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97400000022

第22章

在实际操作中,不能以一种固定不变的或程式化的顺序来提出上面的这些问题,而应该建设性地通过谈话自然而然地提出。通过上述这些问题,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孩子的个性。我们将会发现,错误不是得到辩护而变得合理化,而是变得可以认识和理解了。在向孩子解释他们在问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时,我们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不是威慑孩子或大加指责。

案例一

这个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个15岁的独生男孩。他的父母都辛勤地工作,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小康之家。父母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也健康地成长。所以,孩子度过了比较快乐的童年生活。他的妈妈人很好,心地善良,敏感易哭。妈妈在谈到有关自己孩子的事情时总是很吃力,断断续续的。我们对孩子的爸爸还缺乏一定的了解。在他妈妈的描述中,他是一个诚实、自信且精力旺盛的人,热爱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如果孩子不听话,他爸爸就会这样说:“我们不消除他的意志的话,将来他就会肆无忌惮。”所谓“消除他的意志”并不是对孩子循循善诱,而是一旦孩子做了错事,他就鞭打孩子。这样,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他想成为家里的主人就是这种意识的一种表现,这种想要支配整个家庭的欲望在被宠坏的独生子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男孩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不服从倾向,并形成了拒绝顺从的习惯。只要父亲不拿起手中的皮鞭,他就绝不服从。

我们在这里有必要了解一下孩子最突出的行为习惯——撒谎。他通过撒谎来逃避父亲的责打。引起他妈妈抱怨的也正是这一点。现在,这个男孩已经15岁了,他的父母却依然无法确定孩子是否在撒谎。我们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得知,孩子有段时间曾在一所教会学校读书,那里的教师也抱怨孩子不服管教,扰乱教学秩序。例如,老师不是对他提问,他却大声回答;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他会突然打断老师并提出自己的问题;上课时候和同学大声说话。他的作业字迹太潦草,难以辨认。他还是左撇子。最后,他的行为越来越过火,他越担心父亲惩罚他,就越是撒谎。他的父亲一开始还想让他留在学校继续他的学业,然而后来只能把他领回家,因为他的老师觉得他已经无药可救。

这个孩子很活跃,智力也没有异常。他读完公立学校后,要参加中学入学考试。考完试后,他对在考场外焦急等待的妈妈说自己能够通过这次考试。家人很兴奋,夏天还一起去乡村度假。后来,学校开学的时间到了。孩子经常说起中学发生的事情。他每天早上背着书包去上学,中午回家吃午饭。然而,有一天中午他去上学,他妈妈陪他走了一段,她听到有个人说:“这孩子不就是早晨给我带路去车站的那个吗?”她于是问孩子那个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问他上午是不是没去学校。这孩子回答说,学校10点钟就放学了,在回家的路上那个人向他询问去火车站的路,他于是就带他去了。对这种解释他的妈妈表示怀疑,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爸爸。他爸爸决定第二天陪他一同去学校。在路上,他爸爸一再询问他,后来才发现孩子并没有通过入学考试,他竟然从来都没去过学校,只是一直在街上闲逛罢了。

后来,家里给他请来了家庭教师,孩子最终也通过了入学考试。然而,他的行为却没有一点改善。他依旧扰乱教学秩序,还开始小偷小摸。他偷了妈妈的钱,却死不承认,直到家人威胁要把他交给警察处理,他才将实情和盘托出。接下来,这个案例演变为一出忽视孩子教育的悲剧。这个曾经骄傲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充满意志的爸爸,现在对孩子不抱任何希望。而对这个孩子来说,他得到的结果则是:家人不再理他,不和他说话,也不再管他。他的父母也声称以后任其自生自灭。

当问妈妈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问题时,她回答说:“从出生的时候。”他妈妈的言外之意就是,既然父母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都没能教育好这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的不良品行就一定是与生俱来的。

他在婴儿时期就表现得十分不安,总是不停地嚎哭,但在医生眼中,这个孩子很正常,也很健康。

这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婴儿哭泣本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导致孩子哭泣的原因则是各式各样的。在这个案例中,男孩是家里的独生子,他母亲也缺乏养育方面的经验。孩子之所以哭泣,通常是由于他尿湿了,他妈妈却没有及时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以为他饿了,于是跑到孩子身边把他抱起来,喂他东西吃。她本应该找出孩子为什么会哭泣,给他换一个尿布,让他感到不再难受,就不用再管他了。这样的话,孩子自然就不会再继续哭泣了,更不会像现在这样给他造成不良的影响。

他妈妈说这孩子在学习说话和走路时候也没遇到什么困难,很轻松就都学会了,牙齿发育得也很正常。孩子虽然经常会毁坏玩具,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性格不好。这个孩子的妈妈说:“他根本不能独自玩耍,哪怕一小会都不行。” 这句话值得我们注意。妈妈应该怎样训练孩子独自玩耍呢?唯一的方法就是强行让他单独玩。要让孩子离开成年人的干预而学会独处。我们怀疑这个母亲从来都没有过这方面的尝试,她的一些话也证明了我们的这个判断。例如,她总是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也总是对她很依恋等等。这是孩子最初渴望得到母亲的宠爱的表现,也是他心灵的最早印迹。

“我们从来都没给孩子独处的机会。”

他妈妈这样说,这显然是一种自我辩护。

“他从未一个人独处过,甚至在今天,他也不愿独自一个人待着,夜间就更不可能独处了。”

这同时也能表明了孩子对她的依赖程度之高。

“他无所畏惧,更不知道害怕为何物。”

这似乎不符合心理常识,也与我们的心理发现相矛盾。通过深入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这孩子从来都没有独处过,所以,他完全没必要害怕,因为对这样的孩子来说,害怕就是迫使他人和他在一起的途径。这样,他也没有必要恐惧,孩子在独处时就会表现出一种害怕的情绪。下面的一个陈述看上去似乎也有些矛盾。

他对爸爸的鞭子有一种特别的恐惧感。以此看来,他确实也有感到恐惧的时候。但是,鞭打结束后,他很快就会遗忘,重新变得快活起来,就算有时候他会遭受更为严厉的鞭打。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可悲的对比:妈妈对孩子处处忍让、迁就,而爸爸却异常严厉,试图矫正妈妈过于软弱的一面。然而爸爸的严厉苛刻却让孩子越来越向往和妈妈在一起。换句话说,孩子会转向宠爱、纵容他的那个人,转向那个可以让他不用付出就能得到的人。

孩子6岁时在教会学校念书,这时他受到教士的监护。此时就已经有人开始反映这孩子的调皮、不安分和注意力不集中,这些抱怨大部分针对的都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他的学业。其中他的不安分和调皮显得格外突出。如果孩子想让人们注意他,还有什么比调皮捣蛋更好的办法呢?这个孩子渴望受到关注。对于妈妈的关注他已经非常习惯了,现在,他进入更为复杂的环境——学校,他同样也希望新成员可以关注他。教师对孩子的真正意图并不理解,只是一味地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惩罚,希望以此来使他“改邪归正”,成为教师眼中所期望的人。孩子不得不为自己这样的举动付出代价,然而,他早已经习以为常了。他在家里受到爸爸严厉的打骂,读书的时候也是如此,可他却依然我行我素。这样的话,我们怎么能期望孩子在学校所允许的温和惩罚下有所改变呢?这种可能性太小了。当孩子来到学校学习时,他希望自己依然能获得关注,并将其作为一种补偿。

他父母告诉他,为了班级同学们能正常学习,他必须在课堂上保持安静,父母试图通过这些叮嘱使孩子不再调皮。当听到这些陈词滥调时,我们不禁怀疑这对父母是否拥有健全的常识。实际上,孩子和成人一样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然而,孩子的注意力却不在于此,他想成为关注的中心,但保持安静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而通过加倍的努力来获得关注又困难重重。一旦意识到他为自己设定的这种目标,我们就可以对他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了。很明显,他爸爸的鞭打只能让他暂时安静下来。但是,他妈妈说,一旦他爸爸离开,孩子就依然如故。其实鞭打和惩罚只是让他的这种追求暂时中断了,其效果绝对不会持续很久。

“他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那些渴望得到他人关注的孩子来说,发脾气显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我们知道,人们通常会认为发脾气是达到目的的一种便捷的手段,这种情绪也是由这个目的所决定的。例如,在沙发上安安静静的孩子并不会发脾气。只有那些渴望得到他人关注的孩子,如本案例中的这个男孩,才会发脾气。

这个孩子不断地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学校,换成钱,然后和一帮朋友一起消费、娱乐。他的父母得知后,每天在他离家之前都要搜他的身。他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放弃这种行为,但立即又沉溺于搞恶作剧和扰乱课堂秩序。如果没有他父亲的严厉责罚,他用家里东西换钱的恶习也很难改掉。

对于他为什么热衷于搞恶作剧,这也可归因于他渴望受到关注的欲望,因为这样做会遭到老师的惩罚,从而显示自己对学校制度的挑衅。

“他的这种恶劣行为后来逐渐减少了,但仍会不定时地发作,一如既往,最终学校把他开除了。”

由此我们之前所说的观点也可以得到证实。这个孩子努力获取别人的认可,在此过程中自然存在许多困难,他自己对此也有所认识。除此之外,如果考虑到他还是个左撇子,我们对他可能会有更深的认识。不难想象,就算他要逃避各种困难,也总是躲不过去,更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然而,他越是信心不足,就越是想证明自己值得关注。他不能停止搞恶作剧,直到校方忍无可忍将他开除。如果学校的目的只是不让一个调皮鬼打扰其他孩子的学习,那么,学校只能把他开除,这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如果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矫正孩子的错误,那么开除就是不可取的了。孩子在家中既然很容易成为母亲关注的中心,那他就不必在学校用功学习了。

值得注意的是,某位教师提议将这个孩子送到一个儿童矫治之家,那里的管理比学校严格得多,但这种做法仍未取得任何效果。他的父母依旧是孩子的主要监护人。孩子每到周日都会回家一次,他对此感到很高兴。然而,就算儿童矫治之家不让他回去,他丝毫也不感到沮丧。这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他想表现得像个英雄,也希望别人把他当作英雄来看。对于遭受鞭打他并不十分介意,无论多么难以接受,他总是控制住自己,不让自己哭出来,不想丢掉男子汉的气概。

“他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糟糕,因为家里总有家庭教师教他。”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他缺乏独立性。老师认为,这个孩子如果肯安安静静地认真学习,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相信这孩子能取得好成绩,因为除了智力方面有问题的孩子,其他孩子都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他没有绘画的天赋。”

这很重要,因为通过这种陈述我们可以看出,他右手的笨拙并没有被完全克服。

“他体操很好。他学习游泳也很快,并且不害怕危险。”

这表明他的勇气并没有彻底丧失,他只是把自己的勇气用在了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上,因为他认为这些事情更加容易,而且肯定也能获得成功。

“他从不知道害羞,他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任何人,不管对方是学校的门卫,还是学校的校长,虽然他曾多次被警告不要如此鲁莽冒失。”

我们知道,对于别人不准做这、不准做那的要求他从来都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是,我们并不能认为他的这种不知害羞表现出的是一种勇气。众所周知,大部分孩子都能意识到教师、学校管理者和他们之间的距离。这个孩子连父亲的鞭打都不怕,自然更不会害怕校长,为了表明自己非常重要,他会鲁莽、放肆地说话,并常常将其作为一种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

“对于自己的男性角色,他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但是,他经常说自己不喜欢成为女孩。”

但这并不能表明他对自己性别的明确态度,像他这种拥有不良性格的孩子通常会有轻视女孩的倾向,并从这种轻视中体会一种男性的优越感。

“他没有真正的朋友。”

这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其他孩子未必总是愿意受别人的领导。

“至今他的父母还没有就性方面的问题向他做出解释。他总是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控制欲。”

对于我们好不容易收集到的、有关他自己的事实,他再清楚不过了。换句话说,他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而,毋庸置疑,他对自己这种无意识的目标和其行为之间的联系却一无所知。他也不清楚自己强烈统治欲的范围和根源。由于他目睹了父亲对家庭的统治,因此他也希望统治别人。他越是想统治别人,就变得越软弱,因为他要依赖别人。而他所效仿的对象——他的父亲却是在自我克制中实施统治的。可以这样说,孩子的懦弱胆怯滋养着他的勃勃雄心。

“他总是招惹事端,就连面对那些强于他的人时也不例外。”

同类推荐
  •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本套丛书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套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本书为丛书之一。
  • 潜意识操控术

    潜意识操控术

    我们每个人内在的潜意识都存在着一股强大的活动力,然而却少有人能将其开发出来,释放我们潜在的能量。其实通过一些技巧性的训练,我们便可以灵活掌控这些神秘而强大的力量。而这种技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开发它,唤醒它,就是你的任务!本书将向你揭露潜意识的秘密,向你展示你所拥有的未开发的强大力量,教你通过操控潜意识来掌控自己的生活。
  • 焦虑

    焦虑

    本书作者通过从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中精选出若干个案,以极富现场感的描述,实录了心理咨询的过程,分析和解读患有焦虑或疑似焦虑症状的人群的病因及心理疏导办法。是一本实用性和可读性俱佳的心理咨询类普及读物。
  •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超越快乐原则》修正了弗洛伊德早期的本能学说,第一次提出人存在着死的本能与生的本能,并把这两种作用相反、同时并存的力量的斗争视为整个生命运动历程的决定者。《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系统论述了关于“群体的本质就在于它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的理论。《自我与本我》谈及意识、前意识、潜意识,阐述了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抑制、症状与焦虑》是弗洛伊德对压抑与焦虑及心理防御机制关系理论进行修正与补充的主要论著。
  • 心理操控术

    心理操控术

    《心理操控术》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大众心理读物。如果您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甘愿成为潮流的忠实追随者,买那些奢侈但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会成为泡沫经济的牺牲品,去投资一直不被看好的股票,那么不妨阅读一下本书.它让你开阔自身的视野,丰富思考的路径。
热门推荐
  • 深缘恋

    深缘恋

    你说你药者很牛?不好意思,她药者医者毒者兽者灵者;你说你家那只破老虎很牛?不好意思,她把最高贵的“云”当宠物;你说你仙幸之体很牛?不好意思,她不死神体;你说你三种元素很牛?不好意思,她六种元素全有。这样一个天才,却为情走火入魔,伤她的那个男人,你给SO恋滚粗来,保证不打死你!
  • 腹黑灵宠的绝色丹药师

    腹黑灵宠的绝色丹药师

    穿越了,明明是集家所长的变态鬼才,隐门门主,精毒医,善暗杀!,可为什么醒来是个在襁褓里才满三个月的婴儿!这样也好,小小年纪我就可以一方称霸!圣门?不好意思,我的产业!魅医?不好意思,我就是!上古国家,不好意思,我是继承人!且看她红衣红扇出名整个大陆,风云瞬起,群雄争霸!我魅医名惊四海走天下!传闻,沐国皇帝是个爱好美色的女皇帝,男女通吃。传闻沐国皇帝的最宠的面首在宴会上说要皇位,沐国皇帝当场答应。传闻沐国皇帝是个女子。传闻还说沐国皇帝纵然男宠无数,一位神秘男子仍然死心塌地,非她不娶。轩辕沐蓝大骂道“我什么男女通吃!男宠是我手下!那个面首是劳资哥哥!呸,传闻是谁,给劳资出来!”
  • 神的园丁

    神的园丁

    四本传承久远的指引手册,四种终极产物的竞速大战。只差一步的胜利者刘离被刺身亡,重生回大学时代。他头上顶着一根不靠谱的草,靠着植物的力量坚定不移的走向曾经的巅峰,却在尽头发现,敌人远比想象中可怕。(头顶腹黑草,脚踩战争古树,对呀,我就是一种植物的,但是我的植物能飞。)神丁书友群:303942622(三零三九四二六二二)
  • 风华绝代:妖女非妖

    风华绝代:妖女非妖

    以德报怨?我不会!我只知道在乎的人,我得用命去保护。说我妖女?那有何妨,我虽是无拘无束,却从不滥杀无辜。那些曾伤害过我爱的人的人,这些仇恨我会一点一点讨回来。何为善?何为恶?就让我来告诉大家。没错,我就是要逆天,我要让这天,这地完全的认同我,并且臣服于我。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系统之男神计划

    系统之男神计划

    京城太子在即将破掉处男之身却被系统精灵强行绑定了全能男神系统,从此不得不做一个男神,高调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 传奇之仙问

    传奇之仙问

    问世间可有仙?…………三尺木剑怀天下,一把裁决定江山!谁人忆,年少那一句豪情壮志,誓比天更高!兄弟聚义三杯酒,出生入死同战斗!谁人忆,往昔那一生兄弟情深,肝胆两相照!回首红尘痴情醉,十年想思待君归!谁又忆,红尘那一段痴情缘浅,相思苦断肠!沙城争霸群雄起,万道争鸣封神决!莫问天下谁为峰?九天十地我为尊!谁还忆,最终那一朝辉煌岁月,君临天下!…………再回首,问世间可有仙?…………
  • 张茉楠说

    张茉楠说

    经济就是财富的分配,世界各大经济体之间关于财富分配的博弈时刻都在发生,了解经济就是了解财富分配的趋势。在这本著作中,张茉楠教授指出了中国国内财富分配的格局,也提出了完善中国经济的建议,以及如何为中国经济增长寻求新的动源。同时,张茉楠教授分析了欧美经济问题的本质,全球经济问题的结构性风险以及表现出的新趋势,并为中国经济指出了全球格局下的走向。读者可以从中看透这个世界的财富分配格局,洞悉其中的游戏规则。这是一本视野广阔,分析透彻的战略性作品,是张茉楠教授最经典的著作。
  • 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土地爱得深沉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按社会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道德的本质是扬善抑恶。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 谍影重重之上海

    谍影重重之上海

    本书是即将开播的百集大戏《谍影重重之上海》的同名改编小说。故事发生在1936年的上海,幼年时期的一对好伙伴向亦鹏和阎天,因为不同的人生轨迹,分别成为中共上海地下组织负责人和国民党军统特别行动组组长。他们在各自身份的掩饰下,围绕日本“军刀计划”情报,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一系列斗智斗勇。两人诚挚的友情,与林璇之间的三角恋情,以及抗日志士那种纯净崇高的爱国之情,在这场惊心动魄的间谍战中得到升华。
  • 幻梦神录

    幻梦神录

    前世,苏瞳与伙伴们攻打上神界,结果惨败。今世,灵魂记忆觉醒的苏瞳为了当年没有完成的心愿,在途中遇到了灵魂记忆觉醒,在那次战役中陨落的伙伴们。如今由于十大上古超神具幻梦的出现,让面前的种种阴谋都被迫浮现水面,仙界的灭亡、圣域留下的遗迹……这一切究竟是谁在暗地操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