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8900000021

第21章 梦境

李敏

一间房子,黑暗潮湿。靠墙摆着一张床,地中间平放着一块木板,方方正正。有人蹲在木板上,低着头,吸烟锅。有人在墙角站着,手里拿着东西吃。我悄悄溜进房子时,没人搭理我。借着昏暗的光线,我认出蹲着的人是三姨奶奶,奶奶的三妹妹。站着的人却全然陌生。三姨奶奶并不曾抬头看我,自顾吸着烟。我站在门里靠墙的地方,打量着屋里,除了那张床,那块木板,两个人,再无他物。老旱烟的气味越来越浓,有些呛鼻。三姨奶奶就那么蹲着,另一个人一直站着,我也站着。我突然觉得自己是个被什么追赶的人,猛不丁看见了这样一所房子,就跑进来了。跑进来的我,就这样呆呆站着,打量着房子里的一切……

我是被什么追进了一所房子?

嘈嘈嚷嚷的,不知是梦里还是梦外。好大一会儿,清醒过来,听清是楼下有人在吵架,女人的声音不绝于耳,又是哭又是骂的,男人偶然骂几句,嗡嗡的。是楼下超市的夫妻。他们习惯于深夜吵起,好多次了。争吵也需要时间,白天他们里里外外忙于生计,顾不得的。

使劲回想刚才梦里吸烟的三姨奶奶,也想起奶奶了。我小时候,三姨奶奶经常来家里。小脚,高颧,梳着发髻,一嘴黄牙,那大概是常年吸烟的结果。三姨奶奶家日子过得紧巴,她一来,奶奶就忙着收拾一些东西,比如晒干的几把菜叶,半袋秕谷,两碗杂面,几件旧衣服,装起来,留给三姨奶奶回家时带着。三姨奶奶往往是一手紧紧提了给她的东西,一手拿着她的旱烟袋,嘴里唠唠叨叨说着一些不满意的话,大概就是奶奶家日子好过,还这么不大方,尽给她一些没用的东西。奶奶总是不吱声,跟在一边送她出门,还不时抬手帮她整理衣衫。那时,我们姊妹几个都不大喜欢三姨奶奶来家里,她不像大姨奶奶二姨奶奶,来了就会从大襟衣兜里给我们掏出糖果之类的好东西,还说些逗我们开心的故事。三姨奶奶却不是,她总是一副像谁欠了她什么的样子,拉着脸,说话也没个好口气。我们也懒得搭理三姨奶奶,她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奶奶对我们说,你们都不知道啊,日子把你三姨奶奶过成那样了,一堆孩子,没个攒劲男人,换了谁,说不上还不如她呢,以前多好的一个人,好脾性,爱讲究,穿啥都好看,一手好茶饭,比我们谁都强,看看,现在成啥样子了,白天黑夜离不开个烟袋。奶奶说着,摇着头叹气……

楼下女人的哭声停了,骂声变得尖利,在静夜扩散开来。我想着那时的三姨奶奶是不是也有很多次这样尖声喊着骂着,发泄着心中的烦闷?好多年不曾见过三姨奶奶了,知道她已经很老了,不再经常到几个姐姐家走动。听奶奶说过,因为家底不行,孩子多,这么多年过去了,三姨奶奶家的生活境况并没有多大改善,仅是吃饱穿暖而已。奶奶还说三姨奶奶就是个心强命薄的人。

梦里,昏暗的房子,三姨奶奶蹲在木板上吸烟锅,不曾抬头看我,她可是因为记着当年我不怎么待见她?

中午吃饭时,父亲闷闷地说昨天庄里的一个人没了。停了好大一会儿又接着说,好好的,坐在杏树下拣杏核,突然间栽倒在地就去了,太可惜了,应该是好好再活几年的。我们默然。父亲又说,自村后的北山被挖开后,庄里就不太平了,年轻的年老的,好几个突然间就没命了。我想起了村前的南山村后的北山。前两年,说是北山上有丰富的矾石资源,外面的大车小车就开到了北山下,还有几个大腹便便的当官模样的人也来了,说着石山可以造福村庄的话。炮声隆隆响,北山被炸开了……村里的老人摇着头叹息,却没能力阻止,反映到上面也没人管。后来,炸开的山就那样赤裸着,也没见开采出来什么矿石,村民压根就没得到什么实惠。父亲说的就是北山被炸开这档子事。

父亲吃得不多,放下饭碗,并不像素常那样半躺在沙发上歇息,他开始在客厅走动。走了好大一会儿,父亲又闷声说他前几天做了个不好的梦,梦见村头的大柳树突然从树干中间断裂了,还有南园子里那些长起来的榆树,全被洪水冲走了。那么粗壮茂密的大树,怎么会从中间断掉呢?父亲像是在对着我们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我安慰父亲说那只是个梦,别往心里去,大柳树肯定安然无恙,南园子几年前就已经衰败不堪,再不用记着了。

父亲坐下,点起了烟。缠绕的烟圈升起,我看到父亲在瞬间变得苍老,鬓角的白发那么多。我感觉父亲还希望听到我说话,但我不知该说些什么。我想,明天就陪父亲回村子去,让他看看老院子,和几个老邻里拉拉话,摸摸村头的大柳树,在上坪地走走,还有木头沟口的老坟地,他肯定记着要去修修的。

她就那么笑意盈盈地看着我说,奖状我给你拿回来了,你看。她抬头示意我往墙上看,我侧脸,果然就看到张贴在墙上的奖状了,不过不是一张,而是好几张。当然我的目光很快就扫到属于自己的那张了,是二等奖。再看,还有一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奖状上的名字都是我所熟知的。我心里一下就不高兴了,想着自己应该是一等奖的,怎么成了二等。再看她的脸,还是笑盈盈的,似乎很满足的样子。她开口道,你就高兴着吧,明年得一等奖。继而,是她伸手套衣袖的样子,衣服是那件灰底蓝花的中袖衬衫。我嘀咕,你满意我还不满意呢,你大半辈子都是这样容易满足着过来的,我可不像你,该争的还想争……

就醒了。

怅然若失。再无睡意。眼前老是她盈盈的笑脸,还有那件去年夏天我为她买的灰底蓝花的衬衫。

近来想她想得厉害。

对于她的匆匆离开,我们不能接受,思念越积越多。

黑暗里,思绪飘回那一天。

我们赶回去时,她已经被村人按照乡间习俗穿上了生前就缝制好的衣物,端端正正摆放在地上。那一瞬,我想,这样被放着的姿势应该是她愿意的,她活着时是喜欢一应物事具备端正的态势的。她的身体下面铺着一层麦草。我们乡间有人出生和死去都叫做落草这样的说法,现在,她是走完一生,躺着,落草了。她的脸上、身上覆盖着白纸,绣花的紫红鞋子隐隐露出了一部分。我轻轻揭过她脸部的白纸,透过迷蒙着的泪水,静静看着这个熟稔的面孔,泛青,有些浮肿,却仍是彻彻底底的慈善,因为虚肿,面颊显得圆润了,额际的皱纹也不太显眼了。用手轻轻抚摸那面颊,冰凉如水。真想用点劲,拍拍,看她能否翻身而起,如以往一样喜滋滋为回家的我们忙乎。

没有奇迹出现。没有。是妄想。

从白天到黑夜,我一直守候在她身旁。没有更多的泪水,只是在无尽的惶里想得更久远,关乎她的很多很多。她就那样静静躺着。如深深睡去一般。那么多人在。在她近旁,在她周围。房子里是人,院子里也是人。人头攒动,人影摇晃。有人大哭,有人低泣,有人烧纸,有人燃香,有人喝茶,也有人玩牌。不管有多少人,她是主角。尽管她只是躺在那里,不动,也不说。那么多人都是为她而聚在一所乡村的院子里。那些人,亲近的,疏远的,都希望她是知道大家都在的。她大概从来没想过会有那么多人是为自己而聚在一起。那样的场合,她参与过,但别人是主角,她不是。

那天,那座乡村的院落里,所有的人和事都与她生发着关系。人是她的亲人、亲戚、乡邻,事是她的吗?她还能知道这事是她的吗?之前,她经历过多少事啊!每每说起,多得她自己都不知道具体有多少,红白事,一桩桩,一件件。

大年里。她是多么热爱并尽情享受着那份喜庆。一家人都被她感染了。生活中的,工作中的烦心事都赶跑,欢欢欣欣和她一起过年。

年不是还没过完吗?她何以走得如此匆忙?

恍惚里,看见她才站在场院里那棵老榆树下送我们回城。我们走远了,她还手搭在额头,眯着眼看我们。才过去一天,我们却以另一种方式送她离开。她的路上,不知道有没有寒冷和饥饿?锅台上,还放着她亲手烹制的食物。土炕,还被她烧得热腾腾。红灯笼,还被她高高挂起……

她定然没有想到自己会突然离开孩子们,离开人世离开家。没有了她,就不是家。从小,儿女们都这样认为。她守着家,守着一个盈满暖意的家。有家,就有着落。

蒙中,似乎看见她穿紫红条绒上衣,蓝色条绒裤子,甩着大辫子,挑水走在村道上,扁担咯吱咯吱……夏日,老榆树下,婆娑的枝叶被晚风吹响。她给我讲着这些过往。时光,就在无限静美中流逝。没有某些时刻的焦灼和担忧,只觉得活着可以如此从容。

我在小城的居所,她来过几次,或长或短住过一些时日,却是极为不习惯。常常是开了门,拿了小木凳坐在楼道里。惹得邻居上楼下楼一脸疑惑地看,她也不解释什么,一脸笑意。有一次来,她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东西,告诉我,那是个好玩意。我盯着她一层层将包着的纸拆开,看见是根长约十厘米左右、宽有一厘米过一点的木片,中间用刀子刻出了一小绺,一头连着,一头刻开,顶端还系了根红丝线。我不知道那个东西叫什么。看我纳闷,她放嘴边边吹,边用手抖动丝线,竟然能听到好听的曲调。她告诉我,那叫口弦。说出来,我倒是知道,但没见过这样子的,也没听人弹过。我让她再弹,她盘腿坐床上,给我弹了《绣金匾》《南泥湾》。我接过来想试试,却是没声音,她一脸得意,说她自己做的口弦音质极好,但得会吹才能响。以前村子里的小媳妇都找她做,这几年没人弹这个了,就不做了。这是早年自己用过的一个,一直放在箱底,来时记着拿了给我看看。

我坐在她身边,看着冰凉的她,想着这些事,那些调子好像在心底响起了。那个小东西,我还放着,我不会弹响,谁还能盘腿坐在床上给我弹响?

她这样躺下了。从此,世间所有的喧嚣与她无缘。她在人生的舞台上上演完属于自己的节目,之后,来不及给我们说半句话,匆匆谢幕。

她是我的婆婆。一个慈眉善眼的女人,名叫张兆花的女人。幼年时,缺吃少穿,受过很多苦。婚后,侍奉老人,抚养孩子,历经艰难困顿。待儿女都长大成人,日子刚刚好转,却在这个新年的头上,没有任何征兆,以心梗的结果猝然离世。

送她去墓地那天,一早漫天飞舞的雪花,霎时银白了山峦和村庄,并不觉得冷,空气反而潮润温和。村里的老人说,老天爷也吊亡呢。

她内心充满爱,以自己固有的热情守望着生活。

慢慢活着,慢慢老去,这是寻常规律,她却违背。生命,戛然而止……

这个夜晚,还想回到梦里,看她笑意盈盈的样子,还有为我带回的奖状,而那件准备穿上身的衬衫,她曾告诉我,她真喜欢,感觉把自己穿年轻了。

那时还住老院子,跟母亲在一起。

有一天晚上我梦见母亲变成了石头,一块青色的石头,我拍打着石头哭喊母亲,可她就是不应声,后来就把自己喊醒了,满脸的泪水,身上很多汗,心跳得厉害,不敢睁眼,也不敢喊醒睡在里屋的母亲,我忍不住低声抽泣。夜正酣睡,母亲也是,白日的劳作让她沉沉睡去。母亲听不见我的低泣。我流着泪醒了好长时间又渐渐睡去。天微亮,母亲站在炕头喊我起床,一边还安顿着喂鸡扫院的活计,听见母亲的声音,我的泪水不由又流了出来。我能听见母亲还忙着咀嚼的声音。农忙的日子,她总是这样,早起,擦把脸,急急忙忙吃点饼子,就要上地。我没告诉母亲夜里做的梦。母亲顾不得听这些,顾不得我低落的心情,出门走了。那一天,我几乎一直想着梦里的那块石头。哥和姐都在远处,院子里空落落的。大人都去地里忙乎,也带走了能干活的孩子,整个村子显得寂静而空旷,没人喊我出去玩,没人给我说些什么。天空那么高远,我望着它发呆,眼睛也开始犯困,眼前偶尔掠过的鸟雀惊着我,我才记起母亲安顿的活儿还没干……

我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这个梦,它就在心里,悄悄放着。我觉得自己做的梦,很对不起母亲,我那样爱着母亲,却在梦里把她变成了一块石头。梦里,我为什么不把母亲变成清闲高贵拖着长裙的公主?

很久以后,我在爷爷的小木书架上看到《周公解梦》一书,拿下来急忙忙翻找着,书中有关于梦见石头的注解,说梦见石头是吉祥的象征,但没有详说梦见人变成石头的意思。我说不上完全相信,但对于这个梦,心里总归是轻松了一些。

我想,要说梦所带来的吉祥,就是母亲和我们都在一起,大家都健康地生活着。

渐渐长大,跟母亲是分多聚少。相聚的日子,我都刻意跟母亲睡一起,有时,还紧紧拉了母亲的手入睡。母亲没了年轻时的忙碌和操劳,性子也柔和了很多,她总是慢声轻言:都这么大了,睡觉还像个孩子。母亲嘴上这么说,其实她最清楚,我们在她眼里,一直没长大过,一直都是孩子。有几次,我想告诉母亲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个梦,但终究是没有说出来。

细思之,那个梦带给了我那个年龄的无限感伤,我没有将梦说与别人,只任慢慢扩大的一种叫忧伤的东西覆盖自己。

当年,老院子南墙根下有一棵李子树,那是由一棵杏树嫁接的,还没长大。每到春天,绿意葱茏。为了防止它柔嫩的枝干受到侵害,父亲从河道里拉来几块石头,给那棵树垒砌了一道防护墙。多年以后,我回到荒芜的老院子,李子树已长大,树冠像撑开的大伞。不知是谁拆掉了父亲垒砌的石墙,那几块石头堆在树旁。我看见有一块石头,淡淡的青色,倏忽,我回到了那个自己梦见母亲变成一块石头的夜晚,那种忧伤的气息渐渐袭来,一如当年,让我束手无策。抬头四望,天空的寂寞比当年更甚,侧耳倾听,村子静得沉郁。伸手抚摸那块石头,我在心里喃喃道:梦中的可是它?而当初,我没在意过这样一块混在其他石头和泥土里的石头。费了很大劲,我把它搬到老屋门前,去河道里提了水来冲洗掉上面的浮尘,它看起来光滑多了,轻轻坐在上面,不是冰凉,有种温热的感觉。芜杂的草木掩盖了小院里那些白色的小路,如今,我们都不曾踩着小路走过。我似乎看见多年之前母亲在院子里忙碌的身影,从卧房到灶屋,从鸡舍到羊圈,她总是忙得风风火火……

经年的岁月啊,溜走了那么多那么久,多得无从拾起散落在院子里的点点滴滴,久得时光漂白了母亲的黑发,也慢慢沧桑了她的孩子们的容颜。母亲和我们,带着自己的影子,在时光里穿梭,彼此有偶尔的忘却和长远的牵挂。

梦里青色的石头再次明晰如初。

《六盘山》2012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解放的日子

    解放的日子

    作者以不同叙述视角的转换和没有修饰的朴素语言,回溯着沂河边苗家庄的革命岁月,沸腾斗争。抗击土匪的奇胜与老爷爷的死去、村庄的衰落,沂南民众抗日与爷爷的离家从戎。革命时代与父亲的少年时光同刚到来,从儿童团长的翻身解放和文化运动中成长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照耀下的解放区孩子诗人,在解放的第一个春天里去北京见到毛主席,离家工作,南下上海。小脚的老奶奶、奶奶,年幼的姑姑,她们智慧而坚韧,对生命充满渴望激情,如同千万个同样的沂蒙家庭,她们坚强地撑着没有男人的家庭,经受多少不堪回首的饥饿、寂寞、恐惧,留下对我们这些后辈无尽的深深疼爱、期待。滚滚历史变迁,多少真正英烈走过。
  • 徐志摩文集(第三册)

    徐志摩文集(第三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由戴子著,这是接地气而又厚积薄发的作品。作者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故土挚爱的情愫在审美创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戴子有历史书记官的气象,春秋笔法,不遗忘,不遮蔽,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戴子写的虽然是成都,但一花一菩提,一叶一世界,我们感到的却是世纪沧桑和整个当代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屈原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屈原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生态文学——西部语境与中外对话

    生态文学——西部语境与中外对话

    本书收录了2007年在中国兰州召开的“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几十篇论文。论文主要围绕“中外文化对话与西部文化建设”这一主题,就“生态与关怀——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生态文学与西部文化发展”、“交流与过滤——中西文化镜像中的西部文学与异域文明”、“挑战与机遇——中国西部地域作家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化格局”等议题进行了集中交流与深入研讨。主要关注: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与建设问题、生态文学的学科发展与建设问题、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双重关怀、生态文学的文本分析、关于西部的文化关怀与生态关怀等问题。
热门推荐
  • 你曾是我的确幸

    你曾是我的确幸

    我曾以为,只要一直傻傻地爱你,你就会在我身边。我把年华给你,你却还我无数次对不起。我曾那么努力地爱你,直到有一天,我悄然离去。那天,你终于决定要回来了,而我消失了。我们还是成为了遗憾。
  • 江湖真实往事:苍狼黑道

    江湖真实往事:苍狼黑道

    本书讲叙一个因过失杀人的当代大学生作为各方黑社会势力的“特使”,将年轻美貌的姐姐北大才女嫁给整合后的狱中第一霸主,利用各方面的黑社会势力,在出狱后,组建了名为天堂百货现代公司组织,重演了一遍现代黑社会流氓团伙形式,发展,发达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刚纠集在一起的地痞流氓,为了占地盘敛财,只会打打杀杀,已经有了固定地盘,收入可观的黑社会团伙,开始收买三教九流迅速扩充自己的实力而羽翼丰满,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黑社会,早已和哪些贪官公检法系统手握重权的大人物们称兄道弟,打成一遍,他们瞒天过海,胆大妄为,在官场,商场,如鱼得水,在社会上更是呼风唤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就是他们的天堂。
  • 在逃皇后迷情记

    在逃皇后迷情记

    他自小在深宫之中长大的皇子,卧薪尝胆,机关算尽,一夕夺得皇位。铁腕除乱臣,灭叛党,巩固皇权。大权在握,认识了她,一夕成婚,原以为可以幸福得过一世,可他终究留不住她,为什么相爱容易,相守却那么难……他是皇室遗失在宫外的孩子,十岁那年,遇上她。匆匆一聚,转首天各一方。再见时,他是十五岁的少年将军,铁蹄所到之处无人不闻风丧胆,她却已嫁为人妇,身心疲惫。为了她,他十六岁官拜丞相,企图登上王位,只为了与她双宿双飞……她,一个来自现代的平凡到骨子里的女人,一次意外来到赤色大陆,从此走上一个不再平凡的坎坷之途。在这铮铮爱意中,她勘不破生死,在这无间的地狱中,她没有救赎,没有皈依。
  • 无敌小山炮

    无敌小山炮

    一个来自山沟的有些不一样的山炮进城的故事。
  • 天佑帝圣

    天佑帝圣

    弹指山河尽灭,一笑九曲天星,仙魔群起,乱世求道,闯神魔古墓,渡天地万劫。情愫未了,留念红尘凡世,战大道法则,灭世间万邪。逍遥一世,天地共存。修独尊之道,明日晨曦还会再有。
  • EXO,微凉

    EXO,微凉

    我叫安初一,我的前半辈子,跟朴灿烈紧紧连在一起,不知不觉中,他为我做了太多事,慢慢的,我已经离不开他。我的下半辈子,跟好多人有关,他们给我塑造了刻骨铭心的青春,其中最重要的情节,就是他,边伯贤。我们从一见面就拌嘴,到后来的互相心动,再到最后的分开,都是那样的清晰;跟他在一起的段日子,是我这辈子最满足的时光。多年后,我仍然记得,那个雪地,他回头望着我时候的那个眼神,那样温暖,那样美好……
  • 魂武当道

    魂武当道

    平庸男儿,智商一般,自然低调,不管有无资本,不善张扬,但可潜心自己,修善其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论外界何为,其心便有定数,武界纷繁冗杂,唯我横行路道,成就已成,练就魂武。华山论剑,看谁能敌?怀旧武德,是非眼明,嫉恶如仇,凡不规范,自有论道,贤者异能,向我衔来,神助人助,也许独尊,他人纵有千般技能,但道也德也,悉数落魄,纵然,世间武学,唯我上官英男略有一席之地!
  •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名人传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名人传

    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 The Life of Sir John Oldcastle

    The Life of Sir John Oldcast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准提心要

    准提心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