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800000005

第5章 中俄混血人的产生及其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

中俄混血人的产生及其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

中俄混血人,顾名思义是指中国人与俄罗斯人通婚的后代。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此中俄混血人除作为主体的俄罗斯人与汉族通婚的后代外,还包括少数俄罗斯人与满、蒙古、朝鲜和鄂温克等民族通婚的后代。另外俄罗斯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此“中俄混血人”中的“俄”也包括少数俄罗斯化的来自俄罗斯的其他民族成员。

一、中俄混血人历史的主要问题

关于中俄混血人的历史,主要涉及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俄混血人是如何产生的;第二个问题是中俄混血人的跨国移民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中俄混血人民族成分的确定和更改问题。这三个问题,尤其是前两个问题,是中俄混血人历史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问题,是任何研究中俄混血人历史的学者都无法回避的。这是因为:第一,中俄混血人不是一次形成的,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分别形成的,中俄混血人的形成问题贯穿其历史的始终,是这个独立的族群区别于其他族群的显著特征之一。第二,中俄混血人产生于不同的国家,这一事实决定了这一族群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出现了跨国移民现象,并且这一现象存在于这一族群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伴随其历史发展的始终。而跨国移民又使中俄混血人进一步分布于不同的国家。

有关中俄混血人民族成分的确定和更改问题也比较重要。这个问题最早出现于1935年,在其后中俄混血人历史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又反复出现,并且直到现在仍然是这个族群一个十分关键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有关中俄混血人历史的叙述主要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

二、元代

俄罗斯人最早出现在中国是在13世纪的元代。当时,由蒙古族建立的横跨亚欧两洲的蒙古封建帝国,在其长达数十年的对亚洲和欧洲各国的征服过程中,不断有当地各族青壮年补充到其军队中,这其中就包括俄罗斯人。其中有一部分俄罗斯士兵随蒙古军队进入中国本土。据《元史》记载,1330年(元至顺元年)元政府在首都大都设“宣忠扈卫亲军都万户府,秩正三品,总斡罗思军士,隶枢密院”。 这里的“斡罗思”即俄罗斯。除士兵外,当时生活在中国本土的俄罗斯人还包括传教士、商人和工匠等。

关于元代中国本土的俄罗斯人的流变,史料没有记述。最大的可能性是这些生活在中国本土的俄罗斯人最后融入到了蒙古族或汉族中。这种融入既指文化的融入——丧失掉原有的文化并进而丧失掉原有的族群意识,也指由于通婚等原因而导致的体质的融入。但不管怎么说,元代移民到中国的俄罗斯人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中俄混血人已没有关系。

三、清代早中期

我们今天所说的中俄混血人最早出现在清康熙年间。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爆发了著名的中俄雅克萨战役,战役最终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结束。据记载,在这次战役中及其以前,中国军队曾陆续俘虏了一些俄罗斯士兵,计有:1681年俘虏的31人;1684年俘虏的22人;1685年俘虏的46人。这三批俘虏中,前两批均被送往北京,后一批有六人被送往北京,其余40人被送往沈阳(当时称盛京)。根据清朝政府处理战俘的惯例,被送往北京的俄罗斯战俘被编入负责保卫京畿的八旗兵中的镶黄旗,为满洲第四参领第十七佐领,驻地在北京东直门内的胡家园胡同(今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所在地)。

关于这些俄罗斯俘虏,有一种说法认为他们大部分是皈依了东正教的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及其与俄罗斯人通婚的后代。

由于这些俄罗斯俘虏绝大多数都是男性,在这个群体中没有足够的可匹配的女性,因此他们大都娶中国妇女为妻,所生后代即为中俄混血人。后来他们世代与中国妇女通婚。这些中国妇女以满族妇女居多,其次为汉族妇女和蒙古族妇女。

雅克萨城被俄罗斯人称为“阿尔巴津”城,这些俄罗斯俘虏及其后代即自称“阿尔巴津人”。阿尔巴津人一共有五个比较大的姓氏,如杜姓——杜比宁、罗姓——罗曼诺夫、姚姓——雅科夫列夫、何姓——哈巴罗夫、贺姓——霍洛斯托夫等。

个案1 2003年12月在北京去世、享年84岁的东正教司祭杜立福老先生即为雅克萨战役中被俘俄罗斯士兵的后裔。杜老先生的母亲是蒙古族,蒙古姓为“博尔济吉特”,为蒙古八旗正白旗。杜的老伴是满族人。

个案2 生活在天津的杜先生(已去世)也是阿尔巴津人,他是20世纪50年代随父亲——一位东正教神职人员从北京来到天津的。50年代杜先生曾在天津一所由俄侨开办的学校上过学,因此直到去世前他还能用俄语交谈。

四、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以后,两国民间贸易发展迅速,有很多俄商到中国经商。19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中俄东段边界中国一侧不断有金矿被发现,于是俄罗斯人不断越界进入中国境内非法采金。据统计,到1907年进入额尔古纳地区的俄罗斯人已达1000余户4000余人。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来自山东、河北等省的汉族农民开始进入东北地区,出现了“闯关东”的热潮。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继续北上到达中俄东段边界中国一侧,并为在那里开采金矿的俄罗斯资本家所雇佣。

这些被俄罗斯资本家雇佣的华工大都是单身男子。他们中有一部分后来又回到关内老家,另一部分流散到东北各地,余下的部分大都与俄罗斯妇女结为夫妻,所生子女即为中俄混血人。

个案3 生活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吉拉林村的YYG老人(格沃尔格,1927年生,2007年去世)是出生在当地的中俄混血人。20世纪初YYG的父亲从老家山东省平原县闯关东来到额尔古纳地区,曾一度到过俄罗斯,又从俄罗斯回到额尔古纳地区,不久与当地的一位俄侨女子结婚,生下YYG。

1929年英国人类学家林德格尔前往驯鹿鄂温克人中从事田野工作。途中,在距额尔古纳右岸支流激流河河口1.5公里远的地方遇到了当地的中俄混血人。“我们发现几个中国人和他们的俄国妻子在那里定居,他们在森林里的一小块土地上耕种”。林德格尔提到一位年轻的中俄混血人,并称他为“亚欧混血儿”。

那些一路北上抵达中俄边界的“关里人”有一部分索性继续北上越过界河进入俄罗斯境内。另有一部分人直接从山东老家沿海地区乘船走海路直接抵达俄罗斯在远东的港口城市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

进入俄罗斯的中国人大多数也都是单身男子,即“跑腿子”。他们在人数上如此之多,以至于1879年纳达罗夫到北乌苏里边区调查时,竟将他们误认为是一个民族,称“跑腿族”。 这些来到俄罗斯的单身男子大多进入了城市,从事各种职业,包括从军。那些到俄罗斯淘金和采集人参的中国人则带有很大的季节性,通常是夏季进入俄罗斯,冬季又回到中国。而那些长期生活在俄罗斯的中国人后来除一部分又回到中国外,继续留在俄罗斯的大都娶俄罗斯女子为妻,所生子女亦为中俄混血人。

个案4 生活在哈尔滨的列娜老太太(ZPY,1924年出生)是出生在俄罗斯的中俄混血人。老人的父亲是中国山东海阳县人,乘船闯崴子到位于海参崴以南不远处日本海中的一座岛屿淘金子,后来与列娜的母亲——一位当地的俄罗斯女子结婚,生下列娜的哥哥,不久又生下列娜。

五、西伯利亚大铁路—中东铁路的修建~十月革命前

中国人进入俄罗斯还有一种情况,即随着西伯利亚的开发,特别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俄罗斯政府从中国招募了大批华工。

1897年,作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一段,贯穿中国东北全境的著名的中东铁路开始动工兴建。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从中东铁路开工那天起,即有俄罗斯人出现在铁路沿线。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后,沿线的俄罗斯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位于这条丁字形大铁路中心点的铁路枢纽哈尔滨。中东铁路建设之初,沿铁路居住的俄罗斯人大都是铁路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以及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商业和饮食服务业人员,而铁路的真正建设者则是被招募的来自中国关内各省的单身男子。

那些进入俄罗斯的华工同先他们而进入俄罗斯的华人一样,除一部分又回到中国外,留在俄罗斯的则大都与俄罗斯女子结为夫妻。而在中东铁路沿线,也有少数中国男子与俄罗斯人女子相结合的事例发生,前面提到的格罗莫夫老人就是出生在中东铁路西线的中俄混血人。

六、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1917年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俄罗斯人纷纷移民国外。较集中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法国,一个就是中国。在东北地区,除中俄东段边界中国一侧外,俄罗斯人主要集中在中东铁路沿线各地,特别是哈尔滨。另有一部分俄罗斯人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乘船抵达中国沿海各大城市,如上海、天津等。

十月革命后移民中国的俄侨除了少数不能见容于新兴的苏维埃政权的旧官僚、旧军人、资本家和自由知识分子外,大多数人都是为躲避战争和迫于生计的贫民。这些贫民有相当一部分在很长时间内找不到生活出路,于是他们中的一部分适龄女子便嫁给中国男子以求生存。这样,除东北地区外,中国内地的一些地方也开始出现中俄混血人的身影,如山东青岛。

1917年十月革命后进入中国的还有一部分生活在俄罗斯后贝加尔地区的布里亚特人和通古斯鄂温克人。随这两部人进入中国的也有部分俄罗斯人,他们后来大都分别与这两个族群通婚,所生子女亦为中俄混血人。

俄罗斯人移民中国新疆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830年(清道光十年),俄罗斯人的一支——吉尔加克人即越过阿尔泰山进入新疆的阿勒泰地区。

19世纪中叶,根据中俄两国政府签订的《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的规定,俄罗斯在新疆境内设立了所谓的“贸易圈”,俄罗斯人开始大规模移民新疆。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大批溃败的白军裹胁大量俄罗斯难民退入中国新疆。

十月革命后,生活在新疆的俄罗斯人大多加入中国国籍,并且开始与新疆的中国人,主要是汉族通婚,从而出现了新疆第一批中俄混血人。

1928年统治新疆的金树仁命令生活在新疆的无国籍白俄或申请居留证,或办理“归化”手续。其中有一部分人办理了“归化”手续,取得了中国国籍。据《新疆政府公报》记载:1930—1931一年,乌鲁木齐共有56户207人加入中国国籍,塔城共有90户288人加入中国国籍,伊犁共有130户500人加入中国国籍。

1934年盛世才召开新疆第一次民众代表大会,加入中国国籍的俄罗斯人以“归化族”的名义出席了这次会议。1935年在新疆第二次民众代表大会上对新疆各民族的划分和称谓做了具体规定,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案,加入中国国籍的俄罗斯人获得正式的族称“归化族”。

俄罗斯历史上曾有多起排华运动。十月革命爆发不久,生活在远东地区的华人就受到排挤,其中还包括那些嫁给中国人的俄罗斯妇女以及她们与中国丈夫共同生育的中俄混血子女。大多数华人和中俄混血人都选择了回到中国。

个案5 列娜在那个位于日本海的孤岛上长到三岁,她说:“后来苏联排挤中国人,见到中国人就杀,有戴红胳膊箍的(指红党——作者注),有戴白胳膊箍的(指白党——作者注)。那时我四岁,已经记事了。我们先到海拉尔,后来才到哈尔滨,纯粹是逃难。”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 ~1953年

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日本在苏联远东边界地区不断制造事端,苏联政府对生活在远东地区的朝鲜人和中国人采取了不信任的态度,此时又有许多中国人携带他们的俄罗斯妻子和中俄混血子女回到了中国。

个案6 尼古拉老人是出生在俄罗斯的中俄混血人。老人10岁那年其家庭因为有一半的中国背景而受到排挤。那是隆冬的一天,老人一家人与一家姓杨的中国人赶着一辆马车,经过一个又一个村庄,最后越过封冻的额尔古纳河,到达对岸的黑山头。

1932至1938年间,特别是1937年,大批生活在苏联远东地区的朝鲜人和华人,包括中俄混血人被迁移到当时的哈萨克加盟共和国和中亚地区各加盟共和国。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华人和中俄混血人被遣返回中国新疆。据估计,1932至1938这六年中,经伊犁回国的华人(包括中俄混血人)有9000余人,经塔城回国的华人(包括中俄混血人)有10000余人。

个案7 生活在新疆伊宁市的卡利娅(女,1940年出生,已去世)是在新疆当地出生的中俄混血人。卡利娅有一个姐姐,1929年出生在俄罗斯。1933年,在她姐姐四岁时,卡利娅一家通过霍尔果斯口岸回到中国。

20世纪50~60年代,在中国有一场民族识别运动,这场运动从1953年开始到“文革”爆发前的1964年基本结束,共识别民族54个。鉴于中俄混血人是一个由汉、俄罗斯、满、蒙古、朝鲜和鄂温克等民族长期通婚而形成的一个特殊族群,该族群没有作为单一民族识别,而被识别为汉、俄罗斯、满、蒙古和鄂温克等不同民族。其中被识别为汉族的占大多数,其次为俄罗斯族。

生活在新疆的中俄混血人同当地的纯血统的俄罗斯人一道,早在1935年即已获得了一个法定族称“归化族”。但中俄混血人对这个称呼并不满意,因此在1953年,由他们和纯血统的俄罗斯人(主要指吉尔加克人)提出申请,经人民政府同意,恢复了他们原有的族称——“俄罗斯”。 除新疆外,生活在其他地区的中俄混血人,尤其是东北的中俄混血人,绝大多数被识别为汉族。

作为中俄混血人的一个特殊部分,阿尔巴津人被识别为满族。俄罗斯人与布里亚特人通婚而产生的中俄混血人同布里亚特人一道被识别为蒙古族。俄罗斯人与通古斯人和驯鹿鄂温克人通婚而产生的中俄混血人同通古斯人和驯鹿鄂温克人一道被识别为鄂温克族。

八、1954~1955年

20世纪50年代,根据中苏两国达成的有关协议,生活在中国的俄侨(包括苏联侨民和无国籍侨民)开始大规模回国。

内蒙古额尔古纳地区位于中俄两国的界河额尔古纳河的右岸,是俄侨与中俄混血人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据统计,新中国建立之初,该地区共有人口2470户,12350人。其中苏联侨民1613户,9491人,无国籍侨民212户,308人。 在该地区,大部分俄侨于1954和1955两年离开了中国 。 到1959年总共有俄侨1363户8171人离开了中国。

侨民们以最低廉的价格变卖了自己的房产、牲畜(主要是奶牛)和机械,赶着三套马车,车上满载家具、服装及其他生活用品,先到海拉尔,然后换乘火车,经满洲里进入俄罗斯。或者从海拉尔乘火车到达中国某个港口城市,然后再乘轮船抵达西方某个国家。

在这次遣返侨民运动中,只有一部分侨民回到了苏联,另一部分则去了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巴西等西方国家,尤其是澳大利亚。随俄侨前往苏联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也有少数中俄混血人。这些人大都是因为其家庭成员中有俄侨,为此,“中国外交部和内务部电示各地办事处:只要苏方同意,中方均可发给中国护照,准其赴苏”。

个案8 生活在俄罗斯的中俄混血人P某是1955年随母亲卡佳——一位俄侨女子——从额尔古纳地区移民俄罗斯的。

九、1956年~“文革”

经过这次侨民遣返运动,生活在中国境内的俄侨已为数不多。1959年后,生活在额尔古纳地区的俄侨只有462户,1969人。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余下的俄侨也陆续离开了中国。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不堪忍受中国经济的暂时困境和它所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急剧下降,那些已经决定在中国定居的俄侨家庭和那些已经与中国丈夫组成家庭的俄侨妇女此时又纷纷移民国外。随这些俄罗斯妇女移民国外的还有她们的中国丈夫和部分中俄混血子女。到1964年,额尔古纳地区只剩下俄侨一户共五人(不包括那些与中国人组成家庭的俄侨)。

个案9 卡利娅的母亲是1962年回到俄罗斯的,走时带着她的妹妹,那一年她的妹妹中学还没有毕业。此时卡利娅的父亲已经去世,卡利娅和她的姐姐因为已经结婚所以未与母亲和妹妹同行。

个案10 列娜的母亲于1964年回到位于滨海边疆区的俄罗斯远东小城苏昌市,走时带着她的弟弟。列娜和她的妹妹季娜因为已婚未与母亲同行,但那一年列娜的父亲还没有去世。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俄侨和中俄混血人移民国外的另一个高潮是在“文革”初期。

个案11 家住哈尔滨的柳芭(LJY,女,1932年出生)是在中国出生的中俄混血人。柳芭的父母和弟弟是1966年去苏联的,当时文化大革命还没有开始。据柳芭讲,当时苏联政府对外国移民有这样的规定,即苏方须有人提供不少于九平方米的住房,方可移入。柳芭大姨家的住房是45平方米,刚好够五个人住,所以柳芭和她的姐姐暂时没有去成。父母到苏联后又给柳芭和姐姐发了邀请,但这时“文革”已开始,柳芭拿着邀请函去哈尔滨市公安局(已被红卫兵占领),遂被抓起。

十、“文革”结束以后

1976年“文革”结束;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1989年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实现正常化。于是生活在中国的俄侨和中俄混血人又掀起新一轮移民国外的浪潮,回到俄罗斯,但主要还是去了澳大利亚。

这一时期的移民与20世纪50~60年代的移民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移民的主体不再是俄侨而是中俄混血人。因为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具有俄罗斯血统的人的主体已由俄侨转为中俄混血人,并且自那时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间,留守中国的俄侨大都已经去世,没有去世的也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离开了中国,可以说到20世纪80年代仍然生活在中国的俄侨已所剩无几。

个案12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不幸遭遇,1980年,弗拉基米尔?格罗莫夫老人举家迁往澳大利亚,那时老人的父母已经故去。老人如今生活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刚到澳大利亚那会儿,他在一个东正教俄侨教会所属的一个工厂做工,主要是生产在东正教仪式中使用的蜡烛。如今老人已退休。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俄混血人和俄侨移民国外的浪潮已基本结束。

由于在中国生活得太久,很多移民到国外后很难适应那里的生活,加之对故土的思念,于是那些在20世纪80年代移民海外的中俄混血人有一部分又回到中国。

个案13 生活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拉布大林镇的WJR老人(尼古拉?伊万诺维奇?格罗莫夫)是中俄混血人。20世纪80年代随养女(俄、汉、朝三重混血)到澳大利亚定居,后又从澳大利亚返回中国,与另一位养女伊琳娜一起生活。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前,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尊重其成员正确表达其民族成分的自由,做好民族成分的填报工作,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和国家民委于1981年11月28日联合发出《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成分的处理原则的通知》(民政字第601号文件),指出:“凡属少数民族,不论其在何时出于何种原因未能正确表达本人的民族成分,而申请恢复其民族成分的,都应予以恢复。”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经公安部同意,国家民委于1982年2月8日又发出《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成分问题的补充通知》。 1985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发布《关于重视华俄后裔生产生活问题的通知》(1985年第12号文件),允许中俄混血人自愿改报俄罗斯族。中俄混血人分布最为集中的内蒙古额尔古纳右旗政府根据这个文件和上面那个文件的精神于当年颁布了“额尔古纳右旗政府〔85〕12号文件”,动员和鼓励该旗的中俄混血人将民族成分由汉族改为俄罗斯族。从1985年下半年起,额尔古纳右旗政府开始受理一部分中俄混血人将民族成分由汉族改为俄罗斯族的申请。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在7012名中俄混血人中已有2063人把民族成分改为俄罗斯族。

黑龙江省逊克县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期间,也受理了部分生活在当地的中俄混血人将民族成分由汉族改为俄罗斯族的申请。

逊克县位于黑龙江中游右岸,沿岸有不少中俄混血人聚居的村庄,据统计,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前全县拥有俄罗斯血统的人(主要是中俄混血人)共1500多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2.2%。其中中俄混血人人口最多的边疆村(小丁子村)拥有俄罗斯血统的人共计74户,249人,占全村总户数的39.9%,总人口的30.5%。 同额尔古纳右旗一样,此前逊克县所有中俄混血人的法定民族成分均为汉族。在落实中央关于恢复和改正民族成分的两个文件的过程中,一部分中俄混血人将民族成分由汉族改为俄罗斯族。到1989年,全县已有100多人将民族成分改为俄罗斯族,其中边疆村俄罗斯族计13户,57人。

除了额尔古纳右旗和逊克县,在东北其他地区,包括额尔古纳右旗所在的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其他旗市、黑龙江省的其他市县、吉林省、辽宁省,生活在当地的一部分中俄混血人在1990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前已将民族成分由汉族改为俄罗斯族。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内蒙古自治区俄罗斯族人口已由1982年的53人增至4388人,黑龙江省俄罗斯族人口由1982年的79人增至322人。

东北地区的中俄混血人将民族成分由汉族更改为俄罗斯族持续到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前夕。

1989年,国家民委、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和公安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暂停更改民族成分工作的通知》(民委政字[1989]537号文件),决定暂停更改民族成分的工作。1990年5月10日,上述三部委又联合下发了“民委(政)字[1990]217号文件”,对“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分”做出了具体规定。其中第八条第三款规定:父母一方为中国人,或父母一方加入中国籍后已申请填报为我国某一民族成分的,其具有中国国籍的子女,应填报中国一方的民族成分。这一条比较适用于中俄混血人,从而成为停止法定民族成分为汉族的中俄混血人将民族成分改为俄罗斯族的一个重要理由。 从总体上看,生活在东北其他地区的中俄混血人绝大多数都没有将民族成分由汉族改为俄罗斯族。截止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束,全国共有俄罗斯族15609人,只占中俄混血人总数的一少部分。我为什么在本书中没有使用“俄罗斯族”这个族称,而使用另外一个属于民间的族称“混血人”,原因就在于俄罗斯族这个族称只能涵盖一少部分中俄混血人,而混血人这个族称却能涵盖绝大部分中俄混血人(阿尔巴津人除外)。

“混血人”是针对中俄混血人的一个汉语他称。除东北地区外,新疆的汉族也普遍使用这个他称。另外,这个他称也为生活在中国的中俄混血人所普遍接受。但鉴于混血人这个称谓在更大的范围内(全世界)指代不是十分明确,比如在菲律宾,华人与当地人通婚的后代也称混血人,故我在混血人这个称谓前面加上了“中俄”两个字,以示与以“混血人”为族称的其他族群相区别。

历史上,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中俄混血人大都被归入华人。那时,在华人这个群体中,纯血统的汉族人占多数,中俄混血人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当初华人主要集中分布在远东地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华人纷纷回到中国,那些没有回国的华人在20世纪30年代那场民族大迁徙运动中大都被移民到苏联的哈萨克共和国和中亚地区;另有一部分华人流入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俄罗斯在欧洲的大城市。因此到20世纪70年代末仍然生活在俄远东地区的华人已为数不多。

由于他们的父辈绝大多数都已故去,因此至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正常化前,生活在俄罗斯的华人大都是中俄混血人。同以往一样,他们现在大都居住在城市,从事各种职业。

个案14 达吉雅娜?庞女士是出生在中国杭州的中俄混血人,在20世纪50年代遣返侨民运动中,达吉雅娜?庞一家迁往苏联。如今她生活在圣彼得堡,是一位学者。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中苏两国外交关系的正常化,中俄民间贸易一度异常活跃,很多来自中国各地,尤其是东北和北京地区的商人在俄罗斯做生意。他们中的一部分后来索性把家安在了俄罗斯,有的甚至与俄罗斯人结为夫妻,产生了新一代中俄混血人。

十一、中俄混血人的现状:人口与分布

作为一个独立的族群,中俄混血人目前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在中国,中俄混血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省区以及北京等城市。

那么中俄混血人到底有多少人口,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因为除去少部分被统计在俄罗斯族的中俄混血人外,只有中国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对俄罗斯族以外的中俄混血人进行过统计,其他地区均没有进行过相关的统计。

关于俄罗斯族人口,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俄罗斯族总人口为15600人,与10年前的“四普”相比,俄罗斯族人口增加了2100人,增长率为15.62%。其中男性7400人,女性8200人。城镇人口12700人,占总人口的81.36%;乡村人口2900人,占总人口的18.64%。

(一)新疆

新疆是中俄混血人在中国的一大分布区,生活在这里的中俄混血人的法定民族成分都是俄罗斯族。据2000年统计,全新疆共有俄罗斯族8935人,其中除少数纯血统的俄罗斯人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是中俄混血人。据2003年8月我在乌鲁木齐市调查,全市3000多位俄罗斯族人中只有三人为纯血统的俄罗斯人。

除乌鲁木齐外,新疆的俄罗斯族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的伊犁、塔城和阿勒泰等地区,尤其是塔城地区。除此之外,在昌吉、克拉玛依、石河子等城市也有不少俄罗斯族居住。

表1:1999年新疆俄罗斯族人口统计(单位:人)

全新疆 9464

乌鲁木齐市 2981

昌吉州 641

伊犁州 5212

伊犁地区 1271

塔城地区 3429

阿勒泰地区 439

其他地区 630

(二)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的中俄混血人主要分布呼伦贝尔市(地级市),特别是额尔古纳市(县级市),该市是中国中俄混血人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中有八个村庄中俄混血人的人口超过和接近半数。除了额尔古纳市,内蒙古的中俄混血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境内原中东铁路沿线。沿这条铁路自西向东,中俄混血人分布较多的村镇和城市主要有:满洲里、扎赉诺尔、海拉尔、哈克、札罗木得、牙克石、免渡河、博克图和巴林等。但与新疆相比,内蒙古的中俄混血人只有一少部分的法定民族成分是俄罗斯族。

表2: 200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俄罗斯族人口统计(单位:人)

全市 4067

海拉尔区 723

扎兰屯市 173

牙克石市 684

根河市 188

额尔古纳市 2079

阿荣旗 4

鄂伦春旗 29

鄂温克旗 151

新巴尔虎左旗 6

陈巴尔虎旗 30

表3:1990年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人口统计及分布(单位:人)

乡镇名称 俄罗斯族 尚未更改民族成分的华俄后裔

拉布大林镇 642 637

三河镇 118 688

莫尔道嘎镇 111 410

黑山头镇 283 275

室韦镇 201 921

恩和乡 290 864

苏沁乡 154 234

奇乾乡 3 150

上库力乡 261 770

合计 2063 4979

表4:2003年底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族人口统计(单位:人)

全市 2626

拉布大林镇 908

莫尔道嘎镇 130

黑山头镇 279

上库力乡 247

三河乡 288

室韦乡 774

室韦村 126

恩和村 648

(三)黑龙江

黑龙江省的中俄混血人除哈尔滨外,主要分布在作为中俄东段边界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虽然同为中俄两国的界河,生活在黑龙江南岸和乌苏里江左岸的中俄混血人比之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指内蒙古额尔古纳市)的同一族群的人不但人数少,而且居住也较为分散。 除了逊克县边疆村,在黑龙江南岸,从上游至下游,中俄混血人居住较为集中的村屯主要有依西肯、山岔、开库康、古城岛、大草甸子、宏疆、乌云、雪水温、胜利、下道干、新力屯等。

同内蒙古一样,黑龙江的中俄混血人只有一少部分的法定民族成分是俄罗斯族。

表5:2000年黑龙江省俄罗斯族人口统计(单位:人)

全省 265

哈尔滨市 45

齐齐哈尔市 25

双鸭山市 14

大庆市 9

伊春市 5

佳木斯市 23

七台河市 1

牡丹江市 11

黑河市 102

爱辉区 12

嫩江县 13

逊克县 42

孙吴县 30

北安市 5

绥化市 9

大兴安岭地区 21

(四)国外

关于国外中俄混血人的人数,恐怕比国内同一族群的人数更难说得清楚,原因是无论是在哪个国家,无论政府和民间组织都没有进行过相关的统计。

在俄罗斯,中俄混血人被统计在华人中。除去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正常化后移民俄罗斯的新华人外,目前俄罗斯全国在册的老华人一共有8000人左右。 由于他们的父辈大多数都已故去,因此他们大都是中俄混血人。

同类推荐
  • 世俗的法规

    世俗的法规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甘肃各地民间的各种禁忌风俗,包括漫话禁忌、身体禁忌、生产禁忌、生活禁忌、婚丧禁忌、语言禁忌、礼俗禁忌、自然禁忌、动植物禁忌、鬼魂禁忌十章内容。
  • 经典超译本·道德情操论

    经典超译本·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出版的第一本主要着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心灵对话:中国古代绘画精品探赜

    心灵对话:中国古代绘画精品探赜

    编辑藏画集工程之浩繁,对我而言,可谓经历了人生的再次选择。编辑工作开始之初,踽踽独行,困难远比想象大得多。《诗经》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究竟能否善终,心中委实动摇不定。
  • 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
  • 一味一人生

    一味一人生

    《菜根谭》,人情世故的颠峰之道,给您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其表达的是400多年前一位哲人对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乃至治学、家训的认识和体会,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人生、人性、人际的独到见解。
热门推荐
  • 邪王宠妃

    邪王宠妃

    她,一朝穿越,成为了东敖国的公主,却是个不受宠的傻公主;本是去和亲的公主,却被迫赐婚给了轩王,那个传说中暴戾的王爷,被他当成宣泄仇恨的工具,即便是新婚之夜,也没有温情可言……他,楚羡冰本与她无交集,因皇兄的赐婚遇到了她。用尽方法虐待她,却在虐待的过程中将心遗落……他,楚夜枫本该是她命定的“王子”,却连面都没有见就将她赐给了自己的弟弟轩王。当他被她的聪慧征服时,他才知当初自己的决定错的有多么的离谱。但错了就是错了,无法弥补……他,龙紫寒的生命中本不再需要爱情,因为他的心已经空了。可自从遇到了她,他的心似乎又活了,他,真的放不开了吗……
  • 神秘任务:妖娆魔君

    神秘任务:妖娆魔君

    劫从天降,误入的时代从不知怜悯为何物。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一条只有猜测和拼搏的路……在鲜血和黑暗中行走的人,每走一步都是万丈深渊。(本文有bl向,不喜勿入)
  • 谁“害”了北大学生

    谁“害”了北大学生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其传统中所弥漫的气息,表现在毕业生身上,却与社会现实存在某种冲突。问题出在哪里?是谁“害”得他们与社会现实不合拍?又是谁“害”得他们饱受种种非议?是北大学生自己?是北大学校?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整体发展效应的结果与悲剧?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深刻的体制性根源?
  • 逍遥传人行异界

    逍遥传人行异界

    当北冥神功碰上异界斗气。当凌波微步碰上异界盗贼···
  • 血色潋滟:天王别猖狂

    血色潋滟:天王别猖狂

    简介:苏九分是身裹霓霞的豪门女子,是为了偶像义无反顾进入娱乐圈的痴人,是而今声名鹊起的新锐导演,是dreamer影视的幕后主人。外界传言她性格乖张、言辞毒辣、丑陋之极!大家只关心她的形象、外貌,可谁知她内心的偏执,谁了解她除了自己谁都不相信的孤僻?温柔清雅的影帝秋煜轩是她的暗恋者,浪荡狂傲的视觉系摇滚天王黎末则自称她是自己最喜欢的人,从不曾在媒体狗仔镜头中见过她面的影迷因唯美的电影奉她为女神!只是当看似一帆风顺的女神邂逅传说中的吸血鬼,遇到萝莉型的情敌,御姐状的对手,遭遇一系列不安定的因素,一系列尖锐的挑衅,她的人生是否会被撕开神秘的外衣?
  • 美女攻略

    美女攻略

    这一本美女入门书,就是要告诉想变漂亮的美人们,要变多美,是要自己去争取的。皮肤不好,就该多保养;身材不理想,就要有针对性塑身,并应时刻注意保持;有时候玩玩化妆的色彩,让自己的五官更靓丽,给恋人一种不同的全新感受;选对适合你的衣饰搭配会让你显得精神焕发;即使是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也应该尽显你的美女气质哦。总之,追求美丽是女人一生为奋斗的目标。靓丽的容貌终究有衰老的时候,而精致的修饰与悉心的保养却可使美丽伴人终身。人们清楚地知识,这世界上本不存在完美的事物,当然完美的女人也不可能有。只要你朝这目标奋斗了,你就是美丽的女人。
  • 极品女将军与睿智三王爷

    极品女将军与睿智三王爷

    巨额财产的女继承人蔚七七,被继母买通了泰国草鬼婆下了两道蛊术,第一蛊:穿越蛊,送到兵荒马乱的年代,永无破解术。第二蛊:容貌蛊,样貌丑陋,破解术竟然是男人……蔚七七想尽各种办法,要重返现代,却弄巧成拙,成了大汉极品女将军,遇到了睿智英俊的三王爷,皇上捉弄三王爷,赐婚丑女,让三王爷被天下人耻笑,娶了最丑的女人。
  • 《鮫人无泪》

    《鮫人无泪》

    先凑个字数哈,我爱你,就注定此生无泪,就为你,尝受世间轮回
  • 越界而来

    越界而来

    平行地球修真天才渡劫飞升,因劫云异变魂穿地球,发现此地球竟然是一个修真荒漠,修真传承断绝。而华夏如今被一群异族小国打压!PS:本书不只有修真和都市生活,还有众多与欧美日棒子各国的深情互动,各种啪啪啪情节。(不要误会,我说的是打脸。)还有传说的器灵智脑,虚拟空间等,众多修真黑科技友情加盟。
  • 青春修罗场

    青春修罗场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浪漫的,主人公(欧阳白羽)糊糊涂涂的生活,面对喜欢的人各种笨笨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