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29200000023

第23章 近看哈雷彗星的探测器(1)

彗星又称“扫帚星”,因为它出现时,拖着一个像扫帚似的长长尾巴,故名。

我国古代曾把扫帚星的出现看做一种不祥之兆。在西方,直到牛顿才初步掌握彗星的运动规律。牛顿认为:如果有两颗彗星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出现,描画出相同的曲线,那么就可以下结论说,这先后两次出现的是同一颗彗星。

1705年,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爱德蒙·哈雷根据牛顿的论断,首次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出1682年出现的大彗星的运行轨道及其运行的周期性,并且他认为这颗彗星与1531年、1607年出现的彗星是同一颗,并预测它约以76年左右的时间为周期绕太阳运行。哈雷说:“我坚决预言,这颗彗星在1758年还要回来!”

后来,法国数学家克罗雷等人发现,这颗彗星在运行中将要受到来自较远的木星和土星的摄动力的影响,通过重新计算,认为这颗彗星将要推迟到1759年4月出现。

1759年3月13日,这是天文学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当这颗大彗星在群星中穿过的时候,在地球上,人们用肉眼也可以看到。

彗星和行星一样,也是绕太阳运行。虽然哈雷在1742年就离开了人世,没能亲眼看到他所预言的现实,但这颗彗星仍然被命名为“哈雷彗星”,以此表达人们对他的纪念。

哈雷彗星

和小行星一样,彗星也是太阳系的成员。除了离太阳很远以外,彗星的外表不像小行星。它的形状生得特异,头上尖尖,尾部散开,很像一把扫帚,通常叫“扫帚星”。实际上,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和彗尾3个部分。彗核由比较密集的固体质点组成,周围云雾状的光辉是彗发。彗核和彗发合称彗头,后面长长的尾巴叫彗尾。

太阳系中有很多彗星,其中哈雷彗星最为著名,它的周期是76年。它的椭圆轨道非常非常扁,太阳处在这个极扁椭圆轨道一头的焦点上。每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它迅速增强亮度;在远离太阳而去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是看不到它的。哈雷彗星第一次是在1910年通过太阳时被观测到的,因此在上次,即1986年它再次接近太阳时,各国科学家纷纷出动,根据各自的设备条件,组织力量抓住这个机会进行观测。

前苏联发射的“韦加1”号和“韦加2”号,西欧发射的“乔托”、日本发射的“彗星”号及“先驱”号等5艘探测飞船从不同方面对哈雷彗星进行了就近探测。1986年10月,世界各国500多名专家讨论收集到的科学证据的重要意义。现在这颗著名彗星的彗核形状、结构,彗星与太阳风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初步揭晓,深入的信息资料研究还要进行若干年。

“韦加1”号、“韦加2”号在完成了探测金星计划之后,于1986年3月6日和3月9日分别进入了哈雷彗星包层,并且在距彗核8900千米和8200千米处飞越彗尾,第一次获得了彗核的大幅图像。探测器测量了彗星的温度和某些物理化学参数,分析彗星气体尘埃的化学组成,并且研究了电磁场和物理过程。“韦加1”号、“韦加2”号向地面共发回1200张不同光谱段的彗星照片,使得前苏联科学家作出如下结论:彗核是一个花生形状的均匀天体,其中一个直径约14千米,另一个直径约7千米。哈雷彗星的彗核表面极其黑,太阳照射的反射系数只有4%。彗星照片非常清晰,表明是由冰雪和尘埃粒子组成。虽彗核对太阳光反射极微弱,但当它接近太阳时,其中的冰升华为水蒸气,与尘埃一起形成彗发,而充满水蒸气的彗发在太阳光的照耀下能很好地反射阳光,因此人们从地面观察到彗星很明亮。

彗核的温度原先认为大约是-50℃,但实际上经测量要比这高出100℃。“韦加”还首先发现彗核中存在着二氧化碳,并找到了简单的有机分子,使科学家增强了从彗核中寻找生命起源的信心。

由于前苏联提供“韦加1”号、“韦加2”号弹道数据和这两个探测器获得的哈雷彗星准确运行轨道信息的引导,西欧较晚些时候发射的“乔托”探测器得以修正自己的轨迹,最终在1986年3月14日距彗核只有520~550千米的更近处飞越并摄取了近距离彗核图像。

“乔托”探测器向地面共传回1480张哈雷彗核照片,由于拍摄距离比“韦加”探测器的距离近,照片更详细反映了彗核的面貌:彗核的形状凹凸不平,上面有两条从彗核表面的裂缝和奇特的喷嘴里喷射气体和尘埃的大喷气流,其喷射速度迅猛,而且是从彗核向太阳的一面喷出。乔托测得的彗核大小长15千米,宽8千米,应该认为比韦加所测彗核大小的数据更准确些。从“乔托”的照片上看,哈雷彗核上还有一座小山和一些陨石坑,整个彗核像烧焦的土豆。

近看哈雷彗星的探测器“乔托”探测器在距彗核700万千米以外的太空中检测出尘埃粒子,表明哈雷彗星尘埃粒子扩展的范围十分广大。“乔托”还分析了彗核附近的气体质量,检测出十几种分子,除水分子外,还新发现HCO·H3O离子等。

日本发射的“彗星”号探测器观测了哈雷彗星彗发周围直径达1000万千米以上的氢冕。彗发中的氢原子散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而发亮,这就是所谓的氢冕或叫氢云。氢冕是不可能用可见光观测的,但可用紫外线观测。“彗星”号探测器上的紫外照相机从距彗核12000万千米的地方拍得氢冕照片。该探测器还观测了太阳放出的高速粒子流,即太阳风。彗发的气体由于紫外线的照射而变化,形成离子和电子。这些离子和电子沿太阳风运动的磁力线流去,形成离子彗尾。离子彗尾随着太阳风的变化而时时刻刻改变着形状。“彗星”号探测器检测出太阳风中的离子,并在距离彗核15万千米的地方检测出彗发中的离子,调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科学家们确认,太阳风离子受到哈雷彗星的影响。太阳风离子在不受哈雷彗星影响时秒速450千米。科学家了解到,哈雷彗星接受太阳热量最高时(1986年3月1日前后),每秒蒸发约16吨水分,比1985年11月前后增加约100倍。哈雷彗星每接近太阳1次,便蒸发掉2厘米厚的尘埃物质,因此哈雷彗星的寿命是有限的,根据科学家估计,它还可存在1万年左右。

这次对哈雷彗星的全面探测,是国际科学界的大事。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对彗星物质的综合研究具有根本意义,因为科学家们认为,在大部分时间里彗星不受太阳影响,所以它们能以原始形态维持其物质。

美国没有发射探测器对哈雷彗星进行考察,但人类对彗星的首次考察是由美国进行的。1985年9月11日,美国太空船“国际彗星探险者”在距地球7000万千米处与贾科比尼·津纳彗星相会,并在极高的温度下穿过彗尾而未受到任何损害。它是在距彗核7884千米处穿过彗尾的,历时15分钟。测得彗尾宽度在14500~16000千米之间,而不是科学家原来计算的4800千米;这颗彗星的等离子彗尾可能比原来估计的大五六倍,而彗星的磁场显然比地球小得多。

彗星成分

水、氨、氮、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不完备分子的自由基,是哈雷彗星彗尾的主要成分。

彗核的成分以水冰为主,占70%,其他成分是一氧化碳(10%~15%)、二氧化碳、碳氧化合物、氢氰酸等。整个彗核的密度是水冰的10%~40%,所以,它只是个很松散的大雪堆而已。在彗核深层是原始物质和较易挥发的冰块,周围是含有硅酸盐和碳氢化合物的水冰包层,最外层则是呈蜂窝状的难熔的碳质层。对哈雷彗星的紫外线和射电观测已提供了首次直接证据,证明其彗核主要是由普通水冰构成。天文学家已探测到氢氧根,它是彗星受到太阳紫外辐射辐照时水的分解产物。当哈雷彗星靠近太阳时,太阳的热量足以使其冰冻物蒸发而形成巨大的气体头部,即慧发。

最近用拉帕耳马的牛顿望远镜进行的光谱观测表明在彗发中有CN、C_2和C_3基的证据,它的总延伸广度为10弧分(月亮表观尺寸的1/3)。 在幽冷深邃的空间,它们和尘埃沙砾一起,冻结成硬邦邦的团块。科学家形象地把彗星称为“脏雪球”。

三大探测器聚彗星

科学研究表明,在太阳系中,许多彗星在地球等行星的形成过程中被“消耗”掉了,而未变成行星的那些彗星则可能仍保持着原始状态。事实上,彗星的原始材料会提供亿万年前宇宙演化过程的线索。可以说,彗星将为科学家们提供一个窥视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的化学过程的窗口。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撞入地球的彗星促进了生命形成的化学过程。毋庸置疑的一点则是,探测器发回的数据和带回的样品将有助于揭开种种疑团。于是新世纪伊始,各航天大国掀起了一股彗星探测热。

同类推荐
  • 探索未知-古希腊数学

    探索未知-古希腊数学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探究式科普丛书-把世界变成地球村的互联网

    探究式科普丛书-把世界变成地球村的互联网

    你想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吗?互联网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便捷的互联网背后有哪些技术支持?林静编著的《把世界变成地球村的互联网》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并配有精美图片,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知识平台,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们更全面地了解互联网。来吧,让我们共同打开《把世界变成地球村的互联网》,一起走进互联网吧!
  • 科学探索百科——宝藏新探百科

    科学探索百科——宝藏新探百科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无限的谜团。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谜团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奇怪事物和难解之谜,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 揭秘五千年的科技世界

    揭秘五千年的科技世界

    本书介绍了古埃及科技的骄傲、哈雷彗星的发现、从磁波到无线电、超导的发现与应用、生命科学的发展等传奇故事。
  • 新课程百科知识——地理景观

    新课程百科知识——地理景观

    本书介绍了历史上古今中外各地特色的地理景观,丰富读者的地理景观知识。
热门推荐
  • 龙灵诀

    龙灵诀

    命运的齿轮开始旋转,历史的长河逐渐回溯。数千年的转变又有谁记得那时的灾变与混乱?劫难渐渐靠近,又有谁来拯救这个世界?一位身世扑朔迷离的少年,一部神秘莫测的修炼心法,一条充满坎坷的成长道路,演绎出一段不朽传奇!
  • 腹黑王爷之爱妃别调皮

    腹黑王爷之爱妃别调皮

    看个小说也能穿越,我也是醉了~明明是嫡出大小姐却和奴婢一样,不怕,毒舌打架我最在行,跆拳道黑带不是吹的!皇上赐婚,竟是一个整天带面具的病怏怏的冰山王爷,不怕,前世我可是个标准的逗比,但谁知面具下那倾世容颜连花儿都自叹不如!百变的性格,总有一天融化冰山心,前世的小说可不是白看的!
  • 婴灵复仇

    婴灵复仇

    这部作品以我为原型写的是一个夸张的故事同样我也想吧苦水倒一倒告诉大家两个人吵架应该尽快和好,不能傲娇的把原因迁怒于他人也不能拖得太久,不然时间就冲淡了你们的曾经。这部小说是短篇的,鉴于我比较懒可能不会很快的更新,可以加qq2076721681,会剧透那么一丢丢的
  • 浮沉云梦

    浮沉云梦

    在修炼体制的逐渐稳固下,还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有着优秀的品格,杰出的智慧,只是想在世间展露头角,却往往因为所谓的“废体”而成为笑柄,最后碌碌一生。楚渊也是废体,且看他如何叱咤着强者的风云。
  • 丑女无敌:追捕丑颜逃妻

    丑女无敌:追捕丑颜逃妻

    生为丑女也就罢了,可是竟然让她被娘嫌弃。被娘嫌弃也就罢了,可是竟然让她饱受虐待。饱受虐待也就罢了,竟然,竟然让她嫁给命带煞星的男人……据说那个男人虽然貌若桃花,可是足足克死了七个老婆,神啊,她还是赶紧逃吧……
  • 化蝶之死在美人怀

    化蝶之死在美人怀

    能遇见就是缘,哪怕就匆匆一眼,我们注定要相爱;不会变。。只是无命在爱。《化蝶之死在美人怀》____作者:孤影单单淡淡希望你们会喜欢。
  • 宠妻无度:佞妃很嚣张

    宠妻无度:佞妃很嚣张

    她是宁靖侯府大小姐,却死于继母与继妹之手。再次睁眸却是锋芒阴鸷,狠戾绝起。传闻江家大小姐做事不按常理,随心所欲,上打继母,下打继妹,整个就是一蛇蝎美人,人人闻之丧胆。却唯独一个人除外,他说:我的女人,就是要这个样。神挡杀神,佛挡诛佛!就算是捅破天,也有我顶着!她说:这世间,谁敢动他一下,我必让他尸骨无存!当这样的两个人连在一起时,天下间还能有谁与之抗横?
  • 爱的五种能力

    爱的五种能力

    爱情需要学习,婚姻需要练习。情感教练赵永久提出:爱一个人需要具备爱的能力,但它包含了五种具体的能力,它们是——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影响。这五种能力也是情商的具体体现。本书结合真实案例详述爱的五种能力,帮助你重新认识爱,修复爱,拥有爱,传播爱。
  • 魔手遮仙

    魔手遮仙

    【本书又名《仙界修魔》】已经身为巨魔的魔界之皇,神无尘,就他有没有给撒旦戴绿帽的问题而两人大打了一场,结果因为扯淡的意外,而扯淡地重生了……重生到什么地方不好,偏偏重生到魔界的死对头,仙界!在仙人制定法则,逍遥纵横的世界里,这个披着乖乖‘少年‘外衣,法力全无,无人问津的老魔头,如何在仙界制定自己的法则!在危机四伏的仙界,以一掌魔手,遮住仙鸟们!“把高卧九重霄头的‘神女‘拉下来堕入你的怀抱,你才是真正的魔!”PS:等级划分,背景设定请看作品相关。仙界也有魔修,主角重生到了一个修魔废材身上,理应为本书主要配角的仙人,很快会出场
  • 寒霜之寒

    寒霜之寒

    寒霜三岁的她有了一把名为冰刃杀人武器,本不想使用冰刃杀人,但火家却杀了她至亲的人。在那一晚火家被一个名为寒霜的女孩灭门,只有一位夫人和她的孩子逃了出来。十年后寒霜和那孩子见面了,却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寒霜与那孩子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