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前言

在世界所有的情报机构中,英国的情报机构可谓是“百年老店”——从1909年改组至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如果要上溯到16世纪伊丽莎白时代英国最早的情报机构,那就有近500年的历史。所以说,英国情报机构是世界上最早的情报机构之一,甚至可以说是这种机构的“开山鼻祖”。

英国情报机构也是最神秘的机构,它一直秘而不宣,其组织和行动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比起美国的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以及中情局,还有前苏联的克格勃,英国情报机构的透明度小得多。原因就是英国人似乎都崇尚“绅士风度”,对这种偷偷摸摸的行为自然难以启齿。但是,自从小说《007》问世后,弗莱明就把一位充满魅力和冒险精神的英国间谍介绍给了这个世界;而影片《诺博士》公映后,又让詹姆斯·邦德的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让地球人都知道在那个雾蒙蒙的英伦三岛,有一种从事这种职业的人。所以说英国情报机构既是最神秘的,又是最公开的。

在世界所有的情报机构中,英国情报机构的发展和演变也是头绪纷繁、复杂多变的。经过百年的变迁和多次整合,其变化的轨迹也呈多元发展,其演变过程漫长而又复杂。

早在16世纪伊丽莎白一世时代,英国就创设了秘密情报机关,英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于1855年在军队中建立了地形测量和统计局,这是英国现代情报机关的雏形。

但是在维多利亚执政时期,英国对情报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英国女王认为她的海军霸权地位完全能够维护英国统治下的和平。因此,就把情报工作交给那些外交官和领事们来做。尽管从1887年开始,大英帝国设置了军事情报总局,在军队内创建了海军情报局和陆军情报局,并且在1893年将地形测量和统计局改名为情报署,但是由于历史的偏见,英国情报机构一直形同虚设,作用不大,直到布尔战争失利之后,英国人才开始认识到情报的重要性。

布尔战争发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时随着英国殖民主义势力的不断扩张,非洲大陆成了它觊觎的目标。当英国的军队入侵非洲后,那些最早来到南非的荷兰人的后裔布尔人,不得不大规模地向东北方向迁徙,让出自己的殖民地,并在19世纪30年代,建立了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自从在南非发现钻石矿和金矿之后,英国垄断资本迅速获取了惊人的利润,让当地的布尔殖民主义者分外眼红,为争夺采矿权,他们和英国人产生了激烈的斗争,而且愈演愈烈。

1899年10月11日,当布尔人企图获得南非开矿权的要求再次被英国人拒绝后,布尔人就开始向大英帝国宣战——布尔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初期,布尔人主动发起猛烈攻势,英国军队由于过于轻敌,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12月13日,英军在科伦索对布尔人展开了激烈反击。当时英军指挥官布勒将军的进攻计划是兵分三路,全线出击,并且明确了三路英军最终会合的地点。但是,由于布勒将军发给三路英军指挥官的地图出现了错误,标错了最终会合点的位置,结果使这个攻击计划漏洞百出,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同时,由于情报工作的疏忽,布勒将军对布尔人的兵力部署和行动意图一无所知,三路英军不是找不到进攻的目标就是中了对方的埋伏,最后导致科伦索战役以英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英军损兵折将,伤亡两千多人,几百人失踪,而布尔军队仅仅阵亡8人,伤30人。如此悬殊的战绩对比,让骄横的英国人实在感到有点莫名其妙。

整个战役从12月10日开始,到15日停火,英军在东、中、西三条战线全部失利,总共损失2800多人,在英军史上被称为“黑暗的一周”。布勒因战事失利不得不引咎辞职,丢掉了英国远征军总司令的位置。布尔战争的失利,让英国政府和情报部门受到了来自各方面强烈的指责。大英帝国此时才开始认识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开始了对情报工作的重视,从而对英国情报机构进行了较大的整顿和完善。

经过整顿和改革之后,英国情报机构开始有了明确的分工,英国陆军情报局主要从事搜集国外军事情报的工作,同时还负责动员和本土防务;而反间谍工作则由海军情报局负责。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多年。

当年英国的军事情报总局(简称“军情局”),是一家机构臃肿的情报部门,直到1963年以前,它一直隶属于英国战事部,后隶属于英国国防部的国防情报组。“军情局”下面设置了多个军情处,各个军情处均有不同的用途,成立时间也各不相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竟然发展成了19个军情处,而且都有自己的代号。带有“MI”开头的19个军情处成立的时间和职能大致分别如下:

MI1——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负责解码及行政,现已取消。

MI2——军情二处,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管二战中东及远东、斯堪的纳维亚、美国及苏联、中南美洲地区的情报,现已取消。

MI3——军情三处,主要管理东欧的军事情报,现已解散。

MI4——军情四处,负责二战时期的地图情报工作,1940年4月被合并。

MI5——军情五处,成立于1909年10月,负责英国的对内军事情报,与美国的联邦调查局(FBI)职能一样。1931年改名为英国安全局。

MI6——军情六处,成立于1909年10月,负责英国的对外军事情报,与美国的中央情报局(CIA)职能一样,后改名为秘密情报局。

MI7——军情七处,负责战争宣传,1940年7月被合并到英国资讯部。

MI8——军情八处,正式名称为电信情报局,负责在二战德国人的“闪电战”期间拦截及解读由纳粹德国电台播放的军事新闻情报,后来被合并到英国国家通信情报局。

MI9——军情九处,成立于1940年12月,负责秘密援助纳粹德国占领区的义勇军和受伤之盟军,协助被德国俘虏的英国士兵逃走(直至1941年12月),现已解散。

MI10——军情十处,负责武器及技术支援分析,后被合并到英国国家通信情报局。

MI11——军情十一处,负责战场保安情报,现已解散。

MI12——军情十二处,与英国资讯部的监察部门合作负责秘密监察,现已解散。

MI14——军情十四处,原来的军情十三处,因德国战略情报的重要而成立,直至1943年春天,负责纳粹德国及其占领区之高空照片情报,已被合并到MI6。

MI15——军情十五处,负责MI14以外地区的高空照片情报,1943年春天其职能被英国空军部夺去后负责领空防卫情报,已被并合到MI6。

MI16——军情十六处,1945年成立,负责科学情报。

MI17——军情十七处,1943年4月起为英国军事情报局局长之秘书处,现已解散。

MI19——军情十九处,1941年12月接替MI9负责审问敌方俘虏以获取情报,现已解散。

此外,还有MIL(R)——负责与俄罗斯的情报机关联络,现已解散。

19世纪末,由于经济迅猛发展,英国开始对外扩张,不断地扩大其领地并在世界各地强占殖民地,疯狂地进行掠夺,聚敛了大量的财富,使大英帝国进入了空前的鼎盛时期。为了加强对世界各地的殖民统治,进行更有力的掠夺,大英帝国加强了海军建设,使当时的英国海军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之一,并且有效地控制了世界贸易航道,把英国的米字旗几乎插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由于英国海军的强大,造成了军事情报总局和海军情报局地位的悬殊,1904年,英王竟撤销了军事情报总局。1907年,英国内阁设立了“帝国防务委员会”,退休的海军情报局局长查尔斯·奥特利被任命为“帝国防务委员会”的秘书。尽管如此,当时英国情报机构的改革步伐还是缓慢的。1907年查尔斯·奥特利和他的助手莫里斯·汉基在调查时惊奇地发现,当时在整个欧洲,竟然连一个英国特工人员也没有。

更可怕的是,查尔斯·奥特利和他的助手竟然将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态一直保密下来,让大多数国家以为英国在世界上已经拥有最广泛、最复杂的情报机构。这实在是自欺欺人的掩耳盗铃之举。

直到1909年,为解决德国间谍在英国活动日益频繁的状况,英国情报机构才根据时任首相阿斯奎思的建议进行改组。1909年8月,在防务委员会的支持下,查尔斯·奥特利建议成立一个“秘密情报局”,负责情报搜集工作。这个建议得到了内阁的批准。不过当时的那个秘密情报局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英国秘密情报局(即“军情六处”)。

当时,查尔斯·奥特利把秘密情报局(也称“保密局”)分为国外和国内两个不同部分:国外部分由皇家海军上校曼斯菲尔德·卡明领导,后来扩展为今天的英国秘密情报局(又名“军事情报总局六处”,简称“军情六处”,代号为“MI6”);国内部分由弗农·凯尔上校筹建,后发展为军事情报总局五处(简称“军情五处”,代号“MI5”)。

后因各个军情处职责多有重叠,最后将19个军情处合并为三个,即军情五处(MI5)、军情六处(MI6)和英国国家通信情报局(GCHQ)。它们的具体职责是:

军情五处(MI5)现称为英国安全局,负责保护英国境内外的公民及其利益,防范针对国家安全的任何威胁,由英国内务部负责,其职能相当于美国的联邦调查局(FBI)。尽管MI5从1931年就改名为英国安全局,但其体制从未真正脱离过MI5的含义,因此至今还被普遍称为MI5。

军情六处(MI6)现称为英国秘密情报局,基本职责是在英国境外搜集情报以支持政府的安全、防务、外交和经济政策,并从事间谍情报和国外反间谍活动。它工作的重点是防范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政局不稳、犯罪活动和贩卖毒品等被认为与英国国家安全有直接关系的领域。由英国外交部负责,其职能相当于美国的中央情报局(CIA)。大约从1920年开始MI6被称做英国秘密情报局,并作为法定名称正式记入《1994年秘密情报法案》中。尽管几年前官方就不再用MI6这个名字了,但一般大众普遍继续用它来描述英国秘密情报局(SIS)。

英国国家通信情报局(GCHQ)又称政府通信总部,是英国为其情报服务提供政治和军事方面的通信情报的机构,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信号情报搜集机构,它与美国的国家安全局齐名,而历史要比美国的国家安全局还要悠久。由于政府通信总部获取情报需要监测各种各样的通信和其他电子信号,因此其驻地分散在世界各地。它是现代密码解析工作的倡导者,也是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发明者。

通信情报局的前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两个密码破译机构——英国海军情报部的“第40号房间”和英国陆军军情一处B科。1919年,这两个单位合并为政府密码学校,开始由英国海军部领导,后来被秘密情报局接管,由秘密情报局局长兼任政府密码学校校长。到了1943年二战期间,该机构转由英国外交部和联邦事务部领导,到了1946年又改名为英国政府通信总部,主要职责就是为英国国防部、外交部和其他执法机构提供相应的情报。

冷战之后,英国情报机构仍然维持着秘密情报局、安全局、国防情报局(DLS,包括空军情报局和海军情报局)、政府通信总部(GCHQ)等几大情报机构;此外,还有负责监视英国境内恐怖分子活动的英国伦敦警察局(苏格兰场)等情报机构,共有从业人员2万余人,年预算资金达11亿美元。但在上述众多的情报机构中,比较著名的还是秘密情报局(MI6)和英国安全局(MI5),其队伍最为庞大,是英国参与世界范围内谍报斗争的主要机构。再加上政府通信总部(GCHQ),号称是英国情报机构“三驾马车”。

从以上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英国的秘密情报局(MI6)和安全局(MI5)当年都曾经是陆军部军事情报局的一员,但是这段历史却是很短暂的,人们只是出于习惯才一直使用这两个番号。

这“三驾马车”尽管有具体的分工,但还是经常统一协调行动,并互通情报。从1960年开始,安全局、秘密情报局和政府通信总部的技术人员组成了一个“辐射情报委员会”,每两个星期开一次碰头会,进行情报交流和工作协调。这是英国情报界战后重要的委员会之一,它的成立打破了三个情报机构之间壁垒森严的局面,从而能协调行动。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英国的安全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毒品走私和跨国犯罪成为英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因此,英国情报机构正在把它们的资源转移到上述领域,在一些重大的国际行动中,都能见到英国情报机构的身影。当年英国情报机构曾参与对伊拉克武器核查小组,后来又在阿富汗建立了情报网;在巴尔干半岛危机期间,英国情报机构曾试图暗杀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等等。

近年来,英国的国防开支呈下降趋势,而用于情报机构方面的开支却有上升的势头。2000年,三大情报机构的总开支由1999年的7.13亿英镑增加到7.76亿英镑,其中还不包括英国财政部另外拨付的1.44亿英镑。

百年风云,演绎着英国情报机构的百年精彩和诡谲。

同类推荐
  • 一个人的恋爱

    一个人的恋爱

    人在江湖走,哪有不湿鞋?一时走神儿谁都难免,但是入戏别深,出戏趁早,别剧情已经落幕,还迟迟不肯下台,就算要给自己加戏,也要问问你的搭档愿不愿意陪你演下去。爱情里有一个人出戏了,你也别再唱独角戏了。
  • 闪小说哲理篇:茶里加盐的味道

    闪小说哲理篇:茶里加盐的味道

    本书是微型小说集。本套书精选了3000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为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让读者读其文,闻其声,脑海中萦绕这些故事的人物和画面。适合改编成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内容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对他们往正面的成长和经验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
  • 夜半笛声(蔡骏作品)

    夜半笛声(蔡骏作品)

    在书店打工的池翠爱上了一个神秘的男子肖泉,一夜之情使池翠有了孩子,肖泉却失踪了,她找到了肖泉的家,却发现早在一年以前肖泉就已经死了。池翠处于深深的恐惧中:与她有肌肤之亲的那个男人是一个早已死去了的幽灵!她腹中的孩子是幽灵之子!七年以后,单身母亲池翠带着儿子搬进了一栋破旧的住宅楼,第一天就在楼顶发现了一具尸体。同时,附近接二连三地出现孩子半夜失踪事件,每当有孩子神秘失踪,就会有人听到一阵毛骨悚然的笛声,传说中的鬼孩子也开始在黑夜里出没……这个城市的人们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关于“夜半笛声”的可怕传说……乐团笛手苏醒曾经有过一支神秘的笛子,据说一旦吹响这支笛子就如同打开潘多拉魔盒一样降临灾难。这支珍藏的笛子却不翼而飞了……笛声又响起来了,恐怖弥漫在这个城市的上空。
  • 贵族之家·前夜(智量文集)

    贵族之家·前夜(智量文集)

    屠格涅夫的全名是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他生于公元1818年,死于1883年;俄国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又曾在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历史、希腊文和拉丁文。他在19世纪中期俄国剧烈的政治思想斗争与冲突中,属于自由主义派别,他反对农奴制度,却不赞成当时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观点,他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改革。然而,由于他对广大农奴和下层劳苦大众的深厚同情,以及他的文学天赋,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受到广泛的肯定和喜爱,即使是沙皇政府和主张暴力革命的人士,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欣赏他优美的文笔,并且赞赏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 冷箭(上)

    冷箭(上)

    一部别样人物关系的反特悬疑剧,一个关于信仰关于救赎的另类故事。以中国组建的一支监狱部队先遣队押解上千名重犯进行大迁徙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暴狱和反暴狱,我中有敌、敌中有我的反特悬疑故事。已被拍摄成三十五集同名电视剧,由央视金牌制作人俞胜利一手打造。
热门推荐
  • 冰冉皇家学院

    冰冉皇家学院

    三个拥有绝美容貌的女生,儿时因为对自己的家有太多的憎恶,所以三人选择了离家出走并相遇了。十年后,她们拥有了世上任何人都遥不可及的地位。她们又重新回到了儿时充满悲伤的国家,展开了一场报复行动。来到了冰冉皇家学院,爱情也悄悄降临。冷漠、无情、孤傲的她们,将如何演绎不同于童话的爱情?(小萱:这是小萱第一次写文,可能文笔有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多见谅。)
  • 无声的群落:续编(下卷)

    无声的群落:续编(下卷)

    这本书里的一百余篇文章,介绍的是一段至今“一半烟遮、一半云埋”的历史,作者大多是1964年和1965年下乡的知识青年。四十多年前,他们告别父母,离开北京、上海、重庆、沈阳、武汉、成都、长沙、杭州、西安、贵阳、广州等大城市和一些中小城市,到农村和边疆安家落户。在这些饱蘸着心血的文章里,作者如实地讲述了他们上山下乡的经历,记载了他们在那些动荡的年代里的观察和感受,留下了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诚实的思考。
  • 心梯

    心梯

    文学的真实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从作者的体验和观察中来。王道德在创作上走了一条捷径,他不好高骛远,去写那些陌生的大题材大东西,从而难免有些编造,甚至胡编乱造;他写的都是自己身边的人物,写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因此左右逢源,因此得心应手,因此获得成功。
  • 龙剑逆神缘

    龙剑逆神缘

    沉睡六界之中,辗转乱世之间。他降临于这个纷扰的世界,是为了什么?当他一步步走向最后的真相时,他能否顺应自己的心?如果在爱与世界之间选择,你会怎么办?一切,都有所注定,或许会有人感到痛苦,但是,这是常人无法改变的……这是由所谓的神书写的……缘……“如果这一切都是注定的,哪怕是逆神,我也会去做,我只想她……”
  • 守护甜心之她的选择

    守护甜心之她的选择

    【连载中】她是日奈森亚梦,是初鹿野忆离,也是冥王兮影。错乱的现实让她萎靡不振,她抬头看看世界,已经悄然变了色,她不得不与自己的朋友背道而驰,她不得不放下感情重新生活。当她从塔子淡然的语气中听见真相时,感觉上天是那么的爱捉弄人;当她拿起匕首向自己至亲至爱的走去时,感觉这不是真正的自己。她选择消失,想要过平静的生活,却再一次不得不接受现实。“我不管你是日奈森亚梦,还是冥王兮影。但是我请你清醒一点,如果你一直这样逃避的话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她自嘲的笑了笑,眼角却有残缺的泪。心……疼的不能呼吸。一定要选择一个,是吗?
  • 通天封神记

    通天封神记

    自盘古开天以来,天地混沌,万物生息。宇宙衍生为万千,星系衍生为亿万,星球不计其数,但因轮回未定,多数星球为死气沉沉,并无生命气息,幸运的是在这亿万星球中,有一个星球得天地之灵气,得以滋生万物,其万物又分轮回,轮回之中,妖魔乱生,万物以得道升天为荣,以修仙成神为终!日月轮回,峰回路转,世事沧桑,万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万物众生,在演化期间分支成了神、仙、道、人、魔、鬼、怪七世轮回!其中神为至上,怪为至下,人为中庸!
  • 渺渺寻仙路

    渺渺寻仙路

    世间万物,天道为首,纵使大道三千,其也为天道之下,不可逾越,而天道之上有仙,仙执掌万物,行世间大道,定天地法则有这么一群人,飞天遁地,为成仙,修仙道,寻仙路,破万法,逆天而行而仙路渺渺,为求长生,一晃数十万载,成仙之人屈指可数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 网游之瞬杀天下

    网游之瞬杀天下

    一手游戏资料,一手高超技术,看身兼盗贼与杀手的他,暗杀挑BOSS,击杀灭天王,月下救美人,在美国公开赛一展身手!出奇制胜!舍名声而取装备,独步天下再创传奇!
  • 石屏传

    石屏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石屏传》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重点介绍了石屏寄情祖国航空事业,立足本职工作,设计了K—8和教8飞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的神话,改写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训练体制等内容,反映了石屏一生浓浓的航空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