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汉光
我和父亲在桂林买了两个包子吃,回到荔浦才想起,吃了人家的包子还没有付钱。父亲叫司机停车,他要返回桂林去付钱。一车人都笑父亲傻。我说:“两个包子最多值一元钱,而从荔浦到桂林,一个人往返就要二十多块车费,还是算了吧。”父亲正色说:“账不能这样算,这一元钱是人的品格。”
父亲固执地下了车,我不能独自回家,也跟父亲下了车。我们改乘另一辆车返回桂林。
我和父亲回到桂林,找到原先吃包子那个小食店,问明包子的价钱,果然是五角钱一个。父亲掏出一元钱,郑重地递给店主,并一再道歉。不料,店主早就忘了我和父亲曾经吃过他的包子,他竟然不肯收下这一元钱,说哪有平白无故收人钱财的道理。我没好气地说:“我们早上确实吃了你的两个包子,忘了付钱,回到荔浦才想起。我和父亲是特意从荔浦赶来付钱的。你快收下这1元钱吧,我们还要赶回去。”我又拿出车票给店主看,作为物证。
有车票作证,店主就相信了,他终于收下这1元钱,并抓住父亲的手,连声说:“好人,好人。”
我和父亲完成了付钱任务,就跟店主告别,准备去车站乘车。店主却叫住我们,要送我们去车站。父亲说:“不用了,别误了你的生意。”店主说:“误不了,店里有我老婆照应。”他招了一辆的士,把我和父亲送到车站。
到了车站,店主又抢着替我和父亲买好回家的车票,一直把我们送到客车上,才依依惜别。
互相道过再见,客车就开动了。忽然又见店主追着客车飞跑上来。以为他还有什么要紧事,却听到他大声喊:“我叫郑智洪——!”父亲把头探到车窗外回应:“我叫杨永远——!”
车上的人感到奇怪,问我们是怎么回事。我就把两个包子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车里的人感叹不已,一个个回头看父亲,又纷纷探头到窗外看郑智洪。
从此,郑智洪每年都来我家一两次,父亲也常常到桂林去看他。他们成了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