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谈笑自若,八面玲珑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其实讲话的技巧是可以学会的,只要你能做一个有心人。
消除说话时的恐惧感
有人在与陌生人谈话时,有一种恐惧感,消除的方法是:
说话前先做深呼吸。这可缓和心跳速度,也可减少焦虑。
留意一下你周围的东西。例如你要讲话之前,先摆好你的大纲,整理一下的你的讲桌,这样你就不会太注意自己。
要成竹在胸。你只要想象自己会成功,那你可能就真的成功。
说话之前,避免喝咖啡或茶之类的刺激物。这些东西只会使你更紧张。
对你要接触的人先要有所了解。例如你若去求职面试,你就该先了解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如果你是要跟某人约会,你要先找出对方的兴趣所在,比方说,对方爱看棒球,你就买两张票邀他去看,他看得愉快,你也比较敢道出你心里的话。
善于言辞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陌生人面前,总感到口讷言拙,讲起话来结结巴巴,在人多的场合,常觉得手足无措,原来准备好的词句也“不翼而飞”?在别人侃侃而谈或口若悬河时,你一定非常羡慕吧?其实,讲话的技巧是可以学会的,只要做一个有心人,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锻炼,你也会成为一个善于言辞的人。
要有充分的准备
如果你在讲话时对所要讲的内容没有认真考虑过,你肯定会感到无话可说,即使说起来也不会流畅自如。因此,必须在讲话之前有充分的准备,或者写成提纲,或者默诵、试讲。你对讲话的内容越熟悉,你就越能讲得好,越不会信口开河,无的放矢。
学会对话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看,口头语有对话言语(聊天、座谈、辩论、质疑等)与独白言语(报告、演讲、讲课等)之分,一般说来,后者的要求更高,并是以前者为基础的。我们首先必须学会对话言语的方法,与别人很好地交流思想,才能在听众较多时有较好的效果。在与别人谈话时,要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不可随便插话或打断别人的话头,要“察言观色”,注意对方的姿势、表情和态度,要分析对方讲话的得失,吸取其优点,舍弃其缺点。同时,你自己的讲话要含义明确,态度诚恳,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当对方显出厌倦或注意力涣散时,就要停止讲话。
勇于勤讲多练
言辞表达的才能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个人的实际锻炼逐步发展的。因此,我们要克服害羞、胆怯的心理,在生人面前或人多的场合,要争取讲话的机会,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虽然开始时不一定会成功,甚至会遭到别人的笑话,但你不要介意,而要认真分析自己讲话失败的原因,勤讲多练,不断改进。
让眼睛说话
在我们初次结识新朋友的时候,也许一时拿不定主意先说些什么。是一见如故,无所不谈;还是审慎观察,然后启齿;是热情洋溢,还是不即不离、不卑不亢?当我们的脑子里正在思考、有待抉择之前,不妨让眼睛和表情先“说话”。
无论如何,当我们面对陌生人,在完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首先应该从理智出发,用起码的礼貌接待。自然,握手是习惯的方式。不管和对方是轻轻相握还是紧紧相握,眼睛却决定着握手的性质。也就是说,目光才能表达正确的含义。
试想这样的场面,你伸出手,和对方亲密地握在一起,目光却盯着别处,对方一定会认为你毫无诚意。如果你的眼睛从对方的头顶射过去,那就更为不妙,会让人理解为你清高或傲慢。要是你握手时目光落在脚面上,那么,对方一定会犯糊涂,搞不清楚你在想什么。因此,当我们开口寒暄之前,务必要使你的眼睛密切地注视着对方的眼睛和脸。
目光和蔼真挚地投射,充分地让对方感到你的尊重、宽容和教养有素。
人们赞美蒙娜丽莎的微笑,说她具有永恒的魅力。那么,她的魅力究竟在哪儿?丰满的前胸,圆润的下巴,飘逸的头发,还是一再被称道的欲开还合的嘴角?其实,蒙娜丽莎微笑的魅力,关键在于那双似喜非喜、似嗔非嗔的眼睛。那里流露出来的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亲切感,让人感到愉悦。
蒙娜丽莎毕竟只是一张画。她永远不会开口,谁也不能知道她会说些啥。然而,她的微笑,她的眼神和表情却一直在不停地“说话”。
学会使用“万能语”
不管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万能语”都是非常有用的。如果不善于利用,则会在人际关系上遭到很大的损失。
所谓“万能语”,具有几个特性:
使对方觉得你很有礼貌;富有弹性;听起来平易近人,用起来简单方便;给人一种舒心的感觉。
那么,“万能语”有哪些呢?现举出几个简单的例子:早安、午安、晚安;喔,是的,是的;真是太不好意思了;还不是托您的福嘛;请多多包涵;哪里,哪里,实在不敢当;真抱歉;真是太谢谢您了;请多加指教;拜托了。诸如此类的“万能语”,实在是不胜枚举,关键看你如何去运用它们。
语气要明快
不难发现,在我们四周也有许多人说话的声调,能给你一种明快的感觉。这自然是美的表达方式之一。
你若想在谈话时给对方以明朗畅快的感受,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性格
人的性格有两种,一种是明朗型,一种是阴冷型。如果你是属于后者,只要你能不去斤斤计较各种小节,不过分注意自我,多同别人打交道,尊重别人的意见,相信别人,你就能广交朋友,从中获得教益,从而使你阴冷的性格,逐渐转向热情、开朗。
健康
保持身心健康,才能心胸开朗,心情舒畅。
语调
假如你语言清晰,语音频率高,转折音柔和,则能使对方有明快的感觉。如果你还没有这样的水平也不必过分勉强,以免弄巧成拙,只要多多注意就行了。
表情
面带笑容与有说有笑往往能给人以亲切之感。如果你能随时面带微笑,别人一定会喜欢你。
注意“停顿”
说话时的“停顿”是一种需要好好掌握的技巧。有意识的停顿,不仅使讲话层次分明,还能突出重点,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力;适当的停顿,能够使听的人明白你所讲的内容分为几个段落,前后互相照应。只有条理清楚的讲话,才具有说服力,表现出很强的逻辑性,使别人佩服你的口才。如果不懂得适时的停顿,滔滔不绝地一直讲下去,你会使人有急促感,对于你的讲话也就“不知所云”。
什么时候要停顿呢?当我们转换语言、承上启下,或提示重点,总结中心思想的时候,就需要停顿;而停顿的时间按具体情况处理,短则两三秒钟,长不超过10秒为宜。
此外,如果你想表达出蕴藏在内心的激情,讲话就应该抑扬顿挫,所以停顿并不仅限于声音的停顿,还可以配合动作手势进行。例如:低头沉思;双手握拳,作激动状;说到关键处,双目凝视;深深地叹息;紧皱眉头,作痛苦状;抬头仰望天。
运用这些动作时,要自然、逼真,以免别人认为你是在故作惊人之状。
少说“我”多说“你”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不要老是说‘我想’,而是多询问对方‘你认为如何?’”的确,一般人在说话中总是“我”字挂帅。在一个鸡尾酒会上,主人5分钟内用了30个“我”字。我的车子,我的别墅,我的花园,我的小狗……你想想看,这样能不令人生厌吗?
亨利·福特曾说:“无聊的人是把拳头往自己嘴巴里塞的人,也是‘我’字的专卖者。”如果你在说话中,不管听者的情绪或反应如何,只是一个劲地提到“我”如何如何,那么必然会引起对方的厌烦与反感。谈话如同驾驶汽车,应该随时注意交通标志,就是说,要随时注意听者的态度与反应。如果“红灯”已经亮了仍然往前开,闯祸就是必然的了。
因此,多说“你”吧。这对你并不会有任何损失,只会获得对方的好感,使你同别人的友谊进一步加深。例如:
你认为如何?你怎样处理?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为什么会如此?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每个人都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的。你若能暂时放弃自我,而提出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让别人也发表见解,你将会在人际关系上左右逢源。只有在满足别人心愿的同时你自己的心愿才能得到满足。
不要排除他人
谈话时排除他人,就如同宴会时赶走客人一样荒唐和不可思议。千万记住,不要遗漏任何人,让你的双眼环视着周围每一个人,留心他们面部表情和对你谈话的反应。在众多人的聚会中,常有少数人被无情地冷落。假如被你冷落的恰巧是来日对你事业前途起关键作用的人物,那将是怎样的后果呢?
因此,不要冷落任何人,即使他的言谈举止是多么令人生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想想自己被人冷落的滋味。要使别人觉得你的谈话洋溢着饱满的感情,因而很感兴趣,不是在坐“冷板凳”。
与人谈话十忌
打断他人的谈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
忽略了使用概括的方法,使对方一时难以领会你的意图。
注意力分散,使别人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
连续发问,让人觉得你过分热心和要求太高,以至难以应付。
对待他人的提问漫不经心,使人感到你不愿为对方的困难助一臂之力。
随便解释某种现象,轻率地下断语,借以表现自己是内行。
避实就虚,含而不露,让人迷惑不懈。
不适当地强调某些与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的细枝末节,使人厌倦,感到窘迫。
当别人对某话题兴趣不减之时,你却感到不耐烦,立即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
将正确的观点、中肯的劝告佯称为是错误的和不适当的,使对方怀疑你话中有戏弄之意。
学会使用幽默
幽默,在人际交往中有以下几点好处:
能缓解人的紧张情绪,在某些场合化解局面的尴尬。例如,世界幽默大师肖伯纳在街上被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倒了,肇事者吓得不得了,连忙向肖翁道歉,肖翁却对他说:“先生,你比我更不幸,要是你再加点劲,那就可作为撞死肖伯纳的好汉而永远名垂史册啦。”
能温和地讥讽对方的蠢话。德国大诗人歌德有一天在公园里散步,正巧在一条狭窄的小径上碰上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无礼的批评家对歌德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是不给傻瓜让路的。”机智敏捷的歌德却回答他说:“而我恰恰相反。”说完便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有消除疲劳的作用。在登山旅游或长途跋涉中感到精疲力尽、情绪低落时,说上几句幽默风趣的笑话,顿时便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情绪振奋,忘记疲倦,乘兴前进。
有医疗作用。患精神忧郁症的人经常听听笑语,自会痊愈。所谓“笑一笑,十年少”、“一个丑角进城,赶上十个医生”的说法并不夸张。
总之,幽默是才华与智慧的闪光,是交际语言的“润滑剂”。它能使语言生辉,使交际气氛轻松化、活泼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进步,幽默将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
提意见的艺术
不可抱着改变对方主意的心情和他争论,也不要试图去“赢”这场争吵,只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但也不应让人感到你在说教。
强调共同之处。差不多任何争执,都有某些双方同意的见解,应该强调这些;如果过分强调分歧的意见,必然使对方不服。
不要以表达不同见解来证明自己高人一等。
在你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之前,必须要先了解对方的立场,以求没有误解对方的意思。不过,在未澄清之前,切忌假定意见已有分歧。
有其他人在场时,不要提出使对方感到为难或难堪的意见。
保持愉快的态度,不要表露出愤怒、不耐烦的情绪。声音要保持温和、愉快,避免打断对方的讲话,不要用皱眉、摇头等动作。
在表达意见的时候,要具有选择性,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挑剔,人们很快就不愿听你的了。
多说赞美、感谢对方的话。
最佳的批评方式
批评,是对人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正确地运用批评方式是很重要的。现在谈谈最佳批评方式的选择。
触动式批评。措词比较尖锐,语调比较激烈。它适合于惰性心理、依赖性心理较为突出的青年。
渐进式批评。有层次地逐步深入。适用于自尊心和荣誉感较强的青年。
商讨式批评。平心静气,商讨的口吻,较为缓和。适用于反应快,脾气躁,情绪易被语言激发的青年。
提醒式批评。以暗示为手段,语言内容多为提醒、启示之类。适用于性情机敏,疑心较重的青年。
即席式批评。当时、当场、当事的批评。适用于不肯轻易认错的青年。
参照式批评。借助他人、他事的客观形象,运用对比方式烘托出批评内容。适用于经历浅薄、盲目自大、自我觉悟差、易于感化的青年。
发问式批评。以提问为内容,把要批评的事用提问的方式表示出来。适用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比较成熟的青年。
学会向人道歉
人孰无过,所以我们人人都应该学会道歉。衷心道歉不但可以弥补破裂了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增进感情。
道歉的方式各种各样,最常见和需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如果你觉得道歉的话说不出口,可以用别的方法来代替。一束鲜花能使前嫌冰释;把一件小礼物放在对方的餐桌上或枕头底,可以表明悔意,以示爱念不渝;大家不交谈,触摸也可传情达意,这就是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切记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大人物有时也道歉。丘吉尔起初对杜鲁门的印象很坏,但后来他告诉杜鲁门说以前低估了他,这是以赞誉的方式表示歉意。
应该道歉的时候,就马上道歉,越耽搁就越难启齿,有时甚至追悔莫及。假如你认为有人得罪了你,而对方没致歉,那你应该冷静,不要闷闷不乐,更不要生气,也许对方正为如何道歉而不好过呢。
你如果没有错,就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认错。这种做法,对任何人都没好处。同时你要分清深感遗憾和必须道歉这两者的区别。有些事你可以表示遗憾,但不必道歉。
开玩笑的“规则”
在现实生活中,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总是免不了会和别人开玩笑,玩笑开得好可以增进彼此间的友情和感情。但是开玩笑也讲究一个度,一定要谨慎。
注意格调
玩笑应该有利于身心健康,增进团结,摈弃低级庸俗。
留心场合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正规场合一般不宜开玩笑。彼此不十分熟悉或生人熟人同时在场,不宜开过深的玩笑。
因人而异
对性格开朗、喜欢说笑的人,开些“国际玩笑”也无妨,而对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人,一般不要过分地开玩笑。
掌握分寸
俗话说,凡事有度,适度则益,过度则损。
避人忌讳
忌讳是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生理缺陷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自己的忌讳。所以,开玩笑时一定要小心避之。
道谢的艺术
在交往中,“谢谢”这两个字如果能正确地运用,就会变得很有魅力。
必须是诚心的
你确实有感谢对方的愿望再去说它,并赋予它感情,不要让人听起来觉得呆板,成为应付人的“客套话”。
直截了当地道谢
不要含糊其词地嘟哝,不要为别人知道你要向他道谢而不好意思。
指名道姓
通过叫被谢人的名字,使你的道谢专一化。
道谢时,应注视着被谢者。
向别人道谢的时候,用目光注视着被谢者就能向对方表明你确实是诚心诚意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注视着被谢者,使被谢者能够感受到你的真诚。
找机会谢别人
要养成习惯,并非一个人生来就有感谢别人的素养。
出乎人们意料的道谢
当别人没想到或感到未必值得感谢时,一句“谢谢”会使对方感到很温暖。回想一下,你不时从别人那里得到一声友好的“谢谢”,而过去在同样的情况下你根本不会得到它,想到当时的心情,你就会明白它的意义了。
拒绝闲聊四法
漫无边际的闲聊,影响工作和学习。现介绍4种表示无暇闲聊的婉转方法:
启示法
在自己工作场所的醒目处,写上“闲聊不过三分钟”或鲁迅的名言: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以此启示来客,谢绝闲聊。
工作法
当发现聊客朝自己走来,可立即埋头工作,或眼睛凝视空间,令聊客相信自己正在专心工作,让其知趣离开。
冷待法
当聊客打开话匣子时,自己保持冷淡,只点头或摇头,不予搭话,也可作简短的回答“是”或“不是”;若聊客仍然口若悬河时,可起身做些杂务,令其扫兴而去。
推迟法
如对方并未闲聊,或自己喜欢与其交谈,但当时确无时间接待,可提议推迟在下班后或共同进餐时进行交谈。
打电话的艺术
现代社会,电话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甚至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信息交流工具。因此,怎样使别人由你的声音而获得好感,是人人都应该注意的。
在我们打电话时,究竟应该抱着什么样的态度才好呢?请你先记住:表情和动作虽派不上直接用场,但可以借助轻重缓急的语调,使你的声音更悦耳动听;打电话如果不善于辞令,就不易收到好的效果;打电话时你在对方头脑中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完全取决于声音的表达。所以要特别注意对话时的用语。
下面则是几条打电话应遵守的礼貌:
先说自己的姓名,再确认对方是谁;
问清对方当时是否方便与你交谈;
准备好记事本,记下将要谈的话题;清楚下一次联络的时间、地点或电话号码;
使用公共电话时,请告诉对方,尽量抓紧时间,语意简明;
考虑对方是否能听得清楚;
如果对方声音太小,不妨这样说:“对不起,我的电话机有点问题,听不清楚,请你大声一点好吗?”
电话中的惯用语,用之得当,会使人觉得亲切温暖,以下是几种惯用语:
对不起,在百忙之中,能耽误您一点时间吗?
真不好意思,每次都打扰您。
我想和您商量几件事情,好吗?
麻烦您了,非常感谢。
拜托您了,真是感激不尽。
如果你将这些惯用语在电话中多多运用,必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