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40500000018

第18章 写在《边城》的书边上

我爱读沈从文先生的散文。

近三十年来,他却很少写散文。我记得只在报刊上读过他写的《天安门前》和《新湘行散记》等几篇文章。

最近施蛰存先生说,在他的印象中, 《边城》和《湘行散记》

两本书,是沈从文先生写得最好的散文。这是读过沈从文作品的人公认的。

听说,不久以前沈先生又到过凤凰县,他始终爱着他的故乡。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情至今也吸引着我。

《边城》是写乡土的,也是写风俗民情的,当然更是写人物心灵的。不管是那个尽了五十年管渡船责任的祖父,还是刚刚尝到了一点爱情滋味的翠翠,都是那么善良、可爱,那么令人同情。

我早就读过《边城》,其中不少奇句一直难忘。但是,我不敢停下来过细地琢磨,因为人物的命运和魅人的河上风物更使我神魂迷离,我想,有一天我总要把《边城》里那些醉人的句子摘出来,做点笔记,好让自己写散文时有所长进。

我在一篇谈作家签名本的文章中曾经说过,大约在六十年代初,我在北京西单商场的旧书铺里,见到过一本抗战前商务版的《湘行散记》,那上面有作者修订过的墨迹。但我失之交臂了,多年来后悔莫及。

十几年前,我在琉璃厂的旧书铺看书,忽然发现了一九三五年四月上海生活书店出版的《边城》再版本,我赶快拿在手中。

最后又发现这本《边城》的书边上有很多地方是题了字的。那时我已见过不少沈从文先生的字了,立刻想到这很可能是作者修订过的自存本。不论是与不是,这一回我决不再放过这个机会,连忙买了下来。根据我的经验。买旧书是万不能犹疑的,稍不留心,一本难得的好书便会从你手边永远地溜走。

回家细看,我找到了充足的根据,这的确是沈先生亲笔修订过的,我还找到了作者的签名和自注。就像过去的藏书家们买到了难得的善本一样,我真的一连欢喜了好几天。我把它列入我个人收藏的珍本书一类。

直到近两年,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不断重印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我收藏的那本《边城》。特别是在见到了江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出版的《边城》单行本以后,知道作者在一九八一年八月又一次校过《边城》的时候,我更想把沈先生写在《边城》

书边上的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转告给更多的人。

修订过的错字,今本似乎都已改正过了,所加的注则各本都不见。至于这本书何以流落到旧书肆来,一想到十年内乱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那时人都不保,何谈藏书。何况,也许在这以前早已散失。那本《湘行散记》不是六十年代初便已流到市面上了吗?这也说明三十年代文艺早已经面临厄运了。不知那本有作者亲笔校订的《湘行散记》如今流落何处,但愿得到那本旧书的人不致漫不经心地随意弃置了它。

在新出版的《边城》文尾,沈从文先生写下了这样几行字:

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九日完成。

一九四○年十月四日在昆明重校改。

一九五七年一月十日校正于北京历史博物馆,距最初动笔已二十三年。

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重校于北京。

这最后一次,距最初动笔已经相隔四十七年。

《边城》的故事发生在湘西的边境上,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同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不幸的是当地掌管水码头的船总的两个儿子同时爱上了翠翠,终于发生了悲剧。这种爱情带有一些牧歌式,有点缠绵,却并不曲折,更不卑俗。为了把爱情留给弟弟,哥哥在远走时丧生河中。弟弟为了翠翠,也为了抗拒包办婚姻,终于无声无息地下辰州去了。那时溪边的白色小塔已经在一次暴雨中倒塌了,渡船被冲走,祖父死去了,只留下了姑娘翠翠。

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凄婉的故事。

小说的结尾是这样的:“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边城》结束了,边城发生的故事并没有真正结束,也许后来翠翠忧郁地死去;也许她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勇敢地搭船下辰州,去追寻自己的幸福。

在我藏的作者自注本的最后一页,作者用钢笔写了这么几行字:

一个人记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体会到太多事情也不幸。

一九三六年三月二十一日校注此书完事。从文。

这可以当作《边城》的一篇小小的“题记”来看。说明《边城》里的故事和人物多么深沉地扰乱了作者的心。

《边城》写毕于一九三四年四月,初版本编入生活书店的“创作文库”,一九三四年十月出版。

作者自注本的最后一页还写道:

一九三六年三月七号看过这书后半部,无聊。我应当写得还好一些。

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五早上看过一遍,心中很凄凉。

三月十六改正六处。

三月二十一看此书一遍。觉得很难受,真像自己在那里守灵。人事就是这样子,自己造囚笼,关着自己,自己也做上帝,自己来崇拜。生存真是一种可怜的事情。

这是作家校注自己作品后的真情实感,也许那时作者的苦闷和矛盾,一时是不能排解的,所以才有这样的感触。这是沈从文先生创作《边城》的内心独白。作者也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而深深感动了。这种“无聊”、“凄凉”、“难受”以及想写得更好一点的感受,证明了沈从文先生很爱这本《边城》,非常喜欢翠翠。当然,说生存是可怜的,未免消极了一点,这在《边城》这部小说里亦时有流露,可以说整部《边城》的确罩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

这种色调正是那个时代的反映,从艺术上来说也是真实而和谐的。

至于今天作者的态度也许已经改变,但是《边城》问世已近五十年,如今亦不宜随便改动了。

《边城》既是一部写风土的书,有些民俗恐怕在当时也是湘西以外的人很少知道的。现在距本书初版已近半个世纪,其中很多描写更为时人隔膜。从这个角度来看,作家的自注本,当然更有意义了。

比如在《边城》的扉页上,关于这书名的来历,沈从文先生写道:“这书用《边城》或《山城》、《小城》才能同军人有关系,同屯戍军相关照,正因为翠翠父亲是戍军,顺顺是军人,照料翠翠的是马兵。兵士同城池是不可分离的。” “顺顺”是指掌管水码头的船总,“马兵”是指祖父死后来照顾翠翠的年近六十岁的杨马兵,他原本同翠翠的父亲同营当差。“边城”也者,并非单指地理环境而言,这是我以前不曾理解的。

让我再摘引一些注文,看看湘西的风俗吧。

祖父所在的“渡头为公家所有”,作者自注: “为公众所有性质,为义渡,不是官渡。”

“这地方城中只驻扎一营由昔年绿营屯丁改编而成的戍兵”,作者自注:“屯垦兵兼耕田,戍兵只守地防匪。”

“官青布”,作者自注:“官青布应作标准青布意。省大铺子出的货也。青是墨,不是绿蓝。”

“好酱油”,作者自注:“酱油出湘潭、长沙,故湘西人多托下行人带酱油送礼,如别地方送酒一样。”

“坐镇不动的理发馆”,作者自注: “小乡城常常只有剃头担子,无固定理发店。”

“掌水码头的”,作者自注:“统制水上的在官家为水上公安局长一类人物。在半官半私为水保。在帮口上作头目就叫船总,必具有排难解纷能力,重义轻利性情。这种人通称‘掌码头的’。作船总的不一定掌水码头,因为船总还得作事,掌码头有的一事不作是个资格,不是真正的事务。不过这里的船总却掌水码头。”

“买了一条六桨白木船”,作者自注: “说船大小有的用舱计算,所以有三舱子五舱子名目。有的用桨,六桨自是六个水手的船。”

“在粮子里混过日子”,作者注:“军营”。

“龙船水刚刚涨过”,作者注:“五月初二三涨的水叫龙船水。”

“卖皮纸的”,作者注:“与白色棉纸稍稍不同,似出洪江,用作包东西的。”

“副爷”,作者注:“军官称老爷。大兵称副爷。客气的称呼。”

“唱三年六个月的歌”,作者注:“这句话本是一个典故,湘西人山歌有那么首歌:

你歌莫有我歌多,

我歌共有三只牛马多;

唱了三年六个月,

刚刚唱完一只牛耳朵。

这里却只是指唱得久而言。三年六个月等于平常言‘千军万马’,是虚数,不是实数。”

“请保山来提亲”,作者注:“媒人。”

“牵了一匹骡马预备出城”,作者注:“湘西人把骡子看得比马宝重。”

“十来把大招子”,作者注:“即大桡子,与桨不同。用大木作成。如大刀,船上的多直出船头,用作转弯。木筏上四面都有。”

“念经起水”,作者注: “丧事人家必到井边河边通告,名为起水。”

所有这些,都是凤凰县小城的民习风俗,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一个作家要不要向民俗学习;应不应该想到写好风俗同样可以为主题服务;在小说创作里写了民俗,是不是会加深作品的表现力和深刻性……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已经给我们作出了回答。

而作者写在《边城》书边上的这些校注,更使湘西的风习具备了民俗学的价值,也是研究湘西民俗学的史料,同时证明作者多么热爱湘西的风物,熟悉人民的生活。沈从文先生是一位小说家,可又不仅是一位小说家。他写进小说中的民俗还只是一小部分。

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在他开始动笔以前不知要获取多少生活知识。

现在某些专靠卖弄情节而不知道去描写人民风习民俗的作家,在《边城》面前应该感到惭愧。

一九八三年六月

同类推荐
  • 张值诗选

    张值诗选

    真正好的诗歌,完全就只是一种纯个人的文本。纯个人文本的含义指向有二:一是文本的个人趣味;二是指个人的文本意图。就具体的写作而言,在创作欲出现的当下,诗歌写作形而下地表现为码字、分行、标点应用甚至字体选择。写作过程中的“诗意”更大程度上表现为各种要素因偶然组合而展露出来的可遇不可求的生趣。我常常对那些故意玄化诗歌写作的理论或经验嗤之以鼻,一些人在描述写作经验时总是把写诗搞得像行为艺术。某种意义上,写作过程中文字和其他元素随机组合呈现出的可能性才是诗人的鸦片。而书写时的直觉、语言惯性和临场处置能力就成为决定诗人段位高低的最可靠的标准。
  • 西郊夜话

    西郊夜话

    我们将从辑在“风雨文丛”的12本书中听到他们的叩问和解读,也感受到他们的思索和困惑。其意义也许远不止于此。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门槛,回味着逝去的昨天,期待着明天的太阳,此时恰好听到了他们对历史的追问,我们将会有什么样的联想。
  • 心灵的印记

    心灵的印记

    回忆,真是很奇妙!久留心底的往事,可以在回忆里让其情景再现。消逝的故乡、远去的童年,甚至是自己至亲至爱的故人,都能在回忆中一一找回来。本书再现作者走过的、看到的、听到的,历经作者精心打磨,跃然纸上,读来温馨、雅趣,回味无穷。
  • 残局

    残局

    《残局》系梅承鼎从他一千多篇小小说中精选出来的几十篇精品文集。作者以轻松而又调侃的笔墨,去勾勒时下纷杂错乱的芸芸众生,让读者在笑声中去分析、去思考。
  • 世界古代作家作品漫谈

    世界古代作家作品漫谈

    本书生动介绍了世界各国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力图对世界文学常识作以全面的普及。
热门推荐
  • 伤了你痛了我

    伤了你痛了我

    缘分有时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我们拦不住也拉不住。早一步,得不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晚一步就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有些事或许就是命,或许我们应该认命。
  • 极度宠爱,腹黑总裁的任性妻

    极度宠爱,腹黑总裁的任性妻

    在很多人看来,林千言就是楚安默的劫难。楚安默把他所有的情绪、所有的宠爱都给了她,但是林千言呢?不声不响消失七年,在这期间,楚安默不但清心寡欲,避女人如蛇蝎,而且为了给这个狠心的女人“守身如玉”,差点连命都丢了!楚安默是谁?安言集团总裁,楚天集团第一顺位继承人,全球排名前三的钻石王老五,想要嫁给他的女人都可以绕城三圈,在林千言出现在大众之前,很多人甚至以为他是gay,但他的原则,他的底线,在林千言出现的时候全都消失了……【片段一】“老大,你不要命了!中了欲之魅竟然割腕放血也不碰女人,你真是……”“千言说过,如果她不在了,我也要为他守身如玉!”楚安默沉声道。【片段二】“楚安默,你竟然当着媒体的面把人打个半死,你的形象呢?”“千言说过,在喜欢的人面前形象就是个屁,真实才是最重要的!”楚安默妖孽的笑容在俊脸上蔓延开来。【片段三】“楚安默,你的脸皮真厚,都要赶上二师兄了!”林千言扑上来狠狠捏了一下楚安默人神共愤的俊脸,留下两道红印儿。“我家千言不是说了吗,脸皮厚吃个够!”楚安默毫不在意道。……【其实,这是一个腹黑又闷骚的男人,把一个小女生从小宠到大的故事,也是一个大灰狼把小狐狸吃抹干净的故事,双强,宠文,偶尔小虐怡情,都来入坑吧!】
  • 爱在摩天轮下转动

    爱在摩天轮下转动

    一个是她的男闺蜜;一个是她的初恋情人;一个是她一见钟情的偶遇!到底是谁和她在摩天轮下许下一生的誓言。。。。
  • 亘古诸天

    亘古诸天

    岁月如水远逝,今昔故人何在?他从那亘古战场中走出,只为最后一次的大战来临和自己所斩断的那段岁月不被发现。百万年前他让岁月断层,今日他要让时间倒流。不屠天地不轮回,不灭邪魔不转生…指殇群号:536059171欢迎大家加入其中。
  • 断了线的初恋

    断了线的初恋

    唐小山,突然毫无征兆地消失了,心门也随之封闭。直到遇到了景耀集团的两位‘妖孽’的公子。陈朵希的出现让我意识到,我只是有钱人的消遣。内心的矛盾让我痛苦不堪,‘这份感情我承受不起,忘了我吧’……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在唐家大宅见到了唐小山的照片……
  • 爱的囹圄

    爱的囹圄

    曾在水和宋灵羽偶然相识,意外揭开一段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因家庭变故,宋灵羽在和好友杨梓欣出游中临时起意借意外自杀,被路过的梁俊承救下后,三人心中便产生了纠葛的情愫,不幸的是杨梓欣患病去世,但临死她都不知道和梁俊承竟有血缘关系,灵羽陷入巨大的痛苦中,最后终能接受梁俊承的时候因一通电话梁俊承也抱憾离世。这是一场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探讨,在命运轮回中主人公相信“相爱的人终会重逢”,却身陷爱的囹圄,无从救起。
  • 极武乾坤

    极武乾坤

    个邋遢的黑带高手,看他如何称霸异能都市,玩转后宫佳丽,终成一代强者。
  • 招个相公好过年

    招个相公好过年

    傻白甜公主的寻找前世之旅。
  • 大龄恋碍女

    大龄恋碍女

    大家好,我是陆情,28岁标准黄金大龄女一枚。在我替好友出面会见她男朋友的正房太太时,恰巧撞见自己男朋友出轨。随后,便和一直对自己有好感的高富帅经理李享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戏码。就算人生已经如此狗血,我还是依然淡定自若。因为我是那个倔强、不会输的陆情。可是,为什么李享总是会出现在我身边,倒霉的时候有你,开心的时候也有你!但你这忽冷忽热的态度是几个意思,不要摆出一副傲娇模样好伐?我有恋爱障碍好嘛?(注,此作已完稿,所以不会弃坑,敬请放心,谢谢大家支持)
  • 抓捕游戏

    抓捕游戏

    “你别走,求求你了,听我解释”泪水已经占领了她的面孔,奈何他头也不回地离去了,跟着那个趾高气昂的女人离去了……“哼,让我滚?”还是她说出的话,为何如此不同,以前的她清素,现在的她妖艳,“该滚的是你”背过身去,脸上是两行清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