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82200000021

第21章 骂你没商量(1)

指 笔

秀山县初三会考爆出冷门,总分前三名皆出于大山深处的鸟不留乡中学。县教委郝主任十分惊喜,为表激励,他破天荒地把两个参加市作文比赛的名额分给了鸟不留乡中学。颇让人意外的是,比赛现场突然停电,更让人不可思议提,在众多参赛选手,因停电无法将草稿誊清的状况下,唯有来自鸟不留乡中学的两个农家孩子,不仅赶在停电前抄完了作文,而且字迹清晰、工整。

这下,两个创造了奇迹的农家娃引起了轰动。教委郝主任亲自出马了解详情。通过与这两个孩子交谈得知,鸟不留乡中学,人人都具备如此快速写字的本领。也未曾刻意练过,他们一直都会。因为他们有个用手指写字的林老师,而林老师的手指会渗水。

上课用指尖渗出的水写字,简直是天方夜谭,闻所未闻。对孩子的言语显然不足为信,但鸟不留乡中学既然有不同寻常的学生,一定有不同寻常的教育方法。郝主任决意调查落实,以便推广。郝主任连夜通知乡教办,让林老师即刻动身赶往县城。次日正午时分,林老师赶到了郝主任办公室。询问得知,两个孩子所言不虚。林老师痛快地承认,她上课用手指写字乃是常事。“那,那你的手指尖真会渗水?”郝主任百思不解,连连追问。林老师毫不犹豫点头默认。

也许是出于猎奇心理,第二天,县招待所的门口,人们三五成群,交头接耳。人人都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位山村女教师的特异功能。郝主任骑虎难下,他不相信真的会有特异功能,但他更没有理由相信,眼前这个朴实的女教师,会是个故弄玄虚,欺世盗名的骗子。

为弄个水落石出,郝主任悄悄安排了演示会,为了避免造成负面影响,他只通知了内部人员。但世上无不透风的墙,演示会那天,好奇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当然更逃不过媒体的关注,秀山报与县电视台同时光临。

郝主任示意林老师上讲台演示。也许,林老师深居大山,从未见过如此的场面,她机械地转过身,慢慢伸出中指,颤抖地在黑板上书写起来。但遗憾的是,手指所过之处不要说是几行娟秀的字体,就连指痕也未曾留下。“怎么会这样?怎么……”林老师呆呆地望着自已的手指发愣,她想不通一直应和自如的手指,怎么会演示失常。

“噢,我看你是太紧张了,别慌,来,重写一次。”郝主任毕竟是从事了多年教育工作,有丰富的临场经验。林老师接过郝主任递过来的热茶,喝了几口,定定神,转过身慢慢写了起来,然而,得到的仍然是失败的结果。

“嘿,什么玩意儿,我就知道是假的。”“唉,这年头,连外表这么老实的姑娘,也会是骗子。”此刻全场喧哗,原本赶来看稀奇的人们,失望之余更感到了被人愚弄的愤懑。林老师胀红了脸,茫然地站在那里。

“不,老师不是骗子!在我们学校就是用手指写字的。”那两个来自鸟不留乡中学的孩子,眼看自已的老师受人非议,忙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对,这种超自然现象,都要有特定的磁场。也许……”听了两个孩子的争辩,一位研习吉易八卦,气功术数多年的老伯站了出来。他建议郝主任去原发生地探个究竟。事已至此,半途而废难下结论。郝主任与有关人商量决定,去鸟不留乡中学探个真假。

次日一早,准时启程。闻讯赶来的各路人马,把面包车挤得密不透风。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又爬了一个半小时的山路,终于来到了学校。校长和等候多时的乡领导迎上前来,嘘寒问暖,十分热情。然而,跨进校门眼前的一切实在令人难以预料。只见教室门窗不全,桌椅参差。但林老师似乎在这里才找到了特有的感觉。只见她的脸上,满是凝重、沉静的神色。看来那个老伯的分析不错,林老师果然进入了状态。

“孩子们,现在我把《荷塘月色》写在黑板上,请大家抄一遍。”林老师转过身,不慌不忙地在缺了一只角的黑板上,奋笔疾书。奇迹终于出现了,林老师手指所到之处,皆留下了漂亮的行书。而这一笔一划都由她指尖渗出的水迹形成。“哗……”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碰巧跟随而来的,省医学院研究生小李,忙不迭地挤上前,小心地用试管吸取了林老师指尖渗出的水,准备带回去,好好研究一番,以作毕业论文。一同前往的媒体,自然不愿放弃这独家新闻,于是争先恐后,围住林老师,问长问短。

原来,林老师也是孽债的产物。她的母亲是来自上海的知青。回城风刮起的时候,她还不满周岁,但她母亲还是扔下她走了。她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她勤工俭学读完师范,义无返顾地回了大山。因为她觉得母亲的离去,主要就是贫穷。她要让山里人的后代,有文化、有知识,她要让山里人的生活在下一代手里改变。

然而,现实是严峻的。大山穷,真的很穷。乡里的财政收入少得可怜,上级拨发的教师工资常常被挪用。而山民的生活更穷,穷得每逢开学,都有家长苦苦哀求,用白条(欠条)代替学费。但这引白条(欠条),只能悄悄地躺在林老师的纸箱里,它变不成现金,换不来教具、用品。学校穷得屋顶漏水用泥糊,门窗破了挂上草垫子。没钱买粉笔,她就在讲台上放盆水,用手指蘸着水照样上课。然而,今年偏遇上了五十年未有的高温、干旱。山上果树枯萎,滴水似油。没有水就不能写字,不写字就不能上课,林老师望着山里孩子,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悲从中来,辛酸难抑。

林老师把手指伸进了干渴的嘴里,她要为孩子们上最后一节课。突然,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沾着唾沫的指尖,渗出了水珠,而且只要在写字它就不会干。“哦,那就是说为了在字迹消失之前抄下来,孩子们不得不加快写字的速度,无意中便练成了绝技。”到底是当记者的反应灵敏,秀山报的萧雯恍然大悟。林老师默默地点点头,欲言又止。

次日,省医学院研究生小李,拿着化验报告,急匆匆找到了县教委,“郝主任,太奇怪了,林老师指尖渗出来的水,它、它的成分,竟然和眼泪一模一样。”闻言,全场愕然。郝主任接过报告单仔细地看了三遍,深深地叹了口气,把它递给了有关人员。化验报告在人们的手中传阅,但不知为何,此刻他们脸上那好奇、兴奋的神色已荡然无存,代之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沉重与深思。

一周后,秀山报记者萧雯写的通讯报道“大山深处的学校”发表了。身临其境的描述,加上县电视台同时播出的录像,让人们震撼了。尤其看到镜头上,挂草垫子当门窗的教室,和深秋季节仍赤脚在山路上的孩子,那些有儿有女的大伯、大妈们心痛得掉了眼泪。当然为了媒体的导向问题,报纸和录像只展示了,林老师用手指蘸水代粉笔的情景,都未提及林老师的手指会渗水。

十天后,鸟不留乡中学收到了第一笔捐款。半月后,全国多家媒体转载、转播了“大山深处的学校”。自此,来自四面八方的捐赠,雪花般地飞向了大山深处。

据说,如今的鸟不留乡中学,早已是旧貌换新颜了。但不知咋的,林老师的特异功能突然消失了。她的指尖再也没有渗出过水。据说,媒体虽未披露,但曾发生在林老师身上的特异现象,仍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引起了玄学研究会的关注。据说……半年多来,以此为中心的传闻,版本颇多,让人难辩真假。有则传闻倒是千真万确,那就是,一个网名叫秦艽的女士,把它写成了故事,题目就叫“指笔”。

首发在《三月三·女人故事会》入选杭州《故事精选》

飞来横财惹来祸

周末上午,一个憔悴的中年女子,敲开了荷花小区302室的铁门。“喂,大清早的,你找谁啊?”房主汪小燕睡眼惺忪地询问。汪小燕是“三里香”饭店端盘子的打工妹,“请问,你就是汪小燕吗?我叫林月英,我那钱包就是你捡的……”听对方自报家门,汪小燕才想起十天前确实捡过个钱包,看来对方是失主无疑。“是啊,钱包是我捡的。噢,我从邮局给你寄的挂号。你……” 汪小燕刚想告戒她,贵重物品以后须妥然保管,小心为妙。猛抬头,见林月英不仅毫无喜色,一双眼珠子还直愣愣瞪着她。

汪小燕被林月英瞪得浑身发毛,十分恼火。林月英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忙苦涩地一笑:“我知道,你若不把钱包寄还给我,我是永远也找不回来的。你是个好人,我求你,求你好事做到底,请你把包里没寄的也还给我吧。下岗好几年了,偏我老公得了肺癌……”讲到伤心处,林月英声泪俱下。

汪小燕终于明白,林月英的意思是她遗失的钱包里,除了寄还给她的那张3千元定期存折,还有凑来给老公开刀用的2千元现钞。

林月英的话,让汪小燕蒙了。“什么,2千元?你,你跟我要二千元?岂有此理!我把钱包还了你,你还、滚,你滚……!”汪小燕猛然省悟,林月英找上门来不是致谢而是要钱。气得脸都青了,怒冲冲把对方推出门外。

林月英磨磨蹭蹭地走了,汪小燕越想越恼。可不知咋得,对方凄惨、哀求的神情,总在她眼前晃动。更莫名其妙地是,连林月英丈夫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病容,也挥不去、抹不掉地在她脑海中打转。汪小燕喃喃自语:“癌、肺癌……”似乎是动了恻隐之心,汪小燕翻箱倒柜了好一会,咬咬牙走进了肿瘤医院。

不知是林月英上门索钱时隔墙有耳,还是汪小燕在医院缴二千元钱时落了旁人的眼?从医院出来不到二个时辰,汪小燕路遇横财交还钱包、截留现金之事,仍是传扬了出去。

第一个作出反应的是饭店的老板娘。以往添点调料、进点鱼虾全由汪小燕上手。这会凡是和钞票直接打交道的事,老板娘不是亲力亲为,也要安排个店员在她身边。这也难怪,饭店虽小生意不错,这进进出出的可都是钞票。虽说汪小燕最终把捡来的钞票交了出去,但这也是她在失主找上门来后的不得已所为。

三天后,林月英赶到汪小燕的住处,连连道谢。“……幸亏你及时把钱交进医院,我丈夫才得以动了手术。我知道你是个好人……”汪小燕闻声抬头,见又是林月英上门,心里的懊丧、怨恨再也压抑不住了:“好人?好人有啥做头!如今老板娘象防贼一样防我,连同乡同事也疏远我。落到今日的地步,就是你那只该死的钱包害得!你以为说几句好听话,就能给我挽还影响,就能弥补我……”汪小燕歇斯底里的发泄,让林月英不知所措,悻悻而归。

次日,《春江晨报》上刊登了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看了报纸人们才知道,打工妹真的是蒙了冤受了屈。因为失主林月英终于想起来了,那天她给丈夫寻找替换衣裤时,顺手把2千元钱夹在了衣物中。由于丈夫病势沉重,林月英陪护了几个晚上累得头昏脑胀,竟然忘了把钱取出。

媒体的力量真是强大,自从林月英的这封感谢信见报后,反响十分强烈。报社收到了不少读者的电话、短信。在赞美汪小燕拾金不昧的同时,对她因此蒙受的委屈忿忿不平。有言辞激烈的,甚至把林月英对汪小燕的误解,上升到如今社会为何会人性冷漠的高度。主编觉得这样的互动真的不错,可这汪小燕既无截款未还,那么她去医院缴费之事是误传,还是真有其事?若真的缴了款,那钱又从何而来?主编决定做个追踪报道,特派社会新闻版的记者肖羌去调查、核实。

肖羌急匆匆找到了汪小燕。在他反复询问下,汪小燕才道出了事情的真相。其实,当初捡到钱包时,那张三千元的到期存单,也曾让汪小燕心跳如鼓,兴奋不已。要知道三千元钱,在大款眼里仅是几顿饭钱,可对打工妹来说,几年的积蓄也不比这张存单多多少。汪小燕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用这横财把自己试了二次也舍不得买的裙子拿回家,再去买几张超女磁带……让她改变计划的,是因为钱包里的那叠票据。第一眼看到化验报告单和肺癌手术通知书,汪小燕便傻了,呆了。因为五年前,她的父亲也是患肺癌死的。汪小燕至今记得医生曾告诉她,只要早点开刀父亲还有救。可就因为凑不起手术费,只得放弃了治疗。也算是同病相怜,汪小燕毅然把钱包从邮局寄还了林月英。

谁知好心没好报,林月英反上门来索钱,汪小燕自然勃然生怒。但轰走林月英后,父亲临终前痛苦的呻吟;母亲借贷无着耽误了手术的无助、无奈;和林月英凄惨的神情交叠在一起,久久地浮现在汪小燕的眼前,分不清扯不断。于是……

“于是,你触景生情,不忍袖手旁观。为了救人,你不顾后果,把自己的2千元积蓄交进了医院!”不待汪小燕说完,肖羌什么都明白了。面对救人济困反遭非议的打工妹,肖羌感触颇深。这年头人们习惯把城市不安定因素,归结于外来人员的增多,可眼前这个外来姑娘却为了救助素不相识的城里人,把打工几年攥下的钱送进了医院。职业的敏锐和良知,让肖羌难以自禁,奋笔疾书。

肖羌撰稿的题为“2千元见证人心”的后续报道,出现在《春江晨报》最显眼的地方。汪小燕的横财风波成了春江市的头条新闻。市民对汪小燕的善举赞赏不已,对粗心大意的失主,自然严加指责。弄得林月英欲说无语,尴尬万分。

一周后,《春江晨报》编辑社收到了封既没落款又没邮戳的信,信封上只简单地写着肖记者亲启。肖羌很是诧异,好奇地扯开信封一看,惊得目瞪口呆。肖羌回过神来,急忙把汪小燕和失主林月英请进了报社。

“哦,你们看看这是什么?”面对肖羌递过来的信封,汪小燕与林月英面面相觑。林月英下意识接过来一看傻了,这信封里装的竟是一叠人民币。见钞票下还有张对折的纸,林月英禁不住打了个激灵:“……2千元让汪小燕、林阿姨受人非议,我不能再沉默了……因为穷,我才进城打工,我真的需要钱……钱包是我扔在小巷里的,里面的现金也是我拿的。看了你们的报道,我这心里……请报社把2千元钱还给林阿姨。我、我实在无颜与她们相见……”读完这封署名“小保姆”的短信,林月英喜极而泣:“小燕、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我一直以为你交医院的钱,就是我那2千元。是我错怪你了,你是好人、我……”林月英语无伦次,满面愧疚。

“2千元?你是说这叠钱就是你丢的?……”汪小燕瞟一眼肖羌手里的钞票,恍然大悟。原来林月英钱包里真的有2千元,原来写给报社的感谢信是假的,是为了给她解围:“为了我,你、你甘愿被人指责……好人,你才是好人啊!”汪小燕和林月英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肖羌庆幸小保姆终于澄清了真相。决定赶紧写篇新报道, 不让对林月英的负面影响继续下去。肖羌的话让汪小燕百感交集:“对,小保姆原本是可以不说的。她,她主动把钱交了出来。小保姆她、她也是个好人!”汪小燕转身拽住肖羌,提出了帮她找小保姆的请求。

虽然汪小燕对为啥要找小保姆没说出个道道来,肖羌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因为他突然觉得要寻找的似乎很多、很多……

发表于西安《百家故事》

英雄本色

连续高温酷暑,热得人无精打彩,瘟鸡笃头。好不容易碰上台风影响,气温徒然间下降,人们呼朋邀友,逛马路进超市,嘻嘻哈哈十分惬意。“抢劫了,抓强盗……救命啊——”突然,西瓜摊旁的小巷内,传来了一阵紧一阵的呼救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何况从声音判断,呼救的是个年轻女子,这英雄救美更是从古有之。

同类推荐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本书是我国小说史上最著名最杰出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小说艺术地再现了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近百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写三国时代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不汉末年社会的动荡与黑暗,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要求安定的强烈愿望。
  • 大院子女

    大院子女

    某军区大院绿树成萨,阳光灿烂。革命的热望,铁马金戈的梦想,嘹亮的军号声,每天都唤醒着将门子女的热血。副司令员之子章卫平、副参谋长之子乔念朝、后勤部长之女方玮及马非拉等大院子女,在青春期的躁动中,或挣脱父辈的绑缚去中越边境参加“世界革命”,或在荒凉的生命绝境中锤炼“革命的理想”,或在灵与肉、情与爱撕扯的悲苦中无望地沉浮。在情的困扰、性的诱惑、理想的追求中,提升为从单纯到复杂、从无知到成熟、从迷惘到坚定的人生轨迹。小说揭示了大院生活钱为人知的神秘,透视了大院文化的深层化的内涵。
  • 勇敢的心

    勇敢的心

    上世纪20年代末,西阳,大革命席卷中国,世家出身的霍啸林与军阀之子赵舒城义结金兰。风云际会,他们走向不同的道路。因父辈的恩怨和隐秘的身世,他们虽是亲兄弟,却反目成仇,命运纠缠,欲罢不能。自小懦弱、不受待见的霍啸林因着一颗勇敢的心,屡屡身陷绝境,却不失斗志,杀军阀、闯江湖,最终转身成为热河抗日大英雄。而赵舒城为虚妄的功名所扭曲,为仇恨所折磨,命运反转,从学运领袖、北伐英雄堕落成杀人犯,最终沦为汉奸。整部作品情节紧张曲折,充满悬念,人物刻画生动细腻。
  • 哈周和他的

    哈周和他的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楚汉传奇

    楚汉传奇

    暴秦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争霸,各色英雄运筹帷幄,布篇谋局开创帝王伟业。项羽,落魄贵族,英姿魁伟,神勇威猛,性情中人,政治头脑不足。刘邦,草根痞子,却又知人善任,流氓精神可谓登峰造极。另有影子赵高、天鹅王陈胜、猛人章邯、屠夫樊哙,加盟最惊心动魄的生死对决,呈现中国历史上最悲壮最伟大的对手决战。
热门推荐
  • 心曲没有终止符:非正常离世作家非常档案

    心曲没有终止符:非正常离世作家非常档案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美国、俄罗斯、苏联、日本等国家一些作家的传略、自述、名言、作品等。无论他们以何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我们都是应当记住他们的名字。
  • 一看就懂创新思维

    一看就懂创新思维

    如果你觉得学习没有热情,工作缺少活力,人际关系平平,事业不温不火……如果你的女朋友说你没劲。老师说你没用,朋友说你像杯白开水——没味道,那么,你真的需要引进点创新思维了!一个全新的你的产生,未必需要一个新环境,或许只需要一种新思维。
  • 璃花开

    璃花开

    璃花开,人人羡慕。可谁又知道她的努力,只有他,了解她的转变,她的努力。璃花开,开进了他的心里……
  • 追风猎手

    追风猎手

    他生活在都市,却偏爱弓马骑射。无论是梦中情人还是敌人,他从不会放弃自己的猎物,他就是迅疾如风、踪影飘忽的追风猎手。
  • 玄宗朝翻经三藏善无畏赠鸿胪卿行状

    玄宗朝翻经三藏善无畏赠鸿胪卿行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木兰奇遇记

    木兰奇遇记

    花木兰替父从军,打怪升级,吊打小怪兽。太武帝时期,南宋,北魏,柔然三大强势征战不休,因太武帝之妹武威公主被北凉王沮渠牧犍扣押,攻打北凉的魏国大军又处处受限,太武帝拓跋焘命太子拓跋晃为帅,紧急召集新兵支援北凉一战。柔然深知北凉若破,魏国士气大震,再不压制,后患无穷,可汗大檀亲自请出隐居百年的大祭司出手帮忙。大祭司是黑暗的主宰,有通能之本,召唤万古神兽践踏战场。
  • 良师益友

    良师益友

    本书汇集了袁宝华同志的战友、同事、下级、朋友写的纪念袁老的文章。
  • 红绳结事件

    红绳结事件

    连续几件命案引发的系列惊悚故事。余强,历经坚难,终于快要真相大白时,事情再陷迷雾。
  • 玄空之外

    玄空之外

    破天而行,却不料自己只是一枚棋子。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一盘棋
  • 武冲天霄

    武冲天霄

    何为正?何为邪?何为神?何为魔?亦正亦邪,亦神亦魔?万朝艰辛万古瑶,斩神弑佛提屠刀。指破苍穹仰天笑,诛天直上九重霄。豪情万丈,为红颜,为兄弟,为亲人,肝脑涂地……霸气冲天,斩荆棘,破苍穹,动乾坤,诛天灭地……天若顺我,天必昌。天若逆我,天必亡。命运的巨轮开始转动,最终的审判又是什么?宿命真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