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88800000012

第12章 怀念却回不去的味道(3)

只是想起自己在读齐邦媛《巨流河》时的热泪盈眶。她写到日本入侵东北时,千万东北人无家可归、流浪南方,母亲与父亲迁移到南京后,热心接待那些在家仇国恨中饱受流离之苦的青年,在物资缺乏的年代做出一道道东北的家常菜——酸菜、大酱。这些游子拿着母亲切的黄瓜,蘸辛苦熬制而成的大酱放入口中津津有味地吃,“有人一边吃一边掉眼泪,因为想起家来了。这些人这一生没再回去了。”

酱:民间的滋味

文/林东林

在古代中国,家家户户的老百姓,每天开门都摆着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日常生活中,酱何以有那么重要的地位,成为每天生活的一种必需品?这是今天的我们所不理解的。

开门的七件事,原先是八件,还有一个酒,由于算不得灶间必需,宋代就被剔除出局了,故从元朝开始,人们日常所说的七件事,就没有了酒。唐伯虎有一首《除夕口占》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可见酱与生活的分量。

说生活之前,先掉一下书袋。从字形看,酱是个会意字,从将,从酉,“将”的本义是“涂抹了肉汁的木片”,引申了来说就是涂抹的动作,“酉”则意为“腐败变质”。而把“将”和“酉”放一起,意喻很明显,指一种经腐败变质而制成的涂抹类辅助吃食。

今天的人做菜,放点酱用以调味提鲜很常见,肉酱、鱼酱和果酱也早已飞入寻常人家,然而溯源一点说,酱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面粉做的甜面酱,另一种是黄豆做的豆瓣酱,后来是水果、肉类或鱼虾等,捣碎制成的糊,也都出相入“酱”了。再后来,随着酱制工艺的演变,酿酱的方法也开始用于烹制其他非佐料菜肴,慢慢演绎成了一种烹调菜肴的手法,即是酱法。

我小的时候,母亲一年四季里经常腌菜酿酱,酱里一种是豆瓣酱,另一种是西瓜酱。

豆瓣酱可以做成干的,原料是豆子、盐和辣椒,在泡好、炒熟、发酵后,揉成一个圆圆的球,有西红柿那么大,一排排摆在太阳下晒,晒得成了暗红色,一粒粒剁碎的红辣椒镶嵌在上面,就可以吃了,就着饭吃或者炒菜做配料,都极其提味;豆瓣酱也可以做湿的,有的地方是用蚕豆做主料,我们是用黄豆,发酵过之后倒在缸里,加入盐、剁碎的辣椒、八角等料,晒个把月就差不多了,那时每家都做豆瓣酱,在四邻八舍的院子里,都摆着几口缸在晒豆酱。

豆瓣酱的好吃,是因为豆子在发酵提炼出的清香中,有一种韧性和温软,每一粒咬起来都有质感,同时在这味道中又有八角茴香的芬芳,以及辣椒的辛气,即使吃上一口,也甘爽有食欲。

西瓜酱和豆瓣酱差不多,也要用黄豆,还要用西瓜瓤,黄豆是自家地里种的,西瓜也是,都是薄皮沙瓤的,配料为姜丝、花椒、八角、辣椒末和盐。做西瓜酱前,先要把黄豆泡个一天一夜,等豆子吸水饱涨后再入锅煮熟,然后用纱布包着沥去水分,在豆子上滚上一层面粉,铺在案板和簸箕里薄薄地摊开,放在不通风的屋子里,六七天后黄豆上面就长满了绿绿的毛。

做酱时,按一斤黄豆四两盐的比例倒入缸中,再倒入捣好的西瓜瓤,西瓜汁以漫过豆子一只手掌的长度为宜,再加入辣椒末、生姜丝、八角瓣、花椒。用干净筷子搅拌均匀,缸口用布封严,每日放在阳光下曝晒,每隔一两天还要打开搅拌一次,这样一个月后即大功告成。

以前乡下人家种地,田垄间有边角地块,种粮食不成畦,就撒些时令瓜果的籽。五六月里西瓜即可熟透,家家都会做西瓜酱,西瓜酱比豆瓣酱鲜香,酱汁更红更润,且瓜瓤的清爽之气也浸润在其中,早晚喝粥吃面,或者是吃煎饼、锅贴,舀上一勺西瓜酱,那真是人间至味,有时候吃着吃着,还有瓜瓤里没有剔净的瓜子,咯嘣一声脆响,也咬碎了和着酱汁一起咽了。

北方的酱多是味道重,咸而且辣,是因为北方风物不胜,多寒苦之家,做活要出力,下饭是第一考虑,而且节省富家起见,也要苦中作乐,所以酱可抵菜,光有酱也能吃下一餐饭。

江南之地的人吃酱比北方多,然而他们的酱底味是甜的,大概是江南的富庶和繁华,风物多而且美,人间也多富足,好日子都是要以甜打底子的。江南的酱也很少单吃,而是用来烧菜,或者做卤味,如做酱黄瓜、酱板鸭、酱猪蹄等。事实上,酱油也是一种酱,绍兴的母子酱油就有甜味,以及浓郁的酯香味。因此南方的酱虽然味道不重,却很厚腻,有汁液的黏稠度,所以用酱做出的菜味厚,有富贵裕饶之感,让人吃到嘴中觉得日子里有金山银山般的满足。

每每看到“酱”这个字,我首先想到的,是茴香豆的“茴”字,孔乙己说“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这个酱在老百姓日常饮食中的作用,其实就相当于“茴”字的四种写法。

《刘行首》里说:“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的生活诸般艰辛,持家不易,没有风云际会的波澜,吃穿用度却都费思量,前人常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会当家的人想当好家,对着那么多张嘴,那么家常的饮食,就要想着法子变变滋味,在一斤面里做花样,在几盘家常菜中做花样,在煎炒烹炸上做花样。

这其实就是酱,就是市井民间里老百姓的滋味和活法,樵苏舟子,贩夫走卒,即使再贫寒不高贵的人家,也一样有牡丹的富贵梦,在起居饮食和一茶一饭上,有着自己的精致巧思。

上海人以前做衣服,因为布匹不丰裕,会做一种假领子,穿在秋衣外面,毛衣里面,看上去像是穿了一件衬衣。如果把衣着看成一道菜,那么假领就相当于是一种酱,在贫苦素简的年月里,是它点缀了穿戴的绚烂生色,即使是假的,对衣着的漂亮和变化,也是富于意味的。

小时候过年,年关前家中蒸馒头,给外婆家、舅舅家送的大馍,顶上要放枣子,枣下是用筷子在几块面上轧出的花,寓意是绿叶红花。这其实也是一种“做酱”。酱在唐朝就已经有了,粤语就是“唐”音,今天粤语中酱是“很好”的意思,大概也即是说,只要有酱在,家常的日子亦能翻出新的浪花,纵是寻常的风物日产,只要有酱心就能别出匠心,开出新的风姿灿烂。

今天的人还在吃酱,然而已很少有人做酱了,即使做,也是做一些草莓酱、苹果酱之类的西式水果酱,豆瓣酱、西瓜酱这样的,已经很少有人做也很少有人会做了,酱已经成了一种工业产品,一道道工序大批量生产,从流水线上出来在商场超市里卖给千家万户。

中国是酱的创始地,渊源已经有几千年了。传说西王母下人间见汉武帝,告诉武帝说神药上有“连珠云酱”、“玉津金酱”,还有“无灵之酱”,于是就说酱是西王母传与人间的。

张岱的《夜航船》里说,有巢氏教民食果,燧人氏始钻木取火,作醴酷,神农始教民食谷,加于烧石之上而食。黄帝始具五谷种。神农的独生子开始种庄稼,教民食蔬菜瓜果。燧人氏作肉脯,黄帝作炙肉,成汤作醢,醢就是最早的酱。做法是,先将新鲜的好肉研碎,用酒曲拌匀,装进陶罐,以泥封口,在太阳下晒14天,待酒曲的气味变成酱的气味,就可食用。

这种肉酱,当时称为“醢”,又称为“橘”,在彼时被奉为美食。到了周朝,人们发觉凡是草木之属都可以为酱,于是酱的类开始繁衍庞杂。最早的时候,其实下层人很少能吃到酱,因为酱是贵族的、上层的,在富贵人的膳食中,酱作为主食,占了相当大的一个部分。

从贵族到平民,酱的演变跌宕犹如命运,一千年河东一千年河西,不知从什么时候,酱开始成为民间之物,旧时王谢堂前酱,飞入寻常百姓桌,酱在市井人家扎根生芽,摇曳生姿。

同时你可以看到,酱从最开始的一种主要配食,在千百年的岁月中变成了一种调味品,在功能上由主为次了。我们都知道,有一个成语叫“覆酱烧薪”,“吟风弄月各自得,覆酱烧薪空尔悲”,这是康有为的两句诗,覆酱烧薪就是说诗文无用或者不被看重,从这个成语你可以发现,在不知不觉之中,酱已经下降到和柴一个等级了,成为日常的一种调剂。

在我们今天的日常中,酱更是一种调剂中的调剂了,替代品繁多,而且味道大不如以前,成为一种工业产品的酱,远远不如作为一种手工产品的酱,用料不够讲究,水质也欠佳,晒的日头更是不够,甚至是以烘烤代替暴晒了,手工在里面的作用微乎其微,仅仅是人工和做工。

现在的农村人家,也都不大做酱了,家家户户吃的酱,辣椒酱、豆瓣酱、甜面酱、牛肉酱都是市场上罐装的,油多、味道重而且厚腻,辣而且咸,唯是没了酱的味道、发酵的味道。

在心意上对日子先就不讲究了,酱怎么可能讲究呢?所以在今天的饭桌上,有酱的饭菜欠味,是因为心头本就先欠了一味。每每看到用豆瓣酱烧成的回锅肉,我就不忍下箸,氤氲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口鼻中回味浮现的,还是小时候母亲酿的豆瓣酱和西瓜酱,那每年一缸又一缸的酱,最出味的东西,其实是阳光、空气、水分、植物和时间,是翻动的手指和用心,最简单而又最隽永。

现在的民间,是因为自己先丧失了活泼喜乐,日益都市化,越发人心漫漶,青苔丛生。

然而,一个做不出好酱的市井街巷,是不会有朝气的,是不足以以对抗庙堂的;一个做不出好酱的匹夫匹妇,是不足以跟自然相亲相近的,是不会把日子和岁月过出滋味的。酱的味道,是好的民间社会的味道,那层层叠叠的辛香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水远山长的人世风景。

我爷爷的豫菜

文/木兰

提起豫菜,多数人都一脸茫然,听说过鲁菜、淮扬菜、粤菜、川菜,还不知道豫菜是个啥东西。

我爷爷的爸爸,就是我太爷爷,是个厨子,年轻时候在开封学艺。那时候开封是河南省会,交通要道,又是黄河河工所在,市面繁华讲究吃喝,于是就有了豫菜。

豫菜从大方面归类应该算鲁菜的一支,但又比鲁菜清淡一些。因为河南地处内陆,所以海鲜的种类比鲁菜少了许多。梁实秋《雅舍谈吃》盛赞的豫菜餐馆“厚德福”,就是民国京城豫菜名馆,鲁迅爱吃的炸八块也是豫菜名菜,现在的钓鱼台国宾馆也有几代豫菜大师。据我爷爷解释,豫菜的味道讲究“中庸”,酸甜苦辣咸都可以接受,但要调和,什么味道都不能过。这在讲究味觉刺激越来越麻辣重口味的现在,估计都是老古董一样的东西了吧!

我爷爷的正职是个会计,但是他家学渊博,他爸爸的手艺也继承了一二。说来凄凉,他一十八岁在外面金店当学徒,突然家里捎信让他回去,回家一看老父去世,老娘精神还有点不正常,家里还有个哇哇待哺的小妹子,没奈何,只好忘了学徒时的相好,跟自幼定了娃娃亲的奶奶完婚。好在学徒几年,人精明能干,还打得一手好算盘,被刚成立的县农行录取,自此就成家立业,担起了一个家庭的重任。

据奶奶八卦,太爷爷生前跟太奶奶关系并不怎么好,不知道这是否会影响他们的父子关系,也不知道我爷爷是什么时候跟他爸爸学的做菜,在我看来,他的手势相当专业。他有一套生铁铸的厨具,有大炒勺、小钢叉、漏勺等。大炒勺自不用说,一看就是厨师炒菜的架势,小钢叉就少有人知道用处了,这东西做卤肉特别好使,小叉一戳,大块的肉就钩上来了,省得沸水四溅,烫得人吱哇乱叫。

据爷爷自己说,太爷爷的好多绝活他也没学到手,因为当时年纪小,后来想学那人已经不在。但依我看来,能有爷爷的水准,也是一流的厨师了,现在的厨师们,滥竽充数的太多。煎炒烹炸、红案、白案,就没有能难倒爷爷的菜。当然,他做的都是传统豫菜,川、粤、淮菜他是不会乱做的,这也是我喜欢老式厨子的原因,他们专精于自己的菜系,不乱去染指别人的招牌。不过烹饪到了一定境界也是相通的,爷爷若学做其他菜,想来也不会太难。

我爷爷掌勺给全家人做饭的时候,我是一个只知道吃的小姑娘。待我开始学做饭的时候,他已经卧病在床,再也颠不动那生铁大炒勺。如今我到了可以跟人探讨一下厨艺美食的年纪,他已经过世很久了,真是重复了爷爷和太爷爷的遗憾。

说几个爷爷常做的菜色吧,凉拌粉丝,最家常的凉拌菜之一,可是记忆中爷爷做的总是特别好吃,微酸爽口,老爷子一定有什么秘诀。还有他做的炒白菜、炒豆芽、炒土豆丝、炒馍丁、连汤肉片、软炸里脊、滑溜肉片、锅塌豆腐、家常烧茄子、烧海参,看上去有些灰白,卖相并不是很出色,也并不像粤菜一样讲究爽脆,有点软塌塌的,但仔细品尝,五味俱全,又不失本味,香软适口,让人百吃不厌。这可能就是豫菜朴素里面见功夫的特色吧!

北方人吃河鲜就怕腥,但豫菜名菜黄河鲤鱼,长在“一碗水,半碗泥”的黄河水里,却几乎没有河鱼常有的泥腥味,这就是它被人厚爱的原因。老家临近黄河古渡口,小时候逢年过节,都要买上几尾黄河鲤鱼尝鲜。有一年大伯买了几条,养在院子里的大盆里。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那鱼并非寻常鲤鱼的灰黑模样,眼睛精光透亮,鱼鳞金光闪闪,鱼鳍鱼尾隐隐透明微微泛红,但又不似锦鲤那般五彩斑斓华丽非常,这模样不凡的鱼儿,若说跳了龙门化身蛟龙,我还真信。爷爷做鱼,通常都是裹面糊炸,然后再红烧,或者糖醋,肉吃得差不多了,就把骨头残肉煮成汤,下手擀面叶,撒上葱花芫荽,配上烧饼,就又是一顿鲜香见油荤的好饭。

同类推荐
  •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陈祖芬在她写的小说里要成立爱与快乐研究所,简称L&J。孔庆东教授说,这部小说是她的原形毕露,如果不是看到她的名字,一定以为是又一个少年作家新鲜出炉。他会对北大有关人士讲,要注意这个人,少年班招生时,如果差50分,也招来。张颐武教授说,是这个时代,提供了寻找优雅、寻找纯真的机会。那天席间轮到抽签游戏了,季羡林先生抽到的是:“看见你知道什么是美丽”。汤一介先生抽到的是;“仁者寿”。王蒙夫人瑞芳抽到的是:“你坐上了爱情幸运号”。陈祖芬抽到的是:“这也好那也好,因为你是青春宝”。
  • 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

    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

    从14岁便开始写文的潘云贵,经过十年的成长蜕变,他对于当下的生活和世界有了更多别样的想法和感悟,诉诸于纸上是他的行动。他说:“面对一张空白的纸页时,总像面对自己年少时那颗真实的心,我说不了谎。”《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不是心灵鸡汤,也非说教手册,近40个篇章记录着作者的青春、成长、生活的个人经验,追求清新诗意语言的同时摒弃空洞的情绪,给予人向着下一站走去的勇气,充满真情,绝非滥情。
  • 地道战

    地道战

    本书由1965年同名电影改编而来,沿用了电影的画面插图和台词,还增加讲述了电影背后的故事。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 康藏行吟

    康藏行吟

    一本散文集,一本美文集。作者在康藏高原上行走,缤纷的高原给行走者灵感,边走边吟,赞美高原壮美的自然风光,感叹这块沃土所蕴藏的神奇历史文化。屏住呼吸,把康藏高原的一切尽收心底,放飞心境,把真诚奉献给这方水土。
  • 活在珍贵的人间:励志卷

    活在珍贵的人间:励志卷

    本书作者鲍尔吉·原野是中国作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十几年中作品被收入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课本以及试卷,受到广大读者喜爱。本套书分为六卷,均为作者多年写作精华,其中《活在珍贵的人间》为励志卷,由爱与会爱、财富品质、眼睛里探望他的祖国、活在珍贵的人间等等,篇篇角度不同,视觉独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有关励志的散文选。
热门推荐
  • 天下风华:仙夫魔妻

    天下风华:仙夫魔妻

    传言,魔教少主雌性难辨,一会儿是男一会儿是女,并且武功奇高,狠辣无情,杀人不眨眼,江湖中鲜有对手,只有凤家少主与之匹敌。魔教少主只想呵呵一句:传言都是屁!据说,凤家少主天人之姿,绝尘飘逸,云端高阳,宅心仁厚,乃凡尘谪仙。一支桑影箫,一把七星龙渊剑,横扫江湖。魔教少主撇嘴,那就是一只伪谪仙,真腹黑!“听说魔教少主半夜从盟主府掳走凤家少主,留下一支发钗和一把匕首当做聘礼。”江湖客栈里两个虬髯大汉津津乐道,说得唾沫横飞。“兰州凤家大发雷霆,直接发难魔教琼山!”角落里,一男一女静坐。女子怒视,质问,“你做的?”男子浅笑,“天下人都知道魔教少主对凤家少主垂涎已久,在下只是让谣传成为事实而已。”女子拍案而起,“凤御尘,你大爷!”
  • 石鼓文诠释

    石鼓文诠释

    在石鼓身上,记载着鲜为人知的秦人发展壮大的历史,以及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它填补了历史的空白。首先,石鼓文字是“金文之嗣”,是“小篆之祖”,是秦统一文字依据的母体。它承载着中国汉字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不可逾越的。
  • 妖藏祭

    妖藏祭

    是说~妖怪的游戏祭典关我这个人类什么事?不但被双亲逼迫参加这场「预言之书争夺战」最终场祭典,还莫名其妙成为对抗赤妖已有九百年,统称七彩兄弟的幕后军师。……欸,这群比人类还要年长的妖怪们会不会太看得起我了,不怕一不小心就被赤妖通通干掉吗?什么?!不怕,好吧!那我只好硬着头皮来解决这场迈入一千年的最终战役。
  • 绝品鬼医

    绝品鬼医

    五百多年前太乙门下最杰出弟子钟铭,在闭关修炼之际,被仇家天苍门门主欧阳段给杀害。在危机关头,钟铭逼出三魂。由此,他三魂在世间飘荡几百年后,最终在一个黑漆漆的晚上,借体附身于子年子月子日出生的钟文涛身上。从此钟文涛再也不是那个屌丝钟文涛,而是拥有一身绝妙医术的神医,人生之路扶摇直上,揍二代,泡美妞,报血仇,扬名天下……
  • 掌控全场

    掌控全场

    你想要成为NBA的主教练吗?你想要看到你喜欢的球员在你的手下打球干活吗?你想要看到那些抱团组队就为了总冠军的家伙,在你的面前折戟沉沙么!那就点击进入吧!在这里,你想要看的东西,都有……他的目标,就是联盟公敌!“老板这是今天的报纸……”一个美丽的少女迈着欢快的步伐走进了办公室。“喂,邦尼,这个上面写的是什么?你明知道我看不懂~”接过了报纸的王飞,看着面前报纸上面的写的,一头问号……“他们说,昨天的您,就是黄皮肤的上帝!按着您的话应该叫仙人~”“黄皮肤的仙人……黄皮肤的大仙~黄大仙?狗日的,他们才是黄皮子呢!今天晚上打谁?血洗了他们!”
  • 校花之贴身修士

    校花之贴身修士

    神秘组织培养起来的高手许孟,李代桃僵成为了一个山里的学生娃,在偶然救下校花同学后,成了对方的贴身保镖。神秘的千年之门究竟是不是传说?一段混在众美之间扮猪吃虎搞笑惊险的学院生活,一个普通人在修行界的传奇。
  • 花羡人间:霓轻纱

    花羡人间:霓轻纱

    霓轻纱被心爱之人所伤穿越成了人人可欺的废物,废物吗?怎么可能,她可是水火双修的超级天才。演戏谁不会,不管是柔弱装可怜,本小姐样样俱全,可这是怎么回事,这个男人怎么总是追着她跑啊。不管前世还是今生,她都不想要什么天下,只是一直在期待,期待有一双手,能够牵着她游遍天涯海角,走到地老天荒,见证所谓的白头偕老,一生一世一双人。于是那个人出现了,执起她的手,“相信我,我会带你领略万里风光。。。”此刻她忘记了以前的种种,忘记了所有的所有,心里眼里只有他!
  • 剑指三国

    剑指三国

    刘传,穿越到三国变成了刘禅。因为有了我,凤雏不用挂了,曹阿瞒开办的魏国倒闭了。貂蝉阿姨的绝色女儿...嘿嘿不好意思,也归我了。
  • 我曾与幸福毗邻

    我曾与幸福毗邻

    从人人呼来喝去的公关小姐,到娱乐圈呼风唤雨的一姐,虞锐亲手捧我上位,对我千般宠万般爱,让我逐渐迷失自己,陷入泥沼……一朝虞锐昔日的影后女友姬颖归来,一姐的位置竞争激烈,我万万都没有想到,在全世界背叛我的时候,他又在我心上狠狠地插了一刀……
  • 重生之圣武武神

    重生之圣武武神

    圣武大陆。一切以实力为尊。实力便是王道。且看站在巅峰的长风如何开启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