的真实面孔。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林徽因所处的年代是白话运动兴起的初期,因此,当世很多文人的笔下都有在今天看起来十分蹩脚的行迹。在林徽因的文存中,常见以“那”代“哪”、以“的”代“地”,以及文言与白话混用等情况。对于容易引起歧义的内容,编者按照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进行了修改,但仍保留了一些能够体现清末民初特色的小细节。希望这些小插曲,能够为读者们赏花的心境增添一抹悠然。
  • 我只想和你说说话

    我只想和你说说话

    这本书记录了一个年轻人在北京几年的漂来漂去,讲述了几个年轻人不被听到的呐喊和絮絮叨叨的彷徨,也描绘了很多个年轻人没有勇气也无法到达的远方。城市这么大,世界这么大,可就算我们的生活再小,也要努力去捍卫。即使曾脆弱、无助、绝望、动摇,我们也不该停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总是该保留点傻气活起来才有滋味,做梦都没法撒开欢儿大笑,哪还敢在沙滩裸跑?年轻一回,总得尽点兴。
  • 康震评说诗圣杜甫

    康震评说诗圣杜甫

    康震评说诗圣杜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根据其在《百家讲坛》所做讲座整理增订而成,书中捡拾有关杜甫及其生活时代的历史碎片,结合诗歌中所折射的杜甫生活的点点滴滴,精彩呈现了诗圣杜甫的成“圣”之路!
  • 生命中被辜负的时光

    生命中被辜负的时光

    本书收录了阿兰重要的随笔短篇,从不同角度阐释如何拥抱我们想要的幸福。人生的烦恼,杂乱的事情,繁芜的情绪……是什么,让我们辜负了那些岁月?你可以喝杯茶,细细品味。
热门推荐
  • 我真是阴阳眼

    我真是阴阳眼

    昨天,我遇到一个并不存在的人,今天,没有遇到他,我希望他已经离开了。
  • 当天使女孩遇恶魔男孩

    当天使女孩遇恶魔男孩

    欧阳瑞雪是在爸妈不要她时被人欺负,有一个男孩挺身而出,可是多年以后,女孩却不记得他,而他,日日夜夜的盼望她的到来。。。。。。。
  • 天意我意

    天意我意

    碎裂灵脉,重新开始,身处世家,惊天崛起,锋芒毕露!修炼之途,与天齐平,机缘奇遇,步步惊心,天意我意!
  • 大盗至尊

    大盗至尊

    地球大盗降临异世,且看他如何翻云覆雨......
  • 狂战星野

    狂战星野

    异世的大陆,人人拥有一种名叫龙魂的灵魂体。然而一场战争,打破了星野大陆人们平静的生活。异世的主角,痛失双亲,遭众人唾骂,忍辱负重,踏上那黑暗的未来。然而亲情与朋友,利益与窘迫,他到底该如何选择。让我们一起叱诧风云,看着异世的万般变化。
  • 高跟鞋狐狸精

    高跟鞋狐狸精

    ‘狐狸精!慢点儿!等等我!’韩含涵弯着腰一手拎着手提包一手拎着一只高跟鞋往脚上套大喊。身着粉色系花裙子拎着青色手提包踏着粉色粗跟鞋走到宿舍楼梯口的杨千狐轻声说:“我在前面等你。”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花展会。一对一对的情侣,一群群的好伙伴有说有笑地走出学院。身在花海里的韩含涵摆出活泼的姿势,杨千狐用单反相机对着韩含涵拍。放下相机闭着眼深深的吸花香说:“香而不浓好清新的花香。”蹲身凑近欣赏一朵花脑海里勾勒出花头的样子:“好美。”韩含涵凑过来放眼望去:“现在我们跟它一样高了。”杨千狐起身说:“我过那边看看”路过一棵大树后发现好安静啊,来欣赏花的游客都不见了。走回去也找不到韩含涵了。
  • 风思铃

    风思铃

    她,秦思铃,出生到了风云大陆,但因为那时秦家危机重重,大长老(爷爷,秦傲世)也快去世了,父亲(秦子风)也在战斗中陨落了,所以,她的母亲李诗雨便割爱让她去禁地面临重重困难,让她的修为有所提高,视野有所开阔,事实不负众望,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走了出来,修为也达到了如意境后期,还找到了她的本命契约兽,亦,赤血麒麟。他,墨傲,一个墨家的优秀弟子,恨墨家,在彼此的旅途中遇到了彼此,歪打正着,成为了情侣,从此,看秦思铃和墨傲如何在这星河世界中叱咤风云,主宰世界..........
  • 御龙千年

    御龙千年

    古至今世,唯有臣者御人、王者御臣、乃至圣者以其修治苍生。梦回千年,炎黄帝族、御龙九天之外、剑挥山海之间。蚩尤溃退三万里、开疆拓土定邦安。而这一方净土、又岂可静默无闻、休憩万载。而这御龙古族、又岂可消踪灭迹、不起波澜?千年的传说带着千年的传承、千年的传承牵起千年的回轮。而他们是否能走完这命中注定的征程......
  • 零落记

    零落记

    避免玛丽苏、避免小白、避免常识性错误。
  • TFBOYS之玫瑰花海的约定

    TFBOYS之玫瑰花海的约定

    重庆“是你是你一定是你是你是你真的是你让我看到让我遇到你”某一个公司的舞房了三位少年正在练习新歌的舞蹈。其中一位长相比较卡哇伊(什么鬼应该是呆萌才对)的少年也就是王源说道:“不练了不练了!累死我了!大哥我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