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9300000129

第129章 为了实现那个美好的心愿

这是一个被不断续写、越写越精彩、越写越感人的故事。写这个故事的,不是记者,而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

2004年4月1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我的通讯《她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写的是西安的隋晗(这是她几十年不用的旧名。尊重本人意见,记者没有用她现在用的名字)退休后,在自家办学并计划将教学所得全部捐献给宁夏贫困学生事迹。在这篇通讯的最后,记者充满深情地写道:“看来,她与宁夏山区那些孩子的故事还得续写。”

半年后的今天,这个故事又有了续篇:11月9日,银川一中20多名来自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的贫困学生,不仅得到了这笔资助,而且见到了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奶奶。

这笔资助,犹如浇灌干渴禾苗的及时雨,使这些一度为学费而紧锁眉头的学子露出舒心的笑容。从此,他们可以一身轻松地朝着自己理想的目标奋力攀登了。

让这些学子们眉头舒展的老奶奶,就是西安煤矿设计研究院65岁的退休女高级工程师,她的真名叫王戍平。她这次捐出的是1万元。

一位在陕西省工作、生活,以往从未到过宁夏的老人,怎么会想到为宁夏山区的贫困学生捐钱呢?

其实,这并不是她第一次为宁夏的贫困学生捐款,她捐献的钱和物也不止这1万元。近10年来,她的心一直牵挂着宁夏山区那些素不相识的孩子,她的捐助活动一直没有停止!

王戍平与宁夏山区贫困学生结缘,源自《光明日报》的一篇长篇通讯。

1995年12月28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没有苗圃的园丁》的通讯,记述了多病缠身的回族女代课教师陈富莲,拿着极为微薄的“工资”、在没有校舍的情况下将自家的两间房腾出一间坚持办学十余载的感人事迹。

陈富莲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全国各地的捐款捐物像雪片一样飞到这个穷乡僻壤,陈富莲和当时的59名学生的命运因此而改变。第二年,18间砖瓦校舍便在距陈富莲家仅百米的地方诞生。原来的教学点也变成了一所完全小学。有了“苗圃”的园丁,她干得更欢了。

在这众多的捐助者中,有一个人有点与众不同:她不仅很快寄来了自己的数百元捐款,而且在不久又为陈富莲和59名学生每人制作了一套新衣。紧接着,她又发动亲朋好友和科室同事捐款捐物。

跨越万水千山的爱心纽带就此联结。那充满爱心的故事,从此被不断续写:

1997年,陈富莲患肺包虫病急需手术,王戍平对此十分挂念,多次动员陈富莲到西安去做手术,并承诺由她办理住院手续、帮助护理。当得知陈富莲在银川做手术没带够医疗费时,她积极筹款并将2000多元钱寄给记者,再由记者转交给正在医院治疗的陈富莲。这是雪中送炭的钱,再一次帮助陈富莲渡过难关。

不久,为了给贫困学生筹集衣物、学习用品,王戍平盛情邀请病愈不久的陈富莲到西安,她在亲朋好友中为那些贫困学生筹集的衣物和学习用品将3个编织袋装得满满当当。为了省下托运费,满心欢喜的陈富莲肩扛手提,不辞辛苦地随身带了回去。

1998年,听说陈富莲要办一个针对贫困失学儿童的“救助班”,王戍平又筹集1000元寄去,同时还寄去两包衣物。她还在信中叮嘱陈富莲:一定要治好病、养好身体,千万不能倒下!你如果倒下,那些孩子怎么办?

2002年年初,陈富莲带着女儿应邀第二次来到王戍平的家,这是王戍平听到又有一些孩子面临失学困境而采取的进一步行动。她让陈富莲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和一些学生家长介绍办学的情况,发动新一轮募捐活动。这一次,陈富莲从西安带回了六大包200多件衣物。

……

王戍平与陈富莲,非亲非故:一个在陕西西安,一个在宁夏海原;一个是汉民,一个是回民。但她们却亲密无间,比一般亲戚走动得还要频繁。是共同拥有的爱心,将她们联系在一起。

2002年5月,记者参加中宣部组织的一个采访活动来到西安,第一次见到通过书信、电话联系了七八年的“老熟人”王戍平。在此之前,她在信中向记者说出了自己心中酝酿了很久的一个想法。这次,借与记者见面的机会,她又进行了当面协商。记者当即对此表示支持。

王戍平有个什么想法呢?原来,王戍平退休后不愿在麻将桌前打发时光,便运用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在自己家中办了个“奥数”班。由于办学质量高,要求来学习的人特别多。到记者见到她时,这个班她已经办了三个学期了。不过,她这个班完全是免费的。许多家长多次要求她收费,她就是不肯。

这时,不断有渴望救助的信息传来。面对贫困学生越来越多、自己年龄越来越大、捐助活动难以为继的情况,她想了很多。现在,这些学生家长们让她收费,倒激发了她的一个想法:如果把收上来的钱,捐给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岂不是很好吗?如果被资助者在成人之后如数归还资助款,然后再用这笔钱资助他人,始终有一笔钱能循环使用,岂不更好?她准备先为此筹集1万元。她对记者说,我能力有限,能做一点是一点。

自记者离开后,王戍平根据家长们的意见将“义务教育”改为“有偿教育”,为实现自己心中的美好愿望努力。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但王戍平义无反顾。她对记者说,这是我的承诺。我说话是算数的。

2003年11月5日,王戍平在来信中兴奋地告诉记者:“帮贫助学”款已经筹集到4150元,离目标越来越近了。她本计划到宁夏来一趟,让这笔钱先发挥作用。但因为要给老母亲治病、自己身体也不好,就无法动身了。信中,她详细列出了助学者名单,希望记者确认一下。记者以《光明日报》宁夏记者站的名义对此给予了确认。

2004年10月,王戍平给记者打来电话:“1万元已经筹齐。近期就可以全部捐献出来了!”经过多次协商,王戍平决定把这笔钱捐献给在银川一中就读的宁夏山区贫困学生。11月8日,王戍平踏上了开往银川的火车。临行前,她告诉记者,这件事办好了,我的心就放下了。因为这个心愿在我心中已经装了三四年了,只有实现了,我的心才会踏实。

1万元,听起来不是个大数目,但它来之不易。王戍平为此办了几个层次的班,每周五晚上和周六、周日上课,每次要上两三个小时。这比一个正常上班的老师还要累,每次上完课,她都感到嗓子疼。偏在这时候,她80多岁的老母亲来西安治病,生活难以自理,必须要她抽时间照料。而她本人由于长期在野外工作,也落下一身病:关节炎、气管炎,心脏也不好……大夏天的,她不得不穿着厚厚的内衣内裤。

王戍平并不富裕。她上有奔90岁的老母亲需要赡养,下有30多岁的儿子需要买房。为了尽量不影响家里人的生活,她的捐助活动总是尽可能使用自己的“额外”收入。

这位65岁的老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筹集了这1万元的。这1万元,可以改变多少贫困学子的命运!这么多年来,王戍平已经帮助很多人改变了命运!除了前面提到的,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位贫困女大学生也依靠她的资助,不仅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而且考上了研究生。在成都,也有一个研究生曾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过她的资助。在四川,有一对没有父母的兄弟俩先后得到过她的资助。现在,哥哥已经高中毕业挣钱供弟弟读书了……当记者对王戍平进行采访时,她却一再告诉记者,不要说出她的真名实姓。但是,记者再也不能让她老这样“隐姓埋名”了!而那些借助于她改变了命运的人,将永远会记住她的名字!

她对记者说,我的能力很有限,但我会不遗余力。如果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能筹集、捐献一笔钱,那可以改变多少穷孩子的命运啊!

(原载2004年12月6日《光明日报》二版头条)

同类推荐
  • 记录:当代家庭原生态

    记录:当代家庭原生态

    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讲述当代家庭的爱情、亲情、友情。深入挖掘人性的内涵,反映生命的壮美、人情的冷暖、人性的本真,展示人间的真情、真爱,颂扬真善美。这里既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演绎,也有感人至深的爱情传奇;既有家庭创业经历、也有人与疾病、厄运做斗争的故事;既有社会生活中具有警示作用的案例,也有教子育女的成功典范。这些家庭故事中,有反映人间真情的悲欢离合,那些属于人类的真爱真情,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 悠悠我心

    悠悠我心

    本书收录了作者数十年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的各类作品,主要辑录了作者从事新闻出版行业以来的诗歌、散文、小小说、文艺评论、新闻作品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和感悟,宁夏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状况等。
  • “网”议红楼

    “网”议红楼

    该书假设《红楼梦》中的女性,如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等的性格,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可能的思想、表现和境遇。
  • 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回忆录集,收录了鲁迅在1928年间所写的回忆录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鲁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热门推荐
  • 大款少爷夺走灰姑娘的吻

    大款少爷夺走灰姑娘的吻

    欧阳少爷从别墅中走出来,穿着朴素,向着一位身着破烂的姑娘走过去,把她抱进别墅,紧紧地顶在水池旁,轻轻地抚下腰,吻着她那樱桃似的小嘴,在她耳畔轻轻的说着:“今天晚上,你就是我的女人,我要你……
  •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恶魔指纹

    恶魔指纹

    若神非善,魔非恶,那正邪又用什么来区分?人,到底是神的奴仆,还是魔的玩偶?心所向,我可灭神,亦可葬魔。爱恋、憎恨、贪婪、王权、永生,得此五纹,便可霸世,亦可神魔共灭……黑暗的成长,无边的憎恨,当那双被废去的眼睛看见光明,却是心中堕落黑暗之时。是应先失去,还是要先得到?应是先爱,还是先恨?主角何去何从?永堕为魔,还是为爱痴亡……
  • 傲骄帝少,迷糊妻子你别跑!

    傲骄帝少,迷糊妻子你别跑!

    我不就是开个学报个到,居然把商业老大拐回来了,而且还是个时而闷骚时而幼稚的逗比君!哇⊙?⊙!谁说他是吃人不吐骨的,明明是个没节操无下限的淫,我擦擦!!!(中二病重度患者外加蠢萌少女V闷骚界扛把子外加逗比美男)的故事
  • 独宠二手娇妻

    独宠二手娇妻

    他紧紧地锁住她,霸道地宣布:“你是我的女人,在我面前你不需要伪装。你可以哭,可以笑,只要你想。”为什么,她的眼眶这样热,泪水不听话地流下来,却不是因为悲伤。为什么他张开的双臂这么诱人这么温暖,让她好想就此扑进去?幸福好像就要来临了,曾经的灾难却又再次降临。他的怀抱,真的能够替她将这一切伤痛都挡去吗?
  • 一壶纱

    一壶纱

    玄宫,玄宫,三玄为宫,亦正亦邪,众生其中。入我玄宫,禀异为同,戮为萧杀,煞做清鸿。得此大道,我道昌隆。三玄观,六异曲。仙佛魔三道当日以众生之怨怒制成诛邪剑,诛杀异士,三千年后异士化身女体,再创玄清宫,任尔仙佛魔,都不敌我六异清魄曲。
  • 十品仙心

    十品仙心

    众人:你不能御剑九天!许白:别闹,小爷有十品仙心。众人:你没有门派撑腰!许白:呵呵,小爷天生十品仙心。众人:那……你…你不是出身修行世家大族!许白:切,小爷这可是十品仙心。众人:你…你……你!许白:我?我什么我?别跟我这儿充大尾巴狼,我有十品仙心!许白:全都靠边站,让小爷给你们表演一下真正的术法!众人:哈哈哈,就你那个败家术法?你在逗我们吗?快来人啊,许白又练败家奇术啦!许白:………
  • 水晶公主之觉醒

    水晶公主之觉醒

    上官悠浅一直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然而在她20岁这年发生了许多让她难以理解的事:最爱的哥哥姐姐看她的眼神充满敬畏?!身边越来越多的复姓人?脑海里那是谁的身影?脑海中闪过那些奇怪的咒语。。。一步步接近真相的她,该相信他们的话么?
  • 梁山好汉爱上我

    梁山好汉爱上我

    你喜欢《水浒》吗?水浒天星,天上千年,於此一世轮回,相知分离,一切皆是命运。那命定中的人呢,是方腊,是武松,是宋江还是……可悲的是,作为男人,阎婆惜和潘小姐对她嗤之以鼻。作为女人,竟被让来让去。难道真是世风日下,人不如妖。于是狠狠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铁血般的梁山搅动的翻天覆地。别说女人如衣服,姐也是你穿不起的名牌。到头来正应了那句话,欲非欲、情非情,姻缘由天定。
  • 校花的贴身弃少

    校花的贴身弃少

    这是一个校花和弃少的故事。....暂时想不出什么拉风的简介。等写够5w我就开始上传。自己感觉这本书应该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