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45200000037

第37章 法律法规(16)

第四十四条坚持出版社业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出版行政部门应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出版从业人员(包括出版社负责人、编辑、校对等)资格认定标准和业绩考核办法,定期、分层次、分类别对出版社的业务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和业绩考核,考核前先培训,合格者,持证上岗;不合格者,要下岗再培训,经再培训考核仍不合格者,调离业务岗位。

社会监督机制

第四十五条坚持出版行业协会监督制度。出版行业协会是出版行政部门的有力补充。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书刊业发行协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以及其他专业协会和各地相应的团体,都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建立和完善行规行约,从保护会员合法权益和履行应尽义务的角度,在图书质量保障方面,做好自我约束和调研、咨询、协调、监督工作,形成网络。

第四十六条坚持社会团体监督制度。各种群众团体、学术组织集中了社会各方面的人才,代表着社会上广大群众的利益,反映各阶层群众的呼声。出版行政部门、出版社主管部门和出版社要紧紧依靠他们,同他们建立固定的联系渠道,主动征求、随时听取他们对提高图书质量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第四十七条坚持读者投诉反馈制度。广大读者既是对图书质量进行社会监督的主要力量,也是出版行政部门搞好宏观调控的社会基础。出版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和发挥读者的监督作用,认真对待读者对图书质量问题的投诉,本着实事求是、真诚负责的态度,对质量不合格的图书,要按有关规定坚决处理。出版社有义务解决读者投诉提出的问题并予以回复,使读者满意。

第四十八条坚持社会舆论监督制度。出版行政部门和出版社对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各种媒介对图书质量发表的意见要予以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对维护良好的出版秩序,依法进行出版行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利于抵制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对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干扰,防止出版行政部门在行使管理职权时,有法不依、滥用职权,甚至执法犯法。

第四十九条本《体系》由新闻出版署制定并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出版社的主管部门和出版社可根据本《体系》的有关原则,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和本社的具体实施细则,并报新闻出版署备案。

第五十条本《体系》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004年12月29日新闻出版总署令第26号公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图书质量管理机制,规范图书出版秩序,促进图书出版业的繁荣和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依法设立的图书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的质量管理。

出版时间超过10年且无再版或者重印的图书,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4项,分为合格、不合格2个等级。

内容、编校、设计、印制4项均合格的图书,其质量属合格。内容、编校、设计、印制4项中有1项不合格的图书,其质量属不合格。第四条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二十七条规定的图书,其内容质量属合格。

不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二十七条规定的图书,其内容质量属不合格。

第五条差错率不超过1/10000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差错率超过1/10000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的判定以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制定的行业标准为依据。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按照本规定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执行。

第六条图书的整体设计和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扉页、插图等设计均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其设计质量属合格。

图书的整体设计和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扉页、插图等设计中有一项不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的,其设计质量属不合格。

第七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行业标准《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CY/T2-1999)规定的图书,其印制质量属合格。

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行业标准《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CY/T2-1999)规定的图书,其印制质量属不合格。

第八条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图书质量管理工作,依照本规定实施图书质量检查,并向社会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第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图书质量管理工作,依照本规定实施图书质量检查,并向社会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第十条图书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和主管机关应当履行其主办、主管职能,尽其责任,协助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实施图书质量管理,对不合格图书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一条图书出版单位应当设立图书质量管理机构,制定图书质量管理制度,保证图书质量合格。

第十二条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图书质量实施的检查包括:图书的正文、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扉页、版权页、前言(或序)、后记(或跋)、目录、插图及其文字说明等。正文部分的抽查必须内容(或页码)连续且不少于10万字,全书字数不足10万字的必须检查全书。

第十三条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实施图书质量检查,须将审读记录和检查结果书面通知出版单位。出版单位如有异议,可以在接到通知后15日内提出申辩意见,请求复检。对复检结论仍有异议的,可以向上一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请求裁定。

第十四条对在图书质量检查中被认定为成绩突出的出版单位和个人,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第十五条对图书内容违反《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二十七条规定的,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实施处罚。

第十六条对出版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的出版单位,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可以根据情节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经检查属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上5/10000以下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改正重印后可以继续发行;差错率在5/10000以上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

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继续发行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的,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对于印制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出版单位必须及时予以收回、调换。

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继续发行印制质量不合格图书的,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1年内造成3种以上图书不合格或者连续2年造成图书不合格的直接责任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3年之内不得从事出版编辑工作。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2005年3月1日起实施。新闻出版署于1997年3月3日公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同时停止执行。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见第三章)第三章语言文字相关法规及规范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四条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条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第七条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第八条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九条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一条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

第十二条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第十四条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三)招牌、广告用字;

(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第十五条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六条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

(一)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二)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三)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

(四)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第十七条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一)文物古迹;

(二)姓氏中的异体字;

(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第十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规划指导、管理监督。

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本系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二十二条地方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第二十五条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审定。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

本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人员用语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有关单位应当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关单位作出处理。

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

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1992年7月7日新出联[1992]4号)

第一条为使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使用汉字规范化,消除用字不规范现象,根据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的法律、法规和关于汉字使用的有关规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出版发行的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

同类推荐
  • “健全人格”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健全人格”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影视翻译语境论——对译制问题的语言学思考、从单性到双性:格·斯泰因的《埃达》解读、国内ESP教学与研究综述、浅析话语实践分析教学法、略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缘起及其三大主要流派、英语语言文化教育对二语教学的作用、英汉翻译中对含义的处理、论“情境演播”的语用意义——对促进快速掌握英语语言能力训练法的语用学理论点分析……
  • 教学相长文丛-成长在三尺讲台上

    教学相长文丛-成长在三尺讲台上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 宁夏公民德行教育大讲堂

    宁夏公民德行教育大讲堂

    宁夏首届公民德行教育大讲堂于2011年8月17日开始到21日圆满落幕,在宁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可谓树立一个极具影响力的里程碑。社会各界人士对这次大讲堂活动的反映强烈,说政府办了一件大好事,为家庭、社会的和谐作出了贡献。许多人上了4天课后,才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如此广博,蕴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遗憾没早点认知、学习、实践、受益。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热门推荐
  • 心之炎妻

    心之炎妻

    他是豪门之子,俊逸冷酷,之后遇到了她,仅仅一次的相遇就偷走了他的心,两年后羽翼丰满的自己将她留在自己身边。她是落魄门楣之女,安静美丽,但在一朝的家门不幸之后,只能忍辱负重的忍受一切,为的就是维持哥哥的生命,看着宠溺自己的男人,莫名的心动,但那是爱吗?
  • 说论语

    说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他言行的记录,孔子是一个志向高远、命运坎坷的仁者,也是一个富有心灵能量,不谈神论鬼的智者。更是一个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学者。
  • 最强神医混都市

    最强神医混都市

    特么穷的小乡医。城市美女闯入他的家。一本书飞进了他的头里。得到了异能跟透视功能。从而勇闯都市,坐拥美女如云。枭雄俯首称臣,屌丝装比,打脸,逆袭,扰的都市政商界地动山摇。风生水起。大少新书,劲爆来袭。
  • 落雨断弦

    落雨断弦

    她不记得是怎样的穿越,却踏入这个未知世界。他沉睡多年只为她苏醒,情尚浓恨微明,他决然离去,却注定半世疏狂,半世流离。他运筹帷幄机关算尽,可曲终人散,只空余一个缥缈的梦,一把虚无的琴。他默默为她守候,当她终于疲倦回眸,曾经良人,天涯何处寻。“...颠覆一个帝国,毁灭你所看到的苍生,这就是我要做的。”“为什么。”他不言,空灵的笛声却落入滚滚红尘间。上穷碧落下黄泉...你可知道,我只是为了再见你一面。
  • 鹿晗,你是否会想我

    鹿晗,你是否会想我

    鹿晗我们以前在一起多么开心,现在的你是明星了,你会有一瞬间想我吗?
  • 黑白的诱惑

    黑白的诱惑

    在佛爷看来,八戒的造化已经到达一定的层次,但是,在仙家看来,依然有无数的诱惑与陷阱,这对于净坛使者的八戒而言,依然有无数的困惑,能否成佛,那就看各自的造化。本文以现代的笔悟来书写神话,应该说是文学创作的一大亮点。把凡夫的境界与神灵的觉悟有机结合起来,突破现有的文学创作模式。
  • 中华神话故事

    中华神话故事

    《中华神话故事》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东周前期这一段历史时期中,选出了三十个神话人物,来展示中华远古神话的一些状况。在编写《中华神话故事》的过程中,作者尽量忠实于神话的原始面貌,不徒逞臆想,不横添枝叶,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只是在文字上做一些渲染。
  • 王爷,欢喜缠

    王爷,欢喜缠

    她,修仙世家第一掌门人,为寻找挽救修仙族灭绝的上古灵玉,穿越异世。他,北周国三皇子,本是世间最尊贵之人,却生来便体弱多病,常年与药为伍。她突到异世,为填饱肚子,不得不在某王爷府中兼职护卫,保护某王爷的生命安全。他们相知、相识、相爱。他怜她、惜她、护她、爱她。她亦,知他、懂他、信他、宠他。他们的爱情里没有跌跌荡荡的海誓山盟,亦没有轰轰烈烈的甜言蜜语。他给她说过的最动听的情话,不过是护你一世无忧!他和她的爱情,不过是遇见了,爱上了!其实,这就是一个冷面女汉纸扑倒傲娇腹黑帝的欢喜、缠绵故事。
  • 彼岸花之回眸一笑

    彼岸花之回眸一笑

    她冰冷无情,美艳无双,高贵慵懒;他不近女色,邪笑天下,无心无泪。当他遇见她,步步错败;当她遇见他,伤心泪绝。终双泪断魂崖。亦断情。异世,她是逆天毒女;他是王族皇子:却终是斩不断理还乱。最终是情归所属还是再续孽缘尽数谁先回眸一笑。绝对原创,首文。
  • 西城桃红

    西城桃红

    她,背负着荣耀与期望,周旋于两股冰火交融的旋流,家与国的较量,终究还是敌不过一地苍凉。他,史上最特别的王爷,拼命逃离权利漩涡,却挡不住汹涌而来的命运对决。他,名动天下的鬼才医圣,慈悲与凉薄的矛盾交织,善与恶的交锋,一生所求,是为浮华还是执念。