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43400000017

第17章 全歼黄百韬(5)

针对前一天攻击前黄滩受阻的教训,为进一步弄清敌情17日黄昏,我军以2辆坦克为先导,在17师师长梁金华带领下,化装成国民党军,进行抵近侦察。我军的坦克,大摇大摆地开到敌人阵地前沿,主动发话:“我们是第2兵团来与黄司令联络的,你们是哪一部分,兵团部驻在哪里?”

敌人士兵喜出望外,纷纷爬出堑壕,欢迎“援军”。但敌人的军官十分狡猾,不准士兵多话。于是我侦察人员借此良机,较细致地观察了敌指挥所、工事的具体配置,进一步掌握了敌人的部署情况,在返回时,还向敌人打了几炮,以示军威。

17日24时,我军开始炮火准备,所有大小火炮,一起开火。顿时敌人阵地上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守敌陷入一片火海之中。30分钟后,敌工事大部被摧毁,我步兵利用炮火准备的成果,迅速发起冲击,首先从西北角一举突破,继之南面和西面的部队亦相继突破,并以2个团由西向东,插进敌核心阵地,在坦克引导下,猛烈攻击敌指挥所,敌指挥瘫痪。

经4小时激战,前后黄滩守敌全部被歼,敌44军中将军长王泽浚被我军生俘,其150师在我军政治攻势和军事威逼下,师长赵壁光率部投诚。至此,黄百韬伸向徐州方向的一只臂膀被我军砍掉,由西通向碾庄圩的障碍已全部扫清,碾庄圩已直接暴露在我军攻击之下。

八、围困强敌

碾庄圩位于陇海路北,运河以西,周围有一群大大小小的村落。为防止洪水泛滥,每个村落的房屋都建在高出地面2、3米的土台上,台子之间多洼地、水塘。大的村落还有很深的环形水壕,村落之外则为平坦开阔地。这种地形有利于防御而不利于攻击。

黄百韬被围后,虽然是占据了有利地形,但他心里很沉重,也很迷惑,眼前如同有重重迷雾。至于何时能突出重围,他自己心里也没有数。

俗话说“将帅无才,累死三军”。作为徐州“剿总”三军主帅的刘峙整天都忧心忡忡的,不去想别的,他绞尽脑汁都在盘算着如何早些离任,要不就找个替身来当副司令兼前线指挥部主任,在徐州全权指挥,他好找理由把他的指挥部搬到蚌埠去。刘峙根本没有心思打仗。后来刘峙又向顾祝同提出要把指挥部设到蚌埠,顾祝同表示蚌埠设个指挥所就可以,以总部搬动影响不好为由回绝了刘峙的请求。

蒋介石此时亦是愁眉百结。10月30日,他在北平得知东北廖耀湘兵团被歼,沈阳危在旦夕,知道东北战场已是回天无力了。而淮海大战又将爆发,刘峙糊涂难委大任,目前非常需要一个指挥全局战役的人选。当蒋介石反复权衡之时,忽然间他想起了曾经涉足淮海,又被他急召至东北,此时正在葫芦岛指挥部队撤退的杜聿明,仍不失为一个“好人选”。蒋介石当下决定让杜聿明出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蒋介石指示国民党政府国防部拟就了集中兵力于蚌埠附近,以击破解放军攻势为目的的“徐蚌会战”计划后,马上派国防部第三厅副厅长许郎轩于11月3日乘专机飞往葫芦岛,去征求杜聿明的意见。为此他还写了一封亲笔信给杜聿明,信中说:

“如果吾弟同意这一方案,希即到蚌埠指挥。”

由此可见,国民党方面对于徐蚌会战的准备工作显然要比指挥葫芦岛部队撤退重视得多。刘峙得到这个消息竟是喜出望外:“天助我也!”

当大战迫在眉睫之时,刘峙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再电告国防部,催促杜聿明尽早到徐州来。

11月10日上午9时半,南京总统府官邸,蒋介石正在召开作战会议,研究徐州方面的作战。他面色很不好看,尤其是刘峙无力指挥徐州方面的战役,令他大伤脑筋。他除了作出决定,让杜聿明以副总司令的名义全权负责指挥徐州方面的作战以外,还按照他的意图对徐州“剿总”作出了部署:首先要集中全力“歼灭”运河以西的“共军”部队,迟滞阻止由“共军”第3、8、10纵由西向东越过津浦南段(实际上是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两广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两个旅,邱清泉有意谎报);黄百韬固守待援,邱清泉兵团主力、李弥兵团抽一个军协助黄百韬兵团发动攻击作战。

刘峙得到杜聿明要来的消息后,急不可耐地向南京方面催促杜聿明及早到徐州战场主持大局。

再说杜聿明,他在接到蒋介石要他到蚌埠指挥作战的电报后,却是有着难言的苦衷。他是怕背上一个“放弃徐州”的罪名,将来遭到舆论的攻击,对自己不利,就想借着葫芦岛撤退的时机拖延些时日,再到蚌埠指挥,就可以推掉放弃徐州的责任了。杜聿明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主意,他马上复信给蒋介石说:“我同意将主力集结于蚌埠附近,但须待葫芦岛部队撤退完毕后再去蚌埠。”另外,他敏感地意识到如不迅速撤退,就有被解放军牵制而无法撤退的可能,他眼光不凡地在信中指出了这一点,并请蒋介石部署,尽早实施这一计划。但蒋介石却在心里徘徊了好久也没定下来。直到11月4日,各部开始行动,但已经坐失良机。

11月9日晚,杜聿明风尘仆仆地由北平飞抵南京。当时他急于了解徐州方面的战况,一下飞机,便径自先赶到了他在黄埔军校时的战术教术教官、现任参谋总长顾祝同家中。

顾祝同这时正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通话:“叫黄百韬在碾庄圩待命,等明天午后官邸汇报后再通知你。”

顾祝同看了看杜聿明,又说:“光亭在这里,你同他讲话吗?”顾把话筒递给杜,只听刘峙在电话中像捞到救命稻草似地说:“光亭,你快点来吧!我们等着你!”杜聿明称要等见了蒋介石再说,他问刘峙:“黄百韬的情况如何?”刘峙说:“现在黄百韬主力已退到碾庄圩,共军已到运河以东,黄百韬兵团过运河损失很大,现在稳定一点……”杜聿明听后心里立时感到轻松了许多。其实,这天晚上解放军已渡过运河、不老河,将黄百韬兵团重重包围,而刘峙和顾祝同却毫不知情。

杜聿明放下电话,顾祝同对杜谈了何基沣、张克侠“叛变”,徐州险些被解放军乘虚而入,他今天整天忙于将临城、韩庄李弥兵团调回徐州巩固防务,并令邱清泉兵团且战且退到徐州集中等情况。顾说完后,杜以惊奇的口气问:“为什么徐州附近我方主力不按‘徐蚌会战’计划及早撤退到蚌埠呢?”顾以为杜在质问他,很生气地说:“你讲得好,时间来不及啊!李延年兵团未撤回来,共军就发动攻势了。”杜感到不好再问下去了,便转了话题。谈话中,顾一再委婉地劝杜参加次日总统官邸汇报后,就到徐州指挥。杜答了句“明天再说”,便回中山北路办事处了。

杜聿明了解以上情况后,不禁心烦意乱,一阵悲凉涌上心头。

在他去东北前,按照他的想法,以四大兵团主力,进军山东,向我华东野战军出击,应该是胜算在握的,不料黄百韬第7兵团很快被围,徐州前途未卜,使得他大吃一惊。他想,蒋氏决定将主力转移到蚌埠附近决战的方案,为什么至今还未执行?这样,“徐蚌会战”计划实际上已成泡影。眼看大势已去,一种恐惧感直袭杜聿明的心头,使他觉得徐州战场好像一个“刑场”,到了那里,自己不是被打死,就是被俘。本想称病去住医院,既怕失信于蒋氏,又怕别人笑他胆怯避战。可又想到,徐州已经形成未战先溃的局面,去了也不过是白白送死,还是不去为好。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一个脱身的妙计,只是希望自己的老婆今晚就能从上海赶到南京,明天让她出来打掩护,说自己腰腿疼下不了床,不能去徐州。

杜聿明一到办事处,就问他的弟弟杜子丰:“秀清什么时候到?”子丰说:“三嫂说她不来了。”杜聿明既失望又难过,呆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子丰又说:“听说张治中先生来南京,同邵力子先生主张和共产党和谈,你明天去见见张先生探探情况。”杜聿明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忙说:“好,你打电话约好时间后我去。”

10日,杜聿明上午会见了国防部长何应钦,谈了东北蒋军覆灭完全是蒋氏一意孤行的结果。何应钦对此也慨叹不已,但仍劝杜聿明到徐州指挥,并表示支持杜聿明的作战主张。杜聿明碍于何应钦曾是他早年黄埔军校总教官,且一直与他相交的私人情面,便不再推托,只请何应钦拨他一辆新吉普车,以供战场上指挥之用。何应钦马上慷慨应允,竟将他的座车送给了杜聿明。

午后,杜聿明会见了张治中将军,陈述了东北国民党惨败的经过,徐州也十分混乱,不能再战。张治中也认为不应再战。杜聿明问张治中:“听说都是老师(张治中曾任黄埔军校军官团团长)和邵先生主张和谈,不知有无眉目?”张治中说:“我和邵先生对蒋谈过这个问题,分析了各方面的情况,认为到了和谈的时候了。但是蒋说,那么就是该我下野了。我们一看出现这种情况,无法再谈下去了。”杜聿明说:“既不能战,又不欲和,怎么办呢?”张治中没好气地说:“他要打呀!”杜聿明的希望又落了空,与张治中怏怏而别。

一路上,杜聿明心里翻来覆去的就只有这一个念头:徐州战场局势的变化为什么会如此之快。

面对危局,杜聿明一再推托,实在不想接这个烂摊子,但国民党统帅部和蒋介石、何应钦等人坚决不允,他们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杜聿明身上,希望他能力挽狂澜。最后杜聿明只得无可奈何地踏上了徐州之行。

大敌当前,一向“忠实可靠”的徐州“剿总”主帅猪将军刘峙这次却表现出了少有的不听话,为了巩固徐州,他不仅没有按照国民党国防部的作战方针做,反而向蒋介石发电说:“徐州以西的共军,力量还很强,他们的作战企图不过是为了牵制邱兵团,策应其东兵团作战,我们应该采取攻势防御,先巩固徐州,以有力部队行有限目标之机动攻击,策应黄百韬兵团作战,再争取时间,集结兵力,击破一面之共军。”但他马上就遭到了蒋介石的训斥:所呈之作战方针太过消极,务必按国防部所示的方针,集中全力迅速击破运河以西的“共军”,以免7兵团先被击破。

其实刘峙此人,人们只见其庸不见其智。他的庸在于只顾眼前,不顾大局,让他守在哪里就把兵死死地抓住不往远处放。他的智则在于善于内部斗争,在官场中进退自如,谁也拿他没办法。

刘峙很善于扬长避短,善于以缓制急,以慢制快,以愚制智,看似含混不清,其实你条理再清楚在他面前都说不清楚。你找他要人要枪,他装糊涂;你找他交涉,一个电话起码半小时才能跟你说完,直到把你的正当理由统统淹没在废话里面。他只要不想办的事,就会在工作程序上作文章,先后颠倒,主次不分,直到搞乱了为止,任谁也插不上手。你如果指责他,他不在乎,而且还虚心接受:“我这人嘛,你老兄是知道的了,哪里有不周的地方尽管指出,我是知错必改,知错必改……”他那里笑声朗朗,让你一点招也没有。他从不发脾气,过后还是依然故我。

杜聿明心情沉重地来到了徐州,立刻就着手筹划东援解救黄百韬的计划。刘峙兴冲冲地接来了杜聿明,一见到他,就向他通报了当前的战况。杜聿明只好安慰刘峙说:“刘老师,请你放心,我一定协助你将黄百韬的7兵团救出来。”刘峙回答说:“光亭,你来了我就放心了。”杜聿明毕业于黄埔军校,刘峙曾经在黄埔军校当过教官,故杜聿明称其为老师。

刘峙一直和白崇禧难以相互协调,因此他在人前说过和杜聿明一定能很好配合的话。当杜聿明听了黄百韬兵团被困,但主力尚存的消息,心里踏实了不少。

12日,杜聿明以第13兵团的第8军、第2兵团的第5军、第57军,共三个军向东发动进攻,由于我解放军的顽强阻击,几乎没有什么效果。

蒋介石对黄百韬兵团的处境十分关心,几乎达到无暇他顾的程度。

15日,顾祝同又和郭汝瑰奉蒋介石之命飞往徐州,督促杜聿明东进,以解黄百韬之围。顾祝同和郭汝瑰来到徐州,立即召见了杜聿明和刘峙,向他们传达了蒋介石的命令。杜聿明却不慌不忙地对顾、郭等人说出一番话来:“目前徐州方面的作战我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保住徐州,并救出第7兵团;中策是牺牲第7兵团,保住徐州;下策是第7兵团救不出来,徐州也保不住。”其实他是故意绕了个圈子,东进解救黄百韬兵团是下策才是他想说的话,他的所谓上策实际也没有,不过是提出来做陪衬,反对向东进攻而已。

刘峙也是一味叫苦,他说要解救出黄百韬兵团,除非尽徐州全力。对此,顾祝同和郭汝瑰表示赞同,但杜聿明却沉思不语。他心里十分清楚,真按照这个意见行事,很有可能他的上策就会变为下策,既没保住徐州,也没救出黄百韬兵团。连日来的劳累,使杜聿明显得十分疲惫,眼睛里面布满了血丝,情绪也非常低落。

迫于南京国防部的压力,杜聿明只好下令让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全力以赴大举向我军阵地发动进攻。

11月12日,我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第4、第6、第8、第9、第13纵队)组成突击集团,开始围攻碾庄圩地区的黄百韬兵团。王建安、谭震林指挥第7、第10、第11纵队由候集、林佟山至大许家地区进行正面防御,以第2、第12纵队、鲁中南纵队和中原野战军等部队,由韦国清、吉洛指挥,逼近徐州东南,侧击东援的邱清泉、李弥兵团;第1纵队位于单集地区为预备队。

就在黄百韬兵团碾庄圩之时,粟裕率华东野战军数十万将士,渡过运河,紧追而来。

同类推荐
  • 第二次世界大战枭雄:亡命暴徒

    第二次世界大战枭雄:亡命暴徒

    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9月20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 特种部队之中英美篇

    特种部队之中英美篇

    在谈及特种部队或进行特种部队游戏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或视线中肯定会出现这些熟悉的名字——哥曼德、三角洲特部队、特别空勤团等。毫无疑问,英国特种部队在世界特种部队的舞台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英国特种部队为世界特种部队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有目共睹,它推动了世界特种部队的飞速发展。探究英国特种部队的起源与发展不是一两段文字就能够概括的。中国特种部队的存在与发展颇具“中国特色”。积极进取,低调活动,只是在必要时刻才现身展示它独特的风采。可以说,中国现代特种部队的发展步伐虽较世界其他国家慢,但丝毫不逊色。提起中国特种部队,我们有理由相信它是“天之骄子”,我们更有理由感到自豪。
  • 带勋章的士兵

    带勋章的士兵

    本小说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小说,里面的战争年份基本属实。内容是主人公在德国的一个小镇参了军,加入了战争,在德国战败后,来到苏联和同是士兵的同学与日本人进行最后的斗争。第二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到了中国,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对越自卫反击战、对印自卫反击战。
  • 缜略古今

    缜略古今

    以谋略为根基,战争为主线,感情为旁支。而就此蔓延开来的古代军事力作!本书共为三卷,一卷风生,二卷风起,三卷风平。具体请看作品相关(新书不容易,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
  • 中国历史战争大事详解近代史(下)

    中国历史战争大事详解近代史(下)

    该书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列强侵略和争取土地完整的主要战争,包括收复新疆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护国战争、抗击沙俄等历史事件。
热门推荐
  • 女帝之凤游九荒

    女帝之凤游九荒

    他是乱世之臣却要她相信九荒的战乱能在他手中结束他是裙下之妃倾国倾城拥有颠覆九荒的实力却甘于陪伴身边她是葬星门史上最强术者精通谶纬之术,无奈穿越到这个异世皇帝身上,她却是荒淫无道,命在旦夕……九荒巡游,看她如何逆转形势,夺回天下
  • 奇迹之外

    奇迹之外

    错落有序的时间轴划过城市里,甚至是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的生命线,编制成一张大网,一张错落有序,归于同一尽头的图像。所谓的,存在于虚空之中的神灵们,把这张象征着所有人的命运与未来的图像称之为,“奇迹”。然而,就像光与暗,绝对的一面一定有等同的反面。在命运与未来接触不到的地方,有一片洁白,没有任何色彩的另一张等同的图像。它被称之为,“奇迹之外”。随之对应,有存在于“奇迹”之中的,被命运所操纵的人们,也有在无穷的历史之中脱颖而出的史诗与英雄。而这些史诗英雄,他们的过往以及功绩,传奇以及性格,一切的一切,都被完完全全地“还原”在了“奇迹之外”。
  • 请放下假面具

    请放下假面具

    街上凉风哗啦哗啦的吹着,异常的安静,马路上一辆出租车前面躺着一位妙龄少女,她穿着一身纯橙的连衣裙,如灵动的精灵,可这精灵披上血色,原本的灵动不再灵动。少女脖子上的玉石项链,碎了一地,也染上了鲜红的血色,再也合凑不了。
  • 既见公子云胡不喜

    既见公子云胡不喜

    什么,要他战功赫赫的镇国大将军去装一个自闭大儿童?什么,不装的话就要被关在实验室?什么,实验室就是没有老婆,没食物,还把你当猴耍的地方?......本候妥协就是了,不过,本候做出了这么大牺牲,就用小妮子你来补偿了!
  • 校花的近身骑士

    校花的近身骑士

    雨轩,他1岁多时便被爷爷捡到。他不知道自己出身在什么地方,更不清楚后背那个幽狼图案是代表着什么。他从小跟着爷爷长大,11岁时被不明异象人带走。7年的转变让他成为了“公主”身边的守护骑士,却奈何没有王子般的命运。(望批评,望评论,望推荐,望月票。。。谢谢)
  • 左岸潮落

    左岸潮落

    这世界最甜蜜的是爱,最残忍的却是情。爱情这两个字不仅包含了幸福,还存在着心酸。当‘她’一见钟情的爱上‘他’。最后的结局是幸福的相守,还是遗憾的分离?
  • 歌声嘹亮

    歌声嘹亮

    散文,我写不起长篇作品,我可以多写短篇散文。
  • 希腊神话故事·下

    希腊神话故事·下

    希腊文化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他们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时代,他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地幻想、不断地沉思。在他们的想像中,宇宙万物都拥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文明后,因为所生活的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他们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他们崇拜英雄豪杰,因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炼,就被史家统称为“希腊神话”,公元前十一二世纪到七、八世纪间则被称为“神话时代”。神话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直至公元前七世纪才由大诗人荷马统整记录于“史诗”中。
  • 原罪罪与存

    原罪罪与存

    写出人类最悲惨的罪行,适合所有的于都人群。
  • 四国演义

    四国演义

    桃园依旧把义结,却是项关张;刘备依旧把德玄,却是小人样;四分天下曹刘孙,外加楚霸王;天已死兮天已死,管它苍与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