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公司的业绩在显著地下滑,尽管全美国都处于危机的深渊里,但这些对亨利·福特都没有什么影响,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格林菲尔德村消磨,看着那些他搜集起来的过去的老物件,沉浸在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中。对公司的实际运营他毫不挂念,只是依旧紧紧抓着公司的控制权不放,他一直认为公司是他的,任何人都不能与他分享,包括他的独生子爱德塞尔。他丝毫没有想过假如公司倒闭了,他会怎么样,反正他已经有很多很多的钱,他不用考虑那么多了。
在福特公司内部,爱德塞尔·福特、查尔斯·索伦森、P。E。马丁占据着主要权力,但亨利并不授权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拥有决策权,公司想做出任何决策都必须经过他的同意,否则再有意义的事他也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推翻。他就像一个专制国王,在他的王国里,时不时地发表一些离奇古怪的言论,抨击美国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他对什么都不满意,除了他自己和他喜欢的那些东西。
但是,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酷的现实,亨利·福特又一次不太情愿地意识到,A型车的使命也已经完成了。要想在危机时期维护自己的市场份额,不被对手打垮,他就必须研制一种新型车,满足经济困难的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
于是,老亨利谢绝了记者的采访,穿上穿了好几年的旧工装,一头扎进迪尔伯恩的技术实验室里,不分日夜地紧张工作。
按理说,工厂不缺研发人员,他的儿子爱德塞尔在汽车方面已经独当一面,而且爱德塞尔的设计更受消费者的喜爱,那么年过古稀的亨利何必还要像年轻人一样投入紧张的工作呢?这还是他的信念使然。他对他的一个同事说,他这是在做一种榜样,以便让那些意志消沉的工人树立起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
事实也是如此,A型车产量已经萎缩了,福特工厂没有能引起社会重视的产品了,工人中普遍缺乏激情,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哪一天会被解雇。而大萧条时期的失业意味着灾难。果然,工人们看到老人家亲自参加到研发中去了,想象着即将诞生的新型车以及随之而来的市场订单,他们的热情也焕发出来了。人就是这样,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一种激励,越是需要向上的热情。这种热情又是可以传染的,当它在整个工厂中弥漫的时候,就变成了一股不可抑止的向上精神。
亨利正在研制的汽车配备八缸发动机,他将其命名为V-8型。前边我们说过,在T型车转产A型车的时候,福特工厂进行了一场闻所未闻的厂房设备大调整,中间经历了几个月的停产期,不仅在工厂内部,甚至在整个美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次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公司决定在原有A型车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开发一种过渡车型,这就是B型车。这个任务落到了爱德塞尔身上。
亨利·福特以旺盛的斗志和全部精力投入到研制新型汽车发动机的过程中,这是他最擅长的技术,他对新型发动机的技术要求很高。但是,他对他身边参与研究的人员非常不信任。有一次,他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克莱斯勒也在研制一种新型发动机,于是,他立刻暴跳如雷,对他身边的人大吼,“我就知道是你们把我的秘密泄露给了该死的克莱斯勒,我亲眼看到了!”多少年来,亨利身边的人已经无数次的领教过他的淫威,时间长了,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就算他威胁要解雇某人,人们也不会像当初那样如惊弓之鸟了,更何况,也没有几个人在他盛怒的时候被解雇,大家都把他当做老小孩。这一方面是因为老亨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让他们对这位老人尊敬有加,另一方面,爱德塞尔在工人中有很高的威望,他们更愿意留下来,他们相信当爱德塞尔掌管公司时,一切都会好起来。
经过数日苦战,福特公司的B型车和V-8型车终于研制成功,为了V-8型车,公司投入的研制费用高达5000万美元,而最终每辆售价只有465美元。V-8型汽车是无可挑剔的、质优物美的,集高效、高速和廉价于一身,再一次体现了亨利·福特一贯倡导的为美国人们生产最好的最廉价的汽车的理念。
在以后的20多年里,V-8型汽车一直长销不衰,成为福特汽车公司的精品。此时的亨利·福特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尽管在美国最萧条的时候,他有过一些不适当的言论,没有和美国政府保持步调一致,但他还是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他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