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4300000017

第17章 兄弟二人不相容 (2)

耐人寻味的是,刘恒再次徇情,下令:赦免刘长死刑,废除其王位,放逐到蜀郡严道(四川省荥经县)看管。

其他参与谋反的人,对不起,你们没有刘恒这样的好哥哥,全部诛杀。

刘长于是上路,踏上了从长安到蜀郡的放逐之旅。交通方式不是徒步,不是骑马坐轿,不是乘动车组。书上说,他乘坐的是一种比较特别的交通工具“辎车”。

辎车到底是啥?据我分析,大概是用布全部围裹起来的囚车。

上路之际,袁盎突然向刘恒表示了他的忧虑:皇帝您彻底把刘长惯出了“不高兴”的二百五性格,今天这么收拾他,我怕他路上会出意外,到时候您还是会背上杀弟的恶名,怎么办?

刘恒一笑,就是因为他太狂了,我才教训他一下,你放心,不久我会放他回来。

刘恒答非所问,他回避了“刘长可能在路上出意外”这个话题。

袁盎预言准确,刘长死在了路上。

在囚车里,没头脑的刘长继续不高兴。原先对刘恒不高兴,他决定造反;现在被关在囚车里,反是造不成了,他开始对自己不高兴。

对自己不高兴的刘长决定绝食,没走几天,囚车到达雍县(陕西省凤翔县),雍县县令揭开囚车的围裹,惊奇地发现,刘长把自己饿死了。

刘恒得到消息,大放悲声,他告诉袁盎,我没有重视你的意见,害死了弟弟。

我觉得此事很是蹊跷。

在我国民间所盛行的花样众多的自杀方式中,刘长选择了绝食。它和上吊、切脉、投江、撞墙等其它自杀方式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长,因之,也比较容易被发现和阻挠。

可奇怪的是,在刘长相对漫长的自杀过程中,押运人员,途经各县的接待人员统统没有发现、阻挠、上报。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大家一致认定刘长该死,刘恒也愿意刘长死,只是,刘恒不愿意背上杀弟的恶名。

既然皇帝有这个顾虑,刘长也有这个意向,那么,大家一起帮帮忙,放任刘长自杀,双赢结局,皆大欢喜。

《左传》中,有《郑伯克段于鄢》一篇,说的是春秋时期,郑庄公故意放纵弟弟共叔段,培养他的野心,待其造反时,名正言顺地将之除掉的故事。

愚以为,这情节和刘恒、刘长的故事,何其相似!

于是,民间开始有“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的民谣传唱。

袁盎的算盘

民谣传入刘恒耳中,刘恒很是忧虑,杀弟这恶名,他不愿承担。

怎么办?

曾经预测刘长可能会非正常死亡的袁盎再次贡献才智,向刘恒提出建议。

这一次,和建议一块儿打包送上的,还有袁盎的刻毒。

袁盎说,刘长是自寻死路,死了就死了,皇帝其实不用想太多。不过既然你不愿意承担杀他的恶名,很好办,找人顶缸好了。建议皇帝把全部责任推给丞相和御史,处死他们,给天下人一个交待。

这是个别有用心的歹毒建议。

刘长之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属意外,与丞相、御史这个层次的高级干部何干?

袁盎提出如此无厘头的建议,唯一的解释是,丞相和御史位列三公,同是帝国文官首领,地位在袁盎之上,袁盎此举,是想借机将他们一并扳倒,打通自己的上行空间。

当初共同审查刘长谋反案,联名建议处死刘长的还有一个人:廷尉张释之。

何以袁盎的暗算对象不含张释之,独独对他网开一面?

如果大家记性不错的话,一定可以记起我在前面提过,张释之曾经是袁盎的下属。当年张释之还在当侍卫(骑郎),混得不如意,将要辞职时,是袁盎发现、挽留并向刘恒推荐了他。

事情清楚了,张释之是袁盎的自己人,因此不在打击之列。

袁盎的如意算盘是,只要搞垮了丞相,自己就有望升任丞相;搞垮了御史,自己就有望升任御史。

可惜的是,刘恒是个精明的领导。他拒绝给袁盎当枪使,于是拒绝处理丞相和御史。

当然,黑锅还要有人背,刘恒下令:刘长囚车途经各县的接待官员没有发现、阻挠刘长自杀,严重渎职,统统处死。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和刘长的兄弟情深,刘恒把淮南国一分为三,分封给刘长的三个儿子。其中,刘长的大儿子刘安为淮南王,二儿子刘勃为衡山王,三儿子刘赐为庐江王。

老一辈的恩怨,就这样了结吧!

而刘长的儿子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为帝国制造新的麻烦。

钱锺书先生在《围城》中曾有妙喻: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

在刘长一案上,袁盎显然跳得太高,反而让刘恒瞧见他的“尾巴”,看清了他的伪善。

直到刘恒死去,他没有再委袁盎以重任。

好皇帝的秘决

事实上,刘恒不是一个长寿的人,他已经来日无多。

汉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刘恒在未央宫病逝,终年四十六岁,在位二十三年。

刘恒并不出众,无论是出身(庶出)还是才能,他从来就不是父亲刘邦欣赏器重的儿子;也正因此,吕雉弄权时,他也没被视为潜在的敌人而遭清算。

刘恒运气极好,当他在帝国的最北端,在土地贫瘠、气候恶劣、时有匈奴骚扰、劫掠的代国当王时,从来没有幻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为这个庞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刘恒当上皇帝,是各方政治势力平衡的结果。

告别之际,让我们最后再了解一下这个人吧。

刘恒是个非常抠门的人。

刘恒在位的二十三年里,宫庭、花园从不装修,车骑、服装从未添置。

据说,某次刘恒突然心血来潮,计划在宫中修一个露台,预算做下来,需要黄金二千四百两。刘恒吓了一跳,于是取消计划。他的道理是,这工程费用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俺继承老爹的宫殿,已自觉得不配,怎能再增加休闲娱乐设施?

刘恒的抠门还体现在着装上,他先生平常只穿最便宜的黑色丝绸,绝不弄时髦服饰。即使,对自己最宠爱的女人慎夫人,他也不肯放宽尺度。刘恒规定,慎夫人礼服长度绝不能拖地,以免浪费布料。

刘恒誓将抠门进行到底,不仅活着抠,死了也要抠。他倡行裸葬,在他的坟墓霸陵中,全部陪葬品皆为低档的陶器,陵寝建设为节省人力,依山形挖洞,不设封土堆。据说,后世盗墓的“搬山道人”朋友们,经过霸陵时,都绕道而走的!

但同时刘恒也是个非常大方的人。

在两千一百七十二年之前,刘恒就做过取消农业税的实践。

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刘恒采纳贾谊建议,明确了“重农抑商”的治国理念,正月十五日,刘恒到农场亲耕,作为重农榜样;同年,下令“除田租税之半”,将农业税率由老爹刘邦定下的“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

十一年后的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六月,刘恒认为时机成熟,正式下诏,免除所有农人的田赋租税。刘恒在诏书中宣称,农耕,是天下的根本,现在既然鼓励农耕却又征收田赋租税,是舍本逐末,不符合“以农为本”的治国精神。

此后,终刘恒一生,再未恢复征收农业税赋。

此项政策,使小民勤于劳作,经济复苏、大众富庶、人心思安。

或者,拒绝奇珍异宝也是一种大方的体现?

当年刘恒初当皇帝之际,有马屁分子打算政治投资,千里迢迢进入长安,向他呈献千里马。刘恒呵呵一笑,反问献马人:俺现在是皇帝,皇帝出行自有仪仗,前有大旗,后有卫队,正常的行进速度是一天三十里,有急事也不过一天走五十里,现在你给我弄一匹千里马,想让俺一个人跑到哪里?于是,把马退回,发给路费,打发马屁精回家了事。稍后,刘恒下诏,通令四方不要寻觅稀宝珍兽,自己拒不接受呈献。

还有一件事必须要提。

取消农业税赋的同年(公元前167年),刘恒下诏称,肉刑中分离人的肢体,在人身体上刻字,导致人的肉体永远难以恢复,残酷而不道德。下令,废除黥(刺面塗墨)、劓(割鼻)、刖(砍断脚趾)三种肉刑,代之以相应的徒刑。

此次刑制改革,功德无量,影响后世深远,被誉为中国古代刑制从野蛮时期到文明时期的重要拐点。

这背后,凸现出的是刘恒的仁慈。仁慈,是一个伟大君主必备的品质。

刘恒,一个因为机缘巧合偶然走上皇帝岗位的人却最终成为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争议的优秀皇帝。

其中奥妙何在?

刘恒对自己的一生也曾认真反思、分析。

我以为,他成功的秘诀是一个字:怕。

刘恒在自己的遗诏中说:我自知智商不高(却坐上了皇帝的高位),因此,常常害怕自己的行为失当致令老爹蒙羞,对不起先帝(刘邦)开创的事业;又害怕自己活得太长,以至忘乎所以,不能使事业善终(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惟年之久长,惧于不终)。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周易·乾卦》)

刘恒的畏惧,是因为他明确他应当担负的责任。

刘恒是一个极有责任心的人,事实证明,他无愧职守。

同类推荐
  • 卡夫卡

    卡夫卡

    卡夫卡就是布拉格,布拉格就是卡夫卡。然而今天的布拉格已经成了欧洲独立国家捷克的首都,当地居民也已不再使用卡夫卡写作时用的语言了。卡夫卡出时当时的布拉格是奥匈帝国的重要城市之一,而奥匈帝国则处于哈普斯堡皇室两元君主执政时期,官方语是德语。卡夫卡是犹太人但在当时布拉格的犹太人几乎被全盘德国化了。这样的背景对任何作家来说都已经够复杂了而相对卡夫卡来说这更成为了他那复杂的作品和痛苦的个人生活源泉。
  •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拿破仑·希尔——一生的财富

    拿破仑·希尔——一生的财富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所提出的这则法门必会跃然纸上,活脱脱横陈在你眼前,只要你一切就绪,一旦纵身跃出,你就会辨识出它来。不论你是在第一章还是在最后一章里,接收到了它出现的讯号,都要停顿一下,拿个玻璃洒杯来倒立,因为这个场面标示着你这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你读这本书时务必要牢记,这本书讨论的是真人真事,而非凭空杜撰的子虚乌有,本书的目的是要昭告世人,赁着一则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所有一切就绪的人都可以学到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
  • 鬼谷子全书(第八卷)

    鬼谷子全书(第八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绝不为过。
  • 红伶:侯艳的艺术人生

    红伶:侯艳的艺术人生

    本书讲述了侯艳的成长经历,以及艺术生涯,包括有:“红伶在路上”、“秦韵兮飞扬”、“影视大舞台”、“爱是醉心莲”、“原为连理枝”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六根归道论

    六根归道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带着空间不种田

    带着空间不种田

    获得空间数年,她却意外重生,成为孤身一人、身无分文的五岁女孩。不种田?一样玩转整个时代!
  • 言萧晏晏

    言萧晏晏

    言非默只想低调低调再低调,在京城太太平平过上几年,然后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茫茫人海,可是,为什么眼前这这个萧子裴一定要来找茬呢?萧子裴只想高调高调再高调,在京城嚣张跋扈过上一辈子,然后撕掉言非默这个小人伪善的脸,可是,为什么撕着撕着就变味了呢?
  • 轻轻子佩

    轻轻子佩

    那年七夕红庙初遇,却因一方面纱错娶他人,从此开始三人纠葛困惑的一生。韩云冽:“在这世上,朕最不愿辜负两个人,一个是你,因你是我此生最爱的人,另一个就是君蘩,她虽是错娶,却是朕的正宫结发!”于君蘩:“我死了,你也别想好过!我会留下遗诏,要鄢轻尘给我陪葬!生殉!”鄢轻尘:“我这一生都没有这样狠毒过!只是因为想留在你身边,这也错了吗?你后宫三千,难道只多一个鄢轻尘吗”简介是硬伤,大家随意就好orz……
  • 世界崩坏了还是世界吗

    世界崩坏了还是世界吗

    大惊喜大惊喜!新生代网络轻小说作家独孤大锴与将要出道的实力新人极端咿呀的合作小说。当扭曲的命运摆在你面前时,你会选择怎么做?来一起欣赏两位大师脑洞大开的盛宴吧!
  • 乾坤掌控

    乾坤掌控

    神魔一战,谁对谁错;乾坤大陆,元素掌控,神界之门已闭,未来又在何方…
  • 九鼎焚心

    九鼎焚心

    一片古老的大陆,一个埋藏的阴谋,天赋异禀的降临,命中注定的相遇,究竟是劫还是缘,当一切尘嚣落定,他们又会有怎样的抉择?或背负国仇家恨,或心怀天下苍生,这一曲乱世成殇,埋葬于史书工笔之后,寂灭了谁的倾国华年。“既然带着这能力存活至今,总要担起应当的责任。”“其实我很累,但是我想倾诉的人从来都不听我的,碰几次钉子,我就学会了什么都不说,我是最厉害的嘛,对不对”“是你们对不起我,你,和他,对不起我”“对不起,我来晚了,对不起”“我爱你,这一生我只爱你”“没有人逼我,是我自己心甘情愿的,心甘情愿的入了这个局,心甘情愿的赔上自己的一生”江山如画,当所有人终于登上九鼎巅峰,当最后的离歌奏起,他们还能否记得,昔时伊人回眸一笑,落梅缤纷
  • 最高战备

    最高战备

    每一个向往大时代和大成就的年轻人都喜欢把自己所处的时代视为转折年代,他们高声叫嚷:“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作为普通人,当你和主角一起置身文中的时候,才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PS:登陆后,当你久等的大神迟迟未更之时,不妨抽空翻翻这本书,也许会喜欢上它......。
  • 血色妖娆,魅天下

    血色妖娆,魅天下

    一袭红衣飘飘,一头青丝撩人,她,本是血莲之主,却要遭受十世轮回,这一生,魂魄分居两个时空,还好魂魄回归,这一次她会让欺她之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人人道她是废物,又怎么会知道她身怀仙术,血契上古魔兽与神器?众人道她红颜祸水,心狠手辣,那她可不能辜负大家这一份“吉言”啊!他,是人人惧怕的鬼王,却只对她笑颜相向,处心积虑,只希望她记起前尘往事,他宁负天下人,也决不负她半分。他们都期待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伴侣,也希望与ta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帝皇的懒妃子

    帝皇的懒妃子

    最爱不健康食品的女主一朝被泡面噎死,这就是不真爱生命的报应!早穿一天,那就能逃走!偏偏穿过来的今天被送去暖床。千万保佑!夫君别做皇帝!不然自己又是一代祸水了~不是我故意气你的,你死之前就放生了我吧~---------作者不喜欢在书开始前就把人物朝代都介绍一番,想了解的慢慢看下去就是了PS。作者不是个好人。节操早掉光,看多了没节操毁三观别怪我。没事写着玩,第一次写穿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