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13000000022

第22章 礼记(5)

【原文】

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思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父母爱之,嘉而弗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父母既没,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谓礼终。”

【译文】

曾子说:“树木要在适宜的时节去砍伐,禽兽也要在适宜的时节去捕杀。孔夫子说过:‘砍伐一棵树,捕杀一头兽,如果不适时,也是不孝。’孝有三等:小孝用力气,中孝用功劳,大孝无所欠缺。思念父母的慈爱而忘记自己的劳苦,可以算是用力气了;尊尚仁德,安心实行仁义,就可以建功立业,使父母荣耀,可以称得上用功劳了。使天下普施德泽,使万物丰盛,用这来祭祀父母,可以算是无所欠缺了。父母喜爱自己,就高兴地记在心上;父母厌恶自己,就戒惧谨慎不怨恨;父母有过错,自己就婉言规劝而不违背。父母逝世后,必须用自己从仁君那里得到的俸禄来祭祀他们,这就是将孝的礼节实行终生。”

【原文】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①,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②,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曰:“善如尔之问也!善如尔之问也!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步而不敢忘孝也。’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有忧色也。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注释】

①乐正子春:姓乐正,名子春,曾子的学生。②瘳:病愈。

【译文】

一次乐正子春从堂上下来扭了脚,于是他几个月不出门,脸上显出忧伤的神色。他的弟子说:“先生您的脚已经痊愈了,一连几个月不出门,脸上还有忧伤的神色,这是为什么呢?”乐正子春说:“你问得好呀!你问得好呀!我听曾子说过曾子听孔子说:‘天所生的、地所养的一切生物,没有比人更伟大的了。父母把儿子完整地生下来,儿子也要把自己完整地还给父母,这样才可以称得上孝。不损伤自己的身体,不使自己人格受辱,这才可以算是完整地保存了父母的遗体。所以君子即使是走半步路,也不敢忘记孝。’现在我竟一时忘了孝道,而使脚受了伤,所以我很忧伤。君子一抬脚都不敢忘记父母,一说话都不敢忘记父母。一抬脚都不敢忘记父母,所以总是走大路而不走偏僻的小道,过河总是乘船而不游泳,不敢拿父母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一说话都不敢忘记父母,所以不口吐恶言,也不会招致别人的辱骂。自己不受到侮辱,父母也不会遭到羞辱,这样可以算是孝了。”

【原文】

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遗年者。年之贵乎天下久矣,次乎事亲也。

【译文】

从前虞舜时重视道德,尊敬年长的人;夏后氏时重视爵位,尊敬年长的人;殷代人重视财富,尊敬年长的人;周代人重视亲情关系,尊敬年长的人。虞、夏、殷、周四代,是天下王道兴盛的时代,这四代都没有忽略对年长的人的尊敬。由此可见天下对年长的人的尊敬由来已久,这仅次于对父母的孝敬。

【原文】

是故朝廷同爵则尚齿。七十权于朝,君问则席;八十不俟朝,君问则就之。而弟达乎朝廷矣。行肩而不并,不错则随。见老者,则车、徒辟。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而弟达乎道路矣。居乡以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重诸长者,而弟达乎獀狩矣。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弟达乎军旅矣。孝弟发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獀狩①,修乎军旅,众以义死之,而弗敢犯也。

【注释】

①獀:同“蒐”(sōu),春天打猎。

【译文】

所以在朝廷上相同爵位的人就以年长的为上,七十岁的可以拄手杖上朝,国君如有询问就给他设坐席请他坐。八十岁的人上朝,朝见国君后即可退去,不必在朝廷上俟立以等到朝事结束。国君如有询问就亲自到他家去,这就是尊敬年长的德行在朝廷上实行。在道路上,与年长的不并肩行走,而是斜错雁行或跟随在后。见到老年人,年少的不论是乘车还是步行都要让路。头发斑白的人,不要让他携带重物在路上行走,这就是尊敬年长的德行在道路上实行。居住在同一乡里,也要按年龄长幼论尊卑,这样即使是贫穷的老人也不会遭遗弃,强者也不会欺凌弱者,人多的也不会欺凌人少的,这就是尊敬年长的人的德行在乡里实行。古代的规定,五十岁的人就可以在春季、秋季田猎时不充当徒役了,而打猎后分配捕获的禽兽给长者要多些,这就是尊敬年长的德行在田猎这事上的实行。在军队中,官阶相同的就让年长者居上位,这就是尊敬年长者的德行在军队里实行。尊重长者的德行从朝廷上发起,实行在道路上,播种到乡里间,推广到田猎上,通行在军队中,百姓都愿意死守这一道义,而不敢违背它。

【原文】

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①,所以教诸侯之弟也;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耕藉,所以教诸侯之养也;朝觐,所以教诸侯之臣也。五者,天下之大教也。

【注释】

①三老五更:是从年老退休的官员中选出的有德行而明达事理的人。

【译文】

天子在明堂举行天祭,用来教育诸侯遵循孝道;在大学里用食礼款待三老五更,用来教育诸侯实行尊敬长者的德行;在小学里祭祀前代贤人,用来教育诸侯崇尚贤德。天子亲自耕种藉田,用来教育诸侯供奉祖先;设置朝觐之礼,用来教育诸侯为臣之道。这五个方面,是天下最重大的教育。

【原文】

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存诸长老。禄爵庆赏,成诸宗庙,所以示顺也。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示不敢专,以尊天也。善则称人,过则称己,教不伐,以尊贤也。

【译文】

天子有善行,要把功德归于天。诸侯有善行,要把功德归于天子。卿大夫有善行,要进献于诸侯。士、庶人有善行,要把功德归于父母的养育和长辈的教导。颁赐爵禄、庆赏典礼都要在宗庙里举行,用以表示把功德归于祖先并向祖先表示敬顺之意。从前圣人通晓天地阴阳之理,据此撰写了《易》。占卜官抱着占卜用的龟面朝南而立,天子身穿冕服头戴冕朝北而立,恭听神的意旨。天子即使聪明智慧,也要请神明来帮助他决断,表示自己不敢自专,而要尊重天意。有了善行,要把功德归于别人;有了错误,就要归咎自己。这样来教导百姓不要自我炫耀,而要尊重贤人。

哀公问

本篇记叙鲁哀公与孔子在礼和政方面的问答之辞。

【原文】

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如何?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不足以知礼。”君曰:“否!吾子言之也。”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烟疏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废其会节。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镂、文章、黼黻以嗣①。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算,备其鼎俎,设其豕腊②,修其宗庙,岁时以敬祭祀,以序宗族。即安其居,节丑其衣服,卑其宫室,车不雕几,器不刻镂,食不贰味,以与民同利。昔之君子之行礼者如此。”

【注释】

①黼黻(fúfú):古代礼服所绣的花纹。②腊:干肉。

【译文】

哀公向孔子问道:“隆重的礼仪究竟是怎样的呢?君子说到礼,为什么显得那么尊重呢?”孔子说:“我只是个小人物,还不够资格谈论礼。”哀公说:“不!先生还是说说吧。”孔子于是说:“我听说,人们赖以生存的,以礼

为最重要。没有礼,人们就无法侍奉天地鬼神;没有礼,人们就无法分辨君臣、上下、长幼的不同地位;没有礼,人们就无法区别男女、父子、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以及婚姻、亲疏的人际关系。因此,君子对礼特别尊敬。然后尽他所能做到的来教化百姓,使他们不失时节地进行各种礼仪活动。到礼教有了成效,然后再文饰祭器,制作服饰,延继礼法。百姓都遵循礼法后,再制定和明确服丧的期限,准备好祭祀用的鼎俎等祭器,陈列好牲体、干肉等供品,修建宗庙,每年按时举行虔诚的祭祀,排列好宗族里长幼亲疏的次序。于是君子也安心自己的居住,穿起俭朴的衣服,住低矮的房屋,车子也不雕饰花纹,器物上也不雕镂花纹,吃饭简单。用这些来体现与百姓共甘苦。从前君子实行礼教就是这样的。”

【原文】

公曰:“今之君子胡莫行之也?”孔子曰:“今之君子,好实无厌,淫德不倦,荒怠傲慢,固民是尽,午其众以伐有道①,求得当欲,不以其所。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今之君子,莫为礼也。”

【注释】

①午:通“忤”,违逆。

【译文】

哀公问道:“现在的君子为什么没有人这样做呢?”孔子说:“现在的君子喜好财富,贪得无厌,放荡不倦,荒淫傲慢,刮尽百姓财物,违背百姓心愿,侵害有道之人,只求满足个人的私欲而不择手段。从前的国君对待百姓就如前面所说的,现在的国君对待百姓就如后面所说的,现在的国君没有人愿意施行这种礼教了。”

【原文】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无辞以对?人道政为大。”公曰:“敢问何谓为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公曰:“寡人虽无似也,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可得闻乎?”孔子对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昏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是遗亲也。弗爱不亲,弗敬不正。爱与敬,其政之本与!”

【译文】

孔子陪坐在哀公身边。哀公问:“请问治理百姓的办法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孔子脸上立刻露出严肃庄重的神色说:“您问到这个问题,那真是百姓的福气啊。我哪敢不回答呢!在治理百姓的办法中,最重要的是政事。”哀公又问:“请问什么是政事呢?”孔子回答说:“政,也就是正。国君若行正道,百姓就会服从您的统治。国君的所作所为,是百姓所要效法的。国君不做,百姓怎么效法呢?”哀公又问:“请问实行政事呢?”孔子回答说:“夫妇有分别,父子有亲情,君臣相尊重。这三方面做好了,那么其他的事情就都好办了。”哀公说:“寡人虽没有德才,也愿意听听如何做好这三方面的办法,是否可以说给我听呢?”孔子说:“古代实行政事,首先把爱别人看得最重要;要做到爱别人,施行礼治最重要;施行礼治,恭敬最重要;恭敬达到极点,就是国君的隆重婚礼。既然国君的婚礼使恭敬到达极点,那么隆重的婚礼时,国君要穿上礼服亲自前往迎亲,这是表示对对方的亲爱。向对方表示亲爱,也是希望对方对自己亲爱。所以君子用恭敬的态度迎亲,如果放弃恭敬的态度,也就失去了对方对自己的亲爱。没有爱,就不能相互亲近;不恭敬,行为就会不端正。所以爱和敬,可以说是政事的基础吧!”

【原文】

公曰:“寡人愿有言。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对曰①:“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闻此言也?寡人欲问,不得其辞,请少进。”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昏,万世之嗣也,君何谓已重焉!”孔子遂言曰:“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

地之神明;出以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与。”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行此三者,则忾乎天下矣②,大王之道也。如此,则国家顺矣。”

【注释】

①愀(qiā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②忾(xì):满的意思。

【译文】

哀公说:“我想问一句,国君身穿礼服亲自去迎亲,不是过于隆重了吗?”孔子脸色变得严肃地回答说:“婚姻是二姓结合相亲好,来延续祖先圣君的后嗣,成为天地宗庙社稷的主人,您怎么能说过于隆重了呢!”哀公说:“我真孤陋寡闻。不是这样,怎么能听到你的这些话呢?我想问,又找不到适当的词语,请您继续说吧!”孔子说:“天地二气不结合,万物就不能生长。国君的婚姻,是延续后嗣到万代的,您怎么能说过于隆重了呢!”孔子又接着说:“国君夫妇对内主持宗庙祭祀之礼,足以和天地神明相配;对外发布朝政命令,足以使君臣上下都能相敬。这样内外都有了礼,臣子有失职之事,可以依礼纠正;国君治国有误,可以用礼复兴。所以说实行政事要先有礼仪,礼仪不是政事的基础吗?”孔子接着说:“从前,夏商周三代圣明天子治理政事,都很尊重他们的妻子和子女,这是有道理的。妻子是祭祀双亲的主祭人之一,敢不尊重吗?子女是双亲的后代,敢不尊重吗?国君应该尊重一切,以尊重自己为最重要。因为自己的身体对于双亲来说好比树的枝,敢不尊重吗?不尊重自己,就是伤害父母。伤害父母,就是伤害根本。伤害了根本,树枝也就随着灭亡了。自己、妻子、儿子这三者,是百姓的象征,由尊重自己推广到尊重百姓,由尊重自己的子女推广到尊重百姓的子女,由尊重自己的妻子推广到尊重百姓的妻子。国君能做到这三点,礼就会遍布于天下,从前周太王治理天下就是这个办法。能够这样做,那么整个国家就安定了。”

同类推荐
  • 诗经(中华国学经典)

    诗经(中华国学经典)

    《诗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历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不同程序地受到《诗经》的影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
  • 一片情

    一片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库全书——伤寒论

    四库全书——伤寒论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阅微草堂笔)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阅微草堂笔)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孝经

    孝经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热门推荐
  • 平原上的摩西

    平原上的摩西

    本书是双雪涛首部中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10篇作品,小说风格不一,题材有校园成长类,奇人故事类,侦探悬疑类,作者的笔调朴素、冷峻,又有文字表面按捺不住的恣意,叙事从容冷静的背后蕴含着人物内心的不平静、简单事情的不平凡。在近乎平静的风暴中,每个人都被命运所驱逐。尤以《平原上的摩西》一篇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小说讲述由一起出租车司机被杀案揭开的陈年往事——艳粉街的少年成为刑警负责侦查12年前的旧案,嫌犯渐渐指向儿时邻居家的父女,刑警深陷其中,随着调查的深入,他本人很可能就是案件的参与者……双雪涛的作品大开大阖、兜兜转转,而又回归平淡,这既是对世界的理解,也是内心的宽恕。
  • 妖孽王爷缠上身:王妃太端庄

    妖孽王爷缠上身:王妃太端庄

    “遇到你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江山太重,我背负不起,余生不负你便好。”绝对宠文,这个夏天,就要甜到你!
  • 绝品刑警女友

    绝品刑警女友

    一个平凡的人,本来渴望是平凡的人生!可一块小小的玉,却带来了新的契机!他是抓住这个契机,还是继续沉浮!都市的美好,他遇到了很多的好人。可最终和他在一起的,是那个她吗?看他如何把握命运的脉搏,书写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 豪门错情:秦少的亿万娇宠

    豪门错情:秦少的亿万娇宠

    她是从小受尽万千宠爱的豪门公主,却一出生就背负家族使命,她不懂情,不懂爱,直到遇见他。他是出生尊贵的世家太子,是所有人眼中的权色无双,外界皆传他冷心冷情,无心无情,直到遇见她,高高在上的太子爷甘愿为她低下高贵的头颅。她在最美丽的年华里遇见他,可是却只能对他的一往情深望而却步。她说:“对不起,我爱不起你。”他笑着说:“唯有你配我秦(情)深。”【小剧场抢先看】秦深:“真真,给我生一个孩子。”乔真真:“你知道,我--”他打断她的话,埋首在她的颈窝,“我知道,我知道,所以给我生一个孩子。”乔真真强颜欢笑:“傻瓜。”-
  •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萌妻养成攻略

    萌妻养成攻略

    他是低调的背后大boss,她是欢脱的娱乐圈小助理。不实的暧昧报道拉近了两人的距离的同时,也开始两人的牵绊。直言不讳地指出她的不足,饱受打击的她借酒消愁却酒后睡错床。“我的价码是很高的,你就赔偿我一千万吧。”他说。“可是我没有钱……”她一扁嘴。他笑了:“那就结婚吧。”
  • 瘾戒

    瘾戒

    爱情是会让人上瘾的,除了那些引人入胜的甜蜜,它的痛苦、迷离、沉醉也会让人痛瘾。人的天性不止是指向光明和美好,黑暗和颓废的吸引力有时比光芒还要大。在尝过了爱情的甜蜜、刺激、如胶似漆,人都会上瘾。但爱情的保鲜期有时候比一个蔬菜还要短。褪去了华丽的衣裳赤诚面对,看到了对方身上的缺失;在一个世态炎凉,人性也冰冷到零下的环境里,三个女主角会如何对待她们身上的瘾,是淋浴其中继续上瘾,还是在离开和停留之间抉择不定,还是毅然转身戒掉爱瘾重回一个人的生活?爱的来与去,结局往往都不是一个人所能决定的。
  • 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研究

    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研究

    本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全球生产网络发展的驱动力,并分析全球生产网络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影响。全书集中研究模块化生产对汽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关系变化的影响,特别例举了福特和丰田汽车的两个案例分析。
  • 腹黑帝王:恋糖帝后

    腹黑帝王:恋糖帝后

    不是吧!!!一条糖果项链竟然让她来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谁能告诉她,为什么这个男人的嘴,为何比糖果还要美味?这只像棉花糖的宠物,也太可爱了吧!跟他走,为了这可爱的像棉花糖的宠物。请期待喜爱糖果的甜女孩如何妙斗情敌成为绝代帝后
  • 国民校草跟我回家:相恋100天

    国民校草跟我回家:相恋100天

    两人家里是世交,为了利益,两人从死对头,被迫成了恋人,但两人却不知道大人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