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800000012

第12章 额尔古纳地区东正教历史概述

额尔古纳地区东正教历史概述

一、从传入到兴盛(1955年之前)

东正教传入额尔古纳地区,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因为早在这一时期,俄罗斯人即已抵达包括这一地区在内的广大黑龙江流域。

19世纪80年代以后,俄罗斯人开始大规模进入额尔古纳地区。这期间有两次移民高潮,一次是1900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以后,一次是1917年俄罗斯爆发十月革命以后。

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人进入额尔古纳地区,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也有政治上和宗教上的原因。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新兴的苏维埃政权即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其中有许多法令包含有针对东正教会的内容。1918年1月23日,人民委员会颁布了一项针对东正教会的法令,即“关于教会同国家分离和学校同教会分离”的法令。 这些法令触及到了东正教会及其所属神职人员在帝俄时代所享有的种种特权。于是十月革命后,有大批东正教神职人员移民国外,包括中国额尔古纳地区。而东正教在该地区之真正发展起来也是在十月革命之后,其标志是东正教堂的纷纷建立。

1921年,额尔古纳地区第一座东正教堂——卡扎恩斯克·波格罗仁斯卡娅教堂,在俄侨聚居的村庄库利绰维村(今下护林村)建立。

1932年6月,圣斯特列钦斯克—彼得罗帕甫洛夫斯卡娅教堂在三河镇建立。1939年该教堂重建,并改称斯列德尼雅高斯波热三河哥隆克中央寺院。该教堂为圆木结构,是额尔古纳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也是额尔古纳教区 的中心教堂。日伪统治时期,该教堂领导邻近的包比来、巴尔扎贯、苏沁、卡尔嘎那和拉普沙果尔等五个村屯的教堂。1944年拥有教徒约1800人。该教堂历任司祭共13人,其中第一任司祭为嘎乌列利尔?兰斯基,最后一任司祭为尼古拉?菲得罗维奇?皮萨列夫。

最后一座东正教堂约建于1949年,位于下库力村,称喀山圣母教堂。至此额尔古纳地区共建有18座东正教教堂(属正统派)。

除此之外,额尔古纳地区也有东正教旧教,即旧礼仪派教徒。他们主要居住在上库力、下库力、巴格罗夫和库利绰维等村屯,据1939年统计,共有信徒约1700余人。

东正教旧教在额尔古纳地区一共有三座教堂,其中中心教堂是位于上库力村的乌斯别尼亚?普里斯维托伊?包格罗日伊教堂。该教堂初建于1922年,1932年改建,1954年前后又移至上库力村北山坡上重建。20世纪50年代中期,该教堂仅在本村即拥有教徒五六百人。

据东正教哈尔滨教区监理局统计,1937年三河地区(额尔古纳地区的一部分)东正教堂共有527人接受洗礼,其中男306人,女266人;共有138人行终傅礼,其中男72人,女66人;共有172人在教堂举行婚礼。 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俄侨,但也包括少数中俄混血人。

上述东正教堂,包括旧教教堂均位于俄侨聚居的村镇,中俄混血人聚居的村庄无一村拥有东正教堂。中俄混血人从事东正教活动,一般是到附近俄侨村庄的教堂,比如恩和村村民最常去的是上护林村的圣尼古拉教堂。这些活动包括洗礼、婚礼、终傅礼、每周日上午的活动以及各东正教节日,特别是洗礼。有时他们会走很远,到三河镇的圣斯特列钦斯克—彼得罗帕甫洛夫斯卡娅教堂,参加在那里举行的活动。

东正教的活动非常频繁,因此中俄混血人不可能经常去俄侨村镇的教堂,因此就有一些司祭(或辅祭)经常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巡游,为他们主持一些仪式。

二、衰落与禁绝(1956~1977)

(一)东正教的衰落(1956~1965)

自从1954和1955两年俄侨大规模撤离额尔古纳地区以后,这一地区东正教信徒的主体已由俄侨转为中俄混血人,从此东正教在这一地区迅速衰落下去。这不仅因为过去这一地区的俄侨在人数上远远超过了中俄混血人,更因为这一地区的东正教神职人员均为俄侨,而无一人为中俄混血人。当然作为神职人员的俄侨之大部分也于1954和1955两年随普通俄侨离开了中国。

由于俄侨的大量减少,一些村镇的东正教堂不得不关闭。前文提到的位于三河镇的圣斯特列钦斯克—彼得罗帕甫洛夫斯卡娅教堂于俄侨大规模撤离后的第二年,即1956年关闭。作为旧教中心教堂的乌斯别尼亚?普里斯维托伊?包格罗日伊教堂虽然于1954年由上库力村中心迁至村北山坡重建,但随后不久即关闭,其末任司祭斯塔罗隆得切夫移居哈尔滨。

一些教堂虽然没有关闭,但由于教徒的大量减少而不得不减少了活动。另一些教堂已没有了神职人员,平日教堂的大门紧锁,其钥匙由当地一位谙熟东正教事务的信徒掌管。每星期日的上午,这位信徒会打开教堂的大门,届时会有少数教徒到教堂。由于没有神职人员主持正常的宗教仪式,他们到教堂后也仅仅是坐一坐,聊一会儿天。

恩和村村民ZYH(阿尼娅,女,58岁)结婚前住在阳村,在她的记忆中,司祭只来过阳村几次,每一次都在她家举行仪式。听说司祭要来,她的母亲HPN(玛利亚,1931年出生)事先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司祭来的那一天,村里人都聚集到她家,站成几排,司祭在前面领着大家念诵经文,也唱赞美诗。仪式结束时司祭还要往人们身上掸圣水。仪式结束后参加仪式的人还要聚在一起吃饭、喝酒,跟过节一样。

但不管怎么样,1956年至1966“文革”爆发前出生的中俄混血人同1955年前一样,绝大多数均洗过礼,从而在形式上成为东正教徒。

(二)东正教的全面禁绝(1966~1977)

1966年,“文革”爆发。同所有宗教一样,东正教在中国遭到全面禁绝。那些没有关闭的教堂首先被关闭,其后所有教堂内的所有圣像和圣物均被砸毁,或集中一处付之一炬。其后,额尔古纳境内21座东正教堂全部被拆毁,有的甚至被烧毁。

PYZ(女,83岁)1956年由三河镇搬到白音扎拉嘎(巴格洛夫)村居住,当时村中有两座东正教堂,一座较大,属正统派,一座较小,属旧教。据PYZ回忆,“文革”开始后,这两座教堂均被拆。教堂内的圣像和圣物被当地“管事儿的”拿出来玩。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把一尊耶稣塑像的四肢卸下来,用绳子拉着玩。拆下来的木料被运往上库力村,用其中的一部分木料盖了一座木刻楞房,给当地的一位护林员住。护林员的妻子是中俄混血人,东正教信徒,坚决不住这座房子。

紧接着,红卫兵和造反派挨家挨户地搜查,责令中俄混血人交出家中的圣像和圣物。恩和村村民GPZ(玛鲁夏,女,70岁)将母亲最心爱的圣像藏到了自家的屋顶,这幅圣像是她的母亲结婚时从娘家带来的。为了迷惑红卫兵,她不得不把另一幅圣像交出,并当着红卫兵的面将其投入火堆中。圣像一点一点燃烧,GPZ在心里一个劲儿地祷告:不要把神烧死,让神快点儿升天。同GPZ一家一样,很多中俄混血人都将家中最珍贵的圣像藏到自家的屋顶,这幅圣像通常是家中主妇结婚时由其母亲赠予的。

中俄混血人主要居住在额尔古纳地区的中部。这一地区属大兴安岭西麓,中俄混血人的村庄一般处在两山之间的谷地,村庄周围是山。在一些山的顶部通常立有木质十字架,用于举行特定的东正教仪式或过特定的东正教节日。“文革”开始以后,这些竖立在山顶上的十字架全部被拔除。

“文革”期间,中俄混血人被禁止举行任何东正教仪式和过任何东正教节日。据阳村村民DYX(柳芭,女,1967年出生)回忆:有一年中俄混血人在家中偷着过巴斯克节,偷着染彩蛋。有一名儿童不小心将剥下的蛋壳掉在了外面,被发现,于是造反派在村中进行大规模搜查,看是谁家偷着过巴斯克节。

那些在俄侨大规模撤离后仍然留守的东正教神职人员,在“文革”开始以后全部离开了中国。因此“文革”期间出生的中俄混血人无一人洗过礼,无一人成为正式的东正教徒。

三、东正教的复兴(1978~ )

(一)东正教:恢复、发展和新的衰落(1978~2000)

1.东正教的恢复和发展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十年“文革”结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其后中国政府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得到贯彻和落实。

“文革”结束后不久,中俄混血人即将藏于家中屋顶而躲过了十年浩劫的圣像取出,或挂于墙壁之上,或建起了圣像台。 GPZ当年是背着母亲将那幅古老的圣像藏起来的,这件事她一直没有告诉母亲。“文革”结束后,GPZ将圣像取出,她的母亲很是惊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特别是中苏恢复友好关系以后,生活在额尔古纳地区的中俄混血人与生活在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亲友恢复了联系。20世纪80年代,又有不少中俄混血人移民国外,投靠那里的亲友。于是中俄混血人得以从国外获得东正教所需要的圣像和各种圣物,包括俄文圣经、儒略历、小型十字架和蜡烛等等。

那些被拔除的十字架在山顶被重新竖立起来。位于恩和村村北的龙骨山的山顶一共立有四座十字架,其中一座十字架为侨民多尼娅(女,已去世)所立。据说多尼娅的女儿小时候患癫痫病,“文革”结束不久,老人即为女儿竖立了这座十字架。

“文革”结束以后,各种东正教活动,包括各种仪式和节日在中俄混血人中间得以恢复。与天主教、新教不同,东正教视复活节(巴斯克节)为第一大节。这个节日得到额尔古纳市各级政府的重视,特别是在中俄混血人人口较多的恩和、吉拉林,由当地政府组织群众活动,并且将这些活动与旅游业的开发结合发展,使巴斯克节成为集中展示当地俄罗斯文化的一道风景线。目前该节日已被列入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

鉴于额尔古纳地区21座东正教堂在“文革”期间全部被毁这一事实,时任额尔古纳右旗民族宗教局局长的孙秋祥(男,中俄混血人,俄罗斯族)力主在旗政府所在地拉布大林镇兴建一座新的东正教堂。1989至1991年,各级政府陆续下拨专款共计13万元在拉布大林镇兴建了一座新的东正教堂,其中国家宗教局拨专款60000元,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拨专款20000元,呼伦贝尔盟公署拨专款50000元。

该教堂称圣英诺肯提乙堂,位于拉布大林镇南哈撒尔路(原新华大街)的右侧,从呼伦贝尔市市政府所在地海拉尔驱车到拉布大林,最先看到的建筑就是这座东正教堂。

圣英诺肯提乙堂为混砖结构,外墙体呈棕红色,顶部为绿色。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圣所、祈祷所、启蒙所和钟楼。钟楼位于西侧,平面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上层挂钟,下层为门房,西面设正门。钟楼顶部为一个水泥砌筑的八棱锥体,俗称帐篷顶;帐篷顶之上立十字架。钟楼的后面是启蒙所,一层,双坡铁皮顶。启蒙所两侧各隔出一个空间,其中左侧的那个空间有铁制楼梯通往钟楼上层。启蒙所后面是祈祷所,即大厅,平面基本呈正方形,高度与钟楼相当,左右两侧各开一扇侧门。大厅顶部为玻璃钢制洋葱头顶,其上部与钟楼顶部的结构基本一致。大厅后面是圣所,一层,为半圆柱体,半洋葱头顶。

圣英诺肯提乙堂建成后并未装修,而俄罗斯方面无偿捐赠给这座教堂的价值数十万元人民币的圣像和各种圣物,由于手续不全,在运往额尔古纳市的过程中被扣押在俄罗斯旧楚鲁海图海关,一直放在该市驻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普里—阿尔贡斯克区(普区)办事处。

2.东正教:新的衰落与基督教的影响

(1)新的衰落

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末额尔古纳地区的中俄混血人恢复了已经禁绝10余年的东正教活动,并且自那时到现在,东正教在额尔古纳地区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东正教在这一地区也出现了衰落的趋势。

在东正教在额尔古纳地区被禁绝的10余年中,当地的中俄混血人无一人接受过洗礼,从而成为正式的教徒。他们没有权利设圣像台,甚至悬挂圣像。加之新中国成立后唯物主义的大力宣传,现在很多人对东正教信仰不那么虔诚了,有的甚至产生了怀疑;有的人在信仰上充满了矛盾;新一代人与老一代人之间时常发生信仰上的冲突。在我的访谈对象中,有一个人亲口说,其实他就不信东正教。

GPZ年轻时喜欢跳舞,可一到节假日,她的母亲就不让她跳,这时她就背着母亲和小伙伴们跑到村外的草甸子里去跳。直到母亲去世前,一到节假日,她的母亲就告诫她不要劳动。有一次她曾善意地指责母亲说:“你一辈子只知道休息,不知道干活。”俄罗斯人的节假日实在太多了,如果严格按照东正教规定的去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能劳动的日子就不是很多。

1998年我在恩和村调查时住在QCH(尼古拉,男,1926年出生,已去世)家。期间恰巧碰上一个星期天,本打算去一户中俄混血人家询问几个问题,但出于对他们的尊敬,这次访谈只好取消。我当时的考虑是,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也是一种劳动。可就在这一天,QCH的小女儿和她的丈夫要上山采蘑菇,我问他们:“今天是星期天,不是不让干活吗?”他们回答说早就不信这个了。

六一山位于阳村北,是额尔古纳地区第二座高山,其上立有两座十字架,用于过主升天节。2006年阳村过主升天节,只有PYL(卡利娅,女,1941年出生)独自一个人登上了此山。

2006年8月2日我们在阳村做田野调查时,恰巧赶上伊利亚节,但那一天整个村庄无一户人家过伊利亚节。按着俄罗斯人的习俗,这一天是一年中首次挖土豆的日子,这一天之前不能挖土豆。当时我们住在LWJ和PXF家,我们提醒PXF这一天应当挖土豆,但PXF这一天没有挖土豆,而在第二天挖了当年第一次土豆。

最关键的是“文革”使中俄混血人的信仰出现了断裂:“文革”期间及“文革”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基本上可看作是唯物主义者。

“文革”给人们心灵造成的创伤也没有完全平复,一些人还心有余悸。1998年我在恩和村调查时,许多人向我建议去问嘎巴老太太(无国籍侨民,已去世),但我从她嘴里没有问出一句话。尽管她的外孙女一再动员她,她的回答只有一句:“我什么也不知道。”很多人试探地问我:“你问(调查)这个干什么?”我回答说打算写一篇调查报告,他们还是将信将疑。

(2)基督教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后期,额尔古纳地区东正教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即基督教(新教)的传播对当地中俄混血人的东正教信仰造成了一定影响,据恩和村村民TDX(德罗西达,女,74岁)讲,现在吉拉林有个别中俄混血人听人劝说,改信基督教,把东正教圣像也烧了。

(二)21世纪的东正教:新的复兴趋势及其与境外东正教的关系(2001~ )

1.复兴的前奏

(1)各地东正教徒的交往

中国东正教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末即已恢复了活动,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各地东正教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缺少相互间的交流。但是进入21世纪,这一局面似乎有所改变。2004年来自北京的阿尔巴津人的后裔,一位虔诚的东正教女教友来到额尔古纳地区,与当地东正教领袖及教友谋面。2005年又一位东正教老教友不远千里从新疆塔城来到额尔古纳地区,与当地东正教领袖及众教友进行交流,之后这位老教友又去了哈尔滨和大连,与当地的教友见面。

(2)境外东正教神职人员在额尔古纳地区的活动

额尔古纳地区的东正教自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活动以后即与境外东正教建立了联系,其形式主要表现在从生活在国外的亲友那里获得东正教活动所需要的俄文圣经、俄文儒略历、圣像、蜡烛及其他各种圣物。20世纪90年代后期,额尔古纳地区东正教与境外东正教的联系出现了新的特点。

我自1995年开始调查中国东正教的现状,从那时到现在我不断听说有来自国外的神职人员到中国主持东正教仪式。一般的行程是这样的,他们先到北京,再到哈尔滨,最后到额尔古纳地区。在此仅举一例。2003年9月有一位生活在美国的东正教神职人员来到中国。这位神职人员先到北京,9月13日晚上乘火车,14日上午到达哈尔滨。一到哈尔滨即赶往圣母帡幪教堂,那一天正是星期天。当晚这位神职人员又乘火车赶往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然后从那里乘汽车去额尔古纳市。这位神职人员从额尔古纳地区返回后,在哈尔滨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据说这位神职人员祖籍内蒙古牙克石市,是中俄混血人。1966年“文革”开始以后,其父母移民澳大利亚。当时他的母亲正怀着他,到澳大利亚后不久即生下他。

国外的神职人员到中国主要是主持洗礼仪式。东正教共有七大礼仪(圣事),其中洗礼是七大礼仪中最重要的礼仪。洗礼在人出生后不久举行,只有经过洗礼的人才能成为正式的教徒,因此其仪式只能由正式的神职人员主持而不能由其他人代为主持。额尔古纳地区的东正教自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活动以来,这一仪式一直不能很有效地举行,因为在这一地区,自1966年“文革”开始以后就没有了神职人员。尽管作为准神职人员的老年妇女在一些活动中可以代替正式的神职人员主持一些简单的仪式,但按着东正教的严格规定,她们没有资格为他人洗礼。

额尔古纳地区是中国中俄混血人最为集中的地区,每年都有一定数量新出生的中俄混血人。由于当地没有东正教神职人员,新出生的人不能及时得到洗礼,他们只有每隔几年等待从国外来的神职人员。届时在上一次洗礼之后出生的人以及“文革”十年间出生而没有洗过礼的人,会从各村镇集中到某一村镇某一户教徒家中,由从国外来的神职人员统一为他们洗礼。据说那位来自美国的东正教神职人员有一次在一户教徒家中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为100多位中俄混血人洗了礼,其中包括两位来自阳村的青年女子。

(3)俄罗斯官方的态度

俄罗斯是一个信仰东正教的民族,尽管在苏联时期,东正教堂被关闭,东正教仪式被取缔,但作为一种观念和信仰,东正教并没有从俄罗斯人的心中彻底抹去。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政府推行信仰自由的政策,东正教在俄罗斯迅速、全面复兴。东正教复兴运动得到俄罗斯政府的全力支持。俄罗斯前任总统普京既是一位虔诚的东正教徒,又是东正教复兴运动的鼎力支持者。在俄罗斯东正教会领导人同普京总统的一次会晤中,普京承诺在即将举行的中俄两国元首高峰会议上,帮助俄罗斯东正教会解决他们在中国所遇到的问题。

(4)东正教神职人员的培养

2003年12月,中国最后几位东正教神职人员中最重要的一位杜立福(阿尔巴津人)在北京辞世。但就他辞世的前后,中国的中俄混血人已将自己的子弟送到俄罗斯,特别是位于莫斯科郊区的圣三一大修道院学习。前后一共有二十几名来自中国的年轻的中俄混血人在俄罗斯学习,其中有数名来自额尔古纳地区。

2006年7月25日,我们在额尔古纳地区,在一位在圣三一大修道院学习的中俄混血青年的家中(放暑假他从俄罗斯暂时回到了中国),我们一连气向他提了21个问题,他一一做了认真的问答,我们做了录音。其中有两个问题饶有兴味。第一个问题是:现在中国的很多东正教徒都不懂俄语,你认为中国东正教是否应该为此做出适应,比如把东正教经典翻译成汉语,在仪式中使用汉语?他的回答是肯定的,并认为应该也必须这样做。第二个问题是:为复兴中国的东正教,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在汉族中发展信徒?他的回答是否定的,并且认为只有具有俄罗斯血统的人才有资格信仰东正教,东正教是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征。东正教自清康熙年间再次传入中国以来,很少在具有俄罗斯血统的人以外发展信徒,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东正教在中国主要是俄侨的宗教,这与基督教的其他两大教派——天主教和新教在中国的情况很不一样。

(5)吉拉林村祈祷所的建立

由于长期与俄罗斯本土的隔绝,加之受汉族宗教信仰的影响,额尔古纳地区中俄混血人的东正教已呈现出若干特点,主要表现在:① 一定程度上与汉族宗教信仰的结合;② 部分东正教特质的丧失。吉拉林(室韦)村有一座小龙王庙(一说土地庙),是当地中俄混血人举行东正教活动的重要场所。2004年前小庙内一共供有11幅(座)神像和神灵牌位,其中包括四幅东正教圣像。

2004年由国营室韦农牧场出资在这座小龙王庙的东侧兴建了一座小祈祷所。祈祷所建成后,原来摆放在小龙王庙内的四幅东正教圣像即被请到了祈祷所内。吉拉林村祈祷所的建立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与汉族宗教信仰相结合的中国额尔古纳地区东正教开始出现了回归其正统的趋势,前面提到的那位在圣三一大修道院学习的中俄混血青年目前正致力于这项工作,而这正是该地区东正教复兴的重要标志。

有关这座祈祷所我们在下一节中还要提到。

2.复兴的标志:圣英诺肯提乙堂投入使用

前面已述,建于1991年的圣英诺肯提乙堂在其建成后并没有投入使用。2005年国家宗教局汪燕鸣处长等一行到额尔古纳市针对当地的东正教进行调研,其内容包括有关该教堂的开放问题。2006年是中国俄罗斯年,额尔古纳市承办了一项活动,活动举办前,额尔古纳市政府对该教堂进行了装修。2007年市政府对该教堂进行了二次装修。2009年一直放在该市驻俄罗斯普区办事处的那批圣像和圣物运抵拉布大林,并被安放在圣英诺肯提乙堂中的适当位置。其中圣像壁价值50万元人民币,2002年由位于俄罗斯莫斯科附近索菲亚城的全俄最大的东正教用品加工厂制造。在该市驻普区办事处滞留期间,该圣像壁有所损坏,运抵拉布大林后已得到修复。另外,大厅顶部的水泥制穹顶和圣所顶部的水泥制半穹顶被改造成玻璃钢制洋葱头顶和半洋葱头顶。此间,受国家宗教局的委派,生活在上海的东正教副辅祭富锡亮先生前来监督该教堂内圣像壁的安置,并为该教堂的开放做准备。那位曾在俄罗斯圣三一大修道院学习的中俄混血青年为此次圣像壁安置、圣物摆放以及其他准备工作也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2009年8月25日,生活在上海的中国东正教最年长的司祭、86岁高龄的王泉生神甫抵达拉布大林,和前期到达的富锡亮副辅祭一起投入各项准备工作。8月30日上午,圣英诺肯提乙堂的祝圣和揭牌仪式正式举行。当天一清早,王泉生司祭与富锡亮副辅祭一同来到教堂。在祝圣仪式举行前,按照东正教的教义,王泉生司祭和富锡亮副辅祭举行了一个立圣水仪式。之后祝圣仪式正式开始。王司祭、富副辅祭和来自哈尔滨的一位东正教徒三人主持了祝圣仪式,来自拉布大林和额尔古纳市各村镇的近百名东正教徒参加了该仪式。此外,俄罗斯东正教会莫斯科牧首区外务部、香港圣使徒彼德保罗堂(圣彼德圣保罗堂)的季奥尼西?波兹尼夫司祭以及哈尔滨东正教圣母帡幪教堂管理委员会负责人李金玉(柳芭)二人也参加了祝圣仪式。李金玉等人从哈尔滨带来了祝圣仪式所必须而该教堂目前尚不具备的部分圣物,其中包括一件第一位在中国传教的东正教司祭(可能是马克西姆·列昂节夫)使用过的圣物——代案(九折布)。

仪式开始时,众信徒在王泉生司祭的带领下列队按逆时针方向绕教堂巡游一周。仪式的最后,王泉生司祭左手执十字架站在天门前向众信徒祝福,而后众信徒列队一一上前亲吻十字架。同时王司祭用右手将圣水一一掸向前来吻十字架的信徒。

祝圣仪式结束后,众信徒来到圣英诺肯提乙堂前,该教堂的登记开放仪式,即揭牌仪式随即举行。揭牌仪式由圣英诺肯提乙堂管理委员会负责人、法人代表孙秋祥主持,中国国家宗教局业务二司司长汪燕鸣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和上海市宗教局、哈尔滨市民族宗教局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官员出席了揭牌仪式。首先,信教群众代表按着俄罗斯族的习俗向出席揭牌仪式的政府官员敬献面包和盐,接着孙秋祥向在场的信教群众和来宾介绍出席揭牌仪式的政府官员。之后,额尔古纳市副市长岳晓波致欢迎词,额尔古纳市第一中学退休俄语教师王秀芝(伊琳娜)代表信教群众讲话。最后王泉生司祭和上述政府官员共同为圣英诺肯提乙堂揭牌。圣英诺肯提乙堂祝圣和揭牌仪式到此全部结束。

祝圣和揭牌仪式结束后,2009年8月30日下午,在富锡亮副辅祭的协助下,王泉生司祭在圣英诺肯提乙堂内为八名群众举行了洗礼,其中除两名群众分别来自海拉尔和满洲里外,其余六名群众均来自额尔古纳当地。8月31日上午,王泉生司祭和富锡亮副辅祭又一同前往位于拉布大林镇北郊的俄罗斯族墓地为部分埋葬在这里的东正教徒举行了安息祈祷仪式,其中包括一名前一天刚刚下葬的老年女信徒。

圣英诺肯提乙堂是继哈尔滨圣母帡幪教堂、新疆乌鲁木齐东正教堂、伊宁圣尼古拉教堂之后,中国对外开放的第四座东正教堂, 它的开放是额尔古纳地区东正教回归其正统和复兴的标志。

3.圣英诺肯提乙堂开放后迎来的第一个复活节

2010年4月4日,圣英诺肯提乙堂迎来了开放后的第一个复活节,即巴斯克节。

4月3日夜23时25分,第一批信徒七人从位于教堂南面的侧门进入大厅。她们全是妇女,平均年龄已超过65岁,其中年龄最大的是80岁的纯血统的俄罗斯人、俄侨彼德霍娃(达依霞)。23时40分,教堂的正门被打开,信徒们陆续进入教堂。到仪式开始时,前来参加活动的信徒已超过70人,但男性仅有10余人。这些人中额尔古纳市的占绝大多数,另有专程从满洲里、海拉尔等地赶来的。大家到后相互打招呼,拥抱、贴面,并用俄语问候、交谈,然后到圣物柜台购买蜡烛,点燃后为生者祝愿,为故者祈祷。

23时50分,人们已在大厅的后半部列队站好,分别穿黄色和蓝色神职人员服装的两名教堂工作人员分别领颂唱诗,这个过程是为即将开始的仪式做准备,按东正教教义是个引入过程。

4月4日零时,庆祝活动正式开始。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行耶稣复活侍奉瞻礼,俄语称“里杜尔基亚”。由于没有正式的神职人员和唱诗班,今晚的仪式主要是播放俄语录音,信徒们一边肃立听颂词,一边在胸前画十字,整个仪式大约进行了一个半小时。

仪式结束后,两名工作人员从圣所中出来,其中一人手持镀金的十字架,走到圣像壁前稍左侧站定,信徒们列队按顺序上前亲吻十字架,然后从另一人那里领取巴斯克节彩蛋。到此,复活节的正式活动进行完毕。领圣餐和环绕教堂游行的内容因条件所限去掉了。一名妇女带了一些彩蛋、一个巴斯克节必备的糕点古力契和一袋饼干,以为祝圣用。

附录:额尔古纳地区东正教堂一览表

名称 别名 初建时间 地点 备注

圣斯特列钦斯克—彼得罗帕甫洛夫斯卡娅教堂 斯列德尼雅高斯波热三河哥隆克中央寺院 1932年6月 三河镇 1939年重建,为额尔古纳地区中心教堂

圣母乌斯宾斯卡娅教堂 1928年 奇洛图村(今一分场二队) 1935年翻建

圣波科罗甫斯卡娅教堂 圣母帡幪教堂、圣母守护教堂 1925年 上库力村 1934年改建

卡扎恩斯科?波格罗仁斯卡娅教堂 卡赞圣母教堂 1921年 库利绰维村(今下护林村) 1932年改建

米哈依勒—阿尔汉吉斯卡雅教堂 天使长米哈伊尔教堂 1934年3月 上乌尔根村

拉热斯特沃?波格罗日耶教堂 1941年 下乌尔根村

圣弗拉基米尔修道院 圣母—弗拉基米尔男修道院、萨拉聂什—圣弗拉基米尔修道院 1935年修建,1937年5月落成 什尔佛维村(今姑子庙村)

圣尼古拉教堂 1940年 杜博维村(今上护林村) 隶属于库力绰维教堂

波格罗日那雅—卡赞斯卡娅教堂 卡赞圣母教堂 1935年 巴格罗夫村(今白音扎拉嘎村,即上库力二队) 由上库力教堂兼管

圣波克罗甫那雅教堂 1940年 包比来村

(今建设村)

圣母安息教堂 1944年 士伦堆村

(今团结村) 隶属于库力卓维教堂

约1946~1947年 拉布大林镇 属上库力教堂管辖

喀山圣母教堂 约1949年 下库力村

圣特罗伊茨卡娅教堂 1941年 苏沁村

1934年 乌启罗夫村(今奇乾村)

约1948年前后 嘎拉嘎那村

圣母礼拜中心教堂 约1946年前后 巴尔扎贯村

1946年 伊根村 隶属于圣符拉基米尔修道院

乌斯别尼亚?普里斯维托伊?包格罗日伊教堂 1922年 上库力村 东正教旧教教堂,为额尔古纳地区东正教旧教中心教堂。1932年改建,1954年重建

圣波克罗甫卡教堂 圣母帡幪教堂 约20世纪30年代 巴格罗夫村(今白音扎拉嘎村,即上库力二队) 东正教旧教教堂

卡赞(喀山)圣母教堂 1949年 下库力村 东正教旧教教堂。1955年移至上库力村山坡

圣英诺肯提乙堂 1989年建,1991年建成,2009年投入使用 拉布大林镇

同类推荐
  • 纳家户回族文化产业开发研究

    纳家户回族文化产业开发研究

    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长期聚居,多种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多样的文化体系,文化资源富集,文化积淀深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突出特色,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把文化力转化成经济力,加快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一条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宁夏作为回族自治区,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中阿经贸合作论坛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突出回族文化资源特色和优势,大力推进回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让我们走进古阿拉伯文明,总共分七章,浩瀚沙漠中的大帝国、神权体制下的阿拉伯、庞大帝国的政治统治、光芒四射的物质文明、光芒四射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阿拉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 中国龙文化

    中国龙文化

    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如果从龙凤文化原初的象征拓展开去,是不是可以将它们的文化含义排成两个相对的系列;龙:天、帝、父、权利、凶悍、战斗、伟力、进取、崇高、威严、至尊等等;凤:地、后、母、幸福、仁慈、和平、智慧、谦让、优美、亲合、至贵等等。龙凤的精神其实也可以乾坤二卦来象征:乾卦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精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龙代表中华民族刚毅、进取、万难不屈的一面、凤则代表中华民族仁慈、宽厚、智慧灵魂的一面。龙凤文化相对、互补、相渗、互含、合一,深化出中华文化的大千世界。
  • 山西民间小戏

    山西民间小戏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十七的月亮照样圆

    十七的月亮照样圆

    本书为身残志不残的作家梅芷的最新散文集,记述五十年前作者处于年少时期的人们的各种生活和作者的少年时代,其中是对各种童年生活细节的精致记述,涉及亲情、友情以及各类趣味横生的童真小事,题材怀旧,文字温馨,展示了浓郁的人文情怀与始终贯穿的坚强乐观精神。
热门推荐
  • 雄主八荒

    雄主八荒

    无穷宇宙,源能密布,洪荒开天,自古流传一句话:自混沌生,玄黄乃存,天地生灵,玄黄化法,吾辈修行,悟法纳灵。轮回少年,携今世法,书写传奇!“神魔仙皇,皆臣服于我,顺者昌,逆者亡!我的光辉,必将照耀整个世界!”——叶辉
  • 歧路仙缘

    歧路仙缘

    道门三千载,典籍作尘灰。兴亡多少事,白首故纸堆。——盛世酒藏
  • 风筝之恋

    风筝之恋

    一个人的军旅生涯结束之后,便开始了地方的生活,在这其中,既有让人纠结伤感的爱情,也有再次创业的坎坷心路,那些印刻在80后的时代青年,在不同寻常的人生中,在波折不断的爱情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自己的性格,与时代、与社会、与现实的矛盾层出不穷,但是执着的主人公用自己的理念去征服一切,尽管身心遍体鳞伤,最终走出另外的一种人生。
  • 孤雪笑颜

    孤雪笑颜

    出生皇家,凌州末子。母亲舍去后位,以命抵命,为他铺好前程,只盼他一世平凡.....14岁时遭人胁迫,成为敌国在京城的内探,他忍过了4年,终于崛起,他的身世也在一步步揭晓......“小雪雪,乖乖吃药,不然....你懂得。”某男手持药碗,一脸不正经的奸笑.....“夫君答应我,五个月之后你一定要活着回来。”“好,为了你和钰儿,我会活着回来”...真正的爱,不需要开口。感谢每一位阅读者
  • 孤风起

    孤风起

    风有起落,人有离别。他们孤独,只因遥望苍穹之上罕逢敌手。他们不孤独,因为他们还有感情和未来的方向。孤风起,耸云霄。江湖路,且今朝!
  • 秋天的暗恋

    秋天的暗恋

    她在初中时期喜欢上了一个并不喜欢自己的男生,就是因为这样遭到了全班人的唾弃而这个女主会……
  • 甜言蜜语:恶魔校草求放过

    甜言蜜语:恶魔校草求放过

    ????(???ε??在茫茫人海相遇,有同样的默契,是多么不容易。儿时喜欢你,现在也喜欢你。女。儿时救了你你便缠着我招人烦,现在看到你和别的男生在一起,我竟有种无法呼吸的感觉。男。“尘哥哥,多谢你救了我。”儿时的月儿的脸上笑出了可爱的梨涡。“蠢。”墨尘惜字如金的说。“尘哥哥,尘哥哥,我们去玩吧!好不好?”月儿说。“尘哥哥,尘哥哥,晚上有天枰座的流星雨,我们去看好不好?……”“……”墨尘。“班长大人的生日是多少啊?”芈月说。“对面的男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南宫芈月调戏一桌纯洁的男孩。
  • 兵王在世

    兵王在世

    兵王现世,强者回归!获得异能,强上加强!
  • 绝世懒妻:特种陆少太惹火

    绝世懒妻:特种陆少太惹火

    蓝萌萌,一个出生在小康家庭的女孩子,平凡简单,最大的爱好不过就是泛泛懒和吃点美食。本以为自己平凡的人生中不可能出现多么跌宕起伏,曲折意外。直到遇到了他,陆川,什么倒霉事都碰上了。被女生堵还算是家常小菜,但是你一个男人,干嘛也跑来警告我离那瘟神远点啊?拜托,她也想啊!可前提是那要得这狗皮膏药得甩得掉啊!本文前文有点小虐,后文还是比较轻松诙谐的,请大家多多支持!
  • 侯门将女

    侯门将女

    一家百口被无情斩杀,她发誓若有来世定血债血偿!当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时候,吸引了无数风华绝代的男子相随相伴相追。看将门之女凌休如何扭转乾坤,将谋害她的人一一送进永无止境的地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