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94800000020

第20章 十目一行,只求精深

――精读读书法

熟能通其窍,精能尽其妙。

――杜甫·唐代诗人《雪》

元代学者袁桷在《清容集》自序中说:“夫为学之道,用志不能不一,用力不能不专,农民莽而广种,不如狭垦之为实也。工人泛而杂学,不如一技之为精也。”就是说,读书盲目地贪多求广,无目的泛而杂学,不如在具备必需的“广种”知识基础上,早一点选择适合自己“狭垦”的学科和书籍来,精耕细作,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袁桷所说的“狭垦”就是精读。袁桷少年时读书,也不得其法,滥于读书,用力不专,结果收效甚微。他用自己的读书经验来告诫人们避免“广种薄收”之弊,要精耕细作。

精读,也称为“详读”“细读”,“十目一行”式的阅读。古今名人学者对精读都有很多精辟的论述。

宋代朱熹认为,熟读之后应该“继以精思,使其忘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意思是说读书首先必须仔细反复地阅读,使书中的知识,都成为自己的思想,这样就可以有所收获了。他把详读方法总结为“提要勾弦”。即把有体会的地方先用红笔勾出,再读时又把新的体会处用青笔勾出,以后又用黄笔勾出。如此寻根究底从全篇的内容到细稍末节的锱铢必较,都不轻易放过,直到“深思有得”,“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

清代学者阮元也用的是“十目一行”读书法,他说:“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读书也。”的确,只有十目一行地潜心精读,才能真有所得。对一般性知识,或一般性材料,可以粗看略看,浅尝辄止。对重要的知识,重要的材料或潜心研究的攻关项目的材料等,却非要用“十目一行,字字入心”的精读方法细心研究不可了。古文字家、历史学家高亨“通一经读书法”也是读书不但要求自己读得多,而且读得精,读的仔细认真。史学家、收藏家田家英则认为读书时,“对经典著作、基础知识、理论著作和重要的历史书籍,一定要精读、深钻、重要章节甚至熟到能背下来”。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宝贵的经验我们是值得好好借鉴的。

更有趣的是有的人提出,精读要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从一点一滴入手,注意各章节、上下段落、前后句子的联系。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取其真谛。读书时采用圈、点、评、注的形式,把重点内容画点点、难点画圈圈;学习目标、有指导意义的句子给予简单评价;不懂的词,不认识的字加以注释。精读要少、细、精、慢中求其快。逐步做到:以教学为中心讲究全,以目标为中心讲究细。读有所思,读有所需,不放任自流。

现代著名散文学家秦牧提出精读还要学习老牛的方法。他说:“深夜走过拴牛的地方,时常可以见到老牛悠然自得,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的东西再次‘反刍’,细细咀嚼寻味的情景。我想,我们如果对应该精读的东西,学习老牛的方法,把它咀嚼到极细才吞下,那么,难消化的东西也会变得容易消化了,难吸收的东西也会变得容易吸收了。”

在这里,“反刍”只不过是譬喻,我们不一定像老牛一样,先来一个粗略吞下,然后再吐出来重新仔细咀嚼。我们尽可以从一开头就精细地阅读。但是,对某一部分著作,学习时完全参照老牛的“反刍”过程,先寻清大概,然后分段细细研读体味,也是未尝不可的。像对文学作品中某一精粹的段落,对某几首凝练的诗歌等,就很可以这样做。

古代有人对于必须精读的东西,采用抄写的方式来学习,抄它一次、二次、三次,这样的卷抄,其实也是一种精读的方法。对重要的著作,读一本而能充分理解吸收,比读三本五本而印象浮光掠影、模模糊糊,还是要好得多。所以说这种“精读法”或“十目一行”式的读书法在读书治学中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

精读有三个主要的特征:一是有明确的、特定的目的,二是读的速度较慢,甚至反复读;三是要在书上做些勾画、眉批、边注,或做些读书笔记、卡片、心得体会之类。精读者还必须做到三勤:勤查、勤问、勤记。

学生读的教科书是最典型的一种精读。它包括以下几个程序:上课之前先略读一遍,找出问题的难点;上课时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对教材进行反复阅读、勾画,一边记笔记,理解书中的重点、难点;课后要复习上课讲的东西,对关键或生僻词、重点段落、精彩章节、公式、定理、推导过程、图表等,还要背会记牢;在此基础上,完成书中规定的作业。

工人、农民为提高自己的劳动技术或其他专业人员因工作所需而阅读专业书籍,又是一种精读。这种精读的目的,常常是学以致用,把理论付诸实践,甚至要对书中观点和理论提出质疑,加以批判性分析。因此,这种精读的具体做法,对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来说,差别往往很大。所以说精读应该是因人而宜,最好是选择那些和你专业相关的书籍来读效果更明显。

怎样才能做到精读呢?

其一,要精选。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把浩如烟海的书籍全都精读一遍,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从读书的目标出发,精选值得精读的书来精读。否则就会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叶秋就曾说过:“精读深研,选才要严。因为精读是在略读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在于求深求精,以期有发明创造,真正钻研透几部好书,闯过文字关,读书就从此豁然开朗了。读书之人才能成为通才,而更深入、进一步用功,必然精进。”

其二,要专心。

既然是精读,当然要字嚼句酌,一丝不苟;逐字逐段,深研细砖,“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精读时细心与否,其效果大相径庭。朱熹曾提出:字求其训,句索其旨。一字一句都务必弄明白它的含义,一点一滴地把书中的“精华”采撷出来,积存在脑子里。尽管一点一滴微不足道,但“飞瀑之下,必有深潭”。

其三,要理清线索。

会读书的人往往能把一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找出来――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说的是几个要点?哪句话是线索?每段是什么意思?它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只有理清这些线索才能找出精读部分,才能够分清主次,读起书来才能更“精”。

其四,读书要把握实质。

往往一本好书,它的内涵很深刻,不容易一看就明白,所以要求,把字、词、句、整篇文章仔细斟酌,才能准确地找出它的实质。如果粗心大意地读,那就会使你对所读东西产生似是而非的状态中去,这常常是读不好一篇文章的主要原因。更谈不到精读了。

运用精读读书法的主要方式有如下几种:

四遍研读法:即一遍细读书中全文,联系文题思考本书主要的内容;二遍默读,边读边想,理清书中的思路,分析文章的内容层次,细致分析文章的中心,抓住要旨。三遍连读,分析本书的写法和特点,注意从材料选择、谋篇布局,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去分析和理解。四遍研读要注意抓住书中或文章的最精彩的部分,细细地玩味,从中去领略书和文章的妙处。

点面结合法:是采用重点研读和全面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来阅读。相对来说,要把整本书都细细地研读是办不到的。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这种方式有四步:一是通读全书,初知大意,分析并找出阅读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二是细读各“点”,分析理解各“点”的意义,逐步把握全书要旨。三是由点及面,将分点研读与全书通览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全书的中心,使理解进一步深入。四是重点品味,全书有关章节赏析其优美生动之笔。

咬文嚼字法:采用逐字逐句细读的方式。对全书都一一分析,并且由字面理解到内容分析;一丝不苟地进行。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文言诗文的学习和理解,其步骤常有三步:一是细读全文,一字一句地把文字读通;二是译读和理解文章的内容;三是进一步分析和归纳文章或书中的要旨。

比较鉴赏法:一般都是指在已有阅读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精读。比较式精读是指将同一类书,或者同一作者的两篇以上作品拿来比较,以分析其发展演变或者将两个以上流派的作品拿来比较以分析其不同或相同的特点。从而更深层地分析作品的意义。鉴赏性精读主要是评判和欣赏作者的写作志趣、宗旨及写作的功力、风格等。比较性精读与鉴赏性精读都是对作品甚至由作品到作者进行评判,分析都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读,并且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又是一种深层次精读。

当然,“精读”、“详读”并不是要求“详读”到把整本书从头到尾地背诵出来。如果这样去理解,那是把“详读”的意思搞错了,因为真正吃透书中精华,弄懂书中的要点,从而进行深入的研究,才是“详读”之目的。

据一位学者的见的,似乎应该是这样:基础稍差一点的,读书时间短一些的,还是以“详读”为主,“浏览”为辅好些。这样才能达到“宁可少些,但要好些”的目的。先养成“详读”的好习惯,打好基础。正如叶圣陶曾经告诫初读书者,“精读是准备”在“博中求精”,才能打好知识的基础结构,向高的阶段发展。

泛滥百万,不如精于一也。有余力然后及诸书,则涉猎诸篇亦得其精。

同类推荐
  • 注意力,决定孩子的一生

    注意力,决定孩子的一生

    本书内容分重视孩子的注意力和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两篇。上篇包括五章:了解注意力、学习中注意力缺失的表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危害、注意力方面的病症、注意力缺失的原因下篇包括五章: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师长作用不可小觑、青少年自主提升注意力、寻医问药、适当引导注意力。
  • 青春期自我保健·女孩版

    青春期自我保健·女孩版

    本书分为生理篇、心理篇、生活篇、成长篇、疾病预防篇,通过问答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女孩在青春期或未来生活中必须懂得的与自身健康有关的医学常识,使广大青春期女孩学会科学地保护自己,健康、平安、愉快的成长。
  • 集中力!决定孩子的人生

    集中力!决定孩子的人生

    本书不是一本专业的学术教材,而是融合了鲜活的经验实例和学术涵养的一本教育指南。每一节都附上了能够让父母直接仿效的具体事例,并附有诊断孩子集中力指数的测试题及帮助孩子提高集中力的趣味游戏,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及实例的好书。
  • 成长,请带上这封信

    成长,请带上这封信

    本书是30位名人倾心写下的亲子家书集。每一封信,都饱含睿智与爱。面对大众,他们是镁光灯的焦点;面对孩子,他们是最平凡的父母。他们用世间最珍贵最绵软的爱写就的一封封家书,不仅是送给下一代的脉脉叮咛,更是一颗颗坦荡炽热的心走过遥遥岁月的回响。他们甘愿最大程度地还原本真之心,掏出沉淀半生智慧的肺腑之言,为孩子细数成长的酣畅与迷茫,生活的刁难与馈赠。三十封信,万千种爱,一个心愿——孩子,遵从内心,成为最好的自己。
  • 等待绽放

    等待绽放

    本书是一本给儿子写的书,也是给天下的母亲写的书。全书分为七辑:一只新剥开的笋、刹那烟火、流星雨、破茧成蝶、多梦的季节、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图腾、无处不飞花。
热门推荐
  • 墨下月紫离

    墨下月紫离

    我从未想过平凡的人生会被这样打破!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上,没有人能帮我做选择,也不会有人来告诉我将要走的路何方?只有当我回头望去的时候,才会懂得什么是正确的!游历异域的三个国家一座城,一路有你想伴,尽管有争吵,尽管有迷茫,但却填满了原来空洞的心!一路虽是坎坷,却总能找到走向你的路!如果从来没有遇见你,我会来到这个世界吗?如果我注定要来到这里,你会出现在我面前吗?当真正知道自己的心时,是否还有机会告诉你?
  • 重生之医路嚣张

    重生之医路嚣张

    某医院全科医生,大外科主任张鹏重生后先知先觉十多年,他做人有点嚣张,却在各种环境中混得如鱼得水。张鹏摸了摸他的鼻子,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唐伯虎画上的美人是我情之所钟,哦,是唐伯虎的真迹美人图我最喜欢!
  • 我的贵族忠犬男票

    我的贵族忠犬男票

    “喂!朱可可,干嘛躲得那么远?”“……”宫少超:“朱可可,你的发卡又掉了!”“……”平泽西:“哈!小妞儿,我们又见面了!”“……”拓跋磊,宫少超,平泽西:“喂,朱可可,你再跑一步试试!”朱可可:“拜托,我要赶班车!”三个酷帅狂霸拽的大帅哥异口同声:“班车?什么是班车?!别找借口!站住!”
  • 菊与刀

    菊与刀

    本书是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为美国政府提供对日决策而作的研究报告,但出版后,却引起轰动,被译成30多种语言,行销100多个国家,成为现代日本学的开山鼻祖。是了解日本人的最佳读本,解析日本民族根性的权威著作,全球人销量超过3000万册,历任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菊与刀》解析日本民族根性的权威著作,历任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
  • 暗爵诡堡

    暗爵诡堡

    命运的藤条捆绑住每个人内心深处。黑暗·寂静得像是要吞噬一切的猛兽,驱使人们走向恐惧的深渊,然而恐惧即是迷信的先祖,每一次新的灾难,都将燃尽最后的信仰。十二个人被诡异的"邀请"到一个神秘的城堡里,接连的惨案让它们惊愕地发现了——死亡的规律。这场游戏的"主导者"是谁?要做什么?疑问像潮水般涌现,能否揭开战幕!那么,从你翻开着本书的第一页,您,就是这场游戏的参与者。
  • 栀子花的初恋

    栀子花的初恋

    你喜欢,放学在教室里听音乐,细数着今天我想你是第几遍。我喜欢坐在窗边看窗外暖阳轻轻唱,歌声在教室走廊回荡。有人说,七年你全身的细胞会全部更新一遍,意味着你将不再是曾经的你,说好的永远根本不存在。不管此话是否有医学证明,至少说明我们一直在蜕变。你的青春有几个七年,你经历过怎样的自己?岁月是有痕迹的,刻下我们对校园生活的的眷恋。魏子诺是曾经被推倒时代风口浪尖上的85后,她的初恋感情是成长的指南,与你共同畅想或回忆初中、高中、大学到步入社会的自己,或你或他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在时光的轻歌曼舞中,绘成一幅幅独一无二的画卷,洒落纷纷琳琳的青春花瓣。懵懵懂懂到酸涩成熟,希望少年的你不要迷惑忧愁,成年的你能够轻轻抚慰遗憾。
  • 路过的校园人生

    路过的校园人生

    在这个充斥着欲望与无限贪婪的利益世界,唯一那青涩的校园仍旧散发出青春活力。年轻一代天下第一神偷成功入学与华夏国临海省潘江市附属县清水县平安街道联办清水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三)班第六列四排,让我们拭目以待孔霖同学的逆天成长史吧!
  • 相约在樱花树下

    相约在樱花树下

    高中生王雪樱和同学好奇闯进了学校怪谈的樱花树下,却遇到了幽灵,使她们进入了一个叫梦云霞的地方,展开了一段冒险
  • 末世异能一队

    末世异能一队

    司月和萧亓青梅竹马,奈何一个暗恋无果一个得不到才会珍惜。告白失败,司月选择逃避奈何末世来临。再次见面,她身边多了父母,他身边多了白莲花。作者:月啊,我是亲妈,你俩肯定会在一起的!
  • TFBOYS恶魔校草

    TFBOYS恶魔校草

    这本小说我写的tfboys,把他们写成校草并不把他们写成明星,大家好我是何雯仪,我以后会多多注意错别字,之前小说好像没什么人喜欢哈,没关系,我知错能改,希望大家喜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