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4300000015

第15章 打工仔的类型 (5)

第一件是改正朔。西汉时纪年,仍然沿袭秦朝时的老做法,以十月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月,贾谊认为,这是不对的,应当以正月为一年之始。

第二件是易服色。根据“五行”学说,秦帝国是“水德”,其象征服色是黑色,现在汉帝国干掉了秦帝国,按照水来土掩的“五行”生克原则,汉帝国自然是“土德”,象征服色应当是黄色,然而刘邦却迷信红色,以红色为服色的主流颜色,贾谊认为,此为不伦不类,应当纠正。

第三件是修法度。帝国所用各项法律制度大部分克隆自秦帝国,不行,必须修订创新。

第四件是定官名。道理和第三件相同,必须和前朝有所区别。

第五件是兴礼乐。国家盛大仪式奏乐,要体现本朝特点,不能沿袭秦帝国固有乐章。

建议报告打上去,皇帝刘恒着实吓了一大跳。

按说,新政权建立后,设计个国旗国徽,创作首国歌,制订新宪法,修整官制,也是应有之义。但刘邦开国时,大家都是外行,初学乍练,没有经验,在这些方面确实没下大工夫,有着得过且过的将就思想。

但是,将就也将就了这么多年了,现在要全盘推翻,实在工程太大,难以实行。而刘恒,不是一个手笔很大的人。

好比你买了个新房,装修的最好时机是在搬入之前,现在家具都配齐了,全家人乐呵呵地住了几十年,突然城管跑进来告诉你,你这房子风格不对,有损市容市貌,必须重新装修——这算什么事儿?

贾谊的提议固然有些不切实际,但刘恒还是很给面子:小贾同志,你提的建议是对的,但我刚上台,能力有限,胆量也很有限,俺爹定下的政策,实在是不敢纠正(孝文帝初即位,谦让示遑也)。

这等于给贾谊碰了个软钉子,但是贾谊小伙子人年轻,冲劲足,越挫越勇。

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年),贾谊换个角度再次向皇帝提出建议报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论积贮疏》。

在这份建议中,贾谊指出,天下太平的基础是粮仓充足,粮仓充足的条件是以农为纲。至于手工业、商业,统统是旁枝末节,政府必须打压其发展,强制工、商从业人员改行务农,于是,国家自然富裕,社会必定和谐。

史书说,刘恒看完报告后,大受启发,深以为然,就在当年春天,刘恒亲自下田耕作,作为重农榜样。

这是个历史性的事件,自此,皇帝亲耕成为历任皇帝每年的重要仪式,这项保留节目一直上演了二千多年。其所体现的,是贾谊率先提出的“重农抑商”的基本治国理念。

顺便说一下,皇帝的“自留地”,面积为一亩三分,这是俗语“一亩三分地”的由来。

建议既被采纳,贾谊深受鼓舞,于次年(公元前177年)再次发表高见。

贾谊认为,帝国的侯爵各有封地,可是这些侯爵大爷们留念首都的繁华,不肯离去,既影响首都风气,也不便于管理。

当时,绛侯周勃还在世,并且还在首都长安担任帝国宰相,于是贾谊进一步建议周勃先作表率,辞去职务,回到封地。

这项建议立刻被刘恒采纳,一道诏书,把周勃请下了岗,赶回了家。

这下,捅了马蜂窝。

不问苍生问鬼神(三)

平心而论,贾谊提出此项建议,完全出于公心,对事不对人。

然而,这事的后果——贾谊得罪了一大批人。这些滞留在首都的侯爵,功劳大、资格老、人脉资源丰富,总之,他们是身为年轻干部的贾谊得罪不起的。

于是,倒贾阵营形成,有史可查的领军人物是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和最高检察长(御史大夫)冯敬。

对张相如和冯敬似乎并不熟悉?不好意思,我也不太熟悉。好在周勃和灌婴打从汉高祖刘邦造反夺天下那会儿,就是我们的老熟人了。

在倒贾谊之前,他们曾经联手倒吕,彻底清理了吕家班,把刘恒拉上了台。

在他们看来,贾谊小子,没事乱提意见,不知天高地厚,纯属显摆逞能,没事找抽。

于是大家共同向贾谊砸砖,向刘恒上疏,内容大致是:贾谊,不过雒阳(洛阳)一个小子,不过仗着读了几年书,就想玩弄权术,搞乱政府秩序(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似乎刘恒被周勃、灌婴等人说服。具体表现是,自此皇帝开始疏远贾谊,不再听取采纳他的建议,稍后,将贾谊调出中央政府,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真是这样吗?

我一直认为,刘恒是欣赏并信任、理解贾谊的,因为他在处置贾谊时保留了他的高级干部身份,只是,将他调离了权力旋涡中心。

毕竟,贾谊现在招惹出的对手过于强大,强大到皇帝也需要暂时妥协。

贾谊还很年轻,他有学识、有理想,所欠缺的是经验,是实现理想所必须的圆滑和手段技巧。这恰恰是书上学不来的,只有在人生的阅历中慢慢领悟。

刘恒以为,对贾谊来说,挫折,是一种教育;疏远,是一种保护。

可惜贾谊没能理解刘恒的良苦用心。

他在长沙太傅的岗位上待了三年,好像在这一千多天里,每一天都十分不爽。

从北方搬到了南方,身体上很不适应;从中央到地方,心理上很不适应;从啥事都管到无心可操,个性上很不适应。

诗云,赋到沧桑句便工。

在这三年里,时刻不爽的小贾同学的文学修养突飞猛进,他在当年三闾大夫屈原投江的地方,完成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吊屈原赋》。

这篇赋文辞华丽、用典贴切、感情充沛、韵律铿锵,可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归纳中心思想的话,就是两个字:牢骚。

腾驾罢牛,骖蹇驴兮;

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吊屈原赋》

大意是:老牛拉着跑车,还有瘸驴伴随;

千里马却耷拉着耳朵,为拉盐车受累;

头巾被改成了鞋垫,长久伤悲;

屈原先生啊,我理解你,孤独啊,倒了大霉!

不问苍生问鬼神(四)

贾谊处江湖之远,在长沙感叹命运不济、一身才华难以施展的时候,有一个人在长安一直默默关注着他。

这个人,是皇帝刘恒。

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3年),刘恒突然召见长沙王太傅贾谊。

这次刘恒和贾谊见面的时间、地点以及双方谈话的内容非常怪异。

当时,刘恒刚举行完祭祀先祖及天地的封建迷信活动,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晚饭时,刘恒把祭祀各路神仙、而神仙们没能打包带走的肉食品亲自享用(孝文帝方受釐)。

饭后,就在皇宫未央殿北边的一个房间(坐宣室),刘恒接见了贾谊。

两人谈论的时间非常长,从黄昏直到第二天凌晨(至夜半);两人谈论的气氛非常投机,以至于刘恒向贾谊同学越凑越近(虚前席);两人谈论话题非常扯淡,双方围绕“鬼神这东西到底是从哪来的”这个学术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鬼神之本)。

一千年后,另一位感叹自己时运不济,一身才华难以施展的诗人李商隐读史至此,拍着桌子大为愤懑,于是,作诗《贾生》一首: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的意思是说,领导们天天挂在嘴上的所谓爱才,所谓求贤,都是狗屁,刘恒放着贾谊这位足有能力造福苍生、治理天下的大才不用,却让他半夜三更讲鬼故事听,真是不知所云。

这首诗,纯属发牢骚,拿刘恒、贾谊说事儿,来抒发对领导的不满。

李商隐的不受重用,其实怪不得领导,是他自己政治素质低下,却又投机政治。在牛李党争闹得不共戴天、你死我活之际,李商隐先给牛党成员做幕僚,后给李党成员做女婿,妄想左右逢源、渔翁得利,结果他没做成渔翁,成了蝙蝠——人见人厌,谁都不待见。

而刘恒对贾谊的此次接见,其中另有玄机。

首先,会谈的时间是黄昏直到夜半,这不是正式工作时间;其次,会谈的地点不是正殿,而是侧面的宣室,这不是正式办公地点;最后,谈话的话题是刘恒事先定好的形而上的“鬼神”问题,和现实不搭界。

于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刘恒想向外界展示,此次对贾谊的接见,纯属私人性质,学术交流,和政治无关。

刘恒对贾谊的接见,不想触动贾谊的政敌——功臣系大佬们的神经。同时,也向怨天尤人的小贾同志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少安毋躁,我还记得你。

在对手强大、而自己不够强大的时候,不可颓丧,且请低调。

不问苍生问鬼神(五)

对于刘恒传递的信息,贾谊懂了,懂了一部分。

此次接见后不久,贾谊收到调令,免去他长沙王太傅职务,改任梁怀王太傅。

虽说都是王师,看来似乎是平调,其实差别极大。打个比方,长沙王和梁怀王的区别,是县级市和直辖市的区别。

现任长沙王名叫吴著,是开国元勋吴芮的后代,吴芮做人极有一套,当年刘邦玩命清理异姓王,宣称只有姓刘的才能封王之际,居然还破格给他一个外姓保留了长沙王的名额指标。

老刘家和老吴家的感情,到了吴著这一辈,也就磨损得差不多了,长沙王只算是个边缘王,和现任皇帝关系远,地盘小,分量轻。

而梁怀王刘揖,是刘恒最小的儿子,聪明好学,深得刘恒喜爱。

刘恒此举,进一步向贾谊表示欣赏、信任,还有委托。

然而,深感皇恩的贾谊没有像刘恒希望的那样低调,他热血沸腾,再次发动。

一篇被誉为“西汉以来最好的策论”的《治安策》热辣出炉。

可惜的是,这篇“最好策论”现在能查到的,统统都是班固抄在《汉书》里的节略本。

这篇策论气场强大,体现了贾谊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然而,窃以为贾谊多少有点儿标题党,比较危言耸听。

文章开宗明义,告诫皇帝,现在的天下大势,有一件事值得痛哭,二件事值得流泪,六件事值得深深叹息,其它违背道理而有伤天时的事情,难以统计(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贾谊继而打比方说,当前情势,好比人睡在已经点燃的柴火堆上,火已经快烧到屁股了(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

照贾谊的说法,世界末日不必等到2012,现在皇帝刘恒就可以找绳子上吊去了!

开篇固然很吓人,罗列的问题库很庞大,通过在下的归纳总结,其实《治安策》着重阐述了三个问题:一、诸侯国问题;二、匈奴问题;三、礼教法制问题。

这其中,贾谊认为重之又重,对和平造成最大威胁的,是诸侯国问题。

贾谊提出,诸侯国必定会造反,至于反叛的顺序,是由诸侯国的强大程度决定的。换言之,越是强大,越会先反。

贾谊建议,政府的首要工作是,大刀阔斧分割诸侯国土地(割地),把大国分割变成小国,逐步削弱诸侯国势力,最终达到消灭封国的目的。

于是,这个世界清净了。

对于匈奴问题,贾谊向刘恒表态请命:只要授权给我,让我处理匈奴事务,我一定能勒住匈奴单于的脖子干掉他,惩治汉奸,让这些野蛮人臣服于我国(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举匈奴之众唯上之令)。

至于贾谊到底有啥神奇魔法,对不起,贾谊没有透露,我猜不出来。

关于礼教和法制的关系,贾谊的意见是,法制固然重要,礼教更是根本,要在社会培育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国家方能长治久安(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贾谊的《治安策》送呈刘恒之后呢?

很抱歉,没了下文。

班固先生在《汉书·贾谊传》中并没有记载皇帝刘恒的批示意见,这份由贾谊呕心沥血写成的、凝聚着他的最高政治智慧的《治安策》,似乎就此泥牛入海,波澜不惊。

我断定,刘恒看过贾谊的这份上疏,不仅看过,而且深为欣赏并接受了部分观点。

然而从皇帝刘恒的角度,对这份高调的上疏,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低调。

刘恒同意封国是安全隐患的观点。问题是,如果按照贾谊说的大刀阔斧对封国下手,隐患就会直接升级为危机冲突。而现在的政府,远没有做好打大仗,打全面战争的准备,因此,削减诸侯国势力、整备军务、筹备战争只能在暗中进行,不可声张。

至于匈奴问题,当代王时就和匈奴打过交道的刘恒很清醒,贾谊是书生空谈,纸上谈兵。

匈奴问题归根结底是军事问题,不是政治问题,战场厮杀不是坐而论道,学者型干部贾谊莫非比打了一辈子仗、张口骂娘的刘邦老爹还要威猛?

至于加强礼教的问题,贾谊的意见更是影响深远,这建议将为刘恒的孙子刘彻将来的“独尊儒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刘恒算是彻底读懂了贾谊,可惜的是,贾谊没能理解刘恒的用心。

一腔热血的贾谊,一片忠心的贾谊,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大作没了下文,心中的郁闷之情,我可以感受。

更让他郁闷的事情还在后面。

汉文帝前元十一年(公元前169年),贾谊的学生,刘恒的儿子,梁怀王刘揖出了交通事故。他骑马时,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

按说这事和贾谊关系不大,如果说有关系,顶多是平时没有加强对刘揖的安全教育。事实上,刘恒也并没有因此事责难贾谊。

然而,贾谊深感对不起刘恒的托付,同时感伤一身抱负无从施展,他自此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常常独自哭泣(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

过了一年,贾谊在痛苦中死去,终年三十三岁。

贾谊,是早逝的天才;他少年成名,青年得志。

他有报国之心,有治世之才,深受皇帝赏识。

刘恒认为,他欠缺的是挫折和锻炼,经过磨砺,他将变得更加强大。

遗憾的是,贾谊没能经受住这场考验,他的人生本应更加精彩,却最终早逝,倒在了起跑线上。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苏轼《贾谊论》)

有成大事之才而无成大事之量。悲夫,贾谊!

同类推荐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高尔基

    高尔基

    刘明山编著的《高尔基》内容介绍:高尔基所处的那个年代,正是俄国文学空前繁荣的时代,然而,高尔基却以他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走进俄国文坛。由于他出身于社会底层,所以他特别了解广大的人们群众生活的疾苦,在世界文学历史中,他的作品第一个在创作中真实而生动地歌颂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群光辉的英雄形象,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一起来翻阅《高尔基》吧!
  • 盛世痴情大帝:李隆基

    盛世痴情大帝:李隆基

    本书讲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分为武皇的宠儿小三郎、志存高远初露锋芒、巩固皇权立基业、开元盛世业繁荣、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爱情、痴迷色情长生与艺术等9章。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安康历代名人录

    安康历代名人录

    本书由李厚之、张会鉴、郑继猛三人合作纂辑。李厚之和张会鉴二位先生是安康文坛上的高产作者,也是出了名的“黄金搭档”。为了编著此书,他们查阅了大量史籍,搜集了很多史料,作了多年的资料准备。
热门推荐
  • 永恒世界之涅槃重生

    永恒世界之涅槃重生

    小说的主人公叫做何天明,他有一个哥哥叫何天华,不幸的是父母早早的离开了他们。天华最后不知去向,苦苦寻找却不知他的哥哥就在眼前,可是兄弟二人却不能相认,直到最后一刻,他们才明白这只是一个阴谋,但是一切都已太晚,天明不甘心就这样被命运摆布,尽管他不相信什么命运,看着时光夺去了他身边的一个个最亲的人,天明的心在滴血,他看着自己那一副难以变老的身躯,不禁对生命产生了疑问?岁月的孤独一次次侵蚀着天明那不堪重负的身体,直到遇见了她,他的人生才发生了巨大变化······
  • 帝魅天下:嫡女破天

    帝魅天下:嫡女破天

    她,玄空界天魔宫宫主,不得已将自己炼化来解毒,却无意间触动九星连珠阵,穿越到一个低级大陆去。他,与她初次见面的紫衣男子,修为高深莫测,身份成谜,是她第一个看不透的人。“乖,快叫夫君。”某男扬起了狐狸般奸诈的笑。“夫....夫君”某女咬牙道。大女子能伸能屈,只要过了今天,这个该死的男人就玩了!宝贝在手,神宠们跟随,除了他,谁都不怕!我愿与你一起执手,踏破天际,生死相随。
  • 骗子姐姐来报道

    骗子姐姐来报道

    一到家门口,我就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吉他盒,长了两条腿和一只脑袋,然后吉他盒人转过了身,变成了一个清秀的少年。“啊捏,你不是吉他盒人么?外星人要租我家房子,我要出名了,我要发财了!”然后一脸兴奋。少年一脸黑线道:“你是房东么?”“是啊是啊,你没有找错,就算找错了你也干脆就租我家房子吧!”“房东小姐原来这么NC。。。”“纳尼!?你特么才NC!!”“好了快带我进去看房子。”因为各种原因,15岁少女秦小曦当起了包租婆,同时热爱网游的她,在网游里做起了骗子勾当,疯狂攒钱,同时不知不觉,一场令人喷血的恋情,也悄悄上演。
  • 王白的长城

    王白的长城

    准备结婚的王白遇到非典,婚事取消。没事干的王白听到全国各大景区旅游人数暴跌,便去北京看长城。回到村里,村长责怪他私自外出,开玩笑说看长城不如看自己家门口的。王白开始了对“猴儿岭”长城的关注。“猴儿岭”长城终于要开发了,一波三折,村民要搬迁,要开始另一种生活,王白要怎样?
  • 遣圣

    遣圣

    英雄在胜利后哭泣,战器在沉睡前腐朽,生命在永生时寂灭,万物在战火中新生。被奉为光子世界中至高存在的秘密——光秩,相传集齐十二柱便可赋予人以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威能,世世代代的热血青年趋之若鹜,以征服十二分之一的世界为毕生目标在各个时代涌起无数热潮,却都不约而同地以失败而告终。新时代的青少年沿着前人的脚步踏上同样的热血之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追寻热潮——“遣圣”,不过此次他们却发现了这条传承千万年的热血之路那背后的染血真相,正在蚕食着这个苟延残喘世界的最后希望……
  • 都怪女主太彪悍

    都怪女主太彪悍

    一朝穿越,还来不及为自己死掉伤悲以及为自己有了空间开心,文梓便有了文梓这个名字“喂,就算我是你捡的你又何必给我起一个一看就知道不是亲生的名字!?”还不会说话的文梓心里默默流泪好在文梓有一个师兄,乃本朝骠骑大将军的三子,名叫苍寅“看来又有一个不是亲生的可怜娃儿陪我了”文梓暗搓搓地想万万没想到,这都不是事儿!最可怕的是他们有了一个叫文湘的师妹。苍寅一直觉得,自己最后和师弟在一起,一定都是因为师妹给自己的阴影太深了。
  • 龙在边缘

    龙在边缘

    龙宇凡,世界鼎鼎有名的龙影雇佣组织首领,为了过上平凡的生活不顾一切回到华夏国。
  • 死亡噩梦

    死亡噩梦

    凡是看过《死亡噩梦》这本书的人都在梦中进入了那本书所描述的恐怖故事中,并且成为了故事中的一个被变态或者鬼魂杀死的角色。他们能否打破那些角色必死的局面,成功的活下来,又或者在现实和梦境中同时都被杀死?一切的一切尽在死亡噩梦。
  • 超级蛋系统

    超级蛋系统

    少爷,该起床了,都日上三竿了,你再不起床,一会儿就迟到了!”一声聆动的声音在莫无敌的耳边响起
  • 嫡女风华:盛世毒妃傲天下

    嫡女风华:盛世毒妃傲天下

    她本是世界顶尖特工,心狠手辣,因一次任务误入陌生国度,成为宰相李府的废物嫡女。六年隐忍,直到遇见神秘的他,谪仙清雅,身份高贵,无限宠溺。一朝重生,翻云覆雨,面对层出不穷地阴谋算计,她冷眸一笑,看如何改写她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