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84600000001

第1章 序 有为成功,无为卓越

无为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大家都知道老子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中有十二处提到无为。第三章称“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是顺应自然、不妄为的意思。“无为”不是躺下来睡觉、无所事事,而是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只要人们的行为顺应天理,尊重大自然规律,那么,就能够“无为无不为”。

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并非不求有所作为,而是指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仅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庄子》则将无为推衍到帝王圣人的治世中,认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故帝王圣人休矣”,不过帝王应该“以无为为常”,而臣下却是要“有为”的。“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为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的成功是有为和无为的生动范例。

他是怎么有为的呢?他一生当中只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数学。他怎么无为的呢?什么名,什么利,他统统不管。如他做数学所所长时,把有能力的数学家找在一起,找来之后就不管了,让他们自己搞去。这种理念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是合拍的。

国学大师季羡林对有为和无为给出了如下极其精彩的见解:

人之为人也应有为。浮沉于世,有所为而为之。以人为鉴可以知己,以己为鉴可以知事。知己则少一分自鸣得意,多一方他山之石;知事则少一分故作深沉,多一份随意洒脱。为人也,淡泊其外以明志,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动如动,我动即物动,以我役物而非以物役我,是为“有为”。

人之为人也应无为。游离于人海,无为而心念有为。由聪明转入糊涂,舍名利而取淡泊。糊涂则远避横祸,明心净己;淡泊则返璞归真,苦乐由心。是以寒不减色,暖不增华,陈力就列,知不足而有弗为。为人也,宁静其内以致远,应视穷达为身外之事,从心所欲不逾矩。静如静,我静即物静,化物为我同时化我为物,则物我合一,其乐融融矣,是为“无为”。

概言之,无为无所不为,有为由心所为,则身在世内,心在世外矣。

古哲先贤关于“有为”与“无为”多有高论

老子、庄子比较出世,主张“无为而治”;孔子则比较入世,主张人生在世要“有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时刻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孟子总体上延续了孔子的进取思想,但相比孔子的求“儒”、求“德”、求自我道德的完善,孟子则更为奔放、更重“义”、更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孟子是大开大合的,他的思想更接近我们现在的理解,即一方面强调要积极“有为”,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有弗为”方能“有为”。

“无为而无不为”,许多人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是什么都不做就等于什么都做了。这似乎很不符合逻辑,总不能等着好事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吧,那样是一种消极的想法。那么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

无为,即是顺天而为,顺人意而为,不违反规律,一切顺其自然,不要刻意地去做,尽力就可以了。

有为,即是尽自己之努力,做自己想做之事,不要消极等待。

“无为而无不为”的原意应该是:自然界所存在的各种事物规律,其本身是没有任何主观思想、意志和作为的,这是它的常态,这就是“无为”的含义;另一方面,自然规律又完全是由自然界所存在的各种物质及其物理性能所决定的物理运动形式而自然体现出来的,如宇宙中的天体演变,地球自身的地壳运动、季节变化等,这些变化又进而影响到地球上的草木枯荣、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等等,这又是它所表现出来的无所不为。

因此,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想成就事业,也就不能只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和主观愿望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而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言行、做事的方法,都符合客观规律。

无为倡导以柔克刚,就是在柔弱当中,找到一种成功的力量。海啸来了,狂风来了,大树刮断了,小草依然如故;地震来了,大楼倒塌了,小平房还在;水滴滴答答不停地落下,水滴石穿……

无为倡导功成身退。“功成身退”是老子智慧的一个亮点。范蠡助勾践复国后,隐身而退,成就一段历史佳话;韩信功成身不退,结果被杀。功成身退还暗含一种智慧,就是有功不要居功自傲、摆老资格,这样别人就会更加尊重你。

无为倡导大器晚成。人最容易出错的,就是想早日出名、脱颖而出、尽快成功,结果欲速则不达。所以老子叮嘱人们千万不要盲动,千万不要着急,不要拔苗助长,而应该自然而然让其“大器晚成”。不否认“大器早成”,但是还要用一个大器晚成来矫正自己,那才是聪明的。

无为是一种工作原则、管理原则、养生原则、快乐原则、低调原则。无为是一种境界、一种艺术、一种精神享受。

老子认为,管理者的资质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依次是: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再其次,畏之;末其次,侮之。

所谓“太上,不知有之”,是一种园丁的管理理念。在花园,我们可以看到姹紫嫣红的鲜艳花朵;在果园,我们可以看到橘黄橙绿的果实。可是,园丁在哪里呢?大家都不会注意到。这种园丁式的管理风格就是“无为而治”。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无为而治”的管理者是最高明的管理者。

老子说,最高明的管理者不会让员工们感觉到他的存在。一个真正懂得管理之道的管理者也会让员工觉得“我们公司本来就应当是这个样子的”。

然而,如果你是一个有为的管理者,你一定会感觉员工忽视了你,你会说:“不,公司本来不是这样的,是因为我杰出的管理能力才使得公司发展成这样的。”

一个有为的人不可能成为最高明的管理者。这是因为,他在追求自我实现,他要成为员工心目中的英雄,他要员工仰望他、崇拜他、敬畏他、赞美他。他不理解什么是无为,也无法真正地无为。他担心? 一旦无为,一切都会失去控制。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的职能就是控制。因此,现代管理学无法理解什么是无为,它只能主张有为。西方学者翻译《老子》时,通常把“无为”译成non-action(无所作为)或者inactivity(不活动)。他们一直都很奇怪,无所作为怎么能达成管理的绩效呢?

由于自我主义的心理作祟,一个有为的管理者往往会把员工视为工具,从而背离以人为本的管理之道。他与员工之间,是一种互相利用、彼此控制的关系,这样就导致了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组织的发展之间出现的偏差。而员工个人与企业组织之间的情绪对抗,使得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不断受到挑战。

只有无为的管理者,才是真正卓越的管理者。所谓无为,绝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放弃管理,而是基于对生命成长规律的理解,去尊重员工,爱护员工,支持员工。所以,无为而治,看似无为,其实意味着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胸怀博大的爱。

无为不是消极人生,不是一味等待。无为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不做那些无益的事,不做那些做不成的事。无为是为了扫清道路,清理困扰,而后才能投入一些有意义、有成就的事情。

著名作家冰心的祖父谢子修曾经集古人名言,作了这样一副对联,一则自勉,二则兼作教育后代的家训。对联的上联是“知足知不足”,下联是“有为有弗为”。

上联的“知足”语出《老子》的“知足不辱”,即指对物质享受、名利、地位要知道满足,不能贪求。知足才不致受屈辱。这里既包含“明哲保身”的思想,也蕴含着抑制非分欲求、保持身心和谐的合理内核。“知不足”大意是说,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过来努力学习。“知不足”表现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谦虚好学的态度,对学问、对事业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下联的“有为”是指有作为。即是说,珍惜生命,是为了等待发挥作用的机会;保养身体,是希望有所作为。这是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有弗为”,指对不符合正义道德的事坚决不做。大意是说,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里提到了有为与不为的界限,即对好事、善事、利国利民的事要积极去做;对错事、恶事、损人利己的事,要坚持不为。

冰心曾对祖父的家训联做过独到的诠释:“对有些事要知足,如生活上;对有些事则永不能知足,如学习、事业上;有些事一定要做,而有些事则是坚决不能做。”

其实在具体生活中,“有为”与“无为”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老子、庄子认为“至为无为”,孔子、孟子认为“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吕坤在《呻吟语》中补充说:“有所不为,为必成。”这些观点有大智慧,很有点辩证法的意味。用现在的话来解释,“为”与“不为”可以说是一对相互转化、相互牵制的矛盾,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便能“为必成”,有所不为是大有所为的必要前提;反过来说,如果不分主次、轻重、缓急,什么事都“为”,势必“无为”又“无成”。

关于“有为”与“无为”,还有点禅的味道,类似于佛教的“舍”与“得”。当今社会变化太快,信息太多、诱惑太多、欲望太多,烦恼也太多,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也许我们更多要学会的是放弃而不是力争,是专一而不是博览,唯其如此,方能有所作为。从这个角度理解,“有弗为”的境界或许更高些,因为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智慧,还需要严格的自律以及持久的毅力。

有为与无为,应该是统一的。人活一世,草活一秋。无论是参天大树,还是路边的草芥,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没有所谓的高下,也没有所谓的贵贱,它们都有自己生存的权利。

但人活着是有境界的,人的活法是有区别的。一个人的幸福感不在于他获取了多少钱财,占据了多少房产,而在于自身的感受和对自我的认可。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有为也好,无为也罢,更重要的是一种心境。只有平平静静地去做,心平气和地去生活,才能活得精彩。

春花秋月,冬去春来,一切都随之而来,又随之而去。且用出世之情怀,做入世之事业吧!

叶舟写于北大资源东楼

同类推荐
  • 传世名著百部(第23卷):韩非子

    传世名著百部(第23卷):韩非子

    《韩非子》是我国法家思想的著名代表韩非的著作。它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既包括韩非倡导的维护东方专制制度的法、术、势的理论,又包括一些非常经世致用的主张,如农战结合、法治、选贤用人等等。这些丰富的思想和内容使《韩非子》一书在我国历史上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于18世纪中叶流传到日本,在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老子新解

    老子新解

    以往的人们解释《老子》总是从《老子》一书的词语出发。而本书的作者则完全从《老子》一书的内在逻辑出发因此,本书就其方法论上的革新来看,是对老子解释的一次革命,其所获得的结果是完全崭新、与众不同和引人注目的。通过这本书,现代的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人民将会重新发现,他们可以从中国古人的著作中,特别是从老子的著作中汲取丰富而又极为珍贵的思想与精神的养料,从而使自己生命的存在变得更加充实和完美。
  • 读论语心得全集

    读论语心得全集

    本书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
  •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这是一本有趣的哲学简明史,也是人类最厉害的天才们自我折磨的历史。哲学家们只想在思考中寻找终极真理,但在他们的争吵中,世界却意外地被改变。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休谟到康德,两千多年的哲学史,一代代哲学家不断思考,并对我们的世界做出形形色色的阐释,而哲学却并没有所谓的终极真理。那么,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他们在重复没有意义的活动吗?
热门推荐
  • 寰宇之大纵横

    寰宇之大纵横

    浩繁星空,诸天万族,人类不过是一个失落的文明。曾经的荒古大帝,而今的天道天骄。他浴血而来,人类文明也将辉煌重现。
  • 龙凤剑仙

    龙凤剑仙

    梦语是不幸的。她六岁丧父,九岁丧母,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时,她已经要学会自强自立。梦语又是幸运的。她遇见了一个好师父,一个好师兄,进入了一个世人羡慕不已的修仙门派,给她的不仅仅是滴水之恩,而她所要报的,更不止是涌泉相报。天命何妨,一剑斩开。龙凤双剑,热血不败!
  • 山河锦绣

    山河锦绣

    这是一个架空世界,封建制达到了历史巅峰。西方世界称呼为“光明帝国”的明朝,把蒙古人逐赶到了西亚,却并没有让其衰落,在贝尔帖圣汗的带领下再次兴盛,与奥斯曼争夺起西方的霸权。而此时,印度人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蒙古人所奴役,迟迟看到不光明。太阳落下的地方:欧罗巴,基督教因为大蒙古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分裂成新教与天主教,相互内斗,并与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教斗的你死我活。就在这么一种乱遭遭的背景下,东方文明古国迎来了小冰河世纪,统治东方三百的帝国开始陷入内乱,战争开始了……
  • “闽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下)

    “闽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下)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武道修无极

    武道修无极

    唯武独尊!不习武道者必不能纵横天下而无敌!而习武道者却未必能无敌!因为武道无极限!
  • 生化末日之旅途

    生化末日之旅途

    我本来有一个完美的生活环境,一直不好好的珍惜。一直觉得这是多么的差多么的坏。直到它们的到来,我后悔了。只有好好的活着才能真正的对得起自己和死去的家人。。
  • EXO玻璃珠日记

    EXO玻璃珠日记

    就让我们成为旋转不停的玻璃珠一转而逝,终成为青春的那一页上挥过的彩笔。
  • 重生林家闺秀

    重生林家闺秀

    上辈子林沛菡被自诩为新派人士的丈夫以封建包办婚姻的理由抛弃,这辈子费尽力气也避免不了这段婚姻之后,她决定赶紧生下一个孩子然后把丈夫扔的远远地。谁知道天上掉下来的保哥哥却怎么也不肯放手了。
  • 我是大侠我有飞镖

    我是大侠我有飞镖

    我是学霸,我爱武侠。最恨逗比,最怕学渣。我是美女,我是女侠。最爱逗比,工资我拿。我是小弟,节操忘家。最爱刺激,最爱老大。我是警察,我要宰了世上所有的逗比。我是学霸,我爱武侠,我有飞镖,我是大侠。
  • 秋月千殇

    秋月千殇

    一个回眸,一个牵挂,将两个时空的人就此紧连在一起。她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多大,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到了这个世界,从小便被关在黑屋子里,她是茫然的,但是懵懂的她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时,却尝到了亲情、友情与爱。一个是为她着想,温柔体贴,为了她不顾一切,但是却被她当做哥哥的人,一个是腹黑霸道,伤她无数次,但却好似在默默保护她的人。当她做出抉择,选择之后,迎来的却是背叛和心痛。他们该何去何从?当万千青丝成白发,才知佳人已去,痛吗?没有,因为已痛到麻木……【第一次试着将虐文和废柴文结合到一起,不喜勿喷,就当是我的一种爱好。喜欢虐的童鞋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