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41800000001

第1章 创新是科学,还是艺术?

21岁的时候,他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

26岁的时候,他成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副教授。

27岁的时候,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他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他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

29岁的时候,一个偶然机会,他放弃舒服日子,去做了苦行僧———开创一个在当时可以看到市场空间却无任何核心资源的企业———比亚迪。

36岁的时候,在国内外企业围剿下,历经七载春秋,他神奇般地将公司的镍镉电池的产销量做到全球第一、镍氢电池排名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成为享誉全球的“电池大王”。

37岁的时候,他又斥巨资高歌猛进汽车行业,面对已经红海一片的汽车市场,誓言成为“汽车大王”。

41岁的时候,比亚迪在深圳展示了其多年研发的铁电池成果———以铁电池为动力之一的F6DM轿车正式亮相。其核心技术铁电池一度成为商业神话。

43岁的时候,F3以29万多辆的销量成为当年中国车市单一车型销量冠军,其发展速度被誉为“火箭速度”。同年,胡润研究院公布:他以财富人民币350亿元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 ?

他就是王传福。

从王传福的传奇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王传福的发展是直线型,即使有曲线,其总体方向也都是向上延伸。由此,大家都不禁会问:是什么因素成就了这位商界奇才?很多人认为是智慧、能力和汗水,而王传福却认为:最关键是敢于创新。

创新是支撑比亚迪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的航标塔,穿越一重又一重巨浪的关键力量。那什么才是创新呢?如何做到创新呢?多年来,大家一直争论不休,不见定论,唯有参照诸多成功者的前行足迹。

有人认为,创新是科学,一切遵循科学标准;也有人说,创新是艺术,创新无定式。其实,这都没有对和错,只要看创新带来的结果,消费者掌声的多寡足以说明一切。就像“无论黑猫白猫,只要能抓到耗子就是好猫”一样,以结果证成效。因此,我们需要从成功案例中去总结经验,从标杆企业中找方法和规律。我们从王传福的商业神话中可以看到,在他引导下的创新既是科学,更是艺术。或许正因此,他的很多创新是颠覆性的,甚至让人无法理解。最终,饱受非议的他就是通过这种混合创新模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传奇。

一、科学性创新

科学性创新就是以科学理论或者方法作为创新指导方向。王传福所推崇的家文化,就是通过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五层次需求理论,构建了满足不同员工需求的制度文化,把形形色色的“小家”组建成了一个温馨的、一体化的“大家”,最终形成了“家庭—学校—军队”三角形、稳固的文化架构。这是典型的科学化管理模式。此外,铁电池的成功研发、电动车震惊世界等创新传奇,无不是创新科学的结晶,更是科学管理的成功体现。另外,比亚迪在品质管控、工艺流程方面的创新也都是依据科学标准进行创新引导。由此可见,创新有了科学作为基础,可以使其更坚固。

二、艺术性创新

艺术性创新就是依据人性特点、市场环境进行的反常规、反传统,甚至是颠覆性的创新。实际上,创新不仅是科学,还是艺术。也只有具有艺术化创新的把握,才能创造更多的商业传奇。苹果、谷歌、IBM皆是如此。而在比亚迪也能看到这样的创新案例。目前,比亚迪的员工数量完全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作为“一家之长”的王传福却把管理引向艺术化路径———简单管理,28个事业部只向王传福一个人汇报,把大家都批判的集权管理做成了成功楷模。按照常规管理模式,金字塔形管理是大型企业中常见的管理模式,但王传福却通过这种“非复印”管理模式,避免了大企业的臃肿病、拖拉病,让企业虽为庞大的巨人,在行动上却能做到迅如脱兔,这是典型的艺术化管理变革所带来的益处。

此外,为了给新员工锻炼和实践的机会,王传福也采取了艺术管理模式。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上来就接触整车项目,且每年花几千万元购买全球最新名车,让这些学生们练习拆卸。其中,不乏宝马、奔驰、保时捷等。面对如此昂贵的车型,有年轻研发人员不敢轻易“下手”,王传福竟然用钥匙把车划破,然后让这些学生“拆破损车”,在这种艺术化管理的氛围中,这些学生很快成长为工程师。按照王传福的话说:“如果你把人看作创造者,他就是设计师。”这种反传统的创新管理,在比亚迪随处可见。

三、融合性创新

实际上,王传福的很多创新都游走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是无法进行严格区分的。比如制造模式,通过“机器 工人=机械手”的半自动化模式生产高性价比汽车。在其中,机器部分毫无疑问是科学,而与工人组合后的半自动化模式却有艺术化色彩,但王传福通过科学管理,其生产品质一如标准化、自动化的管控,且通过工艺创新节省了成本,使生产也变得更灵活多变。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此外,还有非专利技术的集合、垂直整合产业链等,都是两者结合的经典案例。如上所言,无论科学还是艺术,都是以结果为准绳。坚持高性价比竞争力的比亚迪,创造了很多不寻常,而这其中自然离不开王传福的创新智慧。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王传福的创新智慧中不难发现,创新确实是科学,也更是艺术。甚至可以说是“艺术为体,科学为用”。实际上,王传福的这些创新智慧在我们进行创新变革时,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在此,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所有模式都不是用来直接复制的,因为复制比亚迪模式是难以成功的,这不是简单地在电脑上复制“文件”。市场背景、团队构成、企业文化,甚至企业管理者,都不一样,谈何全面的成功复制?但是,王传福的智慧、思维却是可以复制的,思想可以武装到任何行业、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思想无敌,智慧可用。我的终极愿望就是,通过本书,能让“思考者行动,行动者思考”。

在此,我还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时间和能力所限,书中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由于经常出差,使撰写工作时断时续,更让我的整体思路变成了散点整合。此外,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我也参考了很多媒体对比亚迪的采访报道以及中外专家的智慧思想,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素材,很多思路将难以获取和延伸。最后,希望本书能给大家带去一些思考、一些借鉴。

龙啸

2011年5月15日

创新红绿灯下的“一慢二看三通过”

现在,“创新”已经是各个领域的口头禅、流行语,谈话中动辄就是创新,一度呈泛滥成灾之势。

但大家对创新的理解往往是五花八门,甚至是“瞎子摸象”。那么,创新到底是什么呢?在经济学中,创新概念源自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枟经济发展理论枠。熊彼特在这部著作中明确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基本包括下面五种情况:一是引入一种新产品,也就是创造出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者发掘出一种产品的新特性;二是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创建大家在实践中还未知悉的生产方法;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企业开创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即开拓出一种新的渠道或市场;四是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这是供应环节的创新;五是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比如形成一种垄断地位或者打破一种垄断地位都属于这个范畴。

回归市场层面,这样的创新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微软通过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的策略来垄断市场;比如比亚迪通过“工人 工具”的半自动化生产模式完成生产制造的创新;比如苹果在移动PC、MP3、电纸书、游戏机之间找到功能集成的新市场空隙? ?这些都是对熊彼特的“创新”概念的实践验证。其实,从众多案例本身而言,创新就是打破惯性思维,借助某些技术或者跳出常规的智慧,把很多常态中的所谓“不可能”变成“可能”。也正是基于这一个显著特点,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市场破局的神方良药。

市场短兵相接的白热化竞争,把很多企业压在冰底,面对头顶厚厚的冰层,很多企业难以翻身,寻求“神药”的想法也就在心中潜滋暗长了。众所周知,作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既要面对不对等竞争,还要面对动态竞争。一方面,要跟资本、管理、技术等全面领先的跨国公司市场争夺市场蛋糕。这种一场接一场的不对等战役,多处于“逆水行舟”的危险处境。在很多时候,如果稍有松懈,就会被海水无情地打翻,甚至跌进无情的冰层间;另一方面,也要跟国内同行展开近距离的巷战。庞大的市场疆域,也造就了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的动态式竞争,让很多企业不得不以变制变。最要命的还不止这些,而是竞争者彼此之间往往非常熟悉,很容易复制或取代你现有的优势。由于相互之间更为了解,其竞争也就更显得艰辛。在这种竞争背景下,很多谋求快速发展的中小型企业一直身处“内忧外患”的竞争状态中。稍不留神,就很快会被对手甩在后面,“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已经成为竞争常态。尤其是随着生产过剩时代的到来,市场很容易被搅成一块巨大的泥团,跟随者难以实现超越,领先者也无法甩掉跟随者。换一个方式来讲,就是你今天凭借某一点创新超越了我,明天我又借助另一个热点超过了你。在此时,如果没有持续的、独特的创新模式,企业不仅无法成长,还会面临被竞争对手蚕食、拖垮,甚至被鲸吞的危机。在市场的压迫下,创新必然成为很多企业的唯一选择。

近十多年来,国内企业的创新已经有了飞速发展与全新变革:渠道创新、营销创新、品牌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等,都曾让人们耳目一新,甚至赞叹不已。但结果呢?很多创新就像流行音乐一样,匆匆地去,一如匆匆地来,留下的只是一丝丝慨叹。对此,甚至还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不创新等死,创新是找死。”事实不就是如此吗?三株凭借渠道创新,风光四年后,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倒下了;秦池凭借传播创新,曾号称“每天开进央视一辆桑塔纳,开出一辆豪华奥迪”,结果也是昙花一现;凭借概念创新的“爆果汽”,在2003年由健力宝公司的主导下横空出世,但短暂的时尚旋风后,却是销声匿迹;汇源凭借产品创新,找到了男女需求差异化的切入点,将“他 她-”推向市场,就在行业一片喝彩的时候,可谁又料到创新道路“百战多”,最终倒在了充满掌声的舞台上。类似的梦断创新路的案例有很多,很多创新产品(企业)往往是风光了几年后,就被消费者无情地抛弃了,这也难怪有了“不创新等死,创新是找死”的偏激论断。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创新的猝死和短命?为什么这些创新不能帮助企业走出泥潭,引领企业未来?

实际上,创新是一种长跑战略,而不少企业却把它看作短跑战术。目前,很多企业管理者都肯定地认为,创新就是想方设法地吸引消费者,以此达到销量的领跑。这原本没有错,创新的目的就是创造更多的利润。但创新是一个战略体系,是伴随企业成长的“马拉松”,而不是帮助企业渡难关的阶段性战术,也不是仅仅做了“短跑”准备,就可以“乘风破浪”。企业要想护佑创新战略走长远,并能够产生长久的效益,企业必须有相匹配的管理、文化等综合能力。这样,才能让创新成为长跑战略。秦池光顾着做销量了,竟然连产品品质的基本原则都放弃了。这种创新如何走远?内行看行情,外行看热闹。别看很多企业动辄就产生创新战略,但基本上没有几个是能够把自己的创新战略坚持下来,并发扬光大的。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一旦所谓创新迎来了丰收,就会低头忙于应付订单,并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市场战略。对此,有专家一再强调“羚羊定律”的重要性:对羚羊来说,决定的因素不是谁打败了狮子,而是谁跑得更快!但是,羚羊终归是羚羊,你必须学会做狮子。在发展初期,为了生存可以做短期效益的事情,当渡过了生存难关,就必须考虑整体战略,即如何做成狮子。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得更远、发展更大和能力更强。当然,如果在初期就按照狮子的方向去做,只是偶尔做羚羊过渡一下,也未尝不是一种最佳选择。但是,企业必须学会这种智慧和能力,否则就难免会遭遇“昙花一现”的创新死结。

很多企业都犯了创新基本原则的“戒律”:创新是关注消费者的喜好与需求,而不是凭借自己的喜好。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就喜欢为炒作而创新,甚至不“哗众取宠”不罢休,在概念上做得花里胡哨,却忽略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常常是“创新未捷身先死”。依照世界战略大师大前研一的观点,顾客是所有战略的基础。企业只有首先考虑到顾客的利益,才能做到最好、最长久的创新。可口可乐、宝洁等跨国企业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其中一个秘诀就是始终把“是否能够符合消费者的要求”作为产品创新的最高标准。当很多企业忙于炒作概念的时候,这些企业却始终坚持做最优秀的产品。实际上,只有产品满足消费者真实需求的创新,才是能够保持活力的、有价值的营销,也才能有能力不断地推动更多有价值的创新。企业应当让创新既能符合消费者需求,又能引领消费者需求。

企业创新猝死和短命的因素有很多,在上面我只是简单地谈了两点。而最关键的是,如果我们深层地理解创新,就应该把创新当成一种持久战略,而不是战术或者救市稻草。即使不得已而为之,也要尽快转变这种观念,规避由此带来的后期风险。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如经典老歌,长盛不衰。当我们去看比亚迪创新的时候,就会发现,王传福已经把创新作为战略渗透到企业的一言一行。如果把王传福的创新智慧比做一辆汽车的话,那么环境是路况,战略是方向盘,人员是车的油门,产品是车的左轮,管理是车的右轮? ?最终,这些创新协调到一起后,形成了真正有效的、长久的创新跑车,快速地驰骋在市场高速路上。更重要的是,还能保持一种稳定、安全的速度,让企业能够远离创新陷阱。

创新确实是一个危险的战略游戏。做好了,可以规避红灯风险,创造绿色通道,最终,创造出传奇故事;做不好,就会出现闯红灯的结局,或者很多车纠结一起,结果都无法通行。那么,如何做成创新“故事”,并规避创新“事故”呢?从交通常识上看“红灯停,绿灯行”,从王传福的创新案例来看,那就是做好创新的“一慢二看三通”。“一慢”就是从战略上做到精细化、长久化的规划,并做到创新链条的整体协同。“二看”就是要看企业内部情况和市场发展情况,通过两者的衡量作出最适合的创新策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既是战争兵法,也是营销创新精髓。“三通过”就是产品、人员、营销都要匹配。产品是战场上的武器,其精良与否决定了成功率。队伍的精干程度,也决定了你能否创造市场奇迹。营销是一种智慧,何时发动营销战,如何发动,如何配合等,这些都需要企业家有谋有略,这样才能打赢长久的创新战。

同类推荐
  • 诺贝尔——最富有的实业科学家

    诺贝尔——最富有的实业科学家

    《图说世界名人:诺贝尔(最富有的实业科学家)》讲述了,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他曾拥有军工厂,主要生产军火;还曾拥有一座钢铁厂。在他逝世的前一年,他立下遗嘱,将其遗产作为基金,设立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各种诺贝尔奖项均以他的名字命名。
  •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之后,神州大地迅速掀起了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思想热潮。本书立足于把学习杨善洲同志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分为政、干事、做人三个篇章,围绕杨善洲同志的光辉事迹从理论到到实践、从党性修养到个人品行,用生动可信的文字语言阐述了杨善洲精神作为我党宝贵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对于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干部示范引领作表率,用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冯国璋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醉花阴:张爱玲传

    醉花阴:张爱玲传

    张爱玲就像一阵迷离的风,虽然沧桑,却恣意舞动着仅属于自己的绚丽多彩,她生于乱世,受尽苦楚,最终凭着天才梦赢来属于自己的舞台,演绎极致,那里有着花香,有着雪舞,可世俗终究残酷,当张爱玲开出最艳丽的花朵时,便是她坠落之日,就好像昙花,美得夺目,落得惊魂。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
热门推荐
  • 熏衣草复仇公主

    熏衣草复仇公主

    这本书已改:当年明明是我救你的妹妹你却要说成她如果不是那一场车祸我真的不会明白你现在我明白了。原来她想代替我,可是你知道吗?因为那一场车祸我差一点活不下来那是因为我根本是一个己经死过的人这一次同学聚会上我不会揭穿她的面纱,不过,她害我记忆被抹去又伤害了当年你的妹妹那是因为她逼你的妹妹说,一定是她救了你的妹妹不然的话。她一定会杀了我于是你妹妹为了报恩就说成了她,那是因为你的妹妹不想我受到任何一点伤害。她的报仇还会怎么样?
  • 我的青春是首歌

    我的青春是首歌

    一路荆棘,一路坎坷,我们循着名叫青春的足迹一路向前,我们在这里窥见了光影流年的倒转,窥见人世的浮华与冷漠。青春,就是这样一首歌……
  • 做人做事好方法

    做人做事好方法

    这是一本可以改变你人生命运的书。如果你的人生事业屡遭挫折,自己又不知道障碍在哪里,你将从本书中获得答案;如果你目前正值春风得意,好运连连,那么书中的方法和技巧更会使你如虎添翼,你的人生将更上一层楼。本书为你的奋斗之路铺出了一条平坦的大道。书中的一招一式都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
  • 绝品乞丐王

    绝品乞丐王

    四位奇异少年:龙不凡、“磕头虫”、“滚地龙”、“小老鼠”,结成讨饭四人组,加入丐帮成为污衣派弟子,被迫卷入了愈演愈烈的污衣、净衣两大派系之争。铁血江湖,风起云涌,四人在成长路途中受到各方势力残酷打压,见证了一系列奇人秘闻异事,后在机缘巧合下苦练丐帮七十二绝技,凭着手中的本命打狗棒,在一次又一次生死绝境中实现了惊天大逆转……且看热血少年一统天下丐帮、驰骋三界六道的传奇之路。
  • 王爷的失宠冷妃

    王爷的失宠冷妃

    十里红妆,彩绸翻飞,那是她洗净铅华,屈辱半生的婚礼,也是她耀眼光华,挥别昨日的葬礼,成婚之初,他对她屡次的羞辱虐打,他的残暴,她冷漠应对,她的冷漠,却让他更加残暴。从他带回那个黑纱遮面的神秘女子,她以为,她终于可以拿到一纸休书,谁知,独宠不是噩梦的终结,而是梦魇的开始……
  • 我心如水君如月

    我心如水君如月

    萍水相逢,一件风衣却是今生的眷恋。再相见,她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助理,他却是春风得意的BOSS.当爱情遇见病魔时,是悬崖勒马,还是粉身碎骨,死也要在一起?有如悬崖上的爱,一不小心,烟灰湮灭·····
  • 我歌吴斌

    我歌吴斌

    本书在第一时间,联合浙江省内诗人群体,推出赞美最美司机吴斌的诗集,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颂人间大爱真情。
  • 四川文学(2015年第12期)

    四川文学(2015年第12期)

    《四川文学》: 文学刊物。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同时容纳其它文学体裁、品类,注重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刊物融现实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聚读者、作者、编者为一家,所发作品受到省内外广大读者和全国各家文学选刊的青睐。
  • 腹黑竹马太傲娇

    腹黑竹马太傲娇

    青梅竹马,感情线从小学到大学。校园内,莫离就是天之骄子,面貌精致,学习好,性格淡漠。而在他因为做了一场连全球著名的医生都不敢下刀的心内科手术,并做的完美无缺而从此闻名。他的接病量因为他矜贵的面容,千年不变的表情变得越来越多。不仅是医院内的女医生,小护士,甚至是女病人,都对着这个天之骄子怀着爱慕之情。在他拥有0帖子的微博下,某天凌晨突然发了一张图。图上显然是九块钱的红本本。而他附上的文字说明是:欢迎,莫太太。而他雷打不动的0关注,也变成了1。众人顺着莫离的微博爬了过去,发现是最近特别闻名的脑科医生沐梓颜。
  • 超能篮球

    超能篮球

    不要用常人的眼光看到这个世界。更不要用科学来说明这里的体育。可以修炼元力的球员将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